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30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超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30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一、超星实践的马克本质与基本结构随堂测验

1、实践的思主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义基具有思维能力、本原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理概论课人
C、人
D、后答人的案学意识

2、实践的习通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课后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作业人的答案意识的创造物
D、进人主体的超星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马克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思主”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4、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随堂测验

1、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无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4、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随堂测验

1、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

2、认识的辩证运动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中,主观必须统一于客观,实践必须统一于认识。

4、人们的认识是向前推移和发展的,人们的实践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四、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随堂测验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2、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4、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五、真理的检验标准随堂测验

1、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此外再也没有别的标准。

2、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绝对的确定性的。

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绝对性,由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决定。

六、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随堂测验

1、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2、价值的基本特性()
A、主体性
B、客观性
C、多维性
D、社会历史性

3、真理与价值或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

4、价值评价是对客观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

七、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随堂测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地两种基本活动。

2、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又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4、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

八、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随堂测验

1、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3、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4、实事求是是中国思想路线的核心。

九、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随堂测验

1、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2、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3、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是自然而然实现的。

4、理论创新应建立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

第二章 单元测验

1、马克思曾说:“虽然蜜蜂建造蜂房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本能活动”,即不是实践。这区别于实践是因为它不是( )。
A、自觉能动的活动
B、客观现实性的活动
C、社会历史性活动
D、感性直观活动

2、关于实践的自觉能动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A、社会性
B、主动性
C、目的性
D、自觉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科学实验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于实践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

6、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的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9、人类实践的具体形式日益多样化,从内容上看,实践分为三种类型()
A、物质生产实践
B、社会政治实践
C、精神发展实践
D、科学文化实践

10、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具有()的特征。
A、直接现实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观目的性

1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1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3、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决定正确的反映。

1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根源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能力。

15、强调:“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有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表明认识是辩证发展过程。

16、___________,这是真理观中的首要问题。

17、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18、_________是中国思想路线的核心。

19、_________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20、感性认识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3、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思考题2

1、结合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说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3、指出:“世界上没有 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请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随堂测验

1、作为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哪篇文本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A、《神圣家族》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宣言》

3、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社会主义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随堂测验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人民性和发展性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和()的观点。
A、重要
B、首要
C、基本
D、主要

3、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4、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随堂测验

1、马克思主义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作用表现为()
A、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
B、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C、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D、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2、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关键词。

导论 单元测验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 )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C、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D、马克思、恩格斯、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是(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发表
B、马克思为《莱茵报》开始撰稿
C、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合作
D、1848年2月,《宣言》发表

3、列宁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重要贡献是( )
A、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B、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C、创立了列宁主义
D、列宁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的新领袖

4、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辩证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19世纪30-40年代三大国际工人运动是( )
A、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1836年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
C、1844年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起起义。
D、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8、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的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是( )
A、19世纪的三大自然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力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9、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包括( )
A、列宁主义
B、思想
C、理论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包括(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人民性和发展性

11、马克思主义是维护农民阶级等穷苦人利益的理论

1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一是社会两极分化;二是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13、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还包括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等。

14、《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著作,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15、《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

16、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

17、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8、马克思主义政党把___________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是对马克思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20、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的德国人,都出生在当时普鲁士王国的__________

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2、1999年,有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这些评选结果对你有何触动和启发?请详细了解评选情况,从与其他上榜思想家的比较中深入认识马克思。

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4、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并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随堂测验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详情

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3、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得表达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随堂测验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指出了( )
A、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C、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前提

2、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反映了(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随堂测验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物质性
B、实践性
C、运动性
D、客观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活动
C、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精神活动的发展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4、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 )。

四、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随堂测验

1、俗语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揭示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的发展变化的
C、要尊重客观规律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世界上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这表明( )
A、联系是多样的
B、联系是具体的
C、联系是有条件的
D、联系是客观的

3、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包括(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有条件性

4、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

五、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随堂测验

1、马克思揭示了劳动力的本质是如何被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所掩盖的真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夸大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B、否认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C、揭示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D、夸大了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2、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有( )
A、内容与形式
B、本质与现象
C、原因与结果
D、必然与偶然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
A、现象与本质
B、原因与结果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可能性与现实性

4、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具有决定作用。

5、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发展先后顺序的一对范畴。

六、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随堂测验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变量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2、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爱情、事业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功能不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D、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3、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表明( )。
A、任何事物内部都孕育着否定的因素
B、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
C、事物只有到了失去了存在条件的时候才能被否定掉
D、正在成长中的新事物也应当被否定掉

4、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5、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6、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 的普遍性。

七、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随堂测验

1、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辩证法的否定观包括的内容有( )
A、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C、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4、下列命题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

5、“否定之否定”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它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

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八、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随堂测验

1、“企业要生存、发展和壮大,既要面向市插,了解市场需求,又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加强管理,加强技术改造。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这段话体现的方法论要求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一切从实际出发??③一分为二的全面观点??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⑤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⑥

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C、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外因在一定条件下时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

3、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的原理

4、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排斥

九、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随堂测验

1、强调:改革要“扭住关键”,“突出问题导向”,体现了()在改革和发展问题上的运用。
A、联系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
C、自我否定
D、矛盾分析方法

2、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3、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深化和展开。

十、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随堂测验

1、,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和()
A、历史思维能力
B、战略思维能力
C、底线思维能力
D、创新思维能力

2、辩证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从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过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3、战略思维能力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

第一章 单元测验

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物”是指( )
A、完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
B、构成万事万物的最小物理化学结构,即原子。
C、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如金、木、水、火和土等。
D、构成事物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

2、物质运动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 )
A、空间和时间的形式
B、空间的形式
C、时间的形式
D、既不是空间的形式,也不是时间的形式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指( )
A、事物的外部现象
B、事物的表面特征
C、事物的内部特征
D、事物的根本性质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是指( )
A、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B、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趋势
C、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
D、事物自身表现出的永恒不变的状态

5、战略思维能力是指( )
A、关注未来长远,而不关心当前现实的思维方式
B、和战术思维相对的都是战略思维
C、抽象的、高远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维方式
D、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6、意识具有能动性的表现是( )
A、意识具有创造性
B、意识具有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C、意识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D、意识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7、以下四个选项,正确的有( )
A、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B、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C、度就是指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D、质、量、度之间的区分是因人而异的,没有普遍的标准。

8、以下四个选项,正确的有(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9、以下四个选项,正确的有( )
A、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C、主要矛盾是指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重点论”是指抓一个矛盾,“两点论”是指要同时抓两个矛盾。

10、以下四个选项,其中正确的有( )
A、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并不都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11、意识决定于物质

1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3、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着的世界

14、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5、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表明事物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的规律

16、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_____

17、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______

18、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和旧事物的灭亡

19、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_是世界的本原。

20、意识是_____的产物,但又不是其本身。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2017年4月27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北京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重申了他的“人工智能威胁论”。他提出:“人类须警惕人工智能发展的威胁。因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就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而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将被取代。文明所产生的一切都是人类智能的产物。我相信,生物大脑可以达到的和计算机可以达到的没有本质区别。人工智能遵循 了“计算机在理论上可以模仿人类智能,然后超越”这一原则。但我们并不确定我们将无限地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还是被藐视并被边缘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毁灭。”请思考这段话,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章 人类社会以及发展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随堂测验

1、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D、文化与科技的关系问题

2、2.关于社会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C、社会存在只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不包括在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D、唯心史观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反应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4.社会意识的形式只有一种,意识形态。

5、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应社会存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随堂测验

1、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不同的社会地位

2、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D、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3、3、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A、生产关系
B、劳动关系
C、劳动资料
D、生产方式

4、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随堂测验

1、1、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2、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D、社会生产关系

3、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4、4、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随堂测验

1、1、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2、2、社会形态更替
A、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联系
B、只具有一般规律
C、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形式
D、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联系

3、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4、4、关于社会形态的更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具有统一性
B、具有多样性
C、具有前进性
D、具有曲折性

五、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随堂测验

1、1、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是
A、人的思想动机
B、人的精神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文化

2、3、关于社会矛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B、社会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
C、社会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经济基础
D、社会基本矛盾会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2、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政治基础与文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4、4、关于社会主要矛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
B、社会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作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在工作中,要抓住影响全局的基本矛盾
D、分析社会的主要矛盾通常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

5、5、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阶级斗争或社会革命

六、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堂测验

1、1、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
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

2、2、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A、通过放高利贷而获取高额利息
B、通过做投机生意而获取高额利润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通过发动战争从而掠夺其他氏族的财产

3、3、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4、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5、5、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七、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堂测验

1、1、社会改革是
A、改革社会经济制度
B、改革社会政治制度
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革和革新
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2、2、改革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革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让步
D、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形式

3、3、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A、对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B、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C、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D、对思想观念的变革

4、4、关于改革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B、改革涉及的领域是多层次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C、可以通过改革的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想适应的生产关系
D、改革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

八、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堂测验

1、1、下列关于科学技术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注,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科学技术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C、科学技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D、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2、2.科学技术革命对下列哪些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A、生产方式
B、生活方式
C、思维方式
D、交往方式

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和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4、4、下列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B、科学技术的作用不会受到一定利益关系的影响
C、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通常被用作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工人的工具
D、正确认识运用科学技术,始终坚持是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随堂测验

1、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巧

2、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C、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杰出人物的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4、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5、群众路线的内容包括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D、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十、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随堂测验

1、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2、2、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3、3、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B、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4、4、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第三章 单元测验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阶级实际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4、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6、社会存在包括()
A、物质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沟通方式
D、文化交流

7、根据不同的层次,社会意识分为()
A、个体意识
B、社会心理
C、社会意识形式
D、群体意识

8、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
A、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B、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C、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D、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9、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10、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11、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总是平衡的。

13、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它对人类社会是有利无弊的。

1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15、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6、生产关系必须适应________的实际状况

17、__________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18、社会意识形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_________________

20、杰出人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作业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 重要意义。

3、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 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4、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 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5、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 重要意义。

3、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 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4、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 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5、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随堂测验

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
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

3、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 )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随堂测验

1、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
A、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
B、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C、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
D、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3、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资源浪费、阻碍技术进步和导致收入两极分化的消极后果。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随堂测验

1、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2、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4、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随堂测验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4、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随堂测验

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
A、劳动力
B、厂房、设备
C、工具
D、货币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
A、劳动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平均过程

3、资本积累是指( )
A、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
B、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
C、企业之间的兼并
D、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4、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六、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随堂测验

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生产劳动产品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C、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保持资本价值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能在流通中购买到( )
A、劳动产品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力

4、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七、资本主义所有制随堂测验

1、资本主义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的一种私有制形式。

2、所有制就是所有权。

3、资本主义所有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

4、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

八、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随堂测验

1、剩余价值来源于(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D、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3、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4、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5、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九、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随堂测验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随堂测验

1、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战胜封建生产方式中促进了社会进步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战胜封建生产方式中促进了社会进步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造就了自己的埋葬者--无产阶级

3、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外职能和对内职能两种职能。

十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随堂测验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极大的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必须加以分析、批判和摒弃。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A、价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

2、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的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C、有用和无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商品是()
A、一切有用的物品
B、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用来交换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4、价值的本质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生产和需要的矛盾
C、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A、价格
B、使用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7、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是()
A、成本大小
B、资本周转时间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D、剩余价值

8、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是()
A、可变资本的增加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不变资本的增加
D、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9、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部分()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精神消费所支出的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价值

10、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劳动者没有收入
B、劳动者拥有土地
C、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
D、劳动者是自由人

11、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他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12、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工人全部劳动的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3、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14、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规模扩大,这就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16、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生产商品的劳动一般分为具体劳动和__________。

1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___________决定的。

19、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条件的。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4、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随堂测验

1、垄断的形成是( )
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C、中央集权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D、自由竞争和中央集权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2、垄断价格由哪些部分组成( )
A、垄断利润
B、平均价格
C、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包括( )
A、推动发展中国家技术管理经验的引进
B、为发展中国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C、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D、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

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哪些( )
A、国际分工深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企业全球化

5、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二、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随堂测验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
A、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显现
C、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资本主义精神价值的作用

2、二战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包括(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政治制度的变化
B、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C、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D、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3、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
A、经济发展“失调”
B、文化冲突“爆发”
C、政治体制“失灵”
D、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4、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合法化的产物。它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

5、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冲破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的变化。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随堂测验

1、资本主义的( )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
A、基本性质
B、内在矛盾
C、内在原因
D、内在结构

2、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包括( )
A、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B、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D、资本主义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

3、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包括(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资本主义管理手段的调整,造成社会生产矛盾的加剧
C、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D、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的未来命运包括(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D、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其原因包括( )
A、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要有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B、资本主义相对于社会主义具有充分的优越性,所以其替代过程必然是长期的
C、资本主义

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30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作用。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30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课程内容

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30共包括以下内容: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的学科。其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指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其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有计划的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方法

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30需要采用系统性、深入性和对比性的学习方法,其中包括:

  • 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阅读经典文献,如《宣言》、《资本论》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 对比中外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和区别,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学习效果

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30能够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具有以下效果:

  •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

总结

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30是一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通过深入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