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5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2020春季课程创新创业基础I(王桂莲)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94 min read

尔雅2020春季课程创新创业基础I(王桂莲)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1章 创造、尔雅创新的春季创新创业基本理论

第1章 创造、创新的课程基本理论测试

1、【 】是基础创造的根本特点。
A、桂莲唯创必新
B、答案价值性
C、学习实用性
D、通完无中生有

2、整答创造力的尔雅4P理论是指创造人格、创造过程、春季创新创业创造产品和【 】四要素的课程统一。
A、基础想象力
B、桂莲创造动机
C、答案创造环境
D、创造方法

3、狭义的创新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所定义的,是指【 】通过企业家的经济活动使之变为产生经济效益的结果。
A、科学发现
B、技术发明
C、文化创意
D、艺术创作

4、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确定在【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创新国家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A、2020
B、2025
C、2030
D、2050

5、开放式创新是指创新不仅发生的企业内部,也发生在企业外部。吸引第三方的投资与支援,提供【 】和垂直整合服务。
A、平台
B、横向
C、理论
D、资金

6、创客精神代表了一种人类天生的追求和执著,一种积极的尝试,是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与历史使命进行最佳结合。
A、社会活动的参与
B、社会责任的承担
C、社会价值的实现
D、他者利益的考量

7、作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公司之一的谷歌公司,其办公场所的设置十分别致,这说明谷歌公司认识到了人的创新能力与【 】有关
A、创造人格
B、创造环境
C、创造过程
D、创造产品

8、在熊彼特看来,创新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A、要有眼光,能看到潜在利润
B、要有胆量,敢于冒险
C、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D、要有组织能力,能动员社会资金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9、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 】的范围内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A、技术发明
B、技术开发
C、技术转化
D、技术扩散

10、下列哪些属性可以用来衡量产品的创造力
A、新颖性
B、价值性
C、科学性
D、审美性

11、创新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创意阶段,而需要将创意变为产品,并获得社会承认。

12、技术创新是技术发明的一个重要环节。

13、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创造性的评价是相同的一致的

14、所有活动领域的创造力都是一样的,创造力没有领域之分。

第2章 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

第2章 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测试

1、创造力在人群中的分布符合【 】规律。
A、U形分布
B、正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从创造力开发和培育的角度来看,学好与好学哪个更重要?
A、学好
B、好学
C、同等重要
D、说不准

3、创造中的心理障碍包括【 】?
A、自我意识障碍
B、认知障碍
C、动机障碍
D、情绪障碍

4、下列表现属于创造中的自我意识障碍的有【 】?
A、认为自已没受过某种专业训练
B、不能客观、公正地估计自己,自卑或自负
C、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没有天分
D、认为创新与自己无关

5、下列表现属于创造中的认知障碍的有【 】?
A、感知不敏锐,麻木
B、功能固定,自我限制
C、过分遵守规则
D、人云亦云、崇拜权威

6、下列表现属于创造中动机障碍的有【 】?
A、从事创造性工作又辛苦又没有乐趣
B、创造获得的东西太少,付出的太多,对创新者我很佩服,但我并不羡慕
C、我没有专门知识和技能,无法进行创造
D、创造太难 ,我还是做常规的事情吧!

7、下列表现属于创造中情绪障碍的有【 】?
A、不敢冒险、害怕失败
B、在情感上容不得“混乱”
C、不会幽默,不会放松
D、不敢有游戏心

8、创造是人的本性。

9、教育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分享和传承。

10、只有内在动机对创造行为起作用,外在动机对创造行为没有作用。

第3章 创造性思维

第3章 创造性思维测试

1、【 】的主体是概念、命题、公式、定理等。
A、纵向思维
B、横向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 】是通过记忆或者记忆的迁移等一般方式进行思考的思维。
A、逆向思维
B、联想思维
C、常规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

3、【 】从一个目标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打破各种束缚,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逆向思维

4、【 】是指思维表达少有阻滞,反应敏捷,可在较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信息。
A、流畅性
B、质疑性
C、独特性
D、新颖性

5、【 】遵循逻辑规则,以正确与否为前提来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A、聚合思维
B、纵向思维
C、直觉思维
D、逆向思维

6、【 】是指从相反的方面或相反的途径对原理及其运用进行思考的思维方法。
A、方向逆反
B、原理逆反
C、位序逆反
D、时间逆反

7、【 】就是从已有事物的结构形式进行逆向思维,以通过结构位置的颠倒、反转、置换等技巧,使该事物产生新的性能。
A、方向逆反
B、结构逆反
C、位序逆反
D、时间逆反

8、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 】。
A、新颖性
B、求异性
C、开放性
D、直观性
E、非显而易见性

9、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10、按照接受信息的类型划分,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11、创造性思维的求异性就是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

12、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通过独特的视角、前人没有尝试过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13、聚合思维是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程序中去,以便最终得到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来。

14、灵活性又叫变通性,指一个人在发散思维时能够触类旁通,随机应变,能够提出较多类别的信息。

15、直接达到一个目标C有困难,就采取迂回战术,间接地达到目标C,这就是间接注意法。

16、位序逆反是指从原有事物功能上进行思维反转,以寻求解决问题,获得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

17、程序逆反是从事物排列的顺序方面思考逆反。

第4章 联想法

第4章 联想法测验

1、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元素重新【 】、整合的过程。
A、认知
B、联结
C、排列
D、解读

2、按联想进行的条件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联想思维分为【 】。
A、自由联想和强制联想
B、远距离联想和近距离联想
C、相关联想和相似联想
D、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3、联想法就是通过一些步骤和程序以激发和维持人的【 】能力,从而促进问题解决的方法。
A、联想
B、思考
C、创新
D、想象

4、焦点法最大的用途就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常规思路,迅速产生【 】想法。
A、大量的
B、优质的
C、实用的
D、成熟的

5、焦点法的作用原理是【 】
A、帮助我们打开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之网
B、为我们提供发现和创建事物间相似性或相反性的机会
C、有助于打破事物间原有的固定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让注意力一直聚焦于焦点,从而产生大量想法

6、下列哪些是图片联想法的优点?
A、图片刺激为抽象思维添补感性经验,弥补抽象思维的缺陷。
B、图片刺激可以使人比较容易的直接从形象思维进入问题,更符合人类思维的过程和状态。
C、图片刺激有利于打破概念的束缚。
D、图片联想法很好的利用了图片直接生动这一特质,通过视觉刺激来引发思维活动。

7、近距离联想比远距离联想更具创造启发意义。

8、强制联想由于限制了联想的主题和方向,缺乏足够的自由,因此对于创造没有作用。

9、心理学认为,联想思维就是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

10、焦点法就是将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刺激物,随机选择一个事物做焦点,通过刺激物和焦点之间的强制联想获得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

11、心理学家【 】认为创造就是一个联想思维起主要作用的过程。他说“创造性涉及用一种新的方式将多个概念结合起来”。

12、【 】就是不相似的、不同属的、看上去毫无关系的概念或事物之间产生的联系。

13、焦点法是美国学者【 】总结提出的一种方法。

14、图片联想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与待解决问题本无关系的【 】,产生强制联想,从而启发思维的方法。

15、许国泰认为:创造思维活动就是大脑对【 】及其联系的输入反映、运行过程和结果表达的过程。

第5章 类比法

第5章 类比法测验

1、直接类比是一条从【 】到【 】的思维路径。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具体到抽象
C、从抽象到抽象
D、从具体到具体

2、【 】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使问题人格化的方式让我们摆脱了常规的要素分析的问题思考方式,进入到问题内部去感受去发现,获取关于问题的深刻见解,从而激发我们的情感,启发我们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不落俗套。
A、直接类比
B、亲身类比
C、符号类比
D、幻想类比

3、【 】就是将待解决的问题与幻想中的事物进行类比,由此产生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以激发创造的方法。
A、幻想类比
B、直接类比
C、符号类比
D、亲身类比

4、【 】类比对象是童话、传说或科幻小说中的事物。
A、幻想类比
B、亲身类比
C、符号类比
D、直接类比

5、简单符号类比就是通过和【 】相类比,从而打开思路的一种方法。
A、单个词语或概念
B、一组矛盾的词语或概念
C、自身的感受
D、简单符号

6、浓缩矛盾的技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也就是从具体的事物当中概括出一组矛盾的词组;另一方面是从抽象概念到具体事物,即从一组矛盾的词组想到一件具体事物。下列哪个不属于浓缩矛盾。
A、医院——死亡的新生
B、窗帘——笔直的弯曲
C、脆弱的坚强——虚荣
D、狂热的冷静——战争

7、直接类比法、亲身类比法、幻想类比法、符号类比法是四种【 】的重要机制
A、变熟悉为陌生
B、变陌生为熟悉
C、变抽象为具体
D、变具体为抽象

8、类比法的基本作用原理是【 】?
A、将人的心理状态诱导为一种自由的、超脱的、无拘无束的合适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引起创造性活动。
B、利用了抽象符号中的矛盾对立关系和具体事物中的矛盾对立关系之间相互印证,相互揭示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将矛盾对立关系嫁接到新事物的构思中,从而实现了创意上的突破。
C、通过努力构想原本不现实、不可能的事物真实存在的可能性,从而启发创造,通过完美的目标引导创造。
D、通过一种具体到具体的直接路径提供解题思路。

9、合适的参照样本应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与待解决问题相似或同构
B、能引导人们关注待解决问题中更深层次的潜在关系
C、与待解决问题具有相同答案
D、与待解决问题具有相同属性。

10、下列属于直接类比法的方式有哪些?
A、外形类比
B、结构类比
C、功能类比
D、属性类比
E、关系类比

11、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选择和调整参照样本,来保持参照样本和目标问题之间的匹配。

12、类比法可以始于问题也可以始于参照样本。

13、亲身类比有助于我们从问题外部客观冷静的分析和审视问题。

14、以抽象的符号为类比对象能够为问题解决提供细节性的模仿样本。

15、对于创新而言,变陌生为熟悉阶段比变熟悉为陌生阶段更具有启发性。

16、通过发觉或寻找与问题相似或同构的【 】,将其属性、特点或路径迁移至该问题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类比法。

17、【 】,也称垫脚石法。它是指通过观察找到参照样本,在参照样本的引发下,产生创新设想的一种类比方法。

18、亲身类比,就是把自身与【 】等同起来,从而进入问题内部去审视问题,帮助我们得出更富创意设想的方法。

19、幻想类比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努力构想原本不现实、不可能的事物真实存在的可能性,从而启发创造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通过【 】引导创造的方法。

20、复杂的符号类比就是运用【 】的技巧,在抽象的语言(符号)与具体的事物之间反复建立新的联系,从而从原有的观点中超脱出来,得到丰富、新颖的主意的一种方法。

21、复杂符号类比利用了抽象符号中的矛盾对立关系和具体事物中的矛盾对立关系之间相互印证,相互揭示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将【 】嫁接到新事物的构思中,从而实现了创意上的突破。

第6章 系统转换方法

第6章 系统转换方法测试题

1、在【 】思维触动下,农民想到种植方形的西瓜。
A、相似
B、相同
C、相反
D、相向

2、学滑冰,按常规是先学怎样滑步,可有的聪明的教练反而先让学生学起摔跤,为的是一旦滑倒可以摔得合理而不至于摔伤,这位教练应用了【 】方法。
A、功能反向
B、结构反向
C、顺序反向
D、方法反向

3、“经久耐用变一次性使用,一次性使用变经久耐用;大俗变大雅,大雅变大俗”应用了【 】
A、功能反向
B、结构反向
C、顺序反向
D、方法反向

4、“追求完美,是人之常情。对于事物的缺陷,也不应该一概排斥,用的好,甚至可以变缺点为优点”这符合【 】的观点。
A、缺点逆用
B、相辅相成
C、相反相成
D、挑战完美

5、老鹰的视力远比人类要好得多,但人类取发明了望远镜,比它还要好很多,这便得益于【 】
A、感官利用法
B、感官补偿法
C、假想感官补偿法
D、联想法

6、有人假想了一个无手臂的人在洗完造后如何擦身子,于是便发明了身体烘干机,这一发明所使用的发明方法是【 】
A、感官利用法
B、感官补偿法
C、假想感官补偿法
D、组合法

7、在创造性解决问题时,人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的变化中,对原有的事物或产品进行改造,这就是【 】
A、感官利用法
B、感官补偿法
C、假想感官补偿法
D、假想感官利用法

8、为解决色盲看信号灯的问题,在红灯加入“X”,在黄灯加入“—”,绿灯不变。这种方法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感官利用法
B、感官补偿法
C、假想感官补偿法
D、假想感官利用法

9、人行道中的盲人行道的设计是利用【 】来进行感官补偿的。
A、听觉
B、嗅觉
C、触觉
D、感觉

10、生活中的发明无处不在,下列属于异类组合发明的是【 】
A、带清洁剂的马桶刷子
B、带面布的擀面杖
C、带温度计的水杯
D、带太阳镜的帽子

11、运用感官进行发明创造的方法有【 】
A、感官利用法
B、感官补偿法
C、假想感官补偿法
D、主体附加法

12、在异类组合的原理中,属于组合的要点的是【 】
A、要由多个特征组合在一起
B、所有特征都为单一的目的共同起作用
C、所有特征都为不同的目的共同起作用
D、产生新的效果,系统的效果必须大于系统内各元素单独效果之和

13、下列物品中是同类组合的有【 】
A、子母灯
B、双人自行车
C、情侣表
D、自动洗衣机

14、主体附加组合的运用程序是【 】
A、全面分析主体的缺点或对主体提出新的希望和功能
B、考虑在不改变主体的前提下,增加附属物,以克服、弥补主体的缺陷
C、考虑能否通过增加附属物,实现对主体寄托的希望
D、考虑能否借主体功能,附加别的东西,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7章 40个创新措施

第7章 40个创新措施测验题

1、经典发明(创新)原理有40个,基于功能可以分为【 】类。

2、第一类空间分离类发明原理包括:1.分割;2. 抽取; 3.局部质量;4. 【 】 。

3、第二类时空组合类发明原理包括:5. 【 】;6. 多功能性;7. 嵌套;8.重量补偿。

4、第三类预先安排类发明原理包括:9. 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 】;12.等势

5、第四类【 】类发明原理包括:13.反向作用;14. 曲面化 ;15.动态化;16.不足或过度作用。

6、第五类【 】类发明原理包括:17.增加维度;18. 振动 ;19.周期性 ;20.持续性。

7、第六类无害化类发明原理包括:21.急速作用;22.变害为益;23. 反馈;24.【 】。

8、第七类省力化类发明原理包括:25.自服务;26.复制;27. 廉价替代 ;28.【 】 。

9、第八类材料改变类发明原理包括:29.流动性;30.【 】 ;31.多孔材料;32. 颜色改变; 33.均质性;40.复合材料。

10、第九类属性改变类发明原理包括:34.抛弃与再生 ;35.参数变化;36.相变;37.【 】;38.强氧化;39. 惰性环境。

第7章 40个创新措施作业

1、在本课程学习伊始,我们就让大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小麻烦,比如脚趾经常碰到桌角、习惯性丢小件物品、梳子中总有不易清理的毛发等等,因为这些麻烦太常见,我们往往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但是很多创造发明往往就是源于对这些习焉不察的麻烦的注意和解决,比如下面这把新式雨伞的设计就是源于对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我们每个人几乎都遇到过的雨伞带来的一些困扰的一个应对。(具体发明过程见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16/11/8507568_598816333.shtml) 从现在开始,请你认真观察自己的生活,从中去发现和找到某个用品带来的麻烦或局限,应用我们之前所学过的创新思维的方法,从40个发明原理中选择适用的一个或几个发明原理,提出针对这个产品的改进设想,尝试提出改进方案。

第8章 创造性解决问题

第8章 创造性解决问题测验题

1、元认知是【 】。
A、认知的最开始
B、对认知的认知
C、原来的认知
D、认知的本质

2、确定问题需要缩小问题的范围,抓住问题的【 】。
A、实质
B、要素
C、核心
D、大意

3、确定问题不要害怕矛盾,而是尽可能地【 】。
A、回避矛盾
B、导出矛盾
C、忘记矛盾
D、消解矛盾

4、【 】使得事物内部结构产生了变化,于是,问题也就立即得到解决。
A、扩展问题空间
B、重定中心
C、缩小问题范围
D、抓住问题实质

5、评价方案主要包括评价内容和【 】。
A、评价标准
B、评价地点
C、评价时间
D、评价主体

6、理想解的评价标准包括哪些?
A、保留原来的优点
B、克服原来的缺点
C、没产生新缺点,或新缺点还可接受
D、简单易行,花钱少

7、TRIZ中总结的几个分离原理包括?
A、空间分离
B、时间分离
C、条件分离
D、整体与部分分离

8、创造性解决问题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通2020春季课程创新创业基础I(王桂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小型创业项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创业的定义、创业的机会、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创业融资、创业实践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熟悉创业项目的筛选和评估方法。
  3. 掌握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
  4. 了解创业融资的方式和方法。
  5. 学习创业实践的基本技能。
  6. 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创业项目。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业的定义

本课程首先介绍了创业的定义,并分析了创业者的特征和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创业的概念和创业者的特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创业的机会

本章主要介绍了创业的机会,包括了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发现和评估创业机会。

3. 创业计划书的撰写

本章介绍了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和内容,包括了市场分析、竞争分析、产品设计、财务预测等方面。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熟悉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流程和技巧。

4. 创业融资

本章介绍了创业融资的方式和方法,包括了自有资金、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了解到创业融资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5. 创业实践

本章介绍了创业实践的基本技能,包括了市场营销、团队建设、领导力等方面。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熟悉创业实践的基本技巧,并学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了讲授、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课程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了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期末项目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课程设计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六、课程总结

本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实践能力。希望本课程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之路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