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44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工程力学(马志艳)期末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74 min read

mooc工程力学(马志艳)期末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变形体静力学基础

第二讲 基本假设随堂测验

1、工程讨论变形体静力学问题时,力学作均匀连续性/各向同性/小变形假设,马志末答你如何理解?
A、艳期将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地简化,案慕案使工程问题的课完研究科学简单可行。
B、整答没有必要给出这些假设。工程
C、力学太理想化了,马志末答脱离实际。艳期
D、案慕案无所谓。课完

第三讲 内力/截面法随堂测验

1、整答如何求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工程内力?
A、内力等于外力。
B、没有内力。
C、将构件在所求内力的截面处截开,取分离体,作受力图,列平衡方程求内力。
D、直接用平衡方程求内力即可。

第四讲 杆件的基本变形随堂测验

1、指出图中立柱将发生何种基本变形或哪些基本变形的组合变形?
A、压缩变形。
B、弯曲变形。
C、扭转变形。
D、压缩变形和弯曲变形。?

第五讲 杆件的轴向拉伸和压缩随堂测验

1、两根杆件材料弹性模量E不同,截面面积A也不同,若承受相同的轴向载荷F作用,则两杆截面内 。
A、内力相同,应力相同。
B、内力相同,应力不同。
C、内力不同,应力相同。
D、内力不同,应力不同。

第六讲 一点的应力和应变随堂测验

1、构件一点的应力是指 。
A、构件内一点受力方向的应力。
B、构件内一点的应力等于这一点受力除以面积。
C、构件内一点的应力是这一点所有方向应力的集合。
D、构件内横截面的平均应力。

第七讲 变形体静力学分析随堂测验

1、两端固定的阶梯杆如图所示, 横截面面积A2=2A1, 受轴向载荷P作用, 两端的约束力为: ? 。
A、NA=-P/2; NC=P/2
B、NA=-P; NC=0
C、NA=-2P/3; NC=P/3
D、NA=0; NC=P

第八讲 应力集中的概念随堂测验

1、关于工程中应力集中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不大,不用考虑。
B、用平均应力代替。
C、等于最大应力除以弹性应力集中因数。
D、危害很大,应考虑最大应力等于平均应力乘以弹性应力集中因数。

变形体静力学基础测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变形体;
B、在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刚体;
C、刚体是静力学为研究受力方便的一种理想化材料模型;
D、工程力学是在塑性范围内,大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截能力;

2、静不定结构温度改变时,在结构中( )。
A、会引起变形和内力;
B、会引起变形,不会引起内力;
C、会引起内力,不会引起变形;
D、不会引起内力和变形;

3、图示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如下变形( )。
A、AD杆扭转、BC杆压缩;
B、AD杆和BC杆压缩;
C、AD杆弯曲、BC杆拉伸;
D、AD杆弯曲、BC杆压缩;

4、二根材料弹性模量E不同、截面面积A也不同的杆,若承受相同的轴向载荷,则两杆截面内( )。
A、内力相同,应力相同;
B、内力相同,应力不同;
C、内力不同,应力不同;
D、内力不同,应力相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定问题的约束力、内力、应力与材料无关,应变、变形与材料无关;
B、静定问题的约束力、内力、应力与材料有关,应变、变形与材料无关;
C、静不定问题的约束力、内力、应力与材料有关;
D、静不定问题的约束力、内力、应力与材料无关;

6、两端固定的阶梯杆如图所示,横截面面积A2=2A1,受轴向载荷P作用,假设A端受压力为NA,C端受拉力为NC,则( )。
A、NA = -P/2, NC = P/2;
B、NA = -P, NC = 0;
C、NA = 2P/3, NC = P/3;
D、NA = 0, NC = P;

7、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轴力越大,杆件越容易被拉断;
B、轴力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杆件的强度;
C、杆件的强度由应力判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图示沿杆轴线作用着三个集中力,其m—m截面上的轴力为( )。
A、N=-F;
B、N=F;
C、N=-2F;
D、N=2F;

9、在轴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拉杆的长度,则( )。
A、拉杆的绝对变化发生变化,而拉杆的纵向线应变不发生变化;
B、拉杆的绝对变化不发生变化,而拉杆的纵向线应变发生变化;
C、拉杆的绝对变化与纵向线应变均发生变化;
D、拉杆的绝对变化与纵向线应变均不发生变化;

10、两根等长的轴向拉杆,截面面积相同,截面形状和材料不同,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它们相对应的截面上( )。
A、应力与应变都相同;
B、应力相同,应变不同;
C、应力与应变都不相同;
D、应力不同,应变相同;

11、在轴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拉杆的截面积,则( )。
A、拉杆的绝对变化发生变化,而拉杆的纵向线应变不发生变化;
B、拉杆的绝对变化不发生变化,而拉杆的纵向线应变发生变化;
C、拉杆的绝对变化与纵向线应变均发生变化;
D、拉杆的绝对变化与纵向线应变均不发生变化;

12、如图所示,杆件受力P作用,分别用N1、N2、N3和σ1、σ2、σ3表示截面I-I、II-II、III-III上的轴力和正应力,则有( )。
A、N1 > N2 > N3
B、σ1 > σ2 > σ3
C、N3 > N1 > N2
D、σ3 > σ1 > σ2

13、A、B两杆的材料、横截面面积和载荷P均相同,但LA > LB ,两杆均处于弹性范围内,则( )。
A、△LA > △LB,εA>εB
B、△LA > △LB,εA =εB
C、△LA > △LB,εA<εB
D、△LA = △LB,εA =εB

14、一等直拉杆在两端承受拉力作用,若其一半段为钢,另一半段为铝,则( )。
A、两段的应力不相同,变形不相同;
B、两段的应力不相同,变形相同;
C、两段的应力相同,变形相同;
D、两段的应力相同,变形不相同。

15、一圆截面轴向拉杆,若其直径增加一倍,则( )。
A、截面应力和应变均是原来的2倍;
B、截面应力和应变均是原来的4倍;
C、截面应力和应变均是原来的1/2;
D、截面应力和应变均是原来的1/4;

第二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二讲 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随堂测验

1、低碳钢的屈服强度 极限强度。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有时大于,有时可能小于。

2、低碳钢经过应变硬化后, 得到提高。
A、极限强度
B、弹性模量
C、延伸率
D、屈服极限

第四章 真应力/真应变随堂测验

1、均匀变形阶段,真应力σ、真应变ε与工程应力S、工程应变e关系如何?
A、误差很小,可以不加以区别。
B、相差较大,应加以区别。
C、真应力比工程应力大很多,真应变比工程应变小很多。
D、真应力比工程应力小很多,真应变比工程应变大很多。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1、延性材料屈服载荷( )极限载荷。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判断;

2、设ε和ε′分别表示轴向拉伸时的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ν为泊松比,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ν = -ε′/ε ;
B、ν = -ε/ε′;
C、ν = ε′/ε;
D、ν = ε/ε′;

3、现有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试决定图中杆件应采用( )材料更为合理。
A、杆1、杆2均用铸铁 ;
B、杆1用铸铁、杆2用低碳钢;
C、杆1用低碳钢、杆2用铸铁;
D、杆1、杆2材料可以任选;

4、低碳钢经过应变硬化后, ( )得到提高。
A、比例极限;
B、极限强度;
C、弹性模量;
D、延伸率;

5、所有脆性材料,它与塑性材料相比,其拉伸力学性能的最大特点是( )。
A、极限强度低,对应力集中不敏感;
B、相同拉力作用下变形小;
C、断裂前几乎没有塑性变形;
D、应力-应变关系遵循胡克定律;

6、铸铁的强度指标为( )。
A、比例极限;
B、极限强度;
C、弹性模量;
D、屈服强度;

7、低碳钢的强度指标为( )。
A、比例极限;
B、极限强度;
C、弹性模量;
D、屈服强度;

8、工程中通常把( )称为脆性材料。
A、延伸率δ<5%;
B、延伸率δ<35%;
C、延伸率δ>5%;
D、延伸率δ>35%;

9、低碳钢试件进入屈服阶段( )。
A、材料开始硬化;
B、弹性模量增加;
C、材料不产生变形;
D、表面会沿τmax所在面出现滑移线;

10、低碳钢抗拉强度( )。
A、远高于抗压强度;
B、与抗压强度基本相等;
C、远低于抗压强度;
D、没有规律;

11、低碳钢在应力不超过( )应力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A、比例极限;
B、极限强度;
C、弹性极限;
D、屈服强度;

12、铸铁抗压强度( )。
A、远高于抗拉强度;
B、与抗拉强度基本相等;
C、远低于抗拉强度;
D、没有规律;

13、三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如图中a、b、c所示。其中材料的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A、a b c;
B、b a c;
C、a c b;
D、c a b;

14、延性材料破坏的极限应力为( )。
A、比例极限;
B、极限强度;
C、弹性模量;
D、屈服强度;

15、对于一般工程问题,在材料破坏之前的均匀变形阶段,真应力真应变( )。
A、与工程应力工程应变误差很小,可以不加以区分;
B、与工程应力工程应变误差较大,应加以区分;
C、与工程应力工程应变完全没有区别;
D、与工程应力工程应变始终应严格区别;

16、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 )。
A、与材料无关,不同的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同;
B、与材料有关,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载荷作用下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力学性能;
C、始终满足胡克定律;
D、与材料有关的,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载荷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

第三章 强度与连接件设计

强度与连接件设计测试

1、如图所示, 在平板和受拉螺栓之间垫上一个垫圈, 可以提高? 。
A、螺栓的拉伸强度;
B、螺栓的剪切强度;
C、螺栓的挤压强度;
D、平板的挤压强度;

2、如图所示木榫接头, 挤压面面积Aj为? 。
A、Aj= bt
B、Aj= ab
C、Aj= bh
D、Aj= at

3、图示为一铸铁杆件( [] 压>[] 拉), A、 B、 C、 D截面处作用载荷如图。可能的危险截面为 ? 。
A、A、B间任一截面;
B、B、C间任一截面;
C、C、D间任一截面;
D、A、D间任一截面;

4、图示螺钉在拉力P作用下。已知材料的剪切许用应力[]和拉伸许用应力[]之间的关系为[] =0.6[],螺钉直径d与钉头高度h的合理比值为 。
A、d/h=0.6
B、d/h=1.6
C、d/h=2.4
D、d/h=2.5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变形体;
B、在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刚体;
C、刚体是静力学为研究受力方便的一种理想化材料模型;
D、工程力学是在塑性范围内,大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截能力;

6、构件的刚度是指构件( )。
A、抵抗破坏的能力;
B、不产生变形的能力;
C、抵抗变形的能力;
D、保持平衡的能力;

7、构件的强度是指构件( )。
A、抵抗破坏的能力;
B、不产生变形的能力;
C、抵抗变形的能力;
D、保持平衡的能力;

8、在变形体静力学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件的强度、刚度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无关;
B、构件的强度、刚度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
C、变形协调条件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
D、平衡条件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

9、所有脆性材料,它与塑性材料相比,其拉伸力学性能的最大特点是( )。
A、强度低,对应力集中不敏感;
B、相同拉力作用下变形小;
C、断裂前几乎没有塑性变形;
D、应力-应变关系遵循胡克定律;

10、以下各力系中,有两个独立平衡方程的是( )。
A、平面一般力系;
B、平面力偶系;
C、空间汇交力系;
D、平面汇交力系;

11、空间任意三个力平衡时,此三力必满足下述条件之中的哪一种( )。
A、三力平行异面;
B、三力共面且汇交;
C、三力汇交不共面;
D、三力垂直;

12、在拉压静不定问题中,温度均匀变化在杆内( )。
A、会引起应力,不会引起变形;
B、会引起变形,不会引起应力;
C、会同时引起应力和变形;
D、不会引起应力和变形;

13、度量构件内一点处形状改变的基本量是 ( )。
A、线应变;
B、线应变和切应变;
C、切应变;
D、体积变化率;

14、一圆截面轴向拉杆,若其直径增加一倍,则( )。
A、抗拉强度和刚度均是原来的2倍;
B、抗拉强度和刚度均是原来的4倍;
C、抗拉强度是原来的2倍,刚度不变;
D、抗拉强度是原来的4倍,刚度不变;

15、对连接件进行强度计算时( );
A、应进行剪切强度计算,同时还要进行抗拉强度计算;
B、应进行剪切强度、挤压强度、抗拉强度计算;
C、应进行剪切强度计算,同时还要进行挤压强度计算;
D、进行剪切强度计算即可;

16、材料的许用应力[σ]是保证构件安全工作的( )。
A、最高工作应力;
B、最低工作应力;
C、平均工作应力;
D、最低破坏应力;

第四章 圆轴的扭转

圆轴的扭转测试

1、已知二轴长度及所受外力矩完全相同。 若二轴材料不同、 截面尺寸不同, 其扭矩图 (? )。
A、相同;
B、不同;
C、与材料相关,与截面尺寸无关;
D、与材料无关,与截面尺寸相关;

2、已知二轴长度及所受外力矩完全相同。 若二轴材料不同、 截面尺寸相同, 二者的扭矩、 应力是否相同? 变形是否相同? (? ) 。
A、扭矩、 应力和变形均相同;
B、扭矩相同, 应力相同, 变形不同;
C、扭矩相同, 应力不同, 变形不同;
D、扭矩、 应力和变形均不相同;

3、空心圆轴外径为D, 内径为d, 其极惯性矩与抗扭截面模量是否可按下式计算? ( )
A、都可以;
B、可以用, 不可以用;
C、不可以用, 可以用;
D、都不可以用;

4、下列实心与空心圆轴截面上的 扭转剪应力分布图是否正确? MT为横截面上的扭矩。( )
A、( a) ,( c) 正确;
B、( a),( d) 正确;
C、( b) ,( c) 正确;
D、( b) ,( d) 正确;

5、阶梯形空心圆轴如图所示。 已知A、 B和C处的外力偶矩分别 轴( )。
A、
B、
C、
D、

6、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 )。
A、适用于任何扭转构件;
B、适用于纯剪切的计算;
C、适用于圆轴扭转切应力的计算;
D、适用于拉杆切应力的计算;

7、圆轴的最大扭转切应力τmax( )。
A、必发生在扭矩最大截面上;
B、在圆轴的边沿45°方向;
C、在圆轴的中心45°方向;
D、在危险截面的最大直径处;

8、扭转角的计算公式 ( )。
A、适用于圆轴扭转的计算;
B、适用于纯剪切的变形计算;
C、适用于任何扭转构件;
D、适用于拉杆剪切变形的计算;

9、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大一倍,则最大扭转切应力( )。
A、增加为原来的16倍;
B、增加为原来的8倍;
C、下降为原来的1/16;
D、下降为原来的1/8;

10、圆轴扭转时, 同一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 )。
A、大小全相同;
B、与到轴心的距离成正比;
C、与到轴心的距离成反比;
D、与到轴心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11、圆轴扭转时, 横截面上同一圆周上各点的切应力( )。
A、大小全相同;
B、大小不相同;
C、与到轴心的距离成反比;
D、与到轴心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12、实心轴和空心轴的外径和长度相同( )。
A、空心轴抗扭截面模量大;
B、实心轴抗扭截面模量大;
C、抗扭截面模量与外径无关;
D、抗扭截面模量与重度相关;

13、圆截面直径增大1倍,则截面对形心轴的极惯性矩( )。
A、增加为原来的16倍;
B、增加为原来的8倍;
C、下降为原来的1/16;
D、下降为原来的1/8;

14、圆轴的抗扭截面模量( )。
A、为圆轴极惯性矩的2倍;
B、为圆轴极惯性矩的一半;
C、为圆轴极惯性矩除以圆轴的最大半径;
D、为圆轴极惯性矩除以圆轴的最大直径;

15、圆轴的抗扭截面模量越大( )。
A、圆轴的强度越大;
B、与圆轴的刚度无关;
C、圆轴的刚度越小;
D、与圆轴的强度无关;

16、在校核受扭空心圆轴的强度时,发现原设计最大应力超过了许用应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
A、减小轴的长度;
B、减小轴的内孔直径;
C、增大轴的内孔直径;
D、增大轴的外径;

第五章 梁的平面弯曲

梁的平面弯曲测试

1、下列情况中,( )称为纯弯曲。
A、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
B、载荷仅有集中力偶;
C、梁只发生弯曲变形;
D、梁的各截面上均无剪力,且弯矩为常量;

2、对受弯曲的细长梁来说,首先按( ) 强度条件进行强度校核或设计截面。
A、正弯矩;
B、负弯矩;
C、正应力;
D、切应力;

3、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由截面法求内力时,无论取左右哪一端研究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
B、同一截面上的内力,在物体不同的部分上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应有相反的符号;
C、作内力图时,在梁上有集中力偶作用而分段处,左边和右边内力图不受影响;
D、以上均不正确;

4、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正确作出的内力图,图形应当是封闭的。即左端从零开始,到右端回至零结束;
B、平衡构件正确作出的内力图,图形应当是封闭的。即左端从零开始,到右端回至零结束;
C、作内力图时,在梁上有集中力偶作用而分段处,左边和右边剪力图一般不相同;
D、以上均不正确;

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必定通过形心;
B、平面弯曲时,构件横截面的对称轴一定是中性轴,中性轴一定是对称轴;
C、平面图形对于某轴的静矩若等于零,则该轴必定为该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D、平面图形的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的量纲均为长度的四次方,它们的值恒为正;

6、对塑性材料而言,由于材料的拉伸屈服极限和压缩屈服极限相等。因此对平面弯曲的等截面直梁进行强度校核时( )。
A、危险截面在最大弯矩所在截面,而截面上的危险点在此截面中性轴上;
B、危险截面在最大剪力所在截面,而截面上的危险点在此截面上下最边沿的点;
C、危险截面仅一个,即最大弯矩所在截面,而截面上的危险点也仅此截面上下最边沿的点;
D、危险截面有二个,分别是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所在截面,截面上的危险点分别为最大弯矩截面上下最边沿的点和最大剪力截面中性轴上的点;

7、梁截面面积相同时,其截面的抗弯能力( )。
A、工字形>矩形>圆形;
B、矩形>工字形>圆形;
C、圆形>矩形>工字形;
D、工字形>圆形>矩形;

8、梁任意截面上的剪力( )。
A、在数值上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
B、在数值上等于截面一侧相邻的外力;
C、在数值上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偶的代数和;
D、在数值上等于截面一侧相邻外力偶;

9、弯矩图表示梁的各横截面上弯矩沿轴线变化的情况( )。
A、在数值上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的代数和;
B、在数值上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
C、在数值上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偶的代数和;
D、在数值上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及所有外力偶的代数和;

10、梁上某段无荷载作用,即q = 0,那么( )。
A、剪力图为平行x的直线,弯矩图为平行y轴的直线;
B、剪力图为与x成一定角度的斜直线,弯矩图为抛物线;
C、剪力图为平行x的直线,弯矩图为与x成一定角度的斜直线;
D、剪力图与弯矩图均为与x成一定角度的斜直线;

11、梁上某段有均布荷载作用,即q = 常数,那么( )。
A、剪力图为平行x的直线,弯矩图也为平行x轴的直线;
B、剪力图为与x成一定角度的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C、剪力图为平行x的直线,弯矩图为与x成一定角度的斜直线;
D、剪力图与弯矩图均为与x成一定角度的斜直线;

12、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最大弯矩Mmax只可能发生在集中力F作用处,因此只需校核此截面强度;
B、最大弯矩Mmax只可能发生在集中力偶M作用处,因此只需校核此截面强度;
C、最大弯矩Mmax只可能发生在分布载荷q简化中心处,因此只需校核此截面强度;
D、以上均不正确;

13、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截面积相等,抗弯截面模量必相等,截面积不等,抗弯截面模量必不相等;
B、截面积相等,抗弯截面模量不一定相等,截面积不等,抗弯截面模量必不相等;
C、截面积相等,抗弯截面模量不一定相等,截面积不等,抗弯截面模量也不一定不相等;
D、以上均不正确;

14、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梁都只进行弯曲正应力强度核算,而不作弯曲剪应力核算,这是因为它们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存在;
B、大多数梁都只进行弯曲正应力强度核算,而不作弯曲剪应力核算,这是因为它们横截面上只有弯矩存在;
C、大多数梁都只进行弯曲正应力强度核算,而不作弯曲剪应力核算,这是因为它们横截面上切应力与正应力相比往往是小量;
D、以上均不正确;

15、对弯曲变形梁,最大挠度发生处( )。
A、必定是最大转角发生处;
B、必定有最大弯矩;
C、必定有最大剪力;
D、转角为零或在粱的端点;

16、对弯曲变形梁,最大转角发生处( )。
A、必定有最大弯矩;
B、必定有最大剪力;
C、弯矩为零或在粱的端点;;
D、挠度为零或在粱的端点;

第六章 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测试

1、对于脆性材料, 在二向或三向应力状态下, 即使是压应力,只要其绝对值不大于,( )的预测与试验结果相当接近。
A、最大拉应力理论;
B、最大拉应变理论;
C、最大剪应力理论;
D、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2、对圆截面杆扭转和弯曲组合的情形, 在危险截面确定后,其危险点位置由( )变形决定。
A、弯曲 ;
B、扭转;
C、剪切;
D、扭转和弯曲;

3、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情形,若切应力可以不计,在危险截面的危险点处是( )。
A、单向应力状态;
B、二向应力状态;
C、三向应力状态;
D、纯切应力状态;

4、如图所示简支梁由铸铁制成,受向下的均布载荷作用,如果要材料最节省,应选择哪种形式的截面。正确答案是( ) ?
A、A
B、B
C、C
D、D

5、图示单元体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的相当应力为( )。
A、
B、
C、
D、

6、矩形截面受纯弯曲作用的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是( )。
A、A
B、B
C、C
D、D

7、图示受拉杆件横截面面积为A,则 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为    。
A、
B、
C、
D、

8、图示为一矩形截面简支梁,受两个大小相等的横向力作用。从梁表面的A,B,C 三点处取出的单元体应力状态依次分别为 ( )。
A、(a)、(b)、(c);
B、(b)、(c)、(d);
C、(c)、(d)、(a);
D、(d)、(a)、(b);

9、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
A、切应力最大的平面为主平面;
B、正应力为零的截面为主平面;
C、切应力取得极值的平面与主平面的夹角为90°;
D、过一点任意两个相互垂直平面上的正应力之和是不变的;

10、若一点的应力状态为平面应力状态,那么该点的主应力不可能为( )。
A、σ1 > 0 , σ2 = σ3 =0;
B、σ1 > 0, σ2 = 0, σ3 < 0;
C、σ1 > σ2 > 0, σ3 =0;
D、σ1 > σ2 > σ3 > 0;

11、正方形杆受力如图所示,A点的正应力为( )。
A、拉应力;
B、压应力;
C、切应力;
D、没有应力;

12、正方形杆受力如图所示,梁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3、截面核心的形状与 ( )有关。
A、外力的大小;
B、构件的受力情况;
C、构件的截面形状;
D、截面的形心;

14、圆截面梁受力如图所示,此梁发生弯曲是( )。
A、斜弯曲;
B、纯弯曲;
C、平面弯曲;
D、弯扭组合;

15、图中表示的纯切应力状态是否正确( )。
A、(a)(b)正确;
B、(a)(c)正确;
C、(b)(c)正确;
D、均不正确;

16、构架受力如图, AB段产生哪些基本变形( )。
A、扭转;
B、纯弯曲;
C、平面弯曲;
D、弯曲、扭转组合;

中国大学工程力学(马志艳)

中国大学工程力学是中国著名的力学学科之一,属于工科学科范畴。在中国大学工程力学学科领域,马志艳教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

马志艳教授

马志艳教授是中国大陆力学学科中的著名学者,现为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曾任职于多家著名高校,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马志艳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大陆力学领域的发展。他在固体力学领域拥有很高的威望,在研究和教学方面都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中国大学工程力学的研究方向

中国大学工程力学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结构力学、振动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和力学制造等。这些研究方向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大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中国大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力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中国大学工程力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经常组织一些实验、项目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国大学工程力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讲课、讨论、实验、研究项目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国大学工程力学的意义和贡献

中国大学工程力学的发展对中国的科技、工业和国防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工程力学在制造、建设、维护和改进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大学工程力学的发展也为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国的力学研究者们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了世界力学领域的发展。

结语

在中国大学工程力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志艳教授等许多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为中国的力学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前景。我们相信,在全体力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大陆的力学领域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