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运动生理学_3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超星运动生理学_3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绪论

单元测验

1、超星内环境是运动指人体细胞生存的环境,亦可称之为( )。生理
A、学课习通细胞外液
B、后答组织液
C、案学血浆
D、完整细胞内液

2、答案与神经调节相比较,超星体液调节的运动作用具有哪些特点?( )
A、快速、生理广泛和持久
B、学课习通缓慢、后答广泛和持久
C、案学缓慢、完整广泛和短暂
D、缓慢、局限和持久

3、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一切生理学的知识都来自于运动实践。 ( )

4、人体在一次性的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过程中,会引起各器官的功能水平发生变化,这些生理反应会在运动停止后短时间内消失。( )

5、通过适应机制,机体可以提高在运动中维持稳态的能力和耐受更大范围稳态变化的能力,从而可使运动成绩维持原有的水平。( )

作业

1、名词解释:内环境

第一章 运动的动力装置——骨骼肌

单元测验

1、骨骼肌是人体的动力器官,其基本结构单位是( )。
A、肌细胞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束

2、肌肉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 )。
A、伸展性
B、弹性
C、粘滞性
D、可收缩性

3、下列有关两类肌纤维的叙述,错误的描述是。( )
A、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收缩蛋白。
B、慢肌纤维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并且线粒体的体积较大。
C、慢肌纤维受较大的神经元支配和含有较强的ATP酶活性。
D、慢肌纤维抵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

4、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是Na+的平衡电位,终板电位是Ca2+的平衡电位。

5、运动员长时间系统地从事某一专项运动训练,可使肌肉结构和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

作业

1、名词解释:静息电位

第二章 运动时的能源供给与排泄

单元测验

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A、胃
B、胰腺
C、肝脏
D、小肠

2、尿液在肾脏的哪一部位生成?( )
A、肾小体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单位

3、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的供能方式也不同。田径中马拉松跑、400m跑、100m跑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
A、有氧氧化、无氧酵解、磷酸肌酸分解
B、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肌酸分解
C、有氧氧化、无氧酵解、无氧酵解
D、有氧氧化、磷酸肌酸分解、无氧酵解

4、剧烈运动会引发肌肉疲劳, 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中积累了哪种物质?( )
A、二氧化碳
B、乳酸
C、丙酮酸
D、三磷酸腺苷

5、长期进行低强度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的胃肠道功能起保护作用,而进行激烈运动,则会使胃肠道收缩活动减弱、消化能力下降。 ( )

作业

1、名词解释:无氧代谢

第三章 运动的氧气供给

单元测验

1、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 )。
A、外呼吸
B、内呼吸
C、肺换气
D、组织换气

2、在肺部,机体通过呼吸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实现这一气体交换过程的动力是( )。
A、各种气体的体积
B、血液的溶解度
C、各气体的分压差
D、气体的分子量

3、每100 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称为( )。
A、Hb氧含量
B、Hb含氧量
C、Hb氧饱和度
D、Hb氧容量

4、胸廓节律性扩张和缩小引起的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 )

5、肺活量是指肺内气体的容积的总量,可通过肺量计测得。 ( )

作业

1、名词解释:最大摄氧量

第四章 机体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

单元测验

1、在生理学中,将每100ml血浆中哪一种物质的含量,称其为碱贮备?( )
A、NaHCO3
B、KHCO3
C、Na2HPO4
D、K2HPO4

2、血浆中酸性和碱性的程度称为酸碱度,其大小可用pH来表示,人体安静时正常值为( )。
A、6.55~6.95
B、7.35~7.45
C、6.90~7.80
D、7.00~8.00

3、人体血管中必须存在有一定量的血液才能维持其正常的血压,一个体重为60kg的成年人,其血液总量约为( )。
A、4800ml
B、3800ml
C、2800ml
D、1800ml

4、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 ( )

5、红细胞的主要功能表现为防御和免疫、白细胞为运输氧气、血小板为凝血和止血。 ( )

作业

1、名词解释:体液

第五章 推动血液流动的装置-心脏和血管

单元测验

1、心输出量是评价心脏功能好坏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其意指的是( )。
A、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B、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血量之和
C、一次心动周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D、一次心动周期两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2、为了更为客观地比较个体之间心脏功能的差异,常用的指标是心指数,它等于( )。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C、心率′体表面积/心输出量
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心率

3、动脉血压是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血管需有足够的( )。
A、心输出量
B、血液充盈量
C、外周阻力
D、弹性和张力

4、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可心血管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不正确的描述是( )。
A、窦性心动徐缓
B、每搏输出量减少
C、运动性心脏肥大
D、心血管调节功能改善

5、运动性心脏肥大是运动员长期训练引起心脏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这对于提高运动能力是有利的。 ( )

作业

1、名词解释:心动周期

第六章 人体功能活动的神经调控

单元测验

1、跳水运动员在做转体动作时,应充分利用( )。
A、直线运动反射
B、翻正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状态反射

2、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功能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
B、产生体表感觉机会达50 %以上
C、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进行的
D、身体不同部位在皮质代表区,其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3、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 )

4、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5、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可借以提高肩背部肌群的力量,更好的完成动作,这是状态反射的实际应用。    ( )

作业

1、名词解释:条件反射

第七章 人体功能活动的内分泌与免疫调控

单元测验

1、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考虑,下列可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
A、ADP
B、cAMP
C、AMPV
D、ATP

2、在应激状态下,起主要作用的内分泌轴是( )。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3、机体介导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K细胞

4、人体通过运动能够预防慢性病的主要机理是( )。
A、抗炎和促炎功能均增强
B、抗炎和促炎功能均降低
C、抗炎功能降低、促炎功能增强
D、抗炎功能增强、促炎功能降低

5、激素在体内细胞之间传递生物信息的过程中,对其作用的靶细胞既不提供额外能量,也不添加新功能。 ( )

作业

1、名词解释:免疫

第八章 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单元测验

1、运动技能有几个基本特征,但不包含( )。
A、本体感受性
B、链锁性
C、外界环境的依赖性
D、复杂性

2、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 )。
A、是先天形成的、可随环境改变而改变、反射弧固定不变
B、可随环境改变而改变、具有不固定的反射弧
C、数量有限、反射弧固定不变、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D、是先天形成的,反射弧固定不变,数量有限

3、下列哪两项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不具备正迁移的作用?( )
A、排球的扣球技术和手球的正手射门技术
B、短跑的加速跑技术和跳远的助跑技术
C、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技术与羽毛球高远球技术
D、羽毛球搓球技术与网球截击球技术

4、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有关中枢之间建立了巩固的神经联系。( )

5、在动作结构相似的运动技能之间可形成良好的迁移作用。 ( )

作业

1、名词解释:运动技能

第九章 运动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单元测验

1、无氧耐力训练主要是要发展机体哪一系统的供能能力?( )
A、ATP-CP系统
B、糖酵解系统
C、有氧系统
D、运动系统

2、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要求运动强度要大、运动持续时间最好控制在多长时间之内?( )
A、10秒
B、20秒
C、40秒
D、60秒

3、力量训练可以引起肌肉生理横断面积的增加,这主要是肌纤维数量增多的结果。 ( )

4、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越高,参与兴奋的神经元越多,发出的神经冲动就越高,可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从而使肌力增大。 ( )

5、儿童少年运动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但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 ( )

作业

1、名词解释:乳酸阈

第十章 不同运动专项的生理学基础

单元测验

1、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产生进入工作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物理惰性大
B、运动器官的生理惰性大于内脏器官
C、运动时的空气阻力大
D、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大于运动器官

2、以下关于运动性疲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能力暂时性下降的现象
B、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员在持续运动中不能维持既定运动强度的现象
C、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员不能把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的现象
D、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员的运动器官完全不能维持运动的现象

3、在持续性运动开始后,如运动者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可能是出现了( )。
A、疲劳状态
B、“极点”现象
C、假稳定状态
D、起赛冷淡

4、运动过程中出现真稳定状态时,机体主要是依靠有氧系统供能,运动还可持续较长时间。 ( )

5、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机体主要是依靠无氧代谢供能,运动持续时间也不会太久。 ( )

作业

1、名词解释:运动性疲劳

第十一章 运动过程中的机能变化特点

单元测验

1、短跑运动员拥有较高的快肌纤维百分比,运动过程中主要的供能系统是( )。
A、糖酵解系统
B、氧运输系统
C、有氧氧化系统
D、磷酸原系统

2、一个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四肢和躯干的形态特征是( )。
A、肥、窄和小
B、瘦、宽和小
C、瘦、窄和小
D、瘦、窄和大

3、一个铅球运动员需要优先发展哪些部位的力量?( )
A、上臂、躯干和下肢
B、前臂、躯干和下肢
C、上肢、腹部和下肢
D、上肢、躯干和下肢

4、在进行速度耐力项目的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依靠糖酵解系统供能。 ( )

5、由于跳跃运动的特点是时间短、速度快,所以运动时主要是依靠有氧代谢供能。 ( )

作业

1、名词解释:最大乳酸训练法

第十二章 不同环境中运动的生理学特征

单元测验

1、从平原进入高原时,可引起人体发生一系列的机能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
A、缺氧
B、低气压
C、低气温
D、生物节律的改变

2、体温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体内存在有一套温度的调节装置,其调节中枢位于( )。
A、脊髓
B、脑干网状结构
C、下丘脑
D、延髓

3、运动员参加比赛前,时差调整的方法只有提前到达目的地,进行目的地适应,使生物节律和比赛目的地逐步同步化。 ( )

4、高原服习,表明运动员从事耐力项目或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

5、水环境可使循环功能发挥更大的潜力,因此在水中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以及最大心输出量都高于陆上水平。 ( )

作业

1、名词解释:高原训练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下列有关两类肌纤维的叙述,错误的描述是( )。
A、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收缩蛋白
B、慢肌纤维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并且线粒体的体积较大
C、慢肌纤维受较大的神经元支配和含有较强的ATP酶活性
D、慢肌纤维抵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

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A、胃
B、胰腺
C、肝脏
D、小肠

3、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的供能方式也不同。田径中马拉松跑、400m跑、100m跑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
A、有氧氧化、无氧酵解、磷酸肌酸分解
B、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肌酸分解
C、有氧氧化、无氧酵解、无氧酵解
D、有氧氧化、磷酸肌酸分解、无氧酵解

4、在生理学中,将每100ml血浆中哪一种物质的含量,称其为碱贮备?( )
A、NaHCO3
B、KHCO3
C、Na2HPO4
D、K2HPO4

5、血浆中酸性和碱性的程度称为酸碱度,其大小可用pH来表示,人体安静时正常值为( )。
A、6.55~6.95
B、7.35~7.45
C、6.90~7.80
D、7.00~8.00

6、心输出量是评价心脏功能好坏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其意指的是( )。
A、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B、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血量之和
C、一次心动周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D、一次心动周期两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7、为了更为客观地比较个体之间心脏功能的差异,常用的指标是心指数,它等于( )。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C、心率′体表面积/心输出量
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心率

8、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可心血管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不正确的描述是( )。
A、窦性心动徐缓
B、每搏输出量减少
C、运动性心脏肥大
D、心血管调节功能改善

9、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考虑,下列可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
A、ADP
B、cAMP
C、AMPV
D、ATP

10、在应激状态下,起主要作用的内分泌轴是( )。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11、人体通过运动能够预防慢性病的主要机理是( )。
A、抗炎和促炎功能均增强
B、抗炎和促炎功能均降低
C、抗炎功能降低、促炎功能增强
D、抗炎功能增强、促炎功能降低

12、无氧耐力训练主要是要发展机体哪一系统的供能能力?( )
A、ATP-CP系统
B、糖酵解系统
C、有氧系统
D、运动系统

13、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产生进入工作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物理惰性大
B、运动器官的生理惰性大于内脏器官
C、运动时的空气阻力大
D、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大于运动器官

14、在持续性运动开始后,如运动者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可能是出现了( )。
A、疲劳状态
B、“极点”现象
C、假稳定状态
D、起赛冷淡

15、从平原进入高原时,可引起人体发生一系列的机能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
A、缺氧
B、低气压
C、低气温
D、生物节律的改变

16、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是Na+的平衡电位,终板电位是Ca2+的平衡电位。 ( )

17、长期进行低强度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的胃肠道功能起保护作用,而进行激烈运动,则会使胃肠道收缩活动减弱、消化能力下降。 ( )

18、运动性心脏肥大是运动员长期训练引起心脏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这对于提高运动能力是有利的。 ( )

19、激素在体内细胞之间传递生物信息的过程中,对其作用的靶细胞既不提供额外能量,也不添加新功能。 ( )

20、人体免疫机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 )

21、在动作结构相似的运动技能之间可形成良好的迁移作用。 ( )

22、儿童少年运动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但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 ( )

23、运动过程中出现真稳定状态时,机体主要是依靠有氧系统供能,运动还可持续较长时间。 ( )

24、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机体主要是依靠无氧代谢供能,运动持续时间也不会太久。 ( )

25、在进行速度耐力项目的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依靠糖酵解系统供能。 ( )

26、由于跳跃运动的特点是时间短、速度快,所以运动时主要是依靠有氧代谢供能。 ( )

27、水环境可使循环功能发挥更大的潜力,因此在水中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以及最大心输出量都高于陆上水平。 ( )

28、肺活量是指肺内气体的容积的总量,可通过肺量计测得。 ( )

29、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 ( )

30、红细胞的主要功能表现为防御和免疫、白细胞为运输氧气、血小板为凝血和止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