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8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理论力学_41答案(mooc完整答案)

14 min read

mooc理论力学_41答案(mooc完整答案)

02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理论力学受力分析

单元测验

1、下列哪个答案不是答案答案力的三要素之一
A、大小
B、完整方向
C、理论力学作用面
D、答案答案作用点

2、完整刚化原理的理论力学意思是( )。
A、答案答案在静力学中,完整变形体可看成刚体。理论力学
B、答案答案刚体平衡条件也是完整变形体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C、理论力学已知平衡的答案答案变形体,可以应用刚体的完整平衡条件求解其平衡问题。
D、已知平衡的变形体就没有变形效应。

3、图示各杆自重不计,以下四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的BD杆不是二力构件?
A、A
B、B
C、C
D、D

4、关于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及其推论,正确的是( )。
A、力的可传性原理是指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其作用线传递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并不改变原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B、力的可传性原理是指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其作用线传递到刚体外,并不改变原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C、力的可传性原理是指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任意传递。
D、力的可传性原理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其作用线传递到物体内的任意一点,并不局限于刚体。

5、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中,约束力方向可以确定的有( )。
A、光滑圆柱铰链
B、柔索约束
C、固定铰链支座
D、和活动铰链支座

6、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7、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8、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9、刚体只要受三个力作用,就处于平衡状态。

10、圆柱铰链的约束力实质是一个力,由于不能确定其方向,所以用正交的分力表示。

03 平面汇交力系及力偶系

单元测验

1、关于力偶的特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力偶中的两个力,即不平衡,也不能合成为一个力;
B、决定平面内力偶效应的特征量是力偶矩的代数值;
C、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
D、力偶在作用面内的位置决定力偶的作用效应。

2、关于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各力的矢量和为零;
B、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中两个坐标轴可以不正交;
C、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中两个坐标轴必须是正交的;
D、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各力在任一轴上投影之代数和一定为零。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A,FB满足FA=-F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
A、作用力或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 ;
B、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C、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4、若力F在某轴上的投影绝对值等于该力的大小,则该力在另一任意共面轴上的投影( )。
A、等于该力的大小
B、一定等于零
C、一定不等于零
D、不一定等于零

5、平面力和力偶的关系是( )。
A、力可用力偶来平衡;
B、力和力偶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C、力和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是相同的。
D、力和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是相同的。

6、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y轴一定要相互垂直。

7、力对一点的矩不因力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8、力偶与一个力不等效,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9、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它们的力偶矩大小相等,则此两力 偶等效。

10、某力在一轴上的投影与该力沿该坐标轴的分力其大小相等,故投 影就是分力。

04 平面任意力系

单元测试

1、如果某力系对某点的矩等于零,则可以肯定的是( )
A、力系平衡。
B、力系最终简化为一个力。
C、力系最终简化为一个力偶。
D、力系最终简化为一个力或力系平衡。

2、平衡方程是力系的( )。
A、充要条件;
B、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C、必要条件;
D、充分条件。

3、某平面上作用有平面平行力系,A、B是该平面上两点,且A、B连线不与力作用线平行,可能的是( )。
A、向A、B两点简化都得到一合力;
B、向A、B两点简化都得到一力偶;
C、向A点简化得到一合力,向B点简化得到一力偶;
D、向A、B两点简化所得主失和主矩都相等,且都不等于零。

4、某平面力系由三个力组成,设这三个力互不平行则正确的是( )。
A、若力系向某点简化,主矩为零,则此三个力必然汇交于一点;
B、若主失为零,则此三个力必然汇交于一点;
C、此力系绝不能简化为一和力偶;
D、若三个力不汇交于一点,则此力系一定不平衡。

5、对任何一个平面力系。
A、总可以用一个力来与之平衡;
B、总可以用一个力偶与之平衡;
C、总可以用两个力偶来与之平衡;
D、总可以用一个力和一个力偶来与之平衡。

6、若一平面力系向点A简化得到一合力,而向点B简化可以得到一合力偶。

7、静定问题的全部未知量可以用静力学平衡方程确定。

8、作用在刚体上的平面任意力系,若其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则此刚体平衡。

9、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反力为两个垂直的正交分力。

10、坐标轴的取向不影响最终计算结果,故列平衡方程时选择坐标轴指向无实际意义。

05 空间力系(二)

单元测试

1、作用在刚体的任意平面内的空间力偶的力偶矩是( )。
A、一个方向任意的固定矢量;
B、一个代数量;
C、一个自由矢量;
D、一个滑动矢量。

2、以下四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力在平面内的投影是个矢量;
B、力对轴之矩等于力对任一点之矩的矢量在该轴上的投影;
C、力在平面内的投影是个代数量;
D、力偶对任一点O之矩与该点在空间的位置有关。

3、作用在刚体上的空间力偶矢量平行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的指定位置,是否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
A、不改变。
B、改变。
C、只有平移微小距离时才不改变。
D、若平移的距离较大就要改变。

4、设一空间力F在x轴上的投影Fx=0,对x轴之矩Mx(F)=0,那么该力与x轴的关系为( )。
A、垂直相交
B、斜交
C、垂直不相交
D、不垂直也不相交

5、关于刚体的重心的论述错误的是( )。
A、重心不一定在刚体内部。
B、重心是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C、重心相对自身的位置会随着刚体放置方式的不同而改变。
D、不规则形体的重心坐标可以通过实验法求解。

6、某空间力系由两个力构成,此二力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必为力螺旋。

7、重心一定在刚体的内部。

8、将一空间力系向某点简化,若所得的主矢和主矩正交,则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一合力。

9、空间力对点之矩是定位矢量,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

10、某力系在任意轴上的投影都等于零,则该力系一定是平衡力系。

06 摩擦

单元测试

1、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当主动力的合力作用线在摩擦角之内时,物体不一定平衡;
B、自锁是一种平衡状况;
C、当主动力的合力作用线在摩擦角之外时,物体肯定不平衡;
D、滚动摩阻系数具有长度的量纲。

2、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等于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与正压力的乘积;
B、物体的重量越大,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滚动摩阻系数具有长度单位;
D、物体间的静摩擦系数小于动摩擦系数。

3、当物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FS的大小( )。
A、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
B、与物体的重力在支承面的法线方向的大小成正比;
C、与相互接触物体之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D、由力系平衡方程来确定。

4、滑梯的倾角设计原则是( )。
A、衣服与滑梯表面的摩擦因数。
B、人体的重量。
C、滑梯表面的材料。
D、可以随机设计。

5、解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时,摩擦力的方向( )。
A、可以任意假设。
B、只能根据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确定。
C、根据平衡条件确定。
D、一般设成坐标轴的正方向。

6、只有在摩擦系数非常大时,才会发生摩擦自锁现象。

7、物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时,摩擦力的方向,根据物体的运动趋势来判断,不能任意假设。

8、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9、静摩擦因数一般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0、摩擦角的正切等于静滑动摩擦系数,它们都是表征材料表面性质的量。

14 动量定理

单元测试

1、均质圆盘绕固定轴转动,质量为m,参数如图,其动量为 。
A、2mRω
B、mRω
C、3mRω
D、0.5mRω

2、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 B ,在同一段时间内,A物体发生水平移动,而B物体发生 铅直移动,则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3、跳伞者质量为 60 kg,自停留在高空中的直升飞机中跳出,落下100 m后,将降落伞打开。设开伞前的空气阻力略去不计,伞重不计,开伞后所受的阻力不变,经5 s后跳伞者的速度减为 4.3 m/s,阻力的大小为 。
A、1068 N;
B、860 N;
C、1608 N;
D、1860 N;

4、如图所示,均质杆 AB,长 l,直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从铅直位置无初速地倒下时,端点 A 相对图所示坐标系的轨迹为 。
A、圆。
B、椭圆。
C、抛物线。
D、直线。

5、
A、
B、
C、
D、

6、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质点系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在这段时间内作用于质点系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7、若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则系统中每个质点的动量必为零。

8、质点系的动量等于质心速度与其全部质量的乘积。

9、根据质心运动定理,对于质量不变的质点系,只有外力才能改变质心的运动。

10、均质圆盘作纯滚动,质量为m,参数如图,其动量为2mv。

15 动量矩定理(二)

单元测试

1、图示均质圆盘质量为m,绕固定轴O转动,角速度为ω。对转轴O的动量矩Lo的大小和方向为 ( ) 。
A、
B、
C、
D、

2、图 a、b中所示的两个滑轮O1和O2完全相同,在图 a所示情况中绕在滑轮上的绳的一端受拉力F作用,在图 b所示情况中绳的一端挂有重物A,其重量等于P,且P=F。设绳重及轴承摩擦均可不计。若图a中轮的角加速度为α1, 图b中轮的角加速度为α2, 则有 ( )。
A、α1<α2
B、α1>α2
C、α1=α2
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对某固定点的动量矩等于质点的动量对该点之矩。而质点系对某固定点的动量矩等于质点系质心的动量对该点之矩。
B、若质点的动量矩守恒时,其动量也守恒,反之也成立。
C、质点系对某固定点的动量矩等于作用在系统上的所有的外力对该点之矩的矢量和。
D、刚体做平面运动时,随同质心平动取决于外力系的主矢。而绕质心的转动取决于外力系对质心的主矩。

4、一个均质圆盘的回转半径与半径的关系是( )。
A、回转半径等于半径。
B、回转半径等于二分之一半径。
C、回转半径等于四分之一半径。
D、回转半径等于半径。

5、如图所示,已知两个均质圆轮对转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JA和JB,半径分别为RA和RB。如果作用在A轮上的转矩为M1,则系统中A轮的角加速度为( )。
A、
B、
C、
D、

6、当动力学问题有明显的转动运动时,用动量矩定理比较方便求解。

7、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或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时,研究对象只能是一个刚体。如果系统存在两根以上转轴时,可以取整体来分析。

8、刚体的转动惯量的大小与转轴的位置息息相关,根据平行移轴定理可知,过质心轴转动惯量是最小的,离质心轴最远的平行轴的转动惯量最大。

9、质点系对质心、轴心、瞬心的动量矩可以直接计算,对任意点O的动量矩,等于质点系,随质心平移时对点O的动量矩(rc×mvc),加上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Lc。

10、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和动量矩。

16 动能定理

单元测试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则质点 。
A、动量不变,动能也不变;
B、对圆心的动量矩不变,动能也不变;
C、动量、对圆心的动量矩和动能均不变;
D、动量、对圆心的动量矩和动能均有变化。

6、力作正功,质点动能增加;力作负功,质点动能减小。

7、系统内力所做功之代数和总为零。

8、弹性力的功只与始末位置的变形量有关,与路径无关。

9、两个相互吸引的质点相互趋近时,两力所作功的和为正;当两质点相互离开时,两力所作功的和为负。

10、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时,质点的动量和动能均无变化。

17 达朗贝尔原理

单元测试

1、在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的结论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作用的主动力和约束力中的外力与各质点的惯性力组成一平衡力系;
B、所有的主动力(包括内力)和约束力(不包括内力)组成一平衡力系;
C、所有作用的约束力和各质点的惯性力组成一平衡力系。
D、所有作用的外力主动力与各质点的惯性力组成一平衡力系,约束力可不必考虑;

2、在静参考系中讨论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运动着的物体都应加上惯性力;
B、在运动物体上加上惯性力后,其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组成一平衡力系,但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
C、在运动物体上加上惯性力后,其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组成一平衡力系,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惯性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3、
A、
B、
C、
D、

4、作平行移动的刚体,如果加速度不为零,其惯性力系向质心简化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主矢等于零,主矩不等于零;
B、主矢、主矩都等于零;
C、主矢、主矩都不等于零;
D、主矢不等于零,主矩等于零;

5、
A、gtanα
B、gsinα
C、gcosα
D、gcotα

6、在使用动静法时,凡是运动着的质点都应加上惯性力。

7、具有垂直于转轴的质量对称面的转动刚体,其惯性力系可简化为一个通过转轴的力和 —个力偶,其中力偶的矩等于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与刚体角加速度的乘积,转向与角加速度相反。

8、无论刚体作何运动,其惯性力系主矢与简化中心无关。

9、在空气屮铅直上抛的质点质量为m,在运动过程屮其惯性力方向向上,大小等于mg。

10、静参考系中,在运动物体上加上惯性力后,其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组成一平衡力系,但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

18 虚位移原理

单元测试

1、以下约束方程中,属于非定常约束的有( )。
A、
B、
C、
D、

2、
A、1:1:1
B、1:2:1
C、1:1:2
D、1:2:2

3、对于具有理想约束的质点系,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约束力所作的虚功等于零。
B、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主动力所做的功等于零。
C、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主动力在任何虚位移中所做的虚功的和等于零。
D、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主动力在任意一个虚位移中所做的虚功等于零。

4、
A、图(a)、(c)正确
B、图(b)、(c)正确
C、图(c)、(d)正确
D、图(a)、(b)正确

5、
A、
B、
C、
D、

6、限制质点或质点系在空间的几何位置的约束,称为运动约束。

7、虚位移既不牵扯到系统的实际运动,也不涉及到力的作用,与时间过程和运动的初始条件无关,在约束允许的条件下具有任意性。

8、虚位移原理完全可以替代静力平衡方程,求解起来方便快捷。

9、因为实位移也是约束所允许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实位移都是虚位移中的一个。

10、设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给结构一个可能发生的位移即虚位移。

08 点的运动

单元测试

1、点在的弧坐标对时间的导数是( )。
A、代数量。
B、矢量。
C、非负的标量。
D、是零。

2、走过的路程对时间的导数是( )。
A、代数量。
B、矢量。
C、非负的标量。
D、是零。

3、点的位移对时间的导数是( )。
A、代数量。
B、矢量。
C、非负的标量。
D、是零。

4、点作曲线运动时,“匀变速运动”指的是下述的哪种情况( )。
A、切向加速度矢量等于常矢量。
B、切向加速度大小等于常量。
C、全加速度矢量等于常矢量。
D、全加速度大小等于常量。

5、点作曲线运动时,( )出现速度和加速度同时为零的瞬时。
A、可能
B、不可能
C、匀速曲线运动时不可能。
D、变速曲线运动是不可能。

6、点作曲线运动时,法向加速度是不等于零的。

7、点作直线运动时,切向加速度等于零。

8、利用自然法求点的运动需要知道点的运动轨迹。

9、点作曲线运动时,即使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点也不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

10、点沿其轨迹运动时,若始终有速度v垂直于加速度a,则必有v等于常量。

09 刚体的基本运动

单元测试

1、下述哪个条件的刚体运动一定是平移( )。
A、刚体运动时,其上有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始终保持作直线运动。
B、刚体运动时,其上所有点到某固定平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C、刚体运动时,其上有两条相交的直线始终与各自初始位置保持平行。
D、刚体运动时,其上有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2、刚体做定轴转动,其上某点A到转轴距离为R,为求刚体上任意一点在某一瞬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下述哪个条件是不充分的( )。
A、已知点A 的速度及该点的全加速度方向;
B、已知点A的切向加速度及该点的法向加速度;
C、已知点A的切向加速度及该点的全加速度方向;
D、已知点A的法向加速度及该点的速度。

3、圆轮绕固定轴O转动,某瞬时轮缘上一点的速度V和加速度a如图所示,试问那些情况是不可能的?( )
A、(a)(b)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B、(a)(c)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C、(c)(b)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D、三种运动均是不可能的。

4、满足下述哪个条件的运动刚体一定是定轴转动( )。
A、刚体上所有点都在垂直于某定轴的平面上运动,而且所有点的轨迹都是圆。
B、刚体运动时,其上所有点到某轴的距离保持不变。
C、刚体运动时,其上两点固定不动。
D、刚体平行于某一平面运动。

5、在图示机构中,杆O1A平行且等于O2B, 杆O2C平行且等于O3D,且O1A长20cm,O2C长40cm,CM=MD=30cm,若杆AO1以角速度w=3rad/s匀速转动,则D点的速度大小为( )。
A、60cm/s
B、120cm/s
C、180cm/s
D、360cm/s

6、定轴转动刚体上与转动轴平行的任一直线上的各点加速度的大小相等,而且方向也相同。

7、刚体做平动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可以可以是直线,可以是平面曲线,也可以是空间曲线。

8、如果刚体上各点的轨迹都是圆,则该刚体一定做定轴转动。

9、刚体绕定轴转动时,当转角大于零时,角速度为正。

10、处于啮合中的两个定轴齿轮的角速度和两齿轮的齿数成反比,与啮合圆半径成正比。

10 点的合成运动

单元测试

1、点的合成运动中速度合成定理得速度四边形中( )。
A、相对速度为牵连速度和绝对速度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B、牵连速度为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C、绝对速度为牵连速度和相对速度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D、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和绝对速度在任意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

2、在点的合成运动问题中,当牵连运动为平行移动时( )。
A、一定会有科氏加速度 。
B、不一定会有科氏加速度。
C、一定没有科氏加速度 。
D、不能确定。

3、平行四边形机构,在图示瞬时,杆O1A以角速度w转动,滑块M相对AB杆运动,若取M为动点,AB为动坐标系,则该瞬时动点的牵连速度与杆AB间的夹角为( )。
A、0°
B、60°
C、30°
D、90°

4、平面机构如图所示,选小环为动点,曲柄OCD为动系,则动点M科氏加速度的方向( )。
A、垂直于CD
B、垂直于AB
C、垂直于OM
D、垂直于纸面

5、杆O1B以匀角速度ω绕O1轴转动,通过套筒A带动杆O2B绕O2转动,若O1O2=O2A=l,θ=ωt,取OA上的A为动点,则A的绝对速度为( )。
A、l(π+ωt)
B、l(π-ωt)
C、2lωt
D、2lω

6、当牵连运动为平移时,牵连加速度等于牵连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7、点的牵连速度是动参考系相对于固定参考系的速度。

8、动点的绝对速度大小等于相对速度大小与牵连速度大小之和。

9、动点的牵连加速度定义为牵连点的加速度。

10、牵连运动为动系相对与定系的运动,如定轴转动、平动等。

13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单元测试

1、如图(a)(b)所示,物体Ⅰ、Ⅱ的重量分别为WA、WB,且WA≠WB,F=WA,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则两种情形下重物Ⅱ的加速度(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2、在图示圆锥摆中,球M的质量为m,绳长为l ,若α角保持不变,则小球的法向加速度( )。
A、gsinα
B、gcosα
C、gtanα
D、无法确定,

3、已知如图所示各质点的运动轨迹,则图中质点受力( )。
A、皆可能
B、皆不可能
C、a不可能,b、c、d可能
D、a、d不可能,b、c可能

4、质点质量相同,在半径相同的两圆弧上运动,若在如图a所示的最高图b所示的最低的位置,两小球速度大小相同,则此时瞬时的支承反力,FN1和FN2的大小关系为( )。
A、FN1=FN2
B、FN1>FN2
C、FN1<FN2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自同一点,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0斜抛两质量相同的小球,坐标系oxy如图示,则两小球的运动微分方程、运动初始条件、落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情况是( )。
A、运动微分方程和初始条件不同,落地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
B、运动微分方程相同,初始条件不同,落地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C、运动微分方程和初始条件相同,落地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同。
D、运动微分方程和初始条件不同,落地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6、质点在常力的作用下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7、由于自然轴系的原点始终与运动质点重合,所以在建立自然轴系的运动微分方程时,加速度在各自然轴上的投影为零。

8、只要知道作用在质点上的力,那么质点在任一瞬时的运动状态就完全确定了。

9、在惯性参考系中,不论初始条件如何变化,只要质点不受力的作用,则该质点应保持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状态。

10、已知质点的受力,求质点的运动规律的问题,实质上是积分的问题。

11.刚体的平面运动

单元测试

1、关于刚体平面运动,可以求解刚体角速度的方法有哪些?( )
A、基点法和瞬心法。
B、只有基点法可以求角速度。
C、只有瞬心法可以求角速度。
D、只有速度投影定理可以求角速度。

2、图示机构中,已知O1A=O2B,当O1A平行于O2B时,O1A杆与O2B杆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 α1、α2、ω1、ω2,则该瞬时:( )。
A、α1=α2、ω1≠ω2
B、α1=α2、ω1=ω2
C、α1≠α2、ω1=ω2
D、α1≠α2、ω1≠ω2

3、曲柄连杆机构中,曲柄OA以匀角速度ω绕O轴转动,则图示瞬时连杆AB的角加速度为( )。
A、不等于零,逆时针。
B、不等于零,顺时针。
C、等于零
D、无法判断

4、图示各平面图形上两点的速度分布,哪些是可能的?
A、A
B、B
C、C
D、D

5、建立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方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以速度为零的点为基点 。
B、必须以速度不为零的点为基点 。
C、必须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的点为基点 。
D、基点可以任意选取。

6、刚体定轴转动必然是平面运动。

7、刚体的平面运动可以用刚体上一个点到参考平面的投影来表征。

8、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平面图形内两点的速度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相等。

9、平面图形在平面内作任意运动时,在任何瞬时总存在一个速度为零的点(含向无限远点拓展的情况)。

10、刚体平面运动的角速度取值和基点选择有关,而角加速度则和基点选择无关。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客观题

1、图示无重直角刚杆ACB,B端为固定铰支座,A端靠在一光滑半圆面上,以下四图中哪一个是ACB杆的正确受力图。
A、A
B、B
C、C
D、D

2、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图中力F对A.B.C三点的矩大小、转向都一样。
B、(b)图中力偶M对A.B.C三点的力偶矩大小、转向都一样。
C、(a)(b)图中力F和力偶M对A点的作用效应一样。
D、(a)(b)图中力F和力偶M对B点的作用效应一样。

3、图中物块重8N,用50N的力F压在墙上,物块与墙的静摩擦系数为0.2,动摩擦系数为0.18,则墙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为( )。
A、50N
B、10N
C、8N
D、9N

4、点沿曲线运动,图示各点所给出的速度v和加速度a哪些是可能的?
A、A、B、D
B、A、 B 、D、 G
C、B、 D、 G
D、都可能

5、平面机构如图所示,选小环为动点,曲柄OCD为动系,则动点M牵连速度的方向为:
A、垂直于CD
B、垂直于AB
C、垂直于OM
D、垂直于纸面

6、根据力的可传性,力F可以由D点沿其作用线移动E点,如下图所示。( )

7、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或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时,研究对象只能是一个刚体。如果系统存在两根以上转轴时,必须拆分来分析。

8、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相同,运动方程一定相同。

9、平面图形在平面内作任意运动时,在任何瞬时总存在一个速度为零的点(含向无限远点拓展的情况)。

10、空间力对点之矩是定位矢量,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

学习通理论力学_41

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规律。学习通理论力学是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要部分,掌握了理论力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理论力学中的基础概念有质点、力、运动、能量等。质点是一个只考虑其质量和位置而不考虑其形态和大小的物体。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运动是质点或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速度的变化,其运动规律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能量是物体具有的运动能力和位置能力,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

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理论力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牛顿力学的主要内容是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则会一直保持这个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作用,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拉格朗日力学

拉格朗日力学是理论力学的另一个分支,它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在18世纪提出。拉格朗日力学的主要内容是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原理。

拉格朗日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方程,以能量为基础,由运动物体的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函数构成。

哈密顿原理

哈密顿原理是拉格朗日力学的基本原理,它规定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满足能量守恒和动力学关系。

小结

学习通理论力学是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要一步,通过掌握牛顿力学和拉格朗日力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规律。牛顿力学更注重描述运动物体的宏观运动规律,而拉格朗日力学更注重运动物体的微观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