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04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学前心理学_3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31 min read

中国大学学前心理学_3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单元:学前心理学概述

第一讲:什么是中国学前心理学随堂测验

1、幼儿指的大学是( )
A、3—6岁
B、学前心理学期0—1岁
C、末答1—3岁
D、案慕案7岁

2、课课下列哪项不是后作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A、个体心理的业答发生
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中国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大学发生
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学前心理学期发展

3、学前心理学的末答研究对象是( )
A、0-3岁儿童的案慕案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B、3-6岁儿童的课课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C、0-6岁儿童的后作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D、3-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4、学前心理学是( )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第二讲:如何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随堂测验

1、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2、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设计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实验是( )
A、视崖实验
B、双生子爬梯实验
C、守恒实验
D、早期隔离实验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4、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A、实践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5、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第一单元 学前心理学 单元测试

1、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2、幼儿指的是( )
A、3—6岁
B、0—1岁
C、1—3岁
D、7岁

3、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设计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实验是( )
A、视崖实验
B、双生子爬梯实验
C、守恒实验
D、早期隔离实验

4、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
A、个体心理的发生
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
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6、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 )
A、0-3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B、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C、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D、3-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7、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8、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
B、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记》
C、陈鹤琴的《一个儿童发展的顺序》
D、梅钦斯卡娅的《母亲日记》

9、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A、实践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0、研究者利用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1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 )
A、活动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2、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13、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1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15、学前心理学是研究所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16、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人为地将学前儿童心理分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心理过程。

17、学前儿童就是3-6岁的儿童。

第一单元 学前心理学概述 单元作业

1、案例:某幼儿园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该幼儿园随机抽取了小、中、大班90名幼儿及其家长(其中小班20名、中班20名、大班20名)进行访谈。 请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该幼儿园采用的是哪种研究方法? (2)该研究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2、为什么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一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随堂测验

1、从零乱到成体系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A、具体表现
B、基本原因
C、制约因素
D、总趋势

2、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3、下列关于心理发展的特点错误的是( )。
A、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B、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C、心理发展具有平衡性
D、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4、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5、成人心理的变化有进有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进步,这种有次序的变化就是发展。

6、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统一的,在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质变,构成了发展的阶段性,阶段特征之间的交叉又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

第二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概念随堂测验

1、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可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
A、转折期
B、最佳期
C、危机期
D、心理性断乳期

2、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变化的情况,被称为( )
A、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
D、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3、最近发展区是由( )提出来的。
A、布鲁姆
B、布鲁纳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4、转折期就是危机期。

5、如果在关键期内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再进行教育就会事倍功半。

6、我们为幼儿设定的目标既不能低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同时又不能高于儿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应该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

第三讲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随堂测验

1、美国心理学家( )用双生子楼梯的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A、艾宾浩斯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埃尔金德

2、学前阶段,最好的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形式是( )
A、游戏活动
B、上课活动
C、饮食活动
D、同伴交往

3、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是( )。
A、二因素论
B、相互作用论
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高尔顿
B、华生
C、格塞尔
D、吴伟士

5、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A、外部原因
B、根本原因
C、客观原因
D、主客观原因

6、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先天因素

7、当婴儿生理上还不具备学习坐的动作的可能性时,要他学坐是无效的,这是因为儿童动作的发展受到了( )
A、训练因素的影响
B、成熟因素的影响
C、环境因素的影响
D、教育因素的影响

8、( )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A、遗传
B、遗传素质
C、生理成熟
D、生理特征

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皮亚杰
C、吴伟士
D、霍尔

10、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 )
A、生理成熟
B、家庭因素
C、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11、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
A、遗传差异
B、教育差异
C、环境差异
D、物质差异

12、狼孩的事件说明了( )在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单元测试

1、从零乱到成体系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A、具体表现
B、基本原因
C、制约因素
D、总趋势

2、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3、下列关于心理发展的特点错误的是( )。
A、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B、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C、心理发展具有平衡性
D、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4、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5、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可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
A、转折期
B、最佳期
C、危机期
D、心理性断乳期

6、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变化的情况,被称为( )
A、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
D、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7、最近发展区是由( )提出来的。
A、布鲁姆
B、布鲁纳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8、美国心理学家( )用双生子楼梯的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A、艾宾浩斯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埃尔金德

9、学前阶段,最好的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形式是( )
A、游戏活动
B、上课活动
C、饮食活动
D、同伴交往

10、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是( )
A、二因素论
B、相互作用论
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1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高尔顿
B、华生
C、格塞尔
D、吴伟士

1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A、外部原因
B、根本原因
C、客观原因
D、主客观原因

1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先天因素

14、当婴儿生理上还不具备学习坐的动作的可能性时,要他学坐是无效的,这是因为儿童动作的发展受到了( )
A、训练因素的影响
B、成熟因素的影响
C、环境因素的影响
D、教育因素的影响

15、( )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A、遗传
B、遗传素质
C、生理成熟
D、生理特征

16、“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皮亚杰
C、吴伟士
D、霍尔

17、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 )
A、生理成熟
B、家庭因素
C、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18、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
A、遗传差异
B、教育差异
C、环境差异
D、物质差异

19、狼孩的事件说明了( )在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用双生子楼梯的实验,说明了( )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A、生理成熟
B、遗传因素
C、后天环境
D、教育

21、对狼孩进行了相应的教育后,他的语言等方面还不能达到正常人的发展水平,这说明了( )现象
A、发展的高速度
B、最近发展区
C、关键期
D、转折期

22、关于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
A、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B、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C、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D、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3、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不加调教。到了20岁,王安石再见他时,发现他跟其他普通人一样,竟一事无成。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 )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因素
D、生物因素

24、张老师教小朋友学古诗,她教孩子们学宋朝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老师觉得诗中包含了很深的道理。结果,小朋友们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吵吵闹闹,不愿学习。这个事例说明( )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D、环境因素

25、成人心理的变化有进有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进步,这种有次序的变化就是发展。

26、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统一的,在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质变,构成了发展的阶段性,阶段特征之间的交叉又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

27、转折期就是危机期。

28、如果在关键期内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再进行教育就会事倍功半。

29、我们为幼儿设定的目标既不能低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同时又不能高于儿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应该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

30、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会出现心理发展的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单元作业

1、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论述各因素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年龄特征

第一讲 年龄特征概述随堂测验

1、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2、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B、一般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C、本质的、一般的、可变的心理特征
D、一般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第二讲 3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随堂测验

1、( )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出生后的第一年
B、出生后的第二年
C、出生后的第三年
D、出生后的第四年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下列属于新生儿条件发射的是( )
A、抓握反射
B、惊跳反射
C、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游泳反射

4、新生儿出生时身高约为( )。
A、30cm
B、40cm
C、50cm
D、60cm

5、眼手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抓握反射
B、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
D、无意的触觉活动

6、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7、所谓“第一反抗期”,是指( )左右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育不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
A、半岁
B、一岁
C、两岁
D、三岁

第三讲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随堂测验

1、下列属于中班幼儿心理特点的是( )。
A、思维具体形象
B、爱模仿
C、好学好问
D、个性初具雏形

2、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幼儿期
D、学龄期

3、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4、中班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高峰期,这与4-5岁幼儿( )心理特征有关。
A、性格活泼好动
B、抽象概括能力发展
C、思维具体形象
D、爱模仿

第三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年龄特征 单元测试

1、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2、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B、般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C、本质的、一般的、可变的心理特征
D、一般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4、( )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出生后的第一年
B、出生后的第二年
C、出生后的第三年
D、出生后的第四年

5、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6、下列属于新生儿条件发射的是( )
A、抓握反射
B、惊跳反射
C、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游泳反射

7、新生儿出生时身高约为( )。
A、30cm
B、40cm
C、50cm
D、60cm

8、婴儿最先发展起来的动作是( )。
A、颈部动作
B、头部动作
C、大肌肉动作
D、小肌肉动作

9、眼手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抓握反射
B、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
D、无意的触觉活动

10、孩子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A、2~3月
B、5~6月
C、1岁
D、1岁半

11、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
A、神经活动参与
B、口腔与手的协调
C、手与脚的协调
D、眼手协调

12、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13、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属于( )
A、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首尾规律
C、近远规律
D、大小规律

14、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们会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种反射属于( )。
A、巴布金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宾斯基反射
D、莫罗反射

15、所谓“第一反抗期”,是指( )左右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育不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
A、半岁
B、一岁
C、两岁
D、三岁

16、6、7个月的宝宝不让陌生人抱,妈妈一离开就会哭闹,这些现象说明婴儿开始认生,它的本质是儿童( )的形成。
A、依赖性
B、情绪
C、独立性
D、依恋

17、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8、2岁半的铭铭还不会自己吃饭,可他偏要自己吃;不会穿衣服,可偏要自己穿。铭铭的这种凡事自己来的愿望反映了他( )。
A、任性
B、动作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认知的发展

19、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出现在儿童( )。
A、5个月左右
B、8个月左右
C、10个月左右
D、1岁左右

20、婴儿最初的社会交往体现在( )。
A、社会性微笑
B、有差别的笑
C、更喜欢看人脸
D、自发性的笑

21、下列关于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情绪作用大
C、活泼好动
D、爱模仿

22、下列关于中班幼儿年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思维具体形象
B、认识依靠行动
C、开始接受任务
D、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23、下列关于大班幼儿年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个性初具雏形
B、抽象概括能力有了明显发展
C、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D、好问、好学

24、下列关于中班幼儿年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好问好学
C、活泼好动
D、抽象概括能力初步萌芽

25、学前儿童年龄越小,心理发展速度越快!

26、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是指这个年龄阶段所有儿童都具有的特征。

27、非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条件反射是先天就具有的行为。

28、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从大到小的规律,是指学前儿童先发展大肌肉动作再发展小肌肉动作。

29、新生儿指的是出生至1个月的婴儿。

30、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第三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年龄特征 单元作业

1、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这一时期的孩子?

2、3-4岁、4-5岁、5-6岁儿童各有什么年龄特征?

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讲 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随堂测验

1、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
A、感知觉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2、关于婴幼儿触觉的表述,下列选项中( )是正确的。
A、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
B、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
C、眼口协调动作的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
D、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

3、婴儿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基本手段是( )。
A、行为
B、思维
C、想象
D、感知觉

4、婴儿早期主要空间定向的主导方式是( )。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嗅觉

5、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

6、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

7、随着年龄的增长,手逐渐代替口成为了儿童通过触觉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

8、学前期,儿童的视敏度时高时低。

9、为了保护幼儿的视力,我们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习惯并给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

10、幼儿区别细微颜色差异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不大。

11、幼儿再认和正确命名不同颜色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12、胎儿仅能对声音有反应,还不能够区分出声音的不同强度和频率。

13、新生儿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音调、纯度、响度、强度、持续时间等。

14、幼儿期,儿童的听觉感受性是一直在增长的。

15、新生儿是没有任何痛觉感受的。

16、儿童的痛觉与其情绪状态也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讲 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随堂测验

1、( )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A、感觉
B、思维
C、知觉
D、记忆

2、儿童开始能够辨别前后方位的时期是( )。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3、儿童开始能够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的时期是( )。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4、吉布森所做的视觉悬崖实验有力地表明了2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 )。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5、2岁孩子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这说明他的( )。
A、大小知觉发展不足
B、形状知觉发展不够
C、距离知觉发展不足
D、想象力不够丰富

6、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在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
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较弱
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7、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长方形的,球是圆形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 )。
A、方位知觉
B、大小知觉
C、形状知觉
D、距离知觉

8、幼儿认为“早晨”就是“做早操的时候”,“上午”就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 。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
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C、根据季节和日夜变化
D、依靠成人传授

9、小班的幼儿基本已能辨别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10、幼儿先能理解的是“周”、“月”或“分钟”、“秒”等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然后是“天”和“小时”。

11、儿童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负相关。

12、对于幼儿来讲,长方形比梯形更难辨别。

第三讲 感知规律及其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随堂测验

1、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把目光锁定在某个角色身上的话,他就成了你当下知觉的主要对象,而周围的其他人和物就成了背景。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相互作用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理解性

2、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橘子,会觉得橘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相互作用
C、同时对比
D、先后对比

3、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在白色的背景上贴上大红花,以利于幼儿观察。这位教师这样做是利用了知觉的( )。
A、刺激物的组合规律
B、对象的活动性规律
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规律
D、刺激物的排列规律

4、刚进入一家鲜花店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香,但过了一段时间,这种香味可能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相互作用
C、同时对比
D、先后对比

5、给幼儿播放音乐时不应太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6、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把相同的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就显得明亮些,这就是先后对比的结果。

7、弱刺激能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升高。

8、教师在上课说话时应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

9、在上课过程中,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10、知觉的理解性主要与个人的知识经验关系不大。

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单元测试

1、关于婴幼儿触觉的表述,下列选项中( )是正确的。
A、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
B、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
C、眼口协调动作的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
D、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

2、儿童开始能够辨别前后方位的时期是( )。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3、儿童开始能够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的时期是( )。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4、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
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较弱
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5、下列几何图形中,幼儿最容易辨别的是( )。
A、三角形
B、圆形
C、半圆形
D、长方形

6、儿童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大约要到( )岁左右。
A、3
B、4
C、5
D、7

7、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在白色的背景上贴上大红花,以利于幼儿观察。这位教师这样做是利用了知觉的( )。
A、刺激物的组合规律
B、对象的活动性规律
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规律
D、刺激物的排列规律

8、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把目光锁定在某个角色身上的话,他就成了你当下知觉的主要对象,而周围的其他人和物就成了背景。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相互作用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理解性

9、婴儿早期主要空间定向的主导方式是( )。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嗅觉

10、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
A、感知觉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11、吉布森所做的视觉悬崖实验有力地表明了2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 )。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大小知觉
D、图形知觉

12、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是( )。
A、方位知觉
B、大小知觉
C、时间知觉
D、距离知觉

13、当人们从暗处走到明处,最初的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14、刚进入一家鲜花店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香,但过了一段时间,这种香味可能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相互作用
C、同时对比
D、先后对比

15、()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A、感觉
B、思维
C、知觉
D、语言

16、2岁孩子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这说明他的( )。
A、大小知觉发展不足
B、形状知觉发展不够
C、距离知觉发展不足
D、想象力不够丰富

17、婴儿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基本手段是()。
A、情绪
B、思维
C、想象
D、感知觉

18、幼儿认为“早晨就是做早操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
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
D、依靠成人教授

19、我们可以通过带幼儿听并辨别各种常见声音的方式来锻炼他们的听力。

20、幼儿区别细微颜色差异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不大。

21、幼儿再认和正确命名不同颜色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22、儿童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负相关。

23、幼儿在还不能准确称呼图形或物体名称的时候,会在感知图形或物体的过程中,自发用语词来称呼它们。

24、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痛觉感受性变化不大。

25、小班的幼儿基本已能辨别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6、2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27、幼儿先能理解的是“周”、“月”或“分钟”、“秒”等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然后是“天”和“小时”。

28、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把相同的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就显得明亮些,这就是先后对比的结果。

29、弱刺激能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升高。

30、在上课过程中,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31、新生儿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音调、纯度、响度、强度、持续时间等。

32、知觉的理解性主要与个人的知识经验关系不大。

33、幼儿先能理解的是“周”、“月”或“分钟”、“秒”等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然后是“天”和“小时”。

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单元作业

1、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以下现象:幼儿园的孩子常常认为“早晨”就是“做早操的时候”,午睡起来后就是“下午”了。这反映了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哪一特点?除此之外,幼儿的时间知觉还有哪些特点呢?

2、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一讲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随堂测验

1、( )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的少的现象。
A、探究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状态性注意

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
A、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先于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B、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探究性注意的发生
C、定向性反射的发生先于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D、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3、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4、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5、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
B、想象
C、需要
D、思维

第二讲 3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随堂测验

1、1岁前儿童注意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是( )。
A、从探究性的注意到定向性注意
B、从注意全面的轮廓到注意局部的轮廓
C、从无意注意到状态性的注意
D、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

2、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 )。
A、选择性的发展
B、稳定性的发展
C、集中性的发展
D、分配能力的发展

3、视觉和触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4、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是选择性注意。

5、婴儿偏好于集中刺激物对多于分散刺激物。

第三讲 3-6岁儿童注意的发展随堂测验

1、3-6岁儿童无意注意的特点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2、提出“什么东西变了”可以引导幼儿有意地寻找目标,这反映的是( )。
A、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B、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C、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起来的
D、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3、下列关于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B、儿童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C、幼儿还未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D、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4、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不受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

5、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不需要依靠活动实现。

第四讲 学前儿童注意的分散与防止随堂测验

1、幼儿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动静搭配,时间不能过长,内容和方法要力求生动多变,主要是因为,( )是造成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之一。
A、无关刺激的干扰
B、目的要求不明确
C、疲劳
D、注意不善于转移

2、教师在运用新的教学辅助材料前让幼儿事先熟悉一段时间,主要是从( )方面防止学前儿童注意的分散。
A、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B、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C、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D、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教学活动中所用的语言要形象生动,为幼儿所能理解,主要是从( )方面防止学前儿童注意的分散。
A、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B、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C、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D、提高教学质量

4、为了吸引学前儿童的注意,活动室的布置越繁杂越好。

5、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可以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单元测试

1、1岁前儿童注意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是( )。
A、从探究性的注意到定向性注意
B、从注意全面的轮廓到注意局部的轮廓
C、从无意注意到状态性的注意
D、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

2、( )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的少的现象。
A、探究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状态性注意

3、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
A、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先于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B、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探究性注意的发生
C、定向性反射的发生先于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D、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4、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孩子们不由自主的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5、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6、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 )。
A、选择性的发展
B、稳定性的发展
C、集中性的发展
D、分配能力的发展

7、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
B、想象
C、需要
D、思维

8、提出“什么东西变了”可以引导幼儿有意地寻找目标,这反映的是( )。
A、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B、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C、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D、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起来的

9、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10、“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 )特点。
A、指向性
B、集中性
C、清晰性
D、鲜明性

11、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
A、随意前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12、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
A、注意
B、动机
C、目的
D、需要

1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14、下列关于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B、儿童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C、幼儿还未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D、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15、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的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6、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C、感知活动过程
D、思维活动过程

17、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性注意

18、( )不属于认知过程。
A、感知觉
B、注意
C、想象
D、思维

19、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A、注意不集中
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
D、注意的动摇

20、“一首画方,一手画圆,始不能成”,这说明了( )。
A、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B、注意分配的规律
C、人不能同时干两件事情
D、动机定律

21、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
B、想象
C、需要
D、思维

22、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7分钟

23、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一般情况中班幼儿能集中注意( )。
A、3-5分钟
B、5-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24、3-6岁儿童无意注意的特点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25、教师组织幼儿排练文艺节目时,既要求幼儿边唱边跳,同时,还要求幼儿具有丰富的表情。在此,幼儿所表现出的注意品质属于(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

26、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转移能力有限
D、分配能力较差

27、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一般都安排在15分钟左右,是因为其有意注意时间一般是( )。
A、20-25分钟
B、3-5分钟
C、15-20分钟
D、10-15分钟

28、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事物的更多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注意的( )。
A、选择性
B、稳定性
C、范围
D、分散

29、教师组织幼儿排练文艺节目时,既要求幼儿边唱边跳,同时,还要求幼儿具有丰富的表情。在此,幼儿所表现出的注意品质属于(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

30、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能力
D、范围

31、下列关于3-6岁儿童有意注意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
B、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不收环境影响,更多受先天因素的影响
C、3-6岁儿童逐渐学习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
D、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32、多动的孩子就是多动症孩子。

33、学前儿童的注意是以有意注意为主。

34、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做的课件动画越多越好。

35、定向性注意是选择性注意。

36、新生儿更评好于复杂的图形。

37、新生儿具有对人脸的偏爱,特别喜欢注视母亲的脸。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单元作业

1、上课时,小班的李老师看见小红低头在玩黏黏纸,李老师大声地说“小红,你在干什么? 快看到老师这里来。”请分析小红的行为,并对教师作出分析。

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讲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随堂测验

1、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语词记忆
D、运动记忆

2、( )是指从识记到能够再认或回忆之间的时间。
A、记忆的潜伏期
B、记忆的重学期
C、记忆的恢复期
D、记忆的检索期

3、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4、一天,玲玲跟妈妈逛商场,指着货架上的玩具说:“妈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玩具。”玲玲的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5、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 )。
A、5±2个信息单位
B、6±2个信息单位
C、7±2个信息单位
D、8±2个信息单位

第二讲 0-6岁儿童记忆的发展随堂测验

1、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 )。
A、不会变化
B、不会缩小
C、逐渐扩大
D、逐渐缩小

2、下列关于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B、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C、语词记忆占优势,形象记忆逐渐发展
D、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3、3岁以前儿童的记忆基本上是(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无意记忆
D、有意记忆

4、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5、反映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的是( )。
A、有意识记的发展
B、无意识记的发展
C、机械记忆的发展
D、意义记忆的发展

第三讲 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随堂测验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的总趋势是(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不快不慢
D、均衡发展

2、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学家是(???)。
A、陈鹤琴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艾宾浩斯

3、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复习时主要应( )。
A、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B、采取多样化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4、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复述。

5、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单元测试

1、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 )。
A、出生1个月后
B、出生半月后
C、胎儿期
D、出生2个月后

2、幼儿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在( )。
A、1-2岁
B、3-4岁
C、1-2岁以后
D、3-4岁以后

3、反映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的是( )。
A、有意识记的发展
B、无意识记的发展
C、机械记忆的发展
D、意义记忆的发展

4、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5、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形式是(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7、幼儿记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语词记忆占优势
B、形象记忆占优势
C、机械记忆效果好
D、意义记忆用的多

8、“幼年健忘”指的是( ?)的现象。
A、3岁前儿童记忆力超常
B、3岁前儿童记忆力丧失
C、3岁前儿童记忆不能永久保持
D、3岁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一种病症?

9、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 )。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10、小明听到一支歌曲时,高兴的说:“妈妈,我也会唱,老师教过我们。”这是记忆的( )。
A、识记过程
B、保持过程
C、再认过程
D、回忆过程

11、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12、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13、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 )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A、注意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14、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复习时主要应( )。
A、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B、采取多样化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15、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语词记忆
D、运动记忆

16、( )是指从识记到能够再认或回忆之间的时间。
A、记忆的潜伏期
B、记忆的重学期
C、记忆的恢复期
D、记忆的检索期

17、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 )。
A、不会变化
B、不会缩小
C、逐渐扩大
D、逐渐缩小

18、3岁以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记忆容量不足
D、幼年健忘

19、下列关于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B、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C、语词记忆占优势,形象记忆逐渐发展
D、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20、3岁以前儿童的记忆基本上是(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无意记忆
D、有意记忆

2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的总趋势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快不慢
D、均衡发展

22、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 )。
A、5加减2个信息单位
B、6加减2个信息单位
C、7加减2个信息单位
D、8加减2个信息单位

23、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

2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属于动作记忆。

25、记忆包括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

26、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7、情绪记忆的发展最晚。

28、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29、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

30、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复述。

31、幼儿的记忆大部分是无意记忆

3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33、学前儿童不需要学习记忆的方法。

34、新生儿没有记忆。

35、幼儿的有意记忆不需要大人进行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有意记忆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

3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运动记忆。

37、最晚出现的记忆是语词记忆。

38、学前儿童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表现为:先再现后再任。

39、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40、对于3-6岁儿童来说,有意识记的效果要由于无意识记。

41、在学前阶段,幼儿的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机械记忆的效果要优于意义记忆。

42、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形象记忆的效果要好于语词记忆,因此,应该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图画书,以帮助他们理解记忆。

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单元作业

1、有一位教师在教幼儿背诵前,先把诗的内容绘成美丽的图画,再用故事形式向幼儿讲述诗的内容,进而引导幼儿对诗中提及的“眠”、“晓”、“啼鸟”等进行讨论,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你觉得老师的做法符合幼儿记忆的特点吗?为什么?

2、3-6岁儿童无意识记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一讲 想象及想象的发生和发展趋势随堂测验

1、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
A、想象
B、判断
C、直觉
D、思维

2、幼儿在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3、幼儿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是以下哪方面的具体表现。(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4、幼儿在讲《白雪公主》的故事时,自编加入了白雪公主和王子结了婚,然后和一群孩子幸福生活的情节,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5、儿童的想象会从有意性逐渐发展到出现无意性。

6、儿童的想象会从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7、儿童的想象会从极大夸张性发展到符合现实的逻辑性。

8、儿童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讲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特点随堂测验

1、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包糖果”的“工人”,这说明幼儿( )。
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B、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
C、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2、有幼儿说:“我妈妈给我买了一辆玩具汽车!”其实,他妈妈只是答应过他,还没有真的给他买。这反映幼儿想象的( )特点。
A、夸张性
B、虚幻性
C、情境性
D、过程性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小班开始,幼儿的想象就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B、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C、在创造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再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D、幼儿的想象不需要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

4、学前儿童想象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B、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C、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
D、理想占主要地位

5、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
A、想象受情绪影响
B、想象的内容零散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想象具有夸张性

6、小班幼儿绘画时常常是画了“气球”,又画“小鱼”,再画“小船”,最后还画了一把“牙刷”。总之,他们往往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