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超星伤寒学_1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五煦查题”,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

超星伤寒学_1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超星伤寒学_1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总论

总论

1、超星《伤寒杂病论》成书的伤寒年代是:
A、春秋时代
B、学答习通西汉末年
C、案学晋代
D、完整东汉末年

2、答案《伤寒杂病论》的超星作者是:
A、王叔和
B、伤寒成无己
C、学答习通.张机
D、案学林亿

3、完整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答案是:
A、孙思邈
B、超星王叔和
C、伤寒成无己
D、学答习通林亿

4、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B、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C、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5、《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6、《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表里传
C、两感
D、越经传

9、“伤寒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
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C、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D、《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
E、《内经》的成书年代

10、《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
A、内经
B、难经
C、汤液经
D、胎胪药录
E、甲乙经

11、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
A、正气的盛衰
B、发病的季节
C、邪气的轻重
D、治疗的当否
E、感邪的性质

12、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
A、体质因素
B、自然因素
C、文化因素
D、种族因素
E、社会因素

13、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
A、越经传
B、循经传
C、表里传
D、上下传
E、手足传

14、现今通行的两种《伤寒论》版本是:
A、赵刻本
B、成注本
C、唐本
D、康平本
E、桂林古本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期中测验

1、太阳中风之“脉缓”是指:
A、怠慢迟缓
B、脉沉弱
C、松驰
D、柔缓而不紧急

2、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
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3、太阳病,发热汗出的主要病机是:
A、荣弱卫强
B、卫弱荣强
C、风性疏泄
D、热迫津泄

4、“病常自汗出者”的处理原则是:
A、止汗
B、发汗
C、固表
D、解表

5、桂枝加附子汤证之阴阳俱虚,仲景之法是:
A、阴阳双补
B、扶阳以固阴
C、健中调阴阳
D、温肾以固本

6、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
A、因阴液未伤
B、因无腹痛
C、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
D、无需调和营卫

7、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
A、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
C、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
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

8、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
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
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
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
D、气虚不能摄血

9、小青龙汤证中“服汤已渴者”的机理是:
A、水饮未化不能上润
B、津液大伤难以上润
C、温解之余,上焦津液一时尚少
D、余邪化热,灼伤津液

10、大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B、风寒犯表,内陷心胸,心神受扰
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
D、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11、葛根汤的正确处方是
A、葛根、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B、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C、葛根、麻黄、半夏、桂枝、杏仁、甘草
D、葛根、麻黄、黄芩、黄连、甘草

12、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B、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表寒里饮
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
D、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

13、小青龙汤正确组成是
A、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B、麻黄、桂枝、炙甘草、干姜、杏仁、半夏、生姜、五味子
C、麻黄、桂枝、芍药、杏仁、半夏、五味子、炙甘草、厚朴
D、麻黄、厚朴、半夏、桂枝、细辛、五味子、炙甘草、干姜

14、小青龙汤的作用是:
A、化气行水解表
B、健脾利水解表
C、扶阳发汗解表
D、外解风寒,内散水饮

1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
A、麻黄汤
B、葛根汤
C、麻杏甘石汤
D、大青龙汤

16、以下除哪证外均可见喘证
A、麻黄汤证
B、桂枝汤证
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D、小青龙汤证

17、以下哪项应取微似汗,最佳答案为:
A、麻黄汤
B、桂枝汤
C、大青龙汤
D、皆须取微似汗

18、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治宜
A、栀子豉汤
B、栀子甘草豉汤
C、栀子生姜豉汤
D、以上都不是

1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
A、阳明热盛
B、邪热壅肺,宣降失司
C、肺与大肠俱热
D、邪热壅肺,热盛肉腐成脓

20、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病机是
A、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
B、重在表证未解,外邪内迫肠道而下利
C、太阳少阳合病
D、大肠滑脱不禁

2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
A、脾虚而饮停中焦
B、胃虚而饮停中焦
C、脾虚饮停兼表证
D、脾虚心悸而腹痛证

2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症可见:
A、心下满微通,小便不利,起则头眩,脉浮紧
B、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C、头眩,时时自冒,小便不利,脉沉紧
D、心下痞满,脐下悸,头眩,脉沉紧

23、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目的是:
A、温经通阳,疏风散寒
B、温经散寒止痛
C、通阳化气以行水
D、通心阳而平冲逆

2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A、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伴心悸等
B、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C、心下逆满,气上冲心,心悸头眩,脉沉紧
D、惊狂,卧起不安,心悸

25、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证:
A、胃肠燥实腹满证
B、中风误下脾虚水停证
C、脾虚气滞腹胀证
D、脾虚不运,寒湿中阻之腹满证

26、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
A、中阳不足
B、血虚而血不养神
C、气虚而肺气不足
D、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

27、炙甘草汤证的脉症见:
A、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
B、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C、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
D、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

28、真武汤的方药组成:
A、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
B、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
C、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D、茯苓、桂枝、甘草、白术 附子

29、以下不是炙甘草汤方药组成的是:
A、麻仁、生地黄
B、人参、生姜
C、白术、芍药
D、阿胶、麦门冬

30、黄连汤证的主证是:
A、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B、心下痞,呕吐下利
C、腹中痛,欲呕吐
D、腹中痛,下利不止

31、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的不同点是:
A、有桂枝无人参
B、有黄芩无半夏
C、有桂枝无黄芩
D、有黄芩无干姜

32、结胸证的成因为“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其“阳”是指:
A、太阳病
B、三阳病
C、阳热体质患者
D、素体有痰水实邪内停之人

33、以下哪项不属于大陷胸汤证的证候:
A、心下硬痛
B、身黄,小便不利
C、舌上燥而渴
D、不大便,日晡所小有潮热

34、大陷胸汤证的病机是:
A、水热互结
B、水寒互结
C、燥热互结
D、瘀热互结

35、“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是下列何证的证候表现:
A、抵当汤
B、大陷胸汤
C、桃核承气汤
D、抵当丸

36、小陷胸汤的药物组成是:
A、黄连、半夏、贝母
B、黄芩、半夏、栝蒌实
C、黄连、杏仁、栝蒌实
D、黄连、半夏、栝蒌实

37、“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是下列何证的主证:
A、大陷胸丸证
B、桂枝人参汤证
C、大陷胸汤证
D、小陷胸汤证

38、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者,治疗用:
A、大黄黄连泻心汤
B、附子泻心汤
C、半夏泻心汤
D、生姜泻心汤

39、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是:
A、大黄、黄连
B、大黄、黄芩、黄连
C、大黄、黄连、半夏、生姜
D、大黄、黄芩、黄连、半夏、生姜

40、附子泻心汤证的病机是:
A、邪热聚结心下,气机阻滞,兼阳虚不固
B、误下损伤脾胃,寒热错杂于中,升降失常
C、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水饮食滞
D、脾胃重虚,寒热错杂,水谷不化

41、半夏泻心汤证见“心下痞”是属:
A、痰气痞
B、水痞
C、寒热错杂痞
D、热痞

42、半夏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是:
A、大黄、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B、大黄、黄芩、黄连、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C、黄芩、黄连、半夏、干姜、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D、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43、生姜泻心汤证的病机是:
A、邪热聚结心下,气机阻滞,兼阳虚不固
B、误下损伤脾胃,寒热错杂于中,升降失常
C、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水饮食滞
D、脾胃重虚,寒热错杂,水谷不化

44、甘草泻心汤的功效是:
A、泄热和胃消痞
B、扶阳和胃消痞
C、补中和胃消痞
D、散水和胃消痞

45、旋覆代赭汤证见“心下痞”是属:
A、痰气痞
B、水痞
C、寒热错杂痞
D、热痞

46、旋覆代赭汤证的主证是:
A、腹中痛,心下痞硬,欲呕吐,肠鸣下利
B、心下痞硬而满,呕吐,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C、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D、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得安,谷不化,腹中雷鸣,下利

47、旋覆代赭汤证的治法是:
A、和胃降逆化痰
B、和中降逆消痞
C、镇肝和胃利水
D、疏肝解郁行气

48、心下痞可见于以下除哪项以外的方证?
A、桂枝人参汤证
B、旋复代赭汤证
C、五苓散证
D、黄连汤证

49、“噫气”是指:
A、短气
B、嗳气
C、呃逆
D、恶心

来源:本文由五煦查题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抢沙发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