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2021春)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优学院题库发布于:2024-06-02 16:59:07ė47466次浏览634条评论

超星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2021春)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三章 能源与物质文明

第三章 能源与物质文明 测试题

1、超星春章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人类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具有明显的文明()。
A、发展可持续性
B、节答不可持续性
C、案学可再生性
D、习通不可再生性

2、课后能源经济是作业指( )的经济关系。
A、答案能源消费
B、超星春章能源交换
C、人类能源开发
D、文明能源生产与再生产

3、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节答()行业。
A、资金密集型
B、资金技术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劳动力密集型

4、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A、“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C、“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发展观的改变”
D、“能源效率提高”

5、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A、能源效率的提高
B、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C、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D、资源的有效处理

6、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这三种原则。
A、再循环
B、再增长
C、可再生
D、高效率

7、能源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导致的结构性失衡。
A、能源分布与能源消费不平衡
B、能源需求增多
C、供需错位
D、环境污染

8、美国能源独立战略本质是()依赖减少或者降低到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不造成较大影响的程度。
A、进口能源
B、进口煤炭
C、进口天然气
D、进口石油

9、美国正在推动一场以()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革命的相关政策。
A、化石能源
B、核能
C、新能源
D、清洁能源

10、循环经济的实质是尽可能地()。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C、实现可持续发展
D、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1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
A、经济发展对能源具有依赖性
B、经济发展对能源具有替代性
C、能源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D、能源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无关

12、2015年全球能源消费中化石燃料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核能占(),可再生能源占()
A、78.4%
B、2.3%
C、28.6%
D、19.3%

13、2016年全球不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
A、75.5%
B、85.5%
C、24.5%
D、15.5%

14、对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国际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不同得观点是()
A、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性
B、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性
C、经济增长一定需要能源消费的同步增长
D、经济增长并不一定需要能源消费的同步增长

15、最为常用的评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指标有()。
A、能源消费强度
B、恩格斯系数
C、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D、国内生产总值

16、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A、能源消费推动生产发展
B、能源消费推动技术进步
C、能源消费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能源消费对经济规模没有影响

17、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有()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转型
D、新能源开发

18、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共同点:()。
A、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B、都是强调效率的提高以及污染物的减排
C、都是强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双赢
D、都是提高所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排放

19、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政策包括()。
A、1974,《独立运动计划》
B、1991,《国家能源战略》
C、2001,《国家能源政策报告》
D、2011,《国家安全未来蓝图》

20、美国是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能源独立”的()。
A、发展核能
B、增加国内能
C、节能节油
D、发展新能源

21、日本规划一系列新能源政策促进新能源技术开发与研究,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原因是()。
A、日本化石能源蕴藏量很小,能源供给主要依靠其他国家
B、日本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C、日本化石能源成本高昂
D、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

22、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系统的方法包括()。
A、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B、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加大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环境综合治理
D、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3、日本制定的新能源发展思路是()。
A、引进外来技术
B、培育世界先进的尖端技术
C、看清市场需要,有目的的推出满足世界市场需要的产品
D、扩大海外发展能力,重新构筑和瞄准巨大的海外市场。

24、实现中国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探索和改善的措施包括()。
A、应当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应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倡导节约能源
C、要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力度
D、要积极开拓国际能源市场,确保中国能源安全

25、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 )等能源。
A、地热能
B、生物能
C、太阳能
D、风能

26、能源经济包括 ( )的经济活动。
A、能源生产
B、能源交换
C、能源分配
D、能源消费

第三章 能源与物质文明

1、简述能源与经济关系的评价方法

第一章 人类文明与能源概论

第一章 人类文明与能源概论 测试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判据或标准,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和( )。
A、人类文明时代
B、地球文明时代
C、恐龙文明时代
D、工业文明时代

2、中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 )位。
A、一
B、二
C、三
D、四

3、我们通常所说的氢弹,主要是利用了( )释放能量。
A、核聚变反应
B、核裂变反应
C、核衰变反应
D、核氧化反应

4、17世纪到18世纪,被誉为“黑色的金子”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植物秸秆

5、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例,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
A、总体恶化,局部改善
B、整体良好
C、总体良好,局部恶化
D、总体局部都不容乐观

6、公元1765年,( )发明了带冷凝器的单向式蒸汽机。
A、瓦特
B、富尔敦
C、史蒂文森
D、拉瓦锡

7、原始社会的一个伟大的能源利用技术是( )。
A、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石器的使用

8、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 )等能源。
A、煤
B、天然气
C、太阳能
D、石油

9、下面哪项不是地热能的主要利用形式()。
A、地热务农
B、做饭
C、地热供暖
D、地热发电

10、按照能源性质可以将能源分为()和非燃料型能源。
A、常规能源
B、燃料型能源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11、人类文明的特征有哪些?( )
A、一种开化的、进步的状态
B、从混沌逐渐走向有序的历史进程
C、人类文明与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
D、野蛮的状态

12、常见的化石能源有( )
A、煤
B、石油
C、核能
D、天然气

13、我们通常所说的煤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
A、燃烧
B、炼焦
C、气化
D、低温干馏

14、核能可通过哪几种核反应释放能量( )
A、氧化反应
B、核裂变
C、核聚变
D、核衰变

15、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 )等能源
A、地热能
B、生物能
C、太阳能
D、风能

16、太阳能利用的两种形式是( )
A、搜集
B、焚烧
C、太阳能光伏
D、太阳能光热

17、生活中常见的生物质有哪些?( )
A、粮食
B、果实
C、秸秆
D、禽畜粪便

18、生物质能源的特点( )。
A、可再生性
B、清洁、低碳
C、原料丰富
D、广泛应用性

19、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有哪些?( )
A、直接燃烧
B、生物质气化
C、生物质发电
D、沼气燃料电池技术

20、地热能有哪几种主要的利用形式( )
A、做饭
B、地热供暖
C、地热务农
D、地热发电

21、海洋能量形式包括( )
A、潮汐能
B、海浪能
C、温差能
D、海流能

22、天然气水合物中含有 ( )分子。
A、甲烷
B、乙烷
C、氮气
D、二氧化碳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是秸秆和木材
B、在工业文明时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
C、20世纪50年代,世界能源开始了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时代
D、当下我国已经以新型能源作为日常生产的主体能源

24、原始社会火的来源主要有那几种形式?( )
A、自然火
B、钻木取火
C、用火石、火镰、火绒取火
D、使用打火机

25、在生产中能提高能效的方法是( )。
A、使用高能效锅炉、水泵、蓄冷系统
B、电热联产
C、电热冷三联供系统
D、对系统定期进行维护

26、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生物栖息环境。主要包括( )。
A、地表的破坏
B、引起岩层的移动
C、矿井酸性排水
D、煤矸石堆积

27、能源技术包括( )。
A、常规能源技术
B、传统能源洁净化利用技术
C、可再生能源技术
D、非传统能源技术

28、火在人类征服自然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A、用火来帮助狩猎
B、火可用来加工武器
C、依照人们的需要烧制成各种器皿
D、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火的使用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章 人类文明与能源概论

1、什么是一次能源

第二章 人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人类与可持续发展

1、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等重要的环境保护文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全球环境和发展领域内正式确立。
A、《人类环境宣言》
B、《可持续发展宣言》
C、《21世纪议程》
D、《我们憧憬的未来》

2、人口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的关系。
A、促进
B、制约
C、促进与制约并存
D、协同发展

3、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发展最主要的前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
A、经济发展
B、物质文明
C、生态
D、人文

4、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充分利用与()相关的文化机制。
A、法律
B、制度
C、道德
D、人文

5、()是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A、节约型消费
B、可持续消费
C、享受型消费
D、生存资料消费

6、()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主体地位。
A、资源
B、人口和人力资本
C、经济发展
D、制度

7、中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 )位。
A、一
B、二
C、三
D、四

8、我们通常所说的氢弹,主要是利用了( )释放能量。
A、核聚变反应
B、核裂变反应
C、核衰变反应
D、核氧化反应

9、原始社会的一个伟大的能源利用技术是( )。
A、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石器的使用

10、可持续发展是以()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A、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B、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自然资源

11、可持续发展文化的核心是()。
A、道德伦理观
B、价值观
C、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
D、遵纪守法观念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公平性原则
B、可持续性原则
C、多样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13、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包括哪三层意思。
A、代内公平
B、区域间的公平
C、代际间的公平
D、公平分配有限的资源

14、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常见的有哪些。
A、国民幸福指数
B、生态需求指标
C、人类活动强度指标
D、人文发展指数

15、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物质基础
B、自然资源决定着社会的发展速度
C、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D、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决定着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6、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包括()。
A、提高利用效率
B、扩大供给
C、抑制不合理需求
D、强化相关政策

17、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有哪些。
A、构筑起环境战略体系
B、完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C、刺激经济发展速度
D、制定出具体产业政策

18、科学技术进步对可持续发展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技术进步能够实现资源替代
B、技术进步带来日常生活上的便利
C、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D、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19、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从理论上看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A、弥补市场缺陷的制度安排
B、经济快速发展制度安排
C、环境保护制度安排
D、坚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制度安排

20、国民财富是由()共同积累而成的。
A、文化财富
B、物质财富
C、环境财富
D、精神财富

21、循环经济强调()这几种原则。
A、高效率
B、减量化
C、再利用
D、再循环

22、发展循环经济应从以下哪些方面入手。
A、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
B、加强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
C、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D、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围绕着哪两条基础主线。
A、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
B、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C、努力实现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
D、努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目标

24、可持续发展战略依其覆盖范围的宽窄可以划分为()。
A、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
B、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C、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D、某个部门或多个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5、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包括()
A、保持经济增长
B、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C、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D、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26、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包括()。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改革自身管理体制
C、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
D、加大创新力度

第二章 人类与可持续发展

1、简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四章 能源与社会文明

第四章 能源与社会文明 测试题

1、能源的演变经历依次为木材的更迭、煤炭的更迭和()
A、石油(天然气)的更迭
B、新能源的更迭
C、电能的更迭
D、核能的更迭

2、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促使世界能源结构发生第一次大转变为()
A、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
B、油气为主的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
C、木柴转向煤炭
D、木柴转向石油和天然气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象征是()
A、电力的使用
B、出现火车和汽船
C、蒸汽机的发明
D、出现飞机和汽车

4、()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A、国家GDP总值
B、人均能源消费
C、进出口产品数量
D、国家工业化水平

5、我国农村能源包括自由能源与商品能源,以下不属于商品能源的是()
A、电力
B、煤炭
C、氢能
D、罐装燃气

6、()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A、电能的利用
B、国家的产生
C、煤的利用
D、火的利用

7、以下哪点不是我国城乡的能源消费差异的主要特点
A、城市家庭年能源消费费用远高于农村
B、城市家庭用能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农村以煤炭和液化气为主
C、城市家庭以电力炊事和天然气炊事为主,农村以薪材和煤炭为主
D、城市家庭以薪材和煤炭为主,农村家庭以电力炊事和天然气炊事为主

8、太阳能利用的两种形式是太阳能光伏和( )
A、太阳能光热
B、焚烧
C、搜集
D、供热

9、下列哪一项不是原始社会火的来源形式?( )
A、自然火
B、钻木取火
C、用火石、火镰、火绒取火
D、使用打火机

10、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 )等能源
A、太阳能
B、水能
C、天然气
D、煤

11、人类文明经历的阶段有()
A、原始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现代文明

12、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技术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原始社会火的利用可以
A、驱散居住洞穴内的潮湿,进而减少疾病
B、驱走夜晚来袭的野兽,从而降低死亡率
C、加工熟食,使食物更易消化和营养吸收
D、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13、如今越来越多的能源为人类利用,其中人类利用最多的三大化石能源是
A、煤炭
B、地热能
C、石油
D、天然气

14、能源改革中的四项革命包括()
A、能源消费革命
B、能源供给革命
C、能源技术革命
D、能源体制革命

15、能源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
A、薪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天然气时代
D、可再生能源时代

16、绿色能源包括()
A、氢能
B、太阳能
C、生物能
D、海洋能

17、为了清洁高效地利用能源,大力发展再生的绿色能源,以下属于高效利用绿色能源的途径是 ()
A、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
B、鼓励发展需求智能管理和直供销售
C、将一次能源转化成不同形式的二次能源再输送给用户
D、采用参股、合作方式,与居民建立利益共同体

18、以下属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描述的是()
A、新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B、将科研与技术革新真正结合起来
C、新出现了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等工业部门
D、新出现了能源煤

19、中国能源改革的战略调整着力点主要包括()
A、调低煤炭比例,大力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B、利用市场机制促进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积极稳妥地发展核能
C、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输送体系
D、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能源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能源的()
A、安全
B、高效
C、清洁
D、可持续发展

21、工业化道路是对实现工业化的原则、方式和机制的统称。以下工业化道路选择哪些是正确的()
A、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由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道路
B、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
C、环境污染少,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
D、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22、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人均资源量少
B、总规模小
C、消费水平低
D、对外依存度高

23、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因地区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
A、使用煤炭等固体燃料比重较高
B、能源利用率较高
C、能耗水平较高,利用率较低
D、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性低

24、均衡合理的能源消费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消费均衡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A、协调发展原则
B、效率与公平原则
C、市场经济原则
D、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25、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公平的举措包括()
A、注重地区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B、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增加能源消费总量
D、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我国经济效率和能源生产、利用效率

26、我国农村能源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下列哪些阶段
A、商品能源极度短缺阶段
B、商品能源适当发展阶段
C、商品能源快速发展阶段
D、商品能源平缓发展阶段

27、农村能源发展战略方向主要包括()
A、加大煤炭和柴草等能源的燃烧利用
B、加大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
C、密切结合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
D、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结合

28、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能源战略,具体战略措施包括()
A、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经济模式
B、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目的转向能源与环境并重,同时综合利用沼渣和沼液
C、发展以生产液体燃料为主产品的能派农业
D、大力推进以提品、工程施工和技术服务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第四章 能源与社会文明

1、发展农村能源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能源与生态文明

第五章 能源与生态文明 测试题

1、形成()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目标。
A、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
B、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C、开发自然和可持续发展
D、开发自然和保护环境

2、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A、全面
B、可持续
C、又快又好
D、协调

3、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 )轨道。
A、民主化
B、规范化
C、法制化
D、有序化

4、能源革命是指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技术的革命,到目前为止,公认的、可以被称做能源变革的开发和利用技术革命共有()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
B、绿色发展
C、循环发展
D、生态发展

6、()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
B、生态文化
C、生态和谐
D、生态精神

7、“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

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A、艰巨性
B、人文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9、温室效应是大气能使太阳()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
A、短波辐射,短波辐射
B、长波辐射,长波辐射
C、短波辐射,长波辐射
D、长波辐射,短波辐射

10、将( )纳入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级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治理环境
B、节约资源
C、保护生态
D、保护环境

11、“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A、生产方式层次
B、物质层次
C、生活方式层次
D、以上都不是

12、( )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A、生态精神
B、生态文明
C、生态和谐
D、生态文化

13、“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A、生产方式层次
B、物质层次
C、生活方式层次
D、以上都不是

14、“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A、物质层面
B、生产方式层面
C、生活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是

15、( )报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被提高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高度。
A、十八大
B、十七大
C、十七大四中全会
D、十八大四中全会

1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有()
A、绿色发展
B、循环发展
C、节约发展
D、低碳发展

17、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哪些项?
A、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同义的不同表达
B、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务
C、认为除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务
D、认为除了有形的公共产品之外的为民众提供的无形的消费服务就是公共服务

18、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具体内容包括()
A、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B、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C、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D、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9、坚持( )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A、保护环境
B、保护资源
C、节约资源
D、提高效率

20、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特征?
A、自组织性
B、整体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21、《京都协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有()
A、二氧化碳
B、甲烷
C、六氟化硫
D、氢氟碳化合物

22、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包括
A、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
B、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
C、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
D、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23、生态文明建设现阶段的目标是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上()的文明发展道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物和谐
D、生态良好

2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标准除科技含量高外,还包括( )。
A、经济效益好
B、资源消耗低
C、环境污染少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5、目前我国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的特点包括
A、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境问题不再乏人问津
B、公众对环境的诉求不断提高
C、环保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开始建立公开透明、良性互动的交流机制
D、我国进入环境事故频发期,对公众的影响是深刻的,参与和维权不可避免

26、第二次能源能源革命带来的影响有()
A、使得运输方式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B、开启了能源商品化时代
C、使得大机器的利用成为可能,奠定了大工业的基础
D、帮助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27、“能源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能源的
A、安全
B、高效
C、清洁
D、可持续发展

28、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公平的举措包括
A、注重地区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B、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增加能源消费总量
D、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我国经济效率和能源生产、利用效率

29、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能源战略,具体战略措施包括
A、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经济模式
B、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目的转向能源与环境并重,同时综合利用沼渣和沼液
C、发展以生产液体燃料为主产品的能派农业
D、大力推进以提品、工程施工和技术服务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第五章 能源与生态文明

1、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

第六章 能源与国家安全

第六章 能源与国家安全 测试题

1、下面战争不是由能源引发的是
A、海湾战争
B、巴以冲突
C、太平洋战争
D、凡尔登鏖战

2、能源安全概念的是由( )首次提出的。
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B、国际能源署
C、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
D、世界能源委员会

3、下面不属于评价能源安全指标的是
A、能源供给的数量保证
B、能源价格波动影响
C、能源品质清洁
D、能源种类的多样性

4、下面不属于表征能源供给数量保证的指标的是( )。
A、能源消费量
B、储产比
C、能源效率
D、能源进口额

5、最初关于能源安全的讨论是以( )为中心展开的。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能

6、下列指标可以作为判断一国能源自给能力的强弱的是( )。
A、消费量
B、储产比
C、能源效率
D、能源对外依存度

7、( )指标越大,说明能源品质清洁的状态越差。
A、碳排放
B、氮排放
C、一氧化氮排放
D、硫氧化物排放

8、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主要为( )。
A、中东地区
B、非洲地区
C、北美地区
D、俄罗斯

9、下列不属于石油运输方式的是( )。
A、海运
B、铁路运输
C、空运
D、管道运输

10、中国作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后来者,虽然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场,但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市场地位,长期承受( )。
A、“通货膨胀”
B、“经济一体化”
C、“亚洲溢价”
D、“市场停滞”

11、下面哪条通道属于中国海陆油气通道,且将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进程( )。
A、西南通道
B、东南通道
C、西北通道
D、东北通道

12、( )储备是日本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清洁能源

13、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针对石油产业存在的问题,做出的调整( )。
A、对石油精制设备废弃给予经济补偿
B、对江油站的关闭、集约化带来的设备拆除等给予费用补助
C、对加油站集约化、业务多样化的资金和设备等给予利息优惠
D、降低进口石油的成本,以扩大石油的需求

14、( )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A、国家GDP总值
B、人均能源消费
C、进出口产品数量
D、国家工业化水平

15、为了实现清洁高效利用能源,我国大力开发和高效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绿色能源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太阳能
B、氢能
C、风能
D、石油

16、对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能源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充足国内能源资源的发达国家或经济大国
B、缺乏能源资源的发达国家或经济大国
C、具有一定国内能源资源的发达国家或经济大国
D、缺少足够石油资源的不发达国家

17、下面描述是属于能源安全层次要求的选项是( )。
A、稳定的供给
B、合理的能源价格
C、各国之间的政治与经济纠纷
D、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转换、运输和消费环节不能对环境产生不可接受和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18、狭义上的国家安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
A、国土安全
B、主权安全
C、政治安全
D、人民安全

19、下面是表征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的指标的是( )。
A、能源进口额/GDP
B、道路交通能源消耗/总能源消耗
C、能源战略储备
D、能源效率

20、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
A、未来中国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需求总量巨大
B、中国能源利用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C、中国能源供给不容乐观,对能源依赖度加剧
D、中国能源的天然气需求量巨大,应加大生产和开发

21、中国能源供给的形势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
A、能源进口需求量巨大,能源对外依赖度加剧
B、中国能源进口来源集中在少数国家
C、中国海外能源输送通道面临挑战,油路安全隐患巨大
D、中国能源储备规模偏小
E、中国对能源价格没有定价权

22、中国石油运输安全主要面临的挑战是( )。
A、运输线路安全
B、运输能力安全
C、运输方式安全
D、运输对象安全

23、中国能源储备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
A、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B、储备规模依然偏小
C、储备基地布局和储备方式不尽合理
D、储备资金来源和结构单一

24、下列措施,哪些是我国采取以能源安全促进国家安全( )。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B、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C、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增强能源通道建设
D、加快实行并完善能源储备制度

25、下列描述属于日本当前能源现状的是( )。
A、日本能源消费量逐年上升,能源消费主要依赖进口,能源风险严重
B、日本能源进口相当集中,受国际政治局势影响大
C、日本能源运输安全受制于人
D、核电信任危机、核泄漏导致日本利用原子能,减少石油依赖的能源战略受挫
E、日本在世界能源市场上面临亚洲邻国的激烈争夺

26、下列哪些措施是美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采取的重要措施( )。
A、确保石油供应
B、大力开发节能技术
C、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D、提高美元在世界的汇率

27、欧佩克(OPEC)是一个稳定的、间石油供应组织, 下列藐视属于欧佩克石油政策经历的发展阶段的是( )。
A、提价保值战略
B、限产保价战略
C、低价保额战略
D、维持市场适度紧张战略

28、欧佩克提出的“维持市场适度紧张”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
A、逐渐松动配额制
B、确立欧佩克的产量政策
C、调整欧佩克的产量
D、调整欧佩克的产能

29、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 )并重的产业结构。
A、环境友好性
B、资本密集型
C、市场导向性
D、劳动密集型

30、国土资源包括
A、土地
B、矿产
C、天空
D、海洋

31、能源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A、能源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B、能源安全因素也是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领土、领海争端中的重要因素
C、只有能源问题得到解决,经济安全有了能源保障,才能保障国家安全
D、能源对于科技发展没有显著影响

32、能源安全的外延是消除能源安全风险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
A、能源贸易与投资
B、能源市场管控
C、能源战略储备
D、能源外交

33、下列不属于能源品质清洁的指标是()
A、能源消费碳排放
B、能源战略储备
C、清洁能源比例
D、道路交通能源消耗/总能源消耗

第七章 可持续绿色低碳能源系统

第七章 可持续绿色低碳能源系统 测试题

1、在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系统中,能量利用效率最高的是:
A、分布式煤气化能源系统
B、燃气热、电、冷三联产系统
C、分布式煤层气能源系统
D、分布式发电能源系统
E、分布式生物质能源系统

2、分布式发电的未来发展方向不包括:
A、高效发电方式
B、新型储能技术
C、产业优化技术
D、并网关键技术

3、清洁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不包括:
A、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出发点
B、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立足点
C、以深化能源管理体质机制为突破口
D、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4、清洁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的实现需要分几步走:
A、一步走
B、两步走
C、三步走
D、四步走

5、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国策是
A、推动能源生产机制革命
B、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
C、推动能源生产绿色革命
D、推动能源生产结构革命

6、中国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确立了以下哪项战略方针
A、节约、绿色、开放
B、节约、清洁、安全
C、可持续、清洁、共享
D、协调、清洁、安全

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发展理念中必须把以下哪项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节约
B、绿色
C、开放
D、创新

8、智能电网系统的特征不包括下面哪项
A、坚强
B、自愈
C、经济
D、专有

9、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发展理念包括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新、协调、节约、开放、共享
C、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安全、共享

10、节能的主要领域不包括下面哪项
A、工业节能
B、农业节能
C、建筑节能
D、交通节能

11、()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A、《寂静的春天》
B、《只有一个地球》
C、《增长的极限》
D、《我们共同的未来》

12、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的是:
A、可持续经济
B、可持续环境
C、可持续生态
D、可持续社会

13、低碳能源的基本特征是:
A、可再生,可持续利用
B、高效且环境适应性好
C、有可能实现大规模化产业应用
D、能量密度大

14、构建可持续绿色低碳能源系统的主要内容是:
A、推进能源系统的可持续绿色化发展
B、推进社会系统的可持续绿色化发展
C、推进经济系统的可持续绿色化发展
D、推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绿色化发展

15、我国发展可持续绿色低碳能源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哪些方面:
A、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
B、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需要
C、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D、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是大势所趋

16、建立可持续绿色低碳能源系统的主要途径有:
A、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B、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C、替代能源的开发及利用
D、采用节能技术
E、采用先进能源系统

17、为了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低碳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实现的转变包括:
A、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B、由燃料向燃料+原料并重方式转变
C、由相对粗放开发向集约绿色、互联智能方式转变
D、由传统高排放利用向近零排放的清洁高效方式转变

18、替代能源的特点包括:
A、经济上的合理性
B、技术上的可行性
C、功能上的同等性
D、发展程度上的同步性
E、替代行为的超前性和不彻底性

19、节能的基本原则包括:
A、坚持突出节能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B、坚持把节能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C、坚持引导和市场运作机制
D、坚持同世界先进国家接轨
E、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20、开展工业节能降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管理节能
B、服务节能
C、技术节能
D、结构节能

21、交通节能主要从以下哪几个方面入手
A、运输技术进步的节能潜力
B、运输结构调整的节能潜力
C、运输管理优化的节能潜力
D、运输制度变迁的节能潜力

22、建立智能电网的方法包括:
A、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
B、将各家庭社区的电网和通信网络联系起来
C、将通信系统和电网同时深入到千家万户,形成两张紧密联系的网络—电网和通信网络
D、将各工业区的电网和通信网络联系起来,实行统筹优化管理

23、微电网的主要优点包括:
A、提高电网系统供电安全可靠性
B、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C、提高电网系统的规模性
D、提高电能质量

24、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意义:
A、经济性
B、环保性
C、能源利用的多样性
D、调峰作用
E、安全性和可靠性

25、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
A、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
B、推动能源生产供给革命
C、推动能源生产技术革命
D、推动能源生产体制革命
E、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26、从能源消费革命来讲,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的措施包括:
A、要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
B、提高能源消费效率
C、要实现节能优先
D、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27、低碳能源技术包括()
A、可再生能源利用
B、新能源技术
C、化石能源高效利用
D、温室气体控制和处理

28、可持续绿色低碳能源系统是指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能源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系列集成系统,其基本要求是()
A、绿色
B、低碳
C、充足
D、高效

29、化石能源的高碳性以及大规模的简单低效利用方式,加剧了化石能源的耗竭,以下哪些方法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A、加快推进能源的清洁发展
B、努力实现传统能源向低碳、高效的清洁能源转型
C、大力开发煤炭资源
D、继续探测未知的油田分布

30、节能技术的特点有()
A、节能概念更加科学
B、节能目标更加明确
C、节能环节更加突出
D、节能条件更加全面

第七章 可持续绿色低碳能源系统

1、简述节能的途径

第八章 能源互联网

第八章 能源互联网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测试题

1、全球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超过( )亿万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 )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 )亿千瓦。
A、100 1万 100万
B、100 100万 1万
C、100万 100 1万
D、1万 100 100万

2、( )是实施“两个替代”的关键。
A、智能电网
B、特高压电网
C、可再生能源
D、全球能源互联网

3、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仍以( )为主,清洁能源和电力比重增长较快;由于能源分布不均衡,能源供需分离程度不断加深,全球能源贸易不断扩大。
A、化石能源
B、可再生能源
C、清洁能源
D、分布式能源

4、( )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世界天然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风能

5、风电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清洁能源发电品种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电、核电的第三大清洁能源发电品种。2012年6月,( )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装机大国,太阳能发电虽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规模已经居德国之后,处于世界第二位。
A、德国
B、中国
C、西班牙
D、挪威

6、从世界清洁能源分布来看,北极圈及其周围地区风能资源和赤道及附近地区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简称( )。
A、“一道一极”
B、“一极一道”
C、“一带一路”
D、“一路一 带”

7、极地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可开发量约1000亿千瓦,约占全球陆上风能资源的()。
A、10%
B、20%
C、30%
D、40%

8、全球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赤道地区的北非、东非、中东、澳大利亚等地区,太阳能开发潜力占全球总量的()以上。
A、10%
B、20%
C、30%
D、40%

9、全球能源观坚持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开放性的观点和立场来研究和解决世界能源发展问题,更加注重能源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各种集中式(基地式)与()清洁能源的统筹开发、配置和利用,保障世界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供应。
A、分散式
B、可控式
C、分布式
D、可再生式

10、全球能源观,总体目标是()。
A、快速发展
B、逐步发展
C、健康发展
D、可持续发展

11、以下不是能源互联网发展而来的方面有()。
A、新能源开发
B、互联网
C、大电网
D、多种能源综合优化

12、世界能源将实施以( )和( )为主要内容的“两个替代”发展。
A、清洁替代
B、电能替代
C、可再生能源替代
D、核能替代

13、全球能源资源主要有( )、( )、( )等化石能源和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源等清洁能源。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核能

14、煤炭生产主要集中在( )、( )和( )及欧亚大陆等地区。
A、亚太
B、北美
C、欧洲
D、非洲

15、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 )和( )石油资源最为丰富。
A、欧洲
B、中东
C、中南美
D、北美地区

16、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非种常规石油主要包括( )、( )、( )等。
A、重油
B、轻油
C、油砂
D、页岩油

17、非常规天然气包括( )浅层生物气、水溶气、无机成因气等。
A、可燃冰
B、页岩气
C、煤层气
D、致密砂岩气(深盆气)

18、水电装机容量居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 )、( )、( )、加拿大、俄罗斯,分别为2.08亿、1.01亿、0.81亿、0.76亿、0.49亿千瓦。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巴西

19、各地太阳能两个重要决定因素:一是( )、二是( )。
A、空气密度
B、阳光照射角度
C、大气散射
D、大气折射

20、核电占世界总装机容量比重持续下降。瑞士、德国、意大利等国先后放弃发展核电。当前核电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 )和( )等问题。目前,核电普遍利用的是核裂变技术,核聚变是未来核电的发展方向,但受技术制约,前景尚不明朗。可控聚变材料能电站主要燃料是氘,大量存在于海水中;但目前聚变能技术远未成熟,未来30年实现商业应用面临巨大挑战。
A、安全
B、核废料处理
C、储量
D、发电技术

21、地热能是地壳中蕴藏的热能总称。地热能有( )及熔岩型等。
A、热水型
B、蒸汽型
C、地压型
D、干热岩型

22、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必然性()
A、保障能源供应
B、保护生态环境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社会进步

23、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能够允许()、()电源的集中接入和分布式电源的高效应用,支撑风能、太阳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A、间歇性
B、无序性
C、可再生
D、随机性

24、电能替代,是指在能源消费上,以电能替代()、()、()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核能

25、适应“两个替代”的新需求,坚强智能电网将向全球广泛互联网方向加快发展,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
A、更安全
B、更经济
C、更清洁
D、可持续

26、在全球范围看,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依托先进的()和()技术,形成连接北极地区风电、赤道地区太阳能发电和各大洲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整体布局。
A、特高压输电
B、超高压输电
C、智能电网
D、输电网

27、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投运了( )等特高压直流线路。
A、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
B、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C、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D、溪洛渡—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28、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 )等是关系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的核心技术。
A、系统电压控制
B、潜供电流抑制
C、外绝缘配合
D、电磁环境控制

29、从互联网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主要针对()需求。
A、用户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
B、电动汽车等智能终端设备及设备的即插即用
C、能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D、能量信息的双向流动

30、以下关于互联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电力系统为核心
B、以互联网及其他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
C、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
D、与天然气网络、交通网络等其他系统紧密结合

第九章 人类文明与未来能源发展

第九章 人类文明与未来能源发展 测试题

1、月球上可以作为核聚变反应原料的物质是:
A、氩-3
B、氧-18
C、氦-3
D、氖-9

2、《三体》是我国哪位著名科幻小说作家的作品:
A、夏家
B、刘慈欣
C、金涛
D、何夕

3、有机物裂解制氢中,最方面、最廉价的有机物是:
A、甲醇
B、甲醛
C、甲酸
D、甲烷

4、核聚变的温度需要达到多少温度以上
A、1千摄氏度
B、1万摄氏度
C、1亿摄氏度
D、1000万摄氏度

5、欧盟和日本将( )作为高渗透率分析分布式电源并网的一种解决方案。其运行控制与保护问题非常复杂。
A、智能电网
B、微电网
C、大电网
D、全球互联网

6、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总体布局、两个基本原则、三个发展阶段、四个重要特征、五个主要功能,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形成由跨洲电网、跨国电网、国家泛在()电网组成。
A、高压
B、坚强
C、自动
D、智能

7、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建设连接包括“一极一道”在内的全球各类()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洲际联网通道。
A、清洁能源
B、化石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矿物质能源

8、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了( )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 )条特高压直流线路
A、3 6
B、2 5
C、1 4
D、6 3

9、电网发展进入坚强智能电网新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型电网。第二个阶段是互联大电网。第三个阶段是()。
A、微电网
B、配电网
C、输电网
D、坚强智能电网

10、影响能源供需的主要因素:一经济社会发展 二能源资源禀赋 三能源环境约束 四() 五能源政策调控。
A、能源技术进步
B、科技发展
C、文化发展
D、人类进步

11、核聚变的条件是:
A、高温
B、较大的反应密度
C、较长的约束时间
D、较大的喷射速度

12、核聚变的分类是:
A、惯性约束
B、速度约束
C、磁场约束
D、电场约束

13、氢气的燃烧产物是:
A、水
B、空气
C、甲烷
D、水蒸气

14、氢能的制取方式有:
A、水分解制氢
B、甲醇裂解制氢
C、从其他一次能源转化
D、太阳能制氢

15、氢能的储存方式有:
A、冷冻储存
B、加压压缩
C、可逆金属氢化物
D、液化储存

16、人类未来进入太空的动力形式包括:
A、太空电梯
B、核聚变火箭
C、水滴飞行器
D、氢氧火箭

17、核聚变发动机具有哪两种形式:
A、磁约束聚变发动机
B、磁流体聚变发动机
C、惯性约束聚变发动机
D、离心约束聚变发动机

18、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Nikolai Kardashev)于1964年提出了文明的等级包括哪几个等级:
A、行星系文明
B、恒星系文明
C、星系文明
D、宇宙文明

19、空间太阳能电站从构型角度可以分为哪几类:
A、反光空间太阳能电站
B、遮光空间太阳能电站
C、聚光空间太阳能电站
D、非聚光空间太阳能电站

20、一次能源包括: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液化气

21、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包括:
A、甲烷
B、乙烷
C、氢气
D、氧气

22、未来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的关键技术有( )。
A、清洁能源高效转换技术
B、清洁能源大范围配置技术
C、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技术
D、极端条件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

23、全球电力流布局要坚持做到( )等三个统筹。
A、统筹考虑集中式与分布式清洁能源开发。
B、统筹考虑本地与远方清洁能源开发。
C、统筹考虑大洲内电力平衡与洲际能源互补
D、统筹考虑全球能源协调

24、全球电力流布局要坚持( )原则。
A、低碳发展原则
B、本地优先原则
C、经济高效原则
D、技术可行原则

25、清洁替代的关键是:( )。
A、关键技术
B、经济性问题
C、安全问题
D、发展机制

26、如何理解清洁能源替代的必然性:( )。
A、保证能源供应
B、保护生态环境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人类文明

27、空间太阳能站是指在空间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限能量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的电力系统,其关键技术有()。
A、空间超大型可展开结构及控制技术
B、空间高效太阳能转化及超大发电阵技术
C、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D、大型运载器及高密度发射技术

28、以下属于典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有()。
A、太阳塔和太阳盘
B、分布式绳系太阳能电站
C、集成对称聚光系统
D、太阳帆塔空间太阳能电站

29、以下属于未来动力形式的有()。
A、太空电梯
B、磁约束聚变发动机
C、惯性约束聚变发动机
D、曲率推动

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_期末考试

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期末试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判据或标准,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和( )。
A、人类文明时代
B、地球文明时代
C、恐龙文明时代
D、工业文明时代

2、可持续发展是以()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A、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B、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自然资源

3、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A、“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C、“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发展观的改变”
D、“能源效率提高”

4、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A、能源效率的提高
B、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C、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D、资源的有效处理

5、( )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A、国家GDP总值
B、人均能源消费
C、进出口产品数量
D、国家工业化水平

6、“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

7、( )指标越大,说明能源品质清洁的状态越差。
A、碳排放
B、氮排放
C、一氧化氮排放
D、硫氧化物排放

8、分布式发电的未来发展方向不包括:
A、高效发电方式
B、新型储能技术
C、产业优化技术
D、并网关键技术

9、从世界清洁能源分布来看,北极圈及其周围地区风能资源和赤道及附近地区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简称( )。
A、“一道一极”
B、“一极一道”
C、“一带一路”
D、“一路一 带”

10、核聚变的温度需要达到多少温度以上:
A、1千摄氏度
B、1万摄氏度
C、1亿摄氏度
D、1000万摄氏度

11、核聚变的条件是:
A、高温
B、较大的反应密度
C、较长的约束时间
D、较大的喷射速度

12、核聚变发动机具有哪两种形式:
A、磁约束聚变发动机
B、磁流体聚变发动机
C、惯性约束聚变发动机
D、离心约束聚变发动机

13、世界能源将实施以( )和( )为主要内容的“两个”发展。
A、清洁替代
B、电能替代
C、可再生能源替代
D、核能替代

14、非常规天然气包括( )浅层生物气、水溶气、无机成因气等。
A、可燃冰
B、页岩气
C、煤层气
D、致密砂岩气(深盆气)

15、电能替代,是指在能源消费上,以电能替代()、()、()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核能

16、全球能源面临挑战有:( )。
A、能源供应面临挑战
B、能源供应面临挑战
C、能源配置面临挑战
D、能源效率面临挑战

17、我国发展可持续绿色低碳能源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哪些方面:
A、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
B、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需要
C、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D、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是大势所趋

18、替代能源的特点包括:
A、经济上的合理性
B、技术上的可行性
C、功能上的同等性
D、发展程度上的同步性
E、替代行为的超前性和不彻底性

19、智能电网系统的特征主要包括:
A、坚强
B、自愈
C、专有
D、经济
E、集中

20、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
A、未来中国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需求总量巨大
B、中国能源利用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C、中国能源供给不容乐观,对能源依赖度加剧
D、中国能源的天然气需求量巨大,应加大生产和开发

21、下列哪些措施是美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采取的重要措施( )。
A、确保石油供应
B、大力开发节能技术
C、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D、提高美元在世界的汇率

22、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 )并重的产业结构。
A、环境友好性
B、资本密集型
C、市场导向性
D、劳动密集型

23、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特征?
A、自组织性
B、整体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24、能源的每一次改进与更迭都推动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巨大变革与人类文明的大跨越,其中能源的更迭过程包括( )
A、高碳能源
B、中碳能源
C、低碳能源
D、无碳能源

25、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
A、能源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能源消费对经济规模具有推动作用
C、能源消费对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D、能源消费对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推动作用

26、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共同点:()。
A、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B、都是强调效率的提高以及污染物的减排
C、都是强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双赢
D、都是提高所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排放

27、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物质基础
B、自然资源决定着社会的发展速度
C、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D、自然资源的

学习通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2021春)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能源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源泉。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寻和利用能源,从木柴到煤炭、石油、天然气,再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地推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传统能源的优劣势

传统能源是指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些能源虽然具有成熟的开采技术和丰富的资源储备,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健康问题。例如,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传统能源的储量存在不确定性,开采成本也越来越高,这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二、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环保的需求越来越高,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它们具有清洁、可再生、储量大、分布广、技术成熟等特点。

其中,太阳能是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它以太阳辐射能为源头,通过光伏发电和太阳热利用两种方式进行利用。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将成为未来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风能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能源。利用风力发电不仅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还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目前,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500GW,而中国则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三、学习通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学习通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到能源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能源的各种形式、特点和应用,更好地认识能源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掌握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

掌握能源技术和知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新能源技术的特点,从而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污染和消耗,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学习本课程的建议

学习本课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背景,建议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先了解能源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学习本课程时,建议学习者多方面调研和了解能源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关注能源政策和国际环保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此外,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建议学习者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工具,例如电脑和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科研工具。

五、结语

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学习通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能源的各种形式和特点,认识能源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掌握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学习通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2021春)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能源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源泉。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寻和利用能源,从木柴到煤炭、石油、天然气,再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地推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传统能源的优劣势

传统能源是指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些能源虽然具有成熟的开采技术和丰富的资源储备,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健康问题。例如,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传统能源的储量存在不确定性,开采成本也越来越高,这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二、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环保的需求越来越高,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它们具有清洁、可再生、储量大、分布广、技术成熟等特点。

其中,太阳能是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它以太阳辐射能为源头,通过光伏发电和太阳热利用两种方式进行利用。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将成为未来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风能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能源。利用风力发电不仅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还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目前,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500GW,而中国则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三、学习通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学习通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到能源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能源的各种形式、特点和应用,更好地认识能源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掌握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

掌握能源技术和知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新能源技术的特点,从而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污染和消耗,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学习本课程的建议

学习本课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背景,建议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先了解能源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学习本课程时,建议学习者多方面调研和了解能源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关注能源政策和国际环保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此外,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建议学习者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工具,例如电脑和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科研工具。

五、结语

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学习通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能源的各种形式和特点,认识能源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掌握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