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病理生理学_10课后答案(mooc完整答案)

物理题库2024-05-19 07:17:0608426抢沙发
mooc病理生理学_10课后答案(mooc完整答案)摘要: 第八讲 休克线上下结合混合式教学课程)第十讲 线上学习作业1、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不包括A、失液B、严重的创伤C、大面积心肌梗死D、失血E、烧伤2、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不常见的变化是A、中心静脉压降低B ...

mooc病理生理学_10课后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八讲 休克(线上下结合混合式教学课程)

第十讲 线上学习作业

1、病理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生理原因不包括
A、失液
B、学课严重的后答创伤
C、大面积心肌梗死
D、案m案失血
E、整答烧伤

2、病理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不常见的生理变化是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学课动脉血压降低
C、后答外周阻力增高
D、案m案心排血量降低
E、整答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3、病理引起阻塞性休克的生理病因是
A、急性心包填塞
B、学课严重的心律失常
C、病毒性心肌炎
D、心肌病
E、大面积心肌梗死

4、引起血管源性休克的原因是
A、过敏
B、产后大失血
C、烧伤
D、剧烈呕吐或腹泻
E、大汗

5、微循环缺血期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微动脉收缩
B、直捷通路关闭
C、后微动脉收缩
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E、微静脉收缩

6、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特点是
A、少灌少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B、不灌不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C、多灌多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D、多灌少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E、少灌多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7、休克早期微循环血管强烈收缩的机制主要是由于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B、腺苷释放
C、组胺释放
D、NO释放
E、缓激肽释放

8、休克微循环缺血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出冷汗
B、尿量减少
C、脉压明显减小
D、脉搏细速
E、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9、休克微循环缺血期的代偿变化不包括
A、自身输液
B、外周阻力降低
C、心脑血液供应得到保证
D、心率增快
E、自身输血

10、休克早期“自身输血”是因为
A、容量血管及肝脾等器官的收缩
B、直捷通路回流增多
C、小动脉收缩
D、动-静脉短路开放
E、大动脉收缩

11、休克早期“自身输液”的产生是由于
A、容量血管收缩
B、组织液回收增多
C、肝脾储血器官收缩
D、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
E、微循环淤血

12、与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维持无关的是
A、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
B、自身输液
C、心排出量增加
D、肝脾等储血器官收缩
E、外周阻力下降

13、休克时微循环淤血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白细胞黏附于微静脉
B、细胞释放组胺减少
C、NO的产生减少
D、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增高
E、激肽系统受抑制

14、淤血性缺氧期患者不会出现
A、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静脉萎陷
B、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C、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D、脱氧血红蛋白减少
E、回心血量减少

15、与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恶性循环的形成无关的是
A、回心血量急剧减少
B、血浆外渗
C、冠状动脉血液灌流量减少
D、血液稀释,携带氧气减少
E、脑血液灌流量减少

16、引起脓毒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是
A、病毒感染
B、立克次体感染
C、G-细菌感染
D、真菌感染
E、G+细菌感染

17、与过敏性休克的表现无关的是
A、发病急骤
B、血容量明显减少
C、体内组胺、5-HT、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多
D、血管床容量增大
E、属II型超敏反应

18、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不吻合的是
A、使用血管活性药的目的是.提高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流量
B、治疗过敏性休克采用缩血管药物
C、可酌情联合使用缩血管和扩血管药物
D、血管活性药物一般应当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
E、治疗感染性休克采用扩血管药

19、失血性休克时的“致死性三联征”是指
A、全身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心排出量下降
B、血容量减少-交感兴奋-外周阻力升高
C、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
D、微循环缺血-微循环淤血-微循环衰竭
E、出血-DIC-纤溶亢进

20、与失血性休克时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无关的是
A、血小板与凝血因子丢失
B、血小板与凝血因子消耗
C、酸中毒使凝血酶原活性降低
D、从糖萼(多糖包被)脱落的肝素发挥抗凝作用
E、大量输注血液和血浆稀释了体内的凝血因子

21、休克指数是指
A、心排出量与体重之比
B、心排出量与体表面积之比
C、脉搏次数与收缩压之比
D、心率与尿量之比
E、失血量与血压之比

22、根据最新国际共识,脓毒症是指
A、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B、各种严重病因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
C、全身代谢紊乱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
D、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
E、并发于创伤及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

23、患者,女,40岁,因车祸致右侧腰腹部受伤2小时急诊。体查:烦躁不安,脉搏112次/分,体温34.5 ℃,呼吸24次/分,血压74/44 mmHg,皮肤湿冷,口唇苍白。右侧腰部有开放性伤口,仍有活动性出血。该患者发生了
A、感染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血管源性休克

24、患者,女,40岁,因车祸致右侧腰腹部受伤2小时送医院急诊。体查:患者烦躁不安,脉搏112次/分,体温34.5 ℃,呼吸24次/分,血压74/44 mmHg,皮肤湿冷,口唇苍白。右侧腰部有开放性伤口,仍有活动性出血。对该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A、采用等渗晶体液复苏
B、采用限制性容量复苏
C、采用扩血管药
D、如出血不止则不能手术治疗
E、如出血不止则不宜行介入治疗

25、患者, 女,58岁,因右上腹疼痛7天,加重1天入院。患者7天前右上腹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查:T: 39.8 ℃,BP: 70/50 mmHg,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B超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有一1cm大小结石。血常规: WBC 18×109/L,N 88%,L 12%;血乳酸8 mmol/L(升高)。该患者的诊断是
A、过敏性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26、患者, 女,58岁,因右上腹疼痛7天,加重1天入院。患者7天前右上腹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查:T: 39.8 ℃,BP: 70/50 mmHg,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B超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有一1cm大小结石。血常规: WBC 18×109/L,N 88%,L 12%;血乳酸8 mmol/L(升高)。对该患者应该采用的血管活性药是
A、多巴胺
B、阿拉明
C、血管扩张药
D、去甲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27、患者,女,76岁,突发胸痛3小时急诊入院。体查:P106次/分,R 28次/分,BP 66/40mmHg。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冰冷,高枕卧位。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及哮鸣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对该患者的诊断是
A、血管源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失血性休克

28、可导致神经源性休克的原因是
A、低位脊髓损伤
B、外周神经损伤
C、高位脊髓损伤
D、脓毒症
E、神经系统退行性变

29、引起心源性休克的非心肌源性病因是
A、急性心包填塞
B、严重的心律失常
C、瓣膜性心脏病
D、心肌病
E、大面积心肌梗死

30、在休克的微循环缺血期,血流主要通过下列哪种血管回流
A、直捷通路或动静脉短路
B、后微动脉
C、微静脉
D、微动脉
E、真毛细血管

31、下列哪项不是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的变化
A、微循环中的血管自律运动消失
B、大量血液涌入真毛细血管网
C、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白细胞滚动、贴壁、嵌塞
D、血浆外渗
E、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性进一步增强

3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休克微循环淤血的机制
A、酸中毒致使血管平滑肌对CA 的反应性降低
B、NO大量产生,引起持续的血管扩张
C、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D、ATP合成增强,导致其代谢产物腺苷在局部堆积
E、细胞分解破坏后释出大量K+,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33、下列哪项与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的变化机制无关
A、微血管麻痹性扩张
B、去甲肾上腺分泌减少
C、凝血系统激活
D、血液流变学异常
E、TXA2-PGI2平衡失调

34、下列哪项不属于休克微循环衰竭期的临床表现
A、进行性顽固性低血压
B、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C、脉搏细弱而频速,静脉塌陷
D、CVP增高
E、易发生DIC

35、下列哪项不属于休克的细胞分子机制
A、单核巨噬细胞活化
B、炎症因子大量产生
C、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
D、细胞坏死
E、细胞凋亡程序受阻

36、休克时的细胞膜变化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膜电位降低
B、钠泵功能降低
C、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D、脂质过氧化
E、细胞钙内流减少

37、休克时物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
A、氧耗增加,糖酵解加强,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B、氧耗减少,糖酵解加强,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C、氧耗减少,糖酵解减弱,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减弱,合成代谢增强
D、氧耗增加,糖酵解减弱,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E、氧耗减少,糖酵解加强,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减弱,合成代谢增强

38、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最为突出的休克类型是
A、脓毒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39、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40、心源性休克的始动环节是
A、心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迅速减少
B、心率过快
C、心律紊乱
D、回心血量增多
E、血容量减少

第五讲 应激(线上下结合混合式教学课程)

第七讲 单元测验

1、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A、下丘脑
B、蓝斑
C、杏仁体
D、室旁核
E、延髓

2、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
A、促进吞噬细胞功能
B、分子伴侣功能
C、抗感染
D、抑制蛋白酶作用
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3、应激时心血管系统的基本变化为
A、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B、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C、总外周阻力降低
D、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E、心室纤颤的阈值升高

4、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催乳素
E、内啡肽

5、男,32岁,因重度烧伤急诊入院。2天后患者出现水样腹泻,并解柏油样便3次,伴腹胀。大便潜血试验(OB):(++++)。内镜检查:在胃底前后壁、十二指肠球部有多发性溃疡出血灶,呈斑点状,大小不等,表面有活动性出血。该患者出现消化道多发性溃疡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
A、胃粘膜缺血
B、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
C、酸中毒
D、胆汁逆流
E、胃粘膜屏障遭到破坏

6、女,23岁,因遭遇灾害后哭闹、恐惧近3个月入院。灾害发生中房屋冲毁,父母双亡。此后,患者经常发呆,沉默不语,情绪不稳定,哭泣,自语,紧张害怕,全身发抖,晚上常惊醒大喊大叫,说“房子要倒,洪水要大发”。该患者所患的疾病是
A、PTSD
B、情感障碍
C、社会适应不良
D、癔病
E、神经官能症

7、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A、蓝斑
B、室旁核
C、黑质
D、杏仁体
E、海马

8、热休克转录因子(HSF)启动热休克基因的转录活性是通过
A、热休克转录因子单体蛋白质作用
B、热休克转录因子二聚体作用
C、热休克转录因子三聚体作用
D、变性蛋白与热休克因子三聚体结合后作用
E、变性蛋白与单体热休克因子结合作用

9、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主要细胞是
A、肥大细胞
B、肝细胞
C、单核吞噬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内皮细胞

10、下列疾病不属于应激相关疾病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
B、支气管哮喘
C、动脉粥样硬化
D、白化病
E、溃疡性结肠炎

11、在冠脉已有病变的基础上,心理应激常诱发
A、肝性脑病
B、致死性心律失常
C、变态反应
D、停经
E、自身免疫性疾病

12、应激时消化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A、胃肠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B、胃粘液蛋白分泌增加
C、胃酸分泌减少
D、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出血
E、胃穿孔

13、应激时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有
A、尿量增多,尿比重降低
B、血尿,蛋白尿
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水钠排泄增多
E、肾小管泌H+功能明显降低

14、下列关于热休克蛋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属非分泌型蛋白质
B、最初从经受热应激的果蝇唾液腺中发现
C、大多数是结构蛋白
D、广泛存在从原核到真核细胞的多种生物体
E、基本结构为C端的一个ATP酶结构域和N端的一个基质识别结构域

15、应激时,内分泌腺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内分泌腺是
A、甲状腺
B、甲状旁腺
C、胰腺
D、肾上腺
E、性腺

16、应激时具有稳定溶酶体膜功能和抗炎抗过敏作用的是
A、儿茶酚胺增多
B、糖皮质激素增多
C、CRH增多
D、胰岛素增多
E、甲状腺素增多

17、下述蛋白具有抑制蛋白酶的功能的是
A、C-反应蛋白
B、血清淀粉样A蛋白
C、热休克蛋白
D、铜蓝蛋白
E、α1抗糜蛋白酶

18、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
A、特异性全身反应
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C、代偿性反应
D、病理性反应
E、生理性反应

19、临床上常用来作为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指标是
A、白蛋白
B、铜蓝蛋白
C、结合珠蛋白
D、热休克蛋白
E、C-反应蛋白

20、应激时血液系统的改变中错误的是
A、急性应激时白细胞数目减少
B、急性应激时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C、急性应激时凝血因子Ⅷ升高
D、急性应激时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E、慢性应激时红细胞数目减少

第六讲 缺氧(线上下结合混合式教学课程)

第五讲 线上学习自测

1、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2、P50 是指
A、氧含量50%时氧分压值
B、氧容量50%时氧分压值
C、氧饱和度50%时氧分压值
D、溶解氧量50%时氧分压值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50%时氧分压值

3、下列哪项缺氧一般无发绀
A、呼吸功能不全
B、窒息
C、组织用氧障碍
D、静脉血掺杂
E、心功能不全

4、慢性缺氧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肝脏使原生成增加
B、增强对骨髓的生理效应
C、抑制脾和肝对红细胞的破坏
D、刺激肾脏的生成与释放
E、交感神经兴奋、肝脾储血库收缩

5、患者男,50岁。因车祸后胸腰部疼痛、呼吸困难4小时急诊入院。查体:T 36℃,HR 120次/分,R 28次/分,BP 80/50 mmHg。呼吸急促,嘴唇发绀,四肢湿冷。左胸呼吸运动弱,叩诊鼓音,呼吸音不清。实验室检查:Hb 93g/L, PaCO2 34mmHg, PaO2 50 mmHg, Ca-O2max 14.8 ml/L,SO2, 75%。患者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类型的缺氧?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E、低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6、患儿,男,2岁半,因“误服氰化钾10分钟”急诊入院。呼吸急促,皮肤湿冷, 四肢抽动。体查:体温36.1℃,脉搏144次/min,呼吸46次/min意识不清。患儿发生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A、动脉氧分压降低
B、微循环灌流障碍
C、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发生障碍
D、血液运送氧的能力下降
E、代谢性酸中毒

7、等张性低氧血症时
A、血氧含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血氧饱和度降低
D、血氧含量正常
E、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8、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肠源性发绀
A、一氧化碳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氰化物中毒
D、氧中毒
E、肠道内毒素中毒

9、低张性、血液性、组织性缺氧时均可发生变化的血氧指标是
A、动脉血氧饱和度
B、动脉血氧分压
C、血氧容量
D、动脉氧含量
E、动-静脉氧含量差

10、以下疾病中不会出现血液性缺氧的是
A、肺炎
B、肠源性发绀
C、蚕豆病
D、煤气中毒
E、严重贫血

11、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B、血氧容量降低
C、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
D、静脉氧分压降低
E、组织利用氧障碍

12、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患者,以下哪一项不符合
A、血氧容量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D、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13、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可见于
A、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亚硝酸盐中毒
D、一氧化碳中毒
E、氰化物中毒

14、动脉血氧分压是指
A、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
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
D、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02的毫升数
E、血液中化学结合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15、对于血氧指标的说法,下述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B、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02的结合力
C、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
E、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

16、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下述何项不合理
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C、吸人气中CO浓度为0.1%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能有50%为HbCO
D、CO中毒患者呼吸加深变快,肺通气量增加
E、CO中毒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17、关于发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其发绀一般较明显
B、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g/dl便可出现发绀
C、发绀是否明确,还和皮肤、黏膜血管中的血量有关
D、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7kPa (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易出现发绀

18、由于呼吸衰竭而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中最具特征性的变化为
A、氧离曲线右移
B、氧分压降低
C、氧含量降低
D、氧饱和度降低
E、氧容量降低

19、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为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E、腹腔内脏血流量减少

20、急性缺氧导致下列哪一类变化
A、交感神经兴奋,小动脉收缩,心排血量减少
B、肺小动脉收缩,肺血流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升高
C、使血浆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
D、刺激化学感受器,反射性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脑血管收缩,出现精神症状
E、心肌活动加强,代谢旺盛,腺苷产生增多,使冠状动脉收缩

21、急性缺氧时,下列哪项变化是错误的
A、脑血管扩张
B、肺血管扩张
C、皮肤血管收缩
D、肾血管收缩
E、冠状血管扩张

22、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主要机制是
A、右心排血量增加
B、左心功能不全
C、肺小动脉收缩
D、肺小静脉淤血
E、肺血流量增加

23、急性缺氧的血管效应中正确的是
A、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D、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24、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缺氧的始动因素是
A、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B、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肺泡气的氧分压降低
E、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25、血氧容量取决于
A、血氧分压
B、血氧含量
C、血氧饱和度
D、血红蛋白
E、2,3-DPG

26、氰化物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B、Hb与氧亲和力增高
C、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D、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E、直接损伤线粒体

27、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A、心
B、脑
C、肝
D、肾
E、肺

28、缺氧的概念是指
A、缺氧的概念是指
B、吸人气体氧分压降低
C、血液氧含量过低
D、血液氧容量降低
E、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

29、缺氧引起呼吸系统变化中下述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低张性低氧血症时,呼吸加深变快,肺通气量增加
B、低张性缺氧越严重,呼吸中枢的兴奋越强烈, 呼吸运动的加强越显著
C、慢性低张性缺氧时,肺通气量增加不很明显
D、急性低张性缺氧时,Pa02降至8kPa (60mmHg)才会明显兴奋呼吸中枢
E、等张性低氧血症时,一般不发生呼吸运动的增强

第五讲 发热(线上下结合混合式教学课程)

第五讲发热 线上学习作业

1、有关发热的描述,下面哪一项是最准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B、产热超过散热
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

2、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引起产热增加
C、激活单核细胞
D、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E、激活中性粒细胞

3、热限是指发热时
A、体温升高持续时间受限制
B、体温升高的高度限于一定水平
C、发热激活物的强度受限制
D、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量受限制
E、内生致热原的作用受限制

4、患者,男,37岁,因感染肺炎球菌而导致咳嗽咯痰,体温升高到38.6℃,引起患者发热是由于肺炎球菌作用于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汗腺
C、皮肤血管
D、骨骼肌
E、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5、某医院8名儿童在门诊输液过程中相继出现畏寒、高热症状,立即停止输液。通过检查,初步诊断为输液反应。导致上述患儿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
A、内毒素污染
B、病毒污染
C、螺旋体污染
D、外毒素污染
E、真菌污染

6、患者,女,49岁,一个月来经常出现晚上体温升高,维持38.6℃左右,伴有头晕,多汗,体重下降,性情急躁,心慌,眼球突出等症状,经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血清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水平均升高,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该患者体温升高属于
A、被动性体温升高,与调定点相适应
B、生理性体温升高,与调定点水平一致
C、调节性体温升高,与调定点相适应
D、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调定点水平
E、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调定点水平

7、下列哪项不是发热激活物
A、病毒
B、细菌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尿酸盐结晶
E、IL-8

8、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螺旋体
D、真菌
E、疟原虫

9、发热中枢的负调节介质是
A、前列腺素E
B、cAMP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D、一氧化氮
E、精氨酸加压素

10、下列关于发热激活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
B、能刺激产内生致热原细胞释放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C、中暑是由发热激活物引起
D、细菌是最常见的发热激活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发热激活物

11、发热体温上升期不存在的表现有
A、产热大于散热
B、寒战
C、立毛肌收缩
D、皮肤血管扩张
E、畏寒

12、发热患者的不存在的临床表现有
A、食欲增加
B、口干
C、全身酸痛
D、呼吸加深加快
E、尿量减少

13、下面哪种情况下导致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先天性无汗腺
B、妇女月经前期
C、剧烈运动后
D、中暑
E、大叶性肺炎

14、革兰阴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A、外毒素
B、溶血素
C、细胞因子
D、全菌体、肽聚糖
E、内毒素

15、导致临床输液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
A、内毒素污染
B、真菌污染
C、外毒素
D、药物反应
E、过敏反应

16、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A、脊髓
B、延髓
C、下丘脑视前区
D、脑干
E、中脑

17、属于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的是
A、前列腺素E
B、脂皮质蛋白-1
C、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素
D、cAMP
E、一氧化氮

18、高热持续期病人容易出现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是
A、高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水肿
E、高钾血症

19、大面积烧伤痊愈后患者,出现非炎症性体温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A、呼吸道损伤导致散热障碍
B、产热增加
C、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发生改变
D、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E、皮肤及汗腺的散热障碍

20、内生致热原属于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子

案例分析1(互评)

案例分析

1、陈**,男,28岁,刑侦人员,执行缉捕任务时被歹徒刀刺伤,刺伤部位为颈部外侧,因外伤大出血急诊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烦躁不安,体温 36.3℃,心率 158次/分,呼吸 38次/分,血压95/75mmHg。口唇苍白,四肢冰冷,无尿。入院后予颈部动脉缝合术及抗感染补充血容量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后转入ICU持续观察。患者术后第二天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渐清,胃部插管里引流出咖啡色血性液体。 1.患者入院时诊断为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请问患者大概处于休克哪个时期?简述该期的微循环血流变化特点。(2分) 2.请写出患者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6分) 3.为什么该患者第二天胃部引流管里会出现咖啡色血性液体,请写出其发生机制(7分)

学习通病理生理学_10

一、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生必须修完的一门课程,是学习医学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学习通病理生理学_10课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正在学习该课程的同学有所帮助。

二、课程概述

学习通病理生理学_10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
  •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
  • 心衰的病理生理学
  • 心脏的病理生理学
  • 肺病的病理生理学

三、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

高血压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被测血压值超过正常值的状态。高血压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遗传、饮食、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 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 高血压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四、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冠心病的定义和分类
  • 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 冠心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五、心衰的病理生理学

心衰是指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不能充分满足身体对氧气和养分的需要,同时使心脏扩张和心室壁厚度增加,从而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心衰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心衰的定义和分类
  • 心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心衰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 心衰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六、心脏的病理生理学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心脏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 心脏的生物电学特征
  • 心脏的循环生理学
  • 心脏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七、肺病的病理生理学

肺病是指由于病原体、化学物质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疾病,如肺炎、结核等。肺病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肺的结构和功能
  • 肺的生物力学特征
  • 肺的循环生理学
  • 肺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八、总结

学习通病理生理学_10课程是医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及其危害及预防措施,对于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地址:http://www.zzxhsh.org/72d799652.html发布于 2024-05-19 07:17:0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五煦查题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人围观)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