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化学反应工程_9课后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分类: 求职面试发布于:2024-06-02 12:25:39ė64753次浏览671条评论

mooc化学反应工程_9课后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绪论

化学反应工程概述随堂测验

1、化学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工程是_______。
A、课后CuO的答案答案还原
B、乙酸乙酯水解
C、慕课加氢脱硫
D、完整电石水解

2、化学化学反应CO+3H2→CH4+H2O,工程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1的课后是哪种物质______。
A、答案答案CO
B、慕课H2
C、完整CH4
D、化学H2O

3、工程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课后是_______。
A、氢气燃烧
B、乙酸乙酯水解
C、HCl与NaOH的中和
D、催化裂解

反应器设计基础随堂测验

1、转化率是用于度量反应过程进行的程度,是针对_______而言的。
A、产物
B、反应物
C、惰性组分
D、反应物和产物都可以

2、如果连续操作的反应器达到定态,那么反应器中的浓度、温度等参数________。
A、不随时间变化,可能随位置变化
B、随时间变化,也随位置变化
C、不随时间变化,也不随位置变化
D、随时间变化,但不随位置变化

3、建立反应器的数学模型时需要建立_________。
A、物料衡算方程
B、热量衡算方程
C、动量衡算方程
D、以上都需要

第一章作业

1、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有哪些?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化学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随堂测验

1、
A、
B、
C、
D、

2、
A、
B、
C、
D、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随堂测验

1、反应C4H10 →2C2H4+H2,k=2.0s-1,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1
C、2
D、3

2、
A、0
B、1
C、2
D、3

3、对于可逆放热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_______。
A、提高压力
B、降低压力
C、提高温度
D、降低温度

复合反应随堂测验

1、下列属于平行反应的是_______。
A、
B、
C、
D、

2、反应A → P(目的产物)→R + S,目的产物P的选择性为_______。
A、
B、
C、
D、

3、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分解反应都不是平行反应。

4、研究复合反应的目的是如何提高主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途径,改善产物分布,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随堂测验

1、气相反应2A + B →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2∶1摩尔比进料,则A的膨胀因子_______。
A、-1
B、-1/2
C、1/2
D、1

2、
A、-1
B、-1/2
C、1/2
D、1

3、膨胀因子是指每转化1mol反应物A时所引起的反应物料总摩尔数的变化量。

多相催化与吸附随堂测验

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关键区别是( )。
A、吸附热大小
B、压力
C、浓度
D、体积

2、低温时物理吸附占优势,高温时化学吸附占优势。

3、固体催化剂的助剂在单独存在时没有催化作用。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随堂测验

1、控制步骤与控制阶段反应其他步骤速度( )。
A、较慢
B、较快
C、一样快
D、以上都有可能

2、若反应过程达到定态,中间化合物的浓度就不随时间而变化。

3、一个反应过程只可能有一个速率控制步骤。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随堂测验

1、由实验数据求定动力学参数的主要方法( )。
A、积分法
B、微分法
C、参数估值法
D、以上方法均正确

2、积分法求取动力学方程一般在反应级数是分数时。

3、测定动力学数据的实验室反应器包括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反应器。

4、当级数是分数时,试差困难,最好用微分法。

第一次单元测验

1、由实验数据求定动力学参数的主要方法( )。
A、积分法
B、微分法
C、参数估值法
D、以上方法均正确

2、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关键是( )。
A、吸附热大小
B、压力
C、浓度
D、体积

3、对于微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以下错误的是( )。
A、假定机理理出动力学方程
B、实验数据CA - t作图
C、求对应时间点的斜率-dCA/dt
D、对速率方程两边取倒数进而求出n和k

4、以下不属于均相反应的是( )。
A、燃烧
B、酸碱中和
C、酯化
D、气化

5、以下不是均相反应的特点得是( )。
A、必须是均相体系(微观)
B、强烈的混合手段(宏观)
C、反应速度远小于分子扩散速度
D、以上均是

6、化学反应CO+3H2→CH4+H2O,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1的是哪种物质______。
A、CO
B、H2
C、CH4
D、H2O

7、
A、
B、
C、
D、

8、
A、
B、
C、
D、

9、
A、-1
B、-1/2
C、1/2
D、1

10、
A、
B、
C、
D、

11、下列属于平行反应的是_______。
A、
B、
C、
D、

12、
A、0
B、1
C、2
D、3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提高浓度
B、提高温度
C、降低浓度
D、降低温度

16、动力学实验数据与速率方程相符合,仅是证明机理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17、反应级数的值是凭借实验直接获得的他反应机理物直接关系,也不等于各组分的系数。

18、积分法求取动力学方程一般在反应级数是分数时。

19、计量方程仅表示由于反应引起的各反应物之间量的变化关系,与反应的实际历程无关。

20、测定动力学数据的实验室反应器包括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反应器。

21、固体催化剂的助剂在单独存在时没有催化作用。

22、实行数学模拟放大的关键在于数学模型,而建立数学模型的要诀,在于无数不包的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

23、均相反应反应过程存在相界面,过程总速度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

24、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分解反应都不是平行反应。

25、反应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26、当化学计量方程与反应实际里程的反应机理式相一致时,反应级数与计量系数相等。

27、膨胀因子是指每转化1mol反应物A时所引起的反应物料总摩尔数的变化量。

28、高温时物理吸附占优势。

29、控制步骤是控制阶段反应最快的步骤。

30、研究复合反应的目的是如何提高主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少复反应的发生的途径,改善产物分布,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第二章作业

1、简述温度、压力、组成等反应条件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2、简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三章 釜式反应器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计算随堂测验

1、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
A、加料时间
B、反应时间
C、物料冷却时间
D、清洗釜所用时间

2、
A、8500
B、8900
C、9000
D、9900

3、间歇反应器内为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的时间,只是动力学方程式的直接积分,与反应器大小及物料投入量无关。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计算(复合反应)随堂测验

1、
A、
B、
C、
D、

2、
A、
B、
C、
D、

3、对于等温过程,若果动力学方程已知,与设计方程联立,可求出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要的反应器体积。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设计随堂测验

1、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为_______。
A、空时
B、反应时间
C、停留时间
D、平均停留时间

2、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大于1.0时,且随着XA的增大而增大,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0
C、≥0
D、>0

3、对于变容反应,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可以看作是空时,两者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釜式反应器中复合反应的收率与选择性随堂测验

1、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在间歇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
A、
B、
C、
D、

2、
A、提高浓度
B、提高温度
C、降低浓度
D、降低温度

3、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1.0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0
C、≥0
D、>0

第三章作业

1、简述全混流反应器的特征。

第四章 管式反应器

等温管式反应器设计随堂测验

1、对于自催化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为_______。
A、全混流反应器
B、平推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2、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返混的结果降低了过程的推动力,从动力学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利因素。

管式与釜式反应器反应体积的比较随堂测验

1、对于_______的反应器在恒容反应过程的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是一致的。
A、间歇式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搅拌釜式反应器
D、平推流管式反应器

2、对于绝热操作的放热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为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大多数情况下,活塞流反应器的平均浓度较高,对于浓度高的有利于进行的反应有利。

管式反应器的最佳温度序列随堂测验

1、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2、等温操作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反应器的生产能力。

第二次单元测验

1、当n=1,各釜的体积大小串联顺序( )。
A、串联的各釜体积相等
B、小釜在前,大釜在后
C、大釜在前,小釜在后
D、以上均不正确

2、关于BSTR反应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料一次加入
B、充分搅拌,整个反应器内物料的浓度和温度保持均匀
C、由于剧烈搅拌,物料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且浓度温度处处相等并随时间变化
D、不配有夹套等装置

3、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为_______。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
A、加料时间
B、反应时间
C、物料冷却时间
D、清洗釜所用时间

7、
A、8500
B、8900
C、9000
D、9900

8、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为_______。
A、空时
B、反应时间
C、停留时间
D、平均停留时间

9、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大于1.0时,且随着XA的增大而增大,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0
C、≥0
D、>0

10、全混流釜式反应器最多可能有_______个定常态操作点。
A、1
B、2
C、3
D、4

11、对于_______反应器在恒容反应过程的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是一致的。
A、间歇式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搅拌釜式反应器
D、平推流管式反应器

12、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A→2R,CA0=2.30kmol/m3,出口转化率XA=0.7,每批操作时间t+t0=2.06h,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k物R/天,MR=60,则反应器的体积为_______。
A、19.6
B、20.2
C、22.2
D、23.4

13、对于自催化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为_______。
A、全混流反应器
B、平推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14、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15、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16、全混流反应器中,一旦原料进入反应器,处处的温度浓度都是恒定的,出口的浓度与反应器中一致。

17、返混的结果降低了过程的推动力,从动力学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利因素。

18、由于单一反应不存在副反应,所以反应器选择时只需要考虑如何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

19、在间歇反应器中,从加料、进行反应到反应完成后卸料,所有物料颗粒的停留时间及反应时间都是相同的,停留时间与反应时间也是一致的。

20、在连续操作的反应器中,对于恒容过程,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可以看作是空时,两者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21、对于大多数反应,全混流反应器的平均浓度较低,对于浓度低有利于进行的反应有利。

22、一个关联了反应速率、转化率、反应器体积和产率的四个参数,可以根据给定的三个条件求得另一个条件。

23、间歇釜式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的计算方程式都是积分形式。

24、物流质量的变化必然带来反应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

25、如果一个操作点在受到扰动后能自己恢复,称为不稳定操作点。

26、采用变温操作,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温度上升,反应所需时间增长。

27、间歇反应器的一个反应周期包括加料、反应、出料、清洗等。

28、对于变容反应,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可以看作是空时,两者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29、等温操作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反应器的生产能力。

30、从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角度来看,总是希望反应器内的流况属于或接近理想流况。

第四章作业

1、简述返混的利弊及抑制返混的方法。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概述随堂测验

1、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目的,在于可以对反应器内的流体状况作出定性判断,已确定是否负符合工艺要求。

2、平推流是理想流动,全混流是非理想流动。

3、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在t<0时,E(t)=_______。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随堂测验

1、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为_______。
A、E(t)曲线
B、F(t)曲线
C、I(t)曲线
D、y(t)曲线

2、脉冲示踪和阶跃示踪测出的都是寿命分布,年龄分布不能从寿命分布中推出来。

3、采用何种示踪剂,要根据物料的物态、相系及反应器的类型等情况而定。

4、示踪剂在测定过程中可以不守恒。

理想流动模型随堂测验

1、全混流流动的E(t)曲线的方差_______。
A、0
B、0~1
C、1
D、>1

2、通过求取数学期望和方差,以作为返混的量度,进而求取模型参数。

非理想流动现象随堂测验

1、当反应级数n_______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
A、=0
B、=1
C、>1
D、<1

2、非理想流动都有停留时间分布的问题,且都是由返混引起的。

3、物料流进反应器时出现的短路、旁路或沟流路等,都导致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变短。

几种非理想流动模型随堂测验

1、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在_______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
A、闭—闭
B、开—闭
C、闭—开
D、开—开

2、轴向分散模型的偏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取决于采用示踪剂的输入方式、管内的流动状态、检测位置。

3、轴向分散系数是与流动有关系的。

第五章作业

1、简述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及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的含义?

2、简述建立非理想流动的流动模型的步骤?

第六章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随堂测验

1、催化剂能使反应按新的途径,通过一系列基元步骤进行,催化剂是其中的第一步反应物也是最后一步产物。

2、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3、苯乙烯聚合中所用引发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它在聚合过程中消失了,故不能称为催化剂。

流体与催化剂外表面间的传质与传热随堂测验

1、下列不属于Langmuir型等温吸附的假定的是_______。
A、均匀表面
B、多分子层吸附
C、分子间无作用
D、吸附机理相同

2、下列属于理想吸附等温方程的是_______。
A、Langmuir型
B、Freundlich型
C、Temkin型
D、BET型

3、对于等温一级不可逆连串反应,外扩散阻力的存在,会使反应选择性降低。

4、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0.1um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这种扩散称为_______。

多孔催化剂中的扩散与反应随堂测验

1、在有内扩散阻力存在的情况下,催化剂的孔结构对复杂体系反映的选择性有直接的影响。

2、可通过减小催化剂的尺寸、提高催化剂有效扩散系数等方法降低内扩散的影响。

扩散影响的判定随堂测验

1、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排除内扩散和外扩散的影响后测定的反应速率,称为表观反应速率。

2、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内扩散影响时,可改变催化剂的粒度,在恒定W/FAO的下测转化率,看二者的变化关系。

3、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外扩散影响时,可以同时改变催化剂装量和进料流量,但保持W/FAO不变。

第六章作业

1、气固相催化反应中内部、外部传递影响的判定及排除方法。

第七章 多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固定床内的传递现象随堂测验

1、固定床中催化剂不易磨损是一大优点,但更主要的是床层内流体的流动接近于活塞流,因此与返混式的反应器相比,可用较少量的催化剂和较小的反应器容积来获得较大的生产能力。

2、固定床反应器操作中,对于空速的操作原则是先提温后提空速。

3、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都称作_______。

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随堂测验

1、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_____。
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
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

2、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拟均相模型,根据流动模式与温差的情况它又可分为平推流与有轴向返混的一维模型,和同时考虑径向混合和径向温差的二维模型。

3、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考虑了粒子与流体之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的模型称之为_______。

绝热及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设计随堂测验

1、通常对气固相放热催化反应而言,下列四种类型的反应器中相对采用较少的类型是( )。
A、多段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段间采用间接换热形式
B、多段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段间采用直接冷激形式
C、沸腾床反应器,反应器中设置换热单元
D、列管换热式反应器,管间采用间接换热的形式

2、固定床中的传热实质上包括了粒内传热、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床层与器壁的传热等几个方面。

3、对于固定床反应器,当某一参数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使床层温度迅速升高,这种现象俗称_______,它是固定床反应器设计和操作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流化床反应器随堂测验

1、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U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U0/Umf在_______范围内。
A、0.1~0.4
B、1.5~10
C、10~15
D、0.4~1.5

2、流化床反应器的传热性能良好,温度非常均匀。

3、流化床反应器的优点:由于颗粒大,可以消除内扩散阻力,能充分发挥催化剂的效能。

4、当气速增大到某一速度时,流体对颗粒的抓力与颗粒的重力相等,则颗粒就会被气体带走。

第三次单元测验

1、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为_______。
A、E(t)曲线
B、F(t)曲线
C、I(t)曲线
D、y(t)曲线

2、全混流流动的E(t)曲线的方差为_______。
A、0
B、0~1
C、1
D、>1

3、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在_______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
A、闭—闭
B、开—闭
C、闭—开
D、开—开

4、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_______无关。
A、示踪剂的种类
B、示踪剂的输入方式
C、管内的流动状态
D、检测位置

5、反应级数n=_______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
A、0
B、0.5
C、1
D、2

6、下列不属于Langmuir型等温吸附的假定的是_______。
A、均匀表面
B、多分子层吸附
C、分子间无作用
D、吸附机理相同

7、测量气-固相催化反应速率,在确定有无外扩散影响时是在没有改变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
A、催化剂装置
B、催化剂用量
C、进料流量
D、W/FA0

8、对于气—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用_______装置。
A、填料塔
B、喷洒塔
C、鼓泡塔
D、搅拌釜

9、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_____。
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
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

10、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U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U0/Umf在_______范围内。
A、0.1~0.4
B、1.5~10
C、10~15
D、0.4~1.5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按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的特点_______。
A、各参数均为恒值
B、参数值不随床高而变
C、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无关
D、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有关

12、包括粒内微孔体积在内的全颗粒密度称之为________
A、堆(积)密度
B、颗粒密度
C、真密度
D、平均密度

13、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为_______。
A、1.0
B、0.25
C、0.5
D、0

14、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A→P(1)和A→R(2)两个反应,当降低A的浓度后,发现反应生成P的量显著降低,而R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_________
A、反应(1)对A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2)
B、反应(1) 对A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2)
C、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
D、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2)

15、下列流化床中气速最大的是_______。
A、散式流化床
B、鼓泡床
C、湍动床
D、输送床

16、流化床反应器的优点:由于颗粒大,可以消除内扩散阻力,能充分发挥催化剂的效能。

17、对液—气、液—固非均相的反应物系,若热效应不大时,多采用釜式反应器。

18、鼓泡塔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一样,既可要连续操作,也可以间歇操作。

19、固定床反应器比流化床反应器的传热效率低。

20、内扩散的影响使平行反应中级数高者选择性高。

21、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速度一定要小于流化速度。

22、载体的最重要功能是分散活性组分,使活性组分保持大的表面积。

23、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也有效。

24、物理吸附部是放热的,化学吸附总是吸热的。

25、吸附等温线是在恒定温度下饱和吸附量与被吸附气体压力的关系曲线。

26、轴向分散模型适用于返混程度较小的情况。

27、示踪剂与所研究的流体完全互溶,除了显著区别于主流的某一可检测性质以外、两者应具有尽可能不同的物理性质。

28、方差是停留时间分布分散程度的量度,方差越小,流体状况越接近平推流。

29、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目的,在于可以对反应器内的流体状况做出定性判断,已确定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30、从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角度来看,总是希望反应器内的流况属于或接近理想流况。

第七章作业

1、说明流化床反应器的优缺点。

2、固定床反应器压力损失的主要来源?

期末考试(正式版)

期末考试客观题部分

1、由实验数据求定动力学参数的主要方法_______。
A、积分法
B、微分法
C、参数估值法
D、以上方法均正确

2、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关键是_______。
A、吸附热大小
B、压力
C、浓度
D、体积

3、对于微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以下错误的是_______。
A、假定机理理出动力学方程
B、实验数据CA - t作图
C、求对应时间点的斜率-dCA/dt
D、对速率方程两边取倒数进而求出n和k

4、以下不属于均相反应的是_______。
A、气体燃烧
B、酸碱中和
C、酯化
D、气化

5、以下不是均相反应的特点得是_______。
A、必须是均相体系(微观)
B、强烈的混合手段(宏观)
C、反应速度远小于分子扩散速度
D、以上均不是

6、化学反应CO+3H2→CH4+H2O,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1的是哪种物质______。
A、CO
B、H2
C、CH4
D、H2O

7、
A、
B、
C、
D、

8、
A、
B、
C、
D、

9、
A、-1
B、-1/2
C、1/2
D、1

10、
A、
B、
C、
D、

11、
A、0
B、1
C、2
D、3

12、下列属于平行反应的是_______。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提高浓度
B、提高温度
C、降低浓度
D、降低温度

16、当n=1,串联釜式反应器各釜的体积大小顺序为_______。
A、串联的各釜体积相等
B、小釜在前,大釜在后
C、大釜在前,小釜在后
D、以上均不正确

17、关于理想间歇釜式反应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反应物料一次加入
B、充分搅拌,整个反应器内物料的浓度和温度保持均匀
C、由于剧烈搅拌,物料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且浓度温度处处相等并随时间变化
D、不能配夹套装置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
A、加料时间
B、反应时间
C、卸料时间
D、清洗釜所用时间

21、
A、8500
B、8900
C、9000
D、9900

22、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为_______。
A、空时
B、反应时间
C、停留时间
D、平均停留时间

23、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大于1.0时,且随着XA的增大而增大,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0
C、≥0
D、>0

24、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1.0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0
C、≥0
D、>0

25、全混流釜式反应器最多可能有_______个定常态操作点。
A、1
B、2
C、3
D、4

26、对于_______的反应器在恒容反应过程的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是一致的。
A、间歇式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搅拌釜式反应器
D、平推流管式反应器

27、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A→2R,CA0=2.30kmol/m3,出口转化率XA=0.7,每批操作时间t+t0=2.06h,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k物R/天,MR=60,则反应器的体积为_______。
A、19.6m3
B、20.2m3
C、22.2m3
D、23.4m3

28、对于自催化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为_______。
A、全混流反应器
B、平推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29、对于绝热操作的放热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为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0、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1、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2、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3、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为_______。
A、E(t)曲线
B、F(t)曲线
C、I(t)曲线
D、y(t)曲线

34、阶跃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为_______。
A、E(t)曲线
B、F(t)曲线
C、I(t)曲线
D、y(t)曲线

35、全混流流动的E(t)曲线的方差为_______。
A、0
B、0-1
C、1
D、>1

36、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在_______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
A、闭—闭
B、开—闭
C、闭—开
D、开—开

37、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_______无关。
A、示踪剂的种类
B、示踪剂的输入方式
C、管内的流动状态
D、检测位置

38、反应级数n=_______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
A、0
B、0.5
C、1
D、2

39、当反应级数n_______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
A、=0
B、=1
C、>1
D、<1

40、下列不属于Langmuir型等温吸附的假定的是_______。
A、均匀表面
B、多分子层吸附
C、分子间无作用
D、吸附机理相同

41、测量气-固相催化反应速率,在确定有无外扩散影响时是在没有改变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
A、催化剂装置
B、催化剂用量
C、催化剂装量
D、W/FA0

42、
A、扩散速率
B、外扩散速率
C、内扩散速率
D、实际反应速率

43、对于气—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用_______装置。
A、填料塔
B、喷洒塔
C、鼓泡塔
D、搅拌釜

44、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_____。
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
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

45、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U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U0/Umf在_______范围内。
A、0.1~0.4
B、1.5~10
C、10~15
D、0.4~1.5

4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按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的特点_______。
A、各参数均为恒值
B、参数值不随床高而变
C、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无关
D、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有关

47、包括粒内微孔体积在内的全颗粒密度称之为________
A、堆(积)密度
B、颗粒密度
C、真密度
D、平均密度

48、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为_______。
A、1
B、0.25
C、0.5
D、0

49、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A→P(1)和A→R(2)两个反应,当降低A的浓度后,发现反应生成P的量显著降低,而R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_________
A、反应(1)对A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2)
B、反应(1) 对A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2)
C、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
D、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2)

50、下列流化床中气速最大的是_______。
A、散式流化床
B、鼓泡床
C、湍动床
D、输送床

51、动力学实验数据与速率方程相符合,仅是证明机理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52、反应级数的值是凭借实验直接获得的他反应机理物直接关系,也不等于各组分的系数。

53、积分法求取动力学方程一般在反应级数是分数时。

54、计量方程仅表示由于反应引起的各反应物之间量的变化关系,与反应的实际历程无关。

55、测定动力学数据的实验室反应器包括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反应器。

56、固体催化剂的助剂在单独存在时没有催化作用。

57、实行数学模拟放大的关键在于数学模型,而建立数学模型的要诀,在于无数不包的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

58、均相反应反应过程存在相界面,过程总速度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

59、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分解反应都不是平行反应。

60、反应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61、当化学计量方程与反应机理式相一致时,反应级数与化学计量系数相等。

62、膨胀因子是指每转化1mol反应物时所引起的反应物料总摩尔数的变化量。

63、高温时物理吸附占优势。

64、控制步骤是反应速率最快的步骤。

65、研究复合反应的目的是如何提高主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改善产物分布,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66、全混流反应器中,一旦原料进入反应器,处处的温度浓度都是恒定的,出口的浓度与反应器中一致。

67、返混的结果降低了过程的推动力,从动力学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利因素。

68、返混的结果降低了过程的推动力,从动力学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利因素。

69、在间歇反应器中,从加料、进行反应到反应完成后卸料,所有物料颗粒的停留时间及反应时间都是相同的,停留时间与反应时间也是一致的。

70、在连续操作的反应器中,对于恒容过程,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可以看作是空时,两者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71、对于大多数反应,全混流反应器的平均浓度较低,对于浓度低有利于进行的反应有利。

72、一个关联了反应速率、转化率、反应器体积和产率的四个参数,可以根据给定的三个条件求得另一个条件。

73、间歇釜式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的计算方程式都是积分形式。

74、物流质量的变化必然带来反应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

75、如果一个操作点在受到扰动后能自己恢复,称为不稳定操作点。

76、采用变温操作,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温度上升,反应所需时间增长。

77、间歇反应器的一个反应周期包括加料、反应、出料、清洗等。

78、对于变容反应,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可以看作是空时,两者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79、等温操作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反应器的生产能力。

80、从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角度来看,总是希望反应器内的流况属于或接近理想流况。

81、对气固系统而言,情况很不相同,一般在气速超过临界气速后,将会出现气泡气速愈高,气泡造成的扰动亦愈剧烈,使床层波动频繁,这种形态的固定床称聚式流化床或气泡床。

82、流化床中的乳相是指气泡外面的那部分床层,那里有固体颗粒,也有颗粒间残留的气体。

83、流化床反应器的优点:由于颗粒大,可以消除内扩散阻力,能充分发挥催化剂的效能。

84、循环比β=1时,循环反应器相当于一个全混流反应器。

85、对液—气、液—固非均相的反应物系,若热效应不大时,多采用釜式反应器。

86、鼓泡塔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一样,既可要连续操作,也可以间歇操作。

87、固定床反应器比流化床反应器的传热效率低。

88、对于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当反应温度为280℃时可选用导热油作热载体。

89、内扩散的影响使平行反应中级数高者选择性高。

90、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速度一定要小于流化速度。

91、载体的最重要功能是分散活性组分,使活性组分保持大的表面积。

92、表征一个催化剂的活性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定量地测定一个催化剂促进某种化学转化的能力。

93、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也有效。

94、物理吸附总是放热的,化学吸附总是吸热的。

95、吸附等温线是在恒定温度下饱和吸附量与被吸附气体压力的关系曲线。

96、轴向分散模型适用于返混程度较小的情况。

97、示踪剂与所研究的流体完全互溶,除了显著区别于主流的某一可检测性质以外、两者应具有尽可能不同的物理性质。

98、方差是停留时间分布分散程度的量度,方差越小,流体状况越接近平推流。

99、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目的,在于可以对反应器内的流体状况做出定性判断,已确定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100、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中,忽略了粒子与流体之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的模型称之为拟均相模型。

期末考试主观题部分

1、

2、

3、

期末考试(正式版)

期末考试客观题部分

1、由实验数据求定动力学参数的主要方法_______。
A、积分法
B、微分法
C、参数估值法
D、以上方法均正确

2、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关键是_______。
A、吸附热大小
B、压力
C、浓度
D、体积

3、对于微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以下错误的是_______。
A、假定机理理出动力学方程
B、实验数据CA - t作图
C、求对应时间点的斜率-dCA/dt
D、对速率方程两边取倒数进而求出n和k

4、以下不属于均相反应的是_______。
A、气体燃烧
B、酸碱中和
C、酯化
D、气化

5、以下不是均相反应的特点得是_______。
A、必须是均相体系(微观)
B、强烈的混合手段(宏观)
C、反应速度远小于分子扩散速度
D、以上均不是

6、化学反应CO+3H2→CH4+H2O,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1的是哪种物质______。
A、CO
B、H2
C、CH4
D、H2O

7、
A、
B、
C、
D、

8、
A、
B、
C、
D、

9、
A、-1
B、-1/2
C、1/2
D、1

10、
A、
B、
C、
D、

11、
A、0
B、1
C、2
D、3

12、下列属于平行反应的是_______。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提高浓度
B、提高温度
C、降低浓度
D、降低温度

16、当n=1,串联釜式反应器各釜的体积大小顺序为_______。
A、串联的各釜体积相等
B、小釜在前,大釜在后
C、大釜在前,小釜在后
D、以上均不正确

17、关于理想间歇釜式反应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反应物料一次加入
B、充分搅拌,整个反应器内物料的浓度和温度保持均匀
C、由于剧烈搅拌,物料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且浓度温度处处相等并随时间变化
D、不能配夹套装置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
A、加料时间
B、反应时间
C、卸料时间
D、清洗釜所用时间

21、
A、8500
B、8900
C、9000
D、9900

22、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为_______。
A、空时
B、反应时间
C、停留时间
D、平均停留时间

23、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大于1.0时,且随着XA的增大而增大,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0
C、≥0
D、>0

24、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1.0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0
C、≥0
D、>0

25、全混流釜式反应器最多可能有_______个定常态操作点。
A、1
B、2
C、3
D、4

26、对于_______的反应器在恒容反应过程的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是一致的。
A、间歇式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搅拌釜式反应器
D、平推流管式反应器

27、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A→2R,CA0=2.30kmol/m3,出口转化率XA=0.7,每批操作时间t+t0=2.06h,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k物R/天,MR=60,则反应器的体积为_______。
A、19.6m3
B、20.2m3
C、22.2m3
D、23.4m3

28、对于自催化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为_______。
A、全混流反应器
B、平推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29、对于绝热操作的放热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为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0、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1、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2、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33、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为_______。
A、E(t)曲线
B、F(t)曲线
C、I(t)曲线
D、y(t)曲线

34、阶跃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为_______。
A、E(t)曲线
B、F(t)曲线
C、I(t)曲线
D、y(t)曲线

35、全混流流动的E(t)曲线的方差为_______。
A、0
B、0-1
C、1
D、>1

36、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在_______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
A、闭—闭
B、开—闭
C、闭—开
D、开—开

37、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_______无关。
A、示踪剂的种类
B、示踪剂的输入方式
C、管内的流动状态
D、检测位置

38、反应级数n=_______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
A、0
B、0.5
C、1
D、2

39、当反应级数n_______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
A、=0
B、=1
C、>1
D、<1

40、下列不属于Langmuir型等温吸附的假定的是_______。
A、均匀表面
B、多分子层吸附
C、分子间无作用
D、吸附机理相同

41、测量气-固相催化反应速率,在确定有无外扩散影响时是在没有改变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
A、催化剂装置
B、催化剂用量
C、催化剂装量
D、W/FA0

42、
A、扩散速率
B、外扩散速率
C、内扩散速率
D、实际反应速率

43、对于气—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用_______装置。
A、填料塔
B、喷洒塔
C、鼓泡塔
D、搅拌釜

44、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_____。
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
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

45、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U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U0/Umf在_______范围内。
A、0.1~0.4
B、1.5~10
C、10~15
D、0.4~1.5

4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按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的特点_______。
A、各参数均为恒值
B、参数值不随床高而变
C、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无关
D、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有关

47、包括粒内微孔体积在内的全颗粒密度称之为________
A、堆(积)密度
B、颗粒密度
C、真密度
D、平均密度

48、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为_______。
A、1
B、0.25
C、0.5
D、0

49、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A→P(1)和A→R(2)两个反应,当降低A的浓度后,发现反应生成P的量显著降低,而R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_________
A、反应(1)对A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2)
B、反应(1) 对A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2)
C、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
D、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2)

50、下列流化床中气速最大的是_______。
A、散式流化床
B、鼓泡床
C、湍动床
D、输送床

51、动力学实验数据与速率方程相符合,仅是证明机理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52、反应级数的值是凭借实验直接获得的他反应机理物直接关系,也不等于各组分的系数。

53、积分法求取动力学方程一般在反应级数是分数时。

54、计量方程仅表示由于反应引起的各反应物之间量的变化关系,与反应的实际历程无关。

55、测定动力学数据的实验室反应器包括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反应器。

56、固体催化剂的助剂在单独存在时没有催化作用。

57、实行数学模拟放大的关键在于数学模型,而建立数学模型的要诀,在于无数不包的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

58、均相反应反应过程存在相界面,过程总速度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

59、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分解反应都不是平行反应。

60、反应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61、当化学计量方程与反应机理式相一致时,反应级数与化学计量系数相等。

62、膨胀因子是指每转化1mol反应物时所引起的反应物料总摩尔数的变化量。

63、高温时物理吸附占优势。

64、控制步骤是反应速率最快的步骤。

65、研究复合反应的目的是如何提高主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改善产物分布,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66、全混流反应器中,一旦原料进入反应器,处处的温度浓度都是恒定的,出口的浓度与反应器中一致。

67、返混的结果降低了过程的推动力,从动力学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利因素。

68、返混的结果降低了过程的推动力,从动力学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利因素。

69、在间歇反应器中,从加料、进行反应到反应完成后卸料,所有物料颗粒的停留时间及反应时间都是相同的,停留时间与反应时间也是一致的。

70、在连续操作的反应器中,对于恒容过程,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可以看作是空时,两者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71、对于大多数反应,全混流反应器的平均浓度较低,对于浓度低有利于进行的反应有利。

72、一个关联了反应速率、转化率、反应器体积和产率的四个参数,可以根据给定的三个条件求得另一个条件。

73、间歇釜式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的计算方程式都是积分形式。

74、物流质量的变化必然带来反应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

75、如果一个操作点在受到扰动后能自己恢复,称为不稳定操作点。

76、采用变温操作,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温度上升,反应所需时间增长。

77、间歇反应器的一个反应周期包括加料、反应、出料、清洗等。

78、对于变容反应,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可以看作是空时,两者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79、等温操作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反应器的生产能力。

80、从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角度来看,总是希望反应器内的流况属于或接近理想流况。

81、对气固系统而言,情况很不相同,一般在气速超过临界气速后,将会出现气泡气速愈高,气泡造成的扰动亦愈剧烈,使床层波动频繁,这种形态的固定床称聚式流化床或气泡床。

82、流化床中的乳相是指气泡外面的那部分床层,那里有固体颗粒,也有颗粒间残留的气体。

83、流化床反应器的优点:由于颗粒大,可以消除内扩散阻力,能充分发挥催化剂的效能。

84、循环比β=1时,循环反应器相当于一个全混流反应器。

85、对液—气、液—固非均相的反应物系,若热效应不大时,多采用釜式反应器。

86、鼓泡塔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一样,既可要连续操作,也可以间歇操作。

87、固定床反应器比流化床反应器的传热效率低。

88、对于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当反应温度为280℃时可选用导热油作热载体。

89、内扩散的影响使平行反应中级数高者选择性高。

90、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速度一定要小于流化速度。

91、载体的最重要功能是分散活性组分,使活性组分保持大的表面积。

92、表征一个催化剂的活性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定量地测定一个催化剂促进某种化学转化的能力。

93、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也有效。

94、物理吸附总是放热的,化学吸附总是吸热的。

95、吸附等温线是在恒定温度下饱和吸附量与被吸附气体压力的关系曲线。

96、轴向分散模型适用于返混程度较小的情况。

97、示踪剂与所研究的流体完全互溶,除了显著区别于主流的某一可检测性质以外、两者应具有尽可能不同的物理性质。

98、方差是停留时间分布分散程度的量度,方差越小,流体状况越接近平推流。

99、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目的,在于可以对反应器内的流体状况做出定性判断,已确定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100、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中,忽略了粒子与流体之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的模型称之为拟均相模型。

期末考试主观题部分

1、

2、

3、

学习通化学反应工程_9

什么是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种研究如何设计、开发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学科。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化学反应的各个环节,包括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反应热力学、反应器设计等。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现代化工技术的基础。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中各个步骤的具体化学反应过程。了解反应机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更好的反应条件,提高反应产率和选择性。

反应动力学

反应动力学是指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变化的规律。反应动力学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的速率和时间,以及如何控制反应速率。

反应热力学

反应热力学是指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力学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更好的反应条件,以减少能量损失和提高反应产率。

反应器设计

反应器设计是指如何设计一个反应器,以保证反应物充分混合、反应发生、产物分离。反应器设计是化学反应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化学反应工程的应用

化学反应工程的应用广泛,包括化学制品、药品、农药、食品、燃料等多个领域。

化学制品

化学制品是化学反应工程中最常见的应用领域。化学制品包括聚合物、颜料、塑料、橡胶等。

药品

药品是化学反应工程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药品包括抗生素、生物制品、化学合成药物等。

农药

农药是化学反应工程中与农业相关的应用领域。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食品

食品工业是化学反应工程中一个新兴的应用领域。化学反应工程可以用来提高食品生产效率、改善食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等。

燃料

化学反应工程在燃料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燃料的合成、储存和使用等方面。

化学反应工程的发展趋势

化学反应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深入研究。
  • 反应器设计的改进和优化。
  • 新型反应器的研制和应用。
  • 反应工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 化学反应工程与能源、环境等领域的融合。

总结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化工技术的基础。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反应热力学、反应器设计等。化学反应工程应用广泛,包括化学制品、药品、食品、燃料等多个领域。未来,化学反应工程将继续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大学化学反应工程_9

中国大学化学反应工程是中国化学工程学科中的一大重要分支。本科生学习化学反应工程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化学反应及其动力学,更是为了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器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将介绍中国大学化学反应工程中的第九个方面。

1. 化学反应机理分析

化学反应机理分析是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模拟和理论推导来判定化学反应机理、评价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和优化化学反应条件的一种方法。化学反应工程中根据不同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采用不同的机理分析方法,比如基于反应物分子动力学的机理分析、基于化学反应体系动力学的机理分析以及基于化学反应机理的机理分析等等。化学反应机理分析对于化学反应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 化学反应工程的微观机理分析

化学反应工程的微观机理分析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它是将化学反应的宏观过程分析为微观反应机理的一种方法。化学反应工程中,微观机理分析可用于设计催化剂、分析反应动力学、理解化学反应机理等方面。微观机理分析的基础是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化学模拟等方法。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微观机理分析对于催化剂设计、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催化剂设计与评价

催化剂是化学反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催化剂的性能对于化学反应的速率、选择性、稳定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化学反应工程中,催化剂的设计与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催化剂设计包括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催化剂的表面修饰等方面,催化剂评价包括催化剂的酸碱性、表面酸碱特性、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等方面。催化剂的设计与评价对于化学反应工程的实践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化学反应工程的离子液体应用

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具有可再生、无挥发性、高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等特点。化学反应工程中,离子液体的应用正在逐渐展开。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选择性、降低反应的温度和能耗,还可以实现纯化等方面的效果。离子液体还可以应用于某些反应的催化剂设计及其评价等方面。离子液体在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应用是化学反应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5. 化学反应工程的过程模拟与优化

化学反应工程的过程模拟与优化是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另一项重要研究方向。过程模拟是利用计算机等手段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过程优化是利用优化算法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参数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反应效果。过程模拟与优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反应机理、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过程模拟与优化是化学反应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结语

中国大学化学反应工程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潜力的学科。化学反应机理分析、化学反应工程的微观机理分析、催化剂设计与评价、离子液体应用、化学反应工程的过程模拟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均是该学科的热点和难点。中国大学化学反应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大学化学反应工程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