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98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中药药理学_3章节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27 min read

mooc中药药理学_3章节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第二章单元测试

1、中药药物的药理业答扶正作用包括 。
A、学章抗应激
B、节答自我修复
C、案m案兴奋作用
D、后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中药对于黄芪的药理业答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学章黄芪可以抑制体液免疫
B、节答黄芪可以增强体液免疫
C、案m案黄芪可以抑制细胞免疫
D、后作黄芪可以增强细胞免疫

3、中药中药的药理业答主要作用特点是 。
A、学章多效性
B、双向调节
C、低毒性
D、高效性

4、中药的基本作用可归纳为 。
A、兴奋作用
B、扶正作用
C、祛邪作用
D、调节作用

5、人参的抗疲劳作用和红景天的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是中药抗应激作用的表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A、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内涵
B、开发和研制中药新药
C、为临床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D、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

2、下面那项不属于中医药理论?
A、藏像学说
B、经络学说
C、药性理论
D、解剖理论

3、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A、中药药效学
B、中药药动学
C、中药鉴定学
D、中药化学

4、中药药理学是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5、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指的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

第四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认识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多数寒凉药具有以下哪项药理作用?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抗感染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2、不同药味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功效,这与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同有关,如苦味药多含有 。
A、挥发油
B、有机酸
C、生物碱
D、氨基酸

3、以下关于五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辛味药多含挥发油,具有行气活血作用
B、甘味药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出血
C、咸味药可用于治疗瘰疬、瘿瘤、痰核等证
D、苦味药多含生物碱、苷类等成分

4、以下关于中药四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凉药可致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亢
B、温热药可以提高脑、肝、肾耗氧量
C、寒凉药通常可以降低痛阈和惊厥阈
D、以上都不正确

5、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中药四性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关系
B、中药四性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关系
C、中药四性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关系
D、中药四性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6、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多属于药性辛味的药物。

7、不同药味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功效,与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同有关,如酸味中药多含有挥发油。

8、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中药,大都为沉降药。

9、多数温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如麻黄、麝香、马钱子等。

10、中药归经理论认为,中药的归经与微量元素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六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2、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中药药效影响主要是由 所引起。
A、肠道内温度
B、肠道内酸碱度
C、肠道内食物品种
D、肠道内菌群

3、以下能够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包括 。
A、都没有影响
B、药物因素
C、机体因素
D、环境因素
E、用药时辰

4、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包括 。
A、体质
B、年龄
C、性别
D、种族

5、不同体质患者的机体对药物反应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阴虚患者应慎用人参。

6、药典收载的同一中药,即使品种不同,其药理作用也基本相同。

7、所有根类药材生长年限越长,其药理作用也越强。

8、中药低温、避光、干燥贮藏可减少药效下降。

9、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疗效会有变化。

10、中药配伍使用疗效均会增强。

第三章 中药代谢动力学

第三章 单元测试题

1、冰片可提高血脑屏障对丹参素的通透性,使丹参素的脑血比提高。这一特性体现了中药体内过程的 环节。
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2、肠道菌群在口服中药后的多成分代谢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可以产生多种代谢酶,其中 是研究较多的一种水解酶。
A、硝基还原酶
B、蛋白酶
C、β-糖苷酶
D、碳水化合物酶

3、中药代谢动力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 体内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即动力学的一门学科。
A、中药活性组分
B、中药活性成分
C、中药单方
D、中药复方

4、中药体内过程包括 。
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5、影响中药口服吸收的因素很多,包括 。
A、中药制剂本身
B、机体
C、中药在肠道发生代谢
D、中药多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6、许多苷类成分大多原形吸收少,在肠菌作用下水解成苷元被吸收,这些苷常被称为“天然前药”。

7、中药进入体内后,尽管有时效应成分和毒性成分或伴随成分不明确,但是多成分药动学和药效学之间依然符合经典的PK-PD模型。

8、“整体观”是中药产生药效的一大特点。

9、在进行中药复方的药动学研究时,可以通过选择可靠的单一药效指标来表征复方的整体药效。

10、中药虽然含有多种成分,但其吸收机制均以被动扩散方式由胃肠道吸收。

第五章 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中医药临床上,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中药的 。
A、效能
B、药理活性
C、治疗作用
D、生物学活性

2、中医药临床上,把与治疗目的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 。
A、副作用
B、不良反应
C、毒性作用
D、无关作用

3、麻黄在平喘的同时会引起的失眠现象,失眠则属于麻黄的 。
A、副作用
B、治疗作用
C、毒性作用
D、特异质反应

4、少数儿童在服用小檗碱后会引起溶血性黄疸,这种不良反应称为 。
A、副作用
B、过敏反应
C、毒性作用
D、特异质反应

5、有的中药在停药后会引起的与原来本身作用相反的效应,这种效应称为 。
A、后遗作用
B、停药反应
C、成瘾作用
D、特异质反应

6、寒凉药大剂量口服后常有胃肠道刺激作用。

7、中药长期毒性损伤的“靶器官”中,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

8、中药不良反应就是中药的毒性反应。

9、按以往中医药传统,以大毒、有毒、小毒三种分类就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中药毒性。

10、现代中药研究已经完全证明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科学性。

第九章 解表药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表证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与现代医学中 和急性传染病初期症状相似。
A、风湿、类风湿
B、上呼吸道感染
C、肿瘤
D、高血压

2、麻黄的发汗作用在哪种条件下最明显?
A、温热环境
B、应用中枢麻醉剂
C、给与α受体阻断剂
D、寒冷环境

3、柴胡中何种物质具有较明显的肝毒性?
A、多糖
B、黄酮
C、皂苷
D、挥发油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辛温解表药发汗作用通常比辛凉解表药强
B、柴胡具有镇静镇痛作用
C、麻黄制品不宜长期应用
D、柴胡皂苷静脉注射给药疗效更好

5、动物实验中,通常采用注射 或菌液诱导感染性发热。
A、角叉菜胶
B、外毒素
C、二硝基苯酚
D、内毒素

6、研究发汗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A、汗液着色法
B、汗液定量测定法
C、汗腺组织形态观察法
D、皮肤电生理技术

7、解表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发挥解热作用?
A、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
D、促进中枢神经合成释放前列腺素E

8、柴胡具有哪些保肝作用?
A、减少肝细胞坏死
B、促进肝细胞凋亡
C、过度活化肝星状细胞
D、抑制肝纤维化

9、麻黄的临床应用包括 。
A、支气管哮喘
B、失眠
C、荨麻疹
D、鼻塞

10、解表药发汗的主要机制包括 。
A、直接作用于汗腺
B、舒张皮肤血管
C、兴奋中枢神经
D、兴奋外周肾上腺素β受体

第十章 清热药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在中医临床上,清热药主要用于治疗 。
A、里实证
B、里热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2、作用可视为清热药治疗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的共同药理学基础。
A、抗炎
B、抗毒素
C、抗菌
D、抗病毒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数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强于抗生素
B、有的清热药能够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C、不少清热药具有抗内毒素作用
D、体外有抗菌作用清热药体内不一定有效

4、是黄芩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
A、黄芩苷
B、黄芩素
C、汉黄芩苷
D、以上都不是

5、以下具有明显抗疟疾作用的清热药是 。
A、黄芩
B、大青叶
C、金银花
D、青蒿

6、苦参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和氧化苦参碱。
A、槲皮素
B、苦参碱
C、水杨酸
D、靛玉红

7、以下哪项作用与清热药的抗过敏作用无关?
A、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B、抗组胺
C、抗乙酰胆碱
D、促进IgE抗体产生

8、知母的药理作用中, 和降糖作用比较突出。
A、抗菌
B、解热
C、抗病毒
D、抗肿瘤

9、黄连所含有的生物碱中, 是最主要的活性成分。
A、黄连碱
B、药根碱
C、巴马汀
D、小檗碱

10、下列药物中善清中焦湿热的药物是( )。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以上均是

11、清热药“祛邪”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哪些方面?
A、抗菌、抗病毒
B、抗毒素
C、清除自由基
D、抗炎

12、清热药抗内毒素的主要途径包括 。
A、拮抗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B、直接破坏内毒素
C、激活机体防御系统,促进内毒素消除
D、直接清除肠道中的内毒素

13、黄芩抗病毒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
A、黄芩苷
B、黄芩素
C、汉黄芩苷
D、汉黄芩素

14、黄连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抗心肌缺血
B、抗心力衰竭
C、降低血压
D、抗动脉粥样硬化

15、黄连的抗肿瘤作用表现为 。
A、抑制肿瘤生长
B、抑制肿瘤细胞黏附
C、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D、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16、以下药物中,抗内毒素作用比较突出的是 。
A、知母
B、金银花
C、板兰根
D、以上都不是

17、以下哪些是清热药解热的作用机制?
A、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B、抑制炎症因子合成
C、抑制内生致热原生成
D、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18、清热药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减肥
B、降血糖
C、调节血脂
D、降血压

19、清热药可分为 。
A、清热泻火药
B、清热解毒药
C、清热凉血药
D、清热燥湿药

20、清热药的功效包括 。
A、清热解毒
B、清热泻火
C、清热凉血
D、清热燥湿

第十一章 泻下药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1、按泻下作用的特点分类,大黄属于 。
A、刺激性泻下药
B、润滑性泻下药
C、容积性泻下药
D、峻下逐水药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导管逆向注射牛黄胆酸钠,可以造成大鼠胰腺炎模型
B、地芬诺酯灌胃给药,可以造成小鼠便秘模型
C、碳酸铋可用于制备便秘模型
D、泻下药只能从抗炎、泻下方面进行研究

3、大黄利尿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基膜上的 。
A、Na+-葡萄糖共转体
B、质子泵
C、Na+-K+-ATPase
D、K+通道

4、大黄止血、止泻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
A、游离型蒽醌
B、结合型蒽醌
C、多糖
D、鞣质

5、大黄泻下主要活性成分是结合型蒽苷,后者在大肠内可以被肠道菌分解为 发挥泻下作用。
A、番泻苷A
B、大黄酸蒽酮
C、大黄酸
D、α-没食子酸

6、关于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机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黄能增强胰酶活性
B、大黄能促进自由基产生
C、大黄可以改善胰腺微循环
D、大黄对胰外组织没有明显影响

7、大黄引起肝、肾毒性的主要成分是 。
A、鞣质
B、蒽醌类
C、多糖
D、脂肪酸

8、大承气汤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 。
A、腹痛、腹胀
B、出血
C、便秘
D、致癌

9、目前研究发现,大承气汤的主要物质基础来源于其方剂构成中的哪一味药?
A、厚朴
B、大黄
C、枳实
D、芒硝

10、以下有关大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黄的只对大肠有作用,对小肠无任何影响
B、大承气汤的作用其实就是大黄的作用
C、大黄能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也能促进胆囊排出胆汁
D、大黄煎煮时间越长,其泻下作用越强

11、里实证相当于现代医学里多种疾病,包括 。
A、便秘
B、急性肠梗阻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胆囊炎

12、泻下药泻下的作用机制在于 。
A、直接刺激肠壁
B、软化粪便
C、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
D、诱导肠内高渗状态,提高肠容积

13、大黄抗炎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A、抑制解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
B、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
C、减轻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综合征
D、缓解胃肠手术后炎症反应

14、关于大黄抗肿瘤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黄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B、大黄能抑制肿瘤转移
C、大黄与西药中的细胞毒性抗肿瘤药联用,可以增强后者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D、大黄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强于西药中的细胞毒性抗恶性肿瘤药

15、关于大承气汤的药理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拮抗内毒素
B、能增强肠黏膜屏障
C、具有抗炎作用
D、可以增加胃肠血流量

第十二章 祛风湿药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

1、祛风湿药大多性属 。
A、温
B、寒
C、凉
D、热

2、祛风湿药大多归属 经。
A、肝、脾、肺
B、肝
C、肝、脾、肾
D、肾

3、以下哪种不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 。
A、风湿性关节炎
B、类风湿关节炎
C、硬皮病
D、心脏病

4、祛风湿药大多味属 。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5、用于观察祛风湿药镇痛作用的常见模型包括 。
A、扭体法
B、热板法
C、电刺激法
D、辐射热甩尾法

6、雷公藤、秦艽、木瓜均属于祛风湿药。

7、雷公藤具有抗炎、镇痛和免疫促进作用。

8、酵母、角叉菜胶、高岭土和棉球等均为建立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常用的致炎因子。

9、雷公藤无生殖毒性,但易造成内分泌系统损害。

10、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第十四章 单元测试

1、温里药大多味属 。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2、温里药主要用于治疗 。
A、风湿病
B、痹症
C、里寒证
D、硬皮病

3、温里药大多性属 。
A、寒
B、凉
C、温
D、热

4、常用的温里药包括以下哪几种?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秦艽

5、四逆汤所含中药包括 。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甘草

6、温里药可抑制机体代谢,降低产热。

7、附子为毛茛科植物附子的子根加工品。

8、附子的毒性与生物碱化学结构密切相关。

9、附子可强心、保护心肌细胞及抗心律失常。

10、四逆汤为张仲景所创名方,始载于《伤寒论》。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 单元测试

1、泽泻性属 。
A、寒
B、凉
C、温
D、热

2、以下 是茯苓主要化学成分。
A、黄酮
B、多糖
C、皂苷
D、生物碱

3、五苓散复方的构成药物包括 。
A、麻黄
B、猪苓
C、白术
D、桂枝

4、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哪几种病证?
A、水肿
B、黄疸
C、带下
D、湿痹

5、利水渗湿药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类?
A、利水消肿药
B、退湿药
C、利尿通淋药
D、利湿退黄药

6、茯苓具有利尿、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7、泽泻归肾、膀胱经。

8、泽泻具有利尿和抗实验性肾结石等多种药理活性。

9、五苓散是利水渗湿的经典复方,出自《伤寒论》。

10、泽泻药效强度较弱,无抗肿瘤作用。

第十五章 理气药

第十五章 单元测试

1、反映"疏肝理气"功效的实验是 。
A、升压作用实验
B、抗肝炎病毒实验
C、利胆作用实验
D、利尿作用实验

2、下列哪项不是枳壳的主要药理作用?
A、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B、收缩冠状动脉作用
C、对胃肠平滑肌有调节作用
D、抗溃疡作用

3、枳实的临床应用包括 。
A、休克
B、早孕反应
C、流产
D、功能性消化不良

4、枳实升压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
A、消旋去甲乌药碱
B、甲硫氨酸
C、辛弗林
D、N-甲基酪胺

5、研究理气药对消化道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方法是 。
A、离体胃肠道平滑肌实验
B、在体胃肠道平滑肌实验
C、小肠推进运动实验
D、肠管囊内压测定法实验

6、枳实抗休克的作用机理是 。
A、改善心肌代谢
B、升高血压
C、增强心肌收缩力
D、抗过敏作用

7、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8、枳实中挥发油有促进胃肠推进作用,对大鼠离体肠平滑肌呈先兴奋后抑制作用。

9、枳实口服给药可以治疗休克。

10、犬静脉注射枳实注射液和N-甲基酪胺都有增加尿量的作用。

第十六章 止血药

第十六章 单元测试

1、三七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
A、人参皂苷Rb1
B、三七皂苷R1
C、黄酮苷
D、三七氨酸

2、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止血药止血的作用环节有 。
A、收缩局部小血管
B、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C、增加血小板数目和功能
D、促进凝血和降解纤维蛋白

3、下列何药为化瘀止血药?
A、三七
B、艾叶
C、蒲黄
D、白及

4、三七抗血栓形成作用的主要成分为 。
A、三七总皂苷
B、人参皂苷Rg1
C、三七素
D、三七皂苷Ft1

5、促进凝血酶生成、抑制抗凝血酶活性的药物是 。
A、艾叶
B、茜草
C、白茅根
D、三七

6、三七的现代应用主要包括 。
A、消化道出血
B、跌打损伤
C、镇咳化痰
D、冠心病

7、三七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包括 。
A、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B、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
C、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
D、抑制机体纤溶系统活性

8、三七扩张血管机制与促进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Ca2+内流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调节PI3K/Akt/eNOS通路有关。

9、三七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10、三七总皂苷对多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均具有保护作用。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七章 单元测试

1、血瘀证与血液循环障碍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 。
A、血液流变学异常
B、血流动力学异常
C、微循环障碍
D、外伤出血

2、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包括 。
A、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
B、改善血液流变学
C、改善微循环
D、抗凝、抗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

3、离体实验中,可以采用 诱导血小板聚集。
A、ADP
B、凝血酶
C、NO
D、ATP

4、丹参中含有的水溶性成分包括 ,它们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
A、丹参酮I
B、丹酚酸B
C、丹参酮IIA
D、丹参素

5、以下对银杏叶药理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内酯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作用
B、银杏内酯能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
C、银杏内酯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痉挛
D、银杏内酯具有抗脑缺血作用

6、丹参酮和丹酚酸都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

7、银杏叶中所含有的最主要活性物质是黄酮和生物碱。

8、血府逐瘀汤既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能抑制慢性炎症。

9、延胡索乙素是延胡索抑制胃酸分泌的主要成分。

10、丹参素和丹酚酸没有抗肿瘤作用。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章 单元测试

1、下列关于半夏药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半夏中葫芦巴碱有抗癌作用
B、制半夏能增加胃酸分泌,久服可导致胃溃疡
C、半夏镇咳部位在咳嗽中枢
D、生半夏能催吐,制半夏能镇吐

2、桔梗祛痰的主要成分是 。
A、a-菠菜固醇
B、桔梗多糖
C、黄酮
D、桔梗皂苷D

3、半夏炮制方法不同,其毒性亦异,其中致畸毒性最明显的是 。
A、生半夏
B、漂半夏
C、姜半夏
D、蒸半夏

4、杜鹃素祛痰作用的机理包括 。
A、促进气管黏液-纤毛运动
B、能使呼吸道分泌物中酸性黏多糖纤维断裂,并降低唾液酸含量
C、刺激咽喉黏膜,反射性引起轻度恶心,增加支气管腺体的分泌量,稀释痰液
D、直接刺激延髓咳嗽中枢

5、下列药物中,哪些具有平喘作用?
A、半夏
B、苦杏仁
C、桔梗
D、浙贝母

6、桔梗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 。
A、祛痰
B、抗炎
C、抗心肌缺血
D、镇咳

7、桔梗祛痰作用的机理是 。
A、减少呼吸道分泌液
B、刺激胃黏膜或咽喉黏膜,增加支气管腺体的分泌
C、能使呼吸道分泌物中酸性黏多糖纤维断裂,痰黏度下降易于咳出
D、抑制气管黏膜-纤毛运动

8、半夏的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9、半夏具有镇咳作用,其镇咳成分为生物碱。

10、制半夏对去水、洋地黄和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

第二十章 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章 单元测试

1、下列哪项不是平肝息风药的药理作用?
A、镇静、抗惊厥作用
B、催眠作用
C、解热镇痛作用
D、止血作用

2、下列哪项不是天麻的临床应用?
A、神经衰弱
B、高血压
C、老年性痴呆
D、传染病高热

3、与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 。
A、镇静
B、降压
C、抗血栓
D、抗惊厥

4、下列哪项不是天麻的药理作用?
A、抗惊厥
B、抗眩晕
C、强心
D、镇痛

5、具有溶栓作用的药物是 。
A、天麻
B、地龙
C、钩藤
D、麻黄

6、具有平喘作用的药物是 。
A、天麻
B、大黄
C、钩藤
D、地龙

7、天麻改善记忆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
A、天麻苷元
B、琥珀酸
C、天麻多糖
D、香草醛

8、钩藤降压作用的特点是 。
A、口服有效
B、作用缓慢温和
C、无耐受现象
D、降压同时不减少肾血流量

9、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为 。
A、钩藤碱
B、异钩藤碱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0、天麻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有 。
A、对抗谷氨酸作用
B、兴奋苯二氮卓受体
C、降低单胺类递质含量
D、改善微循环

中国大学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国大学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知识。

一、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中药药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中药物的化学成分:中药物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其中主要成分是生物碱、黄酮、苷、苦味素、挥发油等。中药药理学通过对中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了解其分子结构、性质、合成方式等。
  • 中药物的药理作用:中药物的药理作用是指它们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和病理反应。中药药理学通过对中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了解其对人体各个系统的作用、药效和副作用等。
  • 中药物的毒性:中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具有治疗作用,但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毒性反应。中药药理学通过对中药物的毒性进行研究,了解其毒性发生的机制、毒性反应的类型和程度等。
  • 中药物的临床应用:中药药理学通过对中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了解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特点、疗效和不良反应等,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化学分析法:通过对中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和鉴定,了解其化学结构和性质。
  • 药理学方法:通过对中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了解其对生物体各个系统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 毒理学方法:通过对中药物的毒性进行研究,了解其毒性发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 临床方法:通过对中药物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了解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现状

中药药理学在我国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 中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许多中药物的主要成分,并研究了其化学结构和性质。
  • 中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我国科学家通过对中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已经发现了不少新的药理作用,例如,人参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等作用。
  • 中药物的毒性研究:我国科学家已经对一些中药物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其毒性发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 中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我国科学家通过对中药物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已经发现了其良好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四、中药药理学的前景展望

中药药理学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开发新药物:通过对中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药物,提高我国的药物研究和开发水平。
  • 临床治疗应用:通过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可以为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 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和西医药各自的优点,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五、结语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支持。相信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