mooc卫生统计学_2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学堂云习题发布于:2024-06-02 13:33:56ė79989次浏览655条评论

mooc卫生统计学_2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讲 绪论

1.1 什么是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统计随堂测验

1、统计学是学课运用————的原理与方法

1.2 统计学简史随堂测验

1、医学统计学是后答后作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现象的一门学科

绪论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案m案
A、样本
B、业答全部对象
C、卫生影响因素
D、统计个体

2、学课统计学是后答后作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案m案分析与推断的业答科学

3、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绪论

1、卫生国际统计年是统计——年 A.2012 B.2013 C.2014 D.2015

2、统计学发源于— A.赌资的学课分配问题 B.正态分布 C.回归分析 D.Bayes 定理

第二讲 基本概念

2.1 医学研究的三个步骤随堂测验

1、统计推断包括两个重要方面________
A、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B、计算出均数和标准差
C、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
D、计算出均数和标准差

2、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有
A、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2.2 研究资料的分类随堂测验

1、下列变量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________。
A、肺活量(单位:ml)
B、血型
C、白细胞计数(单位:109/L)
D、血压(单位:mmHg)

2、若以舒张压大于等于12kpa为高血压,调查某地1000人,记录每人是否患有高血压。最后清点结果,其中有10名高血压患者,有990名正常人
A、这是定量资料
B、这是定性资料
C、还看不出是定量还是定性资料
D、这是连续型数据

3、对于等级资料,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________
A、可以转换为定量资料
B、各等级之间的差别不可度量
C、可以转换为分类资料
D、各等级之间只有顺序而无数值大小

4、下列变量中,属于有序变量的是
A、疾病种类
B、血清滴度
C、心率
D、心功能分级

2.3 基本概念:概率随堂测验

1、已知某高校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为50%,从该高校随机挑选3名学生,其中2人患近视眼的概率为
A、0.125
B、0.375
C、0.25
D、0.5

2、根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为0.01,现在某地随机抽查400名新生儿,至少有4人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为________。
A、P(1)+P(2)+P(3)+P(4)
B、P(0)+P(1)+P(2)+P(3)+P(4)
C、1-P(0)-P(1)-P(2)-P(3)
D、1-P(0)-P(1)-P(2)-P(3)-P(4)

2.4 基本概念:小概率事件和小概率原理随堂测验

1、小概率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且在多次重复试验中也是不会发生的。

2.5 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随堂测验

1、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 样本应该是( )。
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
B、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C、总体中的有代表性一部分
D、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2、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3、总体是

2.6 基本概念:参数与统计量随堂测验

1、在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中,μ和σ统称为
A、样本统计量
B、样本参数
C、总体统计量
D、总体参数

2、统计量是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

3、参数是

2.7 基本概念:统计学思维随堂测验

1、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的阳转率,分子为
A、麻疹易感儿数
B、麻疹患儿人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2.8 基本概念:个体变异(同质)随堂测验

1、下列关于个体变异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体变异是生物体固有的
B、个体变异是有规律的
C、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小个体变异
D、指标的分布类型反映的是个体的分布规律

2.9 基本概念:抽样误差随堂测验

1、标准误反映( )。
A、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数据的离散程度

2、抽样误差是指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样本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抽样和个体变异引起的。

基本概念

1、某医师研究复方风湿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用消炎痛作对照,疗效用治愈、显效、缓解、无效表示。该资料属于
A、定量资料
B、等级资料
C、计数资料
D、定性资料

2、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由于生物个体变异普遍存在,因而观察单位间的“同质”也是相对的
B、临床研究发现某药物的治愈率为65%,我们可以认为用该药治疗一名患者时治愈的可能性为65%,而这一数值是经过大量的疗效观察得到的
C、等级资料的各个等级之间只有顺序而无数值大小,等级之间的差别不可度量
D、对于某项指标的结果进行记录后,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转换资料的类型

3、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________
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
B、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C、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D、总体中典型的部分

4、人接种某疫苗后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160、1:320。为求平均抗体滴度,最好选用______。
A、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均数
D、加权均数

5、要评价某5岁儿童的智商是否正常,应当________
A、用所有人的智商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B、用5岁儿童的智商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C、用所有人的智商的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D、用5岁儿童的智商的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6、对于等级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以转换为定量资料
B、各等级之间的差别不可度量
C、可以转换为分类资料
D、各等级之间只有顺序而无数值大小关系

7、某血库提供6094例ABO血型分布资料如下: 血型 O A B  AB 人数 1823 1598 2032 641 该资料的类型是_____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等级资料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_____
A、性别
B、职业
C、血型
D、体重

9、简述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含义

10、抽样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

基本概念

1、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某病的疗效,疗效用痊愈和未愈表示,该资料属于________。 A.数值变量资料 B.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C.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D.等级变量资料

2、参考值范围是指某指标_____ A.在所有病人中的波动范围 B.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C.在绝大多数病人中的波动范围 D.在绝大多数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3、某地调查,男性大学生100名,身高标准差为4.09cm,体重标准差为4.10kg,比较两者的变异程度,结果 A、体重变异度较大 B、身高变异度较大 C、两者变异程度相同 D、由于两者变异程度差别很小,不能确定何者更大 E、 由于单位不同,两者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

4、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

5、统计量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来的统计指标 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 E、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6、同质的个体间不存在变异。( )

7、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序变量可以相互转换。( )

8、假变量可以参与计算,所以假变量是定量变量。( )

9、统计工作中整理资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10、简述总体与样本的含义

第三讲 定量资料

定量资料

1、下列指标中,可用于描述定量资料集中位置的是________。
A、四分位数间距
B、方差
C、中位数
D、变异系数

2、下列关于描述定量资料特征的统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资料平均水平的描述
B、当资料中含有不确定值时,一定可以用中位数描述其平均水平
C、标准差越大,说明资料的代表性越差
D、比较儿童和成年人身高的变异程度,不宜直接比较标准差。

3、以下指标中,不可以用来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是
A、四分位数
B、p90-p10
C、p75-p25
D、极差

4、若以舒张压大于等于12kpa为高血压,调查某地1000人,记录每人是否患有高血压。最后清点结果,其中有10名高血压患者,有990名正常人
A、这是定量资料
B、这是定性资料
C、还看不出是定量还是定性资料
D、这是连续型数据

5、下列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性别
B、职业
C、血型
D、体重

6、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7、反映某事物现象实际发生严重程度的指标宜采用
A、年龄发病构成比
B、年龄别发病率
C、性别发病比
D、发展速度环比

8、变异系数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它属
A、率
B、动态数列
C、相对比
D、构成比

9、欲比较两工厂同工种工人某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需假设
A、两厂该职业病的患病年龄构成相同
B、两厂工人数相同
C、两厂患病人数相同
D、两厂该工种工人的工龄构成相同

10、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序变量可以相互转换。

定量资料

1、某医院某年口腔科就诊儿童的乳牙萌出时间资料属于

2、南京市区2006年新生儿出生体重资料属于

3、接受某种处理的5只小鼠的生存时间(分钟)分别为50.0、63.2、62.7、61.9、60.5,则该资料属于

4、调查得到100人的血压值资料,该资料是 A、计量资料 B、计数资料 C、等级资料 D、可以是A也可以是B E、A、B、C都有可能

5、统计资料的类型可分为_____资料和____资料两大类。

第五讲 抽样误差与可信区间

5.1 抽样分布定义随堂测验

1、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样本标准差逐渐变大
B、样本标准误逐渐变大
C、样本标准差逐渐变小
D、样本标准误逐渐变小

5.2 蒙特卡洛试验随堂测验

1、蒙特卡洛方法是指使用随机数(或更常见的伪随机数)来解决很多计算问题的方法。

5.3 抽样误差表现形式随堂测验

1、从某总体中进行随机抽样时,减小均数抽样误差的可行方法之一是________。
A、严格执行随机抽样
B、增大样本含量
C、设立对照
D、减少个体变异

2、增大样本含量,理论上可使下列哪项更小
A、均数的抽样误差
B、样本中位数
C、样本极差
D、样本标准差

5.4 抽样误差规律性的模拟随堂测验

1、增大样本含量,则错误的是
A、可信区间的可信度变大
B、标准误减小
C、可信区间变窄
D、抽样误差减少

5.5 标准误随堂测验

1、均数与标准误的关系为________
A、均数越大,标准误越大
B、标准误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好
C、均数越小,标准误越小
D、标准误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好

2、下面关于标准误的四种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________
A、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
B、标准误反映了样本统计量的变异
C、标准误反映了总体参数的变异
D、标准误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

3、均数的标准误表示:
A、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B、总体标准差的离散程度
C、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
D、样本标准差的离散程度

5.6 t分布的由来随堂测验

1、对于t分布来说,固定显著性水平的值,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的临界值将会怎样变化?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2、当自由度趋向无穷大时,t分布趋向于________
A、χ2分布
B、f分布
C、正态分布
D、二项分布

5.7 t分布的性质随堂测验

1、以标准正态分布为参照,t分布________。
A、中心位置偏左,但分布曲线形状相同
B、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的峰更高
C、中心位置偏右,但分布曲线形状相同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的峰更低

2、随机变量X不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含量足够大,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将________。
A、服从t分布
B、服从F分布
C、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D、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3、对于t分布来说,同样的检验水准α下,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的界值将会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5.8 可信区间随堂测验

1、从两个不同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含量相同,则两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
A、标准差小者,可信度大
B、标准差小者,准确度高
C、标准差小者,可信度大且准确度高
D、两者的可信度相同

2、可信度1-α越大,则总体均数可信区间
A、越宽
B、越窄
C、不变
D、还与第二类错误有关

3、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样,其它条件不变,样本含量越大,则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会________。
A、越窄
B、越宽
C、越可信
D、越稳定

5.9 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随堂测验

1、可信度1-α越大,则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不包含总体均数的概率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5.10 可信区间的两个要素随堂测验

1、可信度由95%提高到99%,相应总体参数之可信区间的________。
A、准确度提高,精确度也提高
B、准确度下降,精确度也下降
C、准确度提高,而精确度下降
D、准确度下降,而精确度提高

5.11 可信区间的含义随堂测验

1、某一个总体的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________
A、随总体均数的改变而改变
B、随样本的改变而改变
C、不随总体均数的改变而改变
D、不随样本的改变而改变

2、从某市随机抽取2500名10岁男童,估计该市10岁男童平均体重的95%可信区间为(20,28)kg,由此可以推知这2500名男童体重的标准差为______
A、2.04kg
B、52.04kg
C、102.04kg
D、24kg

3、由两个独立样本计算得到两个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可信区间无重叠,可认为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意义
B、如果两个可信区间有重叠,可认为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意义
C、如果两个可信区间无重叠,可认为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意义
D、以上都不对

第四讲 变量分布

变量分布

1、关于医学资料中参考值范围的制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正态分布资料可以用“均数、标准差”法
B、对数正态分布资料必须用百分位数法
C、偏态分布资料可以用“均数、标准差”法
D、偏态分布资料不可以用百分位数法

2、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员的红细胞数(1012/l)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数为4.141,标准差为0.428,求得的区间(4.141-2.58*0.428,4.141-2.58*0.428)
A、99%正常值范围
B、95%正常值范围
C、99%可信区间
D、95%可信区间

3、以下关于统计量分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当n较大,π不太小时,样本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B、当n较大,样本均数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C、当平均事件数λ较大时,样本事件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D、当n较大时,样本相关系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其中,________,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μ越大
B、μ越小
C、σ越大
D、σ越小

5、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μ+1.96 所对应的面积占整个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的________。
A、0.48
B、0.95
C、0.45
D、0.98

6、当自由度趋向无穷大时,t分布将趋向于________。
A、χ2分布
B、F分布
C、标准正态分布
D、二项分布

7、随机变量X不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含量足够大,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将________。
A、服从t分布
B、服从F分布
C、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D、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8、变量x偏离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含量相当大,均数
A、也偏离正态分布
B、也一定是正态分布
C、也近似正态分布
D、还不一定

9、在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中,μ和σ统称为
A、样本统计量
B、样本参数
C、总体统计量
D、总体参数

10、以标准正态分布为参照,t分布________。
A、中心位置偏左,但分布曲线形状相同
B、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的峰更高
C、中心位置偏右,但分布曲线形状相同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的峰更低

变量分布

1、二项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的条件是 A. n较大且π接近0 B. n较大且π接近1 C. n较大且π接近0或1 D. n较大且π接近0.5

2、医学资料中参考值范围的制定要注意________ A. 正态分布资料可以用均数标准差法 B. 偏态分布资料可以用均数标准差法 C. 偏态分布资料不可以用百分位数法 D. 以上都不对

3、标准正态分布的中位数为________。

4、标准正态分布中,取值________的个体占总体的95%。

5、确定参考值范围的原则

学习通卫生统计学_2

一. 卫生统计学基础知识

1.1 卫生统计学概述

卫生统计学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卫生数据,揭示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并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

1.2 卫生统计学的作用

卫生统计学是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具有以下作用:

  • 揭示健康和疾病的分布规律,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评价卫生政策和措施的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监测卫生情况和卫生事件,及时反映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为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1.3 卫生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早期阶段:主要是为了满足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的需要,以编制报表和统计分析为主要形式;
  • 中期阶段:随着数据技术的发展,卫生统计学逐渐从简单的统计分析向更复杂的模型和方法转变,如卫生经济学、卫生风险评估等;
  • 现代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卫生统计学进一步发展为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

二. 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来源和收集

2.1 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来源

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卫生单位的报表:如医疗机构的日、周、月报,卫生监测站的各类监测报表等;
  • 个人报告:如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等;
  • 流行病学调查:如健康调查、疾病调查、风险评估等;
  • 死亡证明和病理报告:如死因统计资料。

2.2 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收集

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收集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 数据源头:数据的收集应该从源头抓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数据收集工具:数据的收集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表、报表等;
  • 数据录入和管理: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管理,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 数据分析和解释: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数据的规律和特征。

三. 卫生统计学的常用指标

3.1 发病率

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在总人口或某一特定人群中新发生的患病人数与该人口或人群总人数的比例。发病率常用于描述疾病的流行状况和趋势。

3.2 病死率

病死率是指某一疾病在一定时间内致死的患病人数与该疾病总患病人数的比例。病死率常用于评价疾病的危害程度和预后情况。

3.3 死亡率

死亡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或全国范围内死亡人数与该地区或国家总人口数的比例。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3.4 预测生命期

预测生命期是指在某一年龄下的人均期望存活年限,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5 均寿命

均寿命是指在出生时期,人均期望存活年限,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四. 卫生统计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4.1 描述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和描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分布规律;
  •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4.2 推断统计分析

推断统计分析是指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如均值、标准差等;
  • 假设检验:对总体参数提出假设,并通过样本数据进行检验;
  •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样本数据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五. 卫生统计学的应用范围

5.1 卫生管理

卫生统计学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机构管理、卫生保健服务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

5.2 公共卫生

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监测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等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等。

5.3 卫生政策与规划

卫生统计学在卫生政策和规划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如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目标、评估卫生政策和措施的效果等。

5.4 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是卫生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卫生资源的配置、卫生保健服务的供求关系、卫生保险的运作机制等,为卫生政策和规划提供经济学基础。

六. 总结

卫生统计学是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学,它以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卫生数据为主要内容,对于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政策和规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卫生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和常用指标以及统计分析方法,都是卫生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

中国大学卫生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群卫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它通过对人群卫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统计学在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开展卫生统计学教学和研究。1960年,首次出版了《卫生统计学》教材。此后,卫生统计学逐渐成为我国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统计学在大学中的教学和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设有卫生统计学专业,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

中国大学卫生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中国大学卫生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变化等基本特征,为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 疾病统计学

疾病统计学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等,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 营养统计学

营养统计学研究人群的营养摄入状况及其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关系,为营养政策制定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4. 医疗统计学

医疗统计学研究医疗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以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医疗改革和医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大学卫生统计学的应用价值

卫生统计学在我国卫生事业中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卫生政策制定

卫生统计学为卫生决策者提供了大量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卫生管理

卫生统计学可以帮助卫生管理者了解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评估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3. 疾病控制和预防

疾病统计学可帮助研究各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4. 健康促进

营养统计学可帮助研究人群的营养状况和与营养相关的疾病,为制定健康促进政策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中国大学卫生统计学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卫生统计学不仅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政策制定、卫生管理、疾病控制和预防、健康促进等领域的重要科学基础。相信随着中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