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72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自动控制原理[310203217]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52 min read

mooc自动控制原理[310203217]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 绪论

第1章 单元测试

1、自动作业自动控制理论的控制课后发展进程是
A、经典控制理论、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期末模糊控制理论
B、答案答案经典控制理论、慕课现代控制理论、自动作业模糊控制理论、控制课后神经网络控制、原理专家控制系统
C、期末经典控制理论、答案答案现代控制理论
D、慕课经典控制理论、自动作业现代控制理论、控制课后智能控制理论

2、原理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对被控对象的被控量进行控制,主要组成部分为控制器和
A、调节装置
B、检测装置
C、被控对象
D、放大环节

3、控制量也称给定量,表示对( )的期望运行规律。
A、被控量
B、被控对象
C、控制系统的输出
D、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 )。
A、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B、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C、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D、其余都对

5、时变控制系统是指系统参数( )的系统。
A、其余都不对
B、随时间变化
C、随输入信号变化
D、随频率变化

6、下列系统中属于闭环控制的为( )。
A、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B、家用电冰箱
C、自动化流水线
D、普通车床

7、按照系统传输信号对时间的关系可将系统分为( )。
A、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B、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C、其余都对
D、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8、快速性要求系统快速平稳的完成暂态过程,即( )。
A、超调量要小,调节时间要短
B、超调量要小,调节时间长一点没有关系
C、超调量可以大一些,但调节时间要短
D、超调量要小,调节时间要长

9、线性系统是由线性元件组成的、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可以用( )。
A、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B、传递函数描述
C、状态方程描述
D、其余都对

10、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的系数是( )。
A、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B、其余都不对
C、常数
D、变量

11、自动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 )。
A、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B、开环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
C、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12、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 )使被控对象的被控制量自动地按预定规律变化。
A、控制装置
B、控制器
C、调节装置
D、检测装置

13、时变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的系数是( )的函数。
A、随时间变化
B、随时间变化,或者随时间变化的变量
C、随频率变化
D、随时间变化的变量

14、检测装置或传感器用来检测( ),并将其转换为给定量相同的物理量。
A、调节机构或放大环节的输出
B、被控对象的输出
C、调节机构的输出
D、被控制量

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 )。
A、系统应是稳定的
B、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应满足动态性能指标要求
C、系统达到稳态时,应满足稳态性能指标
D、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16、随动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给定量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律或事先未知的规律变化,要求输出量能够迅速准确地跟随( )的变化。
A、控制量
B、偏差量
C、给定量
D、反馈量

17、稳态误差为零称无差系统,否则称为有差系统。

18、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要求系统稳态误差为0。

19、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20、偏差是指给定量与反馈量相减后的输出量。

21、快速性要求系统快速平稳地完成暂态过程,没有超调量,调节时间要短。

22、经典控制理论主要是以微分方程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 单元测试

1、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描述系统属于( )
A、内部描述
B、混合描述
C、物理描述
D、外部描述
E、外部描述

2、振荡环节中在什么情况下工作在欠阻尼( )
A、阻尼比大于零
B、阻尼比大于零小于1
C、阻尼比大于等于零小于1
D、阻尼比大于1

3、典型环节中的滞后环节中的的滞后表示
A、输入滞后于输出
B、输出滞后于输入
C、与输入和输出无关
D、输入输出都滞后

4、表示信号流程图中不接触回环的准确描述( )
A、没有共同前向通道
B、没有共同源节点
C、没有共同汇节点
D、没有共同的节点

5、传递函数描述的是
A、非线性定常系统
B、线性时变系统
C、非线性时变系统
D、线性定常系统

6、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
A、机理分析法
B、试验辨识法
C、物理方法
D、程序编程法

7、下列环节哪些属于典型环节( )
A、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
B、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
C、微分环节
D、振荡环节

8、对数学模型的描述包括( )
A、混合描述
B、内部描述
C、外部描述
D、物理描述

9、信号流程图中的节点对应系统结构图中的哪些点( )
A、输入信号
B、输出信号
C、引出点
D、比较点

10、数学模型的表示形式有
A、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
B、传递函数
C、结构图
D、频率特性

11、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只有机理分析法( )

12、用机理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必须知道系统满足的运行规律( )

13、建立数学模型必须知道系统的内部结构( )

14、在零初始状态下,系统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和系统输入的拉普拉斯变换的比称为传递函数( )

15、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是一一对应的( )

16、结构图不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示形式( )

17、闭环系统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可以有多个( )

18、前向通道的定义是指从源节点到汇节点的通道( )

19、回环是指从一个节点出发最后仍然回到该节点,并且通道上的节点只经过一次( )

20、对系统的描述分为外部描述和内部描述( )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 单元测试

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变化

2、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发散正弦震荡,则系统具有
A、两个正实部的共轭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3、线性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是
A、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为正值
B、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为负值
C、特征方程的特征根都为正值
D、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可以为任意值

4、劳斯稳定判据的第一列符号变化了3次,则系统在s左半平面有几个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劳斯判据的第一列有一个值为0,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才可以继续计算
A、用一个小值代替0
B、用上一列的第一个值代替
C、用上一行的辅助多项式的导数代替
D、用1代替

6、系统有稳态误差存在,则系统是( )
A、稳定的
B、不稳定的
C、震荡的
D、发散的

7、对于斜坡输入,下面哪个系统有非0稳态误差。
A、0型系统
B、I型系统
C、II型系统
D、任意系统

8、在的作用下,I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A、0
B、
C、
D、

9、加速度输入在下面哪种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
A、0型系统
B、I型系统
C、II型系统
D、III型系统

10、阶跃形式的扰动误差的在下面哪种系统中为0。
A、扰动作用点和偏差信号之间的传函有积分环节
B、扰动作用点和输出之间的传函有积分环节
C、扰动作用点和偏差信号之间的传函没有积分环节
D、扰动作用点和输出之间的传函没有积分环节

11、劳斯稳定判据的第一列符号没有变化,全是负数,则系统:
A、不稳定
B、稳定
C、有时稳定有时不稳定
D、震荡

12、系统的开环增益变大,超调量如何变化?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开始变大后减小

13、典型的控制系统输入信号有哪些
A、阶跃信号
B、斜坡信号
C、离散信号
D、加速度信号

14、表征系统暂态性能指标的是哪些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稳态误差
D、超调量

15、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特征根在s左半平面
B、特征根在虚轴上
C、特征根具有正实部
D、特征根具有负实部

16、扰动误差的大小决定于
A、扰动作用点和偏差信号之间的传函
B、扰动作用点和输出之间的传函
C、扰动点前是否含有积分环节
D、扰动点后是否含有积分环节

17、系统的开环增益变大,系统的上升时间不变

18、劳斯表中如果某一行为0,则意味着特征根含有大小相等、径向位置相反的根。

19、劳斯判据的计算量比赫尔维茨判据大。

20、扰动作用点和偏差信号之间的传函中有2个积分环节,则斜坡形式的扰动误差为0。

21、0型系统的开环增益变大,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变大。

22、系统的特征方式为,系统是稳定的

23、系统的特征方式为,系统是稳定的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第4章 单元测试

1、根轨迹中的“根”表示
A、闭环的极点
B、闭环零点
C、开环极点
D、开环零点

2、根轨迹渐进线和( )相同
A、开环零点数目
B、闭环零点数目
C、开环极点数目
D、开环极点数目减去开环零点数目

3、绘制根轨迹时分离点分布在( )
A、实轴上
B、虚轴上
C、s平面的任意位置
D、原点

4、实轴上线段存在根轨迹的条件满足( )
A、线段右端点的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
B、线段右端点的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偶数
C、线段左端点的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
D、线段左端点的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偶数

5、根轨迹的出射角是针对( )
A、系统的所有开环极点
B、系统的所有开环零点
C、共轭的开环极点
D、共轭的开环零点

6、绘制根轨迹可以选择的开环参数包括( )
A、根轨迹增益
B、开环增益
C、开环零点
D、开环极点

7、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包括
A、稳定性条件
B、动态性条件
C、相角条件
D、幅值条件

8、绘制的根轨迹满足什么特点
A、连续且关于实轴对称
B、起始于开环极点
C、有m条趋向有限的开环零点
D、有n-m条趋于无穷远处

9、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可以分析系统的( )
A、稳定性
B、动态性能
C、稳态性能
D、闭环的性质

10、用根轨迹法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可以( )
A、加入开环零点
B、加入离虚轴近的开环零点
C、加入开环极点
D、可以极点也可以加入开环零点

11、根轨迹分析法可以分析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12、根轨迹分析只能分析开环系统的性能

13、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包括相角条件和幅值条件

14、根轨迹分析法可以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15、绘制实轴上的根轨迹规则中,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和”不包含线段的右端点。

16、根轨迹的渐近线数只是针对无穷远处的n-m条根轨迹。

17、分离点实质是小范围内的极值点。

18、根轨迹上阻尼比相同的点对应的超调量相同

19、平行于虚轴的线上的根轨迹调节时间相同

20、参数根轨迹中的参数可以选择任意一个闭环或者开环参数

21、根轨迹关于( )对称

22、根轨迹法是分析( )系统的性质

23、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包括( )

24、常规根轨迹选择的参数是( )

25、根轨迹的渐近线( )和根轨迹相交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5章 单元测试

1、频率特性分析法主要适用于( )。
A、线性系统
B、非线性系统
C、线性时不变系统
D、线性和非线性系统

2、频率特性反映系统的( )。
A、稳态特性
B、动态特性
C、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D、既不是稳态特性也不是动态特性

3、频率特性是( )
A、标量
B、复数
C、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D、向量

4、频率特性可以用( )表示。
A、只是直角坐标
B、只是极坐标
C、只是指数表示
D、以上三种都行

5、对数坐标轴的特点是( )。
A、按lgw刻度,用w表示
B、按w刻度,用lgw表示
C、按lgw刻度,用lgw表示
D、按w刻度,用w表示

6、从滤波器的角度来看,惯性环节属于( )。
A、低通滤波器
B、高通滤波器
C、带通滤波器
D、带阻滤波器

7、开环系统的相位裕度与其闭环系统的超调量之间关系是( )。
A、它们是同方向变化
B、它们是反方向变化
C、它们的变化方向不一定
D、它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

8、系统中延迟环节的存在致使系统的相角裕度(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

9、在相位裕度一定的情况下,开环频率指标wc与闭环时域指标ts的关系是( )。
A、wc越大,ts越小
B、wc越大,ts越大
C、不一定
D、没有关系

10、开环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中频段的宽度与相位裕度的关系是( )。
A、前者越宽,后者越大
B、前者越宽,后者越小
C、不一定
D、没有关系

11、若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入为Rsinwt,则其输出可以表示为( )。
A、Csinwt
B、Csin2wt
C、Csin(wt-)
D、Csin(wt+)

12、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分别由对数幅频特性( )决定。
A、低频段特性
B、中频段特性
C、高频段特性
D、以上都不是

13、开环系统的相位裕度与其闭环系统的超调量之间关系是( )。
A、前者越大,后者越小
B、前者越大,后者越大
C、前者越小,后者越小
D、前者越小,后者越大

14、对于有零值开环极点情况,应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时,将该极点视为( )。
A、稳定极点
B、不稳定极点
C、虚轴上的极点
D、复平面上的左半面极点

15、转折频率(或交接频率)与剪切频率(或零分贝频率)是( )。
A、一回事
B、不是一回事
C、它们不可能相等
D、它们有可能相等

16、开环频域指标相位裕度与闭环频域指标谐振峰值Mp以及闭环时域指标超调量%之间的关系是( )。
A、越小,Mp越大
B、越大,%越小
C、%越小,Mp越小
D、%越大,Mp越小

17、对所有系统,若输入为正弦信号, 则其稳态输出将是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18、传递函数极点在s复平面左半面的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

19、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与其传递函数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20、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根据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1、系统的稳定裕度是用来体现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不能表示系统的绝对稳定性。

22、开环频域指标能够体现系统的时域响应。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6章 单元测验

1、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 。
A、相位滞后校正
B、滞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2、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 。
A、相位滞后校正
B、滞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3、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 。
A、相位滞后校正
B、滞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4、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 。
A、相位滞后校正
B、滞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5、串联超前校正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是 。
A、加快系统响应速度
B、减小系统稳态误差
C、延缓系统响应速度
D、A、B、C都不是

6、串联滞后校正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是 。
A、加快系统响应速度
B、减小系统稳态误差
C、延缓系统响应速度
D、A、B、C都不是

7、输入信号误差全补偿条件是,输入信号前馈通道的传函等于 。
A、它所包围通道的传函
B、它不包围前向通道的传函
C、它所包围通道的传函的倒数
D、它不包围前向通道的传函的倒数

8、扰动信号误差全补偿条件是,扰动信号前馈通道的传函等于 。
A、它所包围通道的传函的倒数
B、它不包围前向通道的传函的倒数
C、它所包围通道的传函的倒数的负
D、它不包围前向通道的传函的倒数的负

9、PID三个部分一定能组成一个控制系统。

10、PI控制闭环控制系统可以解决频率响应问题。

11、PD控制闭环控制系统可以解决稳态误差问题。

12、PD控制闭环系统无法解决系统稳定性问题。

13、PID控制器的效果一定优于PI和PD控制器。

第7章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第7章 单元测验

1、描述大多数非线性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是( )
A、n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
B、线性微分方程
C、差分方程
D、微分方程

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的基础是( )
A、线性常微分方程
B、微分方程
C、频率特性
D、时域特性

3、若G(jw)曲线与-1/N(A)曲线相交,则非线性系统是( )
A、稳定的
B、不稳定的
C、存在周期运动
D、不存在周期运动

4、非线性系统的数学表示是( )
A、传递函数
B、描述函数
C、脉冲传递函数
D、差分方程

5、典型的非线性特性有( )
A、饱和特性
B、回环特性
C、继电器特性
D、叠加特性
E、死区特性

6、通常情况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构成包含( )
A、线性环节
B、滞后环节
C、非线性环节
D、微分环节

7、在无外作用的情况下,描述函数法主要用来分析非线性系统( )
A、稳定性
B、自振荡问题
C、动态性能
D、稳态性能

8、非线性系统常常会产生自持振荡。

9、非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是正弦信号。

10、非线性系统中的周期运动都是稳定的周期运动。

第8章 采样控制系统

第8章 单元测验

1、采样定理需满足( )
A、ws>2wm
B、ws>wm
C、ws<2wm
D、ws>=2wm

2、零阶保持器的原理( )
A、零值外推
B、常值外推
C、斜线外推
D、一致保持不变

3、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描述是( )
A、差分方程
B、微分方程
C、传递函数
D、积分函数

4、采样和数字控制技术在控制领域具有的优点( )
A、控制精度高
B、抗干扰能力强
C、容易实现远程控制
D、容易实现分时控制
E、控制过程中有很高的实时性

5、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有:
A、拉普拉斯变换法
B、根据初值迭代求解法
C、Z变换与Z反变换法
D、反拉普拉斯变换法

6、判定线性定常离散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 )
A、看特征方程的所有根是否都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
B、看特征方程的所有根是否都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
C、W平面的劳斯判据
D、劳斯判据

7、采样控制系统不是线性控制系统。

8、采样控制系统又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

9、把连续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的过程,称为采样过程。

10、采样周期的间隔时间必须相等。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期末考试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题

1、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 。
A、相位滞后校正
B、滞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2、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 。
A、相位滞后校正
B、滞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3、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进程是( )。
A、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
B、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系统
C、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D、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

4、控制量也称给定量,表示对( )的期望运行规律。
A、被控对象
B、控制系统的输出
C、控制系统
D、被控量

5、在开环控制系统中,只有输入量对输出量产生作用,输出量不参与系统的控制,因此开环控制系统没有( )。
A、对扰动量的调节能力
B、抗干扰作用
C、其余都对
D、对输出量的控制能力

6、串联超前校正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是 。
A、加快系统响应速度
B、减小系统稳态误差
C、延缓系统响应速度
D、A、B、C都不是

7、输入信号误差全补偿条件是,输入信号前馈通道的传函等于 。
A、它所包围通道的传函
B、它不包围前向通道的传函
C、它所包围通道的传函的倒数
D、它不包围前向通道的传函的倒数

8、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 。
A、相位滞后校正
B、滞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9、扰动信号误差全补偿条件是,扰动信号前馈通道的传函等于 。
A、它所包围通道的传函的倒数
B、它不包围前向通道的传函的倒数
C、它所包围通道的传函的倒数的负
D、它不包围前向通道的传函的倒数的负

10、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 。
A、相位滞后校正
B、滞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11、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对被控对象的被控量进行控制,主要组成部分为控制器和( )。
A、调节装置
B、检测装置
C、放大环节
D、被控对象

12、自动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 )。
A、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B、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C、其余都对
D、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13、偏差量指( )与反馈量相减后的输出量。
A、给定量
B、其余都对
C、放大器的输入量
D、比较器的输出

14、根轨迹中的“根”表示
A、.闭环零点
B、.闭环的极点
C、.开环极点
D、.开环零点

15、根轨迹的条数和( )相同
A、.开环极点数目
B、.开环零点数目
C、.闭环零点数目
D、.开环极点数目减去开环零点数目

16、表示信号流程图中不接触回环的准确描述( )(单选1 分)
A、. 没有共同的节点
B、. 没有共同前向通道
C、. 没有共同源节点
D、. 没有共同汇节点

17、振荡环节中在什么情况下工作在过阻尼( )
A、. 阻尼比大于零小于1
B、阻尼比大于1
C、. 阻尼比大于零
D、. 阻尼比大于等于零小于1

18、实轴上线段存在根轨迹的条件满足( )
A、线段左端点的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
B、.线段右端点的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偶数
C、.线段右端点的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
D、.线段左端点的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偶数

19、采样定理需满足( )
A、ws>=2wm
B、ws>2wm
C、ws>wm
D、ws<2wm

20、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是( )
A、积分函数
B、微分方程
C、传递函数
D、差分方程

21、系统有稳态误差存在,则系统是( )。
A、稳定的
B、不稳定的
C、震荡的
D、发散的

22、系统的开环增益变大,超调量如何变化?
A、变大
B、变小
C、开始变大后减小
D、不变

23、对于斜坡输入,下面哪个系统有非0稳态误差。
A、0型系统
B、I型系统
C、II型系统
D、任意系统

24、劳斯稳定判据的第一列符号没有变化,全是负数,则系统( )
A、稳定
B、不稳定
C、震荡
D、有时稳定有时不稳定

25、在的作用下,I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
A、0
B、
C、
D、

26、线性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是( )。
A、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为正值
B、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为负值
C、特征方程的特征根都为正值
D、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可以为任意值

27、加速度输入在下面哪种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
A、0型系统
B、I型系统
C、II型系统
D、III型系统

28、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发散正弦震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正实部的共轭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29、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随时间的推移(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无规律变化

30、阶跃形式的扰动误差的在下面哪种系统中为0。
A、扰动作用点和偏差信号之间的传函有积分环节
B、扰动作用点和输出之间的传函有积分环节
C、扰动作用点和偏差信号之间的传函没有积分环节
D、扰动作用点和输出之间的传函没有积分环节

31、劳斯判据的第一列有一个值为0,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才可以继续计算。
A、用1代替
B、用上一列的第一个值代替
C、用一个小值代替0
D、用上一行的辅助多项式的导数代替

32、描述大多数非线性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是( )
A、n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
B、线性微分方程
C、差分方程
D、微分方程

33、若G(jw)曲线与-1/N(A)曲线相交,则非线性系统是( )
A、稳定的
B、不稳定的
C、存在周期运动
D、不存在周期运动

34、非线性系统的数学表示是( )
A、传递函数
B、描述函数
C、脉冲传递函数
D、差分方程

35、频率特性反映系统的( )。
A、稳态特性
B、动态特性
C、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D、既不是稳态特性也不是动态特性

36、频率特性可以用()表示
A、只是直角坐标
B、只是极坐标
C、只是指数表示
D、以上三种都行

37、从滤波器的角度来看,惯性环节属于( )。
A、低通滤波器
B、高通滤波器
C、带宽滤波器
D、带阻滤波器

38、系统中延迟环节的存在致使系统的相角裕度(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39、频率特性分析法主要适用于( )。
A、线性系统
B、非线性系统
C、线性时不变系统
D、线性和非线性系统

40、频率特性是( )
A、标量
B、复数
C、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D、只有大小

41、对数坐标轴的特点是()。
A、按lgω刻度,用ω表示
B、按ω刻度,用lgω表示
C、按lgω刻度,用lgω表示
D、按ω刻度,用ω表示

42、开环系统的相位裕度与其闭环系统的超调量之间关系是( )
A、它们是同方向变化
B、它们是反方向变化
C、它们的变化方向不一定
D、它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

43、在相位裕度一定的情况下,开环频率指标ωc与闭环时域指标ts的关系是( )
A、ωc越大,ts越小
B、ωc越大,ts越大
C、不一定
D、没有关系

44、实部相同的根轨迹上的点( )相同
A、上相同升时间
B、调节时间相同
C、峰值时间相同
D、超调相同量

45、时变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的系数是( )的函数。
A、随时间变化
B、随时间变化,或者随时间变化的变量
C、随频率变化
D、随时间变化的变量

46、串联滞后校正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是 。
A、加快系统响应速度
B、减小系统稳态误差
C、延缓系统响应速度
D、A、B、C都不是

47、被控量也称输出量,表示被控对象( )的物理量。
A、工作状态与运动规律
B、工作状态
C、如何变化
D、运动规律

48、自动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 )。
A、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B、开环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
C、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49、串联超前校正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是 。
A、加快系统响应速度
B、减小系统稳态误差
C、提高系统稳定性
D、A、B、C都不是

50、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 )使被控对象的被控制量自动地按预定规律变化。
A、控制装置
B、控制器
C、调节装置
D、检测装置

51、下列环节哪些属于典型环节( )(多选2 分)
A、. 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
B、. 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
C、. 微分环节
D、. 振荡环节

52、对数学模型的描述包括( )(多选2 分)
A、. 内部描述
B、. 外部描述
C、. 混合描述
D、. 物理描述

53、信号流程图中的节点对应系统结构图中的哪些点( )(多选2 分)
A、. 输入信号
B、. 输出信号
C、. 引出点
D、. 比较点

54、绘制根轨迹可以选择的开环参数包括( )
A、闭环特征根
B、.开环零点
C、.根轨迹增益
D、.开环极点

55、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包括
A、.相角条件
B、.动态性条件
C、.稳定性条件
D、.幅值条件

56、绘制的根轨迹满足什么特点
A、.起始于开环极点
B、.有n-m条趋于无穷远处
C、.连续且关于实轴对称
D、.有m条趋向有限的开环零点

57、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可以分析系统的( )
A、.闭环的性质
B、.动态性能
C、.稳定性
D、.稳态性能

58、采样和数字控制技术在控制领域具有的优点( )
A、控制精度高
B、抗干扰能力强
C、容易实现远程控制
D、容易实现分时控制
E、控制过程中有很高的实时性

59、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有( )
A、根据初值迭代求解法
B、反拉普拉斯变换法
C、拉普拉斯变换法
D、Z变换与Z反变换法

60、扰动误差的大小决定于()
A、扰动作用点和偏差信号之间的传函
B、扰动点前是否含有积分环节
C、扰动作用点和输出之间的传函
D、扰动点后是否含有积分环节

61、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特征根在s左半平面
B、特征根具有负实部
C、特征根在虚轴上
D、特征根具有正实部

62、表征系统暂态性能指标的是( )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超调量
D、稳态误差

63、典型的控制系统输入信号有( )
A、阶跃信号
B、斜坡信号
C、加速度信号
D、离散信号

64、典型的非线性特性有( )
A、饱和特性
B、回环特性
C、继电器特性
D、叠加特性
E、死区特性

65、通常情况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构成包含( )
A、滞后环节
B、非线性环节
C、微分环节
D、线性环节

66、开环频域指标相位裕度与闭环频域指标谐振峰值Mp以及闭环时域指标超调量σ%之间的关系是( )
A、γ越大,σ%越小
B、γ越小, Mp越大
C、σ%越小,Mp越小
D、σ%越大,Mp越小

67、判定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 )
A、看特征方程的所有根是否都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
B、看特征方程的所有根是否都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
C、W平面的劳斯判据
D、劳斯判据

68、开环系统的相位裕度与其闭环系统的超调量之间关系是()
A、前者越大,后者越小
B、前者越大,后者越大
C、前者越小,后者越小
D、前者越小,后者越大

69、若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入为R sinωt,则其输出可以表示为()。
A、输出为C sinωt
B、输出为R sin2ωt
C、输出为C (sinωt-θ)
D、输出为C (sinωt+θ)

70、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分别由对数幅频特性()决定。
A、低频段
B、中频段特性
C、高频段特性
D、以上都不是

71、对于有零值开环极点情况,应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时,将该极点视为( )
A、稳定极点
B、不稳定极点
C、虚轴上的极点
D、s复平面上的左半面极点。

72、转折频率(或交接频率)与剪切频率(或零分贝频率)是( )
A、一回事
B、不是一回事
C、它们不可能相等
D、它们有可能相等

73、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多选2 分)
A、机理分析法
B、实验辨识法
C、物理方法
D、程序编程法

74、用机理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时( )
A、知道输入信号
B、知道输出信号
C、知道系统满足的运动规律
D、必须引入中间变量

75、用根轨迹法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可以( )
A、加入开环零点
B、加入开环极点
C、可以极点也可以加入开环零点
D、加入离虚轴近的开环零点

76、PID三个部分一定能组成一个控制系统。

77、PD控制闭环系统无法解决系统稳定性问题。

78、PID控制器的效果一定优于PI和PD控制器。

79、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要求系统稳态误差为0。

80、自动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81、稳态误差为零称无差系统,否则称为有差系统。

82、PI控制闭环控制系统可以解决频率响应问题。

8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84、PD控制闭环控制系统可以解决稳态误差问题。

85、偏差是指给定量与反馈量相减后的输出量。

86、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包括相角条件和幅值条件( )

87、根轨迹分析法可以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

88、分离点实质是小范围内的极值点。( ).

89、根轨迹上阻尼比相同的点对应的超调量相同( )

90、参数根轨迹中的参数可以选择任意一个闭环或者开环参数( )

91、根轨迹关于原点对称

92、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只有机理分析法( )(判断1 分)

93、用机理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必须知道系统满足的运行规律( )(判断1 分)

94、在零初始状态下,系统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和系统输入的拉普拉斯变换的比称为传递函数( )(判断1 分)

95、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是一一对应的( )(判断1 分)

96、结构图不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示形式( )(判断1 分)

97、前向通道的定义是指从源节点到汇节点的通道( )(判断1 分)

98、回环是指从一个节点出发最后仍然回到该节点,并且通道上的节点只经过一次( )

99、对系统的描述分为外部描述和内部描述( )(判断1 分)

100、采样控制系统又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 )

101、采样周期的间隔时间必须相等。( )

102、系统的特征方式为,系统是稳定的。

103、劳斯表中如果某一行为0,则意味着特征根含有大小相等、径向位置相反的根。

104、系统的开环增益变大,系统的上升时间不变。

105、扰动作用点和偏差信号之间的传函中有2个积分环节,则斜坡形式的扰动误差为0。

106、0型系统的开环增益变大,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变大。

107、劳斯判据的计算量比赫尔维茨判据大。

108、非线性系统中的周期运动都是稳定的周期运动。( )

109、非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是正弦信号。( )

110、非线性系统常常会产生自持振荡。( )

111、非线性控制系统与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相同。( )

112、系统的稳定裕度是用来体现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不能表示系统的绝对稳定性。

113、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与其传递函数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114、对所有系统,若输入为正弦信号, 则其稳态输出将是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115、传递函数极点在s复平面左半面的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

11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根据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117、开环频域指标能够体现系统的时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