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33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袁根福)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95 min read

中国大学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袁根福)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部分 材料与制造技术简论

第一、中国制造整答二部分单元作业

1、大学比较金属、工程陶瓷和工程塑料的材料基本特性,通常可承受的机械基础工作温度如何?

2、材料的袁根力学性能有哪些指标?各有什么意义?

3、铁碳合金有哪些组织结构?

4、福答简述冷却速度如何影响材料的案慕案组织和性能。

第二部分 工程材料的课完性能及应用基础

第一、二部分单元测验

1、中国制造整答σ0.2指的大学是( ) A强度;B伸长率;C条件屈服极限;D冲击韧性
A、C
B、工程A
C、材料B
D、机械基础D

2、袁根工程塑料属于( ) A金属材料;B高分子材料;C无机非金属材料;D复合材料
A、A
B、B
C、C
D、D

3、在反复小载荷作用下(低于屈服强度),材料仍会发生损伤或断裂,反应该性能的指标为( ) A弯曲强度;B疲劳强度;C屈服极限;D抗拉强度
A、A
B、B
C、C
D、D

4、下列组织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是( ) 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 D.珠光体
A、A
B、B
C、C
D、D

5、铁碳合金的基本相结构有 ( ) 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 D.珠光体、E.莱氏体
A、A
B、B
C、C
D、D
E、E

6、反映材料塑性的指标有( ) A.σ、B.δ、C.HB、 D.ψ、E.KIC
A、A
B、B
C、C
D、D
E、E

7、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结构中哪些是固溶体 ( ) 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 D.珠光体、E.莱氏体
A、A
B、B
C、C
D、D
E、E

8、陶瓷材料工作时可耐受温度最高,工程塑料次之,金属最差。

9、金属材料相对陶瓷材料可加工性很差。

10、材料的成分相同,结构不会发生转变。

11、相图可以描述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

12、材料的高温力学强度比室温力学强度高。

13、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材料塑性较好。

14、过冷度越大,晶核越多,晶粒越细。

15、同素异晶转变可以作为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16、铁碳合金的组元有铁和碳两种元素

17、在外力的作用下,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第三部分 合金相图及工程材料分类

第三部分单元测验

1、碳钢是含碳量 至 范围内的铁碳合金。
A、0~2.11%
B、0~6.77%
C、0~6.69%
D、2.11~6.69%
E、0.77~2.11%
F、0~.077%

2、含碳量为0.77% 的铁碳合金温度在 727℃ < 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以上时是 组织。
A、奥氏体
B、铁素体
C、珠光体
D、莱氏体
E、渗碳体

3、制造车床床身可选用哪种材料?
A、HT200
B、GCr15
C、65
D、45
E、20CrMnTi

4、工作温度较低的弹簧零件需用什么材料?
A、40Cr
B、GCr15
C、65
D、45
E、20CrMnTi

5、含碳量为0.60%的铁碳合金室温下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A、铁素体+珠光体
B、珠光体+铁素体
C、珠光体
D、铁素体
E、珠光体+渗碳体
F、莱氏体

6、工程材料按组成特点分类,可包括:
A、金属材料
B、陶瓷材料
C、高分子材料
D、复合材料
E、生物材料
F、建筑材料
G、海洋材料

7、下列材料牌号中属于合金结构钢的有:
A、65
B、40Cr
C、GCr15
D、45
E、20CrMnTi
F、HT200
G、12CrNi3

8、按其组成的基体材料分类,下列复合材料名称哪些正确:
A、陶瓷基复合材料
B、树脂基复合材料
C、金属基复合材料
D、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E、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F、碳纤维复合材料
G、玻璃钢

9、Q235-A是A型球墨铸铁。

10、应用最广泛的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

11、奥氏体组织是钢的重要的室温组织。

12、碳素工具钢一般为高碳钢,在质量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

13、铜锌合金是青铜。

14、优质碳素结构钢一般都要经过热处理后使用,所以其牌号反映出化学成分。

第三部分单元作业

1、1.共晶反应、共晶点、共晶线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流动性好?

3、分析下列牌号钢铁材料的种类、含碳量及主要合金元素含量、用途。 Q235-A.F、20CrMnTi、45、40Cr、GCr15

4、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分析其微观组织结构有何异同?

第四部分 材料改性

第四部分单元测验

1、生产机床主轴最终热处理通常采用 方法。
A、高温回火
B、调质处理
C、退火
D、淬火
E、正火
F、化学热处理

2、生产弹簧需要在淬火后进行 热处理以获得好的弹性。
A、中温回火
B、低温回火
C、高温回火
D、化学热处理
E、正火

3、制造锉刀,适合选用下列给出材料中的 ,并最终进行 热处理。 (T12、65Mn、HT200、GCr15Mo、40Cr)
A、T12,低温回火
B、T12,淬火
C、65Mn,正火
D、40Cr,化学热处理
E、HT200,淬火
F、GCr15Mo,去应力退火

4、玻璃退火的目的是 。
A、降低或消除热应力
B、降低硬度
C、提高韧性
D、提高强度

5、热喷涂涂层是 结构,所以涂层的性能具有方向性。
A、层状
B、纤维
C、枝晶
D、条形

6、共析钢在冷却过程中可得到的组织转变产物有:
A、珠光体
B、马氏体
C、贝氏体
D、索氏体
E、莱氏体
F、铁素体
G、渗碳体

7、根据目的不同,钢的退火有多种形式,如:
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去应力退火
D、晶化退火
E、再结晶退火
F、均匀化退火
G、表面退火
H、等温退火

8、下列材料改性方法中属于表面工程的有:
A、热喷涂
B、电镀
C、化学热处理
D、化学镀
E、表面淬火
F、调质处理
G、回火
H、去应力退火
I、形变热处理

9、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方法。

10、将钢淬火后再进行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11、材料淬火处理后一定能提高强度和硬度。

12、热处理是通过采用不同的冷却速度,以获得不同的晶粒度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13、马氏体是一种细珠光体组织。

14、只有钢材可以进行热处理。

第四部分单元作业

1、简述常用热处理工艺的原理与特点。

2、表面工程技术有哪些主要工艺方法?

3、比较钢材与非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异同点。

第五部分 材料的液态成形工艺

第五部分 单元测验

1、合金的化学成份对流动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合金的( )
A、凝固点
B、凝固温度区间
C、熔点
D、过热温度

2、下列合金铸造时,不易产生缩孔、缩松的是( )。
A、普通灰铸铁
B、铸钢
C、铝合金
D、铜合金

3、控制铸件同时凝固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应力
B、防止夹砂
C、消除气孔
D、消除缩松

4、砂型铸造常见的缺陷有()。
A、缩孔
B、夹砂
C、气孔
D、裂纹

5、简化铸造工艺所学的要求有()
A、铸件外形尽量简单
B、铸件内腔符合铸造工艺要求
C、铸件具有一定的结构斜度
D、组合铸件的应用

6、手工砂型铸造适用于大批量铸件的生产。

7、常见的铸造合金中,铸钢的收缩较大。

8、熔模铸造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低熔点合金的中小型铸件。

9、常用铸造有色金属大都流动性好,收缩小,不易产生气孔、夹渣缺陷。

第五部分单元作业

1、合金的流动性与充型能力有何关系?为什么共晶成分的金属流动性比较好?

2、简述铸造生产中改善合金充型能力的主要措施。

3、什么是顺序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需采用什么措施来实现?上述两种凝固原则各适用于哪种场合?

4、普通压铸件能否热处理?为什么?

5、铸件结构应避免或减少铸件缺陷,为此设计铸件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6、特种铸造方法包括哪些?(至少5种)

7、何谓缩孔和缩松?防止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方法是?

第六部分 材料的塑性成形工艺

第六部分单元测验

1、对薄壁弯曲件,如弯曲半径过小则会引起( )
A、裂纹
B、飞边
C、回弹
D、拉穿

2、板料冲压工序中,属于变形工序的是( )
A、落料
B、翻边
C、剪切
D、冲孔

3、板料冲压时,冲下部分为成品而周边是废料的工序称为( )
A、剪切
B、落料
C、冲孔
D、翻边

4、模锻无法锻出通孔,一般需在孔中留下一层厚度为4-8< 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毫米的金属,这层金属称为( )。
A、余块
B、飞边
C、加工余量
D、冲孔连皮

5、为消除金属在冷变形后的加工硬化现象,需进行的热处理为( )。
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扩散退火

6、下列钢中锻造性较好的是( )
A、中碳钢
B、高碳钢
C、低碳钢
D、合金钢

7、影响金属材料可锻性的主要因素有( )。
A、锻件大小
B、锻造工序
C、锻工技术水平
D、化学成分
E、塑性
F、变形抗力

8、拉深件常见的缺陷形式有( )
A、飞边
B、裂纹
C、拉穿
D、回弹严重
E、起皱

9、下列工序中,属于板料冲压分离工序的有( )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拉深
E、弯曲
F、胀形

10、大型零件的唯一锻造方法是自由锻造。

11、在设计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所受正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

12、板料拉深时,拉深系数越小,表示变形程度越大。

13、在多次拉深工艺过程中,插入中间退火,是为了消除加工硬化。

14、设计弯曲模时,为保证成品件的弯曲角度,必须使模具的角度与成品件角度完全一样。

15、模锻件上平行于锤击方向(垂直于分模面)的表面必须有斜度,其原因是便于从模膛取出锻件。

16、金属的锻造性常用 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17、在设计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所受切应力与纤维方向 。

18、热变形的金属,变形后金属具有 组织,不会产生加工硬化。

19、自由锻生产中,使坯料横截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工序称为 。

20、自由锻生产中,使坯料高度减小、横截面积增大的工序称为 。

21、锤上模锻的模锻模膛分为预锻模膛和 模膛两种。

22、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 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第六部分单元作业

1、 如图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阶梯轴,试确定锻造方法,定性地绘出锻件图,并指出需采用哪些工序才能锻成(原始坯料为圆钢)?

2、 图示锻造零件,单件生产。确定锻造方法及锻造工序(所有面均加工)。若大批量生产,该如何确定?

3、下图所示自由锻件的两种结构,哪一个合理?为什么? (3)

4、改正下列不合理结构,并说明理由。

5、铅(熔点为327摄氏度)在室温时的变形和钨(熔点为3380摄氏度)在1100摄氏度下的变形各属于冷变形还是热变形?为什么?

6、“趁热打铁”的含义何在?

第七部分 材料的连接技术

第七部分单元测验

1、下列焊接方法中,属于熔化焊的是( )
A、点焊
B、CO2气体保护焊
C、对焊
D、摩擦焊

2、焊接热影响区中,晶粒得到细化、机械性能也得到改善的区域是( )
A、正火区
B、熔合区
C、过热区
D、部分相变区

3、下列材料中,焊接性最差的是( )
A、低碳钢
B、中碳钢
C、不锈钢
D、铸铁

4、用电弧焊焊接较厚的工件时都需开坡口,其目的是( )
A、保证根部焊透
B、减少焊接应力
C、减少焊接变形
D、提高焊缝强度

5、汽车制造厂焊接低碳钢薄板冲压件(搭接):如汽车驾驶室、车厢等,下列最常用的方法是( )
A、手工电弧焊
B、气焊
C、埋弧焊
D、电阻焊

6、焊接接头由焊缝与焊接热影响区组成,其中对焊接接头有不利影响的区域是( )
A、焊缝
B、熔合区
C、过热区
D、正火区
E、部分相变区

7、氩弧焊主要用于焊接( )
A、普通碳钢
B、铸铁件
C、高熔点合金
D、易氧化的有色金属
E、合金钢

8、下列几种焊接方法中属于压力焊的是( )
A、埋弧焊
B、点焊
C、氩弧焊
D、钎焊
E、缝焊
F、对焊

9、焊条药皮的作用是( )
A、提高电弧的稳定性
B、气-渣保护作用
C、脱氧,去硫磷
D、渗合金
E、绝缘作用
F、保护焊条
G、燃烧产生热量

10、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原因有:
A、受阻加热及冷却
B、不均匀收缩
C、组织应力
D、外力作用
E、工件安装不当
F、焊接温度过低

11、焊缝密集交叉,会造成什么问题?
A、金属过热
B、加大热影响区
C、使组织恶化
D、焊接应力大
E、不便操作
F、冷却缓慢降低生产率
G、影响机械加工

12、汽车油箱常采用板材冲压和焊接方法组合制造。

13、铸铁的焊接性比低碳钢好。

14、埋弧焊焊接空间位置一般为全位置焊。

15、常温下工作的电子产品、仪表,常采用的焊接方法是硬钎焊。

16、焊缝应避开应力集中的转角位置,以防止焊接应力与外加应力相互叠加,造成过大的应力而开裂。

17、按焊接过程的物理特点,焊接方法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18、埋弧焊不使用焊条,而使用焊丝与 。

19、常用的电阻焊有点焊、缝焊与 三种。

20、硬钎焊时钎料熔点在 ℃以上,接头强度在200Mpa以上。

21、影响钢焊接性的主要因素是 。

第七部分单元作业

1、为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下图焊件应采用何焊接顺序?如不采用此顺序可能会出现何种问题?

2、下图所示两种焊接结构,哪一个合理?并简要分析原因。

3、什么是焊接热影响区?低碳钢焊接时热影响区分为哪些区段?

4、为防止和减少焊接变形,焊接时应采取何种工艺措施?

5、给下列材料或结构的焊件选择一合理的焊接方法。 (备选焊接方法为:氩弧焊、电渣焊、埋弧焊、焊条(手工)电弧焊、点焊、钎焊、缝焊) Q235钢支架、硬质合金刀头与45钢刀杆、厚度为3mm的薄板冲压件、锅炉筒身环缝、壁厚60mm的大型构件、45钢钢结构(厚300mm)、灰口铸铁的补焊、 汽车油箱、锅炉炉身环缝、不锈钢钢板

第九部分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第九部分单元测验

1、切削运动中,具有间歇运动特点的机床有( )。
A、车床
B、插床
C、磨床
D、镗削

2、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面是( )。
A、主后刀面
B、前刀面
C、副后刀面
D、底平面

3、砂轮的硬度是指( )。
A、磨粒的硬度
B、结合剂的硬度
C、结合剂粘结磨粒的牢固程度
D、磨粒与结合剂硬度的总称

4、切削用量中,对刀具耐用度(或刀具寿命)的影响最大的是( )。
A、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背吃刀量
D、与切削用量无关

5、车削细长轴时,为防止工件产生弯曲和振动,应尽量减少( )。
A、轴向力
B、前角
C、主偏角
D、径向力

6、切削运动中具有往复运动特点的机床有( )。
A、车床
B、镗削
C、刨床
D、拉床
E、插床

7、切削区切削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切削热的产生和传散情况,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切削温度?
A、切削用量
B、切屑的种类
C、工件材料
D、切屑的形状
E、刀具角度
F、切削液
G、刀具寿命

8、常见的屑类型有( )
A、带状切屑
B、切状切屑
C、崩碎切屑
D、粒状切屑
E、片状切屑
F、棒状切屑

9、刀具材料应具备下列哪些性能?
A、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
B、足够的强度和韧度
C、较高的耐热性
D、良好的塑性
E、好的弹性
F、疲劳强度

10、关于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的原因有( )。
A、积屑瘤的硬度比工件材料的硬度高
B、能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
C、起到保护切削刃的作用
D、提高加工精度
E、提高表面质量
F、增大了刀具的实际前角
G、增大了刀具的实际后角

11、属于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要素的是( )。
A、前刀面
B、后刀面
C、切削刃
D、刀尖
E、基面
F、底平面
G、切削平面

12、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13、一般来说,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强度和韧性就越低。

14、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为刀具与工件的互相挤压的过程。

15、切削用量中,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16、砂轮的硬度是指磨粒的硬度。

17、车削细长轴时,切削力中三个分力以( )对工件的弯曲变形影响最大。

18、切削脆性材料时,容易产生( ) 切屑。

19、磨削硬材料要用硬度( )的砂轮。

20、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镗刀的( )。

21、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第九部分单元作业

1、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机器零件要靠切削加工成形?切削加工有哪几类?

2、请填出下表中各种机床上加工工件时的切削运动。 机床名称 主运动 进给运动 机床名称 主运动 进给运动 卧式车床 龙门刨床 钻 床 外圆磨床 卧铣、立铣 拉 床 牛头刨床 平面磨床

3、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适合制造何种刀具?

4、试分析车外圆时各切削分力的作用和影响。

5、简述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6、何谓砂轮的硬度?为什么磨硬材料时要用软砂轮?

7、如何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第十部分 常见表面的切削加工方法

第十部分单元测验

1、在车床最适于加工的零件是( )。
A、平板类
B、轴类
C、轮齿成型
D、箱体类

2、加工Φ20mm以下未淬火的小孔,尺寸精度IT8,表面粗糙度Ra3.2~1.6,应选用( )加工方案。
A、钻孔-镗-磨
B、钻-粗镗-精镗
C、钻-扩-机铰
D、钻-拉-磨

3、有色金属的加工不宜采用( )方式。
A、车削
B、铣削
C、刨削
D、磨削

4、逆铣是指铣削力的( ) 分力与工作台进给方向相反。
A、水平
B、垂直
C、轴向
D、径向

5、在制造45钢轴类零件的工艺路线中,调质处理应安排在( )。
A、机械加工之前
B、粗、精加工之间
C、精加工之后
D、无所谓

6、车床上可加工的表面有( )。
A、平面
B、外圆面
C、内圆面
D、锥面
E、齿面
F、斜面
G、键槽

7、加工尺寸精度为IT8,表面光洁度中等的淬火钢轴类件,可用的切削加工工艺有( )。
A、精车
B、粗车
C、精磨
D、铣削
E、刨削
F、钻削

8、可用于回转面加工的切削加工方法有( )。
A、车削
B、铣削
C、刨削
D、磨削
E、镗削
F、钻削

9、可用于平面加工的切削加工方法有( )。
A、车
B、铣
C、刨
D、磨
E、钻
F、拉
G、铰
H、镗

10、齿轮齿形加工可采用( )等方法。
A、插齿
B、铣齿
C、磨齿
D、滚齿
E、车齿
F、拉齿
G、镗齿

11、利用刨床可完成( )等表面的加工。
A、平面
B、斜面
C、V形槽
D、T形槽
E、外圆面
F、内圆面
G、螺纹

12、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孔,应选择镗孔。

13、拉削加工时,机床无需进给运动。

14、牛头刨床的刨刀是作往复运动的,而龙门刨的刨刀是作间歇移动的。

15、车削的主运动是旋转运动,不能够加工平面。

16、用成型法加工齿轮或齿条,可以在铣床或刨床上进行。

17、滚齿和插齿加工原理都是用( )法加工齿形。

18、因为铣床丝杠传动有间隙,采用( )铣法铣削时,工作台会窜动。

19、拉削加工的切削运动只有( )个。

20、加工孔内环形槽最切合适的削加工方法是( )。

21、因为铣床丝杠传动有间隙,采用( )铣法铣削时,工作台会窜动。

第十部分单元作业

1、加工要求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的紫铜或铝合金轴外圆时,应选用那种加工方法?为什么?

2、磨削为什么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3、试确定下列零件外圆面的加工方案: 45钢轴,φ50h6,Ra0.2μm,表面淬火。

4、在车床上钻孔和在钻床上钻孔产生的“引偏”,对所加工的孔有何不同影响?在随后的精加工中,哪一种比较容易纠正?为什么?

5、镗床镗孔与车床镗孔有何不同?各适合于什么场合?

6、牛头刨床和龙门刨床的应用有何区别?

7、用周铣法铣平面,从理论上分析,顺铣比逆铣有哪些优点?实际生产中,目前多采用哪种铣削方式?为什么?

8、试择下列零件上平面的加工方案: (1)单件小批生产中,机座(铸铁)的底面:500mm×300mm,Ra3.2μm。 (2)成批生产中,铣床工作台(铸铁)台:1250mm×300mm,Ra1.6μm。 (3)大批量生产中,发动机连杆(45调质钢, 217─255 HBS)侧面:25mm×10mm,Ra3.2μm。

第十一部分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

第十一部分单元测验

1、下图结构工艺性较合理的是( )。 (1)钻孔 (2)轴 (3)钻孔 (4)车内螺纹
A、(1)
B、(2)
C、(3)
D、(4)

2、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时,作为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工艺基准。

3、工件定位时,并不是任何情况都要限制六个自由度。

4、表面淬火、渗碳、氮化等属于最终热处理,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5、工件定位时的欠定位是指技术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

6、为减少定位误差,应尽可能使较多的表面加工用同一精基准。

7、调质处理应该放在( )加工之前。

第十一部分单元作业

1、生产类型有哪几种? 汽车、电视机、金属切削机床、大型轧钢机的生产各属于哪种生产类型?

2、何谓基准?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分为哪几种?

3、何谓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加工时,工件是否都要完全定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有哪些内容?制定原则是什么?

5、分析如图所示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对不合理之处加以改进。

第十二部分 特种加工及先进制造技术

第十二部分单元测验

1、下列工件材料选项中,不适于电火花加工的是( )。
A、硬质合金
B、钛合金
C、光学玻璃
D、淬火钢

2、用线切割机床不能加工的形状或材料为( )。
A、盲孔
B、圆孔
C、上下异性件
D、淬火钢

3、不能使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材料为( )。
A、石墨
B、铝
C、硬质合金
D、大理石

4、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个是离子束加工所具有的特点?
A、加工中无机械应力和损伤
B、通过离子撞击工件表面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使工件表面熔化而去除工件材料
C、工件表面层不产生热量,但有氧化现象
D、需要将工件接正电位(相对于离子源)

5、一般来说,电解加工时工具电极是( )的。
A、低损耗
B、高损耗
C、基本无损耗
D、负损耗

6、激光能聚集成极小的光斑,可以进行细微和精密加工。

7、电子束加工是通过热效应进行加工的。

8、离子束加工像激光加工一样也是利用热效应进行加工的。

9、超声波加工适合于加工各种硬脆材料,特别是某些不导电的非金属材料,例玻璃、陶瓷、石英、硅、玛瑙、宝石、金刚石等。也可以加工淬火钢和硬质合金等材料,但效率相对较低。

10、特种加工时工具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甚至不用工具)。

11、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阳极溶解作用去除材料的。

12、激光加工与离子束加工相同,都要求有抽真空装置。

期末考试

2019年秋季期末考试

1、σ0.2指的是( )
A、强度
B、伸长率
C、条件屈服极限
D、冲击韧性

2、在反复小载荷作用下(低于屈服强度),材料仍会发生损伤或断裂,反应该性能的指标为( )
A、弯曲强度
B、疲劳强度
C、屈服极限
D、抗拉强度

3、制造车床床身可选用哪种材料?
A、HT200
B、GCr15
C、65
D、45
E、20CrMnTi

4、碳钢是含碳量 至 范围内的铁碳合金。
A、0~2.11%
B、0~6.77%
C、0~6.69%
D、2.11~6.69%

5、生产弹簧需要在淬火后进行 热处理以获得好的弹性。
A、中温回火
B、低温回火
C、高温回火
D、化学热处理
E、正火

6、玻璃退火的目的是 。
A、降低或消除热应力
B、降低硬度
C、提高韧性
D、提高强度

7、合金的化学成份对流动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合金的( )
A、凝固点
B、凝固温度区间
C、熔点
D、过热温度

8、控制铸件同时凝固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应力
B、防止夹砂
C、消除气孔
D、消除缩松

9、板料冲压工序中,属于变形工序的是( )
A、翻边
B、落料
C、剪切
D、冲孔

10、为消除金属在冷变形后的加工硬化现象,需进行的热处理为( )。
A、再结晶退火
B、完全退火
C、球化退火
D、扩散退火

11、下列焊接方法中,属于熔化焊的是( )
A、CO2气体保护焊
B、点焊
C、对焊
D、摩擦焊

12、用电弧焊焊接较厚的工件时都需开坡口,其目的是( )
A、保证根部焊透
B、减少焊接应力
C、减少焊接变形
D、提高焊缝强度

13、( )是橡胶制备过程中区别于其它材料特有的工艺。
A、硫化处理
B、加热
C、挤夺成形
D、后处理

14、塑料和橡胶均可采用( )方法成形。
A、挤出成形
B、吹塑成形
C、注浆成形
D、热压铸

15、切削运动中,具有间歇运动特点的机床有( )。
A、插床
B、车床
C、磨床
D、镗削

16、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面是( )。
A、副后刀面
B、主后刀面
C、前刀面
D、底平面

17、加工Φ20mm以下未淬火的小孔,尺寸精度IT8,表面粗糙度Ra3.2~1.6,应选用( )加工方案。
A、钻-扩-机铰
B、钻孔-镗-磨
C、钻-粗镗-精镗
D、钻-拉-磨

18、在制造45钢轴类零件的工艺路线中,调质处理应安排在( )。
A、粗、精加工之间
B、机械加工之前
C、精加工之后
D、无所谓

19、反映材料塑性的指标有( )
A、δ
B、ψ
C、σ
D、HB
E、KIC

20、按其组成的基体材料分类,下列复合材料名称哪些正确:
A、陶瓷基复合材料
B、树脂基复合材料
C、金属基复合材料
D、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E、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F、碳纤维复合材料
G、玻璃钢

21、氩弧焊主要用于焊接( )
A、易氧化的有色金属
B、合金钢
C、普通碳钢
D、铸铁件
E、高熔点合金

22、下图结构工艺性较合理的是( )。(注:请仅填相应的数字) (1)钻孔 (2)轴 (3)钻孔 (4)车内螺纹
A、1
B、2
C、3
D、4

23、用线切割机床不能加工的形状或材料为( )。
A、盲孔
B、圆孔
C、上下异性件
D、淬火钢

2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结构中哪些是固溶体 ( )
A、铁素体
B、奥氏体
C、渗碳体
D、珠光体
E、莱氏体

25、工程材料按组成特点分类,可包括:
A、金属材料
B、陶瓷材料
C、高分子材料
D、复合材料
E、生物材料
F、建筑材料
G、海洋材料

26、共析钢在冷却过程中可得到的组织转变产物有:
A、珠光体
B、马氏体
C、贝氏体
D、索氏体
E、莱氏体
F、铁素体
G、渗碳体

27、根据目的不同,钢的退火有多种形式,如:
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去应力退火
D、再结晶退火
E、均匀化退火
F、晶化退火
G、表面退火
H、等温退火

28、砂型铸造常见的缺陷有()。
A、缩孔
B、夹砂
C、气孔
D、裂纹

29、简化铸造工艺所需的要求有()。
A、铸件外形尽量简单
B、铸件内腔符合铸造工艺要求
C、铸件具有一定的结构斜度
D、组合铸件的应用

30、拉深件常见的缺陷形式有( )
A、拉穿
B、起皱
C、飞边
D、裂纹
E、回弹严重

31、下列工序中,属于板料冲压分离工序的有( )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拉深
E、弯曲
F、胀形

32、焊接接头由焊缝与焊接热影响区组成,其中对焊接接头有不利影响的区域是( )
A、熔合区
B、过热区
C、焊缝
D、正火区
E、部分相变区

33、下列工艺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形方法的有:
A、直接氧化法
B、化学气相渗透
C、溶胶—凝胶法
D、共喷沉积法
E、层压成形
F、注射成形

34、下列方法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的有:
A、喷射成形
B、模压成形
C、层压成形
D、缠绕成形
E、扩散粘结法
F、共喷沉积法
G、溶胶—凝胶法

35、切削运动中具有往复运动特点的机床有( )。
A、刨床
B、插床
C、车床
D、镗削
E、拉床

36、刀具材料应具备下列哪些性能?
A、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
B、足够的强度和韧度
C、较高的耐热性
D、良好的塑性
E、好的弹性
F、疲劳强度

37、加工尺寸精度为IT8,表面光洁度中等的淬火钢轴类件,可用到的切削加工工艺有( )。
A、精车
B、粗车
C、精磨
D、铣削
E、刨削
F、钻削

38、可用于回转面加工的切削加工方法有( )。
A、车削
B、磨削
C、镗削
D、钻削
E、铣削
F、刨削

39、Q235-A是A型球墨铸铁。

40、应用最广泛的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

41、奥氏体组织是钢的重要的室温组织。

42、碳素工具钢一般为高碳钢,在质量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

43、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方法。

44、将钢淬火后再进行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45、热处理是通过采用不同的冷却速度,以获得不同的晶粒度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46、手工砂型铸造适用于大批量铸件的生产。

47、常见的铸造合金中,铸钢的收缩较大。

48、熔模铸造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低熔点合金的中小型铸件。

49、设计弯曲模时,为保证成品件的弯曲角度,必须使模具的角度与成品件角度完全一样。

50、常用铸造有色金属大都流动性好,收缩小,不易产生气孔、夹渣缺陷。

51、常温下工作的电子产品、仪表,常采用的焊接方法是硬钎焊。

52、焊缝应避开应力集中的转角位置,以防止焊接应力与外加应力相互叠加,造成过大的应力而开裂。

53、埋弧焊焊接空间位置一般为全位置焊。

54、陶瓷材料在成形前要进行混炼。

55、水分是影响泥团可逆性的主要因表之一。

56、化学气相渗透法可用于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

57、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为刀具与工件的互相挤压的过程。

58、切削用量中,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59、砂轮的硬度是指磨粒的硬度。

60、牛头刨床的刨刀是作往复运动的,而龙门刨的刨刀是作间歇移动的。

61、车削的主运动是旋转运动,不能够加工平面。

62、用成型法加工齿轮或齿条,可以在铣床或刨床上进行。

63、工件定位时,并不是任何情况都要限制六个自由度。

64、离子束加工像激光加工一样也是利用热效应进行加工的。

65、在设计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所受切应力与纤维方向 。

66、锤上模锻的模锻模膛分为预锻模膛和 模膛两种。

67、埋弧焊不使用焊条,而使用焊丝与 。

68、硬钎焊时钎料熔点在 ℃以上,接头强度在200Mpa以上。

69、硫化是( )制品加工的主要工艺过程之一,须安排在制品成形后进行。

70、某些塑料在温度高和受热时间长的情况下会产生降解、分解、变色的特性为塑料的( )性。

71、磨削硬材料要用硬度( )的砂轮。

72、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73、滚齿和插齿加工原理都是用( )法加工齿形。

74、加工孔内环形槽最合适的削加工方法是( )。

75、调质处理应该放在( )加工之前。

76、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 )现象。

77、从液相中同时析出两不同的固相的转变称为( )转变(反应)。

78、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 )后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79、在Fe-Fe3C相图中,PSK线称为( )线也称为A1线。

80、为防止铸件产生缩孔,便于按放冒口,铸件应采用( )凝固原则。

81、下图所示铸件中结构工艺性较为合理的是( )图。(注:填入小写字母)

中国大学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袁根福)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工科类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的性质、加工方法和应用领域,同时还能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本门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材料

1.1 材料的基本概念;

1.2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1.3 材料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

1.4 材料的表面处理和表面改性技术。

2、机械制造

2.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

2.2 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和装备;

2.3 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和技术;

2.4 机械制造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

课程特点

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课程中将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并了解机械制造和材料加工的过程。

2、突出工程应用

本课程突出工程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中将介绍大量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材料的使用和机械制造的应用,掌握应对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加强实验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将在实验室中亲手操作实验,了解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的具体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具体包括:

1、系统学习

学生应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按照教学大纲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预习、复习、总结等方式,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2、实践操作

学生应在学习本门课程时,积极参加相关实践操作环节,亲手操作实验,了解机械制造和材料加工的具体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独立思考

学生应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注重独立思考,尝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阅读论文等方式,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成绩、作业成绩等。具体考核方式由授课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等。

参考书目

1. 张建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陈成培.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马云天.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王林生. 机械制造工艺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