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道德经》与管理智慧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分类: 求职面试发布于:2024-06-02 17:15:51ė77169次浏览696条评论

超星《道德经》与管理智慧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单元测验

1、超星根据课程内容,道德答案下列关于“道”,经管节答“术”,理智“法”,慧章“器”的案学重要性排序,正确的习通是( )。
A、题目“道”—“法”—“术”—器”
B、超星“道”—“术”—“法”—器”
C、道德答案“法”—“道”—“术”—器”
D、经管节答“术”—“法”—“道”—器”

2、理智根据课程内容,慧章《道德经》中的案学“道”包括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
A、习通宇宙的奥妙
B、自然万物的奥妙
C、个体的奥妙
D、其余各项均是

3、根据课程内容,古代的四合院建筑体现了《道德经》中“德”的( )。
A、物质层
B、行为层
C、精神层
D、制度层

4、《道德经》就是在讲“道德”。

5、根据课程内容,“德”是“道”的一种外在表现。

6、根据课程内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和“名”都可以讲出来,因此很容易被理解。

7、根据课程内容,“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势成之”里的“势”指的是一种不平等关系。

8、根据课程内容,古代四合院集中体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传统理念。

9、根据课程内容,根据古代建筑原理,男生五行属 “木”,宜住东边,女生五行属“金”,宜住西边。

10、根据课程内容,中山装前面的五个纽扣象征着儒家“五常”里的“仁义礼智信”,属于“德”的精神层范畴。(

第二章 天长地久

第二章 单元测验

1、根据课程内容,“道可道非常道”可理解为( )。
A、“道可”指我们支持赞同的
B、“道非”指我们不支持不赞同的
C、“常道”指世间的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
D、其余各项均是

2、根据课程内容,与“有无相生”内涵相近的是( )。
A、“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B、“道可道,非常道”
C、“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D、“美之为美,善之为善”

3、根据课程内容,与“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内涵相近的是( )。
A、“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B、“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C、“有无相生”
D、“道可道,非常道”

4、根据课程内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强调了意念的重要性。

5、根据课程内容,《道德经》可按内容可分为“道”篇和“德”篇。

6、根据课程内容,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可将“道”理解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不仅是时刻的问题,更是人生、宇宙的大问题。

7、根据课程内容,在管理学“愿景”、“使命”与“价值观”三个概念中,“愿景”是最抽象的,接近于无。

8、根据课程内容,企业可借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里的“常无”,也即什么都不用做,自然会获得成功。

9、根据课程内容,当人们知道“美之为美”,“善之为善”之时,也即对社会有了“美”与“恶”的意识与判断。

10、根据课程内容,自动人假设人是懒惰、自利的。

第三章 上善若水

第三章 单元测验

1、根据课程内容,“事善能”给管理者的管理建议是( )。
A、独揽全部工作
B、完全依照主观判断给员工分配工作
C、结合员工自身长处,分配组织任务
D、将工作不加区分地平均分配给员工

2、根据课程内容,“言善信”给管理者的管理建议是( )。
A、言出必行,恪守信用
B、以恶劣态度对待下属
C、为下属制定难以实现的目标
D、在组织出现问题时推脱责任

3、根据课程内容,“动善时”给管理者的管理建议不包括( )。
A、在制定组织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
B、要在恰当的时机对员工进行奖惩
C、要在恰当的时机选择组织进入或退出的市场战略
D、在制定组织目标时盲目自大,仅仅依据个人猜想

4、根据课程内容,“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给人们的启示不包括( )。
A、一旦实现了目标,就要终止意志
B、要知时知量地追求权势与财富
C、有聪慧而不知谦虚涵容,有权势而不知肥进退让,有财富而不知适可而止
D、做事要有分寸,适可而止

5、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功遂身退”内涵相近的是( )。
A、“上善若水”
B、“道可道,非常道”
C、“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D、“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6、根据课程内容,“上善若水”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7、根据课程内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水帮助万物,但是从来都不争,拥有包容万物的胸怀。

8、根据课程内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理念完全不利于企业运营。

9、根据课程内容,“心善渊”启示领导者不要嫉妒下属的才华与知识,而要善加利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10、根据课程内容,“与善仁”启示人们在与人合作过程中要能“吃亏”,适当、适时地让渡利益以保持合作关系,有益于实现自身目标。

第四章 善为道者

第四章 单元测验

1、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要想让浑浊的水变清澈,应该把它停下来,不要摇晃它
B、要使一个物体能够处于持续发展状态,应该不断地去动它
C、“鲶鱼效应”与“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表达意思相近
D、“鲶鱼效应”与“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表达意思相近

2、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致虚极,守静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指做事时要心无杂念,全神贯注
B、类似于佛家的禅定
C、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外界影响
D、内心空虚,毫无才学

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价格一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C、可以通过活到老学到老的方式使自己保值、升值
D、要学习黄金的精神,第一它是珍贵的,第二它是可分割的

4、根据课程内容,“执古之道”指可以清晰地看到、听见,实际存在的一种道德状态。

5、根据课程内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强调看一个人有没有得失,可以通过别人来观察自己,并学会以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现在的状态。

6、根据课程内容,“民主”可以破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朝代更替历史周期律。

7、根据课程内容,“善为道者”通常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8、根据课程内容,“豫兮”与“犹兮若畏四邻”体现的是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

9、根据课程内容,“儒”、“释”、“道”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三个主体。

10、根据课程内容,人们可以通过万物生长来进行“观复”。

第五章 希言自然

第五章 单元测验

1、根据课程内容,君子“畏大人”中的“大人”不包括( )。
A、长官
B、长者
C、长辈
D、身材高大的人

2、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众人熙熙,我独泊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人要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
B、很多人都在追求的东西一定是好的
C、做人要随大流,跟随别人的脚步
D、做人追求的应是一种不足的、有缺的状态

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有道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道者跟普通人没有差别
B、世上有道者居多
C、世上普通人居多
D、世上普通人与有道者一样多

4、根据课程内容,吴京拍的多部电影均大获成功,所体现的“道”不包括( )。
A、运气
B、把握了时代的旋律
C、与国家弘扬主旋律思想一致
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精神

5、根据课程内容,企业如果长期采取“广告战”策略,常常会导致其资金链断裂,进而陷入营运危机,体现了( )。
A、“飘风不终朝”
B、“曲则全”
C、“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D、“致虚极,守静笃”

6、根据课程内容,“唯之与阿”中“唯”一般指长辈对晚辈,“阿”一般指晚辈对长辈。

7、根据课程内容,“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指人们应遵循正确的、大家都认可的规律。

8、根据课程内容,“求仁得仁”指的是即使追求做仁义的事情,最后也不会有好的回报。

9、根据课程内容,佛家认为三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一个人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社会也会给你回报。

10、根据课程内容,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是遵循“道”的,是一种永久的、长久的状态。

第六章 执大象而天下往

第六章 单元测验

1、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属于对道德“状态”探讨的一项是( )。
A、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B、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C、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D、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2、根据课程内容,在《黄帝内经》相关叙述中“真人”能够( )。
A、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B、提携天地,把握因缘
C、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D、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3、根据课程内容,管仲认为打战之前必先犒赏士兵,才能使之拼命冲锋陷阵,属于( )。
A、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C、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D、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4、根据课程内容,“道”是天地间永恒的价值元素,只有具有使命感的人才能享有。

5、根据课程内容,“道大”是“天大”、“地大”、“人大”的基础。

6、根据课程内容,“不畏死”之人才可“寄天下”。

7、根据课程内容,“善人”可以理解为优秀的、遵循道的管理者。

8、根据课程内容,“圣人常善救人”中的“救人”可理解为公司管理者能够让员工在合适的职位上发挥其价值。

9、根据课程内容,“自知”比“知人”容易。

10、根据课程内容,企业管理者“成就”员工,而后“主宰”员工,是符合道的。

第七章 清静为天下正

第七章 单元测验

1、根据课程内容,“上士闻道”,一般会( )。
A、立即勤奋、努力地去践行
B、将信将疑,考虑要不要去实行
C、不屑一顾,哈哈大笑
D、不置可否,可有可无

2、根据课程内容,“下士闻道”,一般会( )。
A、立即勤奋、努力地去践行
B、将信将疑,考虑要不要去实行
C、不屑一顾,哈哈大笑
D、不置可否,可有可无

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创新”、“创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创新是创业的前提
B、创业是创新的IPO
C、创业是创新的基础
D、创业能够实现创新

4、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清静为天下正”内涵相近的思想是( )。
A、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B、至柔驰骋至坚
C、强梁者不得其死
D、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

5、根据课程内容,“德”是“道”的一种体现。

6、根据课程内容,《道德经》中的“德”与我们平常说的“社会道德”内涵相同。

7、根据课程内容,“天地人”中的“天”可理解为一个时代,且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所要遵循的规律。

8、根据课程内容,屠呦呦提炼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属于无中生有型创新。

9、根据课程内容,中国的周易八卦是《道德经》“阴阳”观的典型体现。

10、根据课程内容,“多藏必厚亡”可理解为收藏越多,顶多死时陪葬品越多,俗世财物最终是带不走的。

第八章 大邦者下流

第八章 单元测验

1、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涵相近的是( )。
A、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B、善言者无瑕谪
C、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D、以无事取天下

2、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祸福相倚”意涵相近的是( )。
A、以无事取天下
B、万物负阴而抱阳
C、善言者无瑕谪
D、治大国若烹小鲜

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道”来治理,遵循规律,那些装神弄鬼的人就不灵了
B、公司所制定的制度,必须是符合规则的
C、公司所制定的制度,如果是好的,就不要太经常变动
D、其余各项均是

4、根据课程内容,“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可理解为既要善于创建公司,又要善于守住公司。

5、根据课程内容,“赤子”通常具有意念专一,精力旺盛等特点。

6、根据课程内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强调寡言少语,否则言多必失。

7、根据课程内容,人有个人身心和谐、与组织和谐、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及与自然和谐等五和。

8、根据课程内容,“以无事取天下”意思是只要管理者清净无为,“民心”就会必然归附。

9、根据课程内容,“治大国若烹小鲜”强调治理国家类似于“蒸小鱼”,多搅易烂。

10、根据课程内容,“重积德”指坚持行善积德,必有好报。

第九章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第九章 单元测验

1、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大丈夫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内涵相近的是( )。
A、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B、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C、不知知,病也
D、慎独则心泰

2、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孙膑利用“减灶法”以退为进打败庞涓的谋略要旨相契合的是( )。
A、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B、不敢进寸而退尺
C、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D、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对抗暴秦的典故要旨相契合的是( )。
A、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B、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C、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D、和大怨必有余怨

4、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内涵相近的是( )。
A、不敢为天下先
B、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C、自知而不自见
D、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根据课程内容,“不争之德”中的“不争”就是指凡事忍让,不争不抢。

6、根据课程内容,曾国藩的“慎独则心泰”指个人独处时,努力遏制私欲,内心就会坦然。

7、根据课程内容,“不敢进寸而退尺”主要体现的是畏难、畏险情绪与妥协心态。

8、根据课程内容,“自知而不自见”强调要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清晰认识,不要过分展现自己,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示人。

9、根据课程内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堆于岸,流必湍之;人优于众,众必非之”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典型体现。

10、根据课程内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指的是可信的话听起来往往不舒服,听起来舒服的话往往不可信。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

1、根据课程内容,古代四合院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A、朝山美
B、水世旺
C、明堂正
D、其余各项均是

2、根据课程内容,关于“不尚贤”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尚贤”是指什么都不用做
B、“不尚贤”是指要有选择地作为
C、“不尚贤”强调不要过分追求名利
D、“不尚贤”是一种消极的做事态度

3、根据课程内容,关于“常使民无知无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要过分地强调巧诈的东西
B、不要过分地表现自己的欲望
C、“无知无欲”强调什么都不用做
D、强调安分守己,不做越矩之事

4、根据课程内容,对“天长地久”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地为万物而生故能长久
B、万物不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为自己而生
C、世间万物都是没办法长久的
D、万物可通过借鉴“天长”的精神而实现长久

5、根据课程内容,在现代生活中,“功遂身退”体现在什么方面( )。
A、计算机员工随着年龄增大无法胜任技术岗,而转到其他岗位
B、寻找合适的接班人
C、适应退休以后的生活
D、其余各项均是

6、根据课程内容,与“天门开阖”含义相近的古语是( )。
A、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B、雌柔静弱
C、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D、上善若水

7、根据课程内容,与“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含义不同的是( )。
A、五音令人耳聋
B、五味令人口爽
C、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8、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有生存生活需要
B、人有社交需要
C、人最基础的需要是社交需要
D、人最基础的需要是生存生活需要

9、根据课程内容,“驰骋畋猎”表现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 )。
A、人有生存生活需要
B、人有社交需要
C、人有受人尊重需要
D、人有自我实现需要

10、根据课程内容,对“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人把公司把组织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的人,你才可以把组织托付给他
B、要把组织托付给拥有财富的人
C、要把组织托付给拥有权势的人
D、要把组织托付给自私自利的人

11、根据课程内容,对“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理解,正确的是( )。
A、要把组织托付给爱自己的人
B、一个人能够爱组织、爱公司跟爱自己一样的人,才可以把重担交代给他
C、要把组织托付给有才华的人
D、要把组织托付给贤德之人

12、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上善若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做人要像水一样
B、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   
C、水具有“善”万物、“利”万物的特征
D、水不能与“道德”挂钩,这会扩大了其作用

1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功遂身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行为处事态度
B、“急流勇退”应是成功者最应奉行的行为准则
C、当一个人功名成就达到人生的巅峰时,在物极必反规律的作用下,如果还再去争名夺利,定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D、功成身退,是顺应天道的行为

14、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让身跟心连结起来,身、心对焦,身、心统合一体
B、强调的是做事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C、用我们的身体把我们的心承载起来
D、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做不同的事

15、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执古之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
B、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
C、这是一种简单易懂,可以感受其实际存在的哲理
D、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

16、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不同领导者类型按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亲而誉之”,“不知有之”,“畏之”,“侮之”。
B、“亲而誉之”,“不知有之”,“侮之”,“畏之”。
C、“不知有之”,“亲而誉之”,“畏之”,“侮之”。
D、“不知有之”,“亲而誉之”,“侮之”,“畏之”。

17、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老百姓都很淳朴,我们就不要强调谁比谁更加仁慈,谁比谁更讲义气
B、过分强调仁义,老子认为是不必要的
C、要特别强调仁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D、仁义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过分强调它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18、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不骄不争”意思相近的是( )。
A、“畏天命”
B、“众人熙熙,我独泊兮”
C、“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D、“唯之与阿”

19、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调凡事不争
B、与“不骄不争”的含义相近
C、“不争”不应当影响追求进步的决心与追求进步的行为
D、很多时候不恰当的争取炫耀,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

20、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点强调了君主的信誉问题,所谓的信誉,既反映了其政治品格,也反映了其人格
B、自信心不足的人是不值得被信任的
C、要想获取别人的信任,首先要做一个有信誉的人
D、契约精神是一种信誉的体现

21、根据课程内容,在《黄帝内经》相关叙述中“贤人”能够( )。
A、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B、提携天地,把握因缘
C、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D、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22、根据课程内容,在《黄帝内经》相关叙述中“圣人”能够( )。
A、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B、提携天地,把握因缘
C、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D、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23、根据课程内容,在《黄帝内经》相关叙述中“至人”能够( )。
A、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B、提携天地,把握因缘
C、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D、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24、根据课程内容,“中士闻道”,一般会( )。
A、立即勤奋、努力地去践行
B、将信将疑,考虑要不要去实行
C、不屑一顾,哈哈大笑
D、不置可否,可有可无

25、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贵以贱为本”内涵相近的思想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C、强梁者不得其死
D、反者道之动

26、根据课程内容,电话的发明属于( )。
A、无中生有型创新
B、借鉴型创新
C、改良型创新
D、渐进型创新

27、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知足不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调名誉与身体哪个更重要
B、强调得到的与失去的哪个更重要
C、强调财物与身体哪个更重要
D、强调知足常乐,无所作为,就能规避屈辱

28、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重积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视积德行善仅是“重积德”的一个方面
B、指的是不断积累“德”的各种表现形式,掌握规律,才能无往不克
C、不断积累“德”德各种表现形式,才能真正捕捉到万物之道
D、其余各项均是

29、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赤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意念单一,欲望较少
B、精力旺盛,特别专注
C、许多优秀企业家都具有“赤子”特质
D、其余各项均是

30、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内涵相近的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治大国若烹小鲜
C、不敢为天下先
D、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1、根据课程内容,实现“深根固柢”的主要方法是( )。
A、做事情必须符合规律
B、反复地学习符合规律的东西
C、用符合规律的东西来实现人生理想
D、其余各项均是

32、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内涵相近的是( )。
A、知不知,尚矣
B、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C、慎独则心泰
D、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内涵相近的是( )。
A、大辩若讷
B、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C、自知而不自见
D、慎独则心泰

34、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越俎代庖”典故要旨相契合的是( )。
A、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B、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C、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D、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5、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道德经》中“德”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德是道的一种外在表现
B、德可以体现出道的方法
C、德可以体现出道的技巧
D、德可以体现出道的工具

36、根据课程内容,《道德经》中“德”的表现形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
A、物质层面
B、精神层面
C、行为层面
D、制度层面

37、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
A、青龙属“木”
B、白虎属“金”
C、朱雀属“火”
D、玄武属“水”

38、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有无相生”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有”与“无”是伴随相生的
B、“有”与“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有”与“无”没有任何区别
D、“有”与“无”是相互对立,不可转化的

39、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理解,正确的有( )。
A、管理者应言传身教
B、管理者应以身作则
C、管理者应明白实践胜于雄辩的道理
D、管理者可以言而无信

40、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我们应该致力于永恒主宰万物
B、我们应该顺应万物发展规律
C、我们应该永恒主宰自己所创造的东西
D、我们应该循“道”创造各种物质与精神财富,并将其“精髓”传给下一代

41、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不贵难得之货”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稀有之物其实并不珍贵
B、我们要经常炫耀自己拥有的稀有之物
C、我们不要过于追求稀有之物
D、难得之物的珍贵往往会使人因追求它而触犯法律

42、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居善地”要求人们要处在恰当的位置
B、“心善渊”要求人们胸怀要宽广
C、“与善仁”告诫人们与人合作要大度
D、“政善治”要求人们做事要强调方法

4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于“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理解,正确的有( )。
A、告诫人们做事要保持身心的一致,思想与行动统一
B、内心与表达不一致
C、内心与表达要一致
D、身心分离会给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44、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理解,正确的有( )。
A、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B、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
C、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
D、拥有的东西就要主宰它

45、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有用无用”的理解,正确的有( )。
A、“有用”与“无用”是相互对立的
B、“有用”之物要保留,“无用”之物要剔除
C、“有用”与“无用”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相应而生
D、“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6、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执古之道”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是一种无状之状的状态
B、是一种无物之象的状态
C、是一种历史偶然的状态
D、是一种反反复复的状态

47、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各项中体现了“执古之道”哲理的案例有( )。
A、善于分析人性体现了社会的“道”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的“道”
C、“民主”是摆脱传统朝代更替的“道”
D、“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体现的是以历史发展的规律看现在的“道”

48、根据课程内容,关于“善为道者”,老子的解释包括( )。
A、“豫兮”
B、“犹兮若畏四邻”
C、“端庄厚重,谦卑含容”
D、“美之为美,斯恶已”

49、根据课程内容,“观复”可以通过哪几种形式( )。
A、观复灵秀起落,观复万物生长
B、研究人的,可以观复人的起落
C、做企业的,可以观复公司的起落
D、研究国家的,可以观复国家的起落

50、根据课程内容,“君子有三畏”包括( )。
A、“畏天命”
B、“畏大人”
C、“畏小人”
D、“畏圣人之言”

51、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相近的有( )。
A、“求仁得仁”
B、“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C、“行善、言善、视善”
D、“致虚极,守静笃”

52、根据课程内容,企业的CIS形象设计包括( )。
A、道德层
B、行为层
C、精神层
D、视觉层

5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精”是指精气神,就是我们讲的一股气概
B、“精”属于企业CIS设计里的精神层面,也就是MI层面
C、“信”应该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一个是可信
D、“信”属于企业CIS设计里的精神层面,也就是MI层面

54、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一个人如何做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不仅从自身优势出发,还要从自身价值出发
B、寻找自身差异化优势
C、不断遵循道的规律做事
D、仅从自身优势出发即可

55、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善人”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善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可以成为那些“不善人”的老师
B、“善人”要重视从“不善人”的行为中取长补短
C、“善人”应对“不善人”避而远之
D、“不善人”永远无法成为“善人”

56、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物壮则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人在壮年之后,体力下降,可考虑是否能从智力等其他方面予以弥补
B、拿破仑遭遇“滑铁卢”属于“物壮则老”的典型案例
C、“物壮则老”强调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竭
D、“物壮则老”强调事物衰竭不可避免,努力、进取毫无意义

57、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知其雄,守其雌”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知道什么东西是阳刚的,但愿意处在这种柔弱的位置
B、知道什么东西是白的,但愿意处在黑暗的位置
C、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
D、国有商业银行多做“富人”生意,但蚂蚁金服、京东白条多做“穷人”生意

58、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德”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做事实实在在,不追求浮华,是“上德”的表现
B、乐于鼓吹守德的人,往往不符合“上德”的要求
C、“德”是“道”的一种体现
D、“德”与“社会道德”内涵相同

59、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反者道之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有“物极必反”的内在意涵
B、有“周期律”的内在意涵
C、有“阴阳”的内在意涵
D、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

60、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创新”、“创新”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创新是创业的前提
B、创业是创新的IPO
C、创业是创新的基础
D、创业能够实现创新

61、根据课程内容,“创新”的类型主要包括( )。
A、无中生有型创新
B、借鉴型创新
C、改良型创新
D、突变型创新

62、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真正智慧的人知道万物变化无常,无法描述其本质,往往不多言
B、能描述出道理的人,往往还未深刻领会万物变化无常的本质
C、真正智慧的人不多言,也即希言自然
D、强调寡言少语,否则言多必失

6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慈”就是仁慈、慈爱,就是要对天地万物好
B、“俭”不仅仅是指节俭的“俭”,是指克制
C、“俭”专指节俭
D、“不敢为天下先”指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64、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叙述中符合“和其光,同其尘”哲学意涵的案例有( )。
A、英国前首相卡梅伦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幼儿园
B、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经常亲自出门到超市买菜
C、习总书记自费买年货送给人民群众
D、德国前总理科尔为增加收入将别墅出租

65、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大邦者下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越大的组织、越大的人物、越高的职位越应该谦下
B、越大的组织、越大的人物、越高的职位,越要充分利用强势地位管理弱势群体
C、若强势的一方愿意放下架子,弱势的一方一定会深受感动
D、李嘉诚先生恭谦的待客之道是“大邦者下流”的典型案例之一

66、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不敢进寸而退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有时“退尺”是为了更好地“进寸”
B、有时“退尺”并不表示畏惧,而可能是一种谋略
C、“退尺”表示畏惧,是对敌人或困难妥协的表现
D、强调无论何时都不可“轻敌”,要时刻保持“客场”心态

67、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的叙述,正确的有( )。
A、老子认为能了解他的人极少,能效法他的人更是很难遇到
B、老子认为遵循“道”这件事其实很简单,但实行起来却不容易
C、老子认为“道”玄之又玄,普通人无法掌握,更谈不上践行
D、许多人了解“道”,但却半信半疑,因而无法践行它

68、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B、启示管理者要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善待员工
C、启示管理者要制定更严厉的管理与监控制度,防止员工制造事端
D、老子重点反对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和自见、自贵的政治态度

69、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有能力的人应行“天道”,以有余供奉天下
B、长期奉行“人道”会激化社会矛盾
C、大公无私的“天道”有违人性,不可能被推行
D、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70、根据课程内容,中山装前面的五个纽扣在民国时期被理解为五权宪法,属于道德经里“德”的行为层面。

71、根据课程内容,中山装前面的4个口袋,可以理解为“礼义廉耻”。

72、根据课程内容,中山装左右两侧的3个纽扣,可以理解为民主、民权、民生。

73、根据课程内容,肯德基麦当劳的快餐文化属于道德经里“德”的物质层面。

74、根据课程内容,中国提出的“中国梦”,属于道德经里“德”的精神层面。

75、根据课程内容,经济人假设人性本善,人是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

76、根据课程内容,“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说的是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

77、根据课程内容,在“冲与盈”一章中,“冲”表示“虚”,“盈”表示“满”。

78、根据课程内容,“和其光,同其尘”在企业管理中强调领导者要与员工和谐共处。

79、根据课程内容,“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指圣人是没有感情的,常常用残忍的手段对待百姓。

80、根据课程内容,“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是用来比喻说明圣人不讲仁慈,不发议论,听任事物自生自灭。

81、根据课程内容,“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的意思是,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

82、根据课程内容,“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说的是圣人做事首先考虑自己,先为自己做打算。

83、根据课程内容,“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也代表了女性牝于万物的能力。

84、根据课程内容,“政善治”启示人们做事要注重方法,如果发现错误,停止就是进步。

85、根据课程内容,“持而盈之”指人们不应满足于已有的东西,要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未获得的东西。

86、根据课程内容,“金玉满堂,莫能守之”指即使人们拥有很多财富,也很难能守住。

87、根据课程内容,“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启示人们恃富而骄,就是在自己给自己找灾祸。

88、根据课程内容,“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强调人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89、根据课程内容,“涤除玄鉴”指要把受世俗功利遮蔽的心彰显出来,即洗去蒙蔽心灵的尘埃,让人进入无功利的审美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欣赏到真正的美。

90、根据课程内容,“雌柔静弱”告诫人们遇到问题时,应寻求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91、根据课程内容,“埏埴以为器“指打造器皿时,往往是其空心的部分才真正发挥作用。

92、根据课程内容,“宠辱若惊“指人在面对宠辱时一种淡定自若的态度。

93、根据课程内容,“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指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

94、根据课程内容,“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启示企业要生产符合规律的东西,为获取高收益而违背规律,迟早会出事。

95、根据课程内容,战术上的勤奋可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96、根据课程内容,支付宝解决的是“仁义礼智信”中的“信”字。

97、根据课程内容,“大道废,有仁义”指“大道”废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讲仁义,反过来讲,一个社会过分强调仁义,实际上是大家没有遵循“道”。

98、根据课程内容,当人们过分地强调智慧,就更可能出现假智慧。

99、根据课程内容,领导者只有“不知有之”,“亲而誉之”,“畏之”三种类型。

100、根据课程内容,总是特别强调圣人、管理者与智慧,老子认为反而是不妥的。

101、根据课程内容,“俗人昭昭,众人熙熙”是世上多数人真实状态的写照。

102、根据课程内容,“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启示人们只要通过组织的外在表现,就能了解该组织要体现出来是什么精神。

103、根据课程内容,“洼则盈”指有坑洼的地方,水是不容易汇聚的。

104、根据课程内容,“敝则新”强调推陈才能够出新。

105、根据课程内容,“少则得,多则惑”启示人们不要太贪心,想的太多反而不利于自身发展。

106、根据课程内容,“少则得,多则惑”启示企业在进行战略设计时,要直接选择单一化战略。

107、根据课程内容,“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指同于自然之道的,“道”也乐意得到他。

108、根据课程内容,“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强调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就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值得信赖的人。

109、根据课程内容,有能力的人应该为人类谋幸福,这是上天赋予的使命。

110、根据课程内容,“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是道的“状态”。

111、根据课程内容,我们应该在“顺天应道”的基础上,奋发进取。

112、根据课程内容,只有懂得“自爱”的人方可“托天下”。

113、根据课程内容,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是最佳的“上兵伐谋”案例。

114、“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听凭万事万物自由发展。

115、“无为”指的是不乱作为,是遵循规律的“有为”。

116、根据课程内容,“国之利器示于人”是属于一种“自矜自伐,自是自见”的表现。

117、根据课程内容,“不以为大”启示管理者不应以宰员工为目的培养员工。

118、根据课程内容,“善人”应当爱惜羽翼,杜绝与“不善人”往来。

119、根据课程内容,我们平时讲的“道德”是“道”的体现之一,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

120、根据课程内容,“弱者道之用”强调的是“示弱”,“示弱”反而能够获得。

121、根据课程内容,爱迪生改良出钨丝电灯泡,属于无中生有型创新。

122、根据课程内容,“多藏必厚亡”可理解为想获得越多,损耗的精力也会越多。

123、根据课程内容,“不知足”与“进取心”是两码事,有进取心是循道的行为,应当鼓励。

124、根据课程内容,追求自身能力与资源以外的东西是有进取心的表现。

125、根据课程内容,屠呦呦提炼青蒿素,属于改良型创新。

126、根据课程内容,“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是提倡公司要对员工进行“愚民化”管理。

127、根据课程内容,“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强调不带着目标与问题,走得再远,也不会有收获。

128、根据课程内容,“和其光,同其尘”指“有道者”一般能够做到与普通人和普通事物打成一片,没有分别心。

129、根据课程内容,“以无事取天下”强调符合规律的“有为”而不是“瞎作为”。

130、根据课程内容,国家所推行的“简政放权”政策属于“以无事取天下”的典型案例。

131、根据课程内容,“治大国若烹小鲜”强调治理国家类似于“蒸小鱼”,轻而易举。

132、根据课程内容,“萧规曹随”是“先有为而后无为”的典型案例之一。

133、根据课程内容,“重积德”中的“德”,不仅指积德行善,更指要不断积累各种“德”的表现形式,把握规律,做事才能游刃有余。

134、根据课程内容,“大邦者下流”指的是越大的组织,越没有底线。

135、根据课程内容,“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可理解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重复化。

136、根据课程内容,“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强调如果制定的规则简单、明了,老百姓也会变得淳朴。

137、根据课程内容,“不争之德”中的“不争”指的是要做符合规律的争取,不争即争。

138、根据课程内容,“善用人者,为之下”强调善于用人的管理者,一般都比较谦逊。

139、根据课程内容,“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中的“勇”和“敢”意思相同。

140、根据课程内容,老子认为大家都很容易能理解“道”,但往往知易行难。

141、根据课程内容,“知不知,尚矣”是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的人,是很高明的。

142、根据课程内容,“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启示管理者要善待员工,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避免因劳资冲突给双方带来经济利益与精神损失。

143、根据课程内容,“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与俗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内涵相近。

144、根据课程内容,水是“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典型代表。

145、根据课程内容,“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鼓励宁为“弱者”不为“强者”,随波逐流,以策平安。

{ "error": { "message": "That model is currently overloaded with other requests. You can retry your request, or contact us through our help center at help.openai.com if the error persists. (Please include the request ID 7238e0a05af814c0b0a0d924452c8e57 in your message.)", "type": "server_error", "param": null, "code": null }}{ "error": { "message": "That model is currently overloaded with other requests. You can retry your request, or contact us through our help center at help.openai.com if the error persists. (Please include the request ID 7238e0a05af814c0b0a0d924452c8e57 in your message.)", "type": "server_error", "param": null, "code": null }}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