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分析化学_36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分类: 编辑出版答案发布于:2024-06-02 12:37:21ė93219次浏览606条评论

尔雅分析化学_36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 绪论 章末测试

1、尔雅用基准物质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时,分析如果滴定速度太快,化学附在滴定管壁的课后HCl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了滴定体积,答案则得到的学习HCl溶液浓度
A、偏大
B、通完偏小
C、整答无影响
D、尔雅影响效果不确定

2、分析用基准物质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时,化学称取基准物质碳酸钠时,课后实际质量为0.1874g,答案记录误写成0.1854g,学习这样的通完操作,计算得到盐酸的浓度结果比实际的盐酸浓度()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3、欲配置0.1000 mol/L的Na2CO3标准溶液,500mL,需要称取基准物质多少克?
A、5.3
B、5.30
C、5.300
D、5

4、为标定HCl溶液,称取硼砂(Na2B4O7 10H2O,分子量382)0.4710g,用HCl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消耗24.20mL。求HCl溶液的浓度是()mol/L
A、0.0509
B、0.0510
C、0.1018
D、0.1019

5、下列选项可以用来表示固体试样浓度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
B、体积分数
C、质量分数
D、质量浓度

6、根据分析过程所需试样量的多少,可分类为
A、常量分析
B、半微量分析
C、微量分析
D、超微量分析

7、滴定分析法主要包括
A、酸碱滴定
B、络合滴定
C、氧化还原滴定
D、沉淀滴定

8、如果不能够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还可采用的滴定方式有:
A、返滴定
B、置换滴定
C、络合滴定
D、间接滴定

9、适合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是
A、反应有明确的计量关系
B、反应定量进行
C、反应具有较快的速度
D、有合适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10、滴定分析法是指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与被测物质按照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完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而不能将被测物质溶液滴加到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中进行滴定。

11、在滴定分析中,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通常叫做滴定剂

12、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与待测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而滴定中指示剂改变颜色的那一点叫做滴定终点

13、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所组成的分析方法叫()分析。(请填写两个汉字答案)

14、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方法叫()分析。(请填写两个汉字答案)

15、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或综合形态的分析方法叫()分析。(请填写两个汉字答案)

16、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分析。

17、以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叫()分析。(请填写两个汉字答案)

18、有0.1035 mol/L的NaOH标准溶液500.0mL,欲使其浓度恰好为0.1000 mol/L,需要加水()mL。(请填写精确数字)

第二讲 分析化学数据处理

第二讲 分析化学数据处理 章末测试

1、用来表示某一定范围内的测定值或误差出现的概率的是
A、精密度
B、置信度
C、自由度
D、置信区间

2、读取滴定管上的刻度为20.32mL,百分位的数字是估读的,如何处理
A、可疑数字,应该舍去
B、准确数字,应该舍去
C、可疑数字,应该保留
D、准确数字,应该保留

3、下面哪些哪个不是用来描述或者衡量精密度的
A、相对偏差
B、系统误差
C、平均偏差
D、标准偏差

4、在一定的置信度下,以平均值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靠性范围叫做
A、精密度
B、准确度
C、自由度
D、置信区间

5、下面哪些操作是用来校正或消除系统误差的
A、空白试验
B、多次重复试验
C、校准仪器
D、对照实验

6、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仪器分析,下列属于此类的是
A、光谱分析
B、色谱分析
C、重量分析
D、电化学分析

7、使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取基准物质时,保证称量的相对误差在0.1%以内,则至少称量质量为0.2000g

8、误差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9、准确度是指测定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常用偏差大小来表示

10、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求出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常用误差来表示。

11、pH值为10.28的某溶液,其氢离子浓度的有效数字位数为()(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12、在排除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多次测定的随机误差服从()分布。(请填写两个汉字答案)

13、由一些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如环境温度、湿度、电压及仪器性能的微小变化等造成的误差叫做()误差。(请填写两个汉字答案)

14、砝码被腐蚀,引起的是()误差。(请填写两个汉字答案)

15、容量瓶和吸量管不配套,引起的是()误差。(请填写两个汉字答案)

16、滴定过程中,体积的最后一位估计不准,这个行为引起()误差。(请填写两个汉字答案)

17、某试样经分析测得含锰质量分数(%)为41.24,41.27,41.23,41.26,请问其平均偏差为()%

18、某试样经分析测得含锰质量分数(%)为41.24,41.27,41.23,41.26,请问其标准偏差为()%

第三讲 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 酸碱滴定单元测试

1、已知磷酸H3PO4的pKa1、pKa2、pKa3分别为2.12,7.20,12.36,则PO43-的pKb1为( )
A、11.88
B、6.80
C、1.64
D、2.12

2、对于某特定的酸碱体系而言,分布系数δ1值()
A、只取决于该体体系的[H+]或pH 值
B、只取决于该体系的总浓度c
C、既要考虑体系的[H+],又要考虑该体系的c
D、只取决于该体系的离解常数
E、既要考虑体系的[H+],又要考虑该体系离解常数

3、将20.00mL 0.1000mol/L NaOH加入20.00mL0.1000mol/LHCl和0.1000mol/LNH4Cl混合液中,体系的质子条件式是
A、[H+]=[NH3]+[OH-]
B、[H+]+[NH4+]= [OH-]
C、[H+]+[Na+]=[NH3]+[OH-]
D、[H+]+[NH4+]=[Cl-]+[OH-]

4、欲配制pH=5.1的缓冲溶液,最好选择( )
A、一氯乙酸(pKa = 2.86)
B、氨水(pKb = 4.74)
C、六次甲基四胺(pKb = 8.85)
D、甲酸(pKa = 3.74)

5、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c(OH-)
B、加入酸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所得溶液呈中性
D、加入的酸提供的n(H+)与加入的碱提供的n(OH-)一定相等

6、用0.1mol/L HCl滴定0.1mol/L NaOH的突跃范围为9.7~4.3,则0.01 mol/L HCl滴定0.01 mol/L NaOH的突跃范围应为( )
A、10.7~3.3
B、10.7~5.3
C、9.7~3.3
D、8.7~5.3

7、用0.1000mol/L NaOH 滴定同浓度丙酸(pKa=4.87)的pH突跃范围为7.87~9.70,若将两者的浓度均增大10倍,pH突跃范围为 ( )
A、7.87~10.70
B、8.87~10.70
C、8.87~10.70
D、7.87~8.70

8、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A、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相符
B、指示剂应在pH=7.00时变色
C、指示剂变色范围应全部落在pH突跃范围之内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在pH突跃范围之内
E、Ka=KHIn

9、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叙述中说明恰好达到滴定终点的是( )
A、由红色变为无色
B、由无色变为深红色
C、由浅红色变为深红色
D、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10、用0.10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0.10mol/L乙醇胺(pKb=4.50)时,最好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
A、金莲橙OO(pKa=2.0)
B、甲基红(pKa=5.0)
C、甲酚红(pKa=8.0)
D、茜黄素(pKa=11.1)

11、浓度为0.1mol/L的下列物质,能用NaOH直接滴定的是( )
A、H2O2(pKa=12)
B、H3BO3(pKa=9.22)
C、NH4NO2(pKa=9.26)
D、HCOOH(pKa=3.45)

12、用0.1000 mol·L-1 NaOH滴定同一HAC溶液,分别用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两者消耗NaOH的体积分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A、V1=V2
B、V1>V2
C、V1<V2
D、不能确定

13、用克氏定氮法测定一有机物中氮的含量时,称取试样1.000g,用50.00mL0.4000mol/LHCl吸收氨,过量的酸用0.2000mol/LNaOH标准溶液回滴,用去10.00mL,则该试样中氮的百分含量应为(MN=14.01g/mol)( )
A、30.65%
B、31%
C、25.22%
D、25%

14、用硼砂(Na2B4O7.10H2O)作基准物质标定HCl时,如硼砂部分失水,则标出的HCl浓度( )
A、偏高
B、偏低
C、误差与指示剂有关
D、无影响

15、用HCl溶液滴定NaOH和Na2CO3混合液,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溶液V1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又耗去HCl溶液V2mL,V1与V2的关系是
A、V1>V2
B、V1=V2
C、2V1=V2
D、V1=2V2

16、按照质子理论,HPO42-的共轭碱是 ( )
A、H2PO4-
B、H3PO4
C、PO43-
D、OH-

17、NH3的共轭酸是 ( )
A、NH2-
B、NH2OH
C、N2H4
D、NH4+

18、按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那些具有两性?
A、HCO3-
B、H2BO3-
C、HPO42-
D、NO3-
E、HS-

19、下列各组混合液中,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是( )
A、0.1mol·L-1HCl与0.1mol·L-1NaOH等体积混合
B、0.1mol·L-1HAc与0.1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C、0.2mol·L-1NaHCO3与0.1mol·L-1Na2CO3等体积混合
D、0.1mol·L-1NH3.H2O1mL与0.1mol·L-1NH4Cl1mL及1L的水相混合

20、关于酸碱指示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示剂本身是有机弱酸或弱碱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C、HIn与In-的颜色差异越大越好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21、用0.10mol/LNaOH滴定0.10mol/L的某一元弱酸HA(pKa=5.0),则可用的指示剂为
A、中性红(6.8-8.0)
B、酚酞(8.3-10.0)
C、甲基橙(3.1-4.4)
D、甲基红(4.0-6.2)

22、c(H2C2O4)=1.0mol/L 的H2C2O4溶液,其氢离子浓度为2.0mol/L。

23、酸碱滴定中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7

24、酸碱滴定中pH突跃范围与所选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有关

25、无论何种酸或碱,只要其浓度足够大,都可被强碱或强酸溶液定量滴定。

26、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剂),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

27、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使测定值偏小

28、酸碱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与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的pH相等。

29、用NaOH滴定HCl,选用酚酞为指示剂,因产物是NaCl,所以终点时溶液pH为7。

30、一元弱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等于酸的浓度。

31、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其化学计量点的位置均在突跃范围的中点。

32、根据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33、酸碱的相对强弱可用解离常数定性衡量。

34、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这叫做分布系数。

35、所谓()就是得质子物质得到的质子的量与失质子物质失去质子的量相等。(请回答四字汉字)

36、2.0×10-7mol/L的HCl溶液的pH为

37、已知NH3的pKb=4.74 (Kb=1.8×10-5),则 NH4+的pKa值为

第四讲 络合滴定法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章末测试

1、以铬黑T作指示剂,用EDTA滴定Ca2+和Mg2+时,若有Fe3+和Al3+的存在,会发生
A、指示剂的封闭
B、指示剂的僵化
C、指示剂的沉淀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2、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某水样中Ca2+的含量,应选择( )基准物质标定EDTA标准溶液。
A、Na2CO3
B、CaCO3
C、Zn
D、ZnO

3、EDTA与Cu2+生成配位化合物的颜色是
A、无色
B、黄色
C、蓝色
D、紫红色

4、络合滴定实验中,若溶液的pH值变小,EDTA的酸效应系数
A、可能增大或减小
B、变大
C、变小
D、无变化

5、在pH=1时用EDTA滴定Bi3+,产物是
A、BiY
B、BiH5Y
C、BiH4Y
D、BiH4Y 和BiH5Y共存

6、含Cu2+的溶液体系,其中NH3-NH4Cl的总浓度为0.1mol/L,当溶液的pH增大时,Cu2+的副反应系数( )。
A、可能增大或减小
B、不变
C、变小
D、变大

7、选择络合滴定法中的返滴定法测定某金属离子M,以HIn为指示剂,标准溶液为N离子,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
A、由NIn的颜色变为HIn的颜色
B、由MIn的颜色变为HIn的颜色
C、由HIn的颜色变为MIn的颜色
D、由HIn的颜色变为NIn的颜色

8、铬黑T和Ca2+显色不灵敏,但和Mg2+显色很灵敏。用EDTA滴定Ca2+时,调节溶液的pH=10,加入适量的MgY,以铬黑T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
A、Mg-铬黑T的颜色变为铬黑T
B、铬黑T的颜色变为MgY
C、铬黑T的颜色变为Mg-铬黑T
D、MgY的颜色变为铬黑T

9、在pH=10时用络合滴定法测定Ca2+和Mg2+的总量,共存Fe3+有干扰,可以加入()消除干扰
A、NaOH
B、抗坏血酸
C、盐酸羟胺
D、KCN

10、考虑金属离子M的副系数αM和EDTA的副系数αY,络合物MY的条件稳定常数的对数值lgK’MY=()
A、lgKMY ― lgαM ― lgαY
B、lgKMY ― lgαM
C、lgKMY ― lgαY
D、lgKMY ― lgαM ― lgαY―1

11、络合滴定实验中,反应溶液的pH值越高,则
A、aY(H)的数值越大
B、aY(H)的数值越小
C、副反应系数一定增大
D、副反应系数可能增大

12、影响络合滴定突越的因素有
A、滴定剂的浓度
B、生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C、反应溶液的pH值
D、所选择的指示剂

13、影响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因素有
A、金属离子的浓度
B、滴定剂的浓度
C、所选择的指示剂
D、反应溶液的pH值

14、用EDTA滴定Bi3+、Fe3+混合溶液中Bi3+含量时,为了消除Fe3+的干扰,可选择的掩蔽剂有
A、三乙醇胺
B、抗坏血酸
C、氰化钾
D、盐酸羟胺

15、根据EDTA的酸效应曲线,溶液存( )时会对EDTA滴定Zn2+产生干扰。
A、Fe2+
B、Pb2+
C、Fe3+
D、Ca2+

16、若ΔpM’=±0.2,要求滴定误差≤±0.1%,则用EDTA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是lgK’MY ≥6

17、Fe2+和Fe3+均可以和EDTA反应生成络合物,其中FeY(Ⅱ)的稳定常数小于FeY (Ⅲ)的稳定常数

18、EDTA作为六元弱酸,其Y4-的分布分数随溶液pH的增大而减小

19、螯合物和简单络合物的最大区别是其分子中有环状结构

20、M和Y反应生成MY,当MY有副反应发生,主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增大

21、在酸性溶液中,金属离子和OH—不能发生羟基络合效应。

22、络合滴定实验中,反应溶液的pH越小,则金属离子的羟基络合效应系数αM(OH)值越()(请填写大或者小)

23、金属离子M和Y的稳定常数KMY的数值影响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KMY越大,滴定突跃越()。(请填写大或者小)

24、络合滴定中,若金属离子M没有发生副反应,则αM=()。(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25、Zn2+和EDTA生成的络合物带( )电荷,因此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请填写单个汉字)

26、EDTA是一种多元弱酸,但是在酸度高的溶液里,可以相当于()元弱酸。(请填写单个汉字)

27、根据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公式,若ΔpM’=±0.2,要求Et≤±0.3%,则应有lgcK’MY≥()。

28、络合滴定反应,用铬黑T作指示剂,当反应溶液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表明反应到达了滴定()。(请填写两个汉字)

第五讲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章末练习

1、
A、0.35V
B、0.09V
C、0.18V
D、0.24V

2、
A、稀硫酸
B、稀盐酸
C、邻二氮菲
D、氟化铵

3、
A、Na2S2O3
B、Na2SO4
C、FeSO4 7H2O
D、Na2C2O4

4、
A、次甲基蓝,E0'=0.52V 0=0.84V
B、二苯胺磺酸钠,E0'=0.84V
C、邻二氮菲亚铁,E0'=1.06V
D、硝基邻二氮菲亚铁,E0' =1.25V

5、
A、1.29V
B、1.22V
C、1.10V
D、0.90V

6、
A、0.14V
B、0.32V
C、0.50V
D、0.68V

7、碘量法中硫代硫酸根与碘单质反应,必须在( )环境中进行
A、中性或者弱酸性
B、强碱性
C、强酸性
D、无特殊要求

8、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体中的化学耗氧量(COD)时,所测的是( )
A、水体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总量
B、水体中氧化性物质的总量
C、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总量
D、水体中氮化物的总量

9、氧化还原指示剂包括
A、高锰酸钾
B、淀粉
C、次甲基蓝
D、甲基橙

10、用三价铁滴定二价Sn,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滴定百分率100%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
B、滴定百分率50%处,电位为S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C、滴定百分率200%处,电位为Fe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D、滴定百分率25%处,电位为S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11、

12、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条件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量点电位相接近。

13、氧化还原滴定中,若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半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相等,则化学计量点的电势在滴定突跃的中心。

14、为了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势,可加入能与(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15、若要增加电极电势,可加入能与(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16、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相差多少伏。(请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7、氧化还原滴定中,若电子转移数不相等,则化学计量点的电势偏向电子转移数( )的一方。(请填写大或者小)

18、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Fe3+/Fe2+电对的条件电势将如何变化。(请填写“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19、已知在1mol/L的硫酸介质中,三价铁和二价铁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68V,加入邻二氮菲后,体系的条件电极电位1.06V,请问如果二价铁和二价铁都与邻二氮菲形成络合物的话,()价铁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请填写汉字)

20、以0.015mol/L的二价铁溶液滴定0.015mol/L的Br2溶液,当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的负一价的Br离子的浓度为( )mol/L。

21、由于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促进了另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称为( )作用。(请填写两个汉字)

第六讲 重量分析法及沉淀滴定

第六章 重量法章末测试

1、根据BaCrO4(分子量为253.3)测定Cr2O3 (分子量为152.0),换算因素F为
A、3.3329
B、1.666
C、0.6000
D、0.3000

2、用洗涤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沉淀纯度的是
A、混晶共沉淀
B、吸附共沉淀
C、包藏共沉淀
D、后沉淀

3、重量分析法测定Ba2+的含量,向溶液中加入适当过量的SO42-可以使Ba2+沉淀得更加完全,这是由于发生了
A、盐效应
B、酸效应
C、络合效应
D、同离子效应

4、为控制溶液中晶核生成的数量,可控制实验条件,减小()的发生
A、均相成核作用
B、异相成核作用
C、沉淀颗粒定向聚集
D、沉淀颗粒无序聚集

5、实验测定BaSO4沉淀在H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发现随H2SO4浓度的增大,BaSO4的溶解度先减小然后又逐渐增大,BaSO4溶解度的增大是由于
A、同离子效应
B、络合效应
C、酸效应
D、盐效应

6、重量分析中,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A、沉淀在适当浓的溶液中进行
B、陈化
C、沉淀在热溶液中进行
D、沉淀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

7、影响沉淀颗粒聚集速度大小的因素是
A、沉淀物质构晶离子的大小
B、沉淀物质的极性
C、沉淀剂的浓度
D、沉淀物质的相对过饱和度

8、重量法分析中,为使生成的晶型沉淀颗粒比较大,发生沉淀反应时,应该()
A、在常温下进行
B、在加热时进行
C、沉淀剂采用缓慢滴加的方式
D、适当加大沉淀剂的浓度

9、下述说法正确的是,沉淀的()
A、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应该相同
B、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必须不同
C、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可以不同
D、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尽量大

10、根据沉淀颗粒的大小,将沉淀分为()
A、晶型沉淀
B、混晶共沉淀
C、吸附共沉淀
D、无定形沉淀

11、洗涤AgCl沉淀时,选择稀HNO3而不是纯水为洗涤液,这是为了降低AgCl沉淀的溶解度

12、由于酸效应,CaF2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比纯水中大

13、重量分析法中,同离子效应使沉淀溶解度降低

14、重量分析法中,络合效应使沉淀溶解度降低

15、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离子强度无关

16、CaC2O4沉淀在pH=4的溶液中比在pH=7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17、在K+、Na+共存的溶液中(K+和Na+的半径分别为133pm和95pm),用H2SO4沉淀Pb2+,更容易发生共沉淀的离子是()

18、用过量的H2SO4沉淀Ba2+,溶液中有少量Mg2+、Na+共存,此时沉淀表面优先吸附的离子是()离子。

19、沉淀颗粒的成核作用除了均相成核,还有()

第七讲 吸光光度法

第七讲 吸光光度法 章末测试

1、测定纯金属钴中的锰时,在酸性溶液中以KIO4氧化Mn2+成MnO4-,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若测定试样中锰时,其参比溶液为()。
A、蒸馏水
B、含KIO4的试样溶液
C、KIO4溶液
D、不含KIO4的试样溶液

2、在分光光度计中,光电转换装置接收的是()。
A、入射光的强度
B、透射光的强度
C、吸收光的强度
D、散射光的强度

3、质量相同的A、B两种物质,其摩尔质量M(A)> M(B),经过相同的方式显色后,所得吸光度相等,则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之间的关系是()。
A、ε(A)> ε(B)
B、ε(A)< ε(B)
C、ε(A)= ε(B)
D、ε(A)=1/2ε(B)

4、某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示
A、该物质浓度很大
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测定该物质的精密度高
D、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吸光能力很强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区常用的光源是()
A、氘灯
B、卤钨灯
C、空心阴极灯
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6、已知两种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cb,若二者浓度均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在某波长下测得其透光率和吸光度分别为Ta、Tb与Aa、Ab。若将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可以测得的吸光度A为()
A、A=Aa+Ab
B、A=(Aa+Ab)/2
C、A=-lg(Ta+Tb)
D、A=(Ea+Eb)(ca+cb)L

7、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某有色化合物的浓度,使得相对标准偏差最小的吸光度为()。
A、0.334
B、0.368
C、0.434
D、0.443

8、钢铁中的Mn经过溶解以及MnO4- 氧化后,透过该溶液入射光的颜色应为()。
A、橙色
B、蓝色
C、黄色
D、绿色

9、适合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A、200-400 nm
B、200-760 nm
C、400-760 nm
D、200-1000 nm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产生的,而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不发生变化。
B、有色溶液随着浓度增大而使透光率变小,因此透光率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
C、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
D、物质具有颜色是因为选择性的吸收了白光中某些特定波长的光,维生素B12溶液呈现红色就是因为他吸收了白光中的红色光波。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的原因是,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组成分子的原子内层电子的跃迁。
B、已知某溶液符合比耳定律,假如厚度不变,当浓度为c时,透光率为T,当浓度为0.5c时,则透光率T′为√T。
C、摩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 mol L-1时,比色皿厚度为1 cm时,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D、在分光光度计中,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的容器材料不同,石英比色皿用于可见光区,玻璃比色皿用于紫外线区。

12、分光光度法中,测定所需要用的参比溶液是采用不含被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13、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14、铬黑T本身是蓝色的,Mg2+ 络合后,显色络合物为红色。采用铬黑T显色-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基合金中的镁时,应该在试液中加入EDTA络合,掩蔽被测定的镁离子后再加入铬黑T所组成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

15、在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光吸收定律,通过改变比色皿的厚度或待测溶液的浓度,使得吸光度的读数处于0.2-0.7内,以此减少测定的相对误差。

16、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能量是不同的,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

17、使得朗伯-比耳定律成立的主要前提条件是采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溶液、介质均匀非散射性且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如果入射辐射不符合上述条件,则可引起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工作曲线将向浓度轴弯曲。

18、吸光度测定条件的选择主要考虑入射波长、()、吸光度读数范围三个方面。

19、物质在一定波长下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其测定下限值就()。

20、同一种待测溶液的吸光度随吸收池的厚度增加而(),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加而()。

第八讲 电位分析法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章末测试

1、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A、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
B、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
C、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
D、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

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可用于
A、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B、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C、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D、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3、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电极系统由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其中玻璃电极是作为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活度(浓度)的
A、金属电极
B、参比电极
C、指示电极
D、电解电极

4、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目的在于
A、清洗电极
B、活化电极
C、校正电极
D、除去沾污的杂质

5、使pH玻璃电极产生钠差现象是由于
A、玻璃膜在强碱性溶液中被腐蚀
B、强碱溶液中Na+浓度太高
C、强碱溶液中OH-中和了玻璃膜上的H+
D、大量的OH-占据了膜上的交换点位

6、pH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
D、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7、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的检出限取决于
A、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
B、膜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C、响应离子的活度系数
D、晶体膜的厚度

8、用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Ca2+的浓度,若电动势测量误差为±1mV,那么由此产生的浓度相对误差为
A、±2%
B、±4%
C、±8%
D、±1%

9、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
A、温度
B、氯离子的活度
C、主体溶液的浓度
D、K+的浓度

10、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溶液中F-离子的含量时,主要的干扰离子是
A、Cl-
B、Br-
C、OH-
D、NO3-

11、直接电位法中化学电池由以下哪类电极组成?
A、滴汞电极
B、指示电极
C、内参比电极
D、参比电极
E、以上都是

12、测定某一含氟离子的试液中的氟,所使用的TISAB中含有NaCl、HAc-NaAc和柠檬酸钠,其作用是
A、控制试液的总离子强度
B、控制试液的pH
C、掩蔽试液中的某些干扰离子
D、减少正、负离子的扩散电位
E、消除不对称电位

13、各类离子选择性电极均包括
A、薄膜及支持体
B、内参比溶液
C、内参比电极
D、外部试液
E、电位计

14、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种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15、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晶体膜是由高纯LaF3晶体制成的

16、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是与测量浓度无关的常数,可以用来校正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使测量更准确

17、参比电极的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性之一

18、改变玻璃电极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他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19、pH玻璃电极的膜电位是由于离子的交换和扩散而产生的,与电子得失无关

20、在直接电位法中,可测得一个电极的绝对电位

21、具有不对称电位是膜电极的共同特性,不同类型膜电极的不对称电位的值不同,但所有同类型膜电极(如不同厂家生产的pH玻璃电极)不对称电位的值相同。

22、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可以通过使用前在一定pH溶液中浸泡消除

23、Kij称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通常Kij﹤﹤1,Kij值越小,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高

2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斜率的理论值为2.303RT/nF。25℃时一价正离子的电极斜率是()mV。

25、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氯离子的()

26、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试样溶液中的pH成()关系

27、电位滴定法测定浓度的误差比电位测定法()

28、除了标准氢电极,还有常用的参比电极,包括Ag/AgCl电极和()

第九讲 原子发射光谱

第九讲 原子发射光谱 章末测试

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被激发
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被激发
C、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被激发
D、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被激发

2、样品的气溶胶在等离子体的焰心区()。
A、电离
B、原子化
C、激发
D、蒸发

3、不可以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有机物和大部分非金属元素
B、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C、稀土金属
D、过渡金属

4、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该是怎样的一条线()。
A、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B、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C、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
D、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该接近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元素的“最后线”就是这个元素的“最灵敏线”
B、一个元素的“最后线”往往是这个元素的“最灵敏线”,但不一定是“最强线”
C、“最后线”就是这个元素的“最强线”,也就是“最灵敏线”
D、“最灵敏线”就是“最强线”

6、原子发射光谱中的分析线必须包含最后线。

7、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时,一般使用较宽的狭缝,以得到较大的光强。

8、原子发射光谱仪由()、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9、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常以直流电弧作光源,是因为这个光源可以使电极温度(),从而使试样易于蒸发,背景光谱较小,但是它的稳定性差。

第十讲 原子吸收光谱

第十讲 原子吸收光谱 章末测试

1、原子吸收分析中,发射线的宽度()。
A、比吸收线的宽
B、比吸收线的窄
C、与吸收线一样宽
D、都不是

2、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含量时,常采用的原子化方法是()。
A、石墨炉原子化法
B、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
C、冷原子吸收法
D、火焰原子吸收法

3、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背景干扰主要表现为()。
A、火焰中待测元素发射的谱线
B、火焰中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
C、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
D、光源产生的非共振线

4、原子吸收法测定钠时,加入1%的钾盐溶液,其目的是
A、释放剂
B、消电离剂
C、提高火焰温度
D、减少背景

5、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磷酸根有干扰,为消除干扰,可采取的措施( )。
A、(1)加入铝盐,
B、(2)加入锶盐,
C、(3)加入EDTA,
D、(4)使用N2O-C2H2火焰

6、火焰原子吸收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检测难挥发元素

7、消除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以用扣除背景的方法

8、原子吸收法是用()作为光源的,其阴极由被测元素的材料所组成的。该光源属于一种锐线光源。

9、原子吸收光谱定量方法之一的标准加入法能消除的干扰是()。

第十一讲 气相色谱法

第十一讲 气象色谱章末练习

1、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S,浓度为cS,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M,浓度为cM,则分配系数是
A、mS/mM
B、mM/mS
C、cS/cM
D、cM /cS

2、降低固定相的传质阻力,提高柱效的措施是
A、增加柱温
B、提高载气流速
C、降低固定液腋膜厚度
D、增加柱前压

3、色谱分析中,影响分配比的主要因素是
A、柱温
B、色谱柱长度
C、色谱柱直径
D、载气流速

4、色谱法定量分析中,内标法的优点是
A、不用校正因子
B、结果不受操作条件微小变化的影响
C、简单、快速
D、适用的样品范围宽

5、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柱效高的原因是
A、载气通过阻力小
B、传质阻力小
C、分子扩散小
D、没有涡流扩散相

6、可以用色谱法进行
A、混合组分的分离
B、组分的定性分析
C、组分的定量分析
D、组分的结构分析

7、以下参数中不受柱温和载气流速变化影响的有
A、保留时间
B、死时间
C、相对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体积

8、能评价色谱固定液的极性的参数是
A、容量因子
B、相对极性
C、麦氏常数
D、保留指数

9、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其分离依据是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10、热导池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其检测灵敏度与桥电流的三次方成正比

11、在试样的色谱图上出现五个色谱峰,该试样中最多有五个组分

12、检测器性能的好坏将对组分的分离和检测产生直接影响

13、塔板理论提出了评价柱效能的指标,但不能给出提高柱效能的途径

14、色谱法是由植物学家茨维特在进行( )的分离实验时提出来的

15、色谱仪中,色谱柱决定了组分的分离的好坏,而检测器决定了组分检测( )的高低

16、色谱分析中的选择性因子α的大小反映出不同组分与( )作用力的差别,α越偏离1,相邻的两组分分离的就越开。

17、在GC分析中,对沸点范围宽的组分宜采用( )方法升温,即柱温随时间进行线性或非线性的增加

18、在GC分析中,固定液的选择原则是( )原则,目的是使组分与固定相充分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色谱柱的分离作用

期末考试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客观题

1、H2C2O4的pKa1 = 1.2,pKa2 = 4.2,当pH = 1.2草酸溶液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H2C2O4和HC2O4-
B、H2C2O4和C2O42-
C、HC2O4-和C2O42-
D、C2O42-

2、分光光度计中,为了减少仪器测量的读数误差,一般控制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在()范围内。
A、0.2-0.8
B、0.2-0.6
C、0.1-0.9
D、0.1-0.8

3、H3PO4的pKa1 -pKa3分别为2.12,7.20,12.4,当H3PO4的pH值为7.20,溶液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H2PO4-和HPO42-
B、H3PO4和HPO42-
C、H3PO4和H2PO4-
D、PO43-和HPO42-

4、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离子时,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个( )。
A、维持溶液中离子强度足够大且恒定
B、保持溶液pH一定
C、消除干扰离子
D、提高氟离子选择性

5、原子线变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
A、自然宽度
B、多普勒变宽
C、洛伦兹变宽
D、霍尔兹马克变宽

6、下列有关系统误差的正确叙述( )。
A、单向性
B、具有随机性
C、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数造成的
D、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

7、当对某一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时,若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的原因为()
A、使用未校正的容量仪器
B、操作过程中溶液严重溅失
C、称样时记录有错误
D、试样不均匀

8、实验室两位新分析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结果,考察两组结果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的检验方法是()
A、F检验法
B、t检验法
C、Q检验法
D、G检验法

9、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达到0.1%,使用常量滴定管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
A、20 - 30 mL
B、10 mL以下
C、10 - 15 mL
D、40 - 50 mL

10、六次甲基四胺的pKb= 8.85,用它配置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A、7.85 - 9.85
B、4.15 - 6.15
C、8.85 – 10.85
D、5.15 – 6.15

11、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A、Ka= KHIn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者部分落入滴定的pH值突跃范围之内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在滴定的pH值突跃范围内

12、副反应系数αM(L) = 1表示()
A、M与L没有副反应
B、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
D、[M] = [L]

13、在络合滴定返滴定中,终点颜色变化()
A、红变蓝
B、游离In色变为MIn色
C、MIn色变为游离In色
D、蓝变红

14、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
A、0.09 V
B、0.18 V
C、0.27 V
D、0.36 V

15、用Na2C2O4作为基准物质标定0.10 mol/ L的 KMnO4溶液浓度时,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是
A、酚酞
B、二苯胺磺酸钠
C、KMnO4
D、铬黑T

16、配制I2标准溶液时,必须加入KI,其作用是
A、防止I-的氧化
B、防止I2挥发,增大I2溶解度
C、操作方便
D、提高I2的氧化能力

17、在分光光度法中,设入射光的强度为1.0,透射光的强度为0.5,则吸光度为
A、2
B、0.301
C、-0.301
D、-0.699

18、分光光度法中的吸收曲线,描述的关系是
A、A与T
B、A与c
C、T与c
D、A与λ

19、在分光光度法中,使用复合光作为入射光时,常会使标准工作曲线发生偏离,其原因是
A、光强太弱
B、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ε相近
C、光强太强
D、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ε相差较大

20、电位分析法中,作为参比电极,其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
A、成正比
B、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C、与待测离子浓度的对数成正比
D、无关

2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背景干扰主要表现为
A、火焰中待测元素发射的谱线
B、火焰中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
C、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
D、光源产生的非共振线

22、原子吸收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
A、原子的热运动
B、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
C、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D、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23、哪种不是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A、热导池
B、紫外
C、火焰光度
D、电子捕获

24、下述不是气-固色谱中各组分分离基础的是
A、组分性质的不同
B、组分溶解度的不同
C、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的不同
D、组分在吸附剂上脱附能力的不同

25、在色谱分析中,要使两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度至少要达到
A、0.75
B、1.0
C、1.5
D、2.0

26、有关系统误差叙述错误的是
A、误差可以估计其大小
B、误差是可以测定的
C、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D、它对分析结果影响比较恒定

27、分析测试数据的随机误差的特点之一是
A、数值服从一定的函数关系
B、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C、数值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大
D、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28、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可称准至± 0.1 mg,要使试样称量误差不大于0.1%,至少应称取的试样质量为
A、0.1g
B、0.2g
C、1g
D、2g

29、下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A、KMnO4
B、H2SO4
C、EDTA
D、K2Cr2O7

30、欲配置pH = 9.0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物质为
A、HAc-NaAc. Ka(HAc) = 1.8×10-5
B、NH4Cl-NH3. Kb(NH3) = 1.8×10-5
C、六次甲基四胺Kb((CH2)6N4) = 1.4×10-9
D、甲酸及其盐Ka = 1.0×10-4

31、某酸碱指示剂的K(HIn) = 1.0×10的5次方,理论上推算其pH值变色范围为
A、4-5
B、5-6
C、4-6
D、5-7

32、已知0.1000 mol/ L的 EDTA溶液在某酸度条件下其酸效应副反应系数α= 10的7.24次方,则该溶液中[Y4-]等于()mol/L。
A、10-7.24
B、107.24
C、10-8.24
D、10-6.24

33、络合滴定中,金属指示剂的封闭是因为
A、金属离子或杂质离子与指示剂的稳定性太高
B、指示剂被氧化
C、金属离子不与EDTA作用
D、金属离子不与指示剂作用

34、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时,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V。
A、0.09
B、0.18
C、0.27
D、0.36

35、碘量法常选用的指示剂是
A、淀粉
B、二苯胺磺酸钠
C、KMnO4
D、铬黑T

36、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KI起的作用为
A、还原剂、沉淀剂、络合剂
B、还原剂、沉淀剂、催化剂
C、氧化剂、沉淀剂、指示剂
D、氧化剂、沉淀剂、催化剂

37、用单色光通过某液层厚度一定的溶液,测得A = 0.6,若将该溶液稀释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稀释后该溶液的透过率为
A、10-0.6
B、100.6
C、100.3
D、10-0.3

38、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但高峰值降低
D、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和峰值均无变化

39、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离
A、溶质的离解作用
B、杂散光进入检测器
C、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
D、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40、玻璃膜电极选择性来源于
A、内参比电极组成的不同
B、内参比溶液浓度的不同
C、内参比溶液组成的不同
D、敏感膜组成的不同

41、形成原子吸收光谱背景干扰的主要因素是
A、分子吸收和光散射
B、吸收线的重叠
C、光谱通带内存在的非吸收线
D、原子化器内直流发射干扰

42、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
A、原子的热运动
B、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
C、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D、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43、可以用作GC流动相的气体是
A、O2
B、Cl2
C、N2
D、空气

44、下列参数中,会引起分配系数变化的是
A、柱长缩短
B、固定相改变
C、流动相速度增加
D、相比减小

45、测得某种新合成的物质pH为12.35,其[H+]值应表示为
A、4.467×10-13
B、4.47×10-13
C、4.5×10-13
D、4×10-13

46、测得某铜矿石中铜含量,其百分含量为27.33%,27.35%,27.42%,27.45%,27.30%,结果的平均偏差是()%。
A、0.15
B、0.05
C、0.09
D、0.07

47、今有两种有色络合物m和n。已知其透光率关系为lgTn-lgTm=1,则其吸光度关系为An-Am=()
A、-2
B、1
C、2
D、-1

48、已知lgKZnY=16.50,当pH=4.0时lgαY(H)=8.44,则15mL0.020mol/L EDTA与10mL0.020 mol/L Zn2+溶液相混合,若pH为4.0,Zn2+浓度为()
A、p[Zn2+]=5.6
B、p[Zn2+]=6.6
C、p[Zn2+]=7.6
D、p[Zn2+]=8.6

49、为使反应2A+ + 3B4+ = 2A4+ + 3B2+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V。
A、0.18
B、0.15
C、0.12
D、0.1

50、指出下述说法中,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氢气,氮气等是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
B、固定液是气液色谱的流动相
C、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来分离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物质
D、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的分析方法

51、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A、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
B、该物质对某一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
C、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
D、使用的吸收池很厚

52、在气相色谱析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53、欲分析165~360nm的波谱的原子吸收光谱,使用的光源是
A、钨灯
B、氘灯
C、红外灯
D、空心阴极灯

54、甘汞电极是常用参比电极,它的电极电位取决于
A、1价Hg活度
B、Cl离子活度
C、主体溶液的浓度
D、2价Hg的浓度

55、在一定酸度下,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若溶液中存在干扰离子N时,则影响EDTA配位的总副反应系数大小的因素是
A、酸效应系数αY(H)
B、共存离子副反应系数αY(N)
C、酸效应系数αY(H)和共存离子副反应系数αY(N)
D、配合物稳定常数KMY和KNY之比值

56、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为
A、升华碘
B、K2Cr2O7
C、KBrO3
D、草酸

57、二苯胺磺酸钠是重铬酸钾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
A、自身指示剂
B、专属指示剂
C、其他指示剂
D、氧化还原指示剂

58、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可用HCl标准溶液来测定,测定过程中两种指示剂的滴加顺序为
A、酚酞、甲基橙
B、甲基橙、酚酞
C、酚酞、百里酚蓝
D、百里酚蓝、酚酞

59、测得某种饮料中蔗糖含量,其百分含量为12.33%,12.35%,12.42%,12.45%,12.30%,结果的平均偏差是()%。
A、0.15
B、0.05
C、0.09
D、0.07

60、pM为10.50,其有效数字位数为()位
A、四
B、三
C、两
D、一

61、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光率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光率的对数为
A、T0/2
B、2T0
C、(lgT0)/2
D、2lgT0

62、气相色谱的主要部件包括
A、载气系统,分光系统,色谱柱,检测器
B、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器
C、载气系统,光源,色谱柱,检测器
D、载气系统,原子化装置,色谱柱,检测器

63、用浓度为c(mol/L)的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消耗KMnO4的体积相等,则说明两溶液的浓度的关系是
A、c(FeSO4)= 2c(H2C2O4)
B、c(FeSO4)= c(H2C2O4)
C、c(H2C2O4)=2c(FeSO4)
D、c(H2C2O4)=4c(FeSO4)

64、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吸收峰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最大吸收波长不变
B、透射光与吸收光互为补色光,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光
C、透光率随比色皿加厚而增大
D、在公式A=εbc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其数值愈大,反应愈灵敏

65、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时,指示剂应为()
A、高锰酸钾自身指示剂
B、酚酞
C、二甲酚橙
D、淀粉

66、下列物质中哪种只能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A、Zn
B、K2Cr2O7
C、Na2S2O3·5H2O
D、草酸

67、以下说法是正确的是
A、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小
B、pH值越小,酸效应系数越大
C、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越大
D、酸效应曲线表示的是各金属离子能够准确滴定的最高pH值

68、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A、Ag离子活度
B、Cl离子活度
C、AgCl活度
D、Ag离子和Cl离子活度

69、在气相色谱析中,定性参数是
A、保留时间
B、峰面积
C、峰高
D、半峰宽

70、以加热去除水分法测定CaSO4·1/2H2O中结晶水的含量时,称取试样0.2000 g,已知天平称量误差为±0.1 mg,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为(CaSO4:136.14;H2O:18.02) 位。(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71、滴定反应中,当滴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定量反应完全时,反应即达到了 点

72、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 。

73、酸碱滴定曲线,描述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规律,滴定突跃的大小与 和Ka有关。

74、最常用的络合滴定剂是 。

75、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 滴定管中。

76、电位分析法中,电位保持恒定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

7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用 作为光源的。

7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要求光源的发射线半宽度 吸收线半宽度。

79、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相近,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 。

80、pM值为12.00的某金属离子溶液,其浓度的有效数字位数为 位。

81、在滴定分析中,借助指示剂颜色突变即停止滴定,称之为 点。

8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C6H5O-是C6H5OH的 。

83、以HCl标准溶液滴定NH3 H2O时,分别以甲基橙和酚酞作指示剂,耗用HCl体积V甲和V酚的大小关系是 V甲比V酚 。

84、EDTA有 种存在形式。

85、由于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促进另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称为 作用。

86、电位分析法测定溶液的pH值以 电极作指示电极。

8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要求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 完全一致。

8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 法。

89、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相近,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间越 。(填写一个汉字)

90、求0.1000mol/L NaOH标准溶液对H2C2O4的滴定度为________g/mL。已知M(H2C2O4)=90.04g/mol。

91、(0.0325 X 5.104 X 60.094)/139.56 =

92、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引起_________误差

93、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基准物标定碱溶液,引起________误差。

94、用气相色谱法时,那些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气体,从开始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______。

95、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i,j表明i离子选择性电极抗j离子干扰的能力,系数越小表明抗干扰的能力越___。(请用单个汉字回答)

96、解释下列现象,用KMnO4溶液滴定C2O42-时,滴入KMnO4溶液的红色褪去的速度由慢到快。反应产物Mn2+起 作用。

97、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往气化室进样,气化的试样经______分离,然后各组分依次流经检测器,将各组分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转换成电量变化输给记录仪,描绘成色谱图。

98、气相色谱中,要求试样所有组分全出峰的定量方法是________法。

9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阳极是钨棒,而阴极材料则是待测元素的纯金属。

100、在原子吸收法中常加入消电离剂以克服________,一般,消电离剂的电离电位越低,则效果越好。

101、电位法测定试液中氟离子浓度时,指示电极为 。

102、电位法测定试液中氟离子浓度时,参比电极为_______。

103、电位法测定试液中氟离子浓度时,指示电极电位随_______而变化。

104、若以Na2CO3为基准物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而基准物中含少量K2CO3,测得的HCl的浓度将______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105、溶液的酸度越大,Y4-的分布系数越小,EDTA的配位能力越____。

106、以I2 为标液,测定还原性物质,这是碘量法中的 法。(填直接或者间接)

107、分光光度法测定钛,可用(1)H2O2法(ε=7.2×102 L·mol-1·cm-1),也可用(2)二胺替比啉甲烷法(ε=1.8×104 L·mol-1·cm-1)。当测定试样中钛含量较低时,用________法较好。(填写1或者2)

108、用吸收了CO2的NaOH标准溶液测定工业醋酸含量,会使分析结果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109、如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测定工业HCl的含量时,对分析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110、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引起_______误差

111、标准试样保存不当,失去部分结晶水,引起__________误差。

112、当吸光度A为_________时,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113、已知在1mol/L HCl介质中φ?′Fe3+/Fe2+=0.68V;φ?′Sn4+/Sn2+=0.14V,则下列滴定反应:2Fe3+ + Sn2+ = 2Fe2+ + Sn4+,化学计量点电位为___ V。

114、解释下列现象,KMnO4氧化Cl-的速度慢,但是当溶液中同时存在Fe2+时,KMnO4氧化Cl-的速度变快,这是由于发生了 反应。

115、气相色谱的____理论提出了衡量柱效能的指标。

116、在选择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时,主要是以气相色谱的___________理论为指导。

学习通分析化学_36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在化学专业的学习中,分析化学是必修课之一。学习通分析化学_36是本专业的一门课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

课程介绍

学习通分析化学_36共有36个章节,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 电解质的溶液
  • 电极电势
  • 酸碱平衡
  • 络合反应和配位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
  • 分子光谱学
  • 质谱和电泳
  • 化学分析的计算方法

课程重点

学习通分析化学_36中,有一些章节需要我们特别重视:

1. 电解质的溶液

这一章节主要讲解了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电导率,以及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规律,及其对应的水解反应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电导率的测定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电导率计算出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2. 酸碱平衡

这一章节是分析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需要掌握弱酸、强酸、弱碱和强碱溶液的酸碱性质,以及它们的pH值和离子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验室中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3. 分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学是一种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通分析化学_36中,我们需要掌握分子吸收和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以及如何从光谱数据中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课程评价

学习通分析化学_36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涵盖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并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过程,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

总之,学习通分析化学_36是化学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的学习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通分析化学_36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在化学专业的学习中,分析化学是必修课之一。学习通分析化学_36是本专业的一门课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

课程介绍

学习通分析化学_36共有36个章节,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 电解质的溶液
  • 电极电势
  • 酸碱平衡
  • 络合反应和配位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
  • 分子光谱学
  • 质谱和电泳
  • 化学分析的计算方法

课程重点

学习通分析化学_36中,有一些章节需要我们特别重视:

1. 电解质的溶液

这一章节主要讲解了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电导率,以及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规律,及其对应的水解反应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电导率的测定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电导率计算出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2. 酸碱平衡

这一章节是分析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需要掌握弱酸、强酸、弱碱和强碱溶液的酸碱性质,以及它们的pH值和离子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验室中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3. 分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学是一种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通分析化学_36中,我们需要掌握分子吸收和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以及如何从光谱数据中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课程评价

学习通分析化学_36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涵盖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并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过程,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

总之,学习通分析化学_36是化学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的学习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