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96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探寻城市数字密码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64 min read

中国大学探寻城市数字密码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一周 初识城市数字密码

第一周课后测验

1、中国以下说法正确的大学答案答案是:
A、城市系统的探寻复杂性不仅体现在组成要素的复杂,还表现在城市问题影响范围可以多尺度延伸
B、城市城市问题的数字空间效应度量只能用直线距离度量
C、在不同尺度,密码城市问题的期末作用效果基本相同
D、城市问题的完整复杂性具有时间属性

2、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城市问题需要满足的中国前提条件是:
A、需要具有交叉学科的大学答案答案知识储备
B、需要所收集的探寻城市数据客观、完整、城市有效,数字并且可量化
C、密码需要收集的期末数据能够很好的代表研究对象
D、选择和运用适合数据特征的数学模型

3、R语言的软件操作界面包括:
A、编码区或脚本区
B、分析结果区或控制台区
C、出图区或文件区
D、数据管理区

4、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只表现为物质要素构成的复杂性。

5、数字孪生城市是技术创新、技术改革、公众觉悟和民众参与等一系列问题相互交织、共同研究的复杂系统。

6、R语言只适用于数据可视化,不适用于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

第二周 获取城市数字密码

第二周课后测验

1、相同城市,在不用年份,采集的GDP数值,属于()。
A、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顺序数据
D、分类数据

2、将数据库导入R语言后,可用()显示数据库结构,用()查看数据库行列数,用()查看每个变量的基本统计值。
A、str(data) summary(data) dim(data)
B、str(data) dim(data) summary(data)
C、dim(data) summary(data) str(data)
D、summary(data) dim(data) str(data)

3、城市数据基本分类规则包括:
A、按计量尺度分类
B、按时间维度分类
C、按收集方式分类
D、按数据获取直接程度分类和按数据组织方式分类

4、基础地图数据的获取途径包括:
A、地理空间数据云
B、地方测绘局等地方部门
C、无人机航拍
D、Google Earth Engine

5、在获取城市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
A、适用性
B、可靠性
C、有效性
D、稀缺性

6、二手数据的缺点是数据库中的变量可能与研究问题不匹配,而且容易过时。

第三周 预处理城市数字密码

第三周课后测验

1、数据预处理包括:
A、数据审查
B、数据清理
C、数据验证
D、以上三者均是

2、数据清理的规则包括:
A、对无关数据、重复数据、明显错误的数据进行删除
B、对异常值进行删除或进行平滑处理
C、对缺失值删除或通过插值替换
D、为得到好的分析结果,对原始数据进行人为篡改

3、数据验证的方法包括:
A、线性模型
B、散点图
C、直方图
D、折线图

4、数据审查的内容包括:
A、完整性审查
B、准确性审查
C、适用性审查
D、时效性审查

5、“脏”数据中的异常值,是由于数值出错造成的,可直接删除。

6、原始数据表的“0”值,在R中会被识别为缺失。

第四周 描述城市数字密码

第四周课后测验

1、如果数据数值波动较大,可以选择()作为数据集中趋势参考,也可将平均值和()结合使用。
A、算数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2、()适合时间序列数据,反映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A、柱状图
B、饼图
C、折线图
D、直方图

3、在R语言导入数据后,可用quantile()查看(),var()查看(),sd()查看()。
A、分位数 方差 标准差
B、方差 标准差 分位数
C、分位数 标准差 方差
D、方差 分位数 标准差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B、几何平均数是对各变量值的连乘积,开项数次方根
C、加权平均值是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权数
D、位置平均数一般有众数和中位数

5、数据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包括:
A、极差
B、四分位差
C、方差
D、标准差

6、数据分布越分散、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均衡性越差。

第五周 警惕城市数字陷阱

第五周课后测验

1、以下抽样造成的误差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A、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C、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D、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2、一个小区人口为10000人,从中抽取100个人构成一个样本,再从该小区抽取50个不同的子集做抽样调查,那么样本容量为(),样本个数为()。
A、100 50
B、50 100
C、50 50
D、100 100

3、人均巧克力销量越大,诺贝尔奖得主越多,属于哪种统计陷阱。
A、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
B、用小样本得出大结论
C、为了证实观点,刻意用图表放大比例
D、偷换概念

4、以下属于非随机抽样的是:
A、街头采访
B、单纯随机抽样
C、自愿样本
D、滚雪球抽样

5、以下关于样本容量与样本个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本容量等于样本个数
B、样本容量是一个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量
C、样本个数是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数
D、样本容量与测量次数有关

6、常见的统计陷阱有:
A、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
B、用小样本得出大结论
C、为了证实观点,用图表放大比例
D、偷换概念

7、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我们需要在抽样方法上进行随机抽样。

8、应该保持对数据的怀疑态度,可能看起来真实的数据是被故意歪曲真相所创造的。

第六周 推断城市数据特征

第六周课后测验

1、在一定区间内变量取值为有限个或无限可数个的为(),取值有无限不可数个的为()。
A、离散型随机变量 连续型随机变量
B、连续型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
C、数值型随机变量 连续型随机变量
D、分类型随机变量 连续型随机变量

2、随着实验次数的逐渐增加,随机事件出现的()会逐渐稳定于某个常数,为()。
A、概率 频率
B、频率 概率
C、次数 频率
D、概率 常数项

3、正态分布的数据分布几乎全部集中在均值左右()个标准差内。
A、1
B、2
C、3
D、4

4、以下数据分布类型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
A、二项分布
B、正态分布
C、指数分布
D、泊松分布

5、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有两个参数,均值μ和标准差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正态分布以X=μ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B、正态分布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都相同,均等于μ
C、σ越大,数据分布越集中
D、σ越小,数据分布越分散

6、关于统计推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了解统计推断,要清楚三个概念,参数、统计量与置信区间
B、统计推断包括两方面内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C、统计推断的参数估计可以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D、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若导致不合理现象,则拒绝原假设,若并不导致不合理现象,则不能拒绝原假设

7、中心极限定律告诉我们:不管总体是什么分布,任意一个总体的样本平均值都会围绕在总体的平均值周围,并且呈正态分布。

8、统计推断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第七周 检验城市数据特征

第七周课后测验

1、在以下步骤中,方差分析的正确步骤为:①确定显著性水平;②确定p值,与显著性水平比较;③计算检验统计量F值;④建立检验假设。
A、④①③②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2、hist()编码可以用来:
A、绘制数据的Q-Q图
B、查看数据分布直方图
C、计算峰度和偏度
D、绘制散点图

3、aov(Y~A+B+A:B)的编码形式可以用于以下哪种分析?
A、单因素方差分析
B、偏度检验
C、多因素方差分析
D、正态性检验

4、正态性检验方法包括:
A、图形判断
B、偏度和峰度系数
C、假设检验
D、方差齐性检验

5、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包括:
A、观测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B、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的观测变量总体方差无显著差异,即方差齐性
C、需要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控制变量
D、需要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观测变量

6、相关系数包括:
A、皮尔森相关系数
B、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C、肯德尔相关系数
D、以上都包括

7、样本量足够大,这个样本就服从正态分布。

8、相关性表示两变量会同时发生改变,而因果关系,是一个因素导致另一个因素发生变化。

第八周 解译城市数字密码之线性回归

第八周课后测验

1、在以下步骤中,适用于多元线性回归建模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研究问题,确定潜在的因变量和自变量;② 随机抽样,建立数据库,数据清理;③求回归系数,建立回归方程;④计算相关系数;⑤回归方程检验,包括方程的拟合程度和变量显著性;⑥通过散点图判断变量关系;⑦共线性诊断,筛选自变量,确定最优的回归模型。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⑥②⑤⑦
C、①②⑥④③⑤⑦
D、①⑥③②④⑤⑦

2、可用()编码,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A、lm( )
B、summary( )
C、cor( )
D、aov( )

3、关于多元线性回归建模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因变量符合正态分布
B、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必须要有实际意义的线性相关关系
C、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应高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D、因变量为分类变量

4、如果数据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以下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将一个或多个相关的自变量从模型中剔除,使保留的自变量尽可能不相关
B、对自变量进行变形,如取对数,加平方等
C、如果自我感觉模型的解释度很好,且减少变量会造成其他问题,则不改变模型
D、尽量保留相关性高的自变量

5、线性回归的优点是模型使用的假设条件易于满足,分析结果易于解释,缺点是为求模型精度易造成过拟合。

6、一般来说,越复杂,变量越多的回归模型越好。

第九周 解译城市数字密码之逻辑回归

第九周课后测验

1、逻辑回归的因变量是(),自变量是()。
A、连续变量 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
B、离散变量 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
C、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 离散变量
D、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 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

2、问卷调查100位市民的日常出行选择,其中50位女性,50位男性,女性里有30位选择地铁为日常出行主要方式,男性里有20位选择地铁为日常出行主要方式,那么Odds(女性选地铁)为(),Odds(男性选地铁)为(),Odds Ratio(女性对男性选地铁)为()。
A、1.50 0.67 2.24
B、0.67 1.50 0.45
C、0.60 0.20 3.00
D、0.20 0.60 0.33

3、有序逻辑回归的OR值表示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改变至少一个等级的几率。OR>1 说明变量增加后等级();OR<1 说明变量增加后等级()。
A、提升 下降
B、下降 提升
C、提升 提升
D、下降 下降

4、在用ROC区曲线验证模型预测精度时,希望TPR尽量(),FPR尽量()。
A、大 大
B、大 小
C、小 大
D、小 小

5、运用R语言建立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用()计算odds ratio。
A、exp( )
B、logitgof( )
C、glm( )
D、roc( )

6、关于逻辑回归的分类阈值,降低或升高阈值可能会影响逻辑回归整体的正确率,但是可以规避一些不能接受的风险。

第十周 解译城市数字密码之去粗取精

第十周课后测验

1、当对数据所含有的因子结构及个数不清楚,可使用(),若对因子结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及假设,可使用()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A、探索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
B、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
C、验证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
D、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

2、可用fa.diagram()进行以下哪种分析:
A、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B、进行逻辑回归分析
C、确定主成分个数
D、绘制主成分和变量关系图

3、关于因子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原始变量间存在较强相关性
B、因子分析通过找出公共因子揭示数据结构
C、因子分析是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的分析方法
D、因子分析建立的公共因子越多越好

4、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甚至是相当高的相关性,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定序变量。

5、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可用于数据降维,其原理相同。

6、以主成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系数比用原始自变量得到的回归系数更容易解释。

第十一周 解译城市数字密码之结构方程模型

第十一周课后测验

1、结构方程模型包含的变量类型有:
A、自变量 因变量
B、自变量 因变量 潜变量
C、自变量 因变量 观测变量
D、自变量 因变量 观测变量 潜变量

2、如果自变量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因变量,则称M为()。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的函数,称M为()。
A、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
B、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
C、中介变量 公共变量
D、调节变量 公共变量

3、关于结构方程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
B、可以估计每条路径的强弱,估计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
C、可以提出一个确定的因子关系结构,并检验它与数据的吻合程度
D、结构方程模型分为两个模型,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

4、关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前提条件,正确的是:
A、观测变量是连续型变量或有序分类变量,最好服从正态分布
B、作为因变量的潜变量(内生潜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C、潜变量最好至少由3个观测变量加以描述
D、假定的路径关系最好只有潜变量的路径分析

5、评价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指标有:
A、NFI
B、GFI
C、RMR
D、RMSEA

6、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改的过程。

7、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可以用Cronbach’s α对测量模型进行可靠性检验,取值在0到1之间,值越高,可靠性就越好。

8、用R语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如果希望用路径图的形式查看建模结果,我们可以调用semPlot语言包的semPaths()函数。

第十二周 浅谈城市复杂系统

第十二周课后测验

1、城市复杂适应系统的“适应”,是指()对外部变化所做出的一系列主动和被动调节的过程。
A、建筑
B、主体
C、道路
D、市政

2、关于复杂系统特征的公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没有清晰边界,在混乱边缘更容易产生剧变
B、系统大的发展趋势是由无数小的变化和系统不同部分交互作用形成的结果,只分析其中某个部分无法获取系统的全貌
C、因素间的特定影响路径,该路径可能极其复杂,使得初始状态中小的改变引发难以预测的结果
D、系统不同层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上一层次特征不是下一层次的简单叠加,混乱与简单在系统的不同层次可以共存

3、还原论是把所研究的对象当作一个整体,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

4、城市复杂适应系统具有七个基本特征,其中四个通用特性,为聚集、非线性、流和多样性,三个机制,为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

5、我们在分析城市复杂适应系统时,需要完全摒弃还原论。

6、城市分析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对城市运行规律的模拟,使得我们对城市复杂系统有更全面的认知,帮助我们用复杂性科学解决城市问题。

期末考试

《探寻城市数字密码》期末测验

1、head(data[, 1:3])显示数据库的()。
A、第1列,第3列数据
B、第1行和第3行数据
C、第1至3列数据
D、第1至3行数据

2、我们在研究高铁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时,高铁沿线城市为(),不在高铁沿线的城市为()。
A、实验组 控制组
B、控制组 实验组
C、实验组 实验组
D、控制组 控制组

3、对于完全随机丢失或随机丢失可以(),对于非随机丢失可以()。
A、删除数据 替换或插补数据
B、删除数据 删除数据
C、替换或插补数据 删除数据
D、替换或插补数据 不处理数据

4、假设有研究称“城市用地规模与抽烟人数呈正相关,所以抽烟的人太多致使城市无序蔓延”,这是掉入了()的统计陷阱。
A、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
B、用小样本得出大结论
C、偷换概念
D、为了证实观点,用图表放大比例

5、在R语言导入数据后,可用mean()查看变量的(),median()查看变量的(),range()查看()。
A、极差 算术平均值 中位数
B、算术平均值 中位数 极差
C、中位数 算术平均值 极差
D、算术平均值 极差 中位数

6、可用()查看变量的散点图,用()查看变量的相关系数。
A、plot() cor()
B、cor() log()
C、plot() as.factor()
D、plot() log()

7、相关系数取值,()表示两个变量正相关,()表示两个变量完全线性正相关,()表示两个变量存在负相关,()表示两变量完全负相关,()表示不相关。
A、>0 >1 <0 <-1 0
B、>0 1 <0 -1 0
C、>1 1 <-1 -1 0
D、>1 1 <0 -1 0

8、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是正态分布,但其样本均值的分布却是正态分布。这个现象可以用()解释。
A、中心极限定理
B、大数定理
C、小概率事件
D、统计陷阱

9、我们在研究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时,假设“BMI的均值超过正常值,也就是大于24”,这是我们的()。
A、备择假设
B、原假设
C、非零假设
D、第一假设

10、如果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以此建立回归模型,适合的模型为()
A、一元线性回归
B、泊松回归
C、逻辑回归
D、多元线性回归

11、以下关于总体和样本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依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全体。
B、样本是从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的部分个体。
C、组成总体的每个研究对象称为样本。
D、抽样的核心是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也就是确定样本能够代表总体的程度。

12、以下关于统计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统计包括数值型描述统计和图表型描述统计。
B、数值型描述统计有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测度。
C、图表型描述包括柱状图、折线图等。
D、统计描述是伴随着一定概率的推测。

13、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研究收入的不同水平对居民出行距离的影响,得到结果p<0.05,说明:
A、居民的出行距离的变动不是由收入的不同水平引起的
B、不同的收入水平下居民的出行距离没有显著差异
C、拒绝原假设
D、不同的收入水平下居民的出行距离有显著差异

14、下面有关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虽然都用于数据降维,但它们存在差异。
B、主成分分析是把主成分表示成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C、因子分析仅仅是变量变换,用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新的综合变量,不含随机误差。
D、因子分析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

15、下面有关城市复杂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面对城市中越来越复杂的、非线性的问题,以往采用的线性模型具有局限性。
B、现代城市系统是一种高度融合了社会与文化多元化、用地与景观破碎化、自然与生态脆弱化等特征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C、当面对大量复杂的、随机的、非线性的城市问题时,学科交叉是必然选择。
D、城市分析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对城市运行规律的模拟,使得我们对城市复杂系统有更全面的认知。

16、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系统复杂问题,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城市中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

17、一般认为,定量模型比定性模型在分析城市问题时更有优势。

18、我们在生活和研究中看到的统计数据,如果只提供了数据结果,而不说明数据的具体采集过程和分析过程,这样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存在逻辑谬误。

19、线性回归的因变量Y,也称响应变量、结果变量,是一个分类变量。

20、结构方程模型是综合运用路径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而形成的一种分析方法。

{ "error": { "message": "That model is currently overloaded with other requests. You can retry your request, or contact us through our help center at help.openai.com if the error persists. (Please include the request ID 8928ee14adb2a8fac343d6701a534067 in your message.)", "type": "server_error", "param": null, "code": null }}

中国大学探寻城市数字密码

城市数字密码,是指一个城市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数字化管理体系,这些数字化信息资源和数字化管理体系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数字密码。数字密码是城市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支撑体系,也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大学承担着城市数字密码探寻和破解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数字化转型,探索数字密码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中国大学探索数字密码建设的新路径

数字密码建设是城市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大学在探索数字密码建设的新路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探索:

  • 注重高水平人才培养。培养数字化建设所需的高水平人才,是数字密码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中国大学加大了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力度,积极打造数字学院、数字化人才培养中心等机构,推进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发展。
  • 注重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密码建设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撑,中国大学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推进数字技术在城市数字密码建设中的应用与创新。同时,大力发展数字技术相关的学科建设,为数字密码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 注重数字化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城市数字密码建设需要数字化人才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中国大学在数字化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探索。

中国大学探索数字密码建设的新方法

数字密码建设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中国大学在探索数字密码建设新方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探索:

  •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城市数字密码建设。中国大学大力发展大数据相关的学科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城市数字密码建设,提高城市数字密码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城市数字密码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强的智能化和自主化特点,能够为城市数字密码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创新城市数字密码监测和评估机制。中国大学积极探索城市数字密码监测和评估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使城市数字密码建设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中国大学城市数字密码建设的实践案例

中国大学在城市数字密码建设方面的实践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数字城市建设。中国大学积极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构建数字城市的数字密码,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 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大学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数字密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 数字化政务建设。中国大学加强数字化政务建设,推动数字政务的发展,为城市数字密码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结语

城市数字密码建设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大学在城市数字密码的探寻和破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中国大学将继续加强数字化转型,深入探索数字密码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密码建设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