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分类: 建筑类答案发布于:2024-06-02 13:07:19ė65914次浏览624条评论

超星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第四章 教学设计(教科书)

第一节 教学设计理论随堂测验

1、超星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信息习通是( )。
A、技术教学教学理论揭示教学的课程本质和规律
B、传播理论探讨的论课是自然界一切信息传播活动的共同规律
C、系统论是后答教学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D、学习理论探讨的案学是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

2、教学设计的题目理论基础有( )。
A、答案系统论
B、超星学习理论
C、信息习通教学理论
D、技术教学传播理论

3、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论课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后答效率。

4、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在教学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5、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

第三节 几种教学设计模式随堂测验

1、以下不属于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的是( )。
A、协作小组
B、成员
C、主讲教师
D、协作学习环境

2、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活动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包括( )。
A、学生
B、学习活动内容
C、工具
D、活动规则

3、学习互动是为达到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师生操作的总和。

4、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5、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

第五章 教学方法(教科书)

1、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巩固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是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A、直观演示法
B、示范教学法
C、讲授教学法
D、游戏教学法

2、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A、游戏教学法
B、示范教学法
C、直观演示教学法
D、讲授教学法

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会受到以下( )因素的影响。
A、教师自己的特点
B、个性差异
C、班级的发展水平
D、年龄特征

4、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采用( )。
A、设计情景教学
B、引入游戏教学
C、恰当运用比喻
D、基于问题的讲授

5、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有( )。
A、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B、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C、教师是学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
D、注意讲授和操作的关系

6、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途径有( )。
A、力求硬件设备齐全,保证教学
B、力求硬件设备齐全,保证教学
C、教学中注意信息技术整合
D、注意知识的总结

7、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新教学模式有( )。
A、探究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基于网络的教学

8、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9、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10、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专业性的应用教育。

11、对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技术或教学内容的学生,探究性教学也适用。

1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材内容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随堂测验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学科思维的是( )。
A、设计思维
B、计算思维
C、创新意识
D、管理思维

2、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A、游戏教学法
B、示范教学法
C、讲授教学法
D、直观演示教学法

3、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元年是:( )。
A、1982
B、2000
C、2003
D、2017

4、信息技术学科大概念包括数据、( )、信息社会、信息系统。
A、知识
B、算法
C、信息
D、计算

5、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学习理论探讨的是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
B、系统论是教学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C、传播理论探讨的是自然界一切信息传播活动的共同规律
D、教学理论揭示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6、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 )。
A、多媒体教学
B、电子教学
C、网络教学
D、信息技术教育

7、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第一次浪潮是( )。
A、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B、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
C、2000年之后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8、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 )的素质。
A、创新精神
B、创新意识
C、创新思维
D、创新技能

9、信息技术具有的特征是( )。
A、技术性
B、灵活性
C、传递性
D、信息性

10、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 )。
A、控制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传播理论

11、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力求通过平台所提供的( )来让评价多元化
A、自我评价
B、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D、实时评价

12、选择教学方法还需要考虑到各个班级的( )和学生的( )。
A、平均身高
B、个性差异
C、发展水平
D、平均年龄

13、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新教学模式有( )。
A、探究学习模式
B、自主学习模式
C、计算机支持的学习
D、合作学习模式

14、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有( )。
A、实践性
B、基础性
C、整合性
D、动态性

15、信息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

16、学习内容是学习者在教学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17、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8、何克抗模型与史密斯-雷根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把“教学模式”纳入“教学设计”模块,并把它置于教学策略设计之后。

19、教学评价是指由教师、学生等主体系统地搜集和有效处理教学信息,并与之进行比较厚做出的价值判断。

20、档案袋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1、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 )和计算机管理教学。
A、计算机辅助教学
B、计算机教学
C、多媒体教学
D、网路教学

2、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是?
A、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的根本目标一致,但出发点不同
B、小学生要求学会使用一种计算机画图软件,设计并绘制图形。
C、多媒体电脑是一种软技术
D、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经过了近二十年、三次浪潮、三个阶段的发展。

3、信息技术学科思维具体包括( )。
A、设计思维
B、计算思维
C、管理思维
D、合作思维
E、以上都是

4、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巩固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是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A、游戏教学法
B、直观演示法
C、讲授教学法
D、示范教学法

5、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A、游戏教学法
B、直观演示教学法
C、示范教学法
D、讲授教学法

6、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元年是:( )。
A、1982年
B、2000年
C、2003年
D、2017年

7、信息技术学科大概念包括数据、( )、信息社会、信息系统。
A、信息
B、算法
C、知识
D、计算

8、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学理论揭示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B、传播理论探讨的是自然界一切信息传播活动的共同规律
C、系统论是教学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D、学习理论探讨的是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

9、狄克-柯瑞模型是以( )联结学习为其理论基础。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动主义
D、建构主义

10、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 )。
A、信息技术教育
B、多媒体教学
C、网络教学
D、电子教学

11、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第一次浪潮是( )。
A、2000年之后
B、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
C、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12、技能课关注信息技术哪些方面?
A、凸显课程特征,关注对象及属性设置
B、把握技术的本质,提炼规律性认识
C、在操作基础上,培养学科思维
D、利用分层次教学实现技能课的优化

13、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 )的素质。
A、创新精神
B、创新意识
C、创新思维
D、创新技能

14、信息技术具有的特征是( )。
A、技术性
B、传递性
C、信息性
D、灵活性

15、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 )。
A、控制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传播理论

16、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采用的评价方式有( )。
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事后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7、信息技术课程中,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有( )。
A、卷面考试
B、开卷考试
C、上机操作
D、作品制作

18、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力求通过平台所提供的( )来让评价多元化
A、自我评价
B、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D、实时评价

19、选择教学方法还需要考虑到各个班级的( )和学生的( )。
A、平均成绩
B、发展水平
C、个性差异
D、平均身高

20、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新教学模式有( )。
A、计算机支持的学习
B、自主学习模式
C、合作学习模式
D、探究学习模式

2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有( )。
A、实践性
B、动态性
C、基础性
D、整合性

22、信息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

23、从信息的传播模式分,可将信息技术分为传者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通道技术、受者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抗干扰技术等。

24、学习内容是学习者在教学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25、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6、何克抗模型与史密斯-雷根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把“教学模式”纳入“教学设计”模块,并把它置于教学策略设计之后。

27、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

28、教学评价是指由教师、学生等主体系统地搜集和有效处理教学信息,并与之进行比较厚做出的价值判断。

29、档案袋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30、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编排体系。

学习通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通是中国高校在线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致力于推进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发展。在学习通上,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工作、生活和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图像处理、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更多的职业竞争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方式。

理论教学主要是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功能、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并且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才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

实践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实践教学可以分为机房实践和课程作业两部分。在机房实践中,学生可以自行操作计算机,进行练习和实验;在课程作业中,教师会布置一些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考试和实践来进行评估。

考试主要分为理论考试和机房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功能、网络应用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机房操作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在机房中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除了考试,课程作业也是评估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需要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以检验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在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相辅相成,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考试和实践,可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教学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学习通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通是中国高校在线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致力于推进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发展。在学习通上,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工作、生活和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图像处理、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更多的职业竞争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方式。

理论教学主要是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功能、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并且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才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

实践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实践教学可以分为机房实践和课程作业两部分。在机房实践中,学生可以自行操作计算机,进行练习和实验;在课程作业中,教师会布置一些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考试和实践来进行评估。

考试主要分为理论考试和机房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功能、网络应用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机房操作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在机房中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除了考试,课程作业也是评估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需要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以检验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在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相辅相成,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考试和实践,可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教学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