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康复评定学_1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分类: 继续教育发布于:2024-06-02 13:53:44ė83461次浏览612条评论

中国大学康复评定学_1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01总论

康复功能评定ppt与练习随堂测验

1、中国整答对康复评定的大学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明确功能障碍的康复性质
B、准确诊断疾病性质
C、评定明确功能障碍的学章程度
D、有利于制订科学合理的节答康复治疗计划

2、应用Lovett肌力评定,案m案采用0~5级的中国整答分级法,属于哪一种康复评定实施方法( )
A、大学观察法
B、康复调查法
C、评定量表法
D、学章仪器测量法

3、节答康复评定分为( )和功能评定两个部分
A、案m案临床评定
B、中国整答病因评定
C、解剖定位
D、诊断

4、在进行功能评定前必须深刻地理解疾病、损伤、( )、残障之间的区别。
A、损伤
B、活动受限
C、参与限制
D、残疾

5、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基础,但前者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且多偏重于基础疾病本身,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
A、对象不同、病情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B、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C、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D、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6、康复医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专业,在康复评定和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多个专业人员参加,如由( )、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专家、假肢和矫形器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等组成康复协作组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训练和教育,以争取最大的康复效果。
A、康复科医师
B、神经内科医师
C、儿科医师
D、骨科医师

康复功能评定测试

1、康复评定分为( )和功能评定两个部分。
A、临床评定
B、病因评定
C、病例评定
D、解剖评定

2、在进行功能评定前必须深刻地理解疾病、损伤、( )、残障之间的区别。
A、损伤
B、活动受限
C、参与限制
D、残疾

3、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基础,但前者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且多偏重于基础疾病本身,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
A、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B、对象不同、病情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C、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D、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4、检查、测量、评估、评价和评定在康复医学领域中不同的内涵,( )是根据测量和评估的结果对被测对象做出最后判断的行为。
A、评价
B、评定
C、检查
D、测量

5、康复医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专业,在康复评定和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多个专业人员参加,如由( )、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专家、假肢和矫形器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等组成康复协作组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训练和教育,以争取最大的康复效果。
A、骨科医师
B、神经医师
C、康复医师
D、儿科医师

6、应用Lovett肌力评定,采用0~5级的分级法,属于哪一种康复评定实施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量表法
D、仪器测量法

7、对康复评定的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
B、准确诊断疾病
C、明确功能障碍的程度
D、有利于制订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

02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单元测试

1、正常人体双眼向前平视时,左右髂前上棘的相对位置应是( )
A、连线与地面平行
B、连线与地面垂直
C、连线与地面成30°角
D、连线与地面成60°角

2、脊柱有( )个生理弯曲
A、2
B、4
C、6
D、8

3、膝反射叩击位置是( )
A、髌骨
B、股骨
C、胫骨结节
D、髌韧带

4、上肢测量的起止点是( )
A、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B、肩峰至肱骨内上髁
C、肩锁关节至肱骨外上髁
D、肩峰至中指指尖

5、小腿围度的测量部位是( )
A、小腿最粗处
B、髌骨上10cm
C、髌骨下10cm
D、外踝上10cm

6、反射是通过( )来完成
A、反射弧
B、中枢
C、传入器
D、效应器

7、浅反射的感受器位于( )
A、肌肉
B、毛发
C、皮肤
D、骨骼

8、下列哪项反射属于浅反射( )
A、巴宾斯基反射
B、腹壁反射
C、踝反射
D、桡骨膜反射

9、下列哪项属于深反射( )
A、角膜反射
B、膝反射
C、巴宾斯基征
D、腹壁反射

10、深反射的感受器位于( )
A、骨骼
B、肌腱
C、皮肤
D、粘膜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单元作业

1、请拍摄一段检查膝跳反射的视频。

04心肺功能评定

4.1概述随堂测验

1、1.心脏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是( )心电运动试验。
A、A 6分钟步行试验
B、B 自觉用力程度分级
C、C 心电运动试验
D、D 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

2、2.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标准,患者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一般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此时患者可定为( )级
A、A IV级
B、B Ⅲ级
C、C Ⅰ级
D、D II级

3、3.下列不属于心电运动实验观察内容的是( )
A、A症状和体征
B、B 心脏彩超
C、C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血压
D、D气体代谢指标:摄氧量、无氧阈等

4、4.患者心电运动试验中自觉用力程度分级(RPE) 为13稍费力(稍累),相应的心率应为( )
A、A 100次/分
B、B 110次/分
C、C 120次/分
D、D 130次/分

5、5.某冠心病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为400米,该患者为( )
A、A 轻度心率衰竭
B、B 中度心率衰竭
C、C 重度心率衰竭
D、D 严重心率衰竭

6、6.可以动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心电图变化,可检查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以及冠状动脉痉挛为主的心肌缺血的检查是( )
A、A 心电图
B、B 动态心电图
C、C 心脏彩超
D、D 冠状动脉造影

7、7. 1代谢当量(MET)是指机体坐位休息时,摄氧( ),将此定为1MET
A、A 3.5ml/Kg.min
B、B 3.3ml/Kg.min
C、C 3.4ml/Kg.min
D、D 4.0ml/Kg.min

8、8.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 )
A、A 心电图
B、B 动态心电图
C、C 心脏彩超
D、D 冠状动脉造影

9、9.某心脏病患者,经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的射血分数( EF )为正常值的40%,提示该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力为( ).
A、A 异常
B、B 轻度降低
C、C 中度降低
D、D 重度降低

10、10.临床常用来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检查是( )
A、A 6分钟步行试验
B、B 自觉用力程度分级
C、C 心电运动试验
D、D 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

心肺功能评定技术单元测验

1、冠心病的康复评定最主要的是( )。
A、运动试验
B、体格检查
C、病史采集
D、冠心病危险因素评估
E、ADL

2、3个代谢当量的耗氧量数值为( )
A、10.5ml (kg*min)
B、14ml/(kg*min)
C、17.5ml/ (kg"min)
D、7ml/ (kg*min)
E、21m/ (kg*min)

3、某男,今年40岁,在极量心电运动验中,他的预计最大心率应为( )次/分。
A、170
B、180
C、175
D、185
E、160

4、运动中及运动后(2分钟内出现)以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下垂型、水平型、缓慢上斜型(J点后0.08秒)ST段下移≥0.1mV,并持续( )分钟以上,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依据。
A、3
B、2
C、4
D、5
E、6

5、如运动负荷逐渐加大的过程中收缩压不升高(收缩压峰值<?120mmHg或收缩压上升<?20mmHg),或较运动前或前一级运动时持续降低≥( ),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A、30?mmHg
B、15mmHg
C、25mmHg
D、20mmHg
E、10mmHg

6、评价肺通气量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
A、潮气量
B、补吸气量
C、肺活量
D、深吸气量
E、用力肺活量

7、关于肺活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深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B、其个体差异值较大
C、肺活量的大小随呼吸肌强弱有关
D、是反映肺通气功能较完善的指标
E、肺活量是指用力深吸气后再用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8、代谢当量的用途是( )。
A、指导特殊人士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职业活动的选择
B、制订运动处方,判断体力活动能力和预后
C、判断心功能及相应的活动水平
D、区分残疾程度
E、判断肌力情况

9、肺通气量的测定不包括( )。
A、每分钟通气量
B、摄氧量
C、肺泡通气量
D、最大通气量
E、时间肺活量

10、步行时支撑中期对骨盆稳定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是( )
A、腰大肌
B、臀中肌
C、臀大肌
D、臀小肌
E、股四头肌

06言语功能评定技术

言语功能评定技术

1、失语症患者言语恢复的高峰期是
A、1-3个月
B、1-6个月
C、3-6个月
D、1-12个月
E、3-12个月

2、目前最可信的误咽评价方法是
A、饮水试验
B、反复唾液吞咽试验
C、录像吞咽造影法
D、内镜
E、以上都不对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智力测验项目包括
A、学习成就
B、注意测定
C、Conners父母问卷
D、语言功能评定
E、ADI量表

4、患者在言谈中产生恰当的词困难或不能,即表现言语中需要用的词受限或找词的时间延长
A、找词困难
B、呼名困难
C、语言障碍
D、错语

5、患者58岁,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头颅MRI示脑干多发性硬化,该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训练应采用
A、半流食物
B、糊状食物
C、普通食物
D、流质食物
E、水

6、几岁是小儿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
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
E、5-6岁

7、构音障碍患者训练禁忌症哪项除外
A、全身状态不佳
B、舌系带短小
C、病情进展或体力难以耐受者
D、严重痴呆
E、以上都不对

8、构音障碍检查表中哪项检查除外
A、反射
B、呼吸
C、牙齿
D、唇
E、舌

9、一口量即最适宜患者吞咽的每次入口量,正常人的每次入口量为
A、5ml
B、10ml
C、15ml
D、20ml
E、25ml

10、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失语症标准化使用量表是
A、WAB
B、ABC
C、BDAE
D、SLTA
E、BAC

言语功能障碍

1、试述言语产生的基础。

07肌张力评定技术

肌张力评定技术单元测验

1、肌张力持续异常增高的现象称之为
A、挛缩
B、痉挛
C、萎缩
D、畸形

2、肌张力的作用不包括
A、提供动力
B、维持姿势
C、支撑体重
D、保证运动控制

3、下列对于肌张力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维持身体的姿势
B、通过被动活动来检查是否正常
C、主动运动可以调节
D、受意识控制

4、腱反射的感受器是
A、骨膜
B、皮肤
C、粘膜
D、肌梭

5、牵张反射属于
A、脊髓反射
B、脑干反射
C、中脑反射
D、皮层反射

6、异常肌张力不包括
A、折刀样强直
B、痉挛
C、静止性肌张力
D、肌张力迟缓

7、强直是指
A、肌张力迟缓
B、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
C、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D、牵张反射亢进

8、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1级的标准是
A、无张力异常增加
B、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在活动末端出现轻的阻力
C、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屈伸时在活动范围后50%内出现轻的阻力
D、肌张力明显增高,活动困难

9、检查一患者上肢肌张力,被动活动肘关节时在关节范围末50%时感到阻力,改良Ashworth评分为
A、1级
B、1+级
C、2级
D、3级

10、肌张力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情绪
B、药物
C、疾病
D、天气

09肌力评定技术

肌力评定单元测验

1、最适初长度是指肌肉牵拉至静息长度的( )倍
A、0.5
B、0.8
C、1.2
D、1.5

2、在屈肘关节中主动肌是( )
A、肱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三角肌

3、在伸肘关节中主动肌是( )
A、肱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三角肌

4、能不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肌力为几级
A、2
B、3
C、4
D、5

5、能抗重力但不能抗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肌力为几级
A、2
B、3
C、4
D、5

6、肌力零级是指
A、肌肉无收缩
B、肌肉能不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C、肌肉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D、肌肉能抗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7、肌力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年龄
B、性别
C、疾病
D、温度

8、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需要进行( )
A、休息
B、健患侧对比
C、调整呼吸
D、调整姿势

9、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 )分钟为宜
A、1
B、2
C、3
D、4

10、屈肘是肱三头肌进行的是
A、向心运动
B、离心运动
C、等长收缩
D、等速收缩

肌力评定单元作业

1、请拍摄用徒手肌力(0-5级)评分法评定股四头肌肌力的视频。

10关节活动度评定技术

关节活动度评定单元测验

1、运动弧是指( )
A、关节活动范围
B、关节生理运动
C、关节附属运动
D、关节囊松紧程度

2、下列哪项不是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因素
A、关节囊松紧程度
B、肌肉痉挛
C、关节活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D、关节面大小

3、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时,其轴心通常选择( )
A、骨性标志
B、矢状面
C、冠状面
D、水平面

4、关节在矢状面绕着额状轴运动的运动方向为( )
A、内收外展
B、屈伸
C、内旋
D、翻转

5、关节在矢状面绕着冠状轴运动的运动方向为( )
A、内收外展
B、屈伸
C、内外旋
D、翻转

6、关节绕其骨骼长轴运动的运动方向为( )
A、内收外展
B、内外旋
C、屈伸
D、翻转

7、关节活动度记录结果以( )为最小单位
A、1°
B、3°
C、5°
D、10°

8、关节主动运动是指
A、关节运动完全由肌肉收缩完成,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运动
B、关节运动中肌肉没有任何收缩,完全由外力来完成的运动
C、关节运动中肌肉虽然有收缩但不能作全范围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才能完成。
D、关节运动中肌肉虽然有收缩但不能作全范围的运动,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

9、足底向内侧转动,足的内侧缘抬起为
A、外翻
B、内翻
C、跖屈
D、背伸

10、正常肩前屈的关节活动范围是
A、90°
B、120°
C、150°
D、180°

11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技术

11.1协调功能评定概述随堂测验

1、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
A、辨距不良
B、视觉失认
C、慌张步态
D、共济失调

2、下列哪项不属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A、单足站立
B、对指试验
C、指鼻试验
D、轮替试验

3、观察协调功能,不需要注意的内容是
A、完成动作的速度
B、适当休息
C、是否准确到达目标
D、健患侧对比

4、脊髓后索型共济失调的特征为
A、辨距不良
B、视觉失认
C、本体觉障碍
D、画圈步态

5、小脑型共济失调的主要表现为
A、辨距不良
B、视觉失认
C、慌张步态
D、画圈步态

协调功能评定单元测试

1、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 )
A、辨距不良
B、视觉失认
C、慌张步态
D、共济失调

2、小脑型共济失调的主要表现为( )
A、辨距不良
B、视觉失认
C、慌张步态
D、画圈步态

3、脊髓后索型共济失调的特征为( )
A、辨距不良
B、视觉失认
C、本体觉障碍
D、画圈步态

4、下列哪项不属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
A、指鼻试验
B、轮替试验
C、对指试验
D、单足站立

5、观察协调功能,不需要注意的内容是( )
A、是否准确到达目标
B、患侧对比
C、适当休息
D、完成动作的方向和速度

6、以下表现属于共济失调的是
A、肌张力低下
B、手足徐动
C、舞蹈样徐动症
D、肌痉挛

7、下列哪一项与协调功能无关
A、平衡
B、肌力
C、自主神经系统
D、运动控制

8、下列哪一部位损伤不会影响协调功能
A、小脑
B、脊髓后索
C、海马区
D、基底节

9、协调功能评定属于下列哪一项
A、定性评定
B、定量评定
C、半定性评定
D、半定量评定

10、患者在进行协调功能评定时,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满、笨拙、不稳定。在增加运动速度时,完成活动的节律性更差,则评分为
A、3分
B、2分
C、1分
D、4分

协调功能评定单元作业

1、观看一段协调功能评定视频后进行操作

112平衡功能评定技术

112.1平衡功能基本概念与评定随堂测验

1、1.Berg量表它包含了( )个项目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满分为56分。
A、A 14
B、B 10
C、C 12
D、D 16

2、2.Berg量表小于( )时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
A、A 35
B、B 30
C、C 32
D、D 40分

3、3 Berg量表评分为( )分时提示患者平衡功能差,患者需坐轮椅
A、A 0-21
B、B 20-40
C、C 41-60
D、D 41-56

4、4. “站起-走”计时测试,被测试者从座椅站起,向前走3米,折返回来的时间以及在行走中的动态平衡,大于( )则被认为异常
A、A 20S
B、B 30S
C、C 10S
D、D 15S

5、5.AS平衡功能评测是由澳大利亚学者Carr和Shepherd提出的运动检测方法,总评分48分。其中有关平衡功能测定有( )
A、A 15分
B、B 14分
C、C 12分
D、D 18分

6、6.Berg量表评分标准中,患者独立单足站立3秒以上,计分为( )。
A、A 1分
B、B 2分
C、C 3分
D、D 4分

7、7. 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中,患肢站立维持平衡4-9秒,记为( )。
A、A 1分
B、B 2分
C、C 3分
D、D 4分

8、9自动状态下(2级平衡)评估包括()
A、A能精确地完成运动
B、B运动后能回到初始位置或保持新的体位平衡
C、C如在不同体位下伸手取物完成ADL
D、D能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包括加速和减速)

9、10.当人站立与地面上,受到外力干扰较小的时候,可以以踝关节为轴心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以保持身体平衡的是( )
A、A.神经调节机制
B、B.大脑调节机制
C、C.踝调节机制
D、D.髋调节机制

10、8.平衡功能的评估方法有()
A、A临床检查
B、B量表评定
C、C实验室检查例如平衡测试系统
D、D 心电图

平衡功能评定技术单元测试

1、某人站在地毯上,若他人突然轻轻后拉地毯,站立者身体将向前倾倒时,为避免失衡,站立者所采取的措施为
A、以踝为轴向后摆动
B、伸直下肢,屈髋、前倾躯干
C、主动向前迈出一步
D、A、B、C三种措施共同使用

2、闭目时控制平衡最主要为
A、前庭感觉
B、躯体感觉
C、视觉
D、以上都不是

3、Berg量表它包含了( )个项目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满分为56分。
A、10
B、12
C、14
D、16

4、Berg量表小于( )分时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
A、32
B、40
C、30
D、35

5、Berg量表评分为( )分时提示患者平衡功能差,患者需坐轮椅.
A、0-20
B、20-40
C、41-60
D、41-56

6、“站起-走”计时测试,被测试者从座椅站起,向前走3米,折返回来的时间以及在行走中的动态平衡,大于( )则被认为异常。
A、10S
B、15S
C、20S
D、30S

7、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 )
A、感觉输入
B、听觉配合
C、中枢整合
D、运动控制

8、当人体平衡发生变化时,没有通过哪个对策来实现身体的平衡
A、踝调节机制
B、大脑调节机制
C、髋调节机制
D、跨步调节机制

9、平衡功能的评估方法有( )
A、临床检查
B、量表评定
C、实验室检查例如平衡测试系统
D、肌电图

10、自动状态下(2级平衡)评估不包括( )
A、能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包括加速和减速)
B、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保持平衡
C、如在不同体位下伸手取物完成ADL
D、运动后能回到初始位置或保持新的体位平衡

平衡功能评定技术单元作业

1、考查平衡功能评定的基本操作。

12步态分析

12.1步态的基本概念随堂测验

1、1.摆动相占步行周期的( )。
A、A 40%
B、B 50%
C、C 60%
D、D 30%

2、2. 正常人跨步长是步长的两倍,约为( )
A、A. 100-4000px
B、B.100-3000px
C、C.100-3750px
D、D.100-3500px

3、3.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 )
A、A 1.2m/s。
B、B 1.0m/s。
C、C 0.8m/s。
D、D 0.6m/s。

4、4.正常人体重心处于解剖位时在( )前面
A、A S2
B、B S3
C、C S4
D、D L3

5、1.步态分析的适应证有( )
A、A.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B、B.骨关节疾病与外伤
C、C.下肢肌力损伤
D、D.其他如疼痛

12.1步态的基本概念随堂测验

1、1.摆动相占步行周期的( )。
A、A 40%
B、B 50%
C、C 60%
D、D 30%

2、2. 正常人跨步长是步长的两倍,约为( )
A、A. 100-4000px
B、B.100-3000px
C、C.100-3750px
D、D.100-3500px

3、3. 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 )
A、A 1.2m/s
B、B 1.0m/s
C、C 0.8m/s
D、D 0.6m/s

4、4、标准行走速度下,髋关节在足跟着地时大约屈曲多少度()
A、A.10°
B、B.30°
C、C.50°
D、D.70°

5、5.下列哪些肌肉是步行时屈髋的主要肌肉()
A、A.股直肌
B、B.腹直肌
C、C.髂腰肌
D、D.缝匠肌

6、6.步行时支撑中期对骨盆稳定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是()
A、A.臀中肌
B、B.臀大肌
C、C.臀小肌
D、D.腰大肌

7、7.Trendelenburg步态是由于那一块肌肉无力引起的病理步态()
A、A.臀大肌
B、B.臀中肌
C、C.股四头肌
D、D.腓肠肌

8、8.下列哪一时期膝关节主要起缓冲减震的作用()
A、A.足跟着地期
B、B.支撑中期
C、C.足跟离地期
D、D.摆动期

9、9.控制膝关节离心收缩最主要的肌肉是()
A、A.腘绳肌
B、B.胫前肌
C、C.股四头肌
D、D.腘肌

10、10.下列哪个颈干角会引起髋外翻()
A、A.130°
B、B.125°
C、C.120°
D、D.110°

步态分析单元测验

1、疼痛步态表现 ( )
A、髋关节屈曲挛缩者,行走时,骨盆前倾,腰椎过伸,足尖点地,步幅短小
B、在摆动相出现足下垂,以过分屈髋屈膝代偿,同时支撑相早期由全脚掌或足尖先接触地面
C、患者处于站立相时,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
D、患侧下肢站立相时间缩短,跨步长缩短,步速下降

2、行走时表现为挺胸、凸腹,躯干后仰,过度伸髋的特点,此步态为( )
A、短腿步态
B、腓肠肌步态
C、平足
D、臀大肌步态

3、“ 鸭步” 属于 ( )
A、臂中肌步态
B、臂大肌步态
C、股四头肌步态
D、帕金森步

4、正常人平均步速约为( )
A、1.5m/s
B、0.9m/s
C、1 3 m/s
D、0.6m/s

5、对“足弓”的形态稳定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是( )
A、胫前肌
B、胫后肌
C、腓骨长肌
D、腓骨短肌

6、跨阈步态是指( )
A、臀中肌步态
B、臀大肌步态
C、股四头肌步态
D、踝背屈肌无力步态

7、关于步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包括支撑相
B、支撑相站60%
C、摆动相各占40%
D、包括支撑相、摆动相

8、下列不具有屈髋功能的肌肉时( )
A、髂腰肌
B、股薄肌
C、缝匠肌
D、股直肌

9、下列哪一时期膝关节主要起缓冲减震的作用( )
A、足跟着地期
B、支撑中期
C、足跟离地期
D、摆动期

10、支撑期时,踝关节哪些肌肉在做离心收缩( )
A、胫前肌
B、比目鱼肌
C、趾长伸肌
D、腓骨长肌

步态分析单元作业

1、通过观看视频后,考查步态分析的基本操作。

13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

13.1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概述随堂测验

1、1.神经电生理检查不包括( )
A、A.表面肌电图
B、B.心电图
C、C.神经传导测定
D、D.H反射检查

2、2. 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室温最好保持在,患者的肢体温度最好保持在32℃以上。
A、A.28℃~34℃
B、B.28℃~30℃
C、C.26℃~30℃
D、D.26℃~31℃

3、3.插入电位延长,肌肉放松时,可见大量正尖纤颤电位,轻收缩时,可见运动单位电位形态保持正常,当大力收缩时,出现运动单位电位募集相减少的是( )
A、A.慢性轴索损害
B、B.急性轴索损害
C、C.脊髓前角细胞病变
D、D.以脱髓鞘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

4、4.异常肌电图不包括( )
A、A.插入电位的延长或消失
B、B.肌肉放松时见自发电位
C、C.多相波增多
D、D.干扰相

5、5.关于正常肌电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A插入电位<300ms
B、B放松时 电静息
C、C轻收缩 正常形态的运动单位电位
D、D重收缩 单纯相

6、6.下列哪项不是异常肌电图的特点( )
A、A插入电位 延长或消失
B、B放松时出现 自发电位
C、C轻收缩 表现为 异常形态的运动单位电位
D、D重收缩表现为干扰相

7、7.肌电图主要是了解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下列哪项不包括在内( )
A、A脊髓前角细胞
B、B周围神经根、周围神经干
C、C神经肌肉接头和
D、D运动通路是否正常

8、8.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金标准是( )
A、A.表面肌电图
B、B.肌电图
C、C.神经传导测定
D、D.H反射检查

9、9.神经传导检查时室内温度为( )
A、A.28~30℃
B、B.12~30℃
C、C.28~36℃
D、D.32~36℃

10、10.神经传导检查时肢体温度为( )
A、A.28~30℃
B、B.12~30℃
C、C.28~36℃
D、D.30~32℃

13.3神经传导视频随堂测验

1、1、神经电生理检查不包括( )
A、表面肌电图
B、心电图
C、神经传导测定
D、脑电图

2、下列哪项不属于自发电位( )
A、纤颤电位
B、新生电位
C、束颤电位
D、正锐波

3、一种起始为正相波而后为负相波的双波是( )
A、纤颤电位
B、正锐波
C、复杂重复放电
D、束颤电位

4、异常肌电图不包括( )
A、插入电位的延长
B、肌肉放松时见自发电位
C、多相波增多
D、干扰相

5、6、神经传导检查时室内温度为( ) A B、 C、 D、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A
A、28~30℃
B、20~30℃
C、28~36℃
D、32~36℃

6、感觉神经传导的测定方法有( )种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正中神经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时,多在( )刺激。
A、肩部
B、颈部
C、肘部
D、手指

8、正常人脑电图检查α波频率( )。
A、8~13Hz
B、14~25Hz
C、4~7Hz
D、0.5~3Hz

9、患者王某,因耳鸣伴听力下降一月余,为明确诊断,宜选用下列哪项检查?
A、脑电图
B、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C、肌电图
D、运动诱发电位

10、王总,因反复抽搐3年,为明确诊断,宜选用以下哪种检查( )
A、脑电图
B、心电图
C、肌电图
D、头部CT

1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与生存质量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与生存质量评定单元测验

1、日常生活能力是指:
A、人们反复进行的一些基本动作和技能。
B、人们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劳动技能。
C、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活而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等基本动作和技能。
D、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活而进行的特殊训练。
E、人们为活着而必须反复进行的个人基本动作和技能。

2、狭义的日常生活活动不包括下列哪项:
A、穿衣
B、行走
C、转移
D、购物
E、大小便

3、ADL评定目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确定独立程度
B、判断预后
C、修订方案、总结治疗经验
D、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E、以上都是

4、常用的标准化的BADL评定方法不包括
A、Barthel指数
B、FIM
C、Katz指数
D、PULSES

5、Barthcl指数评定ADL能力状况,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的程度分为
A、1、2、3、4级
B、1、2、3、4、5、6、7分
C、0、5、10分
D、A、B、C、D、E、F、G级
E、0、5、10、15分

6、FIM评定的得分为108分表示
A、基本上独立
B、完全独立
C、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
D、轻度依赖
E、中度依赖

7、FIM评估中的自我料理包括下列哪些项目
A、进食
B、梳洗、洗澡
C、穿衣
D、入厕
E、以上都是

8、生活上有功能缺陷完全依赖是指
A、患者付出的力小于50%,完成活动需要最大或完全的帮助
B、患者付出的力小于25%,完成活动需要最大或完全的帮助
C、患者付出的力小于50%~75%,完成活动需要最大或完全的帮助
D、患者付出的力小于50%,完成活动需要部分帮助
E、患者付出的力小于40%,完成活动需要部分帮助

9、Barthel指数小于( ) 分者为差,病人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
A、60
B、30
C、40
D、50
E、20

10、如果病人能够自己进食,独立地进行轮椅和床之间的转移、穿衣及洗漱;上厕所时需他人帮助脱穿裤子,偶有二便失禁,洗澡需要他人帮助,可驱动轮椅,不能上下楼梯,Barthel指数评分为:
A、70分
B、65分
C、50分
D、60分
E、75分

15环境评定

环境评定

1、世界上第一个颁布《无障碍设计标准》的国家是
A、美国
B、瑞典
C、挪威
D、日本
E、中国

2、在ICF分类中,共有( )类人造环境。
A、4
B、6
C、7
D、8
E、9

3、环境评定后进行环境改造时,优先考虑的原则是
A、便宜
B、方便
C、需求
D、舒服
E、安全

4、我国六类残疾人中,每类残疾评定标准中分为几个等级?
A、2
B、3
C、4
D、5
E、6

5、对环境障碍评定时可分为几级?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E、6级

6、患者肖某某,男,45岁,2年前在电工作业时从4米高处坠落,虽经治疗,但目前仍需要卧床,无法下地步行,生活难以自理,属于何种水平的残疾?
A、器官水平的障碍
B、个体水平的障碍
C、社会水平的障碍
D、系统功能水平的障碍
E、综合性残疾

7、听力残疾人的( )环境基本不存在障碍
A、生活环境
B、教育环境
C、交流环境
D、就业环境
E、移动环境

8、下面属于建筑环境的是?
A、居家环境
B、生活环境
C、公共环境
D、就业环境
E、移动环境

9、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的周围空间与有关的事物,其包括( )和( )。

10、1989年,我国第一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为《 》。

18 常见神经疾病评定

18.2脊髓损伤的评定随堂测验

1、1. 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C5平面的关键肌为()
A、屈肘肌
B、伸腕肌
C、伸肘肌
D、中指屈肌

2、2. T12脊髓损伤不会出现的表现是()
A、四肢瘫
B、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C、大便功能障碍
D、小便功能障碍

3、3.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L3平面的关键肌为()
A、踝跖屈肌
B、踝背伸肌
C、伸膝肌
D、屈髋肌

4、4. 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 不正确的是()
A、球海绵体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B、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疼痛感觉和肌肉张力升高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C、患者意识清醒, 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D、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肌肉收缩运动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5、5.关于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7~T5脊髓损伤,患者可以在轮椅上独立
B、C1~C6脊髓损伤,患者不能步行, 在轮椅上可独立
C、.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 仅根据其运动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
D、Ts以下脊髓损伤,不可能恢复步行

6、6.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正确的是()
A、A. 可主动屈肘,伸腕,但不能伸直肘关节,损伤水平定位C4
B、乳房水平感觉减退,损伤水平定位T4
C、确定损伤平面时,该平面关键性的肌肉肌力必须≥4级
D、脐水平感觉减退,损伤水平定位TI2

7、7. 剑突水平平对()
A、T6脊髓节段水平
B、T5脊髓节段水平
C、T4脊髓节段水平
D、T3脊髓节段水平

8、8.某T12脊髓损伤患者,双下肢髂腰肌肌力2级,股四头肌肌力2级,胫前肌2级,其ASIA分级应为( )
A、A级
B、D级
C、C级
D、B级

9、9.脊髓损伤患者用于确定平面的关键肌有( )
A、10块
B、9块
C、7块
D、8块

10、脊髓损伤患者常用来作感觉功能检查的皮节点共有() 个。
A、28
B、26
C、25
D、24

18.1偏瘫评定随堂测验

1、关于联合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在正常人
B、对患者的姿势无影响
C、肌肉用力收缩可诱发
D、是一种随意运动

2、关于共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正常运动模式
B、出现在健侧
C、是一种不随意运动
D、是一种“半随意运动”

3、典型的痉挛模式表现为:
A、上肢呈伸肌优势
B、下肢呈屈肌优势
C、膝关节屈曲
D、足跖屈内翻

4、患手能置于腰后为:
A、Brunnstrom I 级
B、Brunnstrom II 级
C、Brunnstrom IV级
D、Brunnstrom III 级

5、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测法)时取体位:
A、坐位
B、俯卧位
C、仰卧位
D、侧卧位

22常见并发症评定1

22.2疼痛评定随堂测验

1、临床工作中常用的疼痛评定方法有以下几种,除外
A、患者自述法
B、数字定级法
C、目测类比定级法
D、综合评定法

2、下面关于急性疼痛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病程较短
B、原因通常是伤害性刺激
C、疼痛性质往往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D、患者反应往往十分消极

3、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有关的 和 。

4、按疼痛持续时间为依据可将疼痛分为 、 、 和 。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