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统计学_20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麦课在线习题发布于:2024-06-02 12:56:42ė81832次浏览668条评论

中国大学统计学_20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统计学的中国基本问题

单元测验(第一章)

1、国势学派对统计学的大学主要贡献是
A、采用了数量分析方法
B、统计引入了大数法则
C、学课提出了“统计学”这一名词
D、后答后作证明了小样本理论

2、案慕案对某社区8000名居民的课课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其总体是业答
A、8000名居民
B、中国每一名居民
C、大学8000名居民的统计收入
D、8000名居民的学课生活支出

3、反映性别、后答后作职业等个人特征的案慕案数据属于
A、定序数据
B、课课定类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4、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各种现象的内在规律
B、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C、统计活动过程
D、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5、下列哪个变量不能采用定比尺度计量
A、企业职工人数
B、企业产品产量
C、企业销售额
D、企业利润额

6、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时,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7、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是
A、大量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大量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同质性、数量性与差异性

8、就总体单位而言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9、下列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是
A、企业职工年龄
B、高校教师收入
C、城市居民身高
D、部队军人身份

10、某高校在校学生数为13000人,若要研究该校在校学生规模是否适度,这里的"在校学生数为13000人"是
A、指标
B、变量
C、标志
D、标志值

1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A、统计学
B、统计活动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12、某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和机器设备数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13、下列各项中哪项属于流量
A、人口数
B、商品库存量
C、商品销售量
D、企业设备台数

14、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依次分为(   )三个阶段。
A、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
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15、某班三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6分、85分和92分,这里的"统计学成绩"是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6、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个体)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E、人口的性别比是品质标志

1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商品库存额
C、人口数
D、出生人数
E、投资额

18、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属于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质量指标

19、非结构化数据包括
A、文本
B、图像
C、声音
D、办公文档
E、符号

20、连续不断的网络数据总体属于
A、有限总体
B、抽样总体
C、具体总体
D、无限总体

2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数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数量标志
C、“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品质标志
D、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2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A、商品销售额
B、零售价格指数
C、耕地面积
D、机器台数
E、商品库存额

23、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A、某人的身高
B、某地区某年的钢铁产量
C、某设备的使用年限
D、某职工某年的工资收入
E、某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4、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25、统计研究所关注的是个体数量特征而非总体数量特征。

26、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27、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个数。

28、从广义上说,可变标志、指标都是变量。

29、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30、数量标志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属性(文字)表示的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单元测试(第二章)

1、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统计工作为
A、统计调查
B、统计整理
C、统计分析
D、统计方法

2、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A、随意原则
B、随机原则
C、可比原则
D、对等原则

3、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D、作用不同

4、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5、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6、某市工商企业2017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7、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各组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组距和组数
B、组数
C、组距
D、组中值

8、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组中值为
A、490
B、500
C、510
D、520

9、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分组标志的选择
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
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

10、正常情况按成绩分组的学生人数次数分布图呈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正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11、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的关系是
A、组数越多,组距越大
B、组数越多,组距越小
C、组数和组距成正比
D、组数和组距没有必然联系

12、以下有关典型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检验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B、能够补充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
C、必须同其他调查结果结合起来使用
D、不容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

1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4、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依次分为
A、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
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1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16、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统计报表
B、普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17、采用类型抽样的组织形式
A、需要对总体各单位进行分组
B、组内是进行全面调查
C、抽样误差较其它几种组织形式要小
D、最符合随机原则
E、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较大的总体

18、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就是组平均数
B、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C、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D、在开放式分组中,可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19、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
A、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B、只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C、对于变量值项数少的可编制单项数列
D、对于变量值项数多的可编制组距式数列
E、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也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20、统计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各组的频数大等于0
B、各组的频率大于1
C、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D、各组的向上累计频率大于1
E、各组的向下累计频率小于1

21、下列对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陈述中,错误的有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都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C、两者都是按非随机的原则抽取单位
D、两者都属于专门调查
E、两者都用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

22、普查是一种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23、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24、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25、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6、编制组距数列在具体确定组距时,应使组距能体现组间资料的差异性和组内资料的同质性。

27、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28、典型调查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因其也遵守随机原则。

29、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30、一般来说,离散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第三章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

单元测试(第三章)

1、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完全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
D、众数和中位数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A、不变
B、扩大到5倍
C、减少为原来的1/5
D、不能预测其变化

4、某企业有A、B两车间,2000年A车间人均工资720元,B车间730元,2001年A车间增加10%工人,B车间增加8%工人,如果A、B两车间2001年人均工资都维持上年水平,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2001比2000( )?
A、提高
B、下降?
C、持平
D、不一定

5、若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 )?
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C、代表性也相等
D、无法判断

6、某班45名学生中,25名男生某门课的平均成绩为78分,20名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2分,则全班平均成绩为( )
A、80 ?
B、79.28
C、79.78
D、80.38

7、某小组40名职工,每人工作天数相同。其中20人每天工作10小时,15人每人工作8小时,5人每天工作6小时。则计算该组职工平均每天工作时数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调和平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

8、最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
A、全距
B、A·D
C、?
D、 和?

9、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10、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
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11、离散系数主要是用于( )
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2、某大学经济学院有1200名学生,管理学院800名学生,人文学院320名学生,理学院200名学生,在上面描述中,众数是( )
A、1200
B、经济学院??
C、800
D、200

13、全国人口数、商品库存量、人口出生数、出口总额这四个指标( )
A、都是总量指标??
B、都是质量指标
C、都是数量指标??
D、有两个时期指标,两个时点指标???
E、都是时期指标

14、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计算离散系数来比较两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 )
A、平均数大的标准差亦大,平均数小的标准差亦小
B、平均数大的标准差小,平均数小的标准差大
C、两平均数相等
D、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
E、两标准差相等

15、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结合运用体现在( )
A、用变异指标说明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大小??
B、以变异指标为基础,用平均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C、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D、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节奏性?
E、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16、标志变异指标中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区别是( )
A、两者的作用不同??
B、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
C、两者的适用条件不同?
D、指标表现形式不同??
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

17、下列哪些情况应采用算术平均数( )
A、已知生产同种产品的四个企业的计划完成程度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B、已知生产同种产品的四个企业的计划完成程度和实际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C、已知某种产品在不同集贸市场上的销售单价和销售额,求平均价格??
D、已知某种产品在不同集贸市场上的销售单价和销售量,求平均价格?

1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受各组次数大小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单位数占总体总数比重的影响?
D、受标志的多少影响

19、计算与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原则有( )
A、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
B、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C、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起来??
D、把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运用?
E、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运用?

20、平均指标抽象了各单位标志值数量差异。

21、权数的最大作用是对各单位标志值在总平均值中起到权衡轻重的作用。

22、计算单利利率的平均值时,最适宜采用几何平均数。

23、对于未分组资料,中位数等于(n+1)/2这里n为奇数。

24、某一变量的10个变量值总和为100,它们的平方和为1500,则方差为500。

25、如果每个变量值的权数(次数)都减小10%,则总平均数也减小10%。

第四章抽样估计

第四章单元测试

1、从某生产线上每隔55分钟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
A、等距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2、若总体平均数,在一次抽样调查中测得,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抽样极限误差为2
B、抽样平均误差为2
C、抽样实际误差为2
D、以上都不对

3、重复抽样条件下,成数的抽样标准误计算公式是
A、
B、
C、
D、

4、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采用重复抽样方式,将允许误差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样本容量
A、扩大为原来的9倍
B、扩大为原来的3倍
C、缩小为原来的1/9倍
D、缩小为原来的1/3倍

5、如果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会越来越靠近总体参数的真值,符合这一要求的估计量被称为
A、无偏估计量
B、有效估计量
C、一致估计量
D、充分估计量

6、下列关于抽样标准误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A、抽样标准误是抽样分布的标准差
B、抽样标准误的理论值是惟一的,与所抽样本无关
C、抽样标准误比抽样极限误差小
D、抽样标准误只能衡量抽样中的偶然性误差的大小

7、简单重复随机抽样条件下,欲使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其他要求不变,则样本容量须
A、增加2倍
B、增加3倍
C、减少2倍
D、减少3倍

8、调查某市电话网100次通话,得知通话平均时间为4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在95.45%的置信水平下,估计通话的平均时间为
A、[3.9,5.1]
B、[3.8,4.2]
C、[3.7,4.3]
D、[3.6,4.4]

9、从2000名学生中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了100名进行调查,其中有女生45名,则样本成数的抽样标准误为
A、0.24%
B、4.85%
C、4.97%
D、以上都不对

10、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的抽样标准误计算公式是
A、
B、
C、
D、

11、采用分层抽样的组织形式
A、需要对总体各单位进行分组
B、组内是进行全面调查
C、抽样误差较其它几种组织形式要小
D、最符合随机原则

12、抽样误差的表现形式有
A、抽样实际误差
B、登记性误差
C、抽样标准误
D、抽样极限误差

13、抽样的参数估计方法一般有
A、点估计
B、等比估计
C、区间估计
D、非线性估计

14、抽样标准误是
A、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误差程度
B、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C、总体指标的标准差
D、衡量抽样指标对于全及指标代表程度的尺度

15、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标准误、抽样概率度三者中,当其中一者固定时,另两者之间关系为
A、抽样标准误与抽样概率度成反比
B、抽样极限误差与抽样标准误成正比
C、抽样极限误差与抽样概率度成正比
D、抽样标准误与抽样概率度成正比

16、抽样分布就是样本分布。

17、总体参数虽然未知,但具有唯一性。

18、样本容量就是样本个数。

19、抽样精度和抽样概率保证度往往存在矛盾。

20、抽样极限误差越大,用以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就越大,估计的把握程度也就越大,因此极限误差越大越好。

第五章假设检验

第五章单元测试

1、在假设检验中,我们认为
A、检验统计量落入拒绝域是不可能的
B、原假设是不容置疑的
C、拒绝域总是位于检验统计量分布的两边
D、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实际上不会发生

2、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确定后
A、双边检验的拒绝域等于单边检验的拒绝域
B、双边检验的拒绝域小于单边检验的拒绝域
C、双边检验的拒绝域大于单边检验的拒绝域
D、双边检验的拒绝域与单边检验的拒绝域不可简单直接对比

3、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A、都有可能成立??
B、都有可能不成立?
C、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
D、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

4、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时若总体方差已知,
A、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卡方分布
B、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C、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t分布
D、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F分布

5、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显著性水平一样时,
A、双侧检验临界值绝对值是单侧检验临界值绝对值的两倍
B、单侧检验临界值绝对值大于双侧检验临界值绝对值
C、单侧检验临界值绝对值小于双侧检验临界值绝对值
D、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临界值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6、两个正态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时若总体方差未知
A、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卡方分布
B、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C、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F分布
D、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t分布

7、总体成数的假设检验
A、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卡方分布
B、设计的检验统计量近似服从卡方分布
C、设计的检验统计量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D、设计的检验统计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8、两个正态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中,如果两个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检验统计量t的自由度是
A、两样本容量之积
B、两样本容量之和减1
C、两样本容量之和
D、两样本容量之和减2

9、假设检验时,当样本容量一定时,若缩小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则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就会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

10、假设检验是检验( )的假设值是否成立。
A、样本指标
B、总体指标
C、样本方差
D、总体均值

11、在大样本条件下,样本成数的抽样分布近似为
A、均匀分布
B、二项分布
C、卡方分布
D、正态分布

12、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出“不能拒绝原假设”决策时意味着原假设正确
B、作出“拒绝原假设”决策时可能会犯第一类错误
C、作出“接受原假设”决策时意味着没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原假设是错误的
D、作出“不能拒绝原假设”决策时可能会犯第二类错误

13、将由显著性水平所规定的拒绝域平分为两部分,置于概率分布的两,每边占显著性水平的二分之一,这是
A、左侧检验
B、右侧检验
C、双侧检验
D、单侧检验

14、如果使用者偏重于担心出现纳伪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则应把显著性水平定得
A、大一些
B、小一些
C、大小无所谓
D、无法决定

15、一家保险公司声称投保平均年龄为40岁,为验证说法是否属实,某研究部门随机抽取了49位投保人,算得平均投保年龄为39.5,标准差为0.8,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 )保险公司的声称。 A.不能接受 B.拒绝 C.接受 D.不能拒绝 正确答案:D
A、不能接受
B、拒绝
C、接受
D、不能拒绝

16、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 ) A.原假设 B.备择假设 C.合理假设 D.正常假设
A、原假设
B、备择假设
C、合理假设
D、正常假设

17、当备择假设为:H1: μ<μ0,此时的假设检验称为
A、双侧检验
B、右侧检验
C、左侧检验
D、显著性检验

18、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纤维纤度的标准均值为1.40。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纤度的均值为=1.39,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准均值相比是否有所下降,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则下列正确的假设形式是
A、H0: μ=1.40, H1: μ≠1.40
B、H0: μ<1.40, H1: μ≥1.40
C、H0: μ≤1.40, H1: μ>1.40
D、H0: μ≥1.40, H1: μ<1.40

19、一项研究表明,司机驾车时因接打手机而发生事故的比例超过20%,用来检验这一结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
A、H0:μ≤20%, H1: μ>20%
B、H0:π=20% H1: π≠20%
C、H0:π≤20% H1: π>20%
D、H0:π≥20% H1: π<20%

20、如果原假设H0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取值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称为
A、临界值
B、统计量
C、P值
D、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21、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根据P值拒绝原假设的准则是
A、P= α
B、P< α
C、P> α
D、P= α=0

22、下列几个数值中,检验的p值为哪个值时拒绝原假设的理由最充分
A、95%
B、50%
C、5%
D、2%

23、若一项假设规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5,下面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接受H0 时的可靠性为95%
B、接受H1 时的可靠性为95%
C、H0为假时被接受的概率为5%
D、H1为真时被拒绝的概率为5%

24、假设检验中的原假设
A、也称零假设
B、接受它的概率比拒绝它的概率大得多
C、是反映现象处于非常态的假设形式
D、是假设检验的对象

25、显著性水平
A、其值愈小,检验中拒绝原假设的概率愈大
B、据此可确定检验的临界值
C、其值愈大,检验中接受域的面积愈大
D、也称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26、2. 假设检验中,若拒绝原假设( ) A.原假设为真的概率只能是显著性水平 B.备择假设以大概率为真 C.检验中的p值小于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D.说明采用了非随机抽样 正确答案:B、C
A、原假设为真的概率只能是显著性水平
B、备择假设以大概率为真
C、检验中的p值小于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D、说明采用了非随机抽样

27、2. 假设检验中,有关“第一类错误”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指“取伪错误” B.指“弃真错误” C.指关于原假设的错误 D.犯该错误的概率是事先确定的小概率 正确答案:B、D
A、指“取伪错误”
B、指“弃真错误”
C、指关于原假设的错误
D、犯该错误的概率是事先确定的小概率

28、假设检验中,得到的P值越大,说明
A、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小
B、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大
C、原假设真实的可能性越大
D、备择假设真实的可能性越小

29、统计推断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是( )问题
A、抽样分布
B、参数估计
C、方差分析
D、回归分析
E、假设检验

30、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陈述正确的是
A、假设检验实质上是对原假设进行检验
B、假设检验实质上是对备择假设进行检验
C、当拒绝原假设时,只能认为肯定它的根据尚不充分,而不是认为它绝对错误
D、假设检验并不是根据样本结果简单地或直接地判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哪一个更有可能正确
E、当接受原假设时,只能认为否定它的根据尚不充分,而不是认为它绝对正确

第六章方差分析

第六章单元测试

1、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
A、比较各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
B、分析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C、判断各总体是否存在有限方差
D、研究类别自变量对数值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2、在方差分析中,一组内每个数据减去该组均值后所得结果的平方和叫做( )
A、总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
C、组内离差平方和
D、以上都不是

3、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若因素有r个水平,总样本量为n,计算F统计量,则其分子与分母的自由度各为( )
A、r,n
B、r-n,n-r
C、r-1,n-r
D、n-r,r-1

4、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若原假设是H0: ,则备择假设是( )
A、
B、
C、
D、不全为0

5、下面选项中,不属于方差分析所包含的假定前提是( )。
A、正态性假定
B、独立性假定
C、等方差假定
D、非负性假定

6、只考虑主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是指用于检验的两个因素( )
A、对自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
B、对自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
C、对因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
D、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

7、单因素方差分析,从4个总体中各抽取了3个观测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546,组内平方和SSE=808,则组间均方差与组内均方差分别为( )
A、182,101
B、273,89.78
C、182,87.78
D、273,101

8、在考虑交互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若因素A有r个水平,因素B有s个水平,因素A、B的每个水平组合都有m个观测值(实验值),则反映交互作用的离差平方和为( )
A、
B、
C、
D、

9、下列不属于检验正态分布的方法是( )
A、正态概率图
B、饼图
C、Shapiro-Wilk统计检验法
D、K-S统计检验法

10、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用于检验的F统计量的计算公式是( )
A、SSA/SSE
B、SSA/SST
C、[(n-r)SSA]/[(r-1)SSE]
D、[(n-1)SSE]/[(r-1)SSA]

11、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因素A有r个水平,因素B有s个水平,因素A和B每个水平组合只有一个观测值,观测值共rs个,对于只考虑主效应的模型,随机误差的自由度是( )
A、rs -1
B、(r-1)(s-1)
C、r+s-1
D、r-1

12、在只考虑主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因素A有r个水平,因素B有s个水平,因素A和B每个水平组合只有一个观测值,观测值共rs个,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因素A的均方差为SSA/r
B、随机误差的均方差为SSE/(rs-1)
C、SSA+SSB=SST
D、因素A检验统计量[SSA/(r-1)]/[SSE/(rs-r-s+1)]

13、在考虑交互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因素A有r个水平,因素B有s个水平,因素A、B每个水平组合都有m个观测值,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SSAB≤SSE
B、随机误差的均方差为SSE/(rsm-rs+1)
C、SSA+SSB+SSE≤SST
D、因素A检验统计量[SSA/(r-1)]/[SSE/(rs-r-s+1)]

14、只考虑主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因素A、B的水平数分别是3和4,因素A和B每个水平组合只有一个观测值,则随机误差的自由度等于( )
A、6
B、12
C、11
D、3

15、对于方差分析法,叙述正确的有( )
A、是区分观测值变化主要受因素水平还是随机性影响的检验
B、是用于多个总体是否相互独立的检验
C、是用于多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的检验
D、是用于多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的检验
E、是用于多个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的检验

16、应用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
A、各个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B、各个总体均值相等
C、各个总体具有相同的方差
D、各个总体均值不等
E、各个总体相互独立

17、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检验统计量F近似等于1,说明( )
A、组间均方差近似等于组内均方差
B、因素至少有两个水平不相同
C、收集数据的样本量不足
D、方差分析中应不拒绝原假设
E、方差分析中应拒绝原假设

18、对于方差分析,下面哪些说法是对的?( )
A、如果因素A比因素B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则A称为主效应
B、双因素方差分析一定存在交互效应
C、组内均方差消除了观测值多少对误差平方和的影响
D、综合比较了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影响
E、组内均方差一定小于组间均方差

19、为研究教学方法和本科生年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将教学方法分为三个水平,本科生年级分为四个水平,对这种方差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因素方差分析
B、双因素方差分析
C、未知方差齐性
D、三因素方差分析
E、没有交互效应

20、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已知组间离差平方和618.9167,自由度为2;组内误差平方和598,自由度为9,方差分析的P-value为0.0408,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组间的均方差是309.4584
B、该因素水平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C、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是9
D、F统计量的值等于4.6574
E、方差分析F检验的第1自由度是1,第2自由度是8。

21、在只考虑A、B主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已知SSA=13004.55,自由度为3;SSE=2872.7,自由度为12;SST=17888.95,自由度为19,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因素B的自由度为4
B、随机误差的均方差等于502.925
C、SSB=2011.7
D、统计量FB的值等于2.1008
E、统计量FA的值等于8.6193

22、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时,用多个t检验分析比方差分析方法,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更大。

23、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总离差平方和自由度等于因素A的自由度、因素B的自由度、交互作用的自由度、随机误差的自由度相加减去4。  

24、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如果要考虑交互作用,每个水平组合至少要有一个观测值。

25、单因素方差分析本质上是对多个正态总体均值差异性的统计检验。

26、由数据计算出的方差分析的F统计量的值可以为正、为负或者为0。

27、当每个水平下为大样本时,如果绘制正态概率图显示是一条直线,则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28、用(SSA+SSB)/SST可以表示因素A和B的交互效应对因变量的影响。

29、只考虑主效应的三因素方差分析过程需要构造三个F统计量分别进行检验。

30、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要求每个水平下的观测值的个数是相同的。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八章单元测试

1、根据季度数据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节比率之和为
A、100%
B、1200%
C、400%
D、0

2、增长1%水平值的表达式是
A、报告期发展水平/100
B、报告期增长量/增长速度
C、基期发展水平/100
D、基期发展水平/1%

3、若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8倍,则我们称之为
A、发展速度为700%
B、翻了3番
C、翻了8番
D、增长速度为800%

4、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最常用的方法是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数平均数
C、首末折半法
D、移动平均法

5、若时间数列呈现出长时间围绕水平线的周期变化,这种现象属于
A、无长期趋势、有循环变动
B、有长期趋势、有循环变动
C、有长期趋势、无循环变动
D、无长期趋势、无循环变动

6、银行年末存款余额时间数列属于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指标数列
D、平均指标数列

7、某一时间数列,当时间变量t=1,2,3,...,n时,得到趋势方程为y=38+72t,那么,取t=0,2,4,6,8,...时,方程中的b将为
A、144
B、36
C、110
D、34

8、当一个时间数列是以年为时间单位排列时,则其中没有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9、某企业2018年的产值比2014年增长了20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50%
B、13.89%
C、31.61%
D、29.73%

10、2010年某市年末人口为120万人,2020年年末达到153万人,则年平均增长量为()万人
A、3.3
B、3
C、33
D、30

11、当时期数列分析的目的侧重于研究某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时,应采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A、算数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累计法
D、几何平均法

12、在测定长期趋势时, 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拟合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13、在测定长期趋势时,当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速度基本不变时,宜拟合
A、直线模型
B、二次曲线模型
C、逻辑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14、下列时间数列中,指标数值相加没有意义的有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强度相对数时间数列

15、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
A、时间的一致性
B、总体范围的一致性
C、经济内容的一致性
D、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16、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
C、逐期增长量的连加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D、逐期增长量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17、增长1%的绝对水平的计算公式有
A、基期发展水平/100
B、报告期发展水平/100
C、增长量/(增长速度*100)
D、报告期发展水平*1%

18、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就是
A、最末水平除以最初水平的n次方根
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n次方根
C、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连乘积的n次方根
D、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19、某公司2000年的产值为5000万元,2015年的产值是2000年的3倍,则我们可以说
A、年均发展速度是107.6%
B、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07.11%
C、年均增长速度是7.6%
D、年平均增长量是666.67万元

20、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一般有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平均增长量

21、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有
A、长期趋势
B、循环变动
C、不规则变动
D、季节变动

22、增长1%的水平值就是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

23、在用最小平方法求解直线趋势方程时,简捷法与普通法的预测结果是一样的。

24、求解直线趋势方程最常用的方法是半数平均法。

25、在移动平均法中,移动平均的项数越多,修匀作用越弱。

26、平均发展速度就是各个时期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27、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28、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现象所属时间和指标数值。

29、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在空间上不具有直接可加性,但在时间上具有直接可加性。

30、任何时间数列都存在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这四个影响因素。


考察个体占总体比例,并想进行多个总体对比,可以用( )。

A.拉曼位移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只与分子的能级结构有关。( )
B.2000年在成都商业街发现的船棺葬极可能是谁的墓葬
C.物理自净作用只能降低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并不能减少污染物质的总量。
D.电源的作用是为电脑部件提供


女性 54岁 胆源性胰腺炎发作

A.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行为规律
B.以下哪一个数集对四则运算封闭(分母不为零)( )
C.柱承担、传递梁和板两种构件传来的荷载
D.室外无线网桥勘测数据主要包括( )


发展大学生的学习潜能下列错误的是

A.如果波形关于时间轴对称,则其平均值为零( )。
B.3.下列系统函数中,属于稳定系统的系统函数是___________。
C.在手术过程中不慎损伤食管下2/3部的肌间神经丛,不会出现的是下列哪一项
D.由关节面和关节囊相互围成一个密闭的腔,称为()


依特性相近植物类群或科属分类

A.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尖可能为几个
B.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
C.晚清经世致用派看到了清朝晚期哪些社会突出问题( )
D.在PowerPoint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将PN结用外壳封装起来,并引出两根电极就构成二极管,由P区引出的电极为阴极

A.“微言大义” means ________.
B.下列关于债券的说法错误的是(  )。
C.两共顶的圆锥相贯,相贯线为过锥顶的直线段。
D.提出“可燃冰融化”猜想的中科院院士是


写信人:杨柳(人事部经理)

A.血液病患者有出血倾向时,错误的护理措施为
B.各种不同背景成员的思想碰撞,释放每个参与者的创新能量。
C.下面关于冲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注册会计师对在执行业务中取得和了解的资料、情况,应向社会公众公开。


企业进行招聘时应充分分析企业职位的特点从而采取内部或外部招聘。

A.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
B.睡懒觉有利于身体的进一步恢复,有利于阳气生长。
C.下列空间分析使用矢量数据结构较为方便的是:()。
D.BIOS和CMOS是起着


女性主义批评家徐小斌指出:“写作永远意味着以特定的方式获得拯救。”( )

A.机器安装飞轮后,原动机的功率可以比未安装飞轮时( )
B.以下哪首乐曲不是阿炳的二胡作品
C.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大。
D.Na[B(NO2)4]的正确命名是( )。


下列基团属助色基团的有( )。

A.光泵磁共振实验中,水平磁场线圈用于产生水平磁场B0和水平扫场B扫。
B.生育是人们的基本权利,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允许强迫绝育。( )
C.广播体操第四节,第五节分别是。
D.科斯认为没有产权就没有交易


无人机能够在空中进行自稳悬停,抵抗外界风或外力带来的扰动,使用的传感器属于()

A.不违背公序良俗是民事法律有效的条件。
B.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
C.聚光灯模型和变焦透镜模型是类似的。
D.产品组合中产品项目的总数指产品组合的( )。


在DDP条件下,货物被禁止进口的风险由( )负担。

A.DNA复制时,子代DNA的合成方式是
B.影响砂浆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强度等级和W/C
C.结构布置不规则, 竖向不规则的情况有( )。
D.就塑炼效果而言,薄通塑炼比包辊塑炼的效果好。


鲁迅在解读西游记中提出小说

A.西方传统插花的特点是什么
B.There is no such job ( ) you dream of.
C.可同时累及两侧肾上腺的疾病有:
D.曾在文章中把延安比喻为“下一代心目中的麦加城”的是()。


有关肝淤血时,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遵循( )。
B.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C.临床上肱骨髁上骨折易损伤( )
D.拷贝(复制)构造函数的作用是


静定结构在 时,只产生位移,不产生变形和内力。

A.感觉饿时吃了一顿美餐,感觉很满足,这种满足感称之为
B.Mysql在安装的过程中不可以设置其默认的字符编码方式。
C.我国秦汉魏晋时期的古籍中称呼罗马帝国为________
D.通过为文档添加背景可以美化文档,但该效果不能被打印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