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新闻采访与写作2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公务员考试2024-05-19 09:39:4015180抢沙发
超星新闻采访与写作2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摘要: 第一讲 通讯写作第一讲单元测验1、通讯的表达技巧有:A、紧扣主题进行表达。B、有层次感地进行表达。C、用生动鲜活的细节进行表达。D、要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通讯的特点有:A、通讯的表达一定是精心选择 ...

超星新闻采访与写作2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讲 通讯写作

第一讲单元测验

1、超星采访通讯的新闻写作学习表达技巧有:
A、紧扣主题进行表达。课后
B、答案有层次感地进行表达。通课
C、后作用生动鲜活的业答细节进行表达。
D、超星采访要有个性化的新闻写作学习人物语言。

2、课后通讯的答案特点有:
A、通讯的通课表达一定是精心选择,主题先行的后作结果。
B、业答要展开合理的超星采访想象,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C、注重讲述故事,展现生动的细节。
D、表达方式多样。

3、如何确定通讯的主题:
A、站位要高。主题应该是时代的主题,能引发社会共鸣的话题。
B、功夫要深。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进行采访。
C、立意要实。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主题。
D、着眼于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扩散效应。

4、通讯偏重客观叙述,较少带入个人主观情感。

5、在消息写作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往往是同时并用的,呈现出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6、好的通讯不仅有新闻价值,也有精神价值,不仅有新闻效应,还有社会效应。

7、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等社会反面人物不能成为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

第二讲 特写写作

第二讲单元测验

1、新闻特写的特点有:
A、捕捉有意味的瞬间
B、展现精彩的场景
C、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
D、着意细节描绘

2、事件特写的写作要注意哪几项:
A、选材要注意典型性
B、要在报道的时间和空间上有所延展
C、在事件叙述过程中要注入情感
D、要侧重于事件过程的画面感呈现

3、人物特写的写作要注意哪几项:
A、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人物的生平故事和性格特征
B、要善于捕捉典型动作、行为和语言
C、不要将记者的情感融于报道之中
D、要选取一两个镜头或一两个片段进行重点刻画

4、新闻特写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比消息更形象,比通讯更精炼,比速写更细腻,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突出描写对象的细微之处。

5、新闻特写中提倡大量使用背景材料,这有助于事件显得更加完整和丰满,便于受众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

6、人物通讯的时间跨度长,材料比较丰富,而人物特写强调突出一个片段或者一个镜头,要求笔力集中。

7、新闻特写要想使报道感染力更强,就必须将记者的情感融于报道之中,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三讲 人物写作

第三讲 单元测验

1、人物写作的特点有:
A、针对性:选择的人和事,应具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
B、趣味性:报道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C、代表性:如果针对某件事而采访某个人,那么这个采访对象应该具有代表性,也就是有权或有资格对该事发表权威见解。
D、适合性: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合适的人。

2、人物报道的采访要求有:
A、精心选择人物
B、控制访谈方向
C、提前展开外围采访
D、在大背景下加深对主人公的认识

3、下列哪几项属于人物写作的误区:
A、树碑立传,做成表扬稿
B、通篇直引,做成口述稿
C、只见一人,不见其他
D、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4、记者要如实记录采访对象的直接引语,不能进行删减和修改。

5、好的人物写作一定要有明确而集中的主题,要围绕主题来取舍材料,这样才能让读者知道记者想通过人物报道表达什么。

6、借助通讯工具也能完成人物采访,效果并不比面对面采访差。

7、在人物采访中要保持足够的“开放性”,一旦发现了新线索,可迅速确定新主题、引导访谈方向。

第四讲 深度报道的内涵与追求

第四讲单元测验

1、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认为,新闻报道的层次有三个,包括:
A、动态新闻
B、综合新闻
C、调查性报道
D、解释性报道

2、对于什么是深度报道,一般存在三种主要的观点,包括:
A、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要求。
B、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文体。
C、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形式。
D、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旨趣。

3、关于常规的动态新闻报道和深度报道的区别,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动态新闻追求时效性,深度报道不要求时效性。
B、动态新闻往往推出的是连续、系列的报道,深度报道则是单篇报道。
C、动态新闻只能局部、碎片的报道事实。深度报道则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呈现事实与事实的关系。
D、动态新闻功能在于告知大众事件的发生。深度报道则揭露事件背后隐藏的事实,并将隐藏的事实连贯起来,呈现出现实的真正面貌,使人们可以知所反应。

4、深度报道是一种力图通过报道新闻事件与社会的关联性,揭示新闻背后更深层次意义的报道形式。

5、深度报道的基本追求是超越事实,揭示真相。

6、深度报道属于社会调查范畴,它与社会调查一样,内容要客观严谨,少讲故事。

7、深度报道的采访报道需要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两个维度来获取更多事实。

第五讲 深度报道的消息源

第五讲单元测验

1、消息源管理的基本策略有:
A、研究和熟悉消息源。
B、准备覆盖各行业,各层次的专家资源库。
C、建立数据化关系档案库,不断更新和完善。
D、维系自己与消息源的持久关系。

2、对于匿名消息源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匿名消息源的使用应该慎之又慎。
B、保护匿名消息源是一项重要的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
C、匿名消息源是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的消息源,不能采用。
D、匿名消息源的价值更大,应鼓励使用。

3、消息源运用的基本规范包括:
A、慎用单一消息源,尤其是网络消息源。
B、重视匿名消息源的使用。
C、使用消息源一般要遵循“三角定位法则”。
D、关键消息源要反复核实。

4、深度报道记者,更愿意相信物证,物证的可信度往往高于人证。

5、在深度报道的采写中,如果有目击者或者知情人向记者详述了事件的相关信息,记者应该“有闻必录”,不用再做求证或核实。

6、消息源事关重大。因此,如何对消息源所提供的事实可信度进行甄别、鉴定,十分重要。

7、消息源分为核心消息源和其他消息源,获得核心消息源是采访调查的关键。

第六讲 深度报道的采访突破

第六讲 单元测验

1、深度报道采访的主要方式有:
A、常规式采访
B、体验式采访
C、暗访式采访
D、卧底式采访

2、下列哪些属于深度报道采访中的常规障碍因素:
A、不肯开口的采访对象
B、缺乏便捷的交通工具
C、控制信源、封锁现场
D、暴力威胁、金钱收买

3、下列哪些是采访突破的策略:
A、巧破封锁、进入现场
B、处处留意、收集证据
C、利用人脉、从易到难
D、准确记录、多方求证

4、梳理利益相关者,分析他们的利益取向、安排采访顺序,是调查记者画出利益链草图的基本功。

5、体验式采访主要适用于批评性报道,即跟公共利益遭受侵犯相关的舆论监督报道。

6、暗访式采访更有利于记者体验现场,感知人间冷暖,传播真切感受。

7、深度报道采访面临的难度和障碍是各不相同的。对每一个记者来讲,关键是职业经验的积累、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在采访过程中的临场发挥。

第七讲 深度报道的写作策略

第七讲单元测验

1、深度报道讲故事的基本要求是:
A、保证故事真实
B、凸现故事意义
C、体现时间跨度
D、尽量拓展深度

2、深度报道讲故事的基本方式有:
A、选择最典型的事实
B、描绘身临其境的现场
C、刻画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D、使用原生态的直接引语

3、深度报道的结构根据逻辑顺序和主导思路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种类型:
A、叙事体结构
B、论证式结构
C、问题主导型结构
D、时空主导型结构

4、深度报道可以通过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等方式来实现讲故事的报道要求。

5、深度报道需要在紧扣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灵活穿插背景资料,以增加报道的时空纵横感。

6、深度报道的标题需要虚题和实题相结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7、深度报道的小标题有凸现“层次”的作用,起到澄清思路、明晰结构的功能。

第八讲 特稿采写

第八讲单元测验

1、特稿的主要特点有:
A、特稿的报道视角注重“以小见大”
B、特稿关注的核心是人,甚至普通人
C、特稿经常以妇女老幼等小人物为报道对象
D、特稿一般充满人情味,注重展现复杂人性

2、特稿的题材类型有:
A、人物类题材(个体或群体)
B、虚构类题材
C、话题类题材
D、事件类题材(社会焦点)

3、下列哪些属于特稿的写作技巧:
A、没有标准模式,关键在于讲故事
B、注重挖掘和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C、注重捕捉、遴选和呈现个性化细节
D、注重挖掘和呈现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4、特稿的选题要关注故事性、冲突性和公共性。

5、特稿的魅力不仅在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更在于令人深思的主题和思想。

6、特稿有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因此需要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虚构的情节。

7、特稿采写量大,成稿时间长,因此不需要考虑报道的时效性。

第九讲 融合报道

第九讲单元测验

1、移动记者的技术要求包括:
A、应当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报道。
B、应当配置并熟练使用多媒体的报道工具。
C、应当知晓各种传播终端的性能与特点。
D、应当具备快速行动能力。

2、网络视频新闻的报道类型包括:
A、新闻幻灯
B、网络新闻视频
C、新闻纪录片
D、新闻动画

3、数据新闻的报道策略有:
A、重视数据新闻的时效性
B、强调数据的对比
C、准确交代数据的来源
D、追求数据的洞察和解释

4、融合报道的核心是用最适宜的媒介手段为内容服务。

5、新闻作品在微博、微信等不同平台进行传播时,编辑要清楚不同平台的受众特点、技术传播偏向,让作品跟不同平台之间的传播特点有效匹配。

6、融合报道就是全媒体报道。

7、“中央厨房”机制使得不同领域的内容工作者可以深耕自身领域,提供更垂直的内容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地址:http://www.zzxhsh.org/39f799694.html发布于 2024-05-19 09:39:4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五煦查题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人围观)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