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93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运动生理学_2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44 min read

mooc运动生理学_2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绪论

绪论

1、运动运动生理学是生理( )的一个分支。
A、学章生物学
B、节答化学
C、案m案人体生理学
D、整答生命科学

2、运动运动生理学是生理研究人体对运动( )的规律。
A、学章学习和认知
B、节答反应和适应
C、案m案养成和习惯
D、整答比较和选择

3、运动运动生理学的生理研究方法,主要是学章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D、问卷调查

4、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
A、兴奋
B、抑制
C、电位
D、兴奋和抑制

5、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 )来完成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自身调节

6、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衡量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指标是( )
A、基强度
B、利用时
C、时值
D、阈值

7、下列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的是( )
A、对心脏生物电现象的研究
B、对细胞膜物质转运过程的研究
C、人对高海拔缺氧习服机理的研究
D、实验性观察心搏过程

绪论

1、试述环境变化时,机体是如何通过调节机制以保持机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

第一章 肌肉活动

第一章 肌肉活动

1、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 )。
A、肌腹
B、最小肌肉群
C、肌纤维
D、肌腱

2、肌肉收缩时张力改变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强直收缩

3、肌肉收缩时长度改变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强直收缩
D、等动收缩

4、人体骨骼肌纤维大概可分为( )。
A、快肌和慢肌
B、白肌和快肌
C、红肌和慢肌
D、快A和快B

5、快肌的生理特点是( )。
A、收缩慢、易疲劳
B、收缩慢、不易疲劳
C、收缩快、不易疲劳
D、收缩快、易疲劳

6、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是( )。
A、兴奋
B、抑制
C、只有兴奋
D、只有抑制

7、下列有关增加肌肉初长度对肌张力影响的错误叙述是( )。
A、存在一个最适宜初长度,此时肌肉收缩产生张力最大
B、张力与长度始终呈反变关系
C、超过适宜初长度时张力反而减小
D、张力与长度变化呈正比

第二章 能量代谢

第二章 能量代谢

1、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共同特点是( )。
A、生成乳酸
B、产生大量的ATP
C、生成CO2和水
D、不需要氧

2、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呼吸商约为( )。
A、0.93、0.73 和0.81
B、1、0.7 和0.8
C、1、0.76 和0.85
D、0.8、0.70 和1

3、通常将( )称为呼吸商。
A、耗氧量与CO2 产生量比值O2/CO2
B、CO2 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CO2/O2
C、肺通气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耗氧量与肺通气量的比值

4、氧热价以( )为最高,食物的热价以脂肪最高。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5、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
A、肺通气量
B、最大心输出量
C、最大摄氧量
D、肺泡通气量

6、属于乳酸能系统供能的特点有( )。
A、供能最大
B、输出功率次之
C、产生乳酸
D、代谢底物为糖原

7、在消耗同等量氧时,糖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热量( )。
A、比脂肪多
B、效率高
C、动员慢
D、比脂肪少

8、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在不同项目中有所不同,篮球项目参与功能的系统有( )。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乳酸能供能系统
C、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D、糖、脂肪和蛋白质

9、800m跑参与供能的系统有( )。
A、ATP
B、CP
C、糖或糖原
D、蛋白质

10、马拉松运动重点要发展( )。
A、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
B、糖或糖原的代谢能力
C、脂肪的代谢能力
D、蛋白质的代谢能力

11、有氧运动就需要有氧代谢。

12、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由与呼吸循环的反应在30-60内才能达到高峰,所以这个时间段有无氧代谢参与供能。

13、依运动模式、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的不同、三种供能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只不过各自在总体能量供应中所占的比例不同。

14、体育训练可以使参与催化反应的酶的活性提高,能量节省化(就是训练可是人在做同等运动负荷是消耗更少能量,完成同样的运动)。

15、当ATP的稳态被打破,人体才能获取充足的能量供应,人体机能才能保持正常状态。

16、直接供能物质是( )。

17、为人体提供能量的间接物质有( )。

18、ATP-CP供能总量少,但输出功率最快,所以维持高强度运动运动的时间( )。

19、糖作为有氧氧化供能的燃料,当糖不足时再消耗脂肪,只有在糖和脂肪含量均不足时才分解( )。

20、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包括( )、食物的特殊动力、精神紧张、内分泌激素和环境

第二章 能量代谢

1、比较分析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大脑

2、将神经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导的突起叫( )
A、树突
B、轴突
C、末梢
D、突触结构

3、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 )
A、肌张反射
B、腱反射
C、屈肌反射
D、伸肌反射

4、运动单位是指( )
A、一个运动神经元
B、一个神经元及其末梢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C、一组可产生某一动作的肌群
D、一系列神经纤维

5、运动区主要位于( )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枕叶
D、额叶

6、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 )。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细胞
C、受体
D、神经递质

7、大脑皮质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具有以下特征( )。
A、交叉性
B、倒置性
C、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
D、双侧性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1、何谓状态反射?试述状态反射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

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

1、激素是( )。
A、高效能生物性物质
B、高效能的酶
C、高效能催化剂
D、高效能的蛋白质

2、激素能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上存在着( )。
A、特异的酶
B、DNA
C、特异的受体
D、RNA

3、能直接透过细胞膜的激素称为( )激素。
A、类固醇
B、含氮
C、含糖
D、含脂

4、体内绝大多数含氮激素的分泌速率受神经、激素以及血中被调节物质浓度的( )调节。
A、正反馈
B、负反馈
C、前馈
D、迁移

5、在情绪激动,痛疼、出血、缺氧、肌肉运动、冷热刺激时,肾上腺素分泌( )。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不清楚

6、应急反应的机体表现( )
A、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
B、呼吸功能加强
C、心血管活动加强
D、心率减慢

7、肾上腺素的作用有:( )
A、心肌收缩加强
B、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C、心率减慢
D、总外周阻力降低

8、体液调节是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的各种( )来完成的。
A、激素
B、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C、酶
D、细胞因子

9、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体液( )传递才能完成。
A、血液
B、淋巴液
C、组织液
D、特殊携带工具

10、激素分为( )两类
A、含氮类激素
B、类固醇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素

11、肾上腺有外层皮质和内层髓质两部分组成,分泌不同的激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属儿茶酚胺。

12、人体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的同时肾上腺髓质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3、引起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的刺激是相同的,只是反应的途径不同。

14、应急反应途径是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的增强,例如一般体育运动就属于应急反应。

15、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运动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升高。

16、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 )和自身调节。

17、运动时除了( )分泌减少外,其它人体激素分泌都会不同程度的升高或不变。

18、( )是神经-内分泌的高级调节中枢。

19、人体分泌激素最多的腺体是脑垂体中的( )。

20、侏儒症是( )分泌过少;呆小症是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

1、试述“运动应激”时的激素调节

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

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

1、血小板的生理机能是( )
A、缓冲血液酸碱度
B、运输气体
C、参与止血及凝血
D、产生免疫反应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转站是(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液
D、细胞质

3、通常以每100ml 血浆中( )的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A、NaH2PO4
B、NaHCO3
C、H2CO3
D、NaCl

4、红细胞在( )溶液中发生皱缩。
A、高渗
B、等渗
C、低渗
D、渗透

5、人体肌肉运动后( )数会出现明显增多。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6、父母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其子女的血型可能为:(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7、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有:( )
A、溶解于血浆中
B、与血浆蛋白结合
C、与Hb结合
D、溶解于红细胞内

8、血浆主要物质有( )。
A、水
B、电解质
C、血浆蛋白
D、血脂和其他一些有机物质

9、脂蛋白是脂肪的运输形式,又称血浆脂蛋白,包括( )
A、乳糜微粒
B、极低密度脂蛋白
C、低密度脂蛋白
D、高密度脂蛋白

10、血浆中除了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统称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 )。
A、尿素、肌酐、氨基酸和多肽等
B、血浆中不含氮的物质还有一些有机物,如葡萄糖
C、还有脂类、乳酸等
D、还有血细胞

11、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称为血细胞比容。男性为40-50%,女性比男性少10%左右,约为38-48%

12、当红细胞的数量降低时,血红蛋白值也随之下降,男性低于120克每升或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就是医学认定的贫血。

13、红细胞的功能是携带氧气,运动员如果血红蛋白值过低,对无氧运动能力会有明显的影响。

14、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可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5、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和粒细胞三大类。

16、血液是由血浆和( )的组成

17、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物质统称( )

18、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 )。

19、正常男性血红蛋白值是(120--- )克每升。

20、正常女性血红蛋白值是(110---)克每升。

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

1、呈“S”形的氧解离曲线有何生理意义?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1、潮气量是指( )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A、运动时
B、平静时
C、最大呼气时
D、最大吸气时

2、人体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为( )。
A、最大通气量
B、最大肺容量
C、肺活量
D、时间肺活量

3、肺通气量的多少直接受( )的影响。
A、呼吸深度
B、呼吸频率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
D、呼吸方式

4、肺泡通气量正常情况下( )肺通气量。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相当于

5、解剖无效腔是由于一般呼吸道( )而得名。
A、血流较少
B、无气体交换
C、无神经支配
D、无肌肉运动

6、形成胸内负压的原因及条件是:( )
A、肺的弹性回缩力
B、肺的自然容积小于胸腔的容积
C、胸膜腔是个密闭的腔隙
D、呼吸的进行

7、若某人潮气量为500ml,无效腔为150ml,呼吸频率为15次/分,心输出量为6L/min,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A、肺泡通气量为5.3L/min
B、通气/血流比值为0.88
C、肺通气量为7.5L
D、氧扩散容量为20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1、试述运动训练对肺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第七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1、心肌生理特性中,遇足够强度的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这是心肌的( )
A、自律性
B、传导性
C、收缩性
D、兴奋性

2、儿茶酚胺的强心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
A、HR 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B、HR 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脏射血增强心舒张期延长
D、HR 加快心输出量稍增加

3、脉压是指( )
A、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
B、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C、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
D、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的平均值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输出量增加,则血压下降
B、血粘度增加,则血压下降
C、末梢小动脉收缩,则血压上升
D、血量减少,则血压上升

5、与骨骼肌相比,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过程________。
A、迅速
B、缓慢
C、不清楚
D、时快时慢

6、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对心脏活动的效应表现为:( )
A、正变力作用:(心缩加强)
B、负变力作用:(心缩减弱)
C、正变时作用:(心率加快)
D、负变时作用:(心率减慢)

7、耐力训练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A、静息心率下降
B、安静时搏出量增加
C、极量运动时心输出量比无训练者高
D、亚极量运动时心输出量比无训练者小

8、心肌细胞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复极化包括( )期。
A、1
B、2
C、3
D、4

9、心肌自律性细胞存在于( )。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D、浦肯野氏细胞

10、心肌细胞收缩时具有下列特征( )。
A、全或无式收缩
B、不发生强直收缩
C、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
D、缩短收缩

11、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水平的需要而增加,又称心泵功能储备。

12、正常人体血压范围,收缩压60-80mmhg,舒张压是100-120mmhg

13、心率的快慢影响舒张压,心率快舒张压下降。

14、血管硬化会使血管壁对血液的缓冲能力下降,使收缩压升高。

15、骨骼肌的收缩力会影响静脉回流。

16、心血管系统由( )、血管和存在于心血管内的血液组成。

17、血液循环的功能是进行体内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以及( )的运输,以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8、心肌工作细胞具有( )、传导性和收缩性

19、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呈( )关系。

20、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 )。

第七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1、指出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第八章 身体素质

第八章 身体素质

1、投掷运动员的器械出手速度属于(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速度耐力

2、决定有氧耐力最主要的生理因素是( )
A、肺通气量
B、最高心率
C、肌红蛋白含量
D、最大摄氧量

3、短跑训练应以强度大的无氧训练为主,其主要的训练手段是( )训练法。
A、间歇
B、重复
C、持续
D、高原训练

4、采用较低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的练习或用长段落的间歇训练方法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 )
A、无氧耐力
B、有氧耐力
C、速度耐力
D、力量耐力

5、静力性训练主要是提高( )
A、绝对力量
B、相对力量
C、速度性力量
D、爆发力量

6、人体的平衡力除了要求身体结构完整外,还与( ) 等密切相关。
A、前庭器官
B、视觉器官
C、本体感受器
D、小脑平衡调节

7、柔韧素质由以下因素决定( )。
A、关节的结构特征
B、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C、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
D、中枢神经的协调功能

8、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灵敏性和协调性的总称。
A、力量
B、速度
C、耐力
D、柔韧性

9、影响力量素质大小的生理学因素有( )。
A、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B、肌纤维类型
C、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
D、相对力量的大小

10、力量练习的原则主要有( )。
A、超负荷原则
B、渐增阻力原则
C、专门化原则
D、力量训练的顺序安排和间隔原则

11、无氧耐力是机体在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情况下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

12、无氧运动产生大量的乳酸,机体缓冲乳酸的能力和脑对乳酸的耐受力将影响无氧运动的时间长短。

13、最大摄氧量是人体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当氧运输系统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时,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14、最大摄氧量是评定人体耐力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15、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是心肺功能和肌细胞摄取氧的能力。

16、力量的是指肌肉工作时( )或对抗负荷的能力。

17、速度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 )和周期性位移速度。

18、周期性位移速度受( )、步频和动能效率有关。

19、为速度素质提供能量的系统是( )。

20、为无氧耐力提供能量的系统主要是( )。

第八章 身体素质

1、比较等速力量练习与等张力量练习方法之间的异同及产生效果差异的原因。

第九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第九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1、运动员赛前兴奋性过高,常表现为赛前反应过( )
A、强
B、弱
C、迟
D、缓

2、准备活动可使体温升高,肌肉粘滞性(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影响

3、“第二次呼吸”出现,说明( )结束。
A、赛前状态
B、进入工作状态
C、稳定状态
D、运动状态

4、人体运动所消耗的物质是从( )开始恢复。
A、运动前
B、运动中
C、运动后
D、安静时

5、一般来说,肌肉活动越复杂,进入工作状态需要的时间( )
A、越长
B、越短
C、不变
D、不一定

6、“极点”出现后,采用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消除“极点”?( )
A、停止运动
B、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C、调整呼吸
D、补充能量

7、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发生部位的外周疲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A、脊髓运动神经元
B、神经-肌肉接点
C、肌细胞膜
D、肌质网

8、3000m或5000m、乃至马拉松比赛,运动员一般会出现一下( )机能变化。
A、赛前状态(神经兴奋性适中、过高、过低)
B、进入工作状态(极点、第二次呼吸)
C、假稳定状态
D、运动性疲劳和恢复

9、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在于( )。
A、体温升高、促进散热、并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防止运动损伤
B、加强内脏活动,降低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C、使神经的调控能力提高
D、防止动作遗忘而带来的效果不佳

10、出现极点的运动项目有( )。
A、中长跑
B、长跑
C、短跑
D、跳跃、投掷项目

11、运动时能源物质的耗尽会影响运动能力,这个学说称堵塞学说。

12、身体恢复包括三个阶段,第一是运动时消耗大于合成;第二运动停止后恢复占优势;第三超量恢复。

13、短时间剧烈运动,如跑100m、200m等运动,糖原的恢复只需要24小时,无需特意补充糖。

14、长时间运动,机体能源物质消耗比较大,糖的恢复时间较长,一般48小时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需要高糖膳食,超量恢复大约要3天的时间。

15、磷酸原供能系统恢复时间短,间歇时间20-30秒就可以进项下一次练习。

16、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初始阶段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常会产生一些特殊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增加、肌肉酸软无力和动作不协调等,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这种机能状态称为( )。

17、第二次呼吸出现标志着进入( )状态结束。

18、假稳定状态是指运动员已达最大摄氧量,但( )仍不能满足需氧量,机体处在缺氧状态。

19、影响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因素有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训练水平、赛前状态及准备活动等因素,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 )性项目极点反应较明显,而非周期性项目很少出现极点。

20、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有( )疲劳和外周疲劳。

第九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1、试述超量恢复的基本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第十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第十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1、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 )的过程。
A、反射
B、条件反射
C、动力定型
D、非条件反射

2、在运动条件反射中,( )的传入冲动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A、视觉
B、听觉
C、本体感觉
D、嗅觉

3、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层上各感觉中枢与( )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A、视觉中枢
B、运动中枢
C、位觉中枢
D、听觉

4、在( )阶段时,教师就应该强调动作细节。
A、泛化
B、分化
C、巩固
D、自动化

5、消退抑制是( )的重要神经过程。
A、非条件反射
B、巩固动作
C、泛化阶段
D、纠正错误动作

6、依据生理变化特点,可将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为:
A、泛化过程
B、分化过程
C、巩固过程
D、动作自动化

7、在改进提高动作阶段,运动技能学习应注意:
A、消除错误和多余动作
B、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C、以完整练习为主
D、以语言代替动作示范

第十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1、教学中如何利用多通道感觉信息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第十一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第十一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1、人体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速度呈现( )。
A、不均衡性
B、均衡性
C、非均速性
D、均速性

2、儿童少年肌肉发育尚不完善,表现为肌纤维()。
A、较长
B、较短
C、较粗
D、较细

3、通常,儿童少年的动脉血压( )。
A、比成人要高
B、比成人要低
C、与成人相同
D、与成人相比无规律

4、儿童少年蛋白质代谢的特点( )。
A、合成过程小于分解过程
B、合成过程大于分解过程
C、合成过程等于分解过程
D、合成过程随年龄增长

5、少年儿童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表现为( )。
A、兴奋过程占优势
B、抑制过程占优势
C、兴奋和抑制过程相均衡
D、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

6、女子的有氧能力不及男子的主要原因( )。
A、最大吸氧量比男子低
B、血红蛋白数量比男子低
C、肌肉力量不如男子大
D、心输出量比男子低

7、根据少年儿童神经发育特点,体育教学中应该( )
A、体育活动要注意生动、有趣
B、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
C、不宜做过分精确、难度较大的动作
D、安排模仿性质为主的基本技能活

第十一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1、我国学者是如何确定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的?

第十二章 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

第十二章 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

1、肥胖是指( )
A、脂肪过多
B、脂肪比例过大
C、体重过高
D、水分过多

2、运动减肥的生理学机制主要有( )
A、耐力运动消耗脂肪
B、适度运动降低食欲
C、增加基础代谢率
D、抑制脂肪生成

3、继发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心理行为偏差为特征。()

4、通过运动减肥,建议每周最大减体重以1kg为宜。()

5、减肥处方应遵循安全性,可接受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与有效性无关。()

6、减肥运动处方主要考虑能否出现体脂下降、腰围缩小、心肺功能提高等良好的运动效果,而不应该考虑参加者的兴趣。()

7、减肥运动处方所选择的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而不应采用抗阻力量练习。()

第十二章 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

1、试为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制定一份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