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微波技术与天线_1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分类: 理学答案发布于:2024-06-02 13:53:17ė30945次浏览620条评论

尔雅微波技术与天线_1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周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与微波传输线(第1讲,尔雅第2讲)

1.1 微波波段的微波划分及特点随堂测验

1、微波的技术频率范围是
A、30MHz~300MHz
B、天线通完300MHz~3000MHz
C、答案30GHz~3000GHz
D、学习300MHz~3000GHz

2、整答微波频段对应的尔雅波长范围是
A、0.1m~0.1mm
B、微波0.1m~1mm
C、技术1m~0.1mm
D、天线通完0.01m~0.1mm

3、答案太赫兹的学习频率范围是
A、100 GHz~10000GHz
B、整答200GHz~20000GHz
C、尔雅300GHz~30000GHz
D、1THz~100THz

第二周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与微波传输线(第3讲)

第一章第1次测验

1、微波的频率范围是
A、30MHz~300MHz
B、300MHz~3000MHz
C、30GHz~3000GHz
D、300MHz~3000GHz

2、微波频段在自由空间对应的波长范围是
A、0.1m~0.1mm
B、0.1m~1mm
C、1m~0.1mm
D、0.01m~0.1mm

3、太赫兹的频率范围是
A、100 GHz~10000GHz
B、200GHz~20000GHz
C、300GHz~30000GHz
D、1THz~100THz

4、K波段、Ku波段、Ka波段的频率由高往低排序正确的是
A、K波段>Ku波段>Ka波段
B、Ka波段>K波段>Ku波段
C、K波段>Ka波段>Ku波段
D、Ku波段> K波段>Ka波段

5、微波传输线的传输模式TEM的中文意思是
A、横电磁波
B、横电波
C、横磁波
D、混合波

6、TEM模传输线的几何结构特点是
A、单导体构成
B、双导体(或多导体)构成
C、介质棒构成
D、以上都不对

7、TEM模传输线的长度与波长的比l/λ 称为
A、波数
B、电波长
C、电长度
D、以上都不对

8、TEM模传输线的长度与波长的比l/λ 为1.5的传输线一般称其为
A、一般线
B、短线
C、长线
D、以上都不对

9、微波TEM模传输线上每一点都有影响波传播的元素存在,这些元素称为
A、传输参数
B、特性参数
C、集总参数
D、分布参数

10、微波TEM模传输线之所以可以用等效的“路”理论分析,是因为传输线上的
A、电场可由单值电压确定、磁场可由单值电流确定
B、电场可由单值电流确定、磁场可由单值电压确定
C、电场对应单值电压、磁场对应多值电流
D、电场对应多值电压、磁场对应多值电流

11、
A、S/m、H/m、Ω/m、F/m
B、Ω/m、F/m、S/m、H/m
C、S/m、F/m、Ω/m、H/m
D、Ω/m、H/m、S/m、F/m

12、传输线方程是
A、积分方程,也叫电报方程
B、常微分方程,也叫电报方程
C、时域积分方程,也叫电报方程
D、时域偏微分方程,也叫电报方程

13、
A、单位长度的并联电抗,单位S/m
B、单位长度的串联阻抗,单位Ω/m
C、单位长度的串联电纳,单位Ω/m
D、单位长度的并联导纳,单位S/m

14、
A、单位长度的并联电抗,单位S/m
B、单位长度的串联阻抗,单位Ω/m
C、单位长度的串联电纳,单位Ω/m
D、单位长度的并联导纳,单位S/m

15、
A、离开波源向负载方向传输的波,称为入射波
B、离开波源向负载方向传输的波,称为反射波
C、离开负载向波源方向传输的波,称为入射波
D、离开负载向波源方向传输的波,称为反射波

16、
A、离开波源向负载方向传输的波,称为入射波
B、离开波源向负载方向传输的波,称为反射波
C、离开负载向波源方向传输的波,称为入射波
D、离开负载向波源方向传输的波,称为反射波

17、入射波电压用
A、
B、
C、
D、

18、反射波电压用
A、
B、
C、
D、

19、
A、入射波
B、反射波
C、驻波
D、以上都不是

20、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传播常数γ 和分布参数的关系为
A、
B、
C、
D、

24、
A、
B、
C、
D、

25、卫星通讯的频段在微波波段的原因是微波的
A、信息性
B、似光性
C、穿透性
D、非电离性

26、无耗传输线的相移常数 β 的计算式
A、
B、
C、
D、

27、
A、
B、
C、
D、

28、微波无耗TEM波传输线的相波长λp的计算式
A、
B、
C、
D、

29、微波无耗TEM波传输线的等效输入阻抗的计算式
A、
B、
C、
D、

30、微波无耗TEM波传输线上任意z? 处反射系数和负载反射系数的计算式
A、
B、
C、
D、

31、下面关于驻波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32、下面关于行波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33、下面关于传播常数γ = α + j β描述正确的是
A、实部 α 是衰减常数,单位是1/m
B、虚部 β 是相移常数,单位是1/m
C、α 影响电压、电流波在传输线上传播的振幅
D、β 影响电压、电流波在传输线上传播的相位

第四周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与微波传输线(第7讲)

第一章第二次测验

1、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驻波工作的条件
A、
B、
C、
D、

2、
A、-0.2、150Ω、7.5cm
B、0.2、150Ω、7.5cm
C、-0.2、50Ω、7.5cm
D、-0.2、150Ω、15cm

3、特性阻抗为 50Ω的长线终端接负载时 , 测得反射系数模 |Γ|=0.2, 则线上驻波比、电压波腹和波节处的输入阻抗分别为
A、1.5、75Ω、33Ω
B、2、100Ω、25Ω
C、3、150Ω、16.7Ω
D、1.5、150Ω、33Ω

4、
A、
B、
C、
D、

5、
A、0.8、160Ω、0.2W
B、1.25、250Ω、0.2W
C、0.8、250Ω、0.2W
D、1.25、160Ω、0.2W

6、已知均匀无耗长线终端接负载阻抗 ZL 时,沿线电压呈行驻波分布,相邻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 2cm, 靠近终端的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离终端 0.5cm,驻波比为 1.5, 则相波长、终端反射系数为
A、4cm、-j0.2
B、2cm、-0.2
C、4cm、j0.2
D、2cm、0.2

7、阻抗圆图上电长度的零点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1,0)
B、(1,0)
C、(0,0)
D、(0,1)

8、阻抗圆图上短路点、开路点、匹配点分别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1,0)、(1,0)、(0,0)
B、(1,0)、(-1,0)、(0,0)
C、(0,0)、(0,-1)、(1,0)
D、(0,1)、(1,0)、(0,0)

9、阻抗圆图上归一化纯电感的感抗、纯电容的容抗分别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上半单位圆周上,下半单位圆周上
B、上半单位圆内,下半单位圆内
C、左半实轴上
D、右半实轴上

10、阻抗圆图上归一化感性或电容负载的阻抗分别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上半单位圆周上,下半单位圆周上
B、上半单位圆内,下半单位圆内
C、左半实轴上
D、右半实轴上

11、阻抗圆图上波节点处归一化负载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上半单位圆周上,下半单位圆周上
B、上半单位圆内,下半单位圆内
C、左半实轴上
D、右半实轴上

12、阻抗圆图上波腹点处归一化负载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上半单位圆周上,下半单位圆周上
B、上半单位圆内,下半单位圆内
C、左半实轴上
D、右半实轴上

13、导纳圆图上短路点、开路点、匹配点分别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1,0)、(1,0)、(0,0)
B、(1,0)、(-1,0)、(0,0)
C、(0,0)、(0,-1)、(1,0)
D、(0,1)、(1,0)、(0,0)

14、导纳圆图上归一化纯电感的感纳、纯电容的容纳分别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下半单位圆周上,上半单位圆周上
B、下半单位圆内,上半单位圆内
C、左半实轴上
D、右半实轴上

15、导纳圆图上归一化感性或电容负载的导纳分别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下半单位圆周上,上半单位圆周上
B、下半单位圆内,上半单位圆内
C、左半实轴上
D、右半实轴上

16、Smith圆图做阻抗、导纳互换运算时
A、沿等反射系数圆转180度
B、沿等反射系数圆转90度
C、沿等电阻圆转180度
D、沿等电阻圆转90度

17、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波工作的条件
A、
B、
C、
D、

18、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波工作时沿线的电压幅值分布
A、等幅波
B、行波
C、驻波
D、行驻波

19、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波工作时沿线的阻抗分布
A、
B、
C、
D、

20、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波工作时负载吸收的功率
A、
B、
C、
D、

21、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驻波工作的条件
A、
B、
C、
D、

22、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驻波工作时沿线的电压、电流幅值分布的特点
A、
B、
C、
D、

23、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驻波工作时沿线的电压、电流波腹、波节点的分布特点
A、
B、
C、
D、

24、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驻波工作时沿线的阻抗分布
A、
B、
C、
D、

25、无耗均匀微波短路线的输入阻抗在
A、线长 0 < l < λ/4 时,等效为一电感
B、线长 0 < l < λ/4 时,等效为一电容
C、线长λ/4 < l < λ/2 时,等效为一电感
D、线长λ/4 < l < λ/2 时,等效为一电容

26、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驻波工作的条件
A、
B、
C、
D、

27、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驻波工作时沿线的电压、电流幅值分布的特点
A、
B、
C、
D、

28、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驻波工作时沿线的阻抗分布特点
A、
B、
C、
D、

29、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驻波工作时负载吸收的功率
A、
B、
C、
D、

30、阻抗圆图上反射系数单位圆内左半实轴上标的数字是
A、行波系数
B、行驻波波节点处归一化负载的电阻值
C、驻波系数
D、行驻波波腹点处归一化负载的电阻值

31、阻抗圆图上反射系数单位圆内右半实轴上标的数字是
A、行波系数
B、行驻波电压波节点处归一化负载阻抗值
C、驻波系数
D、行驻波电压波腹点处归一化负载阻抗值

32、阻抗圆图上每一点可以读出的数据是
A、该点的归一化等效阻抗的实部和虚部
B、该点电压反射系数的模值(ρ、K)和辐角
C、该点的归一化等效导纳的实部和虚部
D、该点电流反射系数的模值(ρ、K)和辐角

33、导纳圆图上反射系数单位圆内右半实轴上标的数字是
A、行波系数
B、行驻波波节点处归一化负载的电导值
C、驻波系数
D、行驻波波腹点处归一化负载的电导值

34、导纳圆图上反射系数单位圆内左半实轴上标的数字是
A、行波系数
B、行驻波波节点处归一化负载的电导值
C、驻波系数
D、行驻波波腹点处归一化负载的电导值

35、导纳圆图上每一点可以读出的数据是
A、该点的归一化等效阻抗的实部和虚部
B、该点电压反射系数的模值(ρ、K)和辐角
C、该点的归一化等效导纳的实部和虚部
D、该点电流反射系数的模值(ρ、K)和辐角

36、关于阻抗匹配描述正确的是
A、阻抗匹配的实质是引入新的反射波抵消原来不匹配负载的反射波
B、
C、
D、无反射匹配的方法有1/4波长阻抗变换器和单支节调配器

37、
A、
B、
C、
D、

38、
A、
B、
C、
D、

39、
A、
B、
C、
D、

40、
A、
B、
C、
D、

41、
A、
B、
C、
D、

第六周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与微波传输线(第10讲,第11讲)

第一章第三次测验

1、γ为导行波的传播常数,γ^2<0,此时导行波是
A、传输状态
B、截止状态
C、临界状态
D、以上都不是

2、γ为导行波的传播常数,γ^2=0,此时导行波是
A、传输状态
B、截止状态
C、临界状态
D、以上都不是

3、γ为导行波的传播常数,γ^2>0,此时导行波是
A、传输状态
B、截止状态
C、临界状态
D、以上都不是

4、矩形波导的主模是
A、
B、
C、
D、

5、矩形波导中不存在的TE波型有
A、
B、
C、
D、

6、矩形波导中存在的TM波型有
A、
B、
C、
D、

7、矩形波导宽边为a,窄边为b,对于a>2b的情况,实现单模工作的条件为
A、λ > 2a
B、λ < a
C、λ < 2b
D、a < λ < 2a

8、用BJ-100(a×b=22.86×10.16mm^2)矩形波导作馈线,工作波长为3cm时,波导中能出现的波型
A、
B、
C、
D、

9、圆波导中传输的主模式为
A、
B、
C、
D、

10、圆波导中损耗最小的模式为
A、
B、
C、
D、

11、圆波导中的轴对称、仅有纵向管壁电流的模式为
A、
B、
C、
D、

12、矩形波导的模式和圆波导的那个模式场结构相似
A、
B、
C、
D、

13、同轴线中传输的主模式为
A、TEM
B、
C、
D、

14、带状线传输的主模式为
A、TEM模
B、TE模
C、TM模
D、准TEM模

15、标准微带线传输的主模式为
A、准TEM模
B、TEM模
C、TE模
D、TM模

16、用BJ-100型矩形波导(a×b=22.86×10.16mm^2)传输波,填充空气,终端负载与波导不匹配,测得波导中相邻两个电场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 19.88mm, 则波导波长和工作波长分别为
A、,
B、,
C、,
D、,

17、如图所示的两条带状线,其尺寸 b、t 相同,若, ,则带状线特性阻抗和 之间的关系;
A、
B、
C、
D、以上都不是

18、如图所示的两条带状线,其尺寸 b、t 相同,若, ,则带状线特性阻抗和之间的关系;
A、
B、
C、
D、以上都不是

19、导行波波型可分为
A、TEM模
B、TE模
C、TM模
D、EH混合模

20、下面哪些是色散波
A、TEM波
B、TE波
C、TM波
D、EH混合波

21、矩形波导中不存在的TM波型有
A、
B、
C、
D、

22、下列矩形波导的波型中,哪些没有简并模式
A、
B、
C、
D、

23、导行波的传播常数γ 与截止波数、波数k 的关系是
A、
B、
C、
D、

24、导行波的相移常数是
A、
B、
C、
D、

25、导行波的波导波长、工作波长是
A、
B、
C、
D、

26、导行波的相速与群速是
A、
B、
C、
D、

27、导行波的波阻抗为
A、
B、
C、
D、

28、矩形波导的截止波数和截止波长是
A、
B、
C、
D、

29、波导传输TE波、TM波的条件是
A、工作频率大于截止频率
B、工作频率小于截止频率
C、工作波长大于截止波长
D、工作波长小于截止波长

30、矩形波导宽边为a,主模电场最强处和主模电场最小处分别位于
A、x=0
B、x=a/4
C、x = a/2
D、x=a

31、矩形波导模式中
A、m 表示沿波导宽边a分布的半驻波数
B、n 表示沿波导宽边a分布的半驻波数
C、n 表示沿波导窄边b分布的半驻波数
D、m 表示沿波导窄边b分布的半驻波数

32、圆波导模式中
A、m 表示沿半径分布的半驻波数
B、n 表示沿半径分布的半驻波数
C、m 表示沿圆周分布的整驻波数
D、n 表示沿圆周分布的整驻波数

33、矩形波导表面电流的特点为
A、上下两底壁,a/2处只有纵向(沿z轴方向)电流分布
B、上下两底壁,对应点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左右两侧壁,对应点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左右两侧壁,只有沿y轴方向的电流分布

34、图示模工作的矩形波导,影响波传播的有辐射缝隙是
A、1
B、2
C、3
D、4
E、5
F、6

35、图示模工作的矩形波导,不影响波传播的无辐射缝隙
A、1
B、2
C、3
D、4
E、5
F、6

36、圆波导中的三种常用工作模式是
A、
B、
C、
D、

37、填充空气的矩形波导,主模模式工作时的传播特性参数为
A、
B、
C、
D、

38、填充空气的矩形波导,主模模式工作时的传输功率为
A、
B、
C、
D、

39、标准微带线传输线的传输特性参数是
A、
B、
C、
D、

40、BJ-100(a×b=22.86×10.16mm^2)矩形波导填充相对介电常数的介质,信号频率f =10GHz,主模模工作,则工作波长、截止波长、波导波长和相速分别为
A、,,
B、
C、,,
D、

41、
A、
B、
C、
D、

42、用BJ-100(a×b=22.86×10.16mm^2)矩形波导作馈线,充空气,当工作波长为1.8cm时,波导中可能出现波型是
A、
B、
C、
D、,

43、用BJ-32(a×b=72.14×34.04mm^2)矩形波导作馈线,充空气,当工作波长为6cm时,波导中可能出现波型是
A、
B、
C、
D、,

44、用BJ-32(a×b=72.14×34.04mm^2)矩形波导作馈线,充空气,在主模模工作时,测得相邻两波节的距离为10.9cm,则工作波长和波导波长是
A、
B、
C、
D、

第九周 第二章 微波网络(第16讲)

第二章 微波网络测验

1、微波元件的特性可以用“场”和 的方法来描述
A、“路”
B、“网”
C、“算”
D、“论”

2、微波网络理论包括网络分析和网络 两部分内容
A、综合
B、综述
C、分解
D、组合

3、微波电路中的可测参数是
A、功率与反射系数
B、电压与反射系数
C、反射系数与电流
D、功率与阻抗

4、一微波元件的几何端口数为N,连接各端口的微波传输线内传输两种模式的电磁波,则该元件等效为
A、2 N端口网络
B、N端口网络
C、4 N端口网络
D、端口网络

5、如果n端口微波网络,i 端口与 j 端口对称,则网络阻抗参数满足的关系是
A、,
B、,
C、,
D、,

6、双端口网络A参数中, 的物理意义是
A、端口2短路时的转移阻抗
B、端口2开路时的转移导纳
C、端口2开路时的电压转移系数
D、端口2短路时的电流转移系数

7、微波电路由两个双端口网络级联组成,每个网络的转移参数矩阵分别为、,则总的[A]矩阵为
A、
B、
C、
D、

8、双端口网络A参数中, 的物理意义是
A、端口2开路时的转移导纳
B、端口2开路时的电压转移系数
C、端口2短路时的电流转移系数
D、端口2短路时的转移阻抗

9、双端口网络A参数中,的物理意义是
A、端口2开路时的电压转移系数
B、端口2短路时的电流转移系数
C、端口2开路时的转移导纳
D、端口2短路时的转移阻抗

10、双端口网络A参数中,的物理意义是
A、端口2短路时的电流转移系数
B、端口2开路时的电压转移系数
C、端口2开路时的转移导纳
D、端口2短路时的转移阻抗

11、图示的并联导纳Y的归一化转移参数矩阵为
A、
B、
C、
D、

12、转移参数矩阵归一化和非归一[A]的关系
A、
B、
C、
D、

13、变压比为n:1的理想变压器网络的转移参数矩阵为
A、
B、
C、
D、

14、双端口网络,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A、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B、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2端口的反射系数
C、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2端口至1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D、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1端口至2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15、双端口网络,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A、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2端口的反射系数
B、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C、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1端口至2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D、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2端口至1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16、双端口网络,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A、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2端口至1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B、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1端口至2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C、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D、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2端口的反射系数

17、双端口网络,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A、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1端口至2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B、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2端口至1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C、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D、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2端口的反射系数

18、无耗传输线上,参考面移动 S 参数的变化是
A、各S 参数的幅值(模值)不变,辐角变化
B、各S 参数的幅值(模值)变化,辐角不变
C、各S 参数的幅值(模值)不变,辐角不变
D、各S 参数的幅值(模值)变化,辐角变化

19、测得某微波二端口网络的 S 参数矩阵为 ,若在2端口接短路负载,则1端口的反射系数
A、
B、
C、
D、

20、在图示微波等效电路中,当终端接匹配负载时,要求输入端匹配,则电阻和满足的关系是
A、
B、
C、
D、

21、1. 参考面、及所确定的三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矩阵为 若参考面内移距离 至 处, 参考面 外移距离 至 处, 参考面 位置不变 , 即令 与 重合。则参考面 、及 所确定的网络的散射参量矩阵 为
A、
B、
C、
D、

22、用阻抗法测得二端口网络的三个反射系数为,,。则网络的散射参量矩阵为
A、
B、
C、
D、

23、微波网络的参考面都选的离不均匀区域较远,使得参考面上只有
A、传输波的入射波和反射波
B、主模波的入射波和反射波
C、高次模波的入射波和反射波
D、截止模波的入射波和反射波

24、微波网络按网络特性进行分类,则可分成
A、线性与非线性微波网络
B、互易与非互易网络
C、有耗与无耗网络
D、对称与非对称网络

25、关于归一化电压、电流,下述描述正确的
A、
B、
C、
D、

26、关于归一化电压、电流的单位,描述正确的是
A、
B、
C、无单位
D、有单位

27、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归一化电压、电流波与归一化入射波电压a、反射波电压b的关系是
A、
B、
C、
D、

28、对于无耗、互易的网络,阻抗参量和导纳参量满足的关系是
A、、为纯虚数
B、、为纯实数
C、、
D、、

29、Z参数描述的双端口网络,端口1和端口2外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别为、,则归一化阻抗参数为
A、
B、
C、
D、

30、对于无耗、互易的双端口网络,转移参量满足的关系是
A、、,为实数,,为纯虚数
B、、为纯虚数,,为实数,
C、det[A]=1
D、,

31、双端口网络端口1和端口2外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别为、,则归一化转移参数为
A、
B、
C、
D、

32、串联阻抗Z和并联导纳Y的转移参数矩阵为
A、
B、
C、
D、

33、一段长度为l、特性阻抗为的无耗传输线的[A]矩阵和归一化[ā ]矩阵为
A、
B、
C、
D、

34、双端口网络由转移参数求输入阻抗的公式为
A、
B、
C、
D、

35、转移参数网络,2端口的电流方向是
A、流出2端口
B、流进2端口
C、与Z参数2端口电流的方向相同
D、与Z参数2端口电流的方向相反

36、微波网络,各端口参考面上,入射波和反射波的传播方向是
A、进入参考面的方向是入射波的传播方向
B、离开参考面的方向是反射波的传播方向
C、进入参考面的方向是反射波的传播方向
D、离开参考面的方向是入射波的传播方向

37、无耗、互易的微波n 端口网络, k 端口还关于 l 端口为对称,散射参数满足的关系是
A、
B、
C、
D、,

38、无耗传输线上,参考面移动 S 参数辐角的变化规律是
A、向离开网络的方向移动时,对角矩阵[P]中对应该端口的元素为
B、向进入网络的方向移动时,[P]矩阵中对应该端口的元素为
C、参考面不变时,[P]矩阵中对应该端口的元素为 1
D、若只移动某个参考面,则只改变与此参考面有关的S参数的幅角

39、双端口网络的 S 参数与归一化 ā 参数的关系
A、
B、
C、
D、

40、描述双端口网络的输入端反射系数 、输出端反射系数 与负载反射系数、源反射系数 、S 参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41、无耗互易双端口网络,若 ,则
A、
B、
C、
D、

42、双端口网络的工作特性参数是
A、电压传输系数T
B、插入相移θ
C、插入驻波比ρ
D、网络的插入衰减 与工作衰减

43、全对称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如图所示, 下述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44、可逆对称无耗二端口网络参考面T2处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T1 距离为l =0.125λp 处是电压波节,驻波比ρ =1.5 ,则该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是
A、
B、
C、
D、

45、测得某微波二端口网络的 S 参数矩阵为 ,则对该网络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该网络是互易无耗的
B、该网络是互易有耗的
C、该网络不是对称的
D、该网络是互易对称的

46、1. 已知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参量, ,,两个端口外接传输线特性阻抗均为 ,则网络的归一化转移参量矩阵、归一化阻抗参量矩阵、归一化导纳参量矩阵及散射参量矩阵是
A、
B、
C、
D、

47、己知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矩阵为 ,则二端口网络的插入相移,插入衰减 L(dB)、电压传输系数 T 及输入驻波比 是
A、
B、
C、
D、

48、己知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参量,,, 网络外接传输线特性阻抗为, 则该网络的归一化转移参量矩阵、散射参量、和插入驻波比是
A、
B、
C、
D、

49、微波双端口网络的功率增益有
A、功率增益G
B、资用功率增益
C、转移功率
D、反射功率增益

微波技术与天线期末考试

微波技术与天线期末试卷

1、TEM模传输线的几何结构特点是
A、单导体构成
B、双导体构成
C、介质棒构成
D、介质和接地导体版构成

2、微波TEM波传输线的单位长分布电容、电感与媒质参数ε、μ关系是
A、
B、
C、
D、

3、阻抗圆图上短路点、开路点、匹配点分别在反射系数单位圆的
A、(-1,0)、(1,0)、(0,0)
B、(1,0)、(-1,0)、(0,0)
C、(0,0)、(0,-1)、(1,0)
D、(0,1)、(1,0)、(0,0)

4、一匹配双T如图所示,功率自端口(3)输入,入射波功率。端口(4)接匹配负载,端口 (1)和 (2) 所接负载均不匹配,其反射系数分别为和, 则端口(4)输出功率为 匹配双T的散射参数
A、
B、
C、
D、

5、半波振子的方向函数是
A、
B、
C、
D、

6、关于无耗传输线的相移常数β,下述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7、关于无耗微波TEM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下述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8、微波无耗TEM波传输线的等效输入阻抗为
A、
B、
C、
D、

9、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波工作的条件
A、
B、
C、
D、

10、微波无耗TEM波传输线的相波长λp的计算式
A、
B、
C、
D、

11、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波工作时负载吸收的功率
A、
B、
C、
D、

12、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驻波工作的条件
A、
B、
C、
D、

13、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驻波工作时沿线的阻抗分布特点
A、
B、
C、
D、

14、无耗均匀微波传输线行驻波工作时负载吸收的功率
A、
B、
C、
D、

15、如图所示微波电路,均匀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 ,,,AB段和CD段的长度如图所示,已测得CD段电压波腹点值,则CD段驻波系数ρ、电压波节点电压幅值 、CD段电压波节点阻抗、负载 吸收功率分别是
A、
B、
C、
D、

16、波导传输TE波、TM波的条件是
A、工作频率小于截止频率
B、工作频率大于截止频率
C、工作波长小于截止波长
D、工作波长大于截止波长

17、用BJ-100型矩形波导(a×b=22.86×10.16mm^2)传输 波,填充空气,终端负载与波导不匹配,测得波导中相邻两个电场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 19.88mm,则波导波长、工作波长、相速、波阻抗分别为
A、
B、
C、
D、

18、关于归一化电压、电流,下述描述正确的
A、
B、
C、
D、

19、双端口网络,S参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是
A、是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B、是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C、是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1端口至2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D、是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由1端口至2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20、测得某微波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矩阵为 ,则下述对该网络的性质和工作特性参数描述正确的是
A、该网络是互易、无耗、非对称的
B、该网络是互易、有耗,非对称的
C、该网络的插入衰减L(dB)=1.94(dB),电压传输系数T = j0.8,输入驻波比ρ = 1.22
D、该网络的插入衰减L(dB)=0.177(dB),电压传输系数T = 0.1,输入驻波比ρ = 1.5

21、在图示微波等效电路中,,,则参考面 、间等效电路的散射参数矩阵、 及端口接负载、端口处的输入阻抗及反射系数分别是
A、
B、
C、
D、

22、关于三端口网络,下述描述正确的是
A、无耗互易的三端口网络,三个端口不能同时都匹配
B、无耗、非互易的三端口网络、三个端口能同时都匹配
C、有耗、互易的三端口网络、三个端口能同时都匹配
D、无耗互易的三端口网络,三个端口能同时都匹配

23、同轴双分支调配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时,要使输入端匹配,两分支的电纳、分别为
A、
B、
C、
D、

24、关于天线的方向性系数,下述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25、已知某天线方向图函数,辐射功率为40w,方向系数D =1.5,则、距天线r=1km处电场强度振幅值及辐射功率不变、保持最大辐射方向上r=2km处的电场强度振幅与r=1km处相等时天线的方向系数D?分别是
A、
B、
C、
D、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A.服装与人的关系就是保护人体、御寒保暖、并装扮人体。
B.陶渊明《停云》的诗歌体裁是
C.外感风热表证,可见以下症状:
D.轻度软组织损伤不会出现()。


四凤这一人物出自哪部作品( )

A.当代信息化社会,受文化多元化思潮影响,出现了信奉( )的现象。
B.金融风险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
C.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D.患者男性,68岁,因脑梗死入院,入院后出现昏迷。护士给该昏迷


“预算周转金”账户属于()账户。

A.以下属于《兵役法》所规定的内容的是( )。
B.烯烃与卤素在高温或光照下进行反应,卤素进攻得主要位置是:( )
C.“十分钟内你能写完一遍吗”这里的“能”的意思是什么
D.常用的螺纹紧固件有( )。


普通型铅蓄电池主要由 、 、 、外壳 、联条、接线柱等组成_

A.敢于创新,不拘陈规,是创业者常见的特征。
B.葡萄酒+饮料的引用方式对身体有利还是有害 ( )
C.There is great pressure
D.钢结构组装的方法包括地样法和( )。


“三证合一”中的“三证”是指:

A.与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无关的是
B.平面渗流场的复势函数将势函数作为实部,流函数作为虚部。
C.荷花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D.伊阿古在奥瑟罗面前制造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有私情的假象的关键道具是()


牛仔舞摇滚步中,one拍直接全脚着地。

A.本实验制备脂质体采用的方法是
B.推行教育政策不能超越教育法规所规定的范围
C.在另一国做非商务运输目的降停,进行加油、维修、配餐等,不上下客货,为( )。
D.堂吉诃德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


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信用利差将如何变动( )_

A.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哪些问题
B.梦境通常出现在 ( )。
C.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包括( )、招聘会的宣传工作、招聘会后的工作等。
D.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 )


人类的知觉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

A.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 )
B.电压放大倍数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C.清水输送时,可采用( )叶轮
D.以下文种中可以用来任免人员的文种是


静电势满足的泊松(Poisson)方程只适用于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

A.电影《功夫世家》和《黄飞鸿》是50年代的电影。
B.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的基本作用是
C.音程扩大表现什么情绪基调
D.放映幻灯片的快捷键是F3.


下列座次安排错误的是:( )

A.对“演讲时庄严的责任”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B.罗马法的近代化是通过法国的尝试而完成的。
C.食管的第二处狭窄位于哪个部位
D.以下语句创建有输入和输出参数的


下列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团体的是:

A.下颌舌侧牙槽嵴为垂直型。设计舌杆,位置应
B.地表气流发生辐合,近地气层的气压是高压。
C.心肌梗死的合并症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D.下颌第二磨牙形态特点不包括


骨折伤员脊柱可能受损时,不要改变伤员姿势。

A.惠斯顿电桥电路中有( )个电阻。
B.大多数自然风景都采取( )的开发方式。
C.胃镜下胃粘膜花斑样充血伴散在充血性小糜烂灶
D.从评价资料收集与分析处理的技术来划分,幼儿园课程评价可以分为质化评价和


新时期工人阶级的特点有哪些( )。

A.STC算子是将( )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实验。
B.电话调查耗费时间比邮寄调查要长()
C.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指的是( )。
D.发明这种技术成果具有( )。


抒情歌曲在音乐语言和形式上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更为鲜明,比如有作品《南泥湾》。

A.除却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爱情线索,小说另有一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围绕( )展开。
B.舌尖前音,就是利用舌尖抵住下门齿背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
C.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
D.以下哪些是 《雨月物语》的篇章( )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