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4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无机及分析化学I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18 min read

mooc无机及分析化学I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期中测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无机及分析化学I》期中测试

1、无机滴定分析的及分相对误差一般要求< 0.1%,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析化学体积应控制在:
A、10 mL 以下
B、答案答案10~15 mL
C、慕课20~30 ml
D、课后50 mL 以上

2、作业已知某水溶液的无机[OH-]=2.8×10-4 mol/L,该溶液pH的及分正确表达值为:
A、3.55
B、析化学3.5
C、答案答案10.4
D、慕课10.45

3、课后下列情况属于系统误差的作业是:
A、滴定管未经校准
B、无机操作时溶液溅出
C、实验记录错误
D、几次滴定管读数不一致

4、恒温下,反应2NO2(g) = N2O4(g)达到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则
A、平衡向右移动
B、平衡向左移动
C、平衡不移动
D、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

5、放热反应2NO(g) + O2(g) = 2NO2(g) 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① 增加压力;②减少NO2的分压;③增加O2分压;④升高温度;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6、已知反应反应NH3 (g) = 1/2N2 (g) + 3/2H2 (g)的平衡常数为K1,在相同条件下,N2 (g) + 3H2 (g) = 2NH3 (g) 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和K2的关系正确的是:
A、K1= K2
B、K1=1/ K2
C、K1=(1/ K2)1/2
D、K1=(1/ K2)2

7、下列那组物质是共轭酸碱
A、H3PO4和HPO42-
B、H2O和H3O+
C、H2O和HCl
D、H2SO4和Ca(OH)2

8、H3A的Ka1=10-4;Ka2=10-5Ka1;Ka3=10-5.5Ka1。1mol·L-1的NaH2A溶液的pH
A、pH<7.0
B、pH=7.0
C、pH>7.0
D、无法确定

9、欲配制pH=9~10的缓冲溶液,最好使用选择那种体系:
A、NH3+NH4Cl(Kb=1.8×10-5)
B、KH2PO4+K2HPO4(Ka2=6.30×10-3)
C、NaAc+HAc(Ka=1.8×10-5)
D、KHC2O4+H2C2O4(Ka=1.4×10-3)

10、HCl滴定某碱,突跃范围为pH=4.3~3.6,化学计量点的pH=3.95,且知溴甲酚绿的变色范围pH=4.0~5.6(黄~蓝,中间色为绿色),酚酞的变色范围为pH=8.0~10.0(无色~红色),下列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颜色均正确的是:
A、溴甲酚绿,绿色
B、溴甲酚绿,黄色
C、酚酞,无色
D、酚酞,红色

11、多次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很好,则说明测试结果的准确度高。

12、反应NH3 (g) = 1/2N2 (g) + 3/2H2 (g)达到平衡后,恒压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能增大NH3的平衡转化率。

13、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14、一定的温度下,多元弱酸在水中各型体的分布取决于溶液的pH。

15、NaHCO3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H+] + [H2CO3] = [OH-] + [CO32-]。

16、强酸滴定弱碱时,滴定突跃的大小只与滴定液和待测溶液的浓度有关。

17、酸碱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与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的pH相等。

18、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

19、在只考虑酸效应的配位滴定中,酸度越大,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就越大。

20、当αY(H) = 1时,表示没有配位剂的酸效应。

中国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I

中国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I是一门重要的化学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关应用。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
  • 离子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 溶液、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 酸碱平衡
  • 配位化合物及其结构与反应
  • 分析化学基础及其应用

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

化学元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所组成的物质。

周期表是一种化学元素的分类方式,其基本原则是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离子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离子是指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化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形成的物质,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溶液、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溶液是指将一个或多个物质溶解于另一个物质中的均质混合物。

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平衡状态的现象。

酸碱平衡

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混合后生成水和盐的化学反应。

配位化合物及其结构与反应

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与一些配位基团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与其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位基团的特性密切相关。

分析化学基础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是一种应用化学的分支学科,旨在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分析和检测实现定量和定性分析。

分析化学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生物医学等领域。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 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原理及其周期表的构成
  •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 学会使用常规分析方法进行化学实验
  • 了解分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授课、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

课堂授课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解释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促进学生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

通过课堂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设计

通过独立设计、探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

  • 期中考试
  • 期末考试
  • 实验成绩
  • 课堂表现及作业

期中、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实验成绩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课堂表现及作业考核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习建议

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建议学生:

  • 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理解课程内容
  • 积极参加课堂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 多做课后习题,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参加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实验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语

中国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I是一门重要的化学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化学元素、离子化合物、溶液、化学平衡、配位化合物及其反应和分析化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