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分类: 优学院答案发布于:2024-06-02 13:35:12ė02291次浏览630条评论

mooc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1讲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融合的小学现代单元测验

1、2005年,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将定义补充完善为:教育技术是应用通过( )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章节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A、答案答案创造
B、完整使用
C、小学现代管理
D、教育技术以上三种都是应用

2、教育技术的章节研究对象主要是( )
A、设计
B、答案答案开发
C、完整技术性过程和资源
D、小学现代评价

3、教育技术2010年,应用美国普特杜拉(Puentedura,R.R.)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渗透的深浅程度,提出了SAMR模型,它是指( )
A、修改——重塑——替代——增强
B、替代——增强——修改——重塑
C、改善——增强——变革——重塑
D、改善——替代——变革——修改

4、我们可以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电子课本中,使得课本内容兼具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感,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连接了现实与虚拟环境的更为开放的全息环境之中,获得超强的身临其境的知觉体验。这指的是SAMR模型中的( )
A、替代层次
B、增强层次
C、修改层次
D、重塑层次

5、教育技术的设计范畴包括( )
A、教学系统设计
B、信息设计
C、教学策略
D、学习者的特征

6、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融合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 )
A、Learn about IT
B、Learn from IT
C、Learn with IT
D、Learn in IT

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认知发展经历了(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小学学习环境主要有( )类型
A、多媒体学习环境
B、网络学习环境
C、数字化学习环境
D、智慧学习环境

9、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习环境的融合趋势表现为( )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从固定设置走向灵活配置
C、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
D、从外在于教与学过程走向全方位融入教与学过程

10、根据Radcliffe教授提出了信息时代学习环境开发的PST原理,学习环境的开发应包含( )
A、环境特征
B、教学法
C、学习空间
D、技术

11、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过程的融合包含( )
A、优化局部环节的阶段
B、重构教学流程的阶段
C、反思重构内容的阶段
D、系统结构性变革的阶段

12、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评价的融合趋势( )
A、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
B、从单一评价走向综合评价
C、从宏观群体评价走向微观个体评价
D、从客观评价走向主观评价

13、形成性评价是在学期、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而进行的评价。 ( )

14、具体运算阶段是处于7岁至11岁儿童的关键发展期。( )

15、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 )

1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正是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建立的 阶段

17、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 。

第2讲 数字时代小学卓越教师的能力要求

数字时代小学卓越教师的能力要求的单元测验

1、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 )
A、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的设计
B、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
C、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
D、以上三者都是

2、卓越教师教学能力的第一要义是:( )
A、娴熟的信息技术能力
B、先进的教学理念
C、良好的信息素养
D、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3、社会的发展对小学卓越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有:
A、卓越的学科教学专业知识
B、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征
C、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D、娴熟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4、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建立起了对所教知识的深刻理解,才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表现出( )特征
A、知识相关性
B、多元取向
C、基本思想
D、纵向一致性

5、卓越教师理解学科内容知识的标准包括( )
A、建构性
B、正确性
C、意义
D、联系度

6、一名卓越小学教师应该从( )方面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
A、认知特征
B、生活经验
C、性格特征
D、学习基础

7、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 )
A、数字化
B、网络化
C、智能化
D、多媒体化

8、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属性特征体现为( )
A、共享
B、开放
C、交互
D、协作

9、卓越教师娴熟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包括( )
A、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熟练使用
B、灵活应变的课堂掌控能力
C、信息化教学数据的挖掘能力
D、理解信息化理念的能力

10、从学习主体来看,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型学习和共同解决问题型学习两种类型。( )

11、卓越教师设计信息化教学方式时,重点考虑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

12、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要求是:

第3讲 小学智慧课堂与教学设计

小学智慧课堂与教学设计单元测验

1、下列哪项不是智慧课堂的目标( )
A、支持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B、培养智慧型创新人才
C、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D、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对( )进行系统规划
A、教学内容
B、教学资源
C、教学活动
D、教学评价

3、智慧课堂对授导型教学的技术赋能表现为:()
A、资源供给
B、情景识别
C、设备互联
D、交互多维

4、翻转学习突出的学习理念包括:( )
A、个体性
B、参与性
C、实用性
D、生产性

5、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 )
A、提出问题
B、询问他人
C、猜想假设
D、设计实验

6、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相比,在( )方面发生改变
A、教学理念
B、教学目标
C、教学内容
D、教学活动

7、智慧课堂的特征包含( )
A、学习情境感知化
B、教学决策数据化
C、评价反馈智能化
D、交流互动多元化

8、智慧课堂的构成要素包含( )
A、教师
B、学生
C、资源内容
D、交流沟通

9、在智慧课堂对翻转学习的支持下,“课上互动交流”的活动主要包含( )
A、教师向学生推送作业或者习题供学生检测,并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强大的学习分析功能精准诊断学情
B、引导学生将观点发表到智慧教学平台讨论区,生成反映核心概念的词云图或者线索标注图,引发深度交流
C、利用智慧教育云的教学资源再现教学情境或者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的各种工具支持个性化学习,以促进知识深度学习
D、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与学生共同将所学知识进行可视化表达,为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锻炼思维能力提供教学支架

10、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情诊断是指对学生的( )分析
A、起点能力
B、学习风格
C、学习困难
D、学习兴趣

11、智慧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更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12、翻转学习因其教学序列的颠倒,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自由度,也为学生学习从浅度走向深度提供可能。( )

13、在智慧课堂对翻转学习的支持下,“课下自主学习”是通过智慧教育云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

14、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中学习资源的精准推送,主要是指从海量的学习资源中选择与推送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以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

15、智慧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上升到 。

16、智慧课堂对探究性学习能够提供的支持主要有:创设问题情境、可视化探究思维、支持探究操作、记录分析探究数据、支持深度互动、 。

17、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主要是:目标设计与内容重组、学情精准诊断分析、 、学习活动多样设计、学习评价动态设计。

第4讲 多媒体课件与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与自主学习的单元测验

1、下列哪项不是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
A、丰富的表现力
B、良好的交互性
C、多元的资源
D、强大的超链性

2、下列哪项不是多媒体课件的功能( )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B、展示内容,加强理解
C、支持探究,促进建构
D、精准诊断,智能评价

3、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不包含( )方面
A、课件结构与教学功能设计
B、导航设计
C、界面设计
D、教学策略设计

4、多媒体课件的类型有哪些( )
A、课堂演示型
B、自主学习型
C、教学游戏型
D、模拟实验型

5、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包含( )方面
A、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确定
B、学习者特征分析
C、教学策略的设计
D、诊断评价的设计

6、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包含( )方面
A、课件结构与教学功能设计
B、导航设计
C、友好交互界面设计
D、媒体设计

7、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步骤( )
A、编写课件脚本
B、多媒体素材搜集与编辑
C、多媒体素材合成
D、课件试用与测试

8、按照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任务难易程度以及学习过程复杂程度,自主学习可以分为( )
A、指导型自主学习
B、引导型自主学习
C、发现型自主学习
D、活动型自主学习

9、常见的导航策略有( )
A、书签导航
B、线索导航
C、检索导航
D、演示导航

10、指导型自主学习比引导型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程度更高。( )

11、发现型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自主程度最高,学生根据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主动探索与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学习过程。( )

12、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一般划分为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和

第5讲 微课与翻转课堂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单元测验

1、微课的特点不包括( )
A、时间短
B、内容宽泛
C、设计精良
D、质量高

2、翻转课堂最初是有美国的两位( )教师开展的一个课堂改革试验
A、数学
B、物理
C、化学
D、生物

3、根据微课的不同录制方式,可以将微课划分为( )
A、摄制式微课
B、录屏式微课
C、动画式微课
D、手绘式微课

4、根据微课的不同教学用途,可以将微课划分为( )
A、新知讲授型微课
B、习题讲解型微课
C、操作演示型微课
D、复习总结型微课

5、微课的设计应遵循( )
A、目标性原则
B、学习性原则
C、重构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6、微课的设计至少包括( )
A、内容选择
B、策略设计
C、过程设计
D、形式设计

7、微课的开发过程包括( )
A、撰写微课脚本
B、准备素材资源
C、选择制作方式
D、整合制作微课

8、翻转课堂“翻”了( )
A、教学过程
B、教学目标
C、教学对象
D、教学评价

9、微课时间短,内容少,因此教学过程并不完整。( )

10、微课的内容必须是颗粒度小且具体的知识点。( )

11、ARCS动机原理是指选择微课素材资源是要从引起学生注意(Attention)、关注学习关联(Relevance)、促进学习满足(Satisfaction)三方面考虑。( )

12、翻转课堂只是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翻转,其他方面没有发生变化。( )

13、微课是一种以 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它体现了某一知识点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

第6讲 虚拟实验与探究性学习

虚拟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的单元测试题

1、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不包括( )
A、时间和场地的局限
B、实验经费的局限
C、教师指导的局限
D、实验设备的局限

2、探究性学习的环节包括(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设计实验并检验
D、以上所有

3、虚拟实验的优势包括( )
A、降低实验成本
B、共享实验资源
C、增加实验指导
D、提高实验效率

4、虚拟实验的特点包括( )
A、沉浸性
B、危险性
C、模拟性
D、交互性

5、虚拟实验的类型包括( )
A、面向过程的实验
B、面向学科的实验
C、基于数据的实验
D、接近现实的实验

6、探究性学习主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
A、结构式探究
B、开放式探究
C、自主式探究
D、引导式探究

7、面向过程的实验的探究性学习环节主要包括( )
A、创设情境,提出结构化探究问题
B、观察虚拟实验演示并记录现象
C、交流讨论实验现象
D、结合虚拟实验引导分析问题

8、基于数据的实验的探究性学习环节包括( )
A、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结构化探究问题
B、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初步建立猜想,制定探究实验计划或方案
C、反复实验操作,记录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
D、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建构实验原理

9、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 )

10、结构式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设计探究过程,学生按照过程共同搜集证据、分析数据以完成探究任务。( )

11、在结构式探究、引导式探究和开放式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程度逐渐减少,学生的主导程度逐渐增强。( )

12、在简易探究、中级探究和深度探究中,问题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从非良构性问题走向良构性问题。( )

13、虚拟实验的 特点指的是学习者能够沉浸到计算机系统构建的实验场景中,参与实验操作

第7讲 沉浸式技术与体验学习

沉浸式技术与体验学习的单元测验

1、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并通过传感技术将虚拟对象叠加到真实环境中,使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对象实时地显示在同一系统中的是( )技术?
A、虚拟现实技术
B、增强现实技术
C、混合现实技术
D、沉浸式技术

2、增强现实技术主要包括( )
A、显示技术
B、跟踪注册技术
C、图形计算机软件
D、以上所有

3、沉浸式技术的“4I”特点包括( )
A、沉浸性(Immersion)
B、交互性(Interaction)
C、投入感(Involvement)
D、模拟性(Imitation)

4、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包括( )
A、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
B、完全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C、构想式虚拟现实系统
D、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5、混合现实技术的环境包括( )
A、移动设备
B、大型嵌入式数字显示器
C、投影技术
D、动作捕捉设备

6、基于沉浸式技术的体验学习的核心特征包括( )
A、促进投入
B、促进增强
C、促进想象
D、促进延伸

7、库伯的关于体验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圈模型包括( )
A、具体体验
B、反思观察
C、抽象概括
D、主动体验

8、基于沉浸式技术的体验学习的步骤包括( )
A、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B、亲身体验,积极反思
C、深度建构,深化认知
D、知识应用,促进迁移

9、虚拟现实技术偏向于真实环境的一端,因为它是模拟真实环境创设的一种虚拟场景;增强现实技术偏向于虚拟环境的一端,因为它是在真实环境的基础上增加虚拟景象。( )

10、沉浸式技术是指一种单一的技术。( )

11、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通过佩戴设备,与电脑屏幕呈现的三维虚拟环境进行交互。( )

12、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将图像、视频、音频等数字信息实时叠加到真实环境中的一种技术

第8讲 创客空间与项目学习

创客空间与项目学习的单元测验

1、按运作方式可以将创客空间分为( )
A、线下实体空间
B、线上虚拟空间
C、线上线下融合空间
D、以上三者都是

2、下面哪项不是项目学习的特点( )
A、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
B、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C、注重结果性评价
D、以问题/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

3、创客空间的功能内涵包括( )
A、制造工具空间
B、DIY制造空间
C、创意分享空间
D、资讯分享空间

4、按服务对象和功能分,创客空间可以分为( )
A、创业创客空间
B、教育创客空间
C、文化创客空间
D、社区创客空间

5、按主题功能,创客空间可以分为( )
A、单一主题创客空间
B、综合型创客空间
C、数控制造类
D、电子搭建类

6、按演变发展阶段分,创客空间可以分为( )
A、从0-1萌芽期
B、1.0空间
C、2.0空间
D、3.0空间

7、从结构特征看,项目的类别包括( )等
A、结构式项目
B、体验式项目
C、体裁式项目
D、开放式项目

8、从项目行为的角度,项目可以分为( )
A、社会调查项目
B、设计与制作项目
C、创业实践项目
D、科学探究项目

9、创客项目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 )
A、项目规划
B、项目目标分析
C、项目承载的核心素养分析
D、策略与过程设计

10、一般认为,“创客活动”源于MIT的比特及原子研究中心在2000年发起的FabLab制作实验室创新项目。( )

11、项目学习的一般流程包括:建立学习团队、选定项目主题、制定学习活动计划、开展项目学习活动、作品创作与共享、项目学习评价与反思。( )

12、项目式学习是面向 的跨学科统整学习。

期末考试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期末测试

1、2005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将定义补充完善为:教育技术是通过( )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A、创造
B、使用
C、管理
D、以上三种都是

2、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 )
A、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的设计
B、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
C、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
D、以上三者都是

3、下列哪项不是智慧课堂的关键特征( )
A、内容呈现多样化
B、学习情境感知化
C、教学决策数据化
D、资源推送智能化

4、下列哪项不是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
A、丰富的表现力
B、良好的交互性
C、多元的资源度
D、强大的超链性

5、下列哪项不是多媒体课件的功能( )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B、展示内容,加强理解
C、支持探究,促进建构
D、辅助评价,支持拓展

6、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不包括( )
A、时间和场地的局限
B、实验经费的局限
C、教师指导的局限
D、实验设备的局限

7、增强现实技术主要包括( )
A、显示技术
B、跟踪注册技术
C、图形计算机软件
D、以上所有

8、按运作方式可以将创客空间分为( )
A、线下实体空间
B、线上虚拟空间
C、线上线下融合空间
D、以上三者都是

9、下面哪项不是项目学习的特点( )
A、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
B、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C、注重结果性评价
D、以问题/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

10、创客空间的功能内涵包括( )
A、制造工具空间
B、DIY制造空间
C、创意分享空间
D、资讯分享空间

11、按服务对象和功能分,创客空间可以分为( )
A、创业创客空间
B、教育创客空间
C、文化创客空间
D、社区创客空间

12、从项目行为的角度,项目可以分为( )
A、社会调查项目
B、设计与制作项目
C、创业实践项目
D、科学探究项目

13、沉浸式技术的“4I”特点包括( )
A、沉浸性(Immersion)
B、交互性(Interaction)
C、投入感(Involvement)
D、模拟性(Imitation)

14、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包括( )
A、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
B、完全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C、构想式虚拟现实系统
D、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15、库伯的关于体验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圈模型包括( )
A、具体体验
B、反思观察
C、抽象概括
D、主动体验

16、基于沉浸式技术的体验学习的步骤包括( )
A、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B、亲身体验,积极反思
C、深度建构,深化认知
D、知识应用,促进迁移

17、虚拟实验的特点包括( )
A、沉浸性
B、危险性
C、模拟性
D、交互性

18、虚拟实验的类型包括( )
A、面向过程的实验
B、面向学科的实验
C、基于数据的实验
D、接近现实的实验

19、面向过程的实验的探究性学习环节主要包括( )
A、创设情境,提出结构化探究问题
B、观察虚拟实验演示并记录现象
C、交流讨论实验现象
D、结合虚拟实验引导分析问题

20、微课的设计应遵循( )
A、目标性原则
B、学习性原则
C、重构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1、微课的开发过程包括( )
A、撰写微课脚本
B、准备素材资源
C、选择制作方式
D、整合制作微课

22、翻转课堂“翻”了( )
A、教学过程
B、教学目标
C、教学对象
D、教学评价

23、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包含( )方面
A、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确定
B、学习者特征分析
C、教学策略的设计
D、诊断评价的设计

24、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步骤( )
A、编写课件脚本
B、多媒体素材搜集与编辑
C、多媒体素材合成
D、课件试用与测试

25、自主学习能够分为( )类型
A、指导型自主学习
B、引导型自主学习
C、发现型自主学习
D、活动型自主学习

26、智慧课堂主要是对( )内容进行系统规划
A、教学内容
B、教学资源
C、教学活动
D、教学评价

27、智慧课堂对授导型教学有( )支持
A、资源供给
B、情景识别
C、设备互联
D、交互多维

28、智慧课堂的特征包含( )
A、学习情境感知化
B、教学决策数据化
C、评价反馈智能化
D、交流互动多元化

29、社会的发展对小学卓越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 )要求
A、卓越的学科教学专业知识
B、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征
C、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D、娴熟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30、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融合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 )
A、Learn about IT
B、Learn from IT
C、Learn with IT
D、Learn in IT

31、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习环境的融合趋势表现为( )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从固定设置走向灵活配置
C、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
D、从外在于教与学过程走向全方位融入教与学过程

32、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过程的融合包含( )
A、优化局部环节的阶段
B、重构教学流程的阶段
C、反思重构内容的阶段
D、系统结构性变革的阶段

33、项目学习的一般流程包括:建立学习团队、选定项目主题、制定学习活动计划、开展项目学习活动、作品创作与共享、项目学习评价与反思。

34、沉浸式技术是指一种单一的技术。( )

35、结构式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设计探究过程,学生按照过程共同搜集证据、分析数据以完成探究任务。( )

36、在简易探究、中级探究和深度探究中,问题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从非良构性问题走向良构性问题。( )

37、在结构式探究、引导式探究和开放式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程度逐渐减少,学生的主导程度逐渐增强。( )

38、微课时间短,内容少,因此教学过程并不完整。( )

39、微课的内容必须是颗粒度小且具体的知识点。( )

40、指导型自主学习比引导型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程度更高。( )

41、智慧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更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42、翻转学习因其教学序列的颠倒,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自由度,也为学生学习从浅度走向深度提供可能。( )

43、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设计只是简单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传统教学手段。( )

44、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

45、形成性评价是在学期、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而进行的评价。( )

46、智慧课堂对探究性学习能够提供的支持主要有:创设问题情境、可视化探究思维、支持探究操作、记录分析探究数据、支持深度互动、 。

47、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主要是:目标设计与内容重组、学情精准诊断分析、 、学习活动多样设计、学习评价动态设计

48、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一般划分为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和 。

49、微课是一种以 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它体现了某一知识点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

50、项目式学习是面向 的跨学科统整学习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