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哲学导论_1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73 min read

尔雅哲学导论_1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第一讲 哲学问题——一扇打开就无法再关上的尔雅门

第一讲 单元测试

1、逻辑学上的哲学章节“归纳问题”是由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来的?
A、休谟
B、导论答案康德
C、学习柏拉图
D、通题海德格尔
E、目答老子

2、尔雅以下哪本书具体讨论了“更换了全部零件的哲学章节轮船和用更换下来的零件重新组装的轮船,哪一艘是导论答案原来那艘船”的问题?
A、海德格尔的学习《存在与时间》
B、柏拉图的通题《理想国》
C、罗森伯格的目答《哲学是做出来的》
D、罗素的尔雅《西方的智慧》
E、傅佩荣的哲学章节《哲学与人生》

3、以下哪个讨论的导论答案问题涉及哲学上“人格同一性”问题?
A、我们的眼睛可能患有色乱的毛病
B、昨天的你是否真实存在
C、更换了全部零部件的汽车是否还是原来那辆车
D、汽车发明人本茨是否应该对今天车祸死难者负责任
E、月亮“真实”的大小到底有多大

4、以下哪本著作是法国后现代哲学的代表人物米歇尔·福柯的作品:
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B、《单向度的人》
C、《存在与时间》
D、《疯癫与文明》
E、《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5、“哲学就是练习死亡”这个观点是哪位哲学家或哲学流派提出来的:
A、尼采
B、康德
C、苏格拉底
D、斯多葛派
E、米利都学派
F、现象学学派

6、“为死亡做好准备”或“未经审视的死亡不值得活”这个观点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A、罗素
B、尼采
C、苏格拉底
D、克里希那穆提
E、笛卡尔
F、斯宾诺莎

7、《第一哲学沉思集》的作者是以下哪位近代哲学家:
A、约翰·洛克
B、勒内·笛卡尔
C、柏拉图
D、克尔凯郭尔
E、理查德·泰勒
F、伊曼纽尔·康德

8、被黑格尔称为“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的是以下哪位哲学家:
A、勒内·笛卡尔
B、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C、伊曼纽尔·康德
D、弗里德里希·尼采
E、约翰·罗尔斯
F、亚瑟·叔本华

9、在这一讲最后一个视频中,我们给你推荐了一本哲学入门读物《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请问这本书的作者是:
A、托马斯·内格尔
B、欧内斯特·内格尔
C、牟宗三
D、米歇尔·福柯
E、约翰·穆勒
F、托马斯·库恩
G、埃德蒙德·胡塞尔

10、在“你真的能确定自己不是‘精神病’吗”这个讨论视频中,以下哪些理由被讨论过:
A、思维正常与否是否可以作为辨别标准
B、思维是否连贯可否成为区分标准
C、有资格证书的精神病医生的标准是否合理
D、投票或百分比问题是否可以成为区分标准
E、吃饭、走路正常与否是否可以作为区分标准
F、说话吐字是否准确清晰是否可以成为区分精神病与否的标准

11、在第一讲的教学视频中,我们讨论了很多问题,请问以下哪几个问题是我们讨论过的:
A、当你下次打开电脑时,它会爆炸吗?
B、你真的能确定自己不是“精神病”吗?
C、昨天的你是“真实”存在的吗?
D、月亮“真实”的大小到底多大?
E、汽车发明人本茨应该为今天车祸死难者负责任吗?
F、凭什么说“老鼠偷吃了奶酪”?
G、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H、父母“为了孩子活着”的人生有意义吗?
I、那只自作聪明的“罗素火鸡”

12、在教学视频中,我们具体论证了“月亮有一个真实的、确定的大小”,并不是不能确定的。

13、在教学视频中,我们论证了,当说“由于月亮离我们比较远,因此它看起来比较小”这句话时,我们是形而上学的预设了“月亮有一个真实的大小”。

14、当我们看同一面墙壁,都说墙壁是白色的时候,可以推导出我们看到了相同的颜色。

15、在教学视频中,我们明确提出“昨天的自己”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通过经验与理性的统一逻辑必然得推导出来的。

16、在教学视频中,我们提到,当我们看同一面墙壁,都回答白色的时候,并不能说明我们看到了相同的颜色,只能说明我们接受了类似的教育。

17、“归纳问题”向我们揭示了,只要之前重复次数足够多,我们就可以基本上保证下一次必然如此。

18、在教学视频中讨论了“更换了全部零件的汽车是否还是原来那辆”,通过分析发现很难得出确定性的结论。

19、在教学视频“‘你怕死’怕的真的是死亡本身吗?”的讨论中,我们讨论了一位有宗教信仰的同学“为什么不怕死”的问题。

20、在“昨天的你是否真实存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我们论证得出“记忆是否清晰”可以作为区分真实与否的标准。

第二讲 为死亡做准备——如何活过“荒谬、无意义”的一生

第三讲 单元测试(为死亡做准备)

1、人的出生是“被抛”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身就是一个被动、非自由选择的结果。提出这一观点的著名哲学家是:
A、马丁·海德格尔
B、卡尔·马克思
C、弗里德里希·尼采
D、让-保罗·萨特
E、伯特兰·罗素
F、约翰·罗尔斯

2、一位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版了一部人生哲学方面的重要著名《悲观论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快乐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而痛苦则远远超过我们所预计的痛苦。”这位哲学家是:
A、亚瑟·叔本华
B、约翰·穆勒
C、约翰·杜威
D、约翰·洛克
E、大卫·休谟
F、伊曼纽尔·康德

3、一位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版了一本“未真正完成”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他提出“向死而生”的观念,我们应该让“将来”,也就是将要到来而未来的死亡在当下出场,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位哲学家是:
A、马丁·海德格尔
B、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C、让-雅克·卢梭
D、杰里米·边沁
E、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F、米歇尔·福柯

4、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其中一本中有首著名的诗歌“好了歌”,其中有一句“反认他乡为故乡”,提醒着我们,一定要想明白什么才应该是自己人生最根本的东西。这部著作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5、“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活”,哲学就是对死亡的沉思,说出这句经典语句的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马丁·海德格尔
E、卡尔·马克思

6、在经典的文学也是哲学作品《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有一句著名的话“轻蔑,一切命运无不在它脚下臣服”,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A、阿尔贝·加缪
B、伯特兰·罗素
C、米歇尔·福柯
D、西蒙娜·德·波伏娃
E、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7、《米开朗基罗传》是一部法国文学家、数学家的作品,其中有有句著名的人生哲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底真面目——并且爱世界。”这位文学家是:
A、阿贝尔·加缪
B、罗曼·罗兰
C、米歇尔·福柯
D、埃德蒙德·胡塞尔

8、“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句话出自以下哪位哲学家:
A、亚瑟·叔本华
B、约翰·穆勒
C、马丁·海德格尔
D、西谷启治
E、约翰·罗尔斯

9、“人生的意义来自于我们自身,而不是外界赋予的,它的美丽和永恒远远超过了人类曾经梦想或向往的任何天堂。”这句话来自于美国当代哲学家理查德·泰勒,这篇文章是:
A、《人生的意义》
B、《人生的痛苦与无奈》
C、《存在与时间》
D、《悲观论集》

10、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有一部著名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其中有一句关于死亡问题的经典语句,是下边哪一句:
A、生活或者死亡,这真的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B、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活。
C、对不存在的觉知首先带来了对存在的追问,对死亡的觉知也首先带来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D、劳动是享受生命的最好方式,无聊则是人生最可怕的负担。

11、一位人类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关于人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在其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用无聊折磨自己,以至于他每天都度日如年,但在临终时却抱怨人生苦短,……为了实现一个预期的目的而有计划地向前推进的工作就充实了时间……这是感到人生的乐趣但毕竟也满足于生活的惟一可靠手段。……你想得越多,做得越多,就活得越长久……——于是,生命就会以心满意足而结束。”这位哲学家是:
A、伊曼纽尔·康德
B、弗里德里希·尼采
C、埃德蒙德·胡塞尔
D、伯特兰·罗素
E、马丁·海德格尔

12、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有这样一句关系人生与死亡的经典语句“时光易逝,今日轻绽浅笑的花朵,明日便将凋零。……抓住今日,让你的生命非同凡响。”请问出自哪部作品:
A、电影《死亡诗社》
B、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C、电视剧《西部世界》
D、电影《雨果》
E、电影《死亡万岁》
F、电影《灵魂啊,你在何方?》

13、主讲教师在教学视频“人生‘开始’与‘结束’的无奈”中,讲到了每一个人面对死亡的两种无奈,包括:
A、不管你是否愿意,你将来必须得死。
B、不管你现在拥有什么,将来你必须独自面对死亡。
C、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出生时的家庭、国度和社会背景。
D、不管你是否愿意,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生活。
E、家人的陪伴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死亡的痛苦、摆脱死亡的孤独。

14、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在著名的哲学通识性著作《哲学与人生》中,提出三个人不应该自杀的理由,以下哪些是他的观点:
A、生命来自于父母,我们无权消灭
B、理性可以化解痛苦,自杀违反理性
C、有人会难过,不能不顾他人的痛苦
D、人有欲望和激情,因此不能自杀
E、生命乃上帝所赐,我们无权自杀

15、“我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但还没有等我们真正习惯过来,人生的结束又迫在眼前。”……这句话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经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冯友兰先生说的话。

16、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这样一个角色,他的行为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他,要求他每天推石头上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是人普罗米修斯。

17、在教学视频“人生到底有多么的无意义……”中,主讲教师向我们描述了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近似重复性的生活带来的人生的枯燥乏味与无意义。

18、在我们中国,很多家长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做这些还不都是为了你!”主讲教师具体论证了这种父母“为了孩子活着”的人生为什么可以使得人生具有意义。

19、主讲教师在教学视频中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地球上的人都死了,就剩你自己,你还怎么活、为了啥而活……”,教师用这个例子向学习者阐发“太在乎别人的评价”这种观点的不合理与荒谬。

20、主讲教师通过具体讲述自己与死亡的三次亲密接触,是想告诉学习者,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而言,死亡随时可能降临,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可能降临到自己的亲人身上。并提醒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如何活过剩余的时光……

21、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的观念,如果我们能够让将来的死亡来到当下,与死相伴,有时候的确能够改变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帮助我们活好当下的生活。

2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代表作,书中向我们描绘了他87年无声、无光和无语的人生,最后告诉了我们,如果给他三天光明,他每天都会做些什么。该书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拥有的时光。

23、主讲教师在教学视频中具体分析了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关于“人不应该自杀”的三个理由,主讲人认为这三个理由是比较合理的。

24、教学视频中讨论到了“人不应该自杀”的三个理由,如果这三个理由不成立,我们就可以逻辑必然的得出“人应该自杀”。

25、存在主义哲学大师马丁·海德格尔有一句经典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在这种观念下,人生没啥本质可言,你是什么样的人需要你用自己的一生进行书写。

26、主讲教师认为,只有用理性的武器去除感官遮蔽之后的欲望,即“理性欲望”才是每个人本真的欲望。主讲人认为,通过哲学的修炼,可以实现从本能的动物性的欲望与冲动向人的理性的欲望与冲动提升。

27、视频主讲人认为,感性欲望属于更加本能的欲望,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通过理性改变或调整这种欲望。

第二讲 单元测试(为死亡做准备)

1、人的出生是“被抛”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身就是一个被动、非自由选择的结果。提出这一观点的著名哲学家是:
A、马丁·海德格尔
B、卡尔·马克思
C、弗里德里希·尼采
D、让-保罗·萨特
E、伯特兰·罗素
F、约翰·罗尔斯

2、一位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版了一部人生哲学方面的重要著名《悲观论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快乐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而痛苦则远远超过我们所预计的痛苦。”这位哲学家是:
A、亚瑟·叔本华
B、约翰·穆勒
C、约翰·杜威
D、约翰·洛克
E、大卫·休谟
F、伊曼纽尔·康德

3、一位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版了一本“未真正完成”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他提出“向死而生”的观念,我们应该让“将来”,也就是将要到来而未来的死亡在当下出场,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位哲学家是:
A、马丁·海德格尔
B、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C、让-雅克·卢梭
D、杰里米·边沁
E、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F、米歇尔·福柯

4、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其中一本中有首著名的诗歌“好了歌”,其中有一句“反认他乡为故乡”,提醒着我们,一定要想明白什么才应该是自己人生最根本的东西。这部著作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5、“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活”,哲学就是对死亡的沉思,说出这句经典语句的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马丁·海德格尔
E、卡尔·马克思

6、在经典的文学也是哲学作品《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有一句著名的话“轻蔑,一切命运无不在它脚下臣服”,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A、阿尔贝·加缪
B、伯特兰·罗素
C、米歇尔·福柯
D、西蒙娜·德·波伏娃
E、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7、《米开朗基罗传》是一部法国文学家、数学家的作品,其中有有句著名的人生哲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底真面目——并且爱世界。”这位文学家是:
A、阿贝尔·加缪
B、罗曼·罗兰
C、米歇尔·福柯
D、埃德蒙德·胡塞尔

8、“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句话出自以下哪位哲学家:
A、亚瑟·叔本华
B、约翰·穆勒
C、马丁·海德格尔
D、西谷启治
E、约翰·罗尔斯

9、“人生的意义来自于我们自身,而不是外界赋予的,它的美丽和永恒远远超过了人类曾经梦想或向往的任何天堂。”这句话来自于美国当代哲学家理查德·泰勒,这篇文章是:
A、《人生的意义》
B、《人生的痛苦与无奈》
C、《存在与时间》
D、《悲观论集》

10、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有一部著名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其中有一句关于死亡问题的经典语句,是下边哪一句:
A、生活或者死亡,这真的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B、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活。
C、对不存在的觉知首先带来了对存在的追问,对死亡的觉知也首先带来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D、劳动是享受生命的最好方式,无聊则是人生最可怕的负担。

11、一位人类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关于人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在其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用无聊折磨自己,以至于他每天都度日如年,但在临终时却抱怨人生苦短,……为了实现一个预期的目的而有计划地向前推进的工作就充实了时间……这是感到人生的乐趣但毕竟也满足于生活的惟一可靠手段。……你想得越多,做得越多,就活得越长久……——于是,生命就会以心满意足而结束。”这位哲学家是:
A、伊曼纽尔·康德
B、弗里德里希·尼采
C、埃德蒙德·胡塞尔
D、马丁·海德格尔

12、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有这样一句关系人生与死亡的经典语句“时光易逝,今日轻绽浅笑的花朵,明日便将凋零。……抓住今日,让你的生命非同凡响。”请问出自哪部作品:
A、电影《死亡诗社》
B、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C、电视剧《西部世界》
D、电影《死亡万岁》
E、电影《灵魂啊,你在何方?》

13、主讲教师在教学视频“人生‘开始’与‘结束’的无奈”中,讲到了每一个人面对死亡的两种无奈,包括:
A、不管你是否愿意,你将来必须得死。
B、不管你现在拥有什么,将来你必须独自面对死亡。
C、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出生时的家庭、国度和社会背景。
D、不管你是否愿意,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生活。
E、家人的陪伴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死亡的痛苦、摆脱死亡的孤独。

14、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在著名的哲学通识性著作《哲学与人生》中,提出三个人不应该自杀的理由,以下哪些是他的观点:
A、生命来自于父母,我们无权消灭
B、理性可以化解痛苦,自杀违反理性
C、有人会难过,不能不顾他人的痛苦
D、人有欲望和激情,因此不能自杀
E、生命乃上帝所赐,我们无权自杀

15、“我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但还没有等我们真正习惯过来,人生的结束又迫在眼前。”……这句话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经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冯友兰先生说的话。

16、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这样一个角色,他的行为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他,要求他每天推石头上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是人普罗米修斯。

17、在教学视频“人生到底有多么的无意义……”中,主讲教师向我们描述了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近似重复性的生活带来的人生的枯燥乏味与无意义。

18、在我们中国,很多家长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做这些还不都是为了你!”主讲教师具体论证了这种父母“为了孩子活着”的人生为什么可以使得人生具有意义。

19、主讲教师在教学视频中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地球上的人都死了,就剩你自己,你还怎么活、为了啥而活……”,教师用这个例子向学习者阐发“太在乎别人的评价”这种观点的不合理与荒谬。

20、主讲教师通过具体讲述自己与死亡的三次亲密接触,是想告诉学习者,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而言,死亡随时可能降临,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可能降临到自己的亲人身上。并提醒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如何活过剩余的时光……

21、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的观念,如果我们能够让将来的死亡来到当下,与死相伴,有时候的确能够改变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帮助我们活好当下的生活。

2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代表作,书中向我们描绘了他87年无声、无光和无语的人生,最后告诉了我们,如果给他三天光明,他每天都会做些什么。该书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拥有的时光。

23、主讲教师在教学视频中具体分析了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关于“人不应该自杀”的三个理由,主讲人认为这三个理由是比较合理的。

24、教学视频中讨论到了“人不应该自杀”的三个理由,如果这三个理由不成立,我们就可以逻辑必然的得出“人应该自杀”。

25、存在主义哲学大师马丁·海德格尔有一句经典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在这种观念下,人生没啥本质可言,你是什么样的人需要你用自己的一生进行书写。

26、主讲教师认为,只有用理性的武器去除感官遮蔽之后的欲望,即“理性欲望”才是每个人本真的欲望。主讲人认为,通过哲学的修炼,可以实现从本能的动物性的欲望与冲动向人的理性的欲望与冲动提升。

27、视频主讲人认为,感性欲望属于更加本能的欲望,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通过理性改变或调整这种欲望。

第三讲 课程作业(为死亡做准备)

1、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天,已经没有什么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了。现在需要你写下一份遗嘱,认真反思一下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如果再让你活一回,你将如何活过这短暂的一生……

第二讲 课程作业(为死亡做准备)

1、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天,已经没有什么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了。现在需要你写下一份遗嘱,认真反思一下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如果再让你活一回,你将如何活过这短暂的一生……

第三讲 逻辑问题——明天的太阳是否会从东方升起

第三讲 单元测试(逻辑问题)

1、用“火鸡”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归纳问题”的哲学家是以下哪一位:
A、伯特兰·罗素
B、弗里德里希·尼采
C、马丁·海德格尔
D、亚瑟·叔本华
E、弗里德里希·谢林

2、以下哪个论证属于归纳推理:
A、所有人都有两条腿 小强有两条腿 所以:小强是人
B、人都有两条腿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有两条腿
C、张三有两条腿 李四有两条腿 所以:所有人都有两条腿
D、所有猫都有四条腿 我的狗有四条腿 所以:我的狗是猫

3、最佳解释推理又被称之为“溯因推理”(IBE),最早是由哪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提出来的:
A、保罗·萨特
B、查尔斯·皮尔士
C、威廉·詹姆斯
D、托马斯·内格尔
E、伯特兰·罗素

4、在以下各种演绎论证中,哪个属于无效推理:
A、如果p,则q p 所以:q
B、如果p,则q 非q 所以:非p
C、如果p,则q 如果q,则r 所以:如果p,则r
D、或者p,或者q 非p 所以:q
E、如果p,则q q 所以:p
F、如果p,则q 非p 所以:非q
G、或者p,或者q p 所以:非q

5、在演绎论证中,以下哪个论证属于有效推理:
A、如果p,则q p 所以:q
B、如果p,则q 非q 所以:非p
C、如果p,则q 如果q,则r 所以:如果p,则r
D、或者p,或者q 非p 所以:q
E、如果p,则q q 所以:p
F、如果p,则q 非p 所以:非q
G、或者p,或者q p 所以:非q

6、在具体论证中,如果我们以相关但不充分的前提来论证自己的结论,属于以下哪种谬误形式:
A、不当归纳
B、循环论证
C、不相干谬误
D、肯定后件
E、肯定前件

7、在具体论证中,如果我们使用某个著名音乐家的观点来支持或反对转基因粮食安全性问题,犯了以下哪种谬误形式:
A、诉诸不当权威
B、循环论证
C、不相干谬误
D、肯定析取支
E、析取三段论

8、开启了一场逻辑学史上更加注重实践的逻辑革命,并掀起了一场影响极其深远的技术革命,并首创“通用机器”的逻辑学家是:
A、艾伦·图灵
B、伯特兰·罗素
C、亚里士多德
D、查尔斯·道奇森
E、库尔特·哥德尔
F、弗里德里希·弗雷格

9、在以下各种演绎论证中,哪些属于“有效”推理:
A、肯定前件
B、否定后件
C、假言三段论
D、析取三段论
E、肯定后件
F、否定前件
G、肯定析取支

10、在以下各种演绎论证中,哪些属于“无效”推理:
A、肯定后件
B、否定前件
C、肯定析取支
D、肯定前件
E、否定后件
F、假言三段论
G、析取三段论

11、以下关于归纳论证与演绎论证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归纳推理都是或然推理,没有办法保证结论的准确性。
B、对于有效的演绎推理而言,只要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
C、演绎推理分为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
D、归纳推理分为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
E、对于归纳推理而言,只要归纳的对象足够多,就一定可以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12、在非形式谬误中,有一种被称之为”不相干谬误“,就是使用不相干的理由进行论证。以下谬误形式中,哪些属于这一类:
A、诉诸情感
B、诉诸暴力
C、循环论证
D、诉诸不当权威
E、轻率概括
F、诉诸无知

13、在以下各种谬误形式中,哪些属于非形式谬误:
A、循环论证
B、不当归纳
C、不相干谬误
D、肯定后件
E、否定前件
F、肯定析取支

14、以下关于逻辑、关于论证或推理的说法中,哪几个是合理的:
A、好的论证不见得得出可靠的结论,但是坏的论证得出的结论一定不可靠。
B、逻辑的真不等于事实的真,逻辑的假也不等于事实的假。
C、逻辑的核心问题是对论证进行分类,把好的归为一类,把坏的归为一类。
D、逻辑不是教会我们不至于说出错误的东西,而是教会我们不要错误地说。
E、对于有效的演绎推理而言,只要前提为真,结论就一定为真。
F、只要有了好的逻辑推理方法,我们就一定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15、在整个逻辑学演化史上,以下几位逻辑学家为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乔治·布尔
B、弗里德里希·弗雷格
C、伯特兰·罗素
D、库尔特·哥德尔
E、艾伦·图灵
F、亚里士多德
G、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H、查尔斯·达尔文

16、罗素用“火鸡”的故事是要告诉我们,无论之前重复了多少次都没有办法保证下一次必然如此。

17、我们根据今天以前的每一天太阳都是从东方升起,可以准确地推出明天的太阳也一定从东方升起。

18、归纳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演绎论证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19、“归纳论证”由于没有办法穷尽所有对象,结论中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结论具有或然性。

20、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种论证形式: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

21、演绎推理属于“或然”推理,有强、弱之分;归纳推理属于“必然”推理,存在“有效”与“无效”之别。

22、“最佳解释推理”(溯因推理)简单来说是这样一种推理形式:面对某种现象,提出许多假说,如果某种假说是真的,它就能最佳地解释那种现象。

23、最佳解释推理(溯因推理)虽然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推理形式,但是在现实中很少被使用。

24、非形式谬误中的”循环论证“主要是指,把本不相干的事情当做论证的前提或理由进行论证。

第三讲 课程作业(逻辑问题)

1、小强是一个淘气又聪明的小男孩,一天他在树丛中看到一只大大的蜘蛛,突发奇想,想弄清楚蜘蛛到底用哪个器官听声音。于是,小强把蜘蛛带回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先是把蜘蛛放在地上,对它说了一句“走!”,蜘蛛就爬了起来;之后,他把蜘蛛的腿全部绑上不能使用,又对蜘蛛说了一句“走!”,蜘蛛原地不动。因此,小强得出结论——“蜘蛛用腿听声音!” 问题1:请问小强在逻辑上犯了哪些错误?存在哪些推理漏洞?并做具体说明……可用视频中讨论的专业语言表达,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晰表达即可。 问题2:请你帮小强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一下蜘蛛到底用哪个器官听声音。 要求:800-1000字。

第四讲 我是谁、哪个是我——寻找“自我”的旅程

第四讲 单元测试(我是谁)

1、有一位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在他的一本《……选集》的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镜像理论”,请问这位哲学家是:
A、雅克·拉康
B、亚瑟·叔本华
C、柏拉图
D、卡尔·马克思
E、伯特兰·罗素
F、乔治·贝克莱
G、约翰·罗尔斯

2、在我国当前学术界,活跃着一位文本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每年发表大量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其中2006年出版了一本研究法国哲学家拉康的著作《不可能的存在之真》,请问这问哲学家是:
A、张一兵
B、俞吾金
C、孙正聿
D、冯友兰
E、张志伟
F、贺麟

3、有一位法国著名哲学家,他揭示出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带着面具前行,因为本真的“我”可能不存在,这位哲学家是:
A、雅克·拉康
B、让-保罗·萨特
C、马丁·海德格尔
D、弗里德里希·尼采
E、约翰·杜威
F、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4、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提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任“常人”摆布,他正在充当着“独裁者”的角色。海德格尔说“我并不首先存在,首先存在的是以常人方式出现的他人。”请问这些思想是在哪部作品中阐发的:
A、《存在与时间》
B、《存在于虚无》
C、《人类理解论》
D、《人性论》
E、《理想国》
F、哲学研究》

5、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他的一本著名作品中,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人格同一性问题,这部作品是:
A、《人类理解论》
B、《西方哲学史》
C、《爱弥儿》
D、《第一哲学沉思集》
E、《存在与时间》
F、《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6、在对于人的独有的人格同一性问题上,约翰·洛克的观点是:
A、心灵派
B、大脑派
C、身体派
D、其他派别

7、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上,不同哲学家坚持不同流派的观点,在以下观点中,属于“身体派”观点的是:
A、动物主义
B、记忆理论
C、心理连续理论
D、大脑理论

8、在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同一的人是那些有同一活着的人类躯体的人。”这种观点属于哪一个流派:
A、身体派
B、心灵派
C、意识派
D、大脑派

9、在教学视频中,我们讨论了一个重要案例——裂脑人患者,裂脑人患者主要会给哪个人格同一性流派带来挑战:
A、大脑派
B、身体派
C、意识派
D、心灵派

10、在这一讲中,我们给大家推荐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一套经典丛书《成为自己》经典系列,这位心理学家、哲学家是哪国人:
A、印度
B、中国
C、法国
D、印度尼西亚
E、加拿大

11、在这一讲中,我们讲到了“镜像理论”,讲到了“常人”思想等,请问,以下哪几位哲学家是我们这一讲视频讨论中重点讨论过的:
A、雅克·拉康
B、约翰·洛克
C、马丁·海德格尔
D、埃德蒙德·胡塞尔
E、亚里士多德
F、米歇尔·福柯

12、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上,不同哲学家坚持不同流派的观点,在以下观点中,属于“心灵派”观点的是:
A、记忆理论
B、心理连续理论
C、动物主义
D、大脑理论

13、在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认为“我是叶立国”这个回答可以较好的解决“我是谁”这样一个可以把人逼疯的问题。

14、在教学视频中提到,好多影片都以“我是谁”这个问题作为桥段,比如《射雕英雄传》、《武林外史》就有相关的故事情节。

15、对于哲学而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对于科学而言是一个已经获得较好地解决的问题。

16、有一位著名哲学家认为,当小孩子照镜子把镜中的像当成自己时就发生了误指,他用“先行性”这一概念来表达这一思想,即“一个不是我的他物事先强占了我的位置,使我无意识地认同于他,并且将这个他物作为自己的‘真在’来加以认同。结果,我不在而他在,他在即伪我在。”这位哲学家是马丁·海德格尔。

17、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常人”理论揭示出,我们很多人几乎都在按照“大家”的生活方式生存,但是,当需要有人对行为的后果负责任的时候,结果却是“查无此人”。

18、“人格同一性”问题只指人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在时间跨度内,两个个体的人是否是同一个的问题。

19、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阐述“人格同一性”问题时认为,一个人需要为他过去的行为负责任的逻辑前提是他与过去的那个人具有人格同一性。

20、哲学上的“人格同一性”问题只是一个纯粹的哲学理论问题,与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大的联系。

21、约翰·洛克在他的代表作《人类理解论》中区分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以及人的同一性问题,他认为对于无机物而言,只要构成它们的原子保持不变,它们就保持了同一性。

22、约翰·洛克在阐述“人格同一性”问题的时候,区分了不同种类的人格同一性问题,他在阐发“有机物”的人格同一性问题是提出,“如果构成它们的原子钟的一个被取走,或一个新的添加进去,它就不再是相同的物质或相同的物体。”

23、在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如果“小身”的身体和“小脑”的大脑组合成一个新的人“小合”,按照心灵派观点,小合应该与之前的“小身”同一,因为他拥有小身的身体。

24、在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心灵派的代表性观点“记忆理论”认为,“同一个人就是那些享有至少一项经验或者自传式记忆的人。”

25、“心理连续理论”作为“心灵派”的代表性观点之一,不仅能够较好的解决“记忆理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不会出现新的逻辑问题,是一种相对比较完善的心灵派观点。

26、哲学上的“人格同一性”问题主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两个个体在“量”上是否是同一个,不是指“质”上是否完全相同。

27、依据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大脑派”观点,布朗的大脑与罗宾逊的身体结合成一个新的人,这个人与布朗是同一个人。

28、按照“人格同一性”中“大脑”派的观点,“同一的人就是心理上彼此连续,且心理状态是由同一个大脑引起并实现的人。”

29、在这一讲的最后,我们给大家推荐了一套心理学家、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丛书《成为自己》经典系列,主要包括四本《成为自己:找回生命本来的样子》、《生即是死:活在每时每刻》、《活出自在:发现内心的平和之美》和《放下自我:遇见持久的喜悦》。

第四讲 课程作业(我是谁)

1、问题一: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上,请问你的观点是什么?身体派、心灵派、大脑派,还是其他……请清晰简明地阐发一下你的观点,并做具体论证,说明你的观点的合理性。 问题二:请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后,之后的“那个他”就不再是现在的你了,可以举例并阐明理由。 注:两个问题都要回答,可以根据自己偏好有所侧重。

第五讲 何谓真实——“发现”世界的旅程

第五讲 单元测试(何谓真实)

1、“存在就是被感知”这句哲学史上的经典名言,是由出生在爱尔兰的哪位哲学家提出来的:
A、乔治·贝克莱
B、约翰·洛克
C、威廉·詹姆斯
D、约翰·罗尔斯
E、弗里德里希·尼采
F、约翰·杜威

2、在哲学史上,作为古希腊三贤之一的某位哲学家,提出了著名的两个世界里了,一个是真实存在的“理念世界”,一个是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生成世界”,这位哲学家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托马斯·阿奎那
E、奥古斯丁

3、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整个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解史,柏拉图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影响深远,它是:
A、《理想国》
B、《人性论》
C、《存在与时间》
D、《人类理解论》
E、《纯粹理性批判》
F、《功利主义》

4、在“梦”亦或“现实”的讨论中,以下哪几个理由是教学视频中讨论过的:
A、疼不疼
B、是否连续
C、重组或扭曲
D、陀螺旋转
E、上帝是否存在

5、以下哪几个问题,是在本讲的教学视频中讨论过的问题:
A、“世界”是被“感觉”出来的吗?
B、“科学”描绘了“真实”吗?
C、薛定谔那只神奇的“猫”
D、没“人”观看是,墙的“白色”是客观存在的吗?
E、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错了吗?
F、我是谁,哪一个是我?
G、下一次打开电脑时,它会爆炸吗?

6、在视频讲解中,主讲教师认为,我们身边的桌椅板凳,以及我们的身体等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的真实性远远超过上帝的真实性。

7、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其著作《哲学问题》中,他认为“现象与实在的区别”构成为了一个哲学上的最大困难的区别,所谓现象与实在的区别,即是事物好像是什么和它究竟是什么之间的区别。

8、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他的代表作《第一哲学沉思集》的一开始就专门论证过梦与现实区分的问题。

9、教学视频中专门讨论了由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盗梦空间》,教学视频具体分析了主人公所使用的“陀螺旋转”能否成为区分梦和现实的标准问题,主讲教师认为这个理由存在逻辑漏洞,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10、在“你在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中?”这个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给学习者推荐了一本有意思的哲学著作《黑客帝国与哲学: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一群哲学家在这部作品中讨论了影片相关的很多哲学问题。

11、在影片《黑客帝国》中,主人公尼奥吃下了一颗红色药丸,之后来到了所谓的真实世界,教学视频中分析了,也许他吃下的是一颗迷幻剂,他来到的所谓真实,也可能是虚拟世界。

12、哲学家乔治·贝克莱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他有一句经典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认为“离开能感知它们的心灵或能思想的东西,便不能有任何存在。”

13、教学视频中提到,叶立国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贝克莱附体”,作为靶子让同学们反驳,由于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本来就是错误的,在讨论中,叶老师自然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14、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经典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为了保证体系的自洽性,必须要有上帝的位置。

15、古希腊三贤之一柏拉图认为,“越是抽象的事物越真实”。

16、古希腊三贤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越是具体的事物越真实”。

17、“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是柏拉图在回应其他人关于他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关系时说过的一句话。

18、亚里士多德坚持认为“越是具体的事物越真实”,在他的形而上学中,“实体是基本要素。一匹马、一棵树和一只蝴蝶都是实体。”

19、柏拉图认为理性高于常识,构成宇宙的终极实在。他认为理念世界是永恒的、非物质的、不变的真实世界,而经验世界或生成世界是一直处于变化或消亡中的,相对不真实的世界。

20、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何谓真实或实体的不同理解,带来了他们对之后影响的不同,相比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更加关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因此,他对后世各门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更为深远。

21、在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认为,虽然没人观看时,墙的“白色”不是客观的,但是作为光线存在的电磁波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2、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专门讨论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以太”存在与否的问题,教师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论证“电磁波”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23、基于过去认为存在的东西,现在不存在了,可以逻辑必然地得出现在认为存在的东西,将来也会不存在。

24、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建者之一薛定谔构建了“薛定谔猫”的思想实验,他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关于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哥本哈根解释。

25、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哥本哈根解释,带来了“月亮只有有人观测它时它才在哪儿”,这个科学领域最为前沿的理论之一和“正统解释”正在动摇甚至否定着我们观测到的世界可以独立于观察者之外客观存在的真实性。

26、在这一讲的最后,主讲教师给学习者推荐了一本著作《生物中心主义》,这部著作是由两位哲学家完成的专业的哲学作品。

第五讲 课程作业(何谓真实)

1、假设你是一只“蝗虫”,请基于你自身的生命周期、生活特性、感觉器官等,谈谈你眼中的世界,并进一步站在“蝗虫”的视角,对你的世界的“真实性”做具体论证……

第六讲 何谓知识——破除“确定性”的面纱

第六讲 单元测试(何谓知识)

1、一位法国哲学家通过怀疑的方法,寻求那个确定无疑的不可怀疑的基础,进而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句经典名言,这位哲学家是:
A、勒内·笛卡尔
B、约翰·洛克
C、乔治·贝克莱
D、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E、巴鲁赫·斯宾诺莎

2、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在一本哲学性质的著作中,讨论了逻辑上在先的“绝对预设”问题,任何命题都蕴含着一个绝对预设。这本著作是:
A、《形而上学论》
B、《存在与时间》
C、《第一哲学沉思集》
D、《人类理解论》
E、《牛顿研究》

3、1905年,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发表,宣告了牛顿力学的破产,相对论的诞生,这篇论文的作者是:
A、爱因斯坦
B、伽利略
C、哥白尼
D、玻尔
E、德布罗意

4、美国哲学家范·弗拉森的代表作《科学的形象》,他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只有成功的理论才能幸存下来。范·弗拉森是实在论还是反实在论的代表人物:
A、反实在论
B、实在论
C、都是
D、都不是

5、在十七到十八世纪,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一场从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到认识论的转向,以下哲学家中,哪几位是经验主义者:
A、乔治·贝克莱
B、约翰·洛克
C、大卫·休谟
D、勒内·笛卡尔
E、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F、巴鲁赫·斯宾诺莎

6、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等三大批判,他融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这位哲学家是:
A、伊曼努尔·康德
B、大卫·休谟
C、乔治·贝克莱
D、勒内·笛卡尔

7、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哲学史实现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其中一位经验主义哲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心灵白板说”,这位哲学家是: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乔治·贝克莱
D、勒内·笛卡尔

8、在十七世纪,哲学实现了从“形而上学”到“认识论”的转向,在这场转向中,以下哪两位哲学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A、勒内·笛卡尔
B、约翰·洛克
C、马丁·海德格尔
D、柏拉图
E、乔治·黑格尔
F、伊曼努尔·康德

9、十七世纪,哲学实现了从“形而上学”到“认识论”的转向,以下哪些问题属于认识论研究的问题:
A、什么是知识
B、我们如何获取知识
C、我们是否可能拥有知识
D、何谓真实
E、自由意志问题
F、区分好的论证与坏的论证

10、在教学视频“真的是冰化成了水吗?”讨论中,以下哪些理由是视频中讨论过的:
A、亲眼所见
B、同位素标记
C、密闭实验
D、苹果实验
E、洞穴隐喻

11、在科学哲学中,存在一场重要的争论——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实在论观点:
A、科学给予我们的世界图景是真实的,其细节是可信赖的。
B、科学所假设的实体是真实存在的。
C、科学是通过发现而不是发明而获得进步的。
D、科学是发明而不是发现的事业。
E、数学知识主要来自于数学家的约定。

12、在十七到十八世纪,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一场从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到认识论的转向,以下哲学家中,哪几位是理性主义者:
A、勒内·笛卡尔
B、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C、巴鲁赫·斯宾诺莎
D、约翰·洛克
E、乔治·贝克莱
F、大卫·休谟

13、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研究的是“我们到底能知道什么”,认识论研究的是“世界究竟是什么”。

14、柏拉图是“数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这种观点认为,存在抽象的数学对象,而且我们的数学理论是对这样的对象的真描述。

15、“实在论与反实在论”问题是数学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约定论”属于典型的实在论观点。

16、在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认为“物质与能量守恒”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或逻辑上得到较好的证明的。

17、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认为,对于知识的构造,若分析到底,我们总能在其中找到一个基本的形而上学信念。

18、在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利用粉笔下落的实验,详细论证了“为什么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得到证明”的。

19、在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讨论了误差问题,所有测量都有误差,允许的误差范围又来自“人为规定”,因此会导致,如果要求的误差范围足够精确,会取消所有的测量或经验与理论的一致。

20、牛顿有一句经典名言“我从不做假说”,但是他的万有引力理论内在蕴含的“超巨”作用又无法获得圆满解释。主讲教师认为,超巨作用像一把利剑直插牛顿理论的致命要害。

21、根据苹果下落、地球围绕太阳转,可以逻辑必然地得出存在万有引力,维持这种相互运动状态的稳定。

22、在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通过“太阳东升西落”和“所有人都会死”这两个案例,具体分析了“普遍必然的规律在自然界存在”这个观点是合理的。

23、通过几个教学视频的讨论,主讲教师向我们揭示了科学是发现的而不是发现的,科学家应该相信自然界存在规律,从而才可以更好的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24、在教学视频“科学:发现亦或发明”中,主讲教师认为,科学如果是发明,就很难解释“理论与经验的惊人的一致性”这个问题。

25、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相信世界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主讲教师比较支持这种观点,认为科学家只有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才能更好的从事科学研究。

26、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哲学史实现了从形而上学到认识论的转向,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他的一句经典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27、在认识论中,经验主义观点可以简单总结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理性主义观点认为一切知识只能来自于理性。

28、伊曼努尔·康德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他认为知识不是观念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观念,从而使经验成为可能。

29、伊曼努尔·康德综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他认为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但是并不是因此都产生自经验。

30、《第一哲学沉思集》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的代表作之一,里边的“第一沉思”中包括五个小的沉思。

第六讲 课程作业(何谓知识)

1、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洞中,手脚都被锁链锁住,甚至脖子也被固定住,不能扭头。在这些人身后有一片高地,他们扛着各种人造物来回走动。在这些走动的人后边有一团火,再后边是洞口。被锁住的人只能向前看,既看不到彼此,也看不到身后的一切,只能看到前面墙壁上的影子,来自于火光前走动的人群投到墙壁上的影子。这些看影子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只是影子。 假设你被解救,走出洞外,看到洞外的景象、看到洞内火光和影子的情况。现在我问你,你是否相信你看到的洞外的情景是真实的,你一生中曾经看到的所有都只是影子而已?你是愿意生活在外边,还是想回到原来的洞穴中,活在影子的世界?你如何说服洞穴中曾经和你一样的人,相信他们处于影子的世界,外边有另外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可以再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你仍然在洞中看着影子,一个从外边世界回来的人跟你描述所谓真实的世界,你是否会相信,还是认为那个人疯了呢?可以具体阐述你的观点,重点是理由…… 有选择的回答几个问题即可,没必要全部回答。 字数要求:800-1000字。

第七讲 何谓道德——如何过上“好”的生活

第七讲 单元测试(何谓道德)

1、在英国有一部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叫《利维坦》,请问这本书的作者是主要生活在十七世纪的哪位哲学家:
A、托马斯:霍布斯
B、卡尔·马克思
C、约翰·洛克
D、乔治·贝克莱

2、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德性伦理学流派,这方面的代表作是:
A、《尼各马可伦理学》
B、《形而上学》
C、《功利主义
D、《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3、在这一讲的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一开始用三段视频讲了三个案例,有的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有的是思想实验,请问是以下哪三个:
A、为了大多数人的便利,杀害极少数人的行为
B、撞五个还是撞一个,救五个还是就一个
C、教师杀害学生的行为
D、是否应该救助受伤老人

4、伊曼努尔·康德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有两部伦理学的著名非常有名,是以下哪两部:
A、《道德形而上的奠基》
B、《实践理性批判》
C、《纯粹理性批判》
D、《存在与时间》

5、在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介绍了哲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三个主要流派,是以下哪三个:
A、康德的义务论
B、边沁和穆勒等人的功利主义
C、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
D、存在主义流派

6、在“后果论”伦理学中,“功利主义”是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杰里米·边沁和约翰·穆勒,请问以下那两部著作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作:
A、《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B、《功利主义》
C、《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D、《实践理性批判》

7、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发展了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以下内容中有两条是属于穆勒的观点:
A、人们常常会由于性格的软弱而选择就近的善,尽管他们知道它的价值较低。
B、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并不是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
C、幸福或痛苦,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
D、除了善的意志,不能把任何东西视为善的。

8、以下哪种个观点是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A、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其目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善。
B、我们一般称那个最后、最高的目的“至善”。
C、只有那个最后、最高的目的才有资格称为“幸福”。
D、幸福不能成为其他事物的手段,只能是最终的目的。

9、主讲教师在教学视频“伦理学如何让人过上好的生活”中,主要讨论了主讲人认为的过上好的生活的三个必要条件:
A、好的生活是可以自由选择的生活。
B、好的生活是拥有道德法则并按其行事的生活。
C、好的生活是理性支配或驾驭下反思性的生活。
D、只有天天做好事,才可能又好的生活。

10、根据教学视频,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由,那么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

11、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认为,“自由指的是没有阻碍”,一个人的自由就在于“他做自己有意志、愿望和意向的事情不受阻碍。”

12、主讲教师认为,所谓“言论自由”就是指没有任何限定要求,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的自由。

13、康德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受必然法则的限制,因此,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自由可言。

14、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在讲述康德道德哲学的时候提到,“自由恰恰因为不可知才是可能的”。

15、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由于自由是可知的,可以论证的,但是道德法则是不可知的,因此,我们只能用自由来论证道德法则的可能性。

16、康德关于“自由何以可能”的论证是非常合理的,也得到了哲学家的普遍认可,从而使得哲学史上的自由问题得以获得较好的解决。

17、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开篇中就提到:“在世界之内,一般而言甚至在世界之外,除了一个善的意志之外,不可能设想任何东西能够被无限制地视为善的。”

18、“功利主义”伦理学主要有两位代表人物,杰里米·边沁和约翰·穆勒。前者认为快乐有高级低级之分,即使少量的高级快乐也要优于大量的低级快乐;后者认为快乐不分高级与低级。

19、“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代表人物约翰·穆勒提出了“最大幸福原理”,主要内容是“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20、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认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应该做什么”更为重要。

21、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认为,德性是一种技能,只能通过行动才能习得它们。如果你想让孩子具有公正的德性,只能通过鼓励他们参加那些可以培养公正感的活动。

22、主讲教师认为,只要认真学习伦理学,就一定可以过上好的生活。

23、在这一讲,主讲教师给大家推荐了一本重要的伦理学著作《伦理学的邀请》,这本书是一本伦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里边涉及了很多伦理学的思想,以及专门介绍了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伦理学流派。

24、《伦理学的邀请》这本书的作者是西班牙当代著名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这本书是作者以他的十五岁儿子作为假想的谈话对象完成的,语言通俗易懂。

第七讲 课程作业(何谓道德)

1、上世纪中叶,沃森和克里克两位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2000年左右科学家们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序工作,宣告人类进入基因时代。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逐步深入,基因编辑技术的日益完善,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实现子女的“订制”,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改善你原有基因中“不好”的东西,还可以在原有基因基础上,去“基因超市”购买,加入某些所谓“优秀”的基因,比如更聪明的、长得更帅的等等。 问题一:你如何看待“基因编辑”技术在人身上的使用?你觉得将来基因编辑技术会不会被广泛用在人身上:这项技术将给人类自身带来什么影响? 问题二: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我问,假设将来技术足够完善,你愿意按照“你的喜好”定制你未来的孩子吗? 顺带推荐一本书,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反对完美:基因工程时代的伦理学》,一本小册子,可以读一读,对你完成作业也会有帮助。

第八讲 何谓哲学——旅程才刚刚开始

第八讲 单元测试

1、在教学视频中,我们讨论了三类问题,其中有一类问题,我们不仅不知道有没有答案,甚至都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答案,这类问题属于:
A、哲学问题
B、事实问题
C、科学问题
D、规范问题

2、二十世纪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出生在奥地利,后来加入了英国国籍,是分析哲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关于“哲学问题”说了一句好玩的话“我找不着北”。请问这位哲学家是:
A、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B、马丁·海德格尔
C、大卫·休谟
D、约翰·杜威

3、有一位英国哲学家,他的代表作《过程与实在》,他认为“哲学只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它究竟是什么?”请问这位哲学家是:
A、艾尔弗雷德·怀特海
B、马丁·海德格尔
C、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D、埃德蒙德·胡塞尔

4、一位环境伦理学家在其代表作《动物解放》中提到“哲学应当对时代所设的基本假定加以质疑。对我们绝大多数人视为当然的东西进行彻底的、批判的和缜密的思考,是哲学的主要任务,正是这个任务才使哲学成为一种值得为之付出心力的活动。”请问这位哲学家是:
A、彼得·辛格
B、保罗·萨特
C、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D、阿尔伯特·加缪

5、一位英国当代政治哲学家,在讨论“为什么哲学很重要”时提到,“如果不对前提假设进行检验,社会会陷入僵化、信仰会成为教条。想象力会被扭曲,智慧会陷入贫乏,社会会衰退。因为我们正躺在未经审视的教条上安睡。”这位哲学家是:
A、以赛亚·伯林
B、约翰·罗尔斯
C、米歇尔·福柯
D、雅克·拉康

6、请问提出哲学史上著名的“洞穴隐喻”的是哪位哲学家、哪本著作?
A、柏拉图,《理想国》
B、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C、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D、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

7、一位英国哲学家在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哲学问题》中认为,哲学“把从未进入过自由怀疑的境地的人们的狂妄独断的说法排除掉了,并且指出所熟悉的事物中那不熟悉的一面,使我们的好奇感永远保持着敏锐状态。”也就是说,哲学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请问这位哲学家是:
A、伯特兰·罗素
B、米歇尔·福柯
C、约翰·罗尔斯
D、乔治·贝克莱

8、请问以下哪一句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苏格拉底说过的话:
A、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活。
B、未经审视的论证不可靠。
C、未经审视的知识不值得信。
D、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就要保持沉默。

9、一位德国哲学家,发展了亚瑟·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关于哲学,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所理解的哲学家:可怕的炸药,在他面前一切都岌岌可危。”请问这位哲学家是:
A、弗里德里希·尼采
B、杰里米·边沁
C、米歇尔·福柯
D、雅克·拉康

10、把哲学史比作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有一连串或大或小

学习通哲学导论_1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一门探究宇宙、人类和意义的学问。它关注人生、自然、知识和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哲学是一种思考方法,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世界。哲学家们尝试回答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美好、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哲学的历史

哲学存在至少25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在欧洲文艺复兴期间再次流行,这时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哲学家,如笛卡尔、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和苏格拉底。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变得越来越复杂,涉及越来越广泛的问题。

哲学的分支

哲学包括许多分支,其中一些是: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认知心理学和逻辑学。每个分支都涉及一些独特的问题和思考方法。伦理学探讨道德问题、政治学关注政治权力和组织、形而上学探讨存在和实体、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逻辑学则研究推理和推断。

哲学的意义

哲学虽然不像科学一样有明确的实证结果,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哲学通过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和对人类经验的深入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哲学家们尝试回答人生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哲学也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思考并表达思想的能力。

哲学思维方法

哲学思考方法包括提问、推理、比较、分类和分析等。哲学家们通常开始于一个问题或者观念。然后,他们使用逻辑推理来探究这个问题或者观念。这种推理建立在一系列前提上,哲学家们通过这些前提来证明或证伪一个观点。

结论

哲学是一门思考和探究宇宙、人类和意义等问题的学问。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涉及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认知心理学和逻辑学等多个分支。虽然哲学不像科学一样有明确的实证结果,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