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自动控制原理_26章节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会计类问答发布于:2024-06-02 13:07:02ė28430次浏览650条评论

mooc自动控制原理_26章节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 引论-初探自动控制的自动章节作业奥秘

第1章测试题

1、系统的控制课后微分方程为c(t)=r(t)cos(2t)+5,则该系统属于
A、原理离散系统
B、答案答案线性定常系统
C、慕课线性时变系统
D、自动章节作业非线性系统

2、控制课后开环控制方式是原理按( )进行控制的
A、偏差
B、答案答案给定量
C、慕课扰动
D、自动章节作业输出

3、控制课后系统的原理微分方程为c(t)=4+5r(t),则该系统属于
A、答案答案线性定常系统
B、慕课线性时变系统
C、非线性定常系统
D、非线性时变系统

4、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稳定性
B、动态特性
C、稳态特性
D、精确性

5、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偏差
B、给定量
C、扰动
D、输出

6、在控制系统中,信号由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传递只是单向的,这样的系统称为( )控制系统。
A、开环
B、闭环
C、单环
D、反馈

7、反馈控制原理的实质是利用( )来控制偏差,反馈系统相应构成为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A、偏差
B、给定信号
C、输出
D、扰动

8、在闭环控制系统中,由输出经反馈到输入的通道称为( )通道。
A、前向
B、输入
C、输出
D、反馈

9、下列哪个控制系统元件用于调整系统结构和参数( )
A、比较元件
B、执行元件
C、校正元件
D、放大元件

10、在直流电动机转速开环控制系统中,电动机转速属于( )
A、输入量
B、被控量
C、给定量
D、扰动量

11、下面哪位学者出版了《控制论》,被认为是控制论的创始人( )
A、麦克斯韦尔
B、维纳
C、图灵
D、钱学森

12、世界公认的第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是( )
A、指南车
B、候风地动仪
C、飞球调节器
D、莲花漏

13、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交叉控制
D、复合控制

14、如下哪些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
A、自动售货机
B、交通红绿灯
C、空调系统
D、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15、典型反馈控制系统中,哪些元件是必须的
A、给定元件
B、比较元件
C、执行元件
D、测量元件

16、同时满足哪些特性的系统称为是线性系统?
A、可除性
B、齐次性
C、叠加性
D、可减性

17、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为
A、稳
B、强
C、快
D、准

18、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执行元件有
A、电动机
B、调节阀
C、热电偶
D、液压马达

19、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如下哪些属于测量元件
A、测速发电机
B、光电编码盘
C、热电偶
D、调节阀

20、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为
A、对外部干扰没有抑制作用
B、结构简单
C、控制精度取决于元件和校准精度
D、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没有直接影响

21、如下哪些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
A、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B、雷达跟踪系统
C、电压跟随器
D、空调系统

22、如下哪些属于妨碍控制过程顺利进行的扰动因素
A、电网电压的波动
B、电动机负载的变化
C、机床的振动
D、传感器故障

23、校正元件通常可以分为( )
A、串联校正元件
B、动态校正元件
C、反馈校正元件
D、综合校正元件

24、反馈控制系统对反馈环内前向通道中的扰动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于给定量本身的误差及反馈通道中的扰动没有调节作用。

25、如果在系统运行的一定时间间隔内,有一处或几处信号是离散信号,则该系统就是离散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典型的离散系统。

26、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都是指正反馈。

27、同时不满足叠加性与均匀性的系统才是非线性系统。

28、随动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是预先未知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要求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随输入量的变化。

29、在工业过程中,如果被控量是温度、流量、压力、液位等生产过程参量时,这种控制系统可以称为过程控制系统,都属于恒值控制系统。

30、闭环控制系统大多数都是基于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正反馈可能出现在局部反馈的位置。

31、开环控制系统对于外部干扰及工作过程中特性参数的变化没有自动补偿的作用。

32、通常控制理论可以分为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经典控制理论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

33、自动控制是指完全不能有人操作,通过控制器使一个装置或者过程自动得按照给定的规律运行。

34、叠加性是指当几个输入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时,总的输出等于每个输入单独作用时产生的输出之和。

35、时变系统虽然系统参数会随时间变化,但是系统的输出响应与输入信号作用于系统的时刻是无关的。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奇妙的化繁到简过程

第2章测试题

1、由于物理可实现问题,传递函数通常是有理真分式形式,即传递函数分子的阶次()分母的阶次。
A、不大于
B、大于
C、小于
D、等于

2、在信号流图中,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称为()。
A、混合节点
B、源节点
C、汇节点
D、比较节点

3、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A、e^{ 0.5s}
B、1/(Ts+1)
C、e^{ -2s}
D、0.5s

4、RLC网络可以看成是
A、惯性环节
B、理想微分环节
C、二阶微分环节
D、二阶振荡环节

5、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还与外部输入和扰动形式有关
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6、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非线性系统

7、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s+1)/(s^2+6s+100),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A、s^2+6s+100=0
B、s^2+6s+101=0
C、s^2+8s+101=0
D、都不是

8、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系统( )的数学表达式
A、输入信号
B、输出信号
C、动态特性
D、特征方程

9、梅森增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10、电动机角速度为输出变量,转角为输入变量,则他们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是一个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
C、积分环节
D、惯性环节

11、在信号流图中,信号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传递时,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的通路,称为
A、前向通路
B、回路
C、不接触回路
D、反馈通路

12、对于正反馈控制系统,若前向通路传递函数是G(s),反馈回路传递函数是H(s),则该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A、G(s)/[1-G(s)H(s)]
B、G(s)/[1+G(s)H(s)]
C、H(s)/[1-G(s)H(s)]
D、H(s)/[1+G(s)H(s)]

13、对于负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路传递函数是G(s),反馈回路传递函数是H(s),若以输入R(s)比较端的输出信号为误差信号E(s),则该闭环控制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A、G(s)/[1-G(s)H(s)]
B、G(s)/[1+G(s)H(s)]
C、1/[1-G(s)H(s)]
D、1/[1+G(s)H(s)]

14、如果控制系统的各阶导数为零,描述各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方程称为( )
A、静态模型
B、动态模型
C、外部模型
D、内部模型

15、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电加热炉,炉内温度的变化量与控制电压变化量见的关系可等效为( )
A、积分环节
B、比例环节
C、惯性环节
D、二阶振荡环节

16、对于比较点位置前传递函数为G(s)的系统框图,当比较点位置前移时应在移动的信号通道上增加一个传递函数为( )的环节。
A、G(s)
B、–G(s)
C、1/G(s)
D、-1/G(s)

17、对于引出点位置后传递函数为G(s)的系统框图,当比较点位置后移时应在引出通道上增加一个传递函数为( )的环节。
A、G(s)
B、–G(s)
C、1/G(s)
D、-1/G(s)

18、如下哪些属于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微分环节
D、振荡环节

19、在控制工程中,任何复杂系统的框图主要由相应环节的方框经过哪些基本方式连接而成?
A、交叉
B、串联
C、反馈
D、并联

20、在梅森增益求取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计算公式中,主要需要用到哪几项??
A、总传输增益
B、?反馈增益
C、前向通道增益
D、余因子式

21、一般情况下,建立的数学模型应具有
A、简单性
B、稳定性
C、准确性
D、通用性

22、结构图简化应遵循的原则是
A、变换前与变换后前向通道中的传递函数的乘积必须保持不变
B、变换前与变换后回路中传递函数的乘积必须保持不变
C、变换前与变换后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都必须保持不变
D、变换前与变换后输入与输出信号必须保持不变

23、列写系统各元件的微分方程时,应注意哪几点( )
A、信号传递的单向性
B、前后连接的两个元件,后级对前级的负载效应
C、确定输入输出变量
D、消除中间变量

24、传递函数是传递函数的复数域模型,它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传递函数不仅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还与系统输入、输出的具体形式有关。

25、对结构图进行等效变化时,要求保持被变换部分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不变。

26、对于给定的控制系统,对应的信号流图是唯一的。

27、在控制工程中,任何复杂系统的框图主要由相应环节的方框经过串联和并联2种基本方式连接而成。

28、传递函数能够反映控制系统的内部特性。

29、通过结构图变换对控制系统进行简化得到的最终传递函数与变换的前后顺序无关。

30、若干个控制环节串联连接后的总传递函数等于这些控制环节的传递函数之和。

31、就传递函数而言,不论元物件的物理结构如何相异,只要传递函数相同,动态特性就必然相同。

32、在信号流图中,无论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如何选取,系统的总传输增益不变。

33、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候,可以把那些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的一些次要因素略去,因此参数值较小的环节都不要考虑。

34、在输入量相同的前提下,n个并联连接等效方框的传递函数等于各自方框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35、描述控制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是数学模型,微分方程是时域模型的一种形式。

第1次作业

1、

2、

3、

4、

5、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系统一动一静求平衡

第3章测试题

1、当误差带取5%时,一阶系统1/(Ts+1)的单位阶跃响应调节时间为
A、T
B、2T
C、3T
D、4T

2、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阻尼比小于0<ζ<1时,闭环特征方程的特征根为
A、位于s平面左半平面的共轭复数极点
B、共轭纯虚根
C、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D、两个相等的负实根

3、若要减小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超调量,应该?
A、减小阻尼比
B、增大阻尼比
C、减小自然频率
D、增大自然频率

4、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各项系数全为正,则系统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可能稳定也可能不稳定

5、在根据线性定常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构建的劳斯表中出现全零行,表明系统存在
A、关于原点对称的根
B、两个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实根
C、一对共轭纯虚根
D、对称于虚轴的两对共轭复根

6、系统响应曲线达到并保持在稳态值的±5%或±2%范围内,并且不再跃出这个范围所需的最短时间是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调节时间
D、稳定时间

7、若二阶系统的闭环极点是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则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响应形态为
A、衰减振荡
B、单调收敛
C、等幅振荡
D、不稳定

8、若二阶线性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是16%,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A、0.5
B、1.0
C、2.0
D、0.7

9、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D(s)=s^3+8s^2+25s+K=0,则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是
A、0<K<200
B、0<K<100
C、100<K<200
D、0<K<50

10、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25/[s(s+6)] 则该系统的阻尼比为
A、0.4
B、0.5
C、0.6
D、0.8

11、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中哪个指标常用来描述系统的平稳性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超调量
D、调节时间

12、当输入信号为斜坡信号2t时,一阶系统1/(Ts+1)的输出稳态误差是
A、t
B、2t
C、T
D、2T

13、若二阶系统的闭环极点为-1±j,则按5%误差带计算,该系统的调节时间是
A、1s
B、2s
C、3s
D、5s

14、为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工程上常采用的典型输入信号为( )
A、阶跃信号
B、斜坡信号
C、加速度信号
D、脉冲信号

15、单位阶跃信号加在不含初始储能的电容两端,在0时刻极短时间内,电容两端电压从0V跳变到1V,而流过电容的电流为无穷大,此时电流可以用( )来描述。
A、阶跃信号
B、斜坡信号
C、加速度信号
D、脉冲信号

16、为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可以通过如下哪些措施
A、增大开环增益
B、在系统前向通道串联积分环节
C、在系统反馈通道串联积分环节
D、引入校正装置

17、在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哪些线性系统可以实现无差跟踪,即稳态误差为0?
A、0型系统
B、Ⅰ型系统
C、Ⅱ型系统
D、Ⅲ型系统

18、若要减小欠阻尼二阶系统的调节时间,可以通过如下哪些方法实现?
A、增大阻尼比
B、减小阻尼比
C、增大自然频率
D、减小自然频率

19、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中哪些指标用来描述系统的快速性?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超调量
D、调节时间

20、高阶系统的闭环主导极点应具备哪些条件?
A、距离虚轴最近的闭环极点
B、其实部的绝对值是其他闭环极点实部绝对值的1/5或者更小
C、该闭环极点附近没有闭环零点
D、其实部的绝对值是其他闭环极点实部绝对值的5倍或者更大

21、关于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可以用特征方程最靠近虚轴的根与虚轴的距离来衡量。
B、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可以用特征方程离虚轴最远的根与虚轴的距离来衡量。
C、特征方程最靠近虚轴的根与虚轴的距离越远,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越高。
D、特征方程最靠近虚轴的根与虚轴的距离越近,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越高。

22、二阶系统在下列哪些情况下,阶跃响应没有超调
A、欠阻尼
B、临界阻尼
C、无阻尼
D、过阻尼

23、在动态性能指标中,上升时间是指系统响应曲线从零开始上升到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24、在一阶系统1/(Ts+1)中,T值的大小反映系统的惯性,T值越小,响应速度越慢。

25、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也与系统输入信号的具体形式有关。

26、当稳定的线性系统处于某一初始平衡状态下,在外作用影响下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但当外作用消失后,系统能够恢复到原始平衡状态,因此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外部作用有关。

27、如果高阶系统存在共轭复数主导极点,则系统可近似为过阻尼二阶系统。

28、若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稳定,则闭环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肯定全为正。

29、线性时不变控制系统稳定,要求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大部分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即闭环传递函数的那些极点都具有负实部。

30、利用劳斯稳定判据时,若劳斯表的第一列有两个负数,则系统有两个正实部的极点。

31、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各项系数不全为正,则该系统不稳定。

32、在稳定的高阶系统中,对其时间响应起主导作用的闭环极点称为闭环主导极点。

33、当ζ>1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含有两个振荡衰减的指数项,但其代数和不会超过稳态值1。

34、在工程中常将指示仪表和记录仪表设计成临界阻尼或过阻尼系统。

35、只要偶极子不十分靠近坐标原点,则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一般可以忽略。

第4章 根轨迹法-奇妙曲线背后的秘密

第4章测试题

1、确定某个点是否是s平面上根轨迹一部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幅值条件
B、相角条件
C、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D、稳定性条件

2、一个开环系统具有m个有限零点,n个有限极点,则根轨迹的分支数为:
A、m
B、n
C、m和n中大的那个数
D、m和n中小的那个数

3、根轨迹的各条分支始于( ),终于( )。
A、开环极点,开环零点
B、开环零点,开环极点
C、闭环极点,闭环零点
D、闭环零点,闭环极点

4、一般情况下,增加系统的开环零点,将使系统的根轨迹向( )移动,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A、s上半平面
B、s下半平面
C、s左半平面
D、s右半平面

5、若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一个负实数的开环极点,通常将( )系统稳定性的改善。
A、不利于
B、有利于
C、无影响
D、不一定

6、幅值条件与根轨迹增益K*有关,而相角条件与根轨迹增益K*无关,所以相角条件是确定s平面上根轨迹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都不是

7、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 )之间,则在这两个点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分离点。
A、开环极点
B、开环零点
C、闭环极点
D、闭环零点

8、当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意味着闭环特征方程式有一对纯虚根,此时系统处于:
A、稳定状态
B、不稳定状态
C、临界稳定状态
D、都有可能

9、根轨迹具有连续性,且对称于
A、实轴
B、虚轴
C、原点
D、(-1,j0)点

10、一般情况下,增加系统的开环零点,通常将( )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改善。?
A、不利于
B、有利于
C、无影响?
D、不一定

11、如果系统期望主导极点在根轨迹右侧,可通过增加( ),使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向右弯曲,通过期望主导极点,满足系统动态要求。
A、开环极点
B、开环零点
C、闭环极点
D、闭环零点

12、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 )之间,则在这两个点之间至少存在一个会合点。
A、开环极点
B、开环零点
C、闭环极点
D、闭环零点

13、在绘制根轨迹时,需建立s平面坐标系,s平面上的实轴和虚轴的坐标比例应取得( ),这样才能够正确反映坐标点的位置和相角的关系。
A、一致
B、实轴比例是虚轴比例的2倍
C、虚轴比例是实轴比例的2倍
D、没有关系

14、一般情况下,增加系统的开环零点,相当于在根轨迹的相角条件中增加了一个( )的相角。
A、正
B、负
C、零
D、未知

15、若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一个负实数的开环极点,则相当于在根轨迹的相角条件中增加了一个( )的相角。
A、正
B、负
C、零
D、未知

16、多个参数变化时闭环系统的特征根轨迹称为( )
A、零度根轨迹
B、根轨迹簇
C、180°根轨迹
D、根轨迹组

17、根轨迹的出射角是指根轨迹离开开环复数极点处的切线与( )方向的夹角。
A、负实轴
B、正实轴
C、负虚轴
D、正虚轴

18、广义根轨迹包括:
A、参量根轨迹
B、开环传递函数中零点个数多于极点个数的根轨迹
C、零度根轨迹
D、180°根轨迹

19、零度根轨迹和180°根轨迹绘制时哪些法则需要调整:
A、实轴上的根轨迹
B、根轨迹渐近线
C、根轨迹的出射和入射角
D、根轨迹的分支数

20、一般情况下,在开环系统中增加位于s左半平面的开环零点通常可以?
A、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B、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C、同时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D、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21、一般情况下,在开环系统中增加位于s左半平面的开环极点通常可以
A、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B、不利系统的动态性能
C、同时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D、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22、根轨迹可以直观地反映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以及变化情况,所以利用根轨迹可以很容易了解系统的:
A、稳定性
B、动态性能
C、稳态性能
D、抗干扰性

23、在分析或校正系统时,有时需要研究除开环增益外的其它参数( )变化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因此就需要绘制以该参数为参变量的根轨迹,这种根轨迹被称为参量根轨迹。
A、开环零点
B、开环极点
C、时间常数
D、反馈系数

24、绘制根轨迹的方法有:
A、解析法
B、图解法
C、计算机辅助求解法
D、试凑法

25、根轨迹的各条分支起始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若根轨迹的开环极点数和开环零点数不相等时,此时有部分根轨迹分支将起始或终止于无穷远处。

26、由两个开环极点(实数极点或复数共轭极点)和一个开环实数零点组成的开环系统,当该零点位于两个实数极点之间,闭环系统根轨迹将是一个圆或圆的一部分。

27、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一个开环极点和一个无穷远处的极点之间,则在这两个极点之间存在一个分离点。

28、根轨迹是指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某一参量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而形成的轨迹。

29、若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一个负实数的开环极点,将使系统的根轨迹形状向左方向弯曲。

30、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中的两者之和相等。

31、零度根轨迹在实轴上的根轨迹与180°根轨迹一致。

3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某一个参量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单位负反馈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而形成的轨迹为180°根轨迹。

33、根轨迹具有连续性,并且关于虚轴对称。

34、当开环系统极点个数n与零点个数m满足n-m≥2时,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所有特征根之和恒等于开环极点之和。

35、控制系统的稳性能只取决于闭环极点的位置,动态性能与闭环零点位置也有关。

第2次作业

1、

2、

3、

4、

5、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傅氏变换工具剖析系统奥秘

第5章测试题

1、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当输入一频率为w的正弦信号时,则系统到达稳态后系统输出是:
A、和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幅值和相位随w变化而变化;
B、和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但幅值和相位会随w变化而变化;
C、和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幅值会随w变化而变化,但相位不会变;
D、和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相位会随w变化而变化,但幅值不会变

2、当振荡环节的阻尼比0<ζ<0.707时,ζ越小幅频特性的谐振峰值Mr
A、越大
B、越小
C、先大后小
D、先小后大

3、在绘制型别为v的开环系统Bode图时,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20v dB/dec
B、20v dB/dec
C、-10v dB/dec
D、10v dB/dec

4、积分环节的幅频特性,其幅值和频率成
A、指数关系
B、正比关系
C、反比关系
D、不定关系

5、某环节传递函数G(s)=(100s+1)/(10s+1),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
A、(0,j0)
B、(1,j0)
C、(1,j1)
D、(10,j0)

6、已知开环传递函数G(s)经反馈控制后获得闭环稳定,当频率w=0+→+∞变化时G(s)的奈氏图围绕(-1,j0)点逆时针旋转1圈,则G(s)的不稳定极点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7、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阶跃信号
B、斜坡信号
C、正弦信号
D、加速度信号

8、设系统的频率特性G(jw)=R(w)+jI(w),则相频特性为
A、I(w)/R(w)
B、R(w)/I(w)
C、arctan[I(w)/R(w)]
D、arctan[Rw)/I(w)]

9、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w)=3/[(1+jw)^3],当w=1rad/s时,其频率特性相角为
A、-45°
B、-90°
C、-135°
D、-270°

10、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为G(jw)=2/[jw(1+jw)^2],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与负实轴交点的频率值w为
A、0.707rad/s
B、1rad/s
C、1.414rad/s
D、2rad/s

11、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1/[s(s+1)],系统的相位裕量约等于
A、50°
B、60°
C、70°
D、80°

12、判别一个系统是否稳定有多种方法,其中不包括?
A、劳斯判据法
B、奈奎斯特判据法
C、拉普拉斯法
D、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13、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为G(jw)=1/[jw(1+jw)(1+2jw)],则其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与负实轴交点的频率值w为
A、0.707rad/s
B、1rad/s
C、1.414rad/s
D、2rad/s

14、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是
A、幅频特性
B、相频特性
C、传递函数
D、频率响应函数

15、如果0型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的极点个数为2,当系统频率w=0-∞变化时,开环奈氏曲线包围GH平面中(-1,j0)点的圈数为1,则此时闭环特征根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16、已知不稳定开环传递函数G(s)=4/[(s-2)(s-3)],经反馈控制后获得闭环稳定,那么G(s)的奈氏图围绕(-1,j0)点顺时针旋转( )圈。
A、0
B、1
C、2
D、3

17、惯性环节的奈氏曲线是一个圆心为点(0.5, j0),半径为0.5,位于( )的半圆。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8、中频段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很大,一般要求中频段斜率为( ),且宽度足够,以保证系统的相位裕量满足要求。
A、-20dB/dec
B、-40 dB/dec
C、-60 dB/dec
D、0 dB/dec

19、表征系统相对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有:
A、相位裕量
B、幅值裕量
C、幅频裕量
D、相频裕量

20、下面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主要反映了系统的稳态性能;
B、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中频段主要反映了系统动态响应的平稳性和快速性;
C、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截止频率越大,响应速度越快;
D、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高频段主要反映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1、带宽频率指的是闭环幅频特性的幅值减少到0.707倍零频幅值时的频率,频带越宽,则
A、抑制高频噪声能力越强;
B、抑制高频噪声能力越弱
C、重现输入信号的能力越强
D、重现输入信号的能力越弱

22、频率分析法适用于以下哪些系统 ( )
A、线性定常系统
B、延迟环节
C、部分非线性系统
D、随机系统

23、在对数频率特性图,简称Bode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轴的刻度都是不均匀的。

24、延迟环节的奈氏曲线是复平面上的一个单位圆,它不会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只会使输入信号的相位滞后,因此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25、若奈氏图顺时针包围(-1,j0)点,则闭环系统一定稳定。

26、增益裕量反映的是开环传递函数的奈氏图与负实轴相交时的幅值。

27、相位裕量反映的是开环传递函数幅值为1时奈氏图与正实轴之间的夹角。

28、频率特性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与外界输入和初始条件无关。

29、开环传递函数在s平面虚轴上存在零极点时,无法绘制奈氏曲线。

30、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线性系统稳态输入与输出的傅里叶变换之比称为频率特性。

31、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稳态输出与输入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32、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同时也适用于线性时变系统。

33、为反映工程系统的实际情况,Bode图横轴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十倍频程关系,压缩了高频段,扩展了中低频段。

34、纯微分环节能够抑制低频信号,放大高频信号,实现高通滤波。

35、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s平面右半面没有任何零、极点,也没有延迟因子的系统称为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系统改造

第6章测试题

1、在三频段校正过程中,为满足系统稳态精度的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最好是
A、0型或Ⅰ型
B、Ⅰ型或Ⅱ型
C、0型或Ⅱ型
D、都可以

2、PI校正属于下列哪一种串联校正?
A、滞后
B、超前
C、滞后-超前
D、超前-滞后

3、在PID控制器中,哪一个单元是体现控制作用强弱的基本单元?
A、积分
B、微分
C、积分和微分
D、比例

4、超前校正装置的突出特点是其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分别具有
A、正相移和负斜率
B、负相移和负斜率
C、正相移和正斜率
D、负相移和负斜率

5、使用PI控制器,相当于在系统中同时引入了哪些环节,以使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均满足要求?
A、比例、积分
B、积分和一阶微分
C、比例和一阶微分
D、比例、积分和一阶微分

6、反馈校正是一种( )校正。
A、串联
B、复合
C、局部
D、综合

7、串联滞后校正主要是利用滞后装置的什么特性,改善系统性能,同时提高抑制高频噪声的能力?
A、正相移
B、负相移
C、高频幅值衰减
D、高频幅值抬高

8、滞后校正装置的突出特点是其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分别具有
A、相位超前和正斜率
B、相位滞后和负斜率
C、正相移和正斜率
D、负相移和正斜率

9、如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两个转折频率分别是10rad/s和40rad/s,则按照串联超前校正设计原则,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应是( )。
A、20rad/s
B、15rad/s
C、30 rad/s
D、25 rad/s

10、超前校正装置一般配置在被校正系统的( )
A、低频段
B、中频段
C、高频段
D、都可以

11、PID可视作是以下何种校正装置? ( )
A、滞后校正
B、超前校正
C、滞后-超前校正
D、超前-滞后校正

12、常用的校正方法有:
A、串联校正
B、反馈校正
C、复合校正
D、并联校正

13、串联校正方法主要包括:
A、串联超前校正
B、串联滞后校正
C、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D、串联超前-滞后校正

14、PID控制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A、PI控制器
B、PD控制器
C、PID控制器
D、P控制器

15、关于PID控制器,如下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低频段,PID的积分起滞后校正作用,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B、中频段,PID的微分部分起超前校正作用,使系统相位裕量和截止频率增加,改善动态性能;
C、PID控制器的微分部分将削弱高频噪声的影响;
D、PID控制器的比例环节是体现控制作用强弱的基本单元

16、反馈校正是一种局部反馈,可分为硬反馈校正和软反馈校正,这些反馈校正方法可用于如下哪些场合:
A、消除或改善对性能不利的环节;
B、降低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C、降低前向通道中某些元部件的灵敏度;
D、削弱系统的非线性影响

17、串联超前校正将会使得系统:
A、截止频率增加
B、频带变窄
C、动态响应速度加快
D、降低高频噪声的抗干扰能力

18、关于串联滞后校正具有哪些特点:
A、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减小
B、校正后系统的高频段幅值降低
C、校正后系统的抗高频干扰能力提升
D、校正后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

19、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截止频率要足够大,以满足系统哪一种性能要求?
A、稳态性能
B、动态性能
C、响应速度
D、快速性

20、复合校正是在原有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中,引入与给定信号或扰动信号有关的开环补偿信号,实现在保持系统( )不变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A、稳态性能
B、闭环特征方程
C、截止频率和相位裕量
D、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21、下列哪一种串联校正可以使系统开环截止频率减小,相位裕量增加,从而有裕量允许增大其开环增益,提高稳态性能?
A、滞后
B、PI
C、超前
D、PD

22、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要求有一定的高度和斜率,以满足哪一种性能要求?
A、稳态性能
B、超调量
C、相位裕量
D、控制精度

23、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中频段的斜率要求为-20 dB / dec,并有足够的宽度,以满足系统哪一种性能要求?
A、相对稳定性
B、超调量
C、相位裕量
D、控制精度

24、如果一个Ⅱ型系统是稳定的,且动态快速性裕量较大,稳态精度较差时,可以通过增加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 )以减小稳态误差。
A、斜率
B、高度
C、增益
D、截止频率

25、串联超前校正主要用于系统的( )已符合要求,而( )有待改善的场合。
A、稳态性能,动态性能
B、快速性,稳定性
C、精度,动态性能
D、精度,稳定性

26、超前校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系统的哪些性能?
A、稳态性能
B、动态性能
C、精度和抗干扰性
D、快速性和相对稳定性

27、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位置,以及它和系统固有部分的不同联结方式,校正方式可分为( )。
A、串联校正
B、反馈校正
C、复合校正
D、整定校正

28、复合校正中的前馈校正属于开环控制,要求组成补偿装置的系统元器件参数稳定。

29、在期望频率特性法校正中,为使校正装置易于实现,一般使期望特性高频段的斜率与原系统高频段平行或完全重合。

30、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在低频段具有相位滞后特性,高频段具有相位超前特性,即在低频段具有微分控制作用,在高频段具有积分控制作用。

31、系统引入滞后校正装置时,其滞后的相位角会影响系统的相位裕量,为尽量减小其对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影响,一般将滞后装置设置在系统低频段,并远离截止频率。

32、对于同一系统,采用超前校正的系统带宽小于采用滞后校正的系统带宽。

33、校正的实质是在系统中加入合适的环节或装置,使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发生变化,改变系统的极点分布或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形状,使校正后系统满足稳定性能指标要求。

34、前馈控制是一种开环控制方式。

35、无论是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校正,还是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校正,都属于顺馈控制,顺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要求补偿装置的各种元器件具有参数稳定性。

第3次作业

1、

2、

3、

4、

5、

第7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从理想走进现实

第7章测试题

1、在无外输入时,若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曲线G(jw)不包围非线性部分的负倒描述函数曲线-1/N(X),则系统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都有可能

2、若非线性系统在奇点处线性化后方程的特征根为一对纯虚根,则该奇点为:
A、中心点
B、节点
C、鞍点
D、焦点

3、如果极限环附近两侧的相轨迹,一侧卷向极限环,另一侧卷离极限环,则该极限环是
A、稳定的
B、不稳定的
C、半稳定的
D、临界稳定的

4、中心点对应非线性系统在奇点处线性化后方程的特征根为
A、一对共轭纯虚根
B、两个负实根
C、两个正实根
D、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

5、若非线性系统在奇点处线性化后方程的特征根为两个符号相反的实根,则该奇点为
A、中心点
B、节点
C、鞍点
D、焦点

6、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定义为:在( )输入信号作用下,非线性环节稳态输出中的基波分量与输入信号的复数比。
A、正弦
B、余弦
C、单位阶跃
D、单位脉冲

7、对于幅值为M的理想继电特性,其描述函数为 ( )
A、4M/(πX)
B、4X/(πM)
C、-πX/(4M)
D、- πM/(4X)

8、间隙特性的描述函数是( )
A、A.一个只与输入幅值相关的实函数
B、B.一个只与输入幅值相关的复函数
C、C.一个只与输入频率相关的实函数
D、D.一个只与输入频率相关的复函数

9、相轨迹曲线簇会在( )相交,且彼此斜率( )。
A、奇点,相同
B、奇点,不相同
C、0点,相同
D、0点,不相同

10、系统在稳定的极限环上运动就表现为( ),为减小其对机械系统的磨损与冲击,希望极限环尺寸( )
A、自激振荡,尽可能小
B、自激振荡,尽可能大
C、振荡衰减,尽可能小
D、振荡衰减,尽可能大

11、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系统状态沿着相轨迹曲线运动的方向( )运动。
A、上
B、下
C、左
D、右

12、典型非线性特性主要有:?
A、饱和特性
B、死区特性
C、继电特性
D、间隙特性

13、描述函数法是一种不受阶次限制的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使用时要求满足如下限制条件:
A、非线性系统能够简化为非线性环节与线性环节串联的单位负反馈结构形式
B、非线性特性应具有奇对称性,以保证直流分量为零
C、系统的线性环节应具有低通滤波特性
D、非线性环节具有时不变特性

14、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A、描述函数法
B、相平面法
C、劳斯判据
D、计算机求解法

15、间隙非线性特性对控制系统的主要影响为:
A、降低系统精度,增大稳态误差
B、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C、使系统的频率响应在相位上产生滞后
D、可能会使系统产生自振

16、非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响应可能会出现以下哪些特殊现象?
A、跳跃谐振
B、倍频振荡
C、频率捕捉
D、渐近收敛

17、相平面法是一种基于时域的图解分析方法,适用于( )系统。
A、一阶
B、二阶
C、高阶
D、都可以

18、自激振荡需满足如下哪几个条件( )
A、没有外界周期变化信号的作用
B、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C、系统内产生具有固定振幅的稳定周期运动
D、系统内产生具有固定频率的稳定周期运动

19、只要系统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非线性元件,这个系统就是非线性系统。

20、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与起始状态和输入信号无关。

21、两个非线性环节并联后总的描述函数,等于两个并联环节描述函数的和。两个非线性环节串联后总的描述函数,等于两个串联环节描述函数的乘积。

22、在相平面法中,当相轨迹经过相平面等倾线上任意一点时,其切线斜率都相等。

23、存在不稳定极限环的控制系统必然是不稳定的。

24、一般带饱和特性的控制系统可使不稳定系统响应由发散振荡变为等幅振荡。

25、若负倒描述函数曲线-1/N(X)与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曲线G(jw)存在交点M,若-1/N(X)曲线沿着振幅X增加的方向在交点M处由稳定区域进入不稳定区域时,则该交点对应的周期运动是稳定的。

26、极限环是最常见的一种奇线,不存在平衡点,它是相平面上一条孤立的封闭相轨迹,附近的其他相轨迹都无限得趋向或者离开它,是一个无首无尾的封闭环圈。

27、两个串联非线性环节的顺序交换,不会影响等效后的非线性特性。

28、在相平面上通过开关线把相平面分割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内的系统可以看成是线性的。

29、自激振荡的周期运动形式在线性系统中不存在,只有在临界状态下才会产生周期运动。

30、死区非线性特性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会增大系统的稳态误差,降低其抗干扰能力。

31、非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响应与线性系统一致,输出为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其幅值和相位是输入频率的函数。

32、线性二阶系统通常只有一个平衡状态,因此相轨迹只有一个奇点。

33、稳定节点附近对应的相轨迹是一簇趋向相平面原点的抛物线。

34、有些非线性系统在一定工作范围内可以基于“小偏差理论”近似为线性系统来处理。

35、描述函数法是对非线性环节进行谐波线性化处理后得到的,因此线性系统的所有稳定性理论都可以推广应用到非线性系统。

第8章 离散控制系统--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的渊源

第8章测试题

1、线性离散系统的一种数学模型描述形式为:
A、微分方程
B、差分方程
C、代数方程
D、积分方程

2、Ⅰ型离散线性系统要求跟踪给定斜坡信号时,可以实现
A、有差跟踪
B、无差跟踪
C、无法跟踪
D、跟踪效果和初始状态有关

3、如果离散线性系统的全部闭环特征根都在负实轴上且位于-1点左边,则系统的暂态响应为:
A、单调发散
B、交替变号振荡发散
C、单调衰减
D、交替变号振荡衰减

4、在使用脉冲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误差时,该系统
A、输入为0
B、初始状态为0
C、输入和初始状态都等于0
D、输入和初始状态都不等于0

5、已知信号c(t)的拉氏变换为C(s)=1/(s+2),则c(t)在采样时间T作用下的Z变换为
A、z/(z-0.5)
B、z/[z-e^(-2T)]
C、z/(z-2)
D、z/[z-e^(-0.5T)]

6、误差函数E(z)=(z^2)/[(z-0.8)(z-0.1)]的终值为
A、0
B、0.8
C、0.1
D、0.2

7、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形式为
A、(1-e^(-Ts))/s
B、1-e^(-Ts)
C、(1-e^(Ts))/s
D、(1+e^(-Ts))/s

8、单位阶跃信号的Z变换为
A、z/(z-1)
B、z/(z+1)
C、(z-1)/z
D、(z+1)/z

9、如果离散线性系统的全部闭环特征根都位于右半单位圆内(不在实轴和虚轴上),则系统的暂态响应为:
A、发散振荡脉冲序列
B、等幅振荡脉冲序列
C、衰减振荡脉冲序列
D、单调衰减脉冲序列

10、若串联连接的G(s)与H(s)之间没有采样开关,则其相应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A、GH(z)
B、G(z)H(z)
C、G(z)+H(z)
D、G(z)/H(z)

11、如果系统中某处或数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码,则称为( )。
A、连续系统
B、离散系统
C、随机系统
D、脉冲系统

12、离散系统在进行信号采样时需要满足香农采样定理,即对信号f(t)的采样频率Ws需要大于或等于( )倍的信号频谱最大带宽,此时由f(t)的采样信号可以不失真地恢复到f(t)。
A、1
B、1.5
C、2
D、2.5

13、以采样周期T对传递函数为G(s)=10/s(s+10)的连续系统进行采样,其脉冲传递函数为( )
A、G(z)=z/(z-1)-z/(z-e^(-T))
B、G(z)=z/(z-1)-10z/(z- e^(-T))
C、G(z)=10z/(z-1)-z/(z- e^(-T))
D、G(z)=z/(z-1)-z/(z- e^(-10T))

14、如果离散线性系统除一个闭环特征根位于负实轴小于-1外,其余全部位于右半单位圆内,则系统最终的响应信号为:( )
A、交替变号的发散脉冲序列
B、等幅振荡的脉冲序列
C、单调衰减的负脉冲序列
D、交替变号的衰减脉冲序列

15、如下关于零阶保持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上一时刻的采样值恒值地保持到下一个采样时刻
B、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C、有多个截止频率
D、产生负相位移,降低系统稳定性

16、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都位于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
B、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都位于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外
C、全部特征根的模都小于1
D、全部特征根的模都大于1

17、Z变换方法主要有
A、级数求和法
B、部分分式法
C、留数计算法
D、双线性变换法

18、离散控制系统较一般连续控制系统具有哪些优点:
A、可以使用工程中高精度的数字式检测元件和执行元件,提高整个数字控制系统精度
B、数字信号或脉冲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C、可以实现一些模拟控制器难以实现的控制律,进行复杂的数字运算
D、用一台计算机课题同时控制多个系统,提高设备利用率

19、A-D转换过程包括哪两个过程:
A、采样过程
B、均匀过程
C、量化过程
D、离散过程

20、Z反变换通常可以通过如下哪些方法来实现?
A、幂级数法
B、试凑法
C、部分分式法
D、反演积分法

21、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A、微分方程
B、差分方程
C、脉冲传递函数
D、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

22、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与下列哪些有关? ( )
A、系统结构
B、系统参数
C、输入信号
D、采样周期

23、在分析离散线性系统过程中使用的Z变换法,其变换过程满足齐次性,不满足叠加性。

24、串联环节间的采样开关对于求解开环系统的脉冲函数有影响。

25、在离散系统中使用类似于连续系统中的劳斯判据需要经过双线性变换。

26、在线性定常离散系统输入端具有采样开关且系统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信号的Z变换与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称为脉冲传递函数。

27、香农采样定理给出的是离散控制系统采样周期的上限值。

28、控制系统中如果某处或数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码,则这样的系统称为离散时间系统,简称离散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离散控制系统的一种,系统控制器由计算机来实现。

29、为了使离散系统具有较为满意的动态性能,其闭环极点最好分布在单位圆的右半部,且尽量靠近原点。

30、一般而言,采样周期越小,采样点数就越密,所得离散信号就越逼近于原信号,因此采样频率越高越好以便采集更多的数据量。

31、零阶保持器是把某一时刻nT的采样值,恒值地保持到下一个采样时刻(n+1)T,具有恒值外推功能。

32、在Z变换中,符号z^{ -k}表示采样信号超前k个采样周期。

33、双线性变换可以将z平面上单位圆周映射到新坐标系中的虚轴。

34、两个串联环节总的脉冲传递函数等于这两个串联环节脉冲传递函数的乘积。

35、在Z变换的实数位移定理中,z^(-k)表示采样信号超前k个采样周期。

第4次作业

1、

2、

3、

4、

5、

模拟期末测验

《自动控制原理》在线开放课程-期末测试

1、由于物理可实现问题,传递函数通常是有理真分式形式,表明?
A、传递函数分子的阶次不大于分母的阶次
B、传递函数分子的阶次不小于分母的阶次
C、传递函数分子的阶次小于分母的阶次
D、传递函数分子的阶次大于分母的阶次

2、若要减小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超调量,应该
A、减小阻尼比
B、加大阻尼比
C、减小自然频率
D、加大自然频率

3、在根据线性定常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构建的劳斯表中出现全零行,表明系统存在
A、关于原点对称的根
B、两个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实根
C、一对共轭纯虚根
D、对称于虚轴的两对共轭复根

4、确定某个点是否是s平面上根轨迹一部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幅值条件
B、相角条件
C、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D、稳定性条件

5、在绘制型别为v的开环系统Bode图时,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20v dB/dec
B、20v dB/dec
C、-10v dB/dec
D、10v dB/dec

6、在无外输入时,若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曲线G(jw)不包围非线性部分的负倒描述函数曲线-1/N(X),则系统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渐近稳定

7、如果离散线性系统的全部闭环特征根都在负实轴上且位于-1点右边,则系统的暂态响应为:
A、单调发散
B、交替变号振荡发散
C、单调衰减
D、交替变号振荡衰减

8、串联超前校正将会使得系统:
A、截止频率减小
B、频带变窄
C、动态响应速度加快
D、增强对高频噪声的抗干扰能力

9、系统的微分方程为c(t)=4+5r(t),则该系统属于
A、线性定常系统
B、线性时变系统
C、非线性定常系统
D、非线性时变系统

10、在三频段校正过程中,为满足系统稳态精度的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最好是
A、0型或Ⅰ型
B、Ⅰ型或Ⅱ型
C、0型或Ⅱ型
D、都可以

11、以采样周期T对传递函数为G(s)=10/s(s+10)的连续系统进行采样,其脉冲传递函数为( )
A、G(z)=z/(z-1)-z/(z-e^(-T))
B、G(z)=10z/(z-1)-z/(z- e^(-T))
C、G(z)=z/(z-1)-10z/(z- e^(-T))
D、G(z)=z/(z-1)-z/(z- e^(-10T))

12、系统在稳定的极限环上运动就表现为( ),为减小其对机械系统的磨损与冲击,希望极限环尺寸( )
A、自激振荡,尽可能小
B、自激振荡,尽可能大
C、振荡衰减,尽可能小
D、振荡衰减,尽可能大

13、若非线性系统在奇点处线性化后方程的特征根为一对纯虚根,则该奇点为( )
A、中心点
B、节点
C、鞍点
D、焦点

14、PID可视作是以下何种校正装置? ( )
A、滞后校正
B、超前校正
C、滞后-超前校正
D、超前-滞后校正

15、如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两个转折频率分别是10rad/s和40rad/s,则按照串联超前校正设计原则,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应是( )。
A、20rad/s
B、15 rad/s
C、30 rad/s
D、25 rad/s

16、惯性环节的奈氏曲线是一个圆心为点(0.5, j0),半径为0.5,位于( )的半圆。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7、中频段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很大,一般要求中频段斜率为( ),且宽度足够,以保证系统的相位裕量满足要求。
A、-20dB/dec
B、-40 dB/dec
C、-60 dB/dec
D、0 dB/dec

18、如果0型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的极点个数为2,当系统频率w=0-∞变化时,开环奈氏曲线包围GH平面中(-1,j0)点的圈数为1,则此时闭环特征根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19、一般情况下,增加系统的开环零点,将使系统的根轨迹向 ( ) 移动,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A、s上半平面
B、s下半平面
C、s左半平面
D、s右半平面

20、一个开环系统具有m个有限零点,n个有限极点,则根轨迹的分支数为:( )
A、m
B、n
C、m和n中大的那个数
D、m和n中小的那个数

21、为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工程上常采用的典型输入信号为( )
A、阶跃信号
B、斜坡信号
C、加速度信号
D、脉冲信号

22、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25/[s(s+6)] 则该系统的阻尼比为( )
A、0.4
B、0.5
C、0.6
D、0.8

23、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D(s)=s^3+8s^2+25s+K=0,则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是( )
A、0<K<200
B、0<K<100
C、100<K<200
D、0<K<50

24、对于比较点位置前传递函数为G(s)的系统框图,当比较点位置前移时应在移动的信号通道上增加一个传递函数为( )的环节。
A、G(s)
B、–G(s)
C、1/G(s)
D、-1/G(s)

25、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电加热炉,炉内温度的变化量与控制电压变化量见的关系可等效为( )
A、积分环节
B、比例环节
C、惯性环节
D、二阶振荡环节

26、下列哪个控制系统元件用于调整系统结构和参数( )
A、比较元件
B、执行元件
C、校正元件
D、放大元件

27、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s+1)/(s^2+6s+100),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A、s^2+6s+100=0
B、s^2+6s+101=0
C、s^2+8s+101=0
D、都不是

28、当振荡环节的阻尼比0<ζ<0.707时,ζ越小幅频特性的谐振峰值Mr( )
A、越大
B、越小
C、先大后小
D、先小后大

29、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为G(jw)=2/[jw(1+jw)^2],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与负实轴交点的频率值w为( )。
A、0.707rad/s
B、1rad/s
C、1.414rad/s
D、2rad/s

30、控制系统系统的基本要求为
A、稳
B、快
C、准
D、强

31、在梅森增益求取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计算公式中,需要用到:
A、总传输增益
B、前向通道增益
C、余因子式
D、反馈通道增益

32、为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可以通过如下哪些措施:
A、增大开环增益
B、在系统前向通道串联积分环节
C、在系统反馈通道串联积分环节
D、引入前馈校正

33、零度根轨迹和180°根轨迹绘制时哪些法则需要调整:
A、实轴上的根轨迹
B、根轨迹渐近线
C、根轨迹的出射和入射角
D、根轨迹的分支数

34、表征系统相对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有:
A、相位裕量
B、幅值裕量
C、幅频裕量
D、相频裕量

35、串联校正方法主要包含:
A、串联超前校正
B、串联滞后校正
C、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D、串联超前-滞后校正

36、描述函数法是一种不受阶次限制的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使用时要求满足如下限制条件:
A、非线性系统能够简化为非线性环节与线性环节串联的单位负反馈结构形式
B、非线性特性应具有奇对称性,以保证直流分量为零
C、系统的线性环节应具有低通滤波特性
D、非线性环节具有时不变特性

37、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都位于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
B、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都位于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外;
C、全部特征根的模都小于1;
D、全部特征根的模都大于1

38、间隙非线性特性对控制系统的主要影响为:
A、降低系统精度,增大稳态误差
B、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C、使系统的频率响应在相位上产生滞后
D、可能会使系统产生自振

39、串联超前校正将会使得系统:
A、截止频率增加
B、频带变窄
C、动态响应速度加快
D、降低高频噪声的抗干扰能力

40、根轨迹可以直观地反映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以及变化情况,所以利用根轨迹可以很容易了解系统的:
A、稳定性
B、动态性能
C、稳态性能
D、抗干扰性

41、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与下列哪些有关? ( )
A、系统结构
B、系统参数
C、输入信号
D、采样周期

42、非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响应可能会出现以下哪些特殊现象? ( )
A、跳跃谐振
B、倍频振荡
C、频率捕捉
D、渐近收敛

43、自激振荡需满足如下哪几个条件( )
A、没有外界周期变化信号的作用
B、正弦信号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
C、系统内产生具有固定振幅的稳定周期运动
D、系统内产生具有固定频率的稳定周期运动

44、关于串联滞后校正具有哪些特点:( )
A、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减小
B、校正后系统的高频段幅值降低
C、校正后系统的抗高频干扰能力提升
D、校正后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

45、一般情况下,在开环系统中增加位于s左半平面的开环极点通常可以( )
A、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B、不利系统的动态性能
C、同时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D、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46、在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哪些线性系统可以实现无差跟踪,即稳态误差为0? ( )
A、0型系统
B、Ⅰ型系统
C、Ⅱ型系统
D、Ⅲ型系统

47、如下哪些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 )
A、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B、雷达跟踪系统
C、电压跟随器
D、空调系统

48、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为:
A、对外部干扰没有抑制作用
B、结构简单
C、控制精度取决于元件和校准精度
D、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没有直接影响

49、串联环节间采样开关的采样频率,对于求解开环系统的脉冲函数没有影响。

50、两个非线性环节并联后总的描述函数,等于两个并联环节描述函数的和。两个非线性环节串联后总的描述函数,等于两个并联环节描述函数的乘积。

51、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与起始状态和输入信号无关。

52、在期望频率特性法校正中,为使校正装置易于实现,一般使期望特性高频段的斜率与原系统高频段平行或完全重合。

53、延迟环节的奈氏曲线是复平面上的一个单位圆,它不会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只会使输入信号的相位滞后,因此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54、根轨迹的各条分支起始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若根轨迹的开环极点数和开环零点数不相等时,此时有部分根轨迹分支将起始或终止于无穷远处。

55、在动态性能指标中,上升时间是指系统响应曲线从零开始上升到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56、传递函数是传递函数的复数域模型,它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传递函数只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系统输入、输出的具体形式无关。

57、反馈控制系统对反馈环内前向通道中的扰动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于给定量本身的误差及反馈通道中的扰动没有调节作用。

58、闭环控制系统大多数都是基于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正反馈可能出现在局部反馈的位置。

59、存在不稳定极限环的控制系统必然是不稳定的。

60、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所有特征根之和恒等于开环极点之和。

期末测验模拟卷

1、

2、

3、

4、

5、

6、

7、

8、

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26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它涉及到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等方面。在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26这门课程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控制系统的模型、稳定性、性能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员掌握自动控制的核心技术和方法。

控制系统的模型

控制系统的模型是对实际系统进行抽象和简化后的数学描述。在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26中,我们将会学习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方法,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同时,还会深入讨论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数学工具,以便于学员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经过一定的干扰和扰动后,能够自动回到稳定状态的能力。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26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定方法,包括极点位置、Nyquist判据等。同时,我们还会学习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概念,以便于学员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

控制系统的性能

控制系统的性能是指系统能够实现的稳态和动态响应特性,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在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26中,我们将会学习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包括综合性能指标、稳态性能指标、动态性能指标等。同时,我们还会深入讨论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以便于学员进行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结

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26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工程学科,它涉及到了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和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学员可以深入掌握控制系统的模型、稳定性和性能等方面的知识,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