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组织行为学_37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43 min read

中国大学组织行为学_37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的中国组织整答基本框架

单元一测试题

1、( )表明个人行为受到社会规范与他人的大学显著影响,组织行为学的行为学答研究开始从个体取向转为群体。
A、案慕案霍桑实验
B、课完系统理论
C、中国组织整答群体动力理论
D、大学社会测量理论

2、行为学答简单来说,案慕案组织行为学是课完研究( )的学问。
A、中国组织整答人与社会互动
B、大学人在工作环境中行为
C、行为学答人的案慕案心理机制
D、组织制度与文化建设

3、课完( )的基本观点把人的心理功能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的认知先于行为存在。
A、认知理论
B、行为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信息系统理论

4、( )认为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作出反应(R)。
A、认知理论
B、行为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学习理论

5、( )认为行为可以依据认知、行为与环境决定因素之间的持续交互作用而得到最佳的解释 。
A、认知理论
B、行为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文化理论

6、组织行为学中( )、( )等对员工行为的解释来自于行为理论研究。
A、价值观
B、学习
C、激励
D、态度

7、行为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
A、斯金纳
B、巴浦洛夫
C、康德
D、勒温

8、以下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范畴的问题有( )。
A、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员工的流动率?
B、人们的工作满意度来自于哪里?
C、企业文化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机制?
D、平台型组织中小团队如何发挥作用?

9、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领域相比,组织行为学更偏向宏观、实践性的研究。

10、与组织发展这一领域相比,组织行为学更偏向于微观、理论性的研究。

1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的学习对于个体的行为非常重要。

第二讲 个体人格与能力

单元二测试题

1、( )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显露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一个平时柔弱温顺的女生,在关键时刻可能会表现出比男性更坚韧的刚强,这说明( )对人格的形成也起着一定作用。
A、遗传因素
B、家庭因素
C、情境因素
D、文化因素

3、以下有关个人控制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内部控制倾向者往往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行为来控制工作环境。
B、内部控制者更愿意去做高服从性、高结构性的工作。
C、内控者有强烈的成功动机,要求创造性和独立性。
D、外控者显示出更焦虑的倾向。

4、评估自我价值的一种信念和机会,或者说是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被称之为( )。
A、自尊
B、自我归因
C、自我效能
D、自我监控

5、有一些人对环境敏感,能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行为,并能使公开的角色和私人的自我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而另一些人则不能以此伪装自己,倾向于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情和态度。这是由于( )人格特点不同造成的。
A、控制点
B、自我监控
C、自我效能
D、A/B型人格

6、按照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适合从事沉思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属于( )。
A、现实操作型
B、调查研究型
C、社会型
D、管理型

7、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控者有强烈的成功动机,要求创造性和独立性。
B、内控者显示出更焦虑的倾向。
C、外控者更喜欢绩效薪酬等报酬激励。
D、外部控制者更愿意去做低服从性、高主动性的工作。
E、外控者显示出更焦虑的倾向。

9、对以下关于高自我监控的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正确的是( )。
A、高自我监控者根据外部环境因素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B、高自我监控者能够使公开的角色和私人的自我间表现出极大差异。
C、高自我监控者在各种情景下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情和态度。
D、高自我监控者更倾向于关注他人的活动、行为和社会习俗。
E、高自我监控与职业成功具有积极的关系。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五人格可以预测员工工作行为。
B、大五人格可以为员工甄选与激励提供依据。
C、大五人格的五种类型,是孤立存在的,而不是交叉相互影响的。
D、大五人格对生活中的非工作行为也有一定的解释力。
E、大五人格测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定位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在工作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不同特点,获得成就。

11、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在群体成员资源变量中,最重要的有( )。
A、能力
B、关系
C、人格特点
D、规模
E、服从程度

12、榜样对个体的影响过程包括(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动力复制过程
D、社会学习(强化)过程
E、刺激过程

13、外倾性可以预测管理和销售职位的工作绩效( )。

14、霍兰德人格——工作匹配理论认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 )。

15、社会型人格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

16、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即强化可以巩固行为并增加其重复的可能性。

17、能力代表一种相对宽泛和稳定的特征,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18、胜任能力反映的能够基本完成工作的一般能力。

第三讲 知觉与归因

单元测验

1、下列属于促进个体伸出援手的因素是
A、增加时间压力
B、凸显个体差异性
C、增加个体相似性
D、利己榜样的存在

2、下列属于知觉者主观因素的有
A、认知结构
B、药物刺激
C、知觉对象的颜色
D、知觉对象排列顺序

3、下列属于归因模型中一惯性因素的是:
A、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是否都是一样的
B、个人行为和他人行为做比较是否都是一样的
C、长时间来看,是否不同时间个体表现都是一样的。
D、是否在不同空间个体表现都是一样的

4、下列属于知觉影响因素的有
A、知觉者主观因素
B、知觉对象特征
C、知觉情境因素
D、这些都不是

5、如何增加帮助行为?
A、降低匿名性
B、提高匿名性
C、凸显个人特征
D、隐藏个人特征

6、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7、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近获得的信息比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8、参照框架是指,对个体某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

9、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心理预期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自己的信息,这种行为叫做

10、过度推论、过分简单化地基于人们在某一社会群体中的身份,把某些特征赋予他们的过程,被称为

第四讲 态度与行为

单元测验

1、个人对某个对象或情形所持有的信念和看法,属于态度的
A、情感部分
B、认知部分
C、行为部分
D、环境部分

2、下列是态度形成与改变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A、服从-同化-内化
B、内化-同化-服从
C、服从-内化-同化
D、同化-服从-内化

3、下列属于态度来源的是
A、社会环境
B、自身经历
C、文化
D、家庭环境

4、下列能够改变态度的是
A、值得信任、受人尊敬的说服者
B、员工态度的强度
C、态度改变幅度
D、改变态度的技巧

5、内化是指个体从内心深处接受并相信他人观点,彻底转化态度。

6、行为能够改变态度

7、态度能够改变行为

8、( )是指个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为了逃避惩罚而表现出的表面顺从,是暂时性顺从。

9、( )是指个体自愿接受外界观念,使自己态度与他人保持一致。

第五讲 决策理论

单元五测试题

1、无论是个体、组织,还是管理过程,其成功的保证都依赖于决策的( )。
A、合理性
B、科学性
C、前瞻性
D、有效性

2、群体决策有多种方法,其中决策速度最慢的决策方法是(   )。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小组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法

3、当你毕业后寻找工作,你会根据自己的择业偏好大概的先筛选感兴趣的公司,然后经过一系列招聘活动找到自己感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单位,然后就不再参加其他公司的招聘活动了。这个决策过程叫做( )。
A、最优化选择决策
B、规范性决策
C、隐含偏爱决策
D、直觉决策

4、决策程序中,真正的“决策”阶段是( )。
A、拟定和评估备选方案阶段
B、选择和决定方案阶段
C、实验实证阶段
D、反馈方案阶段

5、( )是产生新想法的有效技术,但不适合于评估方案或挑选解决办法。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名义群体法
D、电子会议法

6、规范性模型的假定条件有( )。
A、决策问题清楚、不模糊。
B、决策者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C、决策者的偏好是明确、稳定的。
D、决策者选择最满意的那个结果。
E、所有决策的选择项是已知的。

7、和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可以( )。
A、带来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B、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C、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D、增加了决策结果的合法性
E、有效避免了少数人控制

8、一个良好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有( )。
A、目标内容明确
B、完成时间规定清楚
C、实施程序科学
D、计量标准准确
E、目标责任明确

9、个体决策效率低,但决策效果好。

10、和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效率低,但效果相对较好。

11、群体规模越大,决策优势越突出。

12、德尔菲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群体思维,避免群体讨论中的个人控制。

13、在进行头脑风暴决策时,一旦发现有不合理的建议,应立即提出批评或修改意见。

第六讲 工作动机与激励

单元六测试题

1、如果职工A认为自己同职工B相比做出的贡献是一样大的,但是所得报酬偏低了,觉得很不合理。根据公平理论,A最有可能会采取哪种行为来降低不公平感知()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投入减少

2、人们根据某人的所作所为去推断其内心状态以及对言语行为作出解释的过程,叫做()
A、感觉
B、归因
C、知觉
D、感受

3、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这种强化方式是()
A、负强化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

4、动机的三个要素分别是()
A、强度
B、方向
C、强化
D、持续性

5、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重要的动机或需要有()
A、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归属需要
D、安全需要

6、根据期望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保健因素

8、期望理论认为,决定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

第七讲 群体行为

第七单元测试题

1、以下关于群体说法正确的是( )。
A、群体规模越大,完成工作绩效越好
B、群体互动对于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受到工作任务性质的影响
C、群体决策总是优于个人决策的,因为群体可以集思广益
D、群体中的领导来自于群体中的正式职权和正式地位

2、自然或者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兴趣或者爱好为基础而建立的群体是(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工作群体
D、业余群体

3、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群体成员的 注意力已经从试图相互认识和理解转移到完成手中的任务。此时群体处于( )。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执行任务阶段

4、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当群体受到外部威胁时,群体的凝聚力会( )。
A、降低
B、增强
C、不变
D、不确定

5、一般认为,群体决策由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比个人决策更为合理、更为有效。但是研究表明,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往往更倾向于( )。
A、保守
B、冒险
C、置身事外
D、不确定

6、同质性群体在履行( )任务时生产力更高?
A、高度挑战性和长期的
B、风险和短期的
C、新的和不确定的
D、简单和依赖合作的

7、在完成复杂的任务,特别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任务时,效率高的群体是( )。
A、同质结构
B、异质结构
C、同化结构
D、异化结构

8、群体规范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建立( )。
A、自主成立
B、主管或同事的明确声明
C、从以前延续下来的行为
D、群体历史特殊事件
E、组织要求

9、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 )。
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
B、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较少
C、群体凝聚力较高
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
E、群体规模较小

10、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与方式不同,群体可以分为(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特殊群体
D、常规群体
E、小型群体

11、根据社会促进效应理论,( )。
A、在别人面前,个体的绩效水平会和自己单独完成工作时不一样
B、当从事简单、常规性任务,在他人面前会表现更好
C、当从事复杂、需高度集中的任务,他人出现会产生消极影响
D、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集体培训简单任务,单独培训复杂技能
E、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集体培训复杂任务,单独培训简单技能

12、大群体比起小群体(7人以下),往往凝聚力更强。

13、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提高。

14、群体规范是一切社会群体得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

15、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正式群体。

16、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群体、团队与组织

1、阅读文献《高绩效团队领导者的结构与测量: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研究》(作者:曹仰峰等,2011)。谈谈文中提出的高绩效团队领导者特点与你熟悉的或所在的组织的领导者相比,特色在哪里。

第八讲 领导理论

单元八测试题

1、()指通过精神、情感或物质上的威胁,强迫下级服从的权力。
A、法定权
B、奖赏权
C、惩罚权
D、专长权

2、领导者采取何种领导风格,应当视其下属的成熟程度而定。当某一下属不愿意也不能负担工作责任,学识和经验较少时,领导对于这种下属应采取如下哪种领导方式?()
A、命令型
B、说服型
C、参与型
D、授权型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型领导
C、参与型领导
D、授权型领导

4、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为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5、某大型企业的陈先生多年担任总工程师职务,前不久正式退居二线,但他的继任者在进行重大工程技术决策前,总还是要主动去征询他的意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你认为.主要是陈先生拥有以下哪方面的影响力? ()
A、任职多年
B、德高望重
C、建议权
D、技术专长

6、勒温认为存在着()的领导方式。
A、专制方式
B、民主方式
C、独立方式
D、放任自流方式

7、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理论的不同有:()
A、目标不同
B、手段不同
C、行为不同
D、领导者与成员互动关系不同

8、所有的领导者都是管理者。

9、根据领导特质理论,研究者只要找出成功领导人应具备的特点,再考察每个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否都具备这些特点,就能判断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10、在运用权力的模式上不是采用传统的上下级之间“命令—服从”方式,而是伙伴之间“感召—服务”模式的领导方式是

11、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 )两种

第九章 组织政治与权力

第九章单元测验

1、领导者拥有与职务相对应的权力属于
A、正式权力
B、非正式权力
C、专家性权力
D、感召性权力

2、下列哪项是当下级要影响上级时唯一有效的权术:
A、结盟
B、交换
C、理性说服
D、个人魅力

3、下列属于正式权力的有
A、专家性权力
B、感召性权力
C、强制性权力
D、奖励性权力

4、下列属于非法政治行为的有
A、罢工
B、消极怠工
C、暗中破坏
D、建立联盟

5、吹捧属于印象管理中的降级防御策略

6、组织资源丰富是政治行为产生的原因

7、由于领导者的特殊品格、个性或个人魅力而形成的权力,属于

8、置身事外属于印象管理中的( )策略

9、从众属于印象管理中的( )策略

第十讲 冲突与变革

第十单元测试题

1、以下( )因素不是组织变革的阻力。
A、求稳性
B、习惯性
C、激励性
D、安全性

2、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程序中,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将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长久保持下去,这一阶段叫做( )。
A、解冻
B、改变
C、冻结
D、演变

3、以下组织变革内容中,属于技术方面变革的是( )。
A、管理跨度改革
B、工作进度改革
C、绩效评价系统改革
D、信息系统更新

4、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对改革没有把握,为改革的前途担忧,从而表现得左顾右盼,犹豫不决,这是影响组织变革顺利进行的( )。
A、恐惧性心理
B、保守性心理
C、求稳性心理
D、习惯性心理

5、以下属于变革起因中外部环境变化的有( )。
A、技术的变化进步
B、决策的失灵
C、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D、制度结构的变化
E、机能失效

6、组织内部出现下列( )情况时,就需要对组织进行变革。
A、决策失灵
B、沟通阻塞
C、团结一致
D、机能失效
E、缺乏创新

7、关于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美国学者勒温从探讨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认为组织变革要经历几个阶段,它们是( )。
A、形成
B、解冻
C、变革
D、诊断
E、再冻结

8、冲突的互动主义观点认为冲突不仅是群体的积极动力,某些冲突对于组织的有效管理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9、分配谈判是一种双赢的办法。

10、工资谈判属于一种零和博弈的分配谈判。

11、人际关系主义认为冲突不一定会给组织带来不利的影响。

期末考试

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客观题部分)

1、组织行为学确立和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其中,( )理论的发表标志着行为科学的出现。
A、泰罗的科学管理
B、梅奥的人际关系
C、勒温的群体动力
D、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2、组织行为学研究哪三个层面的结果?( )
A、组织、产业、事业部
B、组织、事业部、部门
C、部门、个体、群体
D、群体、个体、组织

3、以下有关个人控制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内部控制倾向者往往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行为来控制工作环境。
B、内部控制者更愿意去做高服从性、高结构性的工作。
C、内控者有强烈的成功动机,要求创造性和独立性。
D、外控者显示出更焦虑的倾向。

4、有些人认为,只要目标能够达成,手段就可以被接受,这种人格特征被称之为( )。
A、自尊
B、马基雅维利主义
C、自我效能
D、自我监控

5、在大五人格中,对培训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的是( )。
A、人际关系
B、敏感性
C、经验开放性
D、宜人性

6、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表明:人格在对工作绩效起到作用的时候,还有一个中间机制是( )。
A、工作难度
B、工作数量
C、工作要求
D、工作动机

7、当你走在校园里,穿着打扮不合时宜的人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叫做知觉中的( )。
A、选择性注意
B、映像
C、信息复取
D、信息编码

8、A小组成员在试验的一小时前吃了东西,B小组成员则已经16个小时没有进食。给他们呈现一组主题模糊的图片,结果饥饿的B小组成员把这些图片内容知觉为失误的频率比A小组高出很多,这说明( )是知觉的影响因素之一。
A、兴趣和爱好
B、需要和动机
C、知识和经验
D、自我概念

9、当组织对个体进行评价的时候,将个体进入组织初期的表现作为全部考核期内的表现,这种现象叫做( )。
A、远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对比效应
D、晕轮效应

10、“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这种知觉偏差效应被称为( )。
A、刻板印象
B、参照框架
C、虚假同感效应
D、期望效应

11、人们常常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原因,而将失败归结于外部环境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 )。
A、自我服务偏差
B、基本归因错误
C、归因倾向
D、过度归因

12、关于群体思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体思维是由于群体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心智效率、现实检验能力和道德判断力的退化。
B、持有群体思维的人会对少数派的不同意见持有不客观的评价。
C、凝聚力越弱的群体,越容易出现群体思维。
D、持有群体思维的群体往往将反假设的意见合理化,或出现无疑义错觉。

13、动机会由于良好的行为结果而加强,使该行为重复出现,这是动机的( )。
A、始发功能
B、选择功能
C、强化功能
D、导向功能

14、在双因素理论中,下列因素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
A、强调责任
B、工资
C、晋升
D、认可及成就

15、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自我实现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安全需要

16、提出公平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A、弗鲁姆
B、亚当斯
C、斯金纳
D、奥德弗

17、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是( )。
A、角色期待
B、角色知觉
C、角色冲突
D、角色模糊

1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
A、角色知觉
B、角色期待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规范

19、当群体决策中,就某一问题提议发表意见时,会长时间处于集体沉默状态,没有人发表见解,当组织内那些拥有权威、说话自信、喜欢发表意见的主要成员提出的想法更容易被接受,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这一提议,但提议仍会通过。这种现象的发生属于群体决策中的( )。
A、群体转移
B、群体思维
C、群体促进
D、群体协同

2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领导特质理论阶段、领导行为理论阶段和( )。
A、领导权变理论阶段
B、独裁领导理论阶段
C、民主领导理论阶段
D、领导风格理论阶段

21、凯利的归因模型中,决定个体归因结果的因素有(   )。
A、趋同性
B、一致性
C、差异性
D、同质性
E、持续性

22、根据凯利的归因模型,内部归因者会表现出(   )。
A、高趋同性
B、低趋同性
C、高一致性
D、低一致性
E、低差异性

23、和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可以( )。
A、带来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B、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C、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D、增加决策结果合法性
E、避免少数人控制

24、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 )。
A、需要层次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公平理论
D、成就需要理论
E、强化理论

25、下面关于群体和团队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团队内部分享领导权力,群体内部则不一定
B、团队强调各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相互补充作用
C、团队具有共同的行动目标和行动过程,群体内部可能是各自行动的
D、团队强调责任分担,一般的群体则是强调个人责任
E、质量圈既属于问题解决型团队,也属于功能型团队

26、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 )。
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
B、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较少
C、群体凝聚力较高
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
E、群体规模较小

27、根据社会促进效应理论,( )。
A、在别人面前,个体的绩效水平会和自己单独完成工作时不一样
B、当从事简单、常规性任务,在他人面前会表现更好
C、当从事复杂、需高度集中的任务,他人出现会产生消极影响
D、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集体培训简单任务,单独培训复杂技能
E、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集体培训复杂任务,单独培训简单技能

28、属变革型领导的特征有( )。
A、领导魅力
B、感召力
C、智能激发
D、个性化关怀
E、设置与现状距离很远的目标前景

29、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30、社会认知理论注重行为的社会性起源和认知思维过程在人类机能各方面——动机、情绪、行为的重要性( )。

31、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有时态度决定行为,有时行为影响态度( )。

32、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33、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34、领导活动古今中外都有相通的地方,但是领导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对领导者的素质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35、根据特质论,研究者认为只要找出成功领导人应具备的特点,在考察每个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特点,就能判断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人。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

1、什么是皮格马力翁效应?管理者应如何利用这种效应来建立积极的绩效期望?

2、请回答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来源有哪些?

3、利用德尔菲法进行群体决策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德尔菲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4、“参与是一种发现差异并解决冲突的最佳办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分析。除此之外,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讲还有哪些处理冲突的有效方法。

5、阅读案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雇主、雇员、组织的角度分析“零工经济”产生的动因,并分析“零工经济”为组织管理带来的优势与问题(10分)。 2、你认为“零工经济”会促使组织中的员工管理产生哪些新模式或新改变?谈谈你的设想。(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