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档案管理学_3课后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分类: 安全教育习题发布于:2024-06-02 14:00:08ė38400次浏览654条评论

mooc档案管理学_3课后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2讲 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第2讲单元检测

1、档案按照档案的管理不同内容,可以分成()
A、学课纸质档案管理和特殊载体的后答档案管理
B、普通档案管理和专门档案管理
C、案慕案公共档案管理和私人档案管理
D、课完古代档案、整答近代档案和现代档案管理

2、档案统一领导、管理分级管理国家全部档案其基本内容不包括()
A、学课国家全部档案由各级、后答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保存
B、案慕案全国档案工作,课完由各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整答分级、档案分专业地进行管理
C、各省、市档案全部集中上交给国家档案馆
D、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3、()是由国家综合档案馆或其他独立法人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有偿寄存服务的机构。
A、文件中心
B、档案室
C、专业档案馆
D、档案寄存中心

4、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A、档案资源积累的缓慢性
B、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
C、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
D、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5、我国的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3讲 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3单元检测

1、哪届大会标志着来源原则取代了事由原则成为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A、1992年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
B、1910年的布鲁塞尔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C、1989年第26届国际档案圆桌会议
D、1996年第十三届国家档案大会

2、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是哪一种鉴定理论()
A、年龄鉴定论
B、职能鉴定理论
C、行政官员鉴定论
D、双元价值论

3、全宗的含义包括()
A、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
B、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
C、全宗是以一定的社会单位或社会活动项目为基础构成的
D、全宗是档案的基本管理单位

4、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含义包括()
A、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运动过程
B、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生命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
C、文件的价值一直保持不变
D、文件在每一个阶段因其具有不同的价值形态,而体现为不同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

5、来源原则的基本含义为尊重来源,尊重全宗的完整性,尊重全宗内的原整理顺序。

第4讲 现代档案的特点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第4讲单元检测

1、文档一体化具体是指()
A、文档实体生成一体化
B、文档管理一体化
C、文档信息利用一体化
D、文档规范一体化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具有突出的优势,表现在()
A、可以提高信息的综合度
B、可以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C、明确责任问责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D、适应了社会信息化和数字网络环境对于各类信息综合集成的管理需要和利用需要

3、文档管理的一体化是指,从文书和档案工作的全局出发,实现从文件的制发到归档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融为一体。

4、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档一体化无关。

第5讲 档案的收集

第5讲单元检测

1、以下关于档案馆(室)的工作描述不准确的是()
A、档案馆(室)在收集过程中应保持全宗的完整性
B、档案馆接收文件无需清点、检查和整理
C、同一全宗的档案不能分散
D、不同全宗的档案不能混淆

2、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应该在什么时间段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
A、第一年上半年
B、第一年下半年
C、第二年上半年
D、第二年下半年

3、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
A、省级以上机关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左右,省辖市(州、盟)和县级以下机关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左右,向各有关档案馆移交.
B、档案馆对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方法有两种,即:逐年接收和定期接收。逐年接收即每年接收一次档案,定期接收就是每隔一定时期(3年、5年)接收一次。
C、撤销单位原全宗不得分散。撤销单位的业务分别划归几个单位的,其档案材料不能 随之分散,机关撤销的业务分别划归几个机关的,其档案材料不得分散,可由其中一个机关代管或向有关的档案馆移交。
D、各种临时工作机构撤销时,其档案不用向有关的主管机关或档案馆移交。

4、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包括()
A、对本单位需要归档文件的接收
B、对所有通知、公告的收集
C、对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集中和接收
D、对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

5、档案室一般不接收未经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

第6讲 档案的整理

第6讲单元检测

1、关于全宗编号的规则说法错误的是()
A、全宗号应力求简洁,方便实用,不能过于繁琐
B、对全宗进行编号,要考虑馆藏全宗的特点及管理的方便
C、已编好的全宗号可以根据馆藏需求更改
D、全宗与全宗号之间一一对应,一个全宗只能有唯一的一个号码,便于统计和检索

2、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全宗的组织及排列
B、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C、案卷的编立和排列
D、案卷目录的编制

3、档案整理工作应以来源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具体体现为()
A、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B、档案的整理应该选择方便的路径
C、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D、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

4、档号包含了哪些()
A、全宗号
B、案卷目录号
C、案卷号
D、卷内文件页(件)号

5、组织机构固定的全宗通常采用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

第7讲 档案的鉴定

第7讲单元检测

1、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
A、20年、5年
B、25年、10年
C、30年、10年
D、50年、30年

2、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不包括()
A、可以区分不同档案和文件
B、为档案价值的鉴定提供统一的标准
C、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速度
D、归档人员可根据保管期限表容易地区分档案的不同价值,将具有不同保存价值的文件分别组卷

3、以下哪些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依据()
A、档案的来源
B、档案的内容
C、档案保管的位置
D、档案的形式

4、档案鉴定工作的原则是: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的观点,鉴别档案的价值。
A、全面的观点
B、历史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结果主义的观点

5、档案鉴定工作只需要在进馆前进行鉴定。

6、为保险起见,对需销毁的档案进行再次鉴定,避免错销档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8讲 档案的保管

第8讲单元检测

1、一般档案库房温湿度和相对湿度为()
A、15℃-20℃,40%-60%
B、14℃-24℃,40%—60%
C、15℃-20℃,45%-60%
D、14℃—24℃,45%—60%

2、库房防范措施不包括()
A、防利用
B、防潮
C、防光
D、防霉

3、档案保管工作是指根据档案的类型、成分和状况,对其进行入库存放、库房管理及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档案保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方便档案利用。

第9讲 档案的统计

第9讲单元检测

1、档案统计,从广义上说,哪些方面的内容()
A、档案实体统计
B、档案管理活动统计
C、档案事业统计
D、以上三项

2、()是指根据档案工作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统计分组
D、审核分组

3、按取得资料的方法,档案统计调查取得资料的方法包括()
A、直接观察法
B、采访法
C、报告法
D、间接统计法

4、档案统计分析方法包括()
A、动态分析法
B、分组分析法
C、综合分析法
D、形而上学分析法

5、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法。

第10讲 档案管理标准化

第10讲单元检测

1、()指对国民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标准。
A、区域标准
B、行业标准
C、国家标准
D、地方标准

2、()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性标准化专门机构。
A、国际标准化组织
B、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C、国际文件管理者联合会
D、国际档案理事会

3、按照标准的性质,标准种类可分为()
A、基础标准
B、实用标准
C、技术标准
D、管理标准

4、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是各种档案管理标准相互依存、相互衔接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第11讲 现代档案管理技术与应用

第11讲单元检测

1、电子文件的双套制是指()
A、保存两套纸质文件
B、保存两套电子文件
C、同时存放同一文件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D、所有文件都保存两份

2、数据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
A、图形文件
B、图像文件
C、文本文件
D、数据库

3、电子文件(档案)的价值鉴定包括()
A、技术鉴定
B、非组织化鉴别
C、网络随机抽样鉴定
D、网络在线抽样鉴别

4、同一文件的草稿、定稿、正本。算是重份文件。

5、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四个子系统,即文件管理子系统、_____、档案管理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档案的基本属性是()
A、原始记录性
B、单一性
C、参考性
D、知识性

2、根据档案的不同载体,可以将档案划分为()
A、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
B、纸质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
C、官方档案和民间档案
D、古代档案和现代档案

3、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于()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原始社会

4、档案馆的基本任务是()
A、保管档案
B、提供档案利用
C、妥善地保管档案,并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服务
D、主要为党政机关提供利用服务

5、档案室的工作任务是()
A、管理本机关形成的文书档案
B、集中管理本机关形成的各类档案,并为本机关提供利用服务
C、集中保管本机关形成的各种档案,为本机关和社会提供利用服务
D、管理本机关的所有文件和档案

6、机关档案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A、机关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
B、机关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
C、指导机关文书人员归档,并负责机关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
D、既负责文书管理,又负责档案管理

7、各级国家档案馆是()
A、独立的国家科学文化事业机关
B、党政机要机关
C、隶属机构
D、自主管理的文化机构

8、大型企事业单位档案馆是()
A、终极档案馆
B、非终极档案馆
C、负责暂时保存本单位的档案,最后需要向归口或相应级别档案馆移交
D、负责永久保管本单位的各类档案

9、档案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
A、统一领导
B、分级管理
C、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D、行政监督,自主管理

10、文件中心是()
A、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
B、机关内部档案管理机构
C、档案寄存机构
D、社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

11、尊重全宗原则是()最先提出来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加拿大

12、《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又称为《荷兰手册》)是()三位档案学者合作撰写的。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荷兰

13、“档案组合”是来源原则在()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4、来源原则的最初起源是()
A、尊重全宗原则
B、登记室原则
C、事由原则
D、自由来源原则

15、全宗的最主要类型是()
A、个人全宗
B、组织全宗
C、项目全宗
D、联合全宗

16、全宗理论最初产生于档案的()工作领域
A、整理分类
B、鉴定
C、编目
D、保管

17、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8、年龄鉴定理论认为,年代越久远的档案,其价值()。
A、越小
B、越大
C、视档案的内容而定
D、一般

19、职能鉴定理论认为,机关的地位越高,其所形成的档案价值()
A、越大
B、越小
C、视档案内容而定
D、一般

20、双重价值鉴定理论认为,档案具有()。
A、第一价值
B、第二价值
C、原始价值和从属价值
D、社会价值和私人价值

21、利用决定论认为,档案的价值取决于()。
A、利用者(学者)的需求
B、档案的内容
C、档案的来源
D、档案的形式

22、文档一体化是指()
A、文档实体生成的一体化
B、文档管理一体化
C、文档规范一体化
D、上述所有选项

23、档案载体的发展趋势之一是()
A、电子档案完全取代纸质档案
B、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
C、电子档案只占极少部分
D、纸质档案完全消失

24、归档文件整理改革的目的是()
A、简化整理
B、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C、简化整理,深化检索
D、简化分类

25、文件归档是()的职责。
A、文书人员或业务人员
B、档案人员
C、行政管理人员
D、技术开发人员

26、归档范围包括()
A、本机关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文件材料
B、本机关需要贯彻执行的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
C、下机机关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D、上述所有选项

27、文书档案的归档时间一般是()
A、第二年上半年
B、当年年底
C、随时归档
D、无时间期限约束

28、归档的质量要求是()
A、归档文件必须齐全、完整
B、区别不同价值文件,分别组卷
C、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D、上述所有选项

29、省级以上机关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年左右,需要向档案馆移交。
A、10
B、20
C、15
D、30

30、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全宗的组织和排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案卷的编立和排列,以及()
A、全宗的区分
B、区别不同档案载体
C、案卷的装订
D、案卷目录的编制

31、对于档案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大体包括,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对零散文件进行整理,以及()
A、全宗和案卷的排列,案卷目录的加工等
B、案卷的重新装订
C、档案的重新分类
D、档案的剔除和销毁

32、全宗编号的方法主要有()
A、流水编号法
B、体系分类编号法
C、流水编号法和体系分类编号法
D、地序法和时序法

33、组织全宗常用的档案分类方法为()。
A、年度分类法
B、组织机构分类法
C、问题分类法
D、上述所有选项

34、在项目全宗中,工程项目全宗内的档案按()分类。
A、工程的不同阶段
B、产品的型号
C、专题
D、时间和地点

35、档案鉴定的最初阶段是()
A、立卷鉴定
B、档案室鉴定
C、销毁鉴定
D、开放鉴定

36、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主要包括()
A、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状况
B、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要
C、档案自身的特点及社会利用需要
D、档案的形成时间

37、档案保管期限表是()
A、表单
B、表格
C、以表册形式注明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指导性、标准性文件
D、表簿

38、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
A、永久保管
B、短期保管
C、长期保管
D、永久保管和定期保管两种

39、档案统计的步骤包括()
A、统计调查
B、统计分析
C、统计整理
D、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40、科技档案的归档时间为()
A、第二年上半年
B、随时归档
C、定时归档
D、随时归档和定时归档

41、档案具有如下作用
A、凭证作用
B、参考作用
C、商业价值
D、财务价值

42、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为
A、档案资源积累的缓慢性
B、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
C、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
D、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43、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
A、收集
B、整理
C、鉴定
D、保管和统计

44、按照档案的内容,档案可分为
A、普通档案
B、纸质档案
C、特殊载体档案
D、专门档案

45、按照档案的形成时期,档案可分为
A、古代档案
B、近代档案
C、现代档案
D、私人档案

46、按照档案的性质,档案可分为
A、公共档案
B、私人档案
C、专门档案
D、普通档案

47、来源原则的基本含义可概括为
A、尊重来源
B、尊重全宗的完整性
C、尊重全宗内的原整理顺序
D、可以调整全宗内的原整理顺序

48、全宗按其形成者,可分为
A、组织全宗
B、个人全宗
C、项目全宗
D、独立全宗

49、档案管理机构包括
A、档案室
B、档案馆
C、档案寄存中心
D、资料室

50、全宗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
A、独立全宗
B、联合全宗
C、汇集全宗
D、档案汇集

51、组织立档单位的构成条件是:具有独立的
A、人事任免权
B、行文权
C、财权
D、法人资格

52、全宗的含义,包括
A、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
B、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
C、全宗是以一定的社会单位或社会活动项目为基础构成的
D、全宗是档案的基本管理单位

53、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生命运行的阶段包括
A、现行阶段
B、半现行阶段
C、非现行阶段
D、销毁阶段

54、档案的鉴定理论主要有
A、年龄鉴定论
B、职能鉴定论
C、双重价值鉴定理论
D、利用决定论

55、现代档案的特点体现为
A、数量激增
B、种类多样
C、来源广泛
D、载体形式多样化

56、国家档案机构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包括
A、对本单位需要归档文件的接收
B、对现行或撤销机关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集中和接收
C、对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
D、对私人档案的登记和购买

57、归档制度主要涉及
A、归档范围
B、归档时间
C、归档质量要求
D、归档人员要求

58、档案馆对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方法有
A、逐年接收
B、定期接收
C、每季度接收
D、每月接收

59、档案整理应坚持如下原则
A、档案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B、档案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
C、档案整理便于保管和利用
D、档案整理人员应重新确定档案的分类与排列顺序

60、档号的结构一般包括
A、全宗号
B、案卷目录号
C、案卷号
D、件、页号

61、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时,归档文件整理步骤有
A、装订
B、分类
C、立卷
D、排列

62、馆内鉴定包括
A、定期鉴定
B、期满鉴定
C、开放鉴定
D、销毁鉴定

63、具有法人资格是构成组织立档单位的必要条件。

64、对于撤消机关的档案分类一般使用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

65、全宗理论与来源原则在本质上一致的。

66、在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时,文书档案与科技档案适用统一的档案保管期限表。

67、《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一般只适用于文书档案,而不适用于科技档案和其他专门档案。

68、馆藏优化的标志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完整、质量优化。

69、科技档案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性。

70、我国个人对自己的人事档案拥有知情权。

71、在鉴定科技档案的价值时,首先要考察所对应项目的级别和水平,其次再看档案本身的特点。

72、档案管理网络化就是指档案信息能够上网。

73、文档一体化就是将文件与档案管理两个环节合二为一,其前提是办公自动化。

74、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由纸质环境向无纸环境的过渡,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和方法将被淘汰。

75、档案按形成时期,可分为古代档案、近代档案和现代档案三种,其中,古代档案和近代档案可统称为历史档案。

76、问题-年度分类法多用于现行机关全宗内档案分类。

77、档案馆在鉴定工作中应用相对价值标准,通常的方法是分析全宗和全宗群内档案的完整程度。

78、在衡量档案的保存价值时,应考虑效益因素,当档案发挥作用的效益,超过因保存档案所付出的代价时,才具有保存价值,否则就不具有保存价值。

79、我国普通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定期期保管期限又分为10年和30年,专门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也与此一致。

8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所推荐的“保管期限分类法”带有主观性,应慎重选择。

中国大学档案管理学

档案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档案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它的发展一直与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伴而行。在中国,档案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后期的一些文献整理和编纂工作,如《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中国大学档案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中国开始逐渐建立现代档案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技术和人才上的限制,档案管理的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管理工作才得到进一步发展。1958年,中国第一所档案管理专业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成立,同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史料室也开始招收档案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档案管理学专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档案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同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系。

目前,中国大学中开设档案管理学专业的学校有60余所,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层次的教育培训。

中国大学档案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中国大学档案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档案学原理、档案管理、数字档案管理、档案修复与保护、档案编研与利用、档案法律、档案组织与检索等课程。此外,还有许多与档案管理学相关的课程,如历史、文献学、信息学、知识管理等。

档案学原理是档案管理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涵盖的内容包括档案学的定义、特性、分类、产生、收藏和利用等。档案管理是档案学的实践工作,主要讲授档案保管、整理、编研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数字档案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涵盖的内容包括数字化技术、数字档案存储、数字档案保护、数字档案检索等。

中国大学档案管理学专业的职业前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正在不断扩大。档案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到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博物馆、档案局等单位从事档案保管、管理、整理、编研、利用等工作。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数字档案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才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这也为档案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

结语

中国大学档案管理学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献信息学科,其发展史与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相伴而行。档案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档案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能力,是档案事业和信息事业发展的重要人才。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