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8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大学物理_32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67 min read

中国大学大学物理_32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讲 绪论(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基础知识(一) 3课时

1.1 测量与误差随堂测验

1、中国测量的大学大学答案答案任务之一是给出被测量真值的最佳估值。

2、物理完整被测量在实验当时条件下均有不依人的慕课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大小,称此值为被测量的中国最佳估值。

3、大学大学答案答案大量测量时,物理完整随机误差也不遵从统计规律。慕课

4、中国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 测量。大学大学答案答案

1.2 直接被测量的物理完整最佳估值和格拉布斯判据随堂测验

1、标准偏差小的慕课测量值,测量的中国可靠性较低。

2、大学大学答案答案实验标准偏差 表示测量值比较分散。物理完整(填”大“或”小“)

1.3 测量不确定度随堂测验

1、误差限一定等于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2、直接被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为被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

3、通常情况下,按 分布,则直接测量量x的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为。(填“均匀”或“不均匀”)

1.4 有效数字随堂测验

1、按有效数字规则,213.25+16.7+0.124的计算结果为

2、按有效数字规则,2.14450保留三位小数为

绪论(一)单元测验

1、将3.26350、3.26451、3.26450、3.26460四个数保留三位小数,结果正确的是
A、3.264、3.265、3.265、3.265
B、3.264、3.265、3.264、3.265
C、3.263、3.265、3.265、3.265
D、3.263、3.265、3.264、3.265

2、325.78×0.0145÷189.2=0.02496728,按有效数字要求,结果取为
A、0.02497
B、0.024967
C、0.0250
D、0.025

3、假定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最佳估值为980.20cm/s2,测量不确定度为1.8cm/s2,则按着规则,测量结果报道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980.20±1.8)cm/s2
B、(980.2±1.8)cm/s2
C、(980.20±1.80)cm/s2
D、(980±2)cm/s2

4、假定计算出某球体直径的最佳估值为19.9935mm,计算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0026mm,则按着规则,测量结果报道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19.9935±0.0026)mm
B、(19.9935±0.003)mm
C、(19.993±0.003)mm
D、(19.994±0.003)mm

5、假定计算出某球体直径的最佳估值为19.9937mm,(1)若计算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0027mm;(2)若计算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0017mm。两种情况下,按着有效数字规则,测量结果报道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19.9937±0.0027)mm
B、(19.994±0.003)mm
C、(19.9937±0.0017)mm
D、(19.9937±0.002)mm

6、假定计算出某地重力加速度的最佳估值为980.20cm/s2,(1)若计算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为1.7cm/s2;(2)若计算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为2.8cm/s2。两种情况下,按着规则,测量结果报道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980.20±1.70)cm/s2
B、(980.2±1.7)cm/s2
C、(980.20±2.80)cm/s2
D、(980±3)cm/s2

7、加减运算中计算结果的末位应当和最先出现的可疑位一致。

8、相对误差的大小反映误差的严重程度。

9、格拉布斯判据是误差理论中剔除坏数据的常用判据。

10、单位换算中出现的零也是有效数字。

11、系统误差均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消除它。

12、仪器上显示的数,末位是零时,此零也是有效数字。

13、随机误差性质的不确定度是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的。

14、系统误差性质的不确定度是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的。

15、测量的任务之一是给出被测量真值的最佳估值。

16、标准偏差大表示测量值分散,随机误差的分布范围宽。

17、标准不确定度不论A类评定或B类评定在合成时是等价的,合成采用方和根法。

18、误差来源只有人为因素和仪器因素两个方面。

19、测量的任务之一是给出真值最佳估值的可靠程度的估计。

20、实验测量后,若不全面计算不确定度时,对于随机误差为主的测量情况下,可以只计算B类标准不确定度作为总的不确定度,略去A类不确定度。

21、在直接被测量的数据处理步骤中,被测量的最佳估值就等于算术平均值。

22、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被测物客观存在的值,习惯叫做最佳估值。

23、实验测量后,若不全面计算不确定度时,对于系统误差为主的测量情况下,可以只计算B类标准不确定度作为总的不确定度。

24、若对直接被测量x进行了多次测量,则直接被测量的测量结果报道的表达式可写成

25、测量分为两种,分别是直接测量和 测量 。

26、实验后计算不确定度时,测量值的有效数字末位由 的有效数字的末位决定。

27、标准偏差越小的测量值,显示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可能性较 。(填“大”或“小”)

28、按有效数字规则,96.25+1.342= 。

29、按着有效数字规则,某圆柱体的体积运算式为,则计算结果体积应取 位有效数字。

30、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被测物客观存在的值,习惯叫做 。

绪论(一)单元作业

1、实验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2、如何从仪器上读取和记录有效数字?

3、实验后不计算不确定度时,简述加减运算、乘除运算、三角函数、对数值的有效数字的确定规则。

4、简述使用有效数字规则时的注意事项。

5、简述数值的修约规则。

6、用米尺(最小分度为1mm)测物体长度,按有效数字要求哪些有错误? A. 5.3 cm B. 30 cm C. 68.36cm D. 80.00cm E.15.175cm

7、用温度计(最小分度为)测温度,按有效数字要求哪些有错误? A. B. C. D.

8、用电流表(最小分度为0.05A)测电流,按有效数字要求哪些有错误? A. 0.605A B. 1.450A C. 0.982A

第二讲 绪论(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基础知识(二) 3课时

1.5 组合测量随堂测验

1、组合测量中,采用图解法不仅简单直观,还可以计算出拟合直线参数最佳估值的不确定度。

2、组合测量中,逐差法可以计算出拟合直线参数最佳估值的不确定度。

3、组合测量中,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指误差求和取极大值的方法。

1.6 数据处理步骤随堂测验

1、对某一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该被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等于其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2、间接被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等于构成该间接被测量的所有直接被测量的合成不确定度的平方和。

1.7 实验报告随堂测验

1、有人说,书写实验报告时,给出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的报道(表示),都要采用相对误差的表示方式。

绪论(二)单元测验

1、已知螺旋测微器最小分格为0.01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球体的直径d。假定测量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1 2 3 4 球体直径d/mm 19.952 19.957 19.955 19.959 格拉(罗)布斯判据系数G为1.49,S为实验标准偏差,根据数据处理知识,保留2位有效数字,为
A、0.0044mm
B、0.0047mm
C、0.0045mm
D、0.0046mm

2、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则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
A、
B、
C、
D、

3、组合测量中,既要计算出斜率和截距的最佳估值,又要计算出斜率和截距的实验偏差,必须采用以下哪种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A、分组求差法
B、画图法
C、分组求和法
D、最小二乘法

4、组合测量中常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
A、图解法
B、逐差法
C、偏差法
D、最小二乘法
E、求和法

5、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要计算哪几个量?
A、自变量求和
B、因变量求和
C、自变量平方求和
D、因变量平方求和
E、自变量与因变量对应项乘积求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等于实验标准偏差
B、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等于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C、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等于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D、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等于实验标准偏差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等于实验标准偏差
B、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等于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C、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等于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D、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等于实验标准偏差

8、已知螺旋测微器最小分格为0.01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球体的直径d,假定螺旋测微器的零点读数为0.003mm。假定测量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1 2 3 4 球体直径d/mm 19.952 19.957 19.955 19.959 根据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值取为19.9558mm
B、平均值取为19.95575mm
C、最佳估值为19.952mm
D、最佳估值为19.9528mm
E、最佳估值为19.95275mm

9、已知螺旋测微器最小分格为0.01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球体的直径d,假定螺旋测微器的零点读数为-0.003mm。假定测量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1 2 3 4 球体直径d/mm 19.952 19.957 19.955 19.959 根据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值取为19.9558mm
B、平均值取为19.95575mm
C、最佳估值为19.958mm
D、最佳估值为19.9588mm
E、最佳估值为19.95875mm

10、已知螺旋测微器最小分格为0.01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球体的直径d。假定测量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1 2 3 4 球体直径d/mm 19.952 19.957 19.955 19.959 根据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标准偏差取为0.002987mm
B、实验标准偏差取为0.0030mm
C、实验标准偏差取为0.002586mm
D、实验标准偏差取为0.0026mm
E、平均值取为19.9558mm

11、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圆柱体的直径,为圆柱体的高度,则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12、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圆柱体的直径,为圆柱体的高度,则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13、组合测量中运用图解法可以计算出实验标准偏差。

14、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中,相关系数表示测量的各数据点靠近拟合直线的程度。

15、组合测量中使用逐差法可以计算出相关系数的数值。

16、组合测量中,用图解法计算直线拟合直线参量的优点是直观、简捷。

17、组合测量的几种数据处理方法中, 既能给出拟合直线参数的最佳估值,又能给出标准偏差。

18、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中,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 ,各数据点就越接近拟合直线。

19、组合测量的图解法 (填“能”或“不能”)恰当地给出斜率和截距的不确定度。

20、组合测量中,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的相关系数表示测量的各数据点靠近拟合 的程度。

绪论(二)单元作业

1、1. 什么是组合测量?常用的组合测量方法有哪几种?

2、2.已知某一螺旋测微器的零点读数为-0.002mm,用该螺旋测微器测量球体的直径d,测得一组实验测量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1 2 3 4 球体直径d(mm) 19.881 19.885 19.880 19.884 请将球体直径d的数据处理过程及测量结果报道依次填入相应表达式中。若该螺旋测微器的零点读数为-0.003mm,请给出球体直径d 的最佳估值和测量结果报道填入相应表达式。 (1);(2) ;(3),则, ;审查无可疑数据(4); (5);(6); (7);(8); (9)(10)。

第六讲 《万用表的使用》实验 3课时

5.1 实验仪器介绍随堂测验

1、在使用万用表过程中,不能用手去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2、如果无法预先估计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则应先拨至最高量程档测量一次,再视情况逐渐把量程减小到合适位置。

5.2 实验操作随堂测验

1、测量直流电流时,应将万用表与被测电路串联。

2、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时,应将红表笔插入 插孔,黑表笔插入COM插孔。

5.3 数据处理随堂测验

1、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中间过程量应该比式中参与计算量多保留1位。

2、结果报道中,结果有效数字若首位是1,则只保留2位。

《万用电表的使用》单元测验

1、指针式万用表使用完毕,应将转换开关置于( )档。
A、交流电流最大
B、交流电压最大
C、OFF档
D、随便都可以

2、使用数字万用表“二极管档”检查二极管的好坏,当二极管正接时显示的数值为二极管的( )值。
A、正向电阻
B、正向电流
C、正向压降
D、正向管耗

3、若U2=Uae+Uef+Ufd=0.786+8.22+20.8,其结果正确的是( )
A、29.806V
B、29.8V
C、29.81V
D、30V

4、若EU1=(U1-Uad)/Uad×100%=(29.96-30.0)/30.0×100%,其结果正确的是( )
A、-0.13%
B、-0.133%
C、-0.1333%
D、-0.14%

5、若EU2=(U2-Uad)/Uad×100%=(29.81-30.0)/30.0×100%,其结果正确的是( )
A、-0.63%
B、-0.6%
C、-0.633%
D、-0.7%

6、自耦调压器电压指示值与万用表测量值差异的主要原因( )
A、自耦调压器的输入电压不恰好等于220V,有波动,导致输出电压值偏离刻度值,从而造成耦调压器电压指示值与万用表测量值产生差异;
B、调压器输出电压示值刻度盘的刻度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
C、我们读取调压器刻度盘示值时,存在视觉误差;
D、万用表本身存在测量误差。

7、数字万用表使用应注意以下哪几点?( )
A、若无法预先评估被测电压或电流大小时,则应先拨至最高量程档测量一次;
B、满量程时,仪表仅在最高位显示数字为“1”,其它位均消失,这时应该选择更高的量程;
C、当误用交流电压档去测直流电压,或误用直流电压档去测量交流电压,显示屏将显示“000”,或低位上的数字出现跳动;
D、禁止在测量高电压(220V以上)或大电流(0.5A以上)时换量程,以防止产生电弧,烧坏开关触点。

8、测电路中的电阻时,可直接在通电的情况下测量电阻。

9、在使用万用表过程中,不能用手去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10、测量完毕,应将量程开关拨到最高电压档,并关闭电源。如果长期不使用,还应将万用表内部的电池取出来,以免电池腐蚀表内其它器件。

11、在测量某一电量时,不能在测量的同时换档,尤其是在测量高电压或大电流。

12、数字万用表的内部采用1.5V干电池供电。

13、测量电压时,应将数字万用表与被测电路 。

14、测量电流时,应将数字万用表与被测电路 。

15、数字万用表端COM是 端。

16、HOLD按钮的作用是: 。

17、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时,应将红表笔插入 插孔,黑表笔插入COM插孔。

18、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时,应将红表笔插入 插孔,黑表笔插入COM插孔。

19、数字万用表测量电流时,如果被测电流大于200mA时应将红表笔插入 插孔,黑表笔插入COM插孔。

20、数字万用表测量电流时,如果被测电流小于200mA时应将红表笔插入 插孔,黑表笔插入COM插孔。

21、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电容器时,宜使用万用表的 档。

22、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硅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时,若两次测出来阻值相差大的为 。

23、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硅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时,若两次测出来阻值相差小的为 。

24、若测量一电阻器,量程转换开关置于“20K”处,显示屏上显示“2.10”,则所测电阻阻值为 。

《万用电表的使用》单元作业

1、自耦调压器电压指示值与万用表测量值差异的主要原因

2、简述用数字万用表测图一所示的实验电阻板上ad间的等效电阻值Rad数值的步骤。

3、画出测量电路图二中总电流I和通过ad支路、a’ d ’支路的电流I1、I2的电路图。

4、 1.请根据表1的测量数据,根据有效数字规则要求,按U1=Uab+Ubc+Ucd、U2=Uae+Uef+Ufd、U3=Uab+Ube+Uef+Ufd式计算表中电压测量值的叠加值U1= V、U2= V、U3= V,与实验测得值Uad 比较,求出对应的相对偏差EU1= 、EU2= 、EU3= 。 2.给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报道 U1= V、U2= V、U3= V、 EU1= 、EU2= 、EU3= 。

第八讲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3课时

7.1 实验目的、仪器及原理随堂测验

1、由于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而产生的偏差,属于系统误差。

2、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测电阻阻值时,测量值小于电阻的实际值R。

3、为了减少伏安法引人的系统误差,必须根据待测电阻值的大小来选择电表的连接方式

4、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或电流表内阻的分压)作用,表观电阻值与电阻的实际值R不相等,存在一定的偏差。

7.2 电表的选择及伏安法测电阻的操作方法随堂测验

1、读电表数值时,无论从哪个方向读都可以。

2、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及其准确度等级是减少测量误差的一个重要途径。

3、读电压表数值时,不需要估读。

7.3 补偿法测电阻的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结果报道及讨论随堂测验

1、采用补偿法测电阻阻值,可以消除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而引入的系统误差。

2、补偿法测电阻实验中,读数时,电位器RP2应旋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3、补偿法测电阻实验中,测量之前必须调节检流计的零点。

《伏安法测电阻》单元测验

1、已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选用直流毫安表(C31-mA型 a=0.5 量程:5-10-20-50mA 内阻:约为2.5-2.2-1.1-0.6Ω),如果电流表量程选择20mA,那么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少?
A、1.1欧姆
B、2.2欧姆
C、2.5欧姆
D、0.6欧姆

2、为了减少伏安法引人的系统误差,必须根据待测电阻值的大小来选择电表的连接方式。当待测电阻R>>RA时,电流表应采用哪种连接方法?
A、外接法
B、内接法
C、不确定
D、都可以

3、为了减少伏安法引人的系统误差,必须根据待测电阻值的大小来选择电表的连接方式。当待测电阻值R<<RV时,电流表应采用哪种连接方法?
A、外接法
B、内接法
C、不确定
D、都可以

4、已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选用直流电压表(C31-V型 a=0.5 量程:0.045-0.075-3-7.5-15-30-75-150-300-600V, 3-600V的电压灵敏度:500Ω/V);如果电压表量程选择30V,那么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少?
A、7500欧姆
B、37500欧姆
C、500欧姆
D、15000欧姆

5、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补偿法测电阻可以减少伏安法测电阻中由于电表的接入而引入的系统误差。
B、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及其准确度等级是减少测量误差的一个重要途径。
C、采用外接法测电阻,电阻测量值大于电阻实际值。
D、由于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而产生的偏差,属于系统误差。

6、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测量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哪些?
A、重复测量引人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
B、电表误差引人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
C、伏安法测量中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而引入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
D、补偿法测量中检流计灵敏度限制而引入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

7、以下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A、补偿法测电阻实验中,测量之前必须调节检流计的零点。
B、补偿法测电阻实验中,读数时,电位器RP2应旋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C、补偿法测电阻实验中,读数时,检流计指针是否指零不重要。
D、采用补偿法测电阻阻值,可以消除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而引入的系统误差。

8、正确读取电压表读数的方法包含以下哪几点?
A、明确电压表的量程,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数值。
B、确定电压表的分度值,即看清每小格电压值以及每大格电压值。
C、待电压稳定后再读数,即电压表的指针指示稳定后再读数。
D、从电压表的正上方读数。

9、由于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而产生的偏差,属于系统误差。

10、读电表数值时,无论从哪个方向读都可以。

11、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测电阻阻值时,测量值 小于电阻的实际值R。

12、为了减少伏安法引人的系统误差,必须根据待测电阻值的大小来选择电表的连接方式。

13、采用补偿法测电阻,可以消除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而引入的系统误差。

14、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及其准确度等级是减少测量误差的一个重要途径。

15、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或电流表内阻的分压)作用,表观电阻值 与电阻的实际值R不相等,存在一定的偏差。

16、读电压表数值时,不需要估读。

17、已知实验数据如下: Im=10.00mA aA=0.5 Um=15.00V aV =0.5 I (mA)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U(V) 内接法 10.38 11.10 11.82 12.50 13.26 13.98 14.78 试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待测电阻Rx的测量值是 欧姆。 注意: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据

18、已知实验数据如下: Im=10.00mA aA=0.5 Um=15.00V aV =0.5 I (mA)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U(V) 内接法 10.38 11.10 11.82 12.50 13.26 13.98 14.78 求重复测量引人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是 欧姆。 注意: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据

19、已知实验数据如下: Im=10.00mA aA=0.5 Um=15.00V aV =0.5 I (mA)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U(V) 内接法 10.38 11.10 11.82 12.50 13.26 13.98 14.78 求电流表的基本误差引入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是 mA 注意:保留3位有效数据

20、已知实验数据如下: Im=10.00mA aA=0.5 Um=15.00V aV =0.5 I (mA)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U(V) 内接法 10.38 11.10 11.82 12.50 13.26 13.98 14.78 求电压表的基本误差引入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V 注意:保留3位有效数据

21、已知实验数据如下: Im=10.00mA aA=0.5 Um=15.00V aV =0.5 I (mA)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U(V) 内接法 10.38 11.10 11.82 12.50 13.26 13.98 14.78 求电表误差引人的RX测量值B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欧姆。 注意: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据

22、已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重复测量引人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是4.28欧姆,电表误差引人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是7.16欧姆,求此次实验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 欧姆。 注意: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据

《伏安法测电阻》单元作业

1、结合补偿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如图1)分析补偿法测电阻减少系统误差的原理。

2、已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提供的的器材设备如下: 1. 直流稳定电源(0-30V、0-3A); 2. 多量程直流电流表(C31-mA型, 0.5级 量程:0-5-10-20-50mA,内阻:约为 2.5-2.2-1.1-0.6Ω)。 3. 直流电压表 (C31-V型 a=0.5 量程:0.045-0.075-3-7.5-15-30-75-150-300-600V等十种量程,3-600V的电压灵敏度:500Ω/V ); 4. 滑线变阻器两个(240Ω/0.5A、50Ω/2A各一只); 5. 待测电阻(约1.5KΩ、0. 5W); 6. 开关、导线; 根据所提供的待测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参数,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并确定电表的内阻。

3、

第四讲 《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 3课时

3.2 实验操作随堂测验

1、刚体转动实验中,安装刚体转动实验仪时,须调节实验台的 ,并注意保持细线 ,细线需处于定滑轮凹槽内,并与定滑轮的轴 。

《刚体转动的研究》单元测验

1、《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安装仪器时,对仪器的调整是:( ) 。
A、A)、转动仪调平;
B、B)、转动仪调平,细线水平,且处于小滑轮定滑轮凹槽内。
C、C)、转动仪调平,细线水平,且处于小滑轮定滑轮凹槽内,与小滑轮的转轴垂直。
D、D)、细线处于小滑轮定滑轮凹槽内,与小滑轮的转轴垂直。

2、《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间接测量量是:( ) 。
A、A)、角加速度;
B、B)、时间;
C、C)、圆柱体和圆盘的质量;
D、D)、圆柱体和圆盘的直径。

3、《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转动惯量计算公式中,其中半径R指:( ) 。
A、A)、待测圆柱体半径;
B、B)、待测圆盘半径;
C、C)、所选绕线塔轮的半径;
D、D)、待测物与实验转动台中心转轴之距。

4、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式中,m指:( ) 。
A、A)、砝码的质量;
B、B)、砝码托的质量;
C、C)、砝码、砝码托的质量之和;
D、D)、圆盘质量。

5、《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①忽略了转台所受摩擦力矩的影响,②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力矩和滑轮质量的影响。这两种说法中:( ) 。
A、A)、①正确,②错误;
B、B)、①错误,②正确;
C、C)、①和②都正确;
D、D)、①和②都错误。

6、《刚体转动的研究》的实验中,测定圆环转动惯量其原理涉及:( ) 。
A、A)、定轴转动定律;
B、B)、转动惯量叠加原理;
C、C)、垂直轴定理;
D、D)、平行轴定理。

7、刚体的转动惯量跟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 。
A、A)、刚体的质量;
B、B)、砝码的质量;
C、C)、转轴位置;
D、D)、刚体的质量分布。

8、如果忽略实验误差,测量得到的时间数据与转盘转动角度的关系是二次曲线型关系。( )

9、《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转台不水平会导致绳上张力难与转轴保持垂直。( )

10、刚体转动实验中:由于 (g和a 表示重力加速度和砝码下落的加速度),所以实验中忽略了a。( )

11、刚体转动实验中,由于遮光细棒的初始位置与测量的时间数据有关,因此需将遮光细棒的初始位置固定在转台的某一位置。( )

12、刚体转动实验中,在正常实验条件下,最多可记录的有效时间数据的个数受限制于桌面高度。( )

13、刚体转动实验中,毫秒计记录的时间是指遮光棒遮光从第 1次遮光到第 k 次之间 的时间。( )

14、《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刚体转动实验仪是在 下作匀加速转动的。

15、刚体转动实验仪载物台呈十字形,它沿半径方向等距离地排有三个小孔,这些小孔中可以安插小圆柱,用以改变体系的 。

16、质量为m物体围绕通过质心C转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d,绕新的转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这称为 定理。

17、刚体转动实验仪在作匀加速转动,测其转动时间时,先放砝码串,再按毫秒计的 按钮。

18、《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通过改变圆柱体到转轴的距离,证明刚体的转动惯量与 有关。

《刚体转动的研究》单元作业

1、《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安装仪器时,对仪器的调整是:( ) 。
A、A)、转动仪调平;
B、B)、转动仪调平,细线水平,且处于小滑轮定滑轮凹槽内。
C、C)、转动仪调平,细线水平,且处于小滑轮定滑轮凹槽内,与定滑轮的轴垂直。
D、D)、细线处于小滑轮定滑轮凹槽内,与定滑轮的轴垂直。

2、《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间接测量量是:( ) 。
A、A)、角加速度;
B、B)、时间;
C、C)、圆柱体和圆盘的质量;
D、D)、圆柱体和圆盘的直径。

3、《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转动惯量计算公式为,其中半径指:( ) 。
A、A)、待测圆柱体半径;
B、B)、待测圆盘半径;
C、C)、所选绕线塔轮的半径;
D、D)、待测物与实验转动台中心转轴之距。

4、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式,其中m是指:( )。
A、A)、砝码的质量;
B、B)、砝码托的质量;
C、C)、砝码、砝码托的质量之和;
D、D)、圆盘质量。

5、刚体转动实验中,毫秒计所记录的时间是指砝码从最高点下落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这个敘述是:( ) 。
A、A)、正确的 ;
B、B)、错误的。
C、C)、不知道。
D、D)、不清楚。

6、在本刚体转动实验中,测定转动惯量的方法采用的是:( ) 。
A、A)、单摆法;
B、B)、扭摆法;
C、C)、自由落体法;
D、D)、恒力矩转动法。

7、质量为m,内外半径分别为的圆环绕着通过环心、并垂直于环面的转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为:( ) 。
A、A)、
B、B)、
C、C)、
D、D)、

8、圆柱质量为m,半径为R绕其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为,;如其转轴平移了d,则其转动惯量为:( ) 。
A、A)、;
B、B)、;
C、C)、;
D、D)、.

9、《刚体转动的研究》的实验中,测定圆环转动惯量其原理涉及:( ) 。
A、A)、定轴转动定律;
B、B)、转动惯量叠加原理;
C、C)、垂直定理;
D、D)、平行轴定理。

10、刚体的转动惯量跟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 。
A、A)、刚体的质量;
B、B)、砝码的质量;
C、C)、转轴位置;
D、D)、刚体的质量分布。

11、《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毫秒计每次记录的是砝码从最高点下落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 )

12、如果忽略实验误差,测量得到的时间数据与转盘转动角度的关系是二次曲线型关系。( )

13、《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转台不水平会导致绳上张力难与转轴保持垂直。( )

14、刚体转动实验中:由于(g 和 a分别表示重力加速度和砝码下落的加速度),所以实验中忽略了a。( )

15、刚体转动实验中,由于遮光细棒的初始位置与测量的时间数据有关,因此需将遮光细棒的初始位置固定在转台的某一位置。( )

16、刚体转动实验中,在正常实验条件下,最多可记录的有效时间数据的个数受限制于桌面高度。( )

17、刚体转动实验中,毫秒计记录的时间是指遮光棒遮光从第 1次遮光到第 k次遮光之间的时间。( )

18、刚体转动实验中忽略了转台转轴所受摩擦力矩的影响。( )

19、刚体转动实验中,未考虑小滑轮的摩擦力矩和小滑轮质量的影响。( )

20、刚体转动实验中,可以证明,两金属圆柱体构成的转动系统其转动惯量与塔轮半径有关。( )

21、《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安装刚体转动实验仪时,须先调节实验台的 。

22、《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刚体转动实验仪是在 作用下作匀加速转动的。

23、刚体转动实验仪载物台呈十字形,它沿半径方向等距离地排有三个小孔,这些小孔中可以安插小圆柱,用以改变体系的 。

24、质量为m的物体围绕通过质心C的转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d后,绕新的转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这称为 定理。

25、刚体转动实验仪在作匀加速转动,测其转动时间时,先放砝码串,再按毫秒计的 按钮。

26、《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过改变圆柱体到转轴的距离证明刚体的转动惯量与 有关。

第五讲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量(落球法)》实验 3课时

4.1 实验原理随堂测验

1、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中,液体中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如下几个力的作用: (1)重力mg,(2)液体的浮力ρ0Vg,(3)液体的粘滞阻力6πηνr,,(4)排斥力F

2、由于液体在容器中,而不满足液面无限宽广的条件,因此要对实际测得的钢球下落终极速度v0 进行修正。

3、实际测得的钢球下落终极速度v0和理论速度v的关系是: v0大于v 。

4.2 实验步骤随堂测验

1、在液体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中,上激光线如果设在量筒的液面位置,则测出的速度将会偏大。

2、实验过程中,小球必须经过一段路程的加速,一直达到终极匀速状态方可开始测量距离和时间。

3、在液体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中,一定要让小球从量筒中心位置开始下落。 量筒侧壁对小球存在横向作用力,小球沿量筒中心下落,可令横向作用力达到平衡、相互抵消,从而使得小球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零,保证小球竖直下落。

《液体粘度的测量(落球法)》单元测试

1、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中,液体中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如下几个力的作用:
A、重力mg
B、液体的浮力ρ0Vg
C、排斥力F
D、液体的粘滞阻力6πηνr,

2、理想状态下的小球下落速度与实际速度不同,影响实际速度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A、小球的半径大小r
B、盛液体量筒的内半径R
C、筒中液体的深度h
D、量筒的高度h

3、斯托克斯公式是在假设有涡流的理想状态下导出的。

4、小球实际下落时并不满足理想状态,因此还要对斯托克斯公式进行修正。

5、由于液体在容器中,而不满足液面无限宽广的条件,因此要对实际测得的钢球下落终极速度v0 进行修正。

6、实际测得的钢球下落终极速度v0和理论速度v的关系是: v0大于v。

7、在液体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中,上激光线如果设在量筒的液面位置,则测出的速度将会偏大。

8、实验过程中,小球必须经过一段路程的加速,一直达到终极匀速状态方可开始测量距离和时间。

9、粘滞系数计算公式中,r是小球的直径,h是量筒的高度。.

10、数显计时计数毫秒仪的读数停不下来的原因是: 小球下落过程中只挡住一道激光,没有挡住其中另一道激光。

11、实验前后要测量油的温度,因为液体的粘滞系数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数值。温度越高,粘滞系数越大。

12、往油筒中倒油时应把油筒倾斜,缓慢地沿着筒壁将油导入,目的是防止在油中出现大量气泡。

13、根据斯托克斯公式,阻力F的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成 比。

14、斯托克斯公式成立的条件是:球的速度不大,球也很 。

15、将盛有被测液体的量筒放置到实验架底盘中央,应使量筒的中心点位于 底端正下方。

16、球刚开始下落时,速度很小,阻力不大,小球作加速下降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加,阻力逐渐加大,速度达一定值时,阻力和浮力之和将等于重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小球开始匀速下落,此时的速度称为 。

17、在液体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中,量筒侧壁对小球存在 作用力,小球沿量筒中心下落,可令此作用力达到平衡、相互抵消,从而使得小球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零,保证小球竖直下落。

18、流体流动时的惯性力Fg和粘性力(内摩擦力)Fm之比称为雷诺数。雷诺数是表征流 体 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用符号Re表示。

《液体粘度的测量(落球法)》单元作业

1、当质量为m,体积为V的小球在密度为ρ0的液体中下落时,作用在小球上的有那几个力?各力的方向如何?小球达到终极速度前经历怎样的运动过程?

2、在液体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中,为什么要让小球从量筒中心位置开始下落?

3、在液体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中,上激光线可否设在量筒的液面位置?为什么?

4、液体粘度系数实验中,测量前,如何按步骤正确调整粘度系数测定仪?

第七讲 《静电场的描绘》实验 3课时

6.1 实验原理、仪器介绍及实验操作随堂测验

1、由于实际静电场很难测定,因此实验室中采用 描绘静电场。

第三讲 《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 3课时

2.1 实验目的、实验仪器随堂测验

1、测定杨氏模量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拉伸法、梁微弯法和振动法等。本实验装置为梁微弯法。

2.2 实验装置工作原理随堂测验

1、本实验操作过程中,往砝码托盘中砝码加入一个砝码,或者从托盘中减掉一个砝码,金属丝的长度有显著的变化。

2.3实验操作演示随堂测验

1、本实验中,需要用钢卷尺测量金属丝的原长,金属丝的原长以米作单位,小数点后要有五位有效数字。

2.4实验测量数据随堂测验

1、读数显微镜标尺的最小分格为0.05mm,估读一位,在记录测量数据的过程中,要根据有效数据的读取规则记录数据,下列哪个数据可能是正确的?
A、3.154mm
B、3.153mm
C、3.151mm
D、3.150mm

2.5 实验数据处理随堂测验

1、在《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采用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计算出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

2、组合测量中, 采用 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既给出最佳估值,又给出实验偏差。

《CCD杨氏模量测定》单元测验

1、倪老师自编 读数显微镜的最小分格为0.05mm,假定在实验装置中,在砝码托盘中加上一个 0.500kg的砝码,通过监视器读出的十字叉丝的水平丝所对应的像的刻度为,然后再加一个0.200kg的砝码,读数为。和的读数,符合有效数字规则的是
A、为2.55mm ,为2.70mm
B、为2.552mm ,为2.70mm
C、为2.550mm ,为2.700mm
D、为2.55mm ,为2.699mm

2、倪老师自编 假定《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按着要求往砝码托盘中加砝码, 某个同学测得一组的值分别为2.325mm,2.475 mm,2.625 mm, 2.770 mm,2.915mm。则等于 m。
A、0.1311
B、0.013110
C、0.13110
D、0.01311

3、倪老师自编 组合测量中常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
A、图解法
B、求和法
C、最小二乘法
D、逐差法

4、倪老师自编 假定《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往砝码托盘中加砝码,托盘中的质量mi值依次分别为0.500kg,0.700kg,0.900kg,1.100kg,1.300kg;与之对应的测量值分别为3.625mm,3.775mm,3.925mm,4.075mm,4.230mm。按有效数字规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E、

5、倪老师自编 假定《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往砝码托盘中加砝码,托盘中的质量mi值依次分别为0.500kg,0.700kg,0.900kg,1.100kg,1.300kg。按有效数字规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E、

6、倪老师自编 杨氏弹性模量反映出材料抵抗外力产生拉伸(或压缩)形变的能力的物理量。

7、倪老师自编 以米作单位表示钢卷尺测量的金属丝的原长,小数点后要有3位有效数字。

8、倪老师自编 杨氏模量的常用单位有和,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9、倪老师自编 在《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杨氏模量计算公式中的K为砝码改变一个单位时,显微镜中所见标尺的读数的变化量。

10、倪老师自编 在《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采用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计算出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

11、倪老师自编 在《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来的相关系数一定是正值。

12、倪老师自编 在《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在实验装置的砝码托盘中,加减砝码过程中金属丝长度的变化用眼睛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13、《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假定某个同学采用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出的相关系数为-0.999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各测量数据点接近拟合直线 B. 各测量数据点远离拟合直线

14、倪老师自编 假定《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往砝码托盘中加砝码,托盘中的质量mi值依次分别为0.700kg,0.900kg,1.100kg,1.300kg,1.500kg,则

15、倪老师自编 组合测量中, 采用 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既给出最佳估值,又给出实验偏差。

16、倪老师自编 假定《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往砝码托盘中加砝码,托盘中的质量mi值依次分别为0.700kg,0.900kg,1.100kg,1.300kg,1.500kg,则。

17、倪老师自编 根据杨氏模量计算公式,若,,,,,则杨氏模量为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8、倪老师自编 常用的表示杨氏模量的单位有和,则它们的换算关系为。(答案只能用汉字表示)

《CCD杨氏模量测定》单元作业

1、在组合测量中,两个物理量x、y间存在y=a+bx的线性关系,简述采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最小二乘法”一般采用什么具体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比较方便。

2、杨氏模量计算公式为,假定金属丝的原长和金属丝的直径各自只测量一次。具体实验装置金属丝的原长l(四位有效数字)超过半米,金属丝的直径d(三位有效数字),K(三位有效数字)。根据运算后的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规则,说明杨氏模量的运算结果为什么可取为四位有效数字?

3、倪老师自编 在《CCD杨氏模量测定》实验中,假设记录的两组测量数据如下: 质量(kg) 第一组测量数据(mm) 第二组测量数据(mm) 0.500 3.600 3.600 0.700 3.750 3.750 0.900 3.900 3.900 1.100 4.050 4.050 1.300 4.200 4.200 1.100 4.050 4.100 0.900 3.900 3.950 0.700 3.750 3.800 0.500 3.600 3.650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2个小题。 1.请根据上面的测量数据,按平均值比测量值多一位填写表格。 砝码质量(kg) 0.500 0.700 0.900 1.100 1.300 测量值平均值 (m) 2.在表格一填好后,用第1小题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下面5个量,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保留4位有效数字) (2)(保留4位有效数字) (3);(保留6位有效数字) (4)(保留5位有效数字) (5) (保留5位有效数字)

第九讲 《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 3课时

8.1 实验原理随堂测验

1、牛顿环实验是一种等倾干涉

2、如果在透射方向观察,则看到的干涉环纹与反射光的干涉环纹的光强分布恰成互补,中心是亮斑。

8.2 实验仪器介绍随堂测验

1、使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时,必须使清晰的像与测量叉丝无视差地对准后方可进行。

2、当读数显微镜沿相反方向对准同一测量目标时,两次读数不相同,由此而产生测量的回程误差。

8.3 实验操作随堂测验

1、调节牛顿环仪时,螺旋若太紧,透镜将发生形变,测得的曲率半径将偏小。

2、测量过程中若超过了头,为了防止回程误差,必须退后一级再返回测量

《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曲率半径》单元测验

1、若采用反射方向观察,读数显微镜载物台下方的反光镜应将它( )。
A、调成水平
B、打开
C、关掉
D、都可以

2、牛顿环实验必须使用( )
A、复色光源
B、日光
C、白光
D、单色光源

3、为了防止回程误差应采用( )测量。
A、单向
B、双向
C、中间往两边
D、两边往中间

4、在待测状态,读数显微镜的镜筒应在标尺的( )。
A、0位置
B、两端
C、中间
D、都可以

5、下列的结果报道,错误的有( )。
A、R=(865.46±6.46)mm
B、R=(865.1±8.4)mm
C、R=(865.3±1.7)mm
D、R=(865±1.6)mm

6、读数显微镜物镜下方的玻璃片G起到( )作用。
A、反射光线
B、散射
C、调节光路
D、透射光线

7、产生视差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有( )。
A、大小不同
B、方向不同
C、颜色不同
D、不在同一平面

8、实验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防止回程误差( )。
A、中间往两边测量
B、单方向测量
C、测量第一个数据时,应先把镜筒移动到该位置后面一点,然后再向前移动测量
D、测量过程中若超过了头,必须退回一级,再缓慢前进重新测量该数据

9、读数显微镜在测量时的读数,应该由标尺读数加上鼓轮读数。( )

10、采用反射方向观测,若透镜与平面玻璃之间有灰尘,干涉条纹的中间也有可能是亮斑。( )

11、如果计算得R的平均值为865.5mm,Uc(R)=8.26,结果报道:R=(866±8)mm。( )

12、若牛顿环仪的弹簧螺丝调得太紧,将会使测量值偏小。( )

13、由于被观测的两个物体不在同一平面或者距观测者的距离不一致所引起误差称为 。

14、读数显微镜采用单方向测量是为了防止 。

15、若采用反射方向观测,干涉条纹的中间应该是 斑。

16、如果计算得R的平均值为858.50mm,Uc(R)=8.0mm,正确的结果报道是R=( ±8)mm。

《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曲率半径》单元作业

1、在牛顿环实验的过程中,如何防止回程误差的产生?

2、如果R=851.50mm,Uc(R)=9.15mm,请给出正确的结果报道 。

3、附件是某同学的牛顿环实验数据(单位:mm),该同学在调节读数显微镜时,是否将镜筒移至标尺的中间位置附近?为什么?

第十一讲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实验 3课时

10.1 实验目的、原理及仪器介绍随堂测验

1、分光计是一种常用的的光学仪器,实际上就是一种精密的测角仪。

2、为了提高角度测量精密度,在内盘上相隔180°处设有两个游标,为了消除回程误差。

10.2 分光计的调节随堂测验

1、调节好的分光计在使用中,可以调节望远镜调倾角的螺丝。

2、只要能够看到望远镜中的十字叉丝,目镜可以不用调焦。

10.3 顶角A及最小偏向角的测量随堂测验

1、能够用分光计直接测得三棱镜的顶角。

2、实验时测量两倍最小偏向角δm而不是测一倍,原因是为了减小误差。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单元测验

1、关于望远镜的目镜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让同学帮忙调节
B、只要能够看到十字叉丝可以不用调焦
C、一定要自己调焦
D、可以不用调焦

2、调节分光计时,关于三棱镜在载物台上的放置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一个光面与载物台的两个调节螺钉的连线相垂直
B、使三棱镜的每个角下面刚好有一个调节螺钉
C、要放在载物台边缘
D、都正确

3、当把分光计的小十字叉丝像均调到与调整叉丝重合,我们经常会发现,当轻轻转动载物台时,小十字叉丝像的移动方向与调整叉丝的水平线不平行,原因是( )
A、载物台还没调好
B、准直管没调好
C、望远镜叉丝歪
D、都有可能

4、关于三棱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手接触光面
B、可以触摸光面
C、可以接触毛面
D、必须轻拿轻放

5、实验时测量两倍最小偏向角δm的原因是( )
A、更好操作
B、容易找到目标位置
C、读数较方便
D、减小误差

6、分光计的光学系统要适应平行光,即( )。
A、载物台面与望远镜平行
B、望远镜与准直管平行
C、望远镜能接收平行光
D、准直管发出平行光

7、用分光计进行观测时,其观测系统基本上由( )构成。
A、读值平面
B、观察平面
C、待测光路平面
D、操作平台

8、分光计上控制望远镜和刻度盘转动的有三套机构,正确运用它们对于测量很重要,它们是( )。
A、载物台和游标盘的离合控制机构
B、游标盘止动和微动控制机构
C、望远镜和度盘的离合控制机构
D、望远镜止动和微动控制机构

9、如果从三棱镜的一面可以看到绿色小十字像,而另一面则找不到,这可能是( )。
A、望远镜光轴显著不水平
B、载物台面显著不水平
C、望远镜没调焦
D、粗调不细致

10、如果只用分光计测量顶角A,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
A、望远镜能接收平行光
B、准直管必须发出平行光
C、从度盘上读出的角度要符合观测现象中的实际角度
D、要用钠光灯

11、为了提高角度测量精密度,在内盘上相隔180o处设有两个游标,为了消除刻度盘的度盘中心和仪器转轴之间的偏心差。

12、调节准直管,其实是对狭缝的大小和准直管的倾角进行调节。

13、调节好的分光计在使用中,可以调节望远镜调倾角的螺丝。

14、用测定最小偏向角的方法求棱镜玻璃的折射率,在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处于光路对称的情况下,偏向角δ最小。

15、只要能够看到望远镜中的十字叉丝,目镜可以不用调焦。

16、分光计是一种常用的的光学仪器,实际上就是一种精密的( )。

17、分光计主要由底座、望远镜、( )、载物台和刻度盘等几部分组成。

18、( )安装在支臂上,它是用来观察目标和确定光线进行方向的。

19、一般是将度盘的0°线置于望远镜下,可以减少在测角度时0°线通过( )引起的计算上的不方便。

20、分光计JJY型的游标上有( )个分格,它和主刻度盘上的29个分格相当,因此分度值为1′。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单元作业

1、怎样调节才能使望远镜能够接收平行光?

2、怎样调节才能使准直管发出平行光?

3、用分光计进行观测时,其观测系统基本上由哪几个平面构成?对这些平面有何要求?

4、分光计的调节,时常发现从三棱镜的第一面见到了绿色小十字像,而在第二面则找不到,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操作?

第十讲 《偏振现象的观测与分析》实验 3课时

9.1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随堂测验

1、线偏振光通过1/2波片后,出射光是线偏振光。

2、起偏器不能用作检偏器。

9.2 实验操作随堂测验

1、平面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透射光一般是椭圆偏振光。

2、入射光照到一块偏振片上,只要转动偏振片,如发现有明暗变化但不会发生消光现象,就可判断该入射光是部分偏振光。

《偏振现象的观测与分析》单元测验

1、每一块偏振片,都有一个偏振化方向,称( )或称透光轴方位。
A、透光面
B、主截面
C、截面
D、垂直面

2、1/2波片的作用是( )
A、增加透光性
B、改变光强
C、改变偏振光的振动方向
D、改变偏振态

3、平面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当а=0、л/2时,出射光是( )。
A、线偏振光
B、部分偏振光
C、椭圆偏振光
D、圆偏振光

4、用检偏器检验部分偏振光,将看到( )。
A、明暗不变
B、两明两暗,会消光
C、两明两暗,不会消光
D、D、都有可能

5、线偏振光通过1/2波片后,出射光是( )
A、圆偏振光
B、椭圆偏振光
C、部分偏振光
D、线偏振光

6、由自然光获得偏振光的方法有( )。
A、反射
B、折射
C、晶体的双折射
D、人造偏振片

7、平面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出射光有可能是( )。
A、线偏振光
B、部分偏振光
C、椭圆偏振光
D、圆偏振光

8、关于偏振片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可以当做检偏器
B、可以当做起偏器
C、可以改变偏振态
D、可以改变光波波长

9、下列可以用来确定偏振片主截面的光学器件有( )。
A、玻堆
B、玻璃片
C、已知主截面的偏振片
D、1/4波片

10、用检偏器检验光的偏振态,若观察到两明两暗不会消光,可能是( )。
A、线偏振光
B、部分偏振光
C、椭圆偏振光
D、圆偏振光

11、入射光照到一块偏振片上,只要转动偏振片,如发现有消光现象,就可判断该入射光是线偏振光。

12、平面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透射光一般是线偏振光。

13、平面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透射光一般是椭圆偏振光。

14、线偏振光通过1/2波片后,出射光是椭圆偏振光。

15、用检偏器检验圆偏振光,将看到两明两暗,不会消光。

16、光波是一种横波,它的电矢量振动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 )。

17、如果光的电矢量振动始终固定在一个平面,这种光称为( )或平面偏振光。

18、( )可以看作是许多偏振光的集合。

19、能使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装置或器件,称为( )。

20、能产生偏振光的器件,同样可用作( ) 。

《偏振现象的观测与分析》单元作业

1、由自然光获得偏振光的方法有那些?

2、只用一个偏振片,你能将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及自然光进行区分吗?请简要说明你的辨别方法。

3、1/2波片的作用是什么?它遵循什么规律?

4、1/4波片的作用是什么?

《大学物理实验》线上期末考试

《大学物理实验》线上期末考试卷

1、假定计算出某球体直径的最佳估值为19.9935mm,计算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0026mm,则按着规则,测量结果报道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19.994±0.003)mm
B、(19.9935±0.0026)mm
C、(19.9935±0.003)mm
D、(19.993±0.003)mm

2、325.78×0.0145÷189.2=0.02496728,按有效数字要求,结果取为
A、0.0250
B、0.02497
C、0.024967
D、0.025

3、牛顿环实验必须使用
A、复色光源
B、日光
C、白光
D、单色光源

4、牛顿环实验,为了防止回程误差应采用( )测量。
A、单向
B、双向
C、中间往两边
D、两边往中间

5、组合测量中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
A、图解法
B、逐差法
C、最小二乘法
D、偏差法

6、由自然光获得偏振光的方法有()。
A、反射
B、折射
C、晶体的双折射
D、人造偏振片

7、平面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出射光有可能是( )。
A、线偏振光
B、部分偏振光
C、椭圆偏振光
D、圆偏振光

8、由于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而产生的偏差,属于系统误差。

9、读电表数值时,无论从哪个方向读都可以。

10、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为了减少伏安法引人的系统误差,必须根据待测电阻值的大小来选择电表的连接方式。

11、测电路中的电阻时,可直接在通电的情况下测量电阻。

12、实验前后要测量油的温度,因为液体的粘滞系数在不同的温度下呈现不同的数值。温度越高,粘滞系数月大。

13、斯托克斯公式成立的条件是:球的速度很大,球很小。

14、测量电压时,应将数字万用表与被测电路 。

15、按着有效数字规则,某圆柱体的体积运算式为,则计算结果体积应取 位有效数字。

16、牛顿环实验是属于 干涉。

17、《刚体转动的研究》实验中,刚体转动实验仪是在 下作匀加速转动的。

中国大学物理_32

中国大学物理_32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物理学科中的入门课程,涵盖了平面和立体几何,静力学、动力学、力学波动、热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中国大学物理_32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物理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中国大学物理_32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平面和立体几何
  • 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 动力学
  • 力学波动
  • 热学
  • 光学
  • 电学
  • 磁学

教学方法

中国大学物理_32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教学、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其中,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教学考核

中国大学物理_32的教学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占40%,期末考试占40%。考试的形式包括笔试和实验考核。

教学资源

在学习中国大学物理_32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习题集、实验教材、网络资源等。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以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结语

中国大学物理_32是学习物理学的入门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维。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国大学物理_32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勤奋钻研,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