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中国诗歌艺术_3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73 min read

尔雅中国诗歌艺术_3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周 导论:中国诗歌与当代精神需求

1.2 诗是尔雅精神贵族的奢侈享受(一)随堂测验

1、《诗经》中的中国《绸缪》一诗出自以下哪一国风?
A、唐风
B、诗歌王风
C、艺术业答陈风
D、课后魏风

2、答案《上邪》连用五种很难发生或不可能出现的学习自然现象表达与对方分手的决绝态度。

1.5 古典诗歌传递给我们的通课人文之魂(二)随堂测验

1、杜甫《又呈吴郎》作于
A、后作长安
B、尔雅秦州
C、中国成都
D、诗歌夔州

2、艺术业答“即防远客虽多事”一句中“多事”指的课后是
A、杜甫多管闲事
B、答案吴郎多管闲事
C、吴郎多心防范西邻妇人
D、西邻妇人多心疏远吴郎

第一周单元作业

1、题目:我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故事 在文化消费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精神生活丰富,业余爱好多样,你为什么会被离我们年代已非常遥远的中国古典诗歌吸引呢?有什么偶然的因素与诗结缘的呢?请说出你的故事。(字数200字以上) 提示:重点叙述何时何地因何契机被吸引,请如实表述。

第二周 诗的魅惑:中国诗歌的几个基本元素

第二周单元测验

1、“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指向的汉字是
A、秋
B、心
C、离
D、愁

2、构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词汇全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介词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论的唐代诗人是
A、杜甫
B、王维
C、孟浩然
D、李白

4、《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鼓瑟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5、以下诗体中,不属于近体格律诗的是
A、七言律诗
B、五言律诗
C、六言绝句
D、五言古诗

6、以下诗体中,属于近体格律诗的是
A、楚辞
B、七言歌行
C、七言绝句
D、五言古诗

7、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用的是
A、平声韵
B、上声韵
C、去声韵
D、入声韵

8、南朝齐梁时人们发现了汉字四声并开始在诗中运用,“四声”指
A、平上去入
B、阴阳平仄
C、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D、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9、“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两句中没有
A、动词
B、介词
C、名词
D、形容词

10、汉字的每个字都具备如下要素:
A、形
B、音
C、义
D、情

11、以下词汇中,描写落花的是
A、落蕊
B、断红
C、落英
D、馀晖

12、以下词汇中,描写夕阳的是
A、夕曛
B、苍茫
C、残照
D、晚照

13、以下诗体中,属于近体格律诗的是
A、五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七言绝句
D、七言律诗

14、汉字是意蕴深厚的表意文字。

15、汉字每个字都具备形、音、义、情四要素。

16、中国古典诗歌的语序都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组合的。

17、中国古典诗歌语序的变化灵活多样。

18、歌谣和文字同步出现。

19、诗、礼、乐是孔门教学的重要内容。

20、一个词牌或曲牌就是一种曲调。

21、“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听”应当读平声。

2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应当读平声。

第三周 一片风景承载了什么:中国诗歌的意、象、境

3.1 “意象”概说随堂测验

1、意象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物象”。

3.7 意境的提炼随堂测验

1、“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指以下哪位词人?
A、欧阳修
B、宋祁
C、晏殊
D、张先

第三周单元作业

1、唐宋时代,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创造到达了顶峰时期。请在这一时段内选择一首你喜爱的古典诗词,分析其意象的特点及意境的创造。(字数要求200字以上)

第四周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中国诗歌的语言张力

4.4 构造充满张力的语言世界(一)随堂测验

1、“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忘言”应理解为
A、忘记说话
B、忙着采菊顾不上说话
C、想不起来该如何表达
D、领悟了自然的“真意”,“得意而忘言”。

第四周单元测验

1、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木”指
A、砍伐的原木
B、大树
C、树叶
D、树枝

2、“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将视觉和以下哪一种感觉沟通?
A、听觉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忘言”应理解为
A、忘记说话
B、想不起来该如何表达
C、忙着采菊顾不上说话
D、领悟了自然的“真意”,“得意而忘言”。

4、王维诗“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表达的是以下哪一种情感?
A、思乡
B、惜春
C、悲秋
D、感时

5、朱庆馀“画眉深浅入时无”问的是
A、眉画得合不合时尚
B、文字合不合时风
C、妆饰合不合“舅姑”之意
D、打扮是否得体

6、本课程借用金庸小说中哪一门武功来描摹“通感”?
A、乾坤大挪移
B、凌波微步
C、降龙十八掌
D、弹指神通

7、以下诗句中,哪些运用了“通感”艺术?
A、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杨花扑帳春云热。
D、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8、以下诗句中,哪些运用了“通感”艺术?
A、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B、生生燕语明如剪。
C、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D、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以下各种艺术手法与诗歌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效果类似的有
A、中国画的“枯笔技法”
B、书法“飞白”艺术
C、京剧虚拟场景
D、相声捧哏

10、语感是对词语音调、色彩、修辞及联想效果等的高度敏感。

11、诗的通感不是语感。

12、陶渊明《饮酒》“欲辩已忘言”的意思是“大辩不言”、“得意而忘言”。

13、朱庆馀《闺意上张水部》写的是新嫁娘拜见公婆前的忐忑心情。

14、张籍《酬朱庆馀》中“一曲菱歌”指越中采菱女的歌唱。

15、认为柳宗元《渔翁》应删去最后两句的是严羽。

第五周 暗示如此引人入胜:中国诗歌的象征与隐喻

5.1 概念:象征、隐喻、比兴、寄托随堂测验

1、《离骚》“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说
A、众女嫉妒我的眉画得美,造谣说我淫荡。
B、众女嫉妒我容貌美,造谣说我淫荡。
C、后宫其他妃嫔嫉妒我貌美受宠,造谣说我淫荡。
D、同僚们嫉妒我才华出众,造谣说我品行不端。

第五周单元作业

1、比兴寄托是中国古典诗歌使用得极为普遍的暗示手法。请选择一首古典诗词(不限时代、作者),分析其如何运用比兴寄托,并讨论此诗中的比兴寄托在增大张力、加深内蕴、提升境界等方面有何功效?(字数要求200字以上)

第六周 有限向无限拓展:中国诗歌的艺术时空

第六周单元测验

1、“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作者是
A、庄子
B、苏轼
C、王羲之
D、汉末无名氏

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作者是
A、杨慎
B、杜牧
C、罗贯中
D、琼瑶

3、襄阳岘山羊公碑纪念的是
A、杜预
B、羊祜
C、孟浩然
D、姓名不详的某位古人

4、“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主动者是
A、千古英雄人物
B、白发渔樵
C、杨慎和朋友
D、不知何人

5、“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的作者是
A、杜牧
B、杨慎
C、李白
D、苏轼

6、以下关于诗的“艺术时空”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艺术时空就是现实时空。
B、艺术时空是完全写实的。
C、艺术时空等于心理时空。
D、艺术时空是诗人有意识做了艺术处理的心理时空。

7、《庄子·逍遥游》中“小年”的生物指
A、朝菌
B、蟪蛄
C、冥灵
D、大椿

8、《庄子·逍遥游》中“大年”的生物指
A、朝菌
B、蟪蛄
C、冥灵
D、大椿

9、以下哪些选项中暗含着宇文所安教授所说的有价值集聚性的“断片”?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C、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D、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0、以下哪些选项中暗含着宇文所安教授所说的有价值集聚性的“断片”?
A、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C、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D、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1、诗歌中的时间和空间是不能以生活经验中的时空来衡量的。

12、艺术时空和现实时空是完全一致的。

13、艺术时空等于心理时空。

14、纳兰性德《浣溪沙》“当时只道是寻常”充满伤感与追悔之情。

1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是说杜甫早在青年时代就登上了著名的岳阳楼。

16、晏几道《临江仙》“去年春恨却来时”暗示词人思念的人离开已一年了。

第七周 “在水一方”的奥秘:中国诗歌的审美距离

第七周单元作业

1、请紧扣“审美距离”这一核心问题,选择一首古典诗词,写一篇赏析文章。 要求: 1、不能选择本周课件中讲授的诗词; 2、言由己出,不可从网络或实体书籍中抄袭; 3、字数不可少于300字。

第八周 信号与信息:中国诗歌的用典艺术

第八周单元测验

1、李清照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所用语典出自
A、陶渊明《饮酒》
B、陶渊明《归园田居》
C、陶渊明《读山海经》
D、谢灵运《登池上楼》

2、评论《古诗十九首》“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的是
A、谢榛
B、萧统
C、陶渊明
D、王夫之

3、王安石诗“两山排闼送青来”用的是以下哪一个人物的故事?
A、樊哙
B、张良
C、韩信
D、项羽

4、辛弃疾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的“刘郎”指
A、刘备
B、刘邦
C、刘彻
D、刘禹锡

5、“事典”可以出自
A、历史典籍
B、神话传说
C、寓言故事
D、前人经典性的语言

6、以下哪些诗句用了典故?
A、春风无限潇湘意,欲採蘋花不自由。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以下哪些诗句用了典故?
A、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空馀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C、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D、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8、以下唐人诗句中哪些用的是“今典”?
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用的是以下哪几位古人的典故?
A、楚狂接舆
B、五柳先生(陶渊明)
C、许由
D、巢父

10、关于“用典的作用”,以下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暗示和引发读者联想
B、帮助阐发不便明说的想法或情感
C、以古典说今事,增加历史感。
D、沟通不同感官的感觉形成通感。

11、“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包括了夏、商、西周三个时代和妺喜、妲己、褒姒三位美女。

12、李白写诗不用典。

13、辛弃疾《水龙吟》用西晋张翰典表达自己的“登临意”是思乡。

14、“掉书袋”、“獭祭鱼”指为炫耀博学不必要地用典。

第九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中国诗歌的恒久生命力

第九周单元作业

1、中国古典诗歌在当代有存在的必要吗?特别是作诗填词这种方式的写作在当代有必要继续进行吗?如无,请阐述理由;如有,应当如何变革创新,以保持恒久的生命力?请充分发表见解,字数不可少于300字。

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客观题试卷

1、《论语·颜渊》“司马牛之叹”是由以下哪种关系引发的
A、兄弟
B、夫妻
C、父子
D、朋友

2、以下诗人中被誉为“和而能峻”的是
A、陶渊明
B、王维
C、苏轼
D、杜甫

3、构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词汇全是
A、名词
B、动词
C、介词
D、形容词

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论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杜甫
C、李白
D、孟浩然

5、南朝齐梁时人们发现了汉字四声并开始在诗中运用,“四声”指
A、平上去入
B、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C、阴阳平仄
D、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6、王维诗“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表达的是以下哪一种情感?
A、思乡
B、感时
C、伤春
D、悲秋

7、“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作者是
A、汉末无名氏
B、王羲之
C、庄子
D、苏轼

8、杜甫《赠卫处士》“今夕复何夕”出自
A、《诗经·唐风·绸缪》
B、《诗经·周南·桃夭》
C、《诗经·王风·黍离》
D、《诗经·小雅·伐木》

9、“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以视觉写
A、听觉
B、嗅觉
C、触觉
D、味觉

10、梁启超“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儿咽下”评的是李清照的
A、《声声慢》
B、《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C、《点绛唇·蹴罢秋千》
D、《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1、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空馀鲁叟乘桴意”的“鲁叟”指
A、孔子
B、孟子
C、周公
D、鲁仲连

12、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粗识轩辕奏乐声”的“轩辕”指
A、黄帝
B、炎帝
C、伏羲
D、颛顼

13、叠字是从以下哪一个时代开始被大量用进诗中的?
A、先秦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4、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所写景色是以下哪一地区的?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秦州

15、“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的作者是
A、姜夔
B、辛弃疾
C、欧阳修
D、李清照

16、沈德潜编选《唐诗别裁集》不选张籍《节妇吟》的原因是
A、“恐失节妇之旨”
B、认为张诗艺术水准差
C、沈没读懂张诗
D、原因不明

17、谢朓、李白所写的“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哪一国?
A、赵国
B、魏国
C、秦国
D、燕国

18、“剪烛西窗”这个文学典故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诗?
A、李商隐
B、李白
C、李贺
D、王昌龄

19、“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作者是
A、欧阳修
B、李清照
C、秦观
D、晏几道

20、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所用典故与以下哪一神话人物相关?
A、羲和
B、女娲
C、伏羲
D、共工

21、苏轼诗“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写于
A、儋州
B、惠州
C、黄州
D、杭州

22、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写的是
A、五丁力士杀巨蛇
B、诸葛亮北伐
C、刘邦烧毁栈道
D、蚕丛、鱼凫开国

23、"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作者是
A、秦观
B、李清照
C、欧阳修
D、晏几道

24、“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出自杜甫的
A、《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B、《丽人行》
C、《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D、《江南逢李龟年》

25、韩愈的“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描写的是
A、舞女的眼神明亮犀利
B、宴会上有武士手持剑戟护卫
C、舞女手持兵器舞蹈
D、舞女用舞姿表现战争场面

26、明代谢榛评论“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的是
A、古诗十九首
B、陶渊明诗
C、杜甫诗
D、孟浩然诗

27、“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指
A、张翰
B、潘岳
C、张华
D、左思

28、“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刘郎”指
A、刘备
B、刘邦
C、刘彻
D、不知何人

29、“使事而不为事使”讨论的是诗的
A、用典艺术
B、审美距离
C、语言张力
D、比兴艺术

30、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中“排闼”典故所指向的人物是
A、樊哙
B、张良
C、萧何
D、韩信

31、“宣室求贤访逐臣”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宣帝

32、“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的作者是
A、孟郊
B、孟浩然
C、韩愈
D、贾岛

33、指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的是
A、叶燮
B、谢榛
C、严羽
D、王国维

34、“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的作者是
A、韩愈
B、孟郊
C、贾岛
D、张籍

35、“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的作者是
A、王安石
B、张继
C、黄庭坚
D、杜甫

36、“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的作者是
A、杜甫
B、李白
C、高适
D、陆游

37、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是
A、刘勰
B、孟子
C、韩愈
D、苏轼

38、提出“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的是
A、严羽
B、叶燮
C、刘勰
D、王国维

39、“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作者是
A、张祜
B、张继
C、张籍
D、朱庆馀

40、杜甫“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叹的古人是
A、宋玉
B、屈原
C、诸葛亮
D、庾信

41、以下哪些诗句的作者是李白?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42、以下哪些诗句的作者是杜甫?
A、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C、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D、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43、以下哪些诗句的作者是王维?
A、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44、以下哪些诗句的作者是陶渊明?
A、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B、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C、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D、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45、以下哪些诗句出自李商隐?
A、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B、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C、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D、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46、以下哪些诗句出自王昌龄?
A、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B、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C、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7、以下哪些句子出自欧阳修?
A、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48、以下哪些句子出自辛弃疾?
A、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D、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49、以下哪些句子出自苏轼?
A、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B、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D、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50、以下哪些句子出自晏几道?
A、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B、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C、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D、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1、以下诗句中描写女性眼睛之美的是
A、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B、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D、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52、以下诗句中写洞庭湖的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C、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3、缪钺先生《论宋诗》中,以下比喻是形容唐诗风格的
A、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
B、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
C、如高峰望远,意气浩然。
D、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

54、缪钺先生《论宋诗》中,以下比喻是形容宋诗风格的
A、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B、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C、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
D、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

55、阅读与欣赏诗歌需要读者有开放的心灵和自由的想象。

56、唐代是文字忌讳比较多的时代。

57、一门艺术形成套路往往就是衰亡的开始。

58、说杜甫诗“沉郁顿挫”是指他的诗风高远淡泊。

59、宋诗与唐诗的风格有极大差异。

60、“意象”这个概念的内涵大于“物象”。

6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充满喜悦的心情。

62、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写在他的儋州之贬结束时。

63、《离骚》确立了中国文学的香草美人传统。

64、唐代歌妓经常演唱、传播诗人的佳作,诗人们对此深以为耻。

65、说人“掉书袋”是赞美其有学问。

66、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是“雨中丁香”传统意象的推陈出新。

学习通中国诗歌艺术_3

诗歌的形式

诗歌的形式主要包括诗的体裁、诗的韵律、诗的格律和诗的形象等方面。

诗的体裁

古代中国的诗歌按照表现的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分为乐府、民歌、山水田园诗、宫廷诗、边塞诗、豪放诗、客观诗、主观诗、抒情诗、写景诗、咏史诗、哲理诗、爱情诗等多种体裁。

乐府

乐府是古代汉族诗歌的一种体裁,以讴歌治政、歌颂英雄、感慨民生、抒发爱情、咏史述志等为主题,通常还伴有音乐、舞蹈等表现形式。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描写山水、人物、动物、植物、天气、风俗等自然景象和生活情趣。

豪放诗

豪放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种风格,以豪放、奔放、放浪不羁、不拘礼法为特点,多以描绘英雄人物、写情感、咏物象等为主题。

抒情诗

抒情诗是指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感受的诗歌,主要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情、友情、亲情等。

诗的韵律

诗的韵律主要指韵脚和韵部等方面。

韵脚

韵脚是指诗句末尾的音韵部分,按照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可以分为平声、仄声等。

韵部

韵部是指韵脚中的元音加辅音或单个辅音,如“-ang”、“-eng”、“-ong”等。

诗的格律

诗的格律是指诗歌中规定的诗句长度、字数、平仄和韵律等方面的要求。

五言诗

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歌,在平仄、韵律和诗句长度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

七言诗

七言诗是指每句七个字的诗歌,同样要求平仄、韵律和诗句长度等方面符合规定。

诗的形象

诗的形象是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景象、感受和思想等形象。

景象

景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外在自然或社会环境,包括山水、风景、建筑、人物等。

感受

感受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包括喜怒哀乐、激动、感慨、思考等。

思想

思想是指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道理和智慧,是诗歌与人文思想、哲学思想相结合的重要特征。

诗歌的欣赏

诗歌的欣赏是指通过对诗歌形式、内容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和文化启示。在欣赏诗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的形式

欣赏诗歌时需要注意诗歌的体裁、韵律、格律和形象等方面,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欣赏诗歌时需要注意诗歌的语言运用,包括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

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在欣赏诗歌时需要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中感悟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诗歌的文化背景

欣赏诗歌时需要了解诗歌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从中了解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理念。

结语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可以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学习和欣赏诗歌的活动,让诗歌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