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微生物学_3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分类: 小升初题库发布于:2024-06-02 14:10:14ė88319次浏览666条评论

超星微生物学_3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四章 微生物的超星营养和培养基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部分知识点测验

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微生物学是( )。
A、期末葡萄糖
B、答案纤维素
C、学习NaCl
D、通完叶酸

2、整答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土霉素产量,超星培养基中可采用的微生物学混合氮源是( )。
A、期末蛋白胨/酵母浸膏
B、答案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C、学习玉米浆/黄豆饼粉
D、通完玉米浆/(NH4)2SO4

3、整答大肠杆菌属于( )型的超星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4、蓝细菌和藻类属于( )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5、硝化细菌属于( )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6、某种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为电子供体而以有机物为碳源,属于( )型的微生物。
A、兼养型
B、异养型
C、自养型
D、原养型

7、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可利用( )为电子供体。
A、CO2
B、H2
C、O2
D、H2O

8、一般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为( )。
A、5.0~6.0
B、3.0~4.0
C、8.0~9.0
D、7.0~7.5

9、一般细菌适宜的生长pH为( )。
A、5.0~6.0
B、3.0~4.0
C、8.0~9.0
D、7.0~7.5

10、需要载体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的是( )。
A、主动运输
B、简单扩散
C、促进扩散
D、基团转位

11、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
A、主动运输
B、简单扩散
C、促进扩散
D、基团转位

12、从元素水平来看,微生物与动物和植物的要求都很接近,从营养要素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也很相似,故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13、在六大类营养要素中,碳源是微生物需求量最大的营养物。

14、在整个生物界中,微生物的碳源谱是最广的。

15、从经济的角度和对微生物适用性来看,“C·H·O·N”类均不是多数微生物良好的碳源。

16、微生物有极广的碳源谱,它不论对整个微生物界整个或对个别微生物种来说,都是一致的。

17、在配制化能异养微生物培养基时,添加了碳源后就根本不必再添加能源了。

18、含“C·H·O”的化合物,是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兼能源,故它在培养基中的含量是除水以外最高的。

19、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膏是最常用的有机氮源。

20、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之一,故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必须加入生长因子。

21、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对配制任何微生物培养基时都是缺一不可的。

22、在配制微生物培养基时,所需要的大量元素一般只要提供K2HPO4和MgSO4两种试剂即可。

23、碳氮比是指培养基中碳源物质的重量与氮源物质的重量之比。

24、大多数真菌需要高碳氮比的营养物,而动物致病细菌需要低碳氮比的营养物。

25、配制谷氨酸发酵用培养基的碳氮比,必须高于柠檬酸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比。

26、多数细菌和放线菌适合在pH为中性和微碱性的环境中生长。

27、多数真菌适合生长在pH为中性和微酸性的环境中。

28、厌氧菌需要生活在氧化-还原势较高的培养基中。

29、刃天青是一类可指示培养基氧化-还原势的试剂。

30、KNO3作为氮源培养微生物被称为生理碱性盐。

31、培养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必须同时加入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及嘧啶。

32、对许多异养微生物来说,葡萄糖既是其生长所必需的碳源,又可作为能源,因此具有双重营养功能。

33、牛肉膏属于C、H、O、N类营养物,它可作为异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和能源,具有三功能营养作用。

34、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和氢细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物是CO2或碳酸盐。

35、还原态的NH4+是硝化细菌的能源和氮源物质,具有双功能营养作用。

36、产甲烷细菌只能以CO2或某些1C和2C化合物作为能源,而甲烷氧化菌仅能以甲烷和甲醇作为碳源物质。

37、洋葱假单胞菌是自然界中利用碳源范围最广的细菌之一,其可利用的碳源已超过90种。

38、一些细菌和某些酵母菌尚可以石油、柴油、煤油、石蜡以及胶质沥青等作为生长的碳源。

39、凡是能够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生理环境的物质,均称为微生物的营养物。

40、可制成单细胞蛋白的酿酒酵母是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41、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

42、半固体培养基常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

43、多数真菌、放线菌和许多细菌是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

44、若从细胞水平来看,微生物的代谢调控能力大大超过复杂的动植物。

45、光能营养型微生物是指能够以日光作为能源的微生物。

46、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和大量的异养微生物是氨基酸自养型生物,而所有的绿色植物和很多的微生物是氨基酸异养型生物。

47、基团移位是微生物细胞需要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已糖磷酸转移酶系参与,需要消耗能量并使溶质分子在运送前后发生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运输方式。

48、主动运输的机制在于通过消耗能量改变特异性载体蛋白的构象,从而逆浓度梯度吸收外界环境的营养物质。

49、促进扩散是由膜内外营养物的浓度差驱动、有载体蛋白质参与的营养物运输方式。

50、单纯扩散是微生物细胞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糖类、醇类和氨基酸分子可通过单纯扩散进入微生物细胞。

51、在工业发酵生产中用于大量产生代谢产物的发酵培养基,应以低碳高氮(即C/N低)为宜。

52、在工业发酵生产中所用的种子培养基,其氮源含量应偏低些(即C/N比高)为宜。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知识点测验

1、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来源于( )
A、还原态无机化合物
B、有机物
C、氧化态无机化合物
D、日光

2、代谢过程为了产生ATP分子,所有下面的物质都是需要的,除了( )之外。
A、二磷酸腺苷分子
B、能量
C、磷酸基
D、DNA和RNA

3、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产能效率低,为微生物所特有。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WD途径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
A、无酶时
B、无氧时
C、无ATP时
D、在有细胞色素时

5、为使淀粉和纤维素进行代谢而提供能量,( )。
A、它们必须第一步变成脂肪分子
B、它们的葡萄糖单位必须被释放
C、环境中必须有游离氧存在
D、遗传密码必须起促进作用

6、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 )。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
B、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
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
D、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7、在四条产能代谢途径中,最终产生丙酮酸的途径有以下两条( )。
A、EMP及HMP
B、HMP及ED
C、EMP及TCA
D、EMP及ED

8、葡萄糖经以下途径产生还原力和ATP,若均折合成ATP计,产能效率最低的途径是( )。
A、EMP
B、HMP
C、ED
D、EMP+TCA

9、在四条产能代谢途径中,有3条途径存在底物水平磷酸化产ATP,它们是( )。
A、EMP、ED及TCA
B、EMP、HMP及ED
C、HMP、ED及TCA
D、EMP、HMP及TCA

10、能通过ED途径进行细菌酒精发酵的菌种是( )。
A、双歧杆菌
B、假单胞菌
C、运动发酵单胞菌
D、肠膜状明串珠菌

11、下面对于好氧呼吸的描述( )是正确的。
A、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无机化合物
B、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有机化合物
C、电子供体是无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
D、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

12、无氧呼吸中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是( )。
A、还原型无机化合物
B、氧化型无机化合物
C、某些有机化合物
D、氧化型无机化合物和少数有机化合物

13、厌氧微生物进行呼吸吗?( )
A、进行呼吸,但是不利用氧气
B、不进行呼吸,因为呼吸过程需要氧气
C、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光合成作用生成所需ATP
D、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糖酵解作用产生所需ATP

14、ATP或GTP的生成与高能化合物的酶催化转换相偶联的产能方式是( )。
A、光合磷酸化
B、底物水平磷酸化
C、氧化磷酸化
D、化学渗透假说

15、由丙酮酸开始的其他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物是丁酸、丁醇、异丙醇的发酵是( )。
A、混合酸发酵
B、丙酸发酵
C、丁二醇发酵
D、丁酸发酵

16、下列代谢方式中,能量获得最有效的方式是( )。
A、发酵
B、有氧呼吸
C、无氧呼吸
D、化能自养

17、硝酸盐呼吸的细菌,都是一类( )。
A、专性好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专性厌氧菌
D、耐氧菌

18、硫酸盐还原菌都是一些( )。
A、兼性厌氧菌
B、微好氧菌
C、耐氧菌
D、专性厌氧菌

19、产甲烷菌所进行的无氧呼吸是( )。
A、硝酸盐呼吸
B、硫酸盐呼吸
C、碳酸盐呼吸
D、延胡索酸呼吸

20、由EMP途径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其共同的最初中间代谢物是( )。
A、葡萄糖
B、3-磷酸甘油酸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丙酮酸

21、甲基红试验的依据是来自( )。
A、乳酸发酵
B、丙酸发酵
C、混合酸发酵
D、丁酸发酵

22、V.P试验的依据来自( )。
A、同型乳酸发酵
B、丙酸发酵
C、2,3-丁二醇发酵
D、异型乳酸发酵

23、卡尔文循环途径中CO2 固定(羧化反应)的受体是( )。
A、核酮糖-5-磷酸
B、核酮糖-1,5-二磷酸
C、3-磷酸甘油醛
D、3-磷酸甘油酸

24、在Calvin循环中的第一个关键酶是( )。
A、3-磷酸甘油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
D、磷酸核酮糖激酶

25、代谢回补途径之一是围绕着如何合成TCA循环中的( )。
A、草酰乙酸
B、琥珀酸
C、异柠檬酸
D、a-酮戊二酸

26、乙醛酸循环每周转一次可把两分子乙酸合成1分子( )。
A、草酰乙酸
B、琥珀酸
C、延胡索酸
D、苹果酸

27、在肽聚糖合成过程中,由Park核苷酸合成肽聚糖单体的反应过程是在( )。
A、细胞核内进行的
B、细胞质中进行的
C、细胞膜上进行的
D、细胞膜外进行的

28、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的( )。
A、转氨酶
B、转肽酶
C、转糖基酶
D、L-丙氨酸消旋酶

29、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系统只能传递电子而不能传递质子。

30、若干厌氧梭菌利用Stickland反应消耗氨基酸产能,其产能效率很高。

31、在光能自养型生物中,凡属原核生物者必不产氧。

32、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的D-丙氨酰-L-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故可与后者相互竞争转肽酶的活力中心。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部分知识点测验

1、微生物的干重一般为其湿重的( )。
A、5%~10%
B、20%~25%
C、10%~20%
D、25%以上

2、E.coli在一般液体培养时,细胞浓度可达()。
A、2×10^7
B、2×10^8
C、2×10^9
D、2×10^10

3、以下食品中哪种可能腐败最快( )。
A、一袋面粉
B、一盒意大利面食
C、一磅汉堡肉
D、一罐盐

4、用比浊法测定生物量的特点是( )。
A、只能用于测定活细胞
B、易于操作且能精确测定少量的细胞
C、难于操作但很精确
D、简易快速,但需要大量的细胞

5、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
A、比浊法
B、显微镜直接计数
C、干细胞重量测定
D、平板菌落计数

6、要对土壤中放线菌孢子进行计数最好使用( )。
A、浇注平板法
B、划线平板法
C、涂布平板法
D、弹土平板法

7、为了确定食品是否已经污染了粪便物,可以方便地检测( )的存在。
A、原生动物孢囊
B、腺病毒
C、大肠菌
D、芽孢杆菌芽孢

8、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在( )。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9、在典型生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时期是在( )。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0、代时为0.5h的细菌有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 )。
A、40h
B、20h
C、10h
D、3h

11、某细菌2h中繁殖了5代,该细菌的代时是( )。
A、15min
B、24min
C、30min
D、45min

12、代时是指( )。
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
B、培养物的生长时间
C、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
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13、作接种用的“种子”,最好取自典型生长曲线上( )的培养液。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4、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高的时期是在( )。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5、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数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
A、1,4
B、2,3
C、2,4
D、1,5

16、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时期是在( )。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7、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多肽类药物,最好的培养方式是( )。
A、批式培养
B、连续培养
C、摇瓶培养
D、高密度培养

18、下列哪种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活度?( )。
A、腌肉
B、酸泡菜
C、巴斯德消毒法
D、冷藏

19、最适生长温度简称最适温度,它的确切涵义是( )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A、生长速率
B、生长得率
C、发酵速率
D、积累代谢产物量

20、最适生长温度低于20℃的微生物被称为( )。
A、耐热菌
B、嗜温菌
C、耐热菌
D、嗜冷菌

2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为更好降低发酵液的pH,可采取的“治本”的方法是( )。
A、加糖并提高通气量
B、加酸并降低通气量
C、加糖并降低通气量
D、加酸并提高通气量

22、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浓度一般只能达到每毫升( )个。
A、10^7~10^8个
B、10^8~10^9个
C、10^9~10^10个
D、10^10~10^11个

23、大肠杆菌属于( )。
A、专性好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微好氧菌
D、厌氧菌

24、酿酒酵母属于( )。
A、专性好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微好氧菌
D、厌氧菌

25、嗜酸乳杆菌属于( )。
A、兼性厌氧菌
B、微好氧菌
C、耐氧菌
D、厌氧菌

26、产甲烷菌类属于( )。
A、兼性厌氧菌
B、微好氧菌
C、耐氧菌
D、厌氧菌

27、双歧杆菌属于( )。
A、兼性厌氧菌
B、微好氧菌
C、耐氧菌
D、厌氧菌

28、凡是厌氧菌,其细胞中都缺乏( )。
A、超氧化物歧化酶
B、过氧化氢酶
C、葡萄糖氧化酶
D、过氧化物酶

29、亨盖特滚管技术对( )的分离、培养、计数等研究工作极为重要。
A、兼性厌氧菌
B、微好氧菌
C、耐氧菌
D、厌氧菌

30、最适合研究、培养严格厌氧菌的两种技术是( )。
A、亨盖特滚管法和厌氧罐法
B、厌氧手套箱法和厌氧罐法
C、厌氧手套箱法和亨盖特滚管法
D、厌氧罐法和厌氧培养皿法

31、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32、对金属制品和玻璃器皿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
A、干热灭菌
B、灼烧
C、消毒剂浸泡
D、紫外线照射

33、消毒的目的是( )。
A、消灭一切微生物
B、消灭病原微生物
C、抑制有害微生物
D、抑制生物体内病原微生物

34、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
A、糖类
B、酶类
C、核酸
D、细胞壁

35、牛奶、啤酒、果酒和酱酒的消毒一般采用( )。
A、巴氏消毒法
B、常规加压法
C、间歇灭菌法
D、连续加压灭菌法

36、对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
A、常规加压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干热灭菌法
D、加消毒剂

37、只能用高压灭菌才能杀死的是( )。
A、结核分歧杆菌
B、病毒
C、细菌的内生孢子
D、霉菌孢子

38、在大型发酵工厂中,培养基的灭菌大多采用时间短、效率高的连续加压蒸气灭菌法,一般可掌握在( )温度下维持5~15s。
A、121℃
B、125℃
C、130℃
D、135~140℃

39、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温度是( )。
A、121℃
B、200℃
C、63℃
D、100℃

40、间歇灭菌过程需要下列所有的条件,除了( )之外。
A、蒸汽温度100℃
B、每平方英寸10磅压力
C、30分钟时间
D、连续三天的处理

41、为比较各种表面消毒剂的相对杀菌强度,常采用( )作为比较的标准。
A、检查死细胞数
B、检查残存活细胞数
C、石炭酸系数
D、经消毒剂处理后再培养生长出的细胞数

42、利用酒精作表面消毒剂时,其最适浓度是( )。
A、70%~75%
B、75%~80%
C、80%~85%
D、85%~95%

43、磺胺是( )的代谢类似物。
A、对氨基苯甲酸
B、二氢蝶酸
C、二氢叶酸
D、四氢叶酸

44、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45、常用的一种广谱抗生素是( )。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庆大霉素
D、金霉素

46、万古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干扰细胞膜功能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抑制DNA复制

47、链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干扰细胞膜功能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抑制DNA复制

48、( )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A、青霉素
B、磺胺类药物
C、四环素
D、以上所有

49、丝裂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抑制DNA合成
D、抑制RNA合成

50、在微生物学中,凡提到生长的地方,一般均指细胞个体的生长。

51、测生长量的方法,只适合对无法进行计数的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的测定。

52、样品稀释10(-3)后,从中取出0.1ml涂布在琼脂平板上培养,长出36个菌落,因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36000个∕ml.

53、用浇注平板法最适合对放线菌等微生物进行菌落计数。

54、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稀释平板法测定出的菌数多。

55、同步培养技术可实现利用群体材料来研究微生物个体各生长阶段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

56、典型生长曲线只是单细胞微生物(不含放线菌和真菌)在定容积液体培养基中所出现的生长规律。

57、在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中,也存在指数生长期。

58、在指数生长期中,代时的概念与倍增时间的概念相当。

59、在生长曲线的稳定期中,细胞不再增殖,故群体中的细胞数目达到最高值且维持稳定。

60、保持培养基恒定的流速,用培养基中某种营养物的浓度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以获得连续培养的方法称为恒浊培养。

61、青霉素产量最高时的发酵温度并不一定等于该生产菌(产黄青霉)的最适生长温度。

62、微生物生长最适温度,是指其产代谢产物量或生物量累积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63、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致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超氧化物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64、同一种微生物,其发酵生产某代谢产物的pH一般均与生长的最适pH相一致。

65、在配制严格厌氧菌的培养基时,只要保证其六种营养要素和适当凝固剂即可。

66、在一密闭容器中接种需氧菌和厌氧菌,需氧菌首先生长。

67、现代厌氧菌实验室最常用的“三大件”装置和方法是厌氧罐技术、Hungate滚管技术和厌氧手套箱技术。

68、细菌芽孢最耐热,在加压蒸气灭菌条件下,一般要在120℃下处理15min才被杀死。

69、通过巴氏消毒法处理过的牛奶或果酒等应是无菌的。

70、对热敏感的溶液可采用巴斯德消毒法来灭菌。

71、热致死点是在给定温度下破坏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72、特定的温度下杀死某一样品90%微生物或孢子所需要的时间为热致死时间。

73、在相同的表压下,加压蒸汽灭菌锅内温度的高低与其内所残留的空气量成反比。

74、优良的过滤除菌器可以去除溶液或培养基中的一切病原体。

75、1:6000稀释时某化学试剂10min内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60稀释的石碳酸相同,该化学试剂的石炭酸系数为100。

76、抗磺胺类药物细菌突变株的出现,其原因在于细菌产生了缺乏二氢蝶酸合成酶的突变株,或者是变成能大量合成PABA的突变株。

77、青毒素抑菌机制在于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肽尾与肽桥的转肽作用,从而阻止糖肽链的交联,形成细胞壁缺损的细胞,它们极易破裂而死亡。

78、放线菌素D因与DNA中的鸟嘌呤结合,故可以阻止依赖于DNA的RNA合成。

79、利福平和利福霉素,因可与细菌的DNA聚合酶结合,阻止DNA的合成,故可杀灭细菌。

80、抗生素的抗性菌在微生物的群体中并不存在,直到群体接触抗生素时,抗性菌才形成。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部分知识点测验 截止时间为5月31日

1、微生物的干重一般为其湿重的( )
A、5%~10%
B、20%~25%
C、10%~20%
D、25%以上

2、用比浊法测定生物量的特点是( )。
A、只能用于测定活细胞
B、易于操作且能精确测定少量的细胞
C、难于操作但很精确
D、简易快速,但需要大量的细胞

3、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为更好降低发酵液的pH,可采取的“治本”的方法是( )。
A、加糖并提高通气量
B、加酸并降低通气量
C、加糖并降低通气量
D、加酸并提高通气量

4、只能用高压灭菌才能杀死的是( )。
A、结核分歧杆菌
B、病毒
C、细菌的内生孢子
D、霉菌孢子

5、磺胺是( )的代谢类似物。
A、对氨基苯甲酸
B、二氢蝶酸
C、二氢叶酸
D、四氢叶酸

6、在大型发酵工厂中,培养基的灭菌大多采用时间短、效率高的连续加压蒸气灭菌法,一般可掌握在( )温度下维持5~15s。
A、121℃
B、125℃
C、130℃
D、135~140℃

7、对金属制品和玻璃器皿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
A、干热灭菌
B、消毒剂浸泡
C、灼烧
D、紫外线照射

8、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
A、革兰氏阳性菌
B、革兰氏阴性菌
C、真菌
D、病毒

9、在微生物学中,凡提到生长的地方,一般均指细胞个体的生长。

10、用浇注平板法最适合对放线菌等微生物进行菌落计数。

11、典型生长曲线只是单细胞微生物(不含放线菌和真菌)在定容积液体培养基中所出现的生长规律。

12、在指数生长期中,代时的概念与倍增时间的概念相当。

13、微生物生长最适温度,是指其产代谢产物量或生物量累积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14、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致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超氧化物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15、通过巴氏消毒法处理过的牛奶或果酒等应是无菌的。

16、对热敏感的溶液可采用巴斯德消毒法来灭菌。

17、1:6000稀释时某化学试剂10min内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60稀释的石碳酸相同,该化学试剂的石炭酸系数为100。

18、青毒素抑菌机制在于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肽尾与肽桥的转肽作用,从而阻止糖肽链的交联,形成细胞壁缺损的细胞,它们极易破裂而死亡。

19、特定的温度下杀死某一样品90%微生物或孢子所需要的时间为热致死时间。

20、在生长曲线的稳定期中,细胞不再增殖,故群体中的细胞数目达到最高值且维持稳定。

21、保持培养基恒定的流速,用培养基中某种营养物的浓度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以获得连续培养的方法称为恒浊培养。

22、同步培养技术可实现利用群体材料来研究微生物个体各生长阶段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

23、在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中,也存在指数生长期。

24、在一密闭容器中接种需氧菌和厌氧菌,需氧菌首先生长。

25、优良的过滤除菌器可以去除溶液或培养基中的一切病原体。

26、抗生素的抗性菌在微生物的群体中并不存在,直到群体接触抗生素时,抗性菌才形成。

27、青毒素抑菌机制在于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肽尾与肽桥的转肽作用,从而阻止糖肽链的交联,形成细胞壁缺损的细胞,它们极易破裂而死亡。

28、抗磺胺类药物细菌突变株的出现,其原因在于细菌产生了缺乏二氢蝶酸合成酶的突变株,或者是变成能大量合成PABA的突变株。

29、在相同的表压下,加压蒸汽灭菌锅内温度的高低与其内所残留的空气量成反比。

30、热致死点是在给定温度下破坏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知识点测验

1、黏质沙雷氏菌在25℃培养时会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可是,当培养在37℃下时就不产此色素,但若再降至25℃下时又重新恢复产色素能力,此即( )。
A、遗传型
B、表型
C、变异
D、饰变

2、最早进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科学家是( )。
A、Griffith
B、Avery等
C、Hershey等
D、Fraenkel-Conrat

3、细菌重组过程常指( )。
A、物理因素影响而改变基因特性
B、微生物的回复突变
C、细胞中的基因缺失
D、从一个生物中获得DNA

4、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 )。
A、由于染色体断裂
B、由于引起移码突变
C、由于相邻胸腺嘧啶碱基结合在一起
D、由于DNA的一个片段颠倒

5、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它是( )。
A、形态突变株
B、抗原突变株
C、产量突变株
D、抗性突变株

6、下列有一种特性不属于基因突变的特点,它是( )。
A、对应性
B、自发性
C、稳定性
D、可逆性

7、证明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
A、转化实验,涂布试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B、变量实验,涂布试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C、变量实验,涂布试验,噬菌体感染实验
D、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8、引起碱基发生氧化脱氨作用的诱变剂是( )。
A、亚硝酸
B、烷化剂
C、5-溴尿嘧啶
D、吖啶类化合物

9、Ames试验中所用的指示菌是( )。
A、大肠杆菌
B、肺炎链球菌
C、鼠伤寒沙门氏菌
D、枯草杆菌

10、5-溴尿嘧啶是一类间接引起碱基对置换的诱变剂,它只对下列之一微生物才起作用。( )
A、原核微生物
B、真核微生物
C、细菌
D、正在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的微生物

11、筛选营养缺陷型时,为了达到淘汰野生型目的,可将诱变后的细菌培养在含青霉素的( )培养基中。
A、完全培养基
B、基本培养基
C、补充培养基
D、限量补充培养基

12、一种具有良好转座效应的噬菌体是( )噬菌体。
A、λ
B、T偶数
C、ΦX174
D、Mu

13、有一种原核生物即( )因缺乏光解酶,因而在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后不会发生光复活作用。
A、大肠杆菌
B、枯草芽孢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灰色链霉菌

14、艾姆斯试验的原理是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的( )缺陷型的回复突变。
A、lys
B、val
C、try
D、his

15、有一种被称作“超诱变剂”的化学诱变剂就是指( )。
A、氮芥
B、乙烯亚胺
C、NTG
D、亚硝酸

16、有一种简便快速筛选抗药性突变株的方法是( )。
A、琼脂块培养法
B、梯度平板法
C、影印平板法
D、夹层培养法

17、Hfr是( )的一种菌株。
A、含有许多不寻常的质粒
B、从受体细菌获得染色体物质
C、一个宿主染色体上整合有质粒
D、有转导能力

18、某微生物经诱变后,其DNA链上一碱基由A变G或由T变C,则应归属( )。
A、转换
B、颠换
C、移码
D、转座

19、点突变是由DNA链上的( )引起。
A、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
B、碱基置换或染色体畸变
C、碱基转换或基因转座
D、移码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20、供体菌的游离DNA不通过细胞间的接触直接进入受菌体并实现部分染色体遗传重组的现象,称为( )。
A、接合
B、转化
C、转导
D、转染

21、质粒在微生物细胞中并非是生存所必需的遗传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不论是获得它或是丧失它都不影响微生物的生存。( )

22、感受态的细菌是转化中提供DNA给受体菌的细菌。( )

23、抗噬菌体的突变株是由于该细菌接触噬菌体之后才产生的。( )

24、突变是细菌染色体发生的暂时性改变。( )

25、在接合过程,通常一个完整的染色体从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 )

26、在筛选抗青霉素菌株时,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它起着诱变剂的作用。( )

27、转导是受体菌直接吸收外源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再经复制,使受体菌变成一个转导子。( )

28、Ames试验中所用的指示菌是大肠杆菌。( )

29、当E.coli的F+与F-菌株发生接合时,F因子由供体菌进入受体菌,从而使原F+变成了F-,而原F-则变成了F+。( )

30、衰退的菌种,是一个遗传性严重不纯的群体。( )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微生物的生态部分知识点测验

1、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理学
C、微生物生态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2、在土壤环境中,多数细菌见于()。
A、土壤的最深部分
B、在最表面的几毫米处
C、仅在有大量沙的地方
D、在上面的25厘米处

3、海洋是全球最大的水体,其中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盐浓度为()。
A、约3%
B、约5%
C、约10%
D、约30%

4、在废水分析中,大肠埃希氏菌作为()。
A、水中粪便污染的指示
B、进行平板计数的常规生物
C、水中固氮菌数量指示
D、水中氨基酸含量的尺度

5、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饮用水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应当是()。
A、不超过100个/L和不超过3个/L
B、不超过100个/mL和不超过3个/mL
C、不超过100个/L和不超过3个/mL
D、不超过100个/mL和不超过3个/L

6、嗜冷菌在低温下能保持膜的流动性,是因为其细胞膜内含有大量的()。
A、饱和脂肪酸
B、不饱和脂肪酸
C、磷脂
D、脂多糖

7、有的专性嗜冷菌在22℃时蛋白质的合成停止,是因为它具有的热不稳定部分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核酸
D、内质网

8、为治疗由于正常菌群失调而引起的腹泻症,常宜应用()。
A、广谱抗生素
B、针对G-菌的抗生素
C、口服某些活微生物制剂
D、一段时间内饥饿

9、下列4种微生物中,有一种非但不是条件致病菌,而且还可制成优良益生菌剂的是()。
A、大肠杆菌
B、脆弱拟杆菌
C、白假丝酵母
D、嗜酸乳杆菌

10、以下有一组细菌可用于制作微生态制剂的是()。
A、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
B、乳杆菌和大肠杆菌
C、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
D、双歧杆菌和乳杆菌

11、悉生动物是指已人为接种上()的无菌动物或无菌植物。
A、正常菌群
B、某种致病菌
C、某种或数种已知的纯种微生物
D、特殊的非致病菌

12、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如纤维素分解细菌与()。
A、紫硫细菌
B、自生固氮菌
C、绿硫细菌
D、硝化细菌

13、人体正常菌群与人类的关系属于()。
A、共生
B、寄生
C、互生
D、拮抗

14、在细菌沥滤中,发挥着生产和再生浸矿剂作用的微生物是()。
A、氧化亚铁硫杆菌
B、氧化硫硫杆菌
C、贝氏硫细菌
D、硝化杆菌

15、BOD5和COD都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其单位是()。
A、g/L
B、g/mL
C、mg/L
D、mg/mL

16、污水处理中的生化曝气法是一种()。
A、生物膜法
B、活性污泥法
C、生物降解法
D、生物吸附法

17、在沼气发酵三个阶段的产酸阶段中,主要的微生物群是()。
A、梭菌属
B、丁酸弧菌属
C、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D、产甲烷菌群

18、因为空气不能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水分和营养,还有紫外线照射,因此空气中只能有微生物的孢子,而不可能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

19、有些以无机材料制造的工业产品,如光学镜头和地下金属管道等是不会受到霉腐微生物侵害的。

20、凡属嗜酸微生物,其细胞内环境的pH和各种酶的最适pH却都在中性pH附近。

21、嗜碱菌在高碱性环境条件下生存,它们的胞外酶有耐碱特性。

22、大肠杆菌属于人体肠道内正常的微生物菌群,即使它的生存条件改变对人体仍然有益而无害。

23、微生态制剂是一类根据微生态理论制成的有益菌制剂,可以不含活菌。

24、固氮可以由与豆科绿色植物共生的细菌独自完成。

25、通过测量水样在温育前和温育后的氮浓度可以确定BOD。

26、在水处理技术中,污水处理前后水中BOD5值之差表示这一处理过程对有机物处理效率的高低,差值越小,说明处理效率越高。

27、地球上90%以上有机物的矿化作用都是依靠“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完成的。

28、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碳、氮元素含量过高,从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胞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29、BOD5和COD都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但同一污水的BOD5值却大于其COD值。

30、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部分知识点测验

1、作为一个种的个体活标本,通常是指( )。
A、模式菌种
B、模式菌株
C、原始菌株
D、指定菌株

2、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菌种保藏中心的缩写符号是( )。
A、NCBI
B、EMBL
C、DDBJ
D、ATCC

3、下列学名中书写正确的是( )。
A、Chromobacterium Lividum
B、nitrospina gracilis
C、methanosarcina Methanic
D、Micrococcus freudenreichii

4、细菌的种名用双名法命名,即种的学名有属名和种名加词两部分组合而成。第一个词的首字母要大写,该词是( )。
A、种名
B、属名
C、人名
D、科名

5、在微生物分类学文献中,微生物的学名除属名外,必须排斜体的词是( )。
A、种名加词
B、首次定名人
C、现名定名人
D、现名定名年份

6、在微生物以三名法表达的学名中,须排正体的词是( )。
A、属名
B、种名加词
C、亚种或变种符号
D、亚种或变种名的加词

7、近年来在生物分类的7级单元即“界、门、纲、目、科、属、种”之上又经常应用的一个新的单元是( )。
A、超界
B、总界
C、原界
D、域

8、当遇到未知菌时,经过观察研究后,按照分类的原则,把它放到系统中适当的位置上,若与已知菌相同,就采用已知菌的名称,若与已知菌不同,则可按照命名的原则给予一个新的名称,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的( )。
A、分类
B、鉴定
C、分类与鉴定
D、鉴定与命名

9、今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菌,欲对其进行鉴定,首先应该进行的是( )。
A、获得该菌株的纯培养
B、细胞形态和习性水平研究
C、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D、基因或DNA水平鉴定研究

10、今有一株细菌纯培养,要对其进行鉴定,首先应该做的是( )。
A、DNA中(G+C)mol%含量的测定
B、形态观察及革兰氏染色
C、糖发酵试验
D、血清学反应

11、在分类学上,各菌株DNA的同源性在70%以上时,其分类水平应属于()。
A、目
B、科
C、种
D、属

12、测定细菌DNA中(G+C)mol%值可作为( )的指标之一。
A、判断细菌增殖速度
B、细菌分类鉴定
C、判断细菌致病力强弱
D、区分死菌和活菌

13、微生物的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它的某一菌株才可作为具体的“模式种”。

14、当我们发现一个新的微生物种并首次发表时,只要给予一个新的具体的拉丁学名即可。

15、在“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 1872“的学名中,表达的是枯草芽孢杆菌的学名最早是在1872年由Ehrenberg定名的。

16、为了学名的完整性,在一个只确定属名而种名暂时还未鉴定的情况下要发表论文,其学名中种名加词的表达允许用“sp.”来代替,如Bacillus sp.。

17、“吹口气查胃病”的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具有人体不具有的尿素酶,受检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如有该菌感染,则尿素被尿素酶分解生成NH3和13CO2,用质谱仪能快速灵敏的测出受检者呼气中13CO2的量,准确地鉴定是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

18、有一份土样经稀释和涂布分离后,出现两个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在挑取、培养和保藏时,应标上两个菌株名称。

19、三域学说中的3个域,按最新的名称应该称为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20、G+Cmol%值越接近的两种生物,其亲缘关系必然也十分接近。

21、G+Cmol%值越高的微生物,其DNA的Tm值也就越高。

学习通微生物学_32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种类、数量、生长和代谢等生物学现象,以及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生态系统

微生物生态系统是由微生物、宿主、环境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水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人体微生物生态系统等。

水生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淡水、河流、湖泊、沼泽等。微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质、维持水质、影响气候变化等。

陆生生态系统

陆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土壤等。微生物在陆生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土壤肥力、分解有害物质等。

人体微生物生态系统

人体微生物生态系统是指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皮肤、口腔、肠道、生殖道等。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活在 某一生态系统中、相互之间存在 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微生物总称。微生物群落种类众多,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复杂。

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变化

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宿主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

微生物群落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影响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等,还能够调节体重、降低炎症风险等。

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

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涵盖了环境保护、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环境保护

微生物生态学可应用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利用微生物对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农业生产

微生物生态学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农药、兽药等制造过程中,以及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合理使用微生物,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食品加工

微生物生态学可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酸奶、面包、酱油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物质可增强产品的营养价值。

结语

微生物生态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关注微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数量和作用。随着人们对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