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62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_2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41 min read

中国大学“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_2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1周: 走进教育技术

1.3 教育技术的互联网+百年嬗变随堂测验

1、自20世纪以来,中国教育技术的大学的教发展先后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视觉教学
B、时代术课视听教育
C、育技业答视听传播
D、后答后作教育技术

单元测试

1、案慕案面对“互联网+”时代的课课机遇和挑战,教育领域作为肩负 根本任务的互联网+重要事业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寻求“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中国新路径。
A、大学的教科教兴国
B、时代术课立德树人
C、育技业答人才强国
D、后答后作文化传承

2、案慕案“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重要论断是在 中明确提出的。
A、《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B、《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3、以下不属于“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范畴的是( )。
A、VR教育
B、平面设计
C、翻转课堂
D、在线开放课程

4、国务院于2015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具体包括( )。
A、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B、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
C、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
D、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

5、教育技术的关键要素包括( )。
A、学习
B、教学
C、技术
D、设计

6、自20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 )等历史阶段。
A、视觉教育
B、视听教育
C、视听传播
D、教育技术

7、在线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任何人在 、 可以学习 。
A、任何时间
B、任何地点
C、任何内容
D、特定内容

8、“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具有 、 和 等特点。
A、个性化
B、智能化
C、移动性
D、情境化

9、STEAM教育所包含的学科有( )。
A、科学
B、语言
C、技术
D、工程
E、艺术
F、数学

10、自适应学习技术一般包含 和 两个基本要素。
A、自适应内容
B、学习平台
C、自适应评估
D、用户大数据

11、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 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12、是一个可供学生探讨和分享电子硬件制作工具和编程技术技巧的地方。

第2周: 教育技术的理论之魅

2.2 认知灵活性理论随堂测验

1、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高级知识可以通过( )获得。
A、把握概念的复杂性
B、探究式学习
C、运用概念进行推理
D、迁移知识到新情境

2、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知识获得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即运用先前知识,并重构先前知识。

2.3 联通主义随堂测验

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包括( )。
A、多样化的节点
B、多样化的连接
C、快速的流通
D、日益丰富的网络

2、联通主义认为学习者的角色包括( )。
A、自主学习
B、知识创造者
C、自我导向
D、网络导向

3、联通主义认为知识存在于连接中,是一种联通的网络。

4、联通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不断扩展网络复杂性的过程,这里所指的网络包括神经网络、 和外部网络。

2.4 教学设计之ADDIE模型随堂测验

1、教学设计的ADDIE模型由分析、 、 、实施和 等五个环节组成。
A、设计
B、开发
C、组织
D、评价

2、教学设计的ADDIE模型中评价包括( )。
A、学习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教学评价
D、总结性评价

单元测验

1、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专家埃德加·戴尔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将人的经验分为 、 和 。
A、做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
C、设计的经验
D、抽象的经验

2、认知灵活性理论将知识分为( )
A、良构领域的知识
B、显性知识
C、隐性知识
D、非良构领域的知识

3、认知灵活性理论将学习目标分为( )。
A、入门知识获得
B、高级知识获得
C、事实性知识获得
D、专家知识获得

4、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高级知识可以通过( )获得。
A、把握概念的复杂性
B、探究式学习
C、运用概念进行推理
D、迁移知识到新情境

5、联通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的关键概念包括( )。
A、通道(pipe)
B、节点(node)
C、连接(connection)
D、网络(network)

6、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包括( )。
A、多样化的节点
B、多样化的连接
C、快速的流通
D、日益丰富的网络

7、联通主义认为学习者的角色包括( )。
A、自主学习
B、知识的创造者
C、自我导向
D、网络导向

8、教学设计的ADDIE模型由分析、 、 、实施和 等五个环节组成。
A、设计
B、开发
C、组织
D、评价

9、教学设计的ADDIE模型中评价包括( )。
A、学习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教学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0、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知识获得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即运用先前知识,并重构先前知识。

11、联通主义认为“学习是在节点之间建立连接,并扩展网络复杂性的过程”。

12、联通主义认为知识存在于连接中,是一种联通的网络。

13、联通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不断扩展网络复杂性的过程,这里所指的网络包括神经网络、 和外部网络。

14、教学设计是一种创造能够使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加有效、高效和吸引人的 的实践。

第3周:“轻”教学方法

3.1 提取效应--基础知识的记忆随堂测验

1、课堂教学中强化知识提取的教学方法有( )。
A、课堂开场提问
B、课堂师生互动
C、下课前提问
D、知识讲授

2、提取效应认为如果你想从记忆中提取知识,就必须先进行记忆提取的 。

3.2 框架图效应--建立知识网络随堂测验

1、构建知识网络的准则包括( )。
A、提供框架
B、自主学习
C、促进关联
D、利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作用。

2、可将课程中关键概念的组织架构快速有效地视觉化呈现出来。

3.3 参与效应--基于活动的教学随堂测验

1、基于活动的教学形式有哪些?
A、操作学习
B、基于项目的学习
C、自主学习
D、做中学

2、以下关于基于活动的教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活动化对应的是静态化和惰性化。
B、教师讲课
C、让学生动起来。
D、求知是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

3、支持操作学习的活动可以分为( )。
A、团队学习活动
B、工具性的操作活动
C、身体器官的活动
D、小组实验活动

4、以下关于项目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实际生活问题。
B、关注的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C、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
D、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5、修订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包括记忆、 、 、分析、 和 。
A、理解
B、应用
C、评估
D、创造

6、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单元作业

1、请结合所学专业,设计1-2个“轻”教学方法,并写出所设计教学方法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流程。

第4周:PPT设计之道

4.1 PPT设计之要义:幻灯片制作流程随堂测验

1、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的PPT演示通常可以用( )表达方式。
A、递进
B、总分
C、倒叙
D、插叙

2、幻灯片制作流程的3W原则是指( )。
A、演示的目的
B、演示的受众
C、在哪里演示
D、通过什么媒体演示

4.2 谈之“色”变随堂测验

1、色彩的属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色相
B、饱和度
C、明度
D、色调

2、色彩的属性包括( )。
A、色相
B、饱和度
C、明度
D、色调

4.3 色彩的心理效应随堂测验

1、白色的车和黑色的车哪个看上去更大一些?
A、黑色的车
B、白色的车
C、不清楚
D、一样大

2、暖色属于( )。
A、前进色
B、后退色
C、膨胀色
D、收缩色

3、高饱和度的色彩属于( )。
A、朴素色
B、华丽色
C、积极色
D、消极色

4.7 PPT文字使用方法随堂测验

1、一般情况下,PPT分为 和 两种风格。
A、商务类
B、严肃类
C、活泼类
D、自由类

2、PPT标题文字的对齐方式包括( )。
A、上下对齐
B、左对齐
C、右对齐
D、居中对齐

3、一般而言,每页PPT采用的字体应不超过2种。

4、一般而言,每份PPT采用的字体应不超过4种。

5、从视听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偏好较小的行宽,并且喜欢 阅读。

单元测验

1、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的PPT演示通常可以用( )表达方式。
A、递进
B、总分
C、倒叙
D、插叙

2、色彩的属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色相
B、饱和度
C、明度
D、色调

3、人们穿黑色衣服比较显瘦,是因为黑色是( )。
A、膨胀色
B、暖色
C、收缩色
D、冷色

4、白色的车和黑色的车哪个看上去更大一些?
A、黑色的车
B、白色的车
C、不清楚
D、一样大

5、幻灯片制作流程的3W原则是指( )。
A、演示的目的
B、演示的受众
C、在哪里演示
D、通过什么媒体演示

6、色彩的属性包括( )。
A、色相
B、饱和度
C、明度
D、色调

7、暖色属于( )。
A、前进色
B、后退色
C、膨胀色
D、收缩色

8、高饱和度的色彩属于( )。
A、朴素色
B、华丽色
C、积极色
D、消极色

9、PPT配色一般涉及________和________的搭配。
A、彩色
B、主色
C、单色
D、辅色

10、PPT的配色原则主要有( )。
A、零度对比
B、调和对比
C、强烈对比
D、多色相对比

11、PPT的动画形式包括( )。
A、进入动画
B、路径动画
C、强调动画
D、退出动画

12、PPT动画的启动方式有( )。
A、单击
B、上一动画之后/与上一动画同时
C、双击
D、触发器

13、一般情况下,PPT分为 和 两种风格。
A、商务类
B、严肃类
C、活泼类
D、自由类

14、PPT标题文字的对齐方式包括( )。
A、上下对齐
B、左对齐
C、右对齐
D、居中对齐

15、一般而言,每页PPT采用的字体应不超过2种。

16、一般而言,每份PPT采用的字体应不超过4种。

17、PPT中的 动画就是通过点击画面上的某一对象控制PPT页面中已设定动画的执行。

18、PPT中通常所说的“万能字体”是指_________字体,大多数场合下都可以使用。

19、从视听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偏好较小的行宽,并且喜欢 阅读。

第5周:课堂新革命:微课

5.1 微课那些事随堂测验

1、微课由( )来制作。
A、学习者
B、教学者
C、管理者
D、技术人员

2、微课的实施模式有( )。
A、“4+1”模式
B、可汗学院模式
C、6+1模式
D、录屏模式

3、微课“4+1”实施模式的组成要素包括( )。
A、微教案
B、微课件
C、微练习
D、微反思

4、微课实施的可汗学院模式中,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活动包括( )。
A、小组学习
B、观看教学视频
C、平台交流
D、课后练习

5、微课是指以 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5.2 基于ADDIE的微课设计随堂测验

1、微课的呈现形式不包括( )。
A、演示
B、录屏
C、动画
D、摄像

2、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环节可以包括( )等内容。
A、学习目标的设计
B、呈现形式的设计
C、活动与训练的设计
D、脚本设计

3、微课选题的原则包括( )。
A、知识性/技能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时间性原则

4、以下适合制作微课的课程内容是( )。
A、重点
B、难点
C、疑点
D、焦点

5、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制作环节包括:分析、设计、 、实施和评价。

5.3 微课的录制与编辑随堂测验

1、采用可汗学院模式录制微课,需要用到的一种特殊外接设备是( )。
A、手写板
B、鼠标
C、键盘
D、U盘

2、采用“视频抠像+PPT”的形式合成录制微课,通常选用( )幕布作为背景来录制教师出镜的画面。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白色

3、采用“手机+纸笔”的形式录制微课时,教师通常不出镜。

4、是拍摄一些静态图片,将这些静态图片连接起来,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播放。

5.4 基于“喀秋莎”的微课录制与编辑方法随堂测验

1、使用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保存视频时可选择的格式有( )。
A、MP4
B、AVI
C、WMV
D、WAV

2、使用“喀秋莎”(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的步骤包括( )。
A、分割裁剪
B、调整画面
C、利用工具修改视频效果
D、生成视频

3、用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不能将录制的多余视频删除。

4、退出Camtasia Studio软件的快捷键是( )。

单元测验

1、微课由( )来制作。
A、学习者
B、教学者
C、管理者
D、技术人员

2、采用可汗学院模式录制微课,需要用到的一种特殊外接设备是( )。
A、手写板
B、鼠标
C、键盘
D、电脑

3、微课的呈现形式不包括( )。
A、演示
B、录屏
C、动画
D、摄像

4、使用“喀秋莎(Camtasia Studio)”录制微课属于( )的录制形式。
A、录屏+讲解
B、可汗学院模式
C、手机+纸笔
D、视频+PPT

5、微课的实施模式有( )。
A、“4+1”模式
B、可汗学院模式
C、3+1模式
D、录屏模式

6、微课“4+1”实施模式的组成要素包括( )。
A、微教案
B、微课件
C、微练习
D、微反思

7、微课实施的可汗学院模式中,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活动包括( )。
A、小组学习
B、观看教学视频
C、课后练习与反思
D、平台交流

8、微课选题的原则包括( )。
A、知识性/技能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时间性原则

9、采用“视频抠像+PPT”的形式合成录制微课,通常选用( )幕布作为背景来录制教师出镜的画面。
A、蓝色
B、绿色
C、白色
D、黄色

10、使用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保存视频时可选择的格式有( )。
A、MP4
B、AVI
C、WMV
D、WAV

11、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环节可以包括( )等内容。
A、学习目标的设计
B、呈现形式的设计
C、活动与训练的设计
D、脚本设计

12、以下适合制作微课的课程内容是( )。
A、重点
B、难点
C、疑点
D、焦点

13、微课制作的常见形式包括( )。
A、可汗学院模式
B、手机+纸笔
C、录屏+讲解
D、视频+PPT

14、使用“喀秋莎”(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的步骤包括( )。
A、分割裁剪
B、调整画面
C、利用工具修改视频效果
D、生成视频

15、采用“手机+纸笔”的形式录制微课时,教师通常不出镜。

16、用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不能将录制的多余视频删除。

17、微课是指以 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18、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制作环节包括:分析、 、开发、实施和评价。

19、微课是 ,而非教学目的。

20、是拍摄一些静态图片,将这些静态图片连接起来,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播放。

第6周 “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学习

6.1 移动学习何以可能?随堂测验

1、移动学习的特点包括( )。
A、随时随地学习
B、增强高阶思维能力
C、支持可选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学习
D、激励学生

2、生活在一个被电脑、视频游戏、数字音乐播放器、摄影机和手机等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并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的人是数字移民。

3、可以在移动设备的帮助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是 。

6.2 移动学习课堂的形式随堂测验

1、学校配置一些平板电脑在固定的教室中使用,属于移动学习的 课堂教学模式。
A、教师单独拥有一台移动设备
B、多名学生共用一台移动设备
C、学生人手配备一台移动设备
D、自带移动设备

2、移动学习课堂的形式包括( )。
A、教师单独拥有一台移动设备
B、多名学生共用一台移动设备
C、学生人手配备一台移动设备
D、自带移动设备

3、课堂上,教师利用移动设备辅助教学可以( )。
A、管理班级
B、与学生互动
C、管理文件
D、制作教学媒介

6.3 移动学习之UMU互动工具随堂测验

1、UMU互动平台添加“微课”时,如果要使用已经制作好的PPT,需要将PPT转换为 格式?
A、PDF
B、JPG
C、WMV
D、MP4

2、UMU互动平台不能添加课程“视频”

3、使用UMU互动平台创建的课程既可以在手机上学习也可以在电脑上学习。

单元作业

1、您提倡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使用移动设备开展移动学习吗?为什么?

第7周 “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

7.1 何谓混合式学习?随堂测验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混合式学习特征的是( )。
A、教/学策略多元化
B、学习时间和地点确定
C、促进个性化学习
D、适合多种环境和条件

2、在线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体现在( )。
A、任何时间(Anytime)
B、任何地点(Anyplace)
C、任何路径(Anypath)
D、任何进度(Anypace)

3、混合式学习是 与 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
A、面对面教学
B、自主学习
C、在线学习
D、团队学习

4、以下不属于混合式学习的是( )。
A、实时/非实时视频教学
B、以技术为媒介的面对面教学
C、基于网络资源的非正式学习
D、完全在线的开放课程

5、在线学习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但也对学习者的独立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和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6、就是教师和学生同一时间在同一个教室开展教学活动。

7.2 混合式学习模型随堂测验

1、混合式学习模型的分类依据包括( )。
A、教师角色
B、教学环境
C、传递方式
D、学习计划

2、混合式学习模型包括( )。
A、轮转模型
B、弹性模型
C、自主混合模型
D、丰富虚拟模型

3、以下关于混合式学习丰富虚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习者通过全日制在线学校在家里或校外完成课程学习。
B、完全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C、定期参加面对面学习研讨课,作为补充。
D、学习者经常和教师在一起。

4、混合式学习的实验室轮转模型是指学习者在教室和在线学习实验室两种环境之间交替学习。

5、混合式学习的 模型是指学习者按照既定学习计划,通过所有学习站点(Learning Station)。

6、是学生在课下对教学视频等教学材料进行在线学习,课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项目实践等活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型。

7.4 混合式学习设计8问随堂测验

1、设计混合式学习时,需要考虑学生的( )。
A、年级
B、知识基础
C、技能水平
D、资源的可获取性

2、混合式学习设计的焦点是学生和 ,而不是技术。

单元测验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混合式学习轮转模型的是( )。
A、站点轮转模型
B、实验室轮转模型
C、弹性模型
D、翻转课堂模型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混合式学习特征的是( )。
A、教/学策略多元化
B、学习时间和地点确定
C、促进个性化学习
D、适合多种环境和条件

3、设计混合式学习时,需要考虑学生的( )。
A、年级
B、知识基础
C、技能水平
D、资源的可获取性

4、影响混合式学习模型选择的要素包括( )。
A、学习工具
B、学习目标
C、学习内容
D、学习环境

5、混合式学习模型的分类依据包括( )。
A、教师角色
B、教学环境
C、传递方式
D、学习计划

6、混合式学习模型包括( )。
A、轮转模型
B、弹性模型
C、自主混合模型
D、丰富虚拟模型

7、以下关于混合式学习丰富虚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习者通过全日制在线学校在家里或校外完成课程学习。
B、完全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C、定期参加面对面学习研讨课,作为补充。
D、学习者经常和教师在一起。

8、在线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体现在( )。
A、任何时间(Anytime)
B、任何地点(Anyplace)
C、任何路径(Anypath)
D、任何进度(Anypace)

9、混合式学习是 与 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
A、面对面教学
B、自主学习
C、在线学习
D、团队学习

10、以下不属于混合式学习的是( )。
A、实时/非实时视频教学
B、以技术为媒介的面对面教学
C、基于网络资源的非正式学习
D、完全在线的开放课程

11、混合式学习模型一旦确定就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改。

12、混合式学习的实验室轮转模型是指学习者在教室和在线学习实验室两种环境之间交替学习。

13、在线学习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方式。

14、在线学习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但也对学习者的独立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和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5、混合式学习设计的焦点是学生和 ,而不是技术。

16、混合式学习的 模型是指学习者按照既定学习计划,通过所有学习站点(Learning Station)。

17、是学生在课下对教学视频等教学材料进行在线学习,课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项目实践等活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型。

18、就是教师和学生同一时间在同一个教室开展教学活动。

第8周 你的课堂翻转了吗?

8.1 掀起你的盖头来:初识翻转课堂随堂测验

1、以下关于“翻转课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加强。
B、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增强。
C、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加强。
D、翻转课堂能够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

2、翻转学习是一种把直接教学从集体学习空间转变成动态、交互的个人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

8.2 翻转课堂小试之:教学设计随堂测验

1、翻转课堂设计中,课前学习的设计重点在于( )。
A、制作微课
B、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C、设计课前作业
D、通过任务驱动和学习资源设计,支持、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

2、视频中《郁金香》课例中的个人笔记设计是基于( )策略的。
A、帮助学生外显化正在形成的知识。
B、帮助学生通过人际互动进行知识建构。
C、帮助学生反复操练基本知识。
D、促进学生认真听讲

3、以下关于课前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课前目标和课堂目标是一致的,没有区别。
B、课前目标应该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成。
C、课堂目标是在课前目标达成基础上的提升。
D、课堂目标应关注高阶思维的训练。

4、翻转课堂设计中,课前任务可以作为学生的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形成基本技能。

5、翻转课堂设计中,可以结合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活动设计,这体现了课前任务的 作用。

8.3 翻转课堂精进之:旨向深度学习的设计随堂测验

1、在设计翻转课堂“课前任务”时,可以采用 、 、 等思维辅助工具引导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
A、问题列表
B、结构图
C、流程图
D、思维导图

2、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外具有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
A、基于项目的学习
B、基于问题的学习
C、基于探究的学习
D、基于挑战的学习

3、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灵活、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就是将所学知识置于一定的任务、项目、案例载体中,以问题中介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他们提升知识,提升思维。

5、翻转课堂2.0的“课前设计”重在通过恰当的 帮助学生积累起问题探究的学习体验,以便完成课中对问题的深度探究。

单元测验

1、课前学习设计主要通过提供( )为学生提供直接教学。
A、学习任务
B、学案
C、微课
D、练习答案

2、进行翻转模式的教学设计,首先需要确定课前和课堂的( ),进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A、教学资源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策略

3、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法,它把直接教学从 转移到个人学习空间,从而把课堂打造成动态的、交互的学习环境。

4、翻转模式的教学,课前设计的重点是保证学生高质量的( )。

5、翻转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对自我知识建构的表达,也就是 ,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第9周 基于项目的STEAM教育

9.1 STEAM教育:Why & What & How随堂测验

1、STEAM教育通常采用( )的学习方式。
A、基于问题
B、基于过程
C、基于项目
D、混合式

2、STEM包括( )教育领域?
A、科学
B、工程
C、数学
D、技术

3、STEAM教育注重分段性内容。

9.3 STEAM教育之应用工具随堂测验

1、使用3D打印机打印物品的步骤可以分为( )。
A、在电脑上进行建模。
B、使用分层软件分层。
C、使用3D打印机打印。
D、吹风晾干。

2、开展STEAM教育必须有3D打印机或VR等设备。

单元测验

1、STEAM教育通常采用( )的学习方式。
A、基于问题
B、基于项目
C、基于过程
D、混合式

2、STEAM教育中的“M”指的是( )。
A、数学
B、管理
C、思维
D、媒体
E、科学

3、STEM包括( )教育领域?
A、科学
B、技术
C、工程
D、数学

4、基于项目学习的STEAM课堂的特点包括( )。
A、模糊定义的任务
B、合作性小组学习
C、教科书驱动
D、注重累积性表现
E、考试和测验以评估知识的习得为主

5、目前我国中小学STEAM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
A、教学课时不足
B、课程资源不足
C、学生先前知识不足
D、硬件条件不足

6、STEAM教育注重分段性内容。

7、STEAM教育注重多学科交叉。

8、创客教育注重过程,而非产品的创造性。

9、STEAM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_________。

10、从STEM教育拓展为STEAM教育,增加了_______教育。

第10周 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

10.1 教师的TPACK知识建构随堂测验

1、美国学者Matthew Koehler和Punya Mishra于2005年提出了( )。
A、内容知识(CK)
B、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C、技术教学知识(TPK)
D、技术内容知识(TCK)

2、李·舒尔曼(LeeS.Shulman)于1986年首次提出了 知识。

10.2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随堂测验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版)中的“学习与发展”维度对教师的具体要求不包括( )。
A、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具备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
B、综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
C、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D、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版)中的发展性要求“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属于标准的( )维度。
A、技术素养
B、计划与准备
C、组织与管理
D、评估与诊断

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版)中的“技术素养”维度(II. 发展性要求)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包括( )。
A、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B、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C、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D、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版)中的“评估与诊断”维度(II. 发展性要求)要求教师能够( )。
A、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并合理选取或加工利用评价工具。
B、综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
C、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与互评,做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D、利用技术手段持续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版)中的发展性要求“让学生在集体、小组和个别学习中平等获得技术资源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是“组织与管理”维度的具体要求。

6、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的“基本要求”是指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 。

7、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的“发展性要求”是指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 。

10.3 教师数据素养随堂测验

1、数据能力主要包括( )等能力。
A、数据查找
B、数据理解
C、数据解释
D、数据评价

2、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是对学习者及其所处情境的有关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进而理解和优化学习,改善学习环境。

3、是一种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理解和使用的能力。

4、是指教师在数据收集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合乎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

单元作业

1、请结合本周10.2部分的阅读资料《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新旧版对比研究》分析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异同及其原因。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国务院于2015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具体包括:
A、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B、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
C、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
D、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

2、教育技术的关键要素包括:
A、学习
B、教学
C、技术
D、设计

3、随着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了 分会,1947年,又将其更名为 分会。
A、电影教育
B、视觉教学
C、视听教育
D、广播电视教育

4、自20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视觉教学
B、视听教育
C、视听传播
D、教育技术

5、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专家埃德加·戴尔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将人的经验分为 、 和 。
A、做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
C、设计的经验
D、抽象的经验

6、认知灵活性理论将知识分为( )
A、良构领域的知识
B、隐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非良构领域的知识

7、认知灵活性理论将学习目标分为( )。
A、入门知识获得
B、高级知识获得
C、事实性知识获得
D、专家知识获得

8、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高级知识可以通过( )获得。
A、把握概念的复杂性
B、探究式学习
C、运用概念进行推理
D、迁移知识到新情境

9、联通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的关键概念包括( )。
A、通道(pipe)
B、节点(node)
C、连接(connection)
D、网络(network)

10、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包括( )。
A、多样化的节点
B、多样化的连接
C、快速的流通
D、日益丰富的网络

11、联通主义认为学习者的角色包括( )。
A、自主学习
B、知识创造者
C、自我导向
D、网络导向

12、教学设计的ADDIE模型由分析、 、 、实施和 等五个环节组成。
A、设计
B、开发
C、组织
D、评价

13、教学设计的ADDIE模型中评价包括( )。
A、学习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教学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4、“轻”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对( )和( )进行微小,但有效力的修改来推动教育的积极改变。
A、课程设计
B、学习设计
C、教学实践
D、课堂教学

15、课堂教学中强化知识提取的教学方法有( )。
A、课堂开场提问
B、课堂师生互动
C、下课前提问
D、知识讲授

16、构建知识网络的准则包括( )。
A、提供框架
B、自主学习
C、促进关联
D、利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作用

17、基于活动的教学形式有哪些?
A、项目学习
B、操作学习
C、自主学习
D、做中学

18、以下关于基于活动的教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活动化对应的是静态化和惰性化。
B、教师讲课
C、让学生动起来。
D、求知是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

19、以下关于项目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实际生活问题。
B、关注的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C、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
D、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20、修订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包括记忆、 、 、分析、 和 。
A、理解
B、应用
C、评估
D、创造

21、幻灯片制作流程的3W原则是指( )。
A、演示的目的
B、演示的受众
C、在哪里演示
D、通过什么媒体演示

22、色彩的属性包括( )。
A、色相
B、饱和度
C、明度
D、色调

23、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环节可以包括( )等内容。
A、学习目标的设计
B、呈现形式的设计
C、活动与训练的设计
D、脚本设计

24、微课选题的原则包括( )。
A、知识性/技能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时间性原则

25、以下适合制作微课的课程内容是( )。
A、重点
B、难点
C、疑点
D、焦点

26、微课制作的常见形式包括( )。
A、可汗学院模式
B、手机+纸笔
C、录屏+讲解
D、视频+PPT

27、移动学习的特点包括( )。
A、随时随地学习
B、增强高阶思维能力
C、支持可选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学习
D、激励学生

28、移动学习课堂的形式包括( )。
A、教师单独拥有一台移动设备
B、多名学生共用一台移动设备
C、学生人手配备一台移动设备
D、自带移动设备

29、课堂上,教师利用移动设备辅助教学可以( )。
A、管理班级
B、与学生互动
C、管理文件
D、制作教学媒介

30、在线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体现在( )。
A、任何时间(Anytime)
B、任何地点(Anyplace)
C、任何路径(Anypath)
D、任何进度(Anypace)

31、混合式学习是 与 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
A、面对面教学
B、自主学习
C、在线学习
D、团队学习

32、以下不属于混合式学习的是( )。
A、实时/非实时视频教学
B、以技术为媒介的面对面教学
C、基于网络资源的非正式学习
D、完全在线的开放课程

33、影响混合式学习模型选择的要素包括( )。
A、学习目标
B、学习内容
C、学习环境
D、学习工具

34、混合式学习模型的分类依据包括( )。
A、教师角色
B、教学环境
C、传递方式
D、学习计划

35、混合式学习模型包括( )。
A、轮转模型
B、弹性模型
C、自主混合模型
D、丰富虚拟模型

36、以下关于混合式学习丰富虚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习者通过全日制在线学校在家里或校外完成课程学习。
B、完全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C、定期参加面对面学习研讨课,作为补充。
D、学习者经常和教师在一起。

37、设计混合式学习时,需要考虑学生的( )。
A、年级
B、知识基础
C、技能水平
D、资源的可获取性

38、以下关于“翻转课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加强。
B、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增强。
C、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加强。
D、翻转课堂能够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

39、以下属于STEAM教育所涉及学科领域的是( )。
A、科学与技术
B、工程
C、数学
D、艺术

40、STEM包括( )教育领域?
A、科学
B、工程
C、数学
D、技术

4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版)中的“技术素养”维度(II. 发展性要求)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包括( )。
A、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B、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C、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D、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4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版)中的“评估与诊断”维度(II. 发展性要求)要求教师能够( )。
A、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并合理选取或加工利用评价工具。
B、综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
C、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与互评,做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D、利用技术手段持续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43、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包括( )。
A、数据意识
B、数据处理
C、数据能力
D、数据伦理

44、数据能力主要包括( )等能力。
A、数据查找
B、数据理解
C、数据解释
D、数据评价

45、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知识获得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即运用先前知识,并重构先前知识。

46、联通主义认为知识存在于连接中,是一种联通的网络。

47、一般而言,每页PPT采用的字体应不超过2种。

48、一般而言,每份PPT采用的字体应不超过4种。

49、用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不能将录制的多余视频删除。

50、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是移动学习。

51、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概念最早是由教育游戏专家马克·普伦斯基(Marc Prensky)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

52、生活在一个被电脑、视频游戏、数字音乐播放器、摄影机和手机等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并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的人是数字移民。

53、在线学习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方式。

54、在线学习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但也对学习者的独立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和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55、混合式学习的实验室轮转模型是指学习者在教室和在线学习实验室两种环境之间交替学习。

56、混合式学习模型一旦确定就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改。

57、混合式学习设计的焦点是学生和学习,而不是技术。

58、翻转学习是一种把直接教学从集体学习空间转变成动态、交互的个人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

59、STEAM教育注重分段性内容。

60、开展STEAM教育必须有3D打印机或VR等设备。

61、STEAM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

62、创客教育注重过程,而非产品的创造性。

63、美国学者Matthew Koehler和Punya Mishra于2005年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6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6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版)中的发展性要求“让学生在集体、小组和个别学习中平等获得技术资源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是“组织与管理”维度的具体要求。

66、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是对学习者及其所处情境的有关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进而理解和优化学习,改善学习环境。

67、数据素养是一种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理解和使用的能力。

中国大学“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在中国大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捷性,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资源。

网络课程平台

网络课程平台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方式,它可以将教学资源和学习者连接起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方便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服务。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中国大学中的网络课程平台主要有“中华学习网”、“学习强国”等,在这些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在线学习,同时也可以进行交流和互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教育数据挖掘

教育数据挖掘是指通过采集、分析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数据,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

在中国大学中,教育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教育技术。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将教育数据挖掘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教学

人工智能教学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教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和推理过程,从而实现智能化的教学过程。通过人工智能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和教学服务。

在中国大学中,人工智能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教育技术。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应用,在教学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的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了越来越普及的学习方式。通过移动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在中国大学中,移动学习也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选择。很多高校已经将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移植到了移动设备上,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学习体验。

在线评测系统

在线评测系统是指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测和测试的系统。通过在线评测系统,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测试和评测,同时也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问题所在。

在中国大学中,在线评测系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育技术。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将在线评测系统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测和测试,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教育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教学、移动学习和在线评测系统等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