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分类: 医卫类题库发布于:2024-06-02 12:31:12ė42046次浏览697条评论

超星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1周 日语与中国汉字的超星邂逅-1

第1周 单元测试

1、圣书字是东亚答案( )使用过的文字。
A、文化文学古印度
B、视野古罗马
C、下的学习古埃及
D、日本古希腊

2、章节整答由遣隋使、通完遣唐使和被称为学问僧的超星留学僧人,通过公文、东亚答案汉籍、文化文学科学文献等带入日本的视野语音称为( )。
A、下的学习汉音
B、日本宋音
C、章节整答唐音
D、惯用音

3、据日本史籍《古事纪》《日本书纪》记载,汉字在应神天皇时代,也就是在公元4世纪后期由(  )带到日本。
A、弥生人
B、渡来人
C、绳文人
D、越南人

4、下列词汇中有一个词和其他的词不一样,请选出来。
A、呼吸
B、心理
C、人生
D、大家

5、日语中像田舎、紅葉、景色这样,以两个以上的汉字为单位进行的训读,称为( )。
A、熟字训
B、混种语
C、汤桶读
D、重箱读

6、从下列词汇中选出和“手帳”读音方式相同的词。
A、台所
B、場所
C、番組
D、湯桶

7、下列词中哪些词属于近代音?
A、麻婆豆腐
B、饅頭
C、麻雀
D、扇子

8、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古的汉字是殷周时期的甲骨文。

9、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

10、5-6世纪传入日本的吴音是日语汉字读音中最多的音。

11、一般认为汉字字音对日语发音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就是吴音、汉音、近代音的传入。

12、日语中不会出现只使用一种文字书写的情况。

13、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可以分成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记录音节、音素的叫音节文字、音素文字,可以合称为表音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是音节文字,罗马字是音素文字,二者统称表音文字。

14、日语汉字词汇中的重箱读音和汤桶读音因重箱和汤桶两个物件而得名。

第1周 单元作业

1、汉字文化圈指历史上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汉 字文化向外传播有向南、向北、向东三条路线。比如向北,传到现在的内蒙古、辽宁、 吉林、黑龙江、宁夏和甘肃等地,产生了契丹字、女真字、西夏字。请简述南线东线中 的代表民族、国家以及产生的文字。

2、现代日语的标准书写形式是汉字假名混合文。看一看日文报纸或日本网站上的文章,找出里面汉字、平假名、片假名的用法。请注明文章的出处。

第2周 日语与中国汉字的邂逅-2

第2周 单元测试

1、万叶假名中的戏书类似字谜,“山上復有山”是什么意思?
A、いづ
B、でる
C、いつ
D、てる

2、久、川 部是哪几个平假名的字源?
A、く つ へ
B、た く は
C、か つ ほ
D、く ち は

3、为什么「おおきい」和「とおか」以前写成「おほきい」和「とをか」?
A、因为是变体假名
B、因为是历史假名拼写法
C、因为是现代假名拼写法
D、以前写错了

4、“腺”“働”两个字是日本发明的汉字,称为“国字”,从日本传到中国,变成了中国的汉字。

5、常用汉字指记录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是基础教育要学习的字。通用字,是指记录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是出版印刷的一般用字。

6、1981年颁布的《常用汉字表》是日本的汉字用字标准,有1945个汉字,规定了这些字的字形和读音。还有附表中的110个词。2010年11月日本又公布了《改订常用汉字表》,增加了一些字,共有2136个汉字。

7、中国汉字简化主要是减少笔画,同时也适当减少了字数。

8、万叶假名是借助汉字的音、训读法书写的上代文字。上代指奈良时代(710-784)。使用中国汉字的假借用法,表意不表音。

9、平假名是从万叶假名直接变化而来的。

10、平假名被称为女手,古代只有女性才能使用。

11、平假名产生后,一个日语音节可以用很多种平假名来表示,明治33年,日本规定一个音节只能用一个固定的假名来表示。

12、片假名的产生与日本僧人训读佛经、汉文典籍有关。僧人为了更好地理解经典,在行间添加一些有助于理解的符号,为方便起见,只用万叶假名的偏旁部首来标记。这样就产生了片假名。

13、日本古代没有使用片假名创作的文学作品。

14、不仅平假名有变体假名,片假名也有。比如伊可以写成イ,也可以写成尹。保写成イ,写成呆,再从呆简化,写成口、ホ,小。

15、送假名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避免汉字的误读,还有一个是表示动活用词的词尾变化。

第2周 单元作业

1、古代日本人发现有些日本特有的事物没有相对应的汉字来表达,就用汉字的造字法创造出了一些汉字,比如“働”“腺”这样的字。这些字被称为什么?在网上查一查,看看哪个偏旁的字最多。写出5个你觉得比较有意思的这类汉字。

2、下面是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开始部分,是用万叶假名书写的。里面有一处日本各 岛还未成形的表述,请找出来,用现代日语标记后翻译成现代日语。 《古事记》原文: 天地初發之時於高天原成神名天之御中主神次高御産巣日神次神産巣日神此三柱神者並 独神成坐而隠身也次国稚如浮脂而久羅下那州多陀用弊流時如葦牙因萌騰之物成神名宇 摩志阿斯訶備比古遅神次天之常立神此二柱神亦並独神成坐而隠身也 答题线索 周作人译文:如水母然,漂浮不定之时

第3周 日语与中国汉字的邂逅-3

第3周 单元测试

1、( )用47个假名以“七五调”就是7+5音拍形式为一句,标记了当时的日语语音。这47个假名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全部是清音。
A、伊吕波歌
B、五十音图
C、万叶假名
D、历史假名

2、现代日语有几个元音?
A、7
B、6
C、5
D、4

3、病院(びょういん)有几个音拍?
A、5
B、4
C、3
D、2

4、「た」「 か」 「ぱ」行和有「だ」「が」「ば」行语音学上的区别是什么?
A、清音-浊音
B、无声音-有声音
C、不送气音-送气音
D、浊音-半浊音

5、下面这些单词中,有一个单词在发音上和其他单词不一样,找出来是哪个词。
A、くつ
B、きく
C、あか
D、つかれる

6、根据伊吕波歌可以学习日语动词的变形。

7、五十音图把日语的假名按照语音的性质进行分类,排成了5段,10行。辅音相同的为段,元音相同的为行。

8、明治时期,五段十行的表示方式被固定下来,五十音图开始普及,在学校教育中被广泛使用。字典词语的排列顺序,也开始使用五十音图的假名顺序。

9、日语属于开音节语言。开音节就是辅音+元音的音节,也就是以元音结尾的音节。以辅音结尾的音节是闭音节。

10、日语音节种类少,相对容易发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日语中发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的汉语词汇非常多。

11、汉语一字一音,单音成义。普通话音节表中大约有400个有字的音节。

12、日语一个假名一个音拍,拗音两个假名1个音拍,长音、促音、拨音也是1个音拍。每个音拍发音时长相同。

13、日语的声调有区别词义和划分词与词界限的两个作用。

14、日语声调有两个规律,一为第1拍音和第2拍音高低一定不同;二为一旦音拍为降调时,在同一个单词中不会再次上升。

15、“日本”有两种读法,分别是“にほん”和“にっぽん”。这和促音标识符号的产生晚于促音本身产生有关。

第3周 单元作业

1、和汉语相比,一般认为日语发音入门比较简单,请说明理由。

2、通过三周的学习,你对汉语或者日语有没有新的发现?请至少写出两个新发现。

第4周 相吸相容的中日汉字词-1

第4周 单元测试

1、在语言接触中最容易发生相互借用现象的是( )。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没有区别

2、在各类调查中都显示,日语书面语中汉字词的用词量很大,大多在( )左右。
A、10%左右
B、30%左右
C、50%左右
D、70%左右

3、下列4组词中,不是汉日同形词的是( )。
A、命运-命運
B、化学-化学
C、运动-運動
D、足-足

4、日语词汇在形成过程中除了汉语以外,还从以下哪些语言输入了外来词?
A、西班牙语
B、荷兰语
C、德语
D、英语

5、从来源上来看,日语词汇由( )这几种类型构成。
A、固有词
B、汉字词
C、外来词
D、混合词

6、日语里所说的“漢語”,除了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成为日语的词,还包括日本人自己创造的由汉字音构成的词。

7、从音韵的角度看,日语的汉字词有音读词、音训混合词、训读词三类。

8、日语里所说的“漢語”,它的来源不包括来华传教士创制的汉字词。

9、汉语和日语当中存在大量“同形词”,是因为甲午战争后到民国初期汉语大量输入日语汉字词而造成的。

10、汉日同形词如果从词义的角度区分,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形类义词三类。

11、日语固有词是日语原来就存在的词,一般为训读。

12、汉字词,狭义上指的是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成为日语的词,广义上指的是包括日本人自己创造的由汉字音构成的词。

13、研究词汇交流时所说的汉日同形词,是指汉日语言中词形相同(忽略简繁体的区别)词,与历史上有无借用关系无关。

14、日本江户时代以后,日本人在积极吸收西方文明,利用汉字翻译西方的科学、技术、制度时创制了大量的汉字词,日语里特指这部分词叫“新漢語”。

第4周 单元作业

1、汉日同形词从词义的角度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形类义词三类。请每一类各举5个汉日同形词。

2、请举例说明汉语“意见”和日语“意見”这对汉日同形词的异同?

第5周 相吸相容的中日汉字词-2

第5周 单元测试

1、一般认为( )进入澳门开始在中国活动,标志着第一波西学东渐的开始,也标志着开启了在中国创制新词的历史。
A、利玛窦
B、艾儒略
C、邓玉函
D、汤若望

2、一般认为传教士( )1807年在广州登陆,揭开了第二波西学东渐的序幕。
A、马礼逊
B、米怜
C、麦都思
D、伟烈亚力

3、1843年,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成立( ),标志着西学传播的中心由南洋、广州一带转移到上海。
A、华美书局
B、墨海书馆
C、同文书会
D、益智书会

4、最早在中国翻译西医书籍的传教士是( )。
A、麦都思
B、慕维廉
C、合信
D、艾约瑟

5、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办的( )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普及期刊。
A、六合丛谈
B、万国公报
C、格致汇编
D、中西闻见录

6、美国传教士( )翻译出版的《万国公法》是中国历史上翻译引进的第一部西方法学著作。
A、丁韪良
B、傅兰雅
C、林乐知
D、玛高温

7、日本明治时期第一个将西方哲学系统地介绍到日本,被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的是( )。
A、福泽谕吉
B、津田真道
C、中村正直
D、西周

8、下列传教士中,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是( )。
A、艾儒略
B、邓玉函
C、汤若望
D、傅兰雅

9、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创办的外语专门学校。出版的主要书籍有( )。
A、万国公法
B、化学鉴原
C、公法便览
D、格物入门

10、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清末民初两个时期,西方学术思想向东方传入的过程。

11、在日本,有意识地大规模创制汉字新词开始于幕末明治初期。

12、1720年德川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颁布了“洋书解禁令”,它的颁布最为重要的影响是引发了具有启蒙运动性质的兰学的兴起。

13、一般认为1774年杉田玄白等人译述的《解体新书》的出版,标志着兰学的产生。

14、《解体新书》是日本人第一次有意识地实践将一种文字转换成另一种文字的、真正意义上的“翻译”。

15、兰学时期的翻译除了医学、化学、植物学、军事学等方面的书籍,还包括大量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

第5周单元作业

1、1859年横滨开港后,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出版的大量汉译西书、报刊、英华辞典很快传入了日本。你认为这些汉译西书和英华辞典的传入,对当时的日本知识阶层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2、请举出15个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到汉语的日语借词。

第6周 相吸相容的中日汉字词-3

第6周 单元测试

1、清正式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始于( )。
A、1894年
B、1896年
C、1898年
D、1900年

2、甲午战争后,大力提倡留学日本,认为“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的是( )。
A、张之洞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3、下列人物中对日制新词的输入影响最大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鲁迅

4、日语汉字词大量进入到汉语的所谓汉字词从日本“逆向输入”的现象始于( )。
A、战争后
B、明治维新后
C、甲午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5、甲午战争后主张翻译日本书籍的重要性,认为“至各种西学书之要者,日本皆已译之,我取径于东洋,力省效速,则东文之用多。” 的是( )。
A、张之洞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6、像“民主”“经济”这类词,有人认为不应该看做是日语借词,理由是( )。
A、词形借用了日语
B、词义借用了日语
C、词形没有借用日语
D、词义没有借用日语

7、以下属于梁启超创办的刊物是( )。
A、清议报
B、新民丛报
C、新民日报
D、大公报

8、下列词中属于严复译词的是( )。
A、个人
B、母财
C、社会
D、乌托邦

9、1915 年彭文祖在东京出版《盲人瞎马之新名词》一书,书中大力主张积极引入日制新词。

10、《使东述略》、《日本国志》都是甲午战争前刊行的介绍日本的著作。

11、通常所说的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有日本人原创的词和日本人从古汉语词借用的词。

12、“望眼镜”、“基督”、“直径”等来华传教士创造的译词是先传到日本成为日语词汇体系中的一员后,再从日本回流到中国的。

13、有不少学者认为,日制新词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主要是发生在1898年梁启超创办《清议报》之后。

14、进入到现代汉语里的日语借词,都是西学翻译时日本人自创的意译词。

第6周 单元作业

1、请举例说明日本人借用古汉语词汇意译欧洲语言的词汇,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

2、请简述甲午战争后引发中国向日本学习(而不是直接向西方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第7周 日本古典文学-1

第7周 单元测验

1、以文化交流为目的、书籍文物大量进入日本,应该是始于第几次遣唐使?
A、5
B、6
C、7
D、8

2、吉备真备从唐朝带回的书籍实物,下列中错误的是?
A、太衍历经
B、乐书要录
C、唐礼
D、论语

3、日本最著名的古典作品、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是?
A、《古今和歌集》
B、《源氏物语》
C、《枕草子》
D、《徒然草》

4、《奥州小道》“月日者百代之过客,来往之年亦旅人也”取自谁的诗句?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孟浩然

5、作品多有借鉴“竹林七贤”的《万叶集》歌人是?
A、大伴旅人
B、大伴家持
C、上田秋成
D、松尾芭蕉

6、日本第一部官撰史书是?
A、《万叶集》
B、《日本书纪》
C、《日本后纪》
D、《续日本后纪》

7、由《古今集》开创的敕撰和歌集在形式上的首要特色是?
A、优雅纤细的风格
B、恋爱诗歌的传统
C、宫廷文学的繁荣
D、整然有序的分部与排列

8、在日本古代,与三十一字和歌相对应的诗歌形式是?
A、俳句
B、汉诗
C、物语
D、川柳

9、九世纪末日本编辑的最早的汉籍目录是?
A、日本国现在书目录
B、日本国汉籍目录
C、日本国书籍目录
D、日本国在见书目录

10、《徒然草》第三十段描绘古墓之荒凉,其字句表现来源于中国的哪部作品?
A、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B、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C、《古诗十九首》之十一
D、《古诗十九首》之十四

11、以下人物曾任过遣唐使的有
A、空海
B、山上忆良
C、大伴家持
D、阿倍仲麻吕

12、史称“敕撰三集”的汉诗集是?
A、《怀风藻》
B、《凌云集》
C、《文华秀丽集》
D、《经国集》

13、关于《万叶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额田王是《万叶集》第一期的代表歌人
B、“游松浦川歌二首并序”是柿本人麻吕的作品
C、大伴旅人的《春愁三首》已经非常接近《古今集》的风格
D、山上忆良去过大唐

14、以下作品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有?
A、山上忆良《思子歌》
B、山上忆良《熊凝哀悼歌》
C、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
D、山上忆良《恋男子名古日歌》

15、日本举国体制大规模学习和模仿大陆文化的八—九世纪被称作什么时代?
A、汉风讴歌时代
B、国风讴歌时代
C、唐风讴歌时代
D、国风暗黑时代

16、《古今集》汉文序的起始部分借鉴了中国的那些作品?
A、《诗大序》
B、《文馆词林序》
C、《毛诗正义序》
D、《乐记》

17、井真成墓碑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有关遣唐使的实物资料,也是最早体现日本国名国号和日本作为国家被承认的国宝级文物

18、《万叶集》是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第7周 单元作业

1、在古代日本最受欢迎的中国诗人是谁?请举出古代日本文学对其作品受容的4个例子。需举出原型作品名(或诗句)和接受方作品名(或诗句)。

2、请说明《万叶集》和歌按内容的分类是哪几类,并说明其四期的时间、特色和代表作者。

第8周 日本古典文学-2

第8周 单元测验

1、菅原道真的哪一部作品被称为平安时代社会的《贫穷问答歌》?
A、《舟中作》
B、《寒早十首》
C、《秋日山行》
D、《慰少男女》

2、死后被尊为“雷神(天神)”、“学问神”,祭祀在日本各地的天满宫的平安时代著名学者及诗人是?
A、菅原道真
B、纪贯之
C、大伴旅人
D、山上忆良

3、给日本汉诗注入抒情的灵魂、开启了日本文学新时代的诗人是?
A、空海
B、嵯峨天皇
C、菅原道真
D、菅原清公

4、被日本近代国学家视为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源流的是?
A、《万叶集》
B、《古今集》
C、《枕草子》
D、《方丈记》

5、“无聊之日,枯坐砚前,心中不由杂想纷呈,乃随手写来”,是哪部作品的开头?
A、《源氏物语》
B、《蜻蛉日记》
C、《方丈记》
D、《徒然草》

6、“野园无人艾蓬生,露底松虫低低吟”,这首和歌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A、人事与自然的二重结构
B、白描
C、双关
D、暗示

7、以下关于和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是这个民族的诗歌。
B、在日本,爱情的和歌首当其冲。
C、歌唱风景和自然的“叙景歌”,实际上更多地是作为歌唱恋情的“抒情歌”来发挥作用的。
D、和歌直到《古今集》时代才出现。

8、收录了菅原道真的汉诗文的诗集是?
A、《类聚国史》
B、《菅家文草》
C、《菅家后集》
D、《凌云集》

9、对“飒飒秋风萧瑟起,堪比石山石更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作者是松尾芭蕉
B、出自《奥州小道》
C、季语是“秋风”
D、外界风景也是诗人内面精神的象征

10、菅原道真的诗歌从创作动机上分为哪几类?
A、侍宴应制和岁时飨宴之作
B、赠答、酬和之作
C、哀伤、告别等感兴之作
D、吟咏浪漫爱情之作

11、不仅限于诗歌,也是整个日本文学的传统是?
A、文以载道
B、毁灭和衰亡的美学
C、脱政治性
D、艺术至上主义

12、俳句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必须使用至少一个“季语(时节语)”。

13、菅原道真的汉诗以七言绝句为主。

第8周 单元作业

1、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是哪部和歌集?根据窪田空穗总结,它的特色是什么?

2、请举出表现毁灭、衰亡和失败的美学的3个日本古代文学片段。

第9周 日本古典文学-3

第9周 单元测验

1、和泉式部为哪位亲王作了124首挽歌?
A、为尊亲王
B、常康亲王
C、恒贞亲王
D、敦道亲王

2、《源氏物语》中哪位美人被比喻成樱花?
A、紫姬
B、桐壶更衣
C、六条妃子
D、浮舟

3、《源氏物语》中“经久不变的温暖故人”的人物设定是指谁?
A、丽景殿女御
B、花散里
C、光源氏
D、夕雾

4、和歌“不知枕上黑发散,最念轻抚乱发人 ”的作者是?
A、和泉式部
B、紫式部
C、式子内亲王
D、额田王

5、为弥补天皇“繁荣兴旺唯一时”的缺陷,紫宸殿前种了什么?
A、右近之橘,左近之樱
B、左近之橘,右近之樱
C、右近之松,左近之樱
D、左近之松,右近之樱

6、以下属于《万叶集》女性作者的是?
A、磐姫皇后
B、额田王
C、大伴坂上郎女
D、笠郎女

7、以下作品出于女性之手的是?
A、《和泉式部日记》
B、《紫式部日记》
C、《蜻蛉日记》
D、《土佐日记》

8、下列关于《源氏物语》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作者是宫廷女官
B、其最高的艺术成就是开创了日本乃至世界史上最初的古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先河
C、用汉文写成
D、全书54卷,可分为三部分

9、以下和歌是式子内亲王所作的有?
A、长雨连绵花飘零,凭窗忧思红颜老
B、命欲绝时直须绝,莫等不堪忍恋时
C、野园无人艾蓬生,露底松虫低低吟
D、去年掬水湿衣袖,今日立春风解冻

10、以下作家属于同一时代的是?
A、和泉式部
B、紫式部
C、清少纳言
D、山上忆良

11、关于和歌“五月橘花开,似是故人衣袖香”的正确表述是?
A、出自《古今集》
B、面对物是人非的现状,表达了对永恒不变的向往
C、《和泉式部日记》中也引用了这首和歌
D、《伊勢物語》中有背景介绍

12、以下是女性和歌作者的是?
A、赤染卫门
B、和泉式部
C、式子内亲王
D、镜王女

13、日本文学史上开创历史小说先河的是女性作者。

14、在对樱花的审美上,《万叶集》和《古今集》是不同的。

第9周 单元作业

1、《源氏物语》全书54卷分为几个部分?试述每一部分的范围、内容和主题。

2、试比较《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的美学特色上的区别。

第10周 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日语

第10周单元测试

1、清末以来中文里出现了诸如“哲学”、“社会主义”等大量“新名词”,这些语汇主要来自 _______。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国大陆和日本列岛之间的外交往来,一般认为开始于( )。
A、商周时代
B、春秋战国时代
C、两汉时期
D、南北朝

3、最早出现日语语汇的中国文献是 ( )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4、最早介绍日语假名的中国典籍是 。
A、资治通鉴
B、书史汇要
C、三国演义
D、四库全书

5、找出下面语汇中来自日本的“新名词”
A、社会
B、科学
C、哲学
D、乌托邦

6、中国正史中针对日本的记载,主要在 中可以找到
A、倭人传
B、倭国传
C、日本传
D、倭寇传

7、中国古人认为没有必要理解外语。

8、“卑弥呼”是中国文献中提到的倭国女王的名字。

9、记录了不少日语语汇的《苑翰》是一部唐代类书。

第10周单元作业

1、阅读《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的〈倭人〉条,总结其中涉及日语的内容,150字以内。

第11周 明清时期的日本寄语

第11周单元测验

1、明代的日本研究专著中,记录日本寄语最多的一部是( )。
A、日本考略
B、日本考
C、日本一鉴
D、武备志

2、明朝时出现了最早的日本文学翻译,翻译的作品类型是( )。
A、小说
B、随笔
C、戏曲
D、歌谣

3、杂剧《太平乐事》的作者是( )
A、曹雪芹
B、曹寅
C、文征明
D、唐寅

4、杂剧《太平乐事》中出现的大量日语语汇,主要来自( )
A、明人著作中的日本寄语
B、正史日本传
C、作者的实地考察
D、作者的想象

5、中日关系史上发生在明朝的事件有( )
A、甲午海战
B、白村江之战
C、倭寇
D、勘合贸易

6、下面著作中,属于明代日本研究的专著是哪几部?
A、日本风土记
B、日本考略
C、日本一鉴
D、日本国志

7、明人研究日本并关心日语的原因在于( )。
A、外交上的需要
B、解决倭寇问题的需要
C、为了理解日本的流行文化
D、为了全面引进日本文学作品

8、《日本灯词》中的“倭语”,就是真正的日语。

9、曹寅创作《日本灯词》的目的,是想介绍日本文化。

10、日本寄语的编纂在明代是一个高峰,之后就消失了。

第11周单元作业

1、结合附件中的文章,谈谈你对明代中国人接受日语的认识。300字以内。

第12周 清人和日语

第12周单元测试

1、清代在战争之前,由国人编著的最重要的日本研究著作是 。
A、吾妻镜
B、吾妻镜补
C、日本考略
D、日本考

2、日本寄语影响深远,一直到 以后,随着近代日语教育体系的出现,才最终推出历史舞台。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战争

3、江户时期中日间交流的正式语言是 。
A、文言语
B、白话文
C、日语文语
D、日语口语

4、所谓“信牌”,是指一种 。
A、往来信函
B、游戏名称
C、个人身份证
D、贸易许可证

5、清朝时有一些日本人因海难漂流至我国,当时官府的一般政策是 。
A、从最近港口遣送回国
B、先送至乍浦后再遣送回国
C、通知日本派船接人回国
D、任其在中国国内居住

6、在赴日清人的日本语文学创作中,有所成就的领域为 。
A、小说
B、戏剧
C、和歌
D、散文

7、清代中期时赴日的中国人当中出现了擅长和歌创作的人。

8、江户时期长崎出现了一个从事中日文翻译的专业人士集团,名为“唐通事”。

9、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国之前,就一直和大陆有人员来往,并和清朝之间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10、清代赴日的中国商船,一般被日本人称为( )。

11、江户时代日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是( )。

12、江户时代赴日的中国人中,在和歌创作方面最有名的人物是( )

12周单元作业

1、阅读附件中的论文,结合其中内容谈谈你对清人接受日语的认识。400字以内。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简述日本文字的产生以及中日汉字交流。

2、简述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汉字新词创造历史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3、日本古代女性作家不仅人数众多,在作品质量上也能和男性作家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男性(特别是平安时代),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堪称奇迹。请说明这种现象形成的条件,并从与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比较的角度试探讨二者的异同。

4、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围绕日语的交流实为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试以“日本寄语”和“日本语文学创作”为关键词,利用课程中提供的具体事例,阐述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国人是如何接受日语这一外来语言的。

学习通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

日本语言文学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通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日本文学在东亚文化中的地位。

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

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包括古代和歌(waka)、草叶集(kakemono)、日本的传统戏剧(能、狂言、歌舞伎)等等。在古代时期,和歌曾是贵族和雅士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能、狂言、歌舞伎则是当时的娱乐活动。如今,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仍然得到广泛的欣赏。

在现代时期,随着日本国内文化的不断繁荣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日本文学也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时期包括江户时代的文学、明治维新时期的文学、战后时期的文学等。

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品

作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本文学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一些代表作品包括:

  • 《枕草子》:这是一本由女性写成的日本古典随笔,被认为是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源氏物语》:这是一本日本古典小说,也是全球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 《坊っちゃん》:这是一本由国民作家夏目漱石写成的小说,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小学老师的故事。
  • 《蜘蛛巢城堡》:这是一本由东野圭吾写成的推理小说,极具震撼力和悬念。

日本文学在东亚文化中的地位

日本文学作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对于日本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东亚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和韩国等东亚国家,许多日本文学作品被广泛地翻译和传播。这些作品不仅为东亚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促进了东亚文化的互相理解和交流。

结语

学习通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可以为我们在未来的东亚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