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6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操作系统与Linux内核期末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38 min read

mooc操作系统与Linux内核期末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课程概述

第一章 测试

1、操作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系统主要目的是( )。
A、核期增强计算机系统的末答功能
B、提高系统资源的案慕案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
C、课完提高系统的整答运行速度
D、合理组织系统的操作工作流程,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2、系统操作系统的核期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 )。
A、末答程序和数据
B、案慕案进程
C、课完资源
D、整答作业

3、操作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 )。
A、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等待时间
B、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C、有利于代码共享,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
D、充分利用存储器

4、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
A、CPU的利用率不高
B、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5、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 ),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
D、用户数越少

6、兼有操作系统三种基本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的操作系统称之为( )。
A、批处理系统
B、分时系统
C、通用操作系统
D、实时系统

7、引入单道批处理系统之后还要引入多道批处理系统的原因( )。
A、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增加系统吞吐量
B、为了能让更多的作业放入内存
C、为了让用户能与作业进行交互
D、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8、操作系统中,程序的运行从顺序转入并发,是在( )时。
A、初始化完成PCB,并且打开系统中断
B、初始引导开始,关闭系统中断
C、系统刚开始上电
D、初始化引导完成

9、学习本课程的目标是()
A、会使用OS
B、会使用OS的接口
C、能理解真实操作系统的运转
D、写一个操作系统

10、CPU运行现场指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任一时刻状态信息的集合,处理器的状态放在
A、程序计数器
B、指令寄存器
C、程序状态寄存器(PSW寄存器)
D、其他各种寄存器

11、计算机的工作方式
A、把程序放在内存
B、自动的取指执行
C、把数据放在内存
D、在屏幕上显示

12、操作系统分层结构设计的特点是()
A、每一层只可以使用底层的功能和服务
B、调试和验证容易
C、结构变得清晰
D、以上都是

13、具有易维护和易扩展性,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通信方式,进程间通信代价大特点的操作系统设计结构是( )
A、分层结构
B、模块结构
C、微内核结构
D、以上都是

14、Linux操作系统设计时使用的结构是( )
A、分层结构
B、模块结构(或者宏内核)
C、微内核结构
D、以上都是

15、由多个计算机组成的一个系统,这些计算机之间可以通信来交换信息,互相之间无主次之分,它们共享系统资源,程序由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计算机协同执行,管理上述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是( )
A、分时OS
B、实时OS
C、分布式OS
D、网络OS

16、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机和外部设备的利用率,把多个程序同时放入主存,在宏观上并发运行是 ( )
A、分时OS
B、实时OS
C、多道程序设计
D、并发程序设计

17、在设计批处理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 )
A、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B、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C、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
D、实时性和可靠性。

18、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
A、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B、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C、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
D、实时性和可靠性。

19、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
A、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B、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C、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
D、实时性和可靠性。

20、中断处理和子程序调用都需要压栈以保护现场,中断处理一定会保存而子程序调用不需要保存其内容的是( )
A、程序计数器
B、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C、通用数据寄存器
D、通用地址寄存器

21、从()角度会直接调用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 )
A、使用者
B、普通开发者
C、操作系统设计者
D、链接程序设计者

22、系统调用是( )。 A.
A、一条机器指令
B、一条机器指令
C、中断子程序
D、提供编程人员的接口

23、()是CPU在执行过程中出错了
A、中断
B、异常
C、系统调用
D、以上都是

24、进程管理其实就是管CPU

25、通过命令使用计算机不属于操作系统的接口

26、显卡不属于操作系统管理()

27、操作系统的服务员角色指的是能给用户提供一种接口,开发人员可以直接调用

28、操作系统是一种应用软件

29、Unix和Linux是兄弟关系

30、机制与策略分离的设计理念是操作系统的基本理念

31、操作系统是与硬件相关与应用无关的()

32、特权指令既能运行在用户态也能运行在运行在内核态,非特权指令只能运行在用户态

33、CPU在每个时钟周期都检查是否有中断。

34、中断的引入是为了为了支持设备和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

35、对系统调用进行优化,是因为系统调用的实现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执行完系统调用程序后又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代价很大。

36、Linux的内核模块不属于Linux的几个子系统,是一种机制。

37、Linux内核模块的插入和运行必须用root权限。

38、Linux内核模块运行在用户空间。

39、可加装的内核模块在内核运行时候可加载和卸载,是开发一个新的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的基本机制。

第一章 作业

1、在实验楼做操作系统实验中的第二个实验“”你对Linux Shell实现模拟多进程并发执行”实验,做完之后,是否引发你深入思考,shell程序也是批处理程序,对批处理程序也有了初步认识。请撰写作业,包括你对shell的认识,对多进程并发执行的认识,对后台执行的认识,对分时系统的认识,对批处理的认识,对执行时间、系统态时间和用户态时间的认识等等,画思维导图并配以文字更好,充分展示你的全方位的思维。

第二章 操作系统接口

第二章 测试

1、如果你想知道你编写的程序hello到底调用哪些系统调用,可以使用( )命令实现。
A、top ./hello
B、strace
C、top
D、strace ./hello

2、在x86上,Linux系统的系统调用是通过( )中断号实现的。
A、0x21
B、0x80
C、0x81
D、0x20

3、DOS系统的系统调用,通过( )中断号实现的.
A、20H
B、21H
C、22H
D、23H

4、系统调用与一般函数调用的最大不同是( )?
A、系统调用递归调用层次受限,而一般函数调用递归调用层次不受限
B、系统调用不能再调用另一个系统调用,而函数调用可以
C、系统调用存在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而一般函数没有
D、系统调用不是函数

5、操作系统的接口有哪些类型?( )
A、图形接口
B、命令级接口
C、程序接口
D、以上都是

6、各种类Unix的操作系统,他们都要遵循( )标准设计接口,这样可以保证使用这些接口的应用程序可以方便移植到不同的类Unix操作系统上运行。
A、IEEE
B、Unix
C、POSIX
D、GUN

7、与硬件直接打交道的是( ),用户通过( )使用硬件资源。
A、操作系统 , 系统调用
B、操作系统,普通函数
C、CPU、系统调用
D、CPU、普通函数

8、如果你想知道你编写的程序hello到底调用哪些系统调用,可以使用( )命令实现。
A、top ./hello
B、strace
C、top
D、strace ./hello

9、系统调用与一般函数调用的最大不同是( )?
A、系统调用递归调用层次受限,而一般函数调用递归调用层次不受限
B、系统调用不能再调用另一个系统调用,而函数调用可以
C、系统调用存在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而一般函数没有
D、系统调用不是函数

10、操作系统的接口有( )
A、图形接口
B、命令级接口
C、程序接口
D、以上都是

11、系统调用优化机制中,()是64位下的快速系统调用指令。
A、int 0x80和iret
B、vsycalls和vDSO
C、sysenter/sysexit
D、syscall/sysret

12、系统调用号是( )传入给eax寄存器的。
A、在libc库中
B、通过int 0x80陷入内核后
C、在IDT表中
D、在sys_call_table中

13、磁盘的驱动驱动磁盘读数据,得到数据后交给文件系统,用户通过文件系统的read()函数得到数据,read函数就是服务员的角色,大厨相当于OS。()

14、以fwirte函数调用为例,它的实现过程是:在用户态fwrite函数在glibc库中调用系统调用write(),然后在用户态,查找系统调用表syscall table,找到对应的系统调用服务例程为sys_write,然后在内核执行该例程。这句话是否正确?( )

15、C语言的库函数其实是对基础函数的封装。

16、尽管系统调用号唯一的标识每个系统调用,但用户调用系统调用时并不需要知道系统调用号。

17、对系统调用进行优化,是因为系统调用的实现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执行完系统调用程序后又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代价很大。

18、系统调用的实现与CPU体系结构无关。

19、ls命令可以跟踪一个应用程序所调用的系统调用。

20、Linux系统调用接口是指内核中所有已实现和可用系统调用的集合。

21、系统调用抽象出了用于完成某种特点目的的函数,至于这些函数怎么用内核是不关心的,这是机制与策略分离的具体体现。

22、库函数以及应用程序怎样使用系统调用,内核并不关心,内核只跟系统调用打交道,而且是实现系统调用的大场景。

23、从程序的角度看,实际上不直接与系统调用打交道,而是跟API打交道,API是对系统调用的封装。

第二章 作业

1、在实验楼做系统调用实验,深刻理解系统调用,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说系统调用是用户态进程与硬件设备打交道的接口? 2. 操作系统服务员的角色是如何体现的? 3. 为什么遵循POSIX标准的操作系统,其上的应用软件具有可移植性? 4.为什么说不管是图形接口,还是命令接口,最后都可能调用系统调用? 5.系统调用是被如何处理的,Intel x86是如何不断优化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为什么要进行优化? 6.执行 fork() 时,系统进入什么状态? 7.结合 PPT 中的 fork() 的执行流,分析 getpid() 的执行流。 8. 通过strace工具追踪你自己写的程序,并截图,你有什么收获? 9.自己提2个问题并给出回答。

第三章 进程管理

第三章 测试

1、关于wait()和signal()操作,下面哪个说法是对的( )
A、wait()申请一个资源,资源不够,则阻塞,signal()操作释放一个资源,若有进程等待则唤醒
B、wait()申请一个资源,signal()操作释放一个资源,若有进程等待则唤醒
C、wait()申请一个资源,资源不够,则阻塞,signal()操作释放一个资源
D、wait()申请一个资源,signal()操作释放一个资源

2、关于消息通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当发送消息时,发送原语就陷入到内核态,然后申请消息缓冲区,消息被从用户态缓冲区拷贝到这个消息缓冲区中,接着要找到接收者进程的pcb,并将消息挂到该PCB消息队列队列的末尾。
B、因为消息队列是临界资源,因此插入操作要用wait-signal的操作,确保它们互斥的访问。
C、消息队列是临界资源,应该对其进行互斥的访问,不存在同步问题。
D、当发送者进程把消息放到消息队列离开的时,要进行一个signal操作,就是要唤醒接收者进程,告诉接收者进程,队列中有消息了。

3、管道通信有读端和写端,这个模型是( )
A、读者-写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哲学家就餐
D、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吃苹果和橘子

4、进程之间是通过( )进行通信的
A、内核
B、进程
C、线程
D、协程

5、关于读者和写者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有一个读者在读,其他读者也可以读,因此读者与读者之间不需要互斥。
B、如果有一个读者读,其他写者就不能写,因此,读者和写者之间需要互斥。
C、只要有一个写者写,其他写者就不能写,因此,写者和写者之间需要互斥。
D、如果有多个读者,需要设一个共享变量来计数,这个共享变量是临界区

6、关于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只有一个生产者和一个消费者一个缓冲区时,他们之间只有同步关系,不需要互斥信号量。
B、当有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多个缓冲区时,因为可能存在对某个缓冲区的竞争访问,既需要同步也需要互斥。
C、进程同步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停(缓冲区满,生产者要停;缓存区空,消费者停),什么时候走(发信号让消费者走;发信号让生产者走)。
D、同步就是把临界区放在wait()和signal()之间,而互斥就是把wait()和signal()分别放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进程/线程中。

7、不适宜采用不可抢占处理机的优先数调度算法的系统是( )。
A、实时系统
B、分时系统
C、单道批处理系统
D、多道批处理系统

8、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同步机制, 由共享资源的数据及其在该数据上的一组操作组成, 该同步机制称为( )。
A、管程
B、信号量
C、管道
D、锁

9、我们把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论述,正确的论述为( )。
A、对临界资源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的。
B、只要能使程序并发执行,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便可对临界资源实现共享。
C、为临界资源配上相应的设备控制块后,便能被共享。
D、对临界资源,应采取互斥访问方式,来实现共享。

10、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伴发来信息,或者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关系是进程间的( )关系。
A、同步
B、互斥
C、竞争
D、合作

11、进程高级通信机构中,管道通信以文件系统为基础,它的实质是利用( )来进行数据通信。
A、辅存
B、虚拟存储
C、外存
D、内存

12、采用纯多用户多线程策略时,处理器调度对象是( )。
A、进程
B、作业
C、用户级线程
D、内核级线程

13、线程控制块TCB中不应拥有的内容是( )。
A、内存地址空间
B、指令计数器PC
C、用户栈指针
D、线程状态

14、在创建进程时,( )不是创建进程所必须的步骤。
A、由调度程序为进程分配CPU
B、建立一个PCB
C、为进程分配内存
D、将进程插入就绪队列

15、由系统专门为运行中的应用进程创建新进程的事件是( )。
A、分配资源
B、进行通信
C、共享资源
D、提供服务

16、在批处理系统中,导致创建进程和典型事件是( )。
A、作业录入
B、作业调度
C、进程调度
D、中级调度

17、在分时系统中,导致创建进程的典型事件是( )。
A、用户注册
B、用户登录
C、用户记账
D、用户通信

18、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
A、该进程重新占有CPU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19、以下回答正确的是( )。
A、由V操作唤醒的进程一定能够直接进入就绪状态
B、由V操作唤醒的进程一定能够直接进入运行状态
C、V操作唤醒其他进程之后自身一定进入就绪状态
D、V操作唤醒其他进程之后自身一定进入阻塞状态

20、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的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选择新进程运行来实现CPU的共享,但其中( )不是引起操作系统选择新进程的直接原因。
A、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
B、运行进程出错
C、运行进程要等待某一事件发生
D、有新进程进入就绪状态

21、在进程的状态转换中,( )变化肯定不可能发生。
A、执行―就绪
B、阻塞-执行
C、阻塞―就绪
D、就绪―阻塞

22、以下现象,在单处理机系统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进程与进程之间的并行
B、进程与进程之间的并发
C、处理机与设备之间的并行
D、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并行

23、在操作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进程,它们( )。
A、不能共享系统资源
B、不能调用同一段程序代码
C、可以共享允许共享的系统资源
D、可以共享所有的系统资源

24、从下列关于进程的描述中,找出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片越小,则分时效率越高
B、作业调度使作业有获得CPU的资格,而进程调度使进程真正获得CPU
C、多道系统一定是多用户分时系统
D、用户进程中,一定至少有进程处于运行状态

25、程序运行时,独占系统资源,只有程序本身能改变系统资源状态,这是指( )
A、程序顺序执行的再现性
B、程序顺序执行的封闭性
C、并发程序失去封闭性
D、并发程序失去再现性

26、有两个并发执行的进程 P1 和 P2,共享初值为 1 的变量 x。P1 对 x 加 1,P2 对 x 减 1。加1 和减 1 操作的指令序列分别如下所示。两个操作完成后,x 的值A.可能为
A、可能为-1 或 3
B、只能为 1
C、可能为 0、1 或 2
D、可能为-1、0、1 或 2

27、操作系统中,程序的运行从顺序转入并发,是在( )时。
A、初始化完成PCB,并且打开系统中断
B、初始引导开始,关闭系统中断
C、系统刚开始上电
D、初始化引导完成

28、共享内存通信两个进程共享同一块区域,因为这块区域两个进程都可以访问,因此,必须互斥的进行,这种说法( )

29、一般管道通信用于父子进程之间 ,当我们通过fork( )创建了父子进程,那么父子进程的管道都有两个文件描述符,必须关闭其中的一个读端和一个写端,建立一条“父进程写入子进程读取”的通道,或者“子进程写入父进程读取”的通道,这种说法()

30、进程的异步性是指:进程按各自独立、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

31、处理机上下文是指处理机状态,主要由处理机的各种寄存器中内容组成,描述进程执行状态信息,进程被调度,需要进程上下文切换( )。

32、如果有7个进程共享同一互斥段,而且每次最多允许3个进程进入该互斥段,则信号量的初值应设置为3( )。

33、由singal操作唤醒的进程一定能够直接进入就绪状态( )。

34、高级通信机制主要包括四类:共享磁盘系统、管道通信系统、消息传递系统、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

35、共享内存通信两个进程共享同一块区域,因为这块区域两个进程都可以访问,因此,必须互斥的进行,这种说法( )

36、进程管理其实就是管CPU

37、对于临界区,进程之间可同时进行修改操作。

38、PCB的哈希表组织结构,有利于内核通过进程PID快速找到对应的PCB 。

39、当进程处于就绪态,还需要被唤醒才能执行。

40、进程上下文是指进程的执行环境。

41、容器就是一个进程。

42、容器就是一个进程。

43、Linux进程的状态中没有就绪态。

44、进程的等待队列不是共享队列,因此不需要保护。

45、用户进程一旦建立,就将所有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

46、一个进程一旦创建,就由OS为其创建进程的描述信息即PCB。

47、一个进程一旦创建就可以为其分配CPU,并运行。

48、进程代表程序的执行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实体,随着程序中指令的执行不断地变化。

49、创建进程属于一种策略而不是机制。

第三章 作业

1、关于进程,你以为理解了,发现似乎含含糊糊,因此,需要反复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请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但不限于这些问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不限于老师的视频,可参看李志军老师的视频,比如CPU的直观想法1和多进程图像1(不限于指定的那2讲)。 1. OS为什么要引入进程?通过打比喻说明你对进程的理解。 2. 为什么说动态性和并发性是进程的主要特征,通过Linux的top命令,感受进程的并发执行和动态执行,比如进程的状态,进程的优先级,CPU的占有率,空闲内存、缓存、可用内存等的大小,这些数据是不是从PCB中拿到的,把这些字段一一列出来,并设计一个PCB,可以画思维导图,并配文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3. 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说明了什么?Linux在描述进程状态上有什么特色,你有什么什么启发? 4.用思维导图对进程控制块进行全面的描述,不需要死记硬背,能理解几条就是几条 5. 进入 http://elixir.bootlin.com/linux/latest/source/include/linux/sched.h#L629 查看Linux的task_struct(即PCB)结构,指出哪一行表示什么,比如,第726行tasks字段,就表示把PCB组织成一个双向链表结构,等等,找的越多,并且你真的知道他们含义越好。

2、结合书上的概念,以及通过编写进程和线程的程序,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实验楼Linux 中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实验,请回答期中的4个问题。 1.用户态线程是通过什么创建的,谁管理这些线程?为什么说用户态线程具有可移植性? 2.内核级线程谁管理的?内核级线程有什么特点? 3.进程和线程到底共享哪些资源,哪些不能共享? 4.运行第 6 步的代码,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你有什么启发? 5.通过实验楼共享变量的加1操作到底出什么问题了?给出运行结果截图,请回答,什么是原子操作?Linux的线程如何确保原子操作?什么是临界资源?什么是临界区?Linux线程如何确保临界区互斥访问?

3、阅读参考资料,结合视频,了解信号量机制的实现原理,并对生产着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就餐问题进行深刻理解。 以下为实验内容,从中至少选择一种完成(鼓励全部完成,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1)从对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视频给出几种方案,可逐步实现,并对其进行比较。 2)读者写者问题,从读者优先到写者优先,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分析 3)哲学家就餐问题,从基本方案到解决死锁的方案,并进行分析 4)提出2个问题并回答

第四章 进程调度与死锁

第四章 测试

1、有三个进程P1,P2和P3并发工作。进程P1需用资源S1和S2;进程P2需用资源S2和S3;进程P3需用资源S3和S1。会产生死锁吗?如果会是什么原因?( )
A、不会,进程资源请求顺序合理
B、会,当P1、P2、P3对资源请求保持形成循环等待
C、可能会,当P1、P2、P3对资源请求保持形成循环等待
D、不会,资源充足不会产生死锁

2、以下哪些是死锁的起因?( )
A、竞争不可抢占性资源
B、竞争可消耗性资源
C、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D、ABC都是

3、某系统中有13台打印机,N个进程共享打印机资源,每个进程要求3台。当N的取值不超过( )时,系统不会发生死锁。
A、4
B、5
C、6
D、7

4、下面关于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处于安全状态,系统不会进入死锁状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系统有可能进入死锁状态。
B、系统处于安全状态,系统不会进入死锁状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系统会进入死锁的状态。
C、安全状态是没有死锁的状态,不安全状态是有死锁的状态。
D、安全状态是可能有死锁的状态,不安全状态是一定有死锁状态。

5、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为四个,要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但破坏( )条件是不太实际的。
A、不可剥夺
B、互斥
C、部分等待
D、循环等待

6、如果一组进程中的每一个进程都在等待仅由该组进程中的其它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那么该组进程是( )状态。
A、互相等待
B、循环等待
C、死锁
D、等待

7、关于死锁描述正确的是?( )
A、发生死锁的进程将无法继续推动下去,出现假死现象。
B、死锁进程已获得的资源无法释放,导致系统资源的浪费。
C、死锁是与时间相关的错误。
D、ABC都正确。

8、以下哪个不是处理死锁的策略?( )
A、鸵鸟策略
B、检测及解除策略
C、预防策略
D、拒绝策略

9、Linux 0.11的调度算法描述中,正确是( )?
A、每当一个运行状态的进程执行完后,就进入就绪队列重置就绪队列中所有进程的时间片。
B、当一个进程从运行队列到等待队列时,重置等待队列中进程的时间片。
C、当一个进程时间片用完时,重置所有进程的时间片。
D、CPU繁忙型进程比I/O繁忙型进程的时间片要大。

10、进程调度中,不会发生的事情是( )?
A、遍历就绪队列
B、进程切换
C、时钟中断
D、创建进程

11、通常I/O繁忙型基础的调度优先级高于CPU繁忙型的,是为了( )。
A、较短的周转时间
B、较短的平均周转时间
C、较快的响应时间
D、较快的平均等待时间

12、假设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系统将时间片设为400ms,CPU进行进程切换要花费20ms。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约为( )。
A、1%
B、5%
C、10%
D、20%

13、当一个位于后备队列中的作业被选中调入内存的时候,按照其作业步的顺序,依次为每个作业建立对应的主进程,并为它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提交给进程管理模块,之后由( )管理。
A、进程调度程序
B、作业调度程序
C、I/O管理程序
D、内存管理程序

14、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存放在( )中。
A、外存
B、内存
C、外存和内存
D、扩展内存

15、在一般操作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调度是( )。
A、高级调度
B、中级调度
C、作业调度
D、进程调度

16、Linux0.11的调度程序从( )选择一个进程执行。
A、进程链表
B、等待队列
C、可运行队列
D、哈希表

17、进程调度位于Linux内核源代码的( )目录下。
A、fs
B、IPC
C、kernel
D、mm

18、关于Linux 0.11的进程调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时间片调度
B、采用优先级调度
C、采用多级反馈队列调度
D、综合了A、B和C三种调度算法

19、不适宜采用不可抢占处理机的优先数调度算法的系统是( )。
A、实时系统
B、分时系统
C、单道批处理系统
D、多道批处理系统

20、在采用等长时间片轮转处理机调度算法的分时操作系统中,各终端用户所占有处理机的时间总量是( )。
A、与终端进程数有关的
B、相同的
C、与终端数有关的
D、以上都不对

21、在分时系统中,进程调度除了采用时间片轮转算法,还可以结合( )调度算法。
A、可剥夺CPU的动态优先数调度算法
B、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C、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D、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22、若在T1时刻进程P1运行,T2时刻进程P2运行,且P1≠P2,则在时刻T1和时刻T2期间之内是否发生过中断( )。
A、一定发生过
B、不一定发生过
C、可能发生过
D、一定没发生过

23、死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资源不足和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

24、在多道程序的环境中,不会因竞争可重复使用的资源而产生死锁。( )

25、解决死锁的方法中,银行家算法是一种死锁预防策略,资源有序分配法是一种死锁避免策略。( )

26、在一般的操作系统中,都设置了进程调度;在批处理系统中还应设置作业调度;分时系统中除了中进程调度外,通常还设置了中级调度;在多处理机系统中还需设置多处理机调度。( )

27、在面向用户的调度准则中,截止时间的保证是实时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响应时间快是选择分时系统中进程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平均周转时间短是批处理系统中选择作业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优先权高作业能获得优先服务是为了照顾紧急作业用户设置的调度准则。( )

28、FCFS调度算法只能采用非抢占调度方式,时间片轮转法可以不采用抢占式调度方式。( )

29、相比时间片轮转算法,抢占式静态优先权优先调度算法更容易引起进程长期的等待。( )

30、建设为每一个作业只建立一个进程,为了实现人机交互作用应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为了兼顾短作业和长时间等待的作业,应采用“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

31、撤销资源和剥夺资源是解除死锁的两种常用方法。( )

32、进程调度主要涉及三个问题,进程调度时机、进程调度算法计和进程切换( )。

第四章 作业

1、有一个批处理操作系统只能容纳2道作业,有 6 个作业进入系统,它们的进入时刻、估计运行时间和优先级如下表所示: 作业号 进入时刻 估计运行时间 优先级 JOB1 8:00 90 分钟 5 JOB2 8:10 30 分钟 6 JOB3 8:30 20 分钟 3 JOB4 8:50 25 分钟 8 JOB5 9:20 10 分钟 2 JOB6 9:40 5 分钟 4 系统采用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作业一旦被调度运行就不再退出内存,但当有新的作业投入运行时,系统是可以按照优先级(优先级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进行进程调度。 (1)请分析系统采用调度方式是抢占式还是非抢占式调度?使用了哪些调度算法?(2分) (2)试给出各个作业的运行时间序列。(例如:JOB1:8:00-8:30,9:10-9:20,…) (4分) (3)试计算出作业的周转时间和平均周转时间。 (2分) (4)提出两个问题并回答(2分)

2、某系统中有5种资源,数量为[5,6,8,6,4],某个时刻进程和资源的使用情况如下: 进程名 Allocation Need P0 [0,2,1,1,1] [1,0,2,1,1] P1 [2,0,1,1,1] [0,3,2,1,0] P2 [0,1,0,1,1] [0,3,3,2,2] P3 [0,3,1,2,0] [1,0,1,2,1] (1)此时系统的可用资源数量Available为多少?(2分) (2)按照从P0到P3依次进行的顺序,进行安全性检测找到的第二个满足条件的进程为P3 ,检测后发现系统是不是安全状态?为什么?(2分) (3)若此时进程P0提出申请资源[1,0,0,0,1],假设系统满足其要求后,经检测发现系统是不是安全状态,为什么?(2分) (4)在此次寻找安全序列时,找到的第一个进程为P0,若其运行完毕释放资源后,系统的Available变为多少?请写出详细的过程。(4分)

3、请在实验楼云平台中完成“实验14--Linux死锁现象及分析方法”实验。 实验地址:http://www.lanqiao.cn/courses/2610/learning/?id=43490(10分)说明:实验请在个人电脑Linux环境下完成,部分实验命令在实验楼云平台中不支持。

第五章 存储器管理

第五章 测试

1、下列对重定位的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经过重定位后,指令代码并不发生变化
B、经过重定位后,只是数据地址发生了变化
C、经过重定位后,指令代码中的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都要发生变化
D、经过重定位后,只是数据地址和指令代码中的操作数发生了变化

2、设三个目标模块A、B、C,起始地址都是0,长度分别是L、M、N,这三个模块按A、B、C顺序采用静态链接方式链接在一起后,则模块C的起始地址变换为( )。
A、L+M+N
B、L+M
C、L+M-1
D、M+N

3、在多用户环境中为了实现多用户之间的隔离,必须采取( )措施。
A、存储管理
B、存储扩充
C、存储保护
D、存储共享

4、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某一个作业完成后,系统回收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间合并,为此需要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1的情况是( )。
A、无上邻接空闲区,也无下邻接空闲区
B、有上邻接空闲区,但无下邻接空闲区
C、无上邻接空闲区,但有下邻接空闲区
D、有上邻接空闲区,也有下邻接空闲区

5、某系统采用固定分区分配存储管理,内存空间为640K,其中地址0到40K被系统占用,其它空间按分区大小相等的方法划为4个分区,则当有大小分别为7 KB、90KB、30KB、20KB的作业进入内存时,浪费的内存为( )。
A、3KB
B、450KB
C、453KB
D、147KB

6、可通过界限寄存器进行存储保护的存储器管理方法是( )。
A、分区式分配存储管理
B、分页存储管理
C、分段存储管理
D、段页式存储管理

7、某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某时刻内存中空闲分区情况如表2-7所示,有一个作业申请50 KB内存,系统把第4个空闲分区分配给了该作业,则该系统采用的分区分配算法是( )。内存空闲分区情况:序号1的分区大小是80KB,分区始址是60KB;序号2的分区大小是75KB,分区始址是150KB;序号3的分区大小是55KB,分区始址是250KB;序号4的分区大小是90KB,分区始址是350KB。
A、最佳适应算法
B、最坏适应算法
C、首次适应算法
D、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8、界限寄存器存储保护方法( )。
A、在“基址寄存器值≤访问地址≤基址寄存器值+限长寄存器值”时不允许访问,产生错误中断
B、用户可以修改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的值
C、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是主存储器的一部分
D、设置两个寄存器: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

9、在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寄存器长度为24位,其中页号占14位,则主存的分块大小为( )字节。
A、2^24
B、2^14
C、2^10
D、10

10、分页系统中的页面是为( )所感知的。
A、用户
B、操作系统
C、编译系统
D、连接装配程序

11、有一系统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有一作业大小是8KB,页大小为2KB,依次装入内存的第7、9、A、5块,试将虚地址1ADDH转换成内存地址( )。
A、10973
B、1001
C、10976
D、1003

12、在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采用( )实现地址变换。
A、页表
B、段表
C、段表和页表
D、空闲区表

13、有一系统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有一作业大小是8KB,页大小为2KB,依次装入内存的第7、9、10、5块,试将虚地址7145转换成内存地址( )。
A、11241
B、11341
C、11242
D、11342

14、在一个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逻辑地址长度为16位,页面大小为2048字节。现有一逻辑地址为1F6A(H),且第 0、1、2 、3页依次存在物理块 10、15、12、14 号中,相应的物理地址为( )。
A、DF6A(H)
B、776A(H)
C、FF6A(H)
D、E76A(H)

15、一个地址为32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二级页表,逻辑地址被分为9位外部页表,11位内部页表和页内偏移。试问:页面大小是多少?逻辑地址空间共有( )个页面。
A、4KB 1M个
B、2KB 2M个
C、8MB 2K个
D、4MB 2M个

16、定义段表如下: 段号 段始址 段长 0 219 600 1 2300 14 2 90 100 3 1327 580 4 1952 96 给定地址为段号和段内偏移:1) [0,430];2) [3,400];3) [1,1];4) [2,500];5) [4,42]。试求出对应的内存物理地址( )。
A、649 1727 2301 590 1994
B、1030 980 15 600 138
C、1030 980 15 越界 138
D、649 1727 2301 越界 1994

17、关于编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编译就是展开所有的宏定义并删除 #define。
B、编译过程就是对预处理完的文件进行一系列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优化后生成相应的汇编代码
C、预处理就是对汇编代码进行处理,生成处理器能识别的指令,保存在后缀为.o的目标文件中
D、编译后生成的文件就是可执行文件

18、关于链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态链接是指在编译阶段直接把静态库加入到可执行文件中去,这样可执行文件会比较大
B、动态链接则是指链接阶段仅仅只加入一些描述信息,而程序执行时再从系统中把相应动态库加载到内存中去
C、为创建可执行文件,链接器必须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符号解析(把目标文件中符号的定义和引用联系起来)和重定位(把符号定义和内存地址对应起来然后修改所有对符号的引用)
D、由于链接动态库和静态库的路径可能有重合,所以如果在路径中有同名的静态库文件和动态库文件,比如libtest.a和libtest.so,gcc链接时默认优先选择静态库

19、关于可执行文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使用readelf -S查看其各个section的信息
B、链接器链接后生成的最终文件为ELF格式可执行文件,一个ELF可执行文件通常被链接为不同的段,常见的段譬如.text、.data、.rodata、.bss等段
C、由于ELF文件无法被当做普通文本文件打开,如果希望直接查看一个ELF文件包含的指令和数据,需要使用反汇编的方法。使用objdump -D对其进行反汇编
D、未初始化的数据段bss和已初始化的数据段是放在一起的

20、当系统发生抖动(thrashing)时,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I. 撤销部分进程 II. 增加磁盘交换区的容量 III.提高用户进程的优先级
A、仅I
B、仅II
C、仅III
D、仅I、II

21、在虚拟内存管理中,地址变换机构将逻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形成该逻辑地址的阶段是( )。
A、编辑
B、编译
C、链接
D、装载

22、某计算机采用二级页表的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按字节编址,页大小为210字节,页表项大小为2字节,逻辑地址结构为: 页目录号 页号 页内偏移量 ,逻辑地址空间大小为216页,则表示整个逻辑地址空间的页目录表中包含表项的个数至少是( )。
A、64
B、128
C、256
D、512

23、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 MB(初始为空闲),采用最佳适配(Best Fit)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15 MB、分配30 MB、释放15 MB、分配8 MB、分配6 MB,此时主存中最大空闲分区的大小是( )。
A、7 MB
B、9 MB
C、10 MB
D、15 MB

24、一个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段号占8位,则最大段长是( )。
A、2^8字节
B、2^16字节
C、2^24字节
D、2^32字节

25、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 )。
A、界地址保护
B、程序代码保护
C、数据保护
D、栈保护

26、某计算机,采用Intel80286处理器,内存4MB,硬盘200MB,地址寄存器为24位,则虚拟存储器可管理的空间为( )。
A、4MB
B、16MB
C、200MB
D、204MB

27、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凡未装入过内存的页都应从﹎A﹎调入;已运行过的页主要是从﹎B﹎调入,有时也可以从﹎C﹎调入。 A,B,C: (1)系统区; (2)文件区; (3)对换区; (4)页面缓冲池
A、A-(1) B-(3) C-(4)
B、A-(2) B-(3) C-(1)
C、A-(2) B-(1) C-(4)
D、A-(2) B-(3) C-(4)

28、在请求分页内存管理的页表表项中,其中状态位供﹎A﹎时参考;修改位供﹎B﹎时参考;访问位供﹎C﹎时参考;外存始址供﹎D﹎时参考。 A,B,C,D: (l)分配页面; (2)置换算法; (3)程序访问; (4)换出页面; (5)调入页面。
A、A-(1) B-(4) C-(2) D-(5)
B、A-(3) B-(4) C-(2) D-(5)
C、A-(3) B-(4) C-(2) D-(1)
D、A-(3) B-(1) C-(2) D-(5)

29、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理论。此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局部性有两种表现形式:时间局限性和﹎﹎。它们的意义分别为﹎﹎和﹎﹎。 ①程序执行时对主存和访问是不均匀的②代码的顺序执行③变量的连续访问④指令的局部性 ⑤数据的局部性 ⑥空间局部性 ⑦最近被访问的单元,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还要被访问 ⑧最近被访问的单元,很可能在它附近的单元也即将被访问 ⑨结构化程序设计,很少出现转移语句 ⑩程序中循环语句的执行时间一般很长 ?程序中使用的数据局部于各子程序。
A、①⑥ ⑦⑧
B、①⑥ ⑦⑨
C、①③ ⑦⑨
D、②③ ⑦⑨

30、一个请求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段号占8位,则最大段长是( )。
A、2^8字节
B、2^16字节
C、2^24字节
D、2^32字节

31、分段系统比分页系统更易于实现信息共享和保护( )。

32、虚拟存储器的容量是由用户和辅存所决定的( )。

33、虚拟存储器是一个假想的地址空间,因而这个地址的大小是没有限制的( )。

34、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装入过程中,由装入程序进行重定位( )。

35、在分区分配算法中,首次适应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内存中最大空闲分区部分进行分配( )。

36、采用快表后分页系统访问主存时既要访问快表,又要访问页表,因此与没有快表的分页系统相比,降低了对主存的存取速度( )。

37、采用动态重定位技术的系统,目标程序可以不经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 )。

38、在可变分区管理算法中 , 把空闲区按其长度递减次序排序的做法最适合于最佳适配算法( )。

39、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当访问主存中的一条指令或数据时,至少需访问两次主存( )。

40、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是通过页表实现的( )。

41、动态重定位技术使得程序可以在内存中可以移动( )。

42、固定分区存储管理把主存储器划分成若干个连续区,每个连续区称一个分区。经划分后分区的个数是固定的,各个分区的大小也是一致的( )。

43、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时,程序中的逻辑地址可分成页号和页内偏移两部分( )。

44、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逻辑地址中的页号用8位表示,页内地址用16位表示,则用户程序的最大长度可为16M字节,主存分块大小为64K字节( )。

45、若段式存储管理中供用户使用的逻辑地址为24位,其中段内地址占用16位,则用户程序最多可分为8段。当把程序装入主存时,每段占用主存的最大连续区为64KB( )。

46、碎片是指存储分配完后所剩的空闲区( )。

47、碎片现象的存在使得内存空间利用率降低( )。

48、所谓LRU页面置换算法,是指将驻留在主存中时间最长的一页淘汰( )。

49、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页面长度是由系统确定的,并且是可变的( )。

50、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一维的地址结构( )。

第五章 作业

1、设某作业占有 5个页面,如果在主存中只允许装入4个工作页面,作业运行时,实际访问页面的顺序是4,3,2,1,4,3,5,4,3,2,1,5。 试用 FIFO与LRU页面置换算法,求出缺页中断次数和缺页率,请在纸上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并拍照上传 (假设开始时所有的页面均不在主存)。

2、一进程已分配到4个页块,如下表所示(所有数字都为10进制数,且以0开始), 页号 页块 装入时间 最近访问时间 访问位 修改位 2 0 60 161 0 1 1 1 130 160 0 0 0 2 26 162 1 0 3 3 20 163 1 1 当进程要访问第4页时,产生缺页中断,请分别用FIFO、LRU算法,决定缺页中断服务程序选择换出的页面,给出每种算法选择的理由和解析,请在纸上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并拍照上传 。

3、运行实验楼“实验15通过命令和代码初步感受存储管理” 实验15中以下三个命令,并提交运行后的截图: 1)通过free命令查看内存的情况; 2)利用gcc分别编译、、汇编、链接、装载并执行一个程序; 3)通过objdump命令分别查看编译后的汇编代码、查看链接后的汇编代码 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4)编译以后的地址空间和链接以后的地址空间是不是都是虚拟空间? 5)编译和链接后其中的虚地址为什么不同,是不是一种重定位,属于动态重定位 还是静态重定位? 6)其链接方式属于静态链接还是动态链接? 什么是动态链接,什么是静态链接? 7)加载并执行时,可执行文件是否被装入到物理内存并把执行权交给操作系统? 8)之后敲实验的代码,并运行,给出截图,并给出进程地址空间与运行结果的对比图,用箭头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你对代码段,数据段,堆、栈等段的理解

第六章 设备管理

第六章 测试

1、某系统中,采用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假设中断时,CPU用1ms来处理中断请求,其它时间CPU完全用来计箕,若系统时钟中断频率为100Hz,则CPU的利用率为( )。
A、60%
B、70%
C、80%
D、90%

2、在下面的I/O控制方式中,需要CPU干预最少的方式是( )。
A、程序I/O方式
B、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
C、直接存储器访向DMA控制方式
D、I/O通道控制方式

3、I/O系统结构分为四级:(1)设备控制器(2)I/O设备(3)存储器(4)I/O通道,按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2)-(4)-(1)-(3)
B、(3)-(1)-(4)-(2)
C、(2)-(1)-(4)-(3)
D、(3)-(4)-(1)-(2)

4、用户程序发出磁盘 I/O 请求后,系统的处理流程是: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其中,计算数据所在磁盘的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的程序是()。
A、用户程序
B、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C、设备驱动程序
D、中断处理程序

5、一个计算机系统配置有3台打印机,2台绘图仪。为了正确驱动这些设备,系统应该提供( )个设备驱动程序。
A、1
B、2
C、3
D、5

6、设备驱动程序是系统提供的一种通信程序,它专门用于在请求I/O的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传输信息。下面的选项中不是设备驱动程序功能的是( )。
A、检查用户I/O请求的合法性
B、及时响应由控制器或通道发来的中断请求
C、控制I/O设备的I/O操作
D、了解I/O设备的状态,传递有关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

7、设备管理的主要程序之一是设备分配程序,当进程请求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送信息时,设备分配程序分配设备的过程通常是( )。
A、先分配设备,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通道
B、先分配控制器,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通道
C、先分配通道,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控制器
D、先分配通道,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设备

8、下列关于SPOOLing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SPOOLing系统中不需要独占设备
B、SPOOLing使独占设备变成共享设备
C、SPOOLing系统加快了作业的执行速度
D、SPOOLing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9、某文件占10个磁盘块,现要把该文件磁盘块逐个读入主存缓冲区,并送用户区进行分析。假设一个缓冲区与一个磁盘块大小相同,把一个磁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0 μs,将缓冲区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是50 μs,CPU对一块数据进行分析的时间为50 μs。在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结构下,读入并分析完该文件的时间分别是( )
A、1500 μs、1000 μs
B、1550 μs、1100 μs
C、1550 μs、1550 μs
D、2000 μs、2000 μs

10、某操作系统采用双缓冲传送某磁盘数据,设从磁盘将数据传送到缓冲区所用时间为T1,将缓冲区中数据传送到用户区所用时间为T2(假设T2<<T1),CPU处理数据所用时间为n,则处理该数据,系统所用总时间为( )。
A、T1+T2+T3
B、T1
C、T3
D、MAX(T1,T3)

11、关于共享打印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输入进程的控制下,输入缓冲区用于暂存从输入设备的输入的数据,之后再转存到输入井中。
B、输入并用于模拟脱机输入时的磁带,用于收容1/0设备输入的数据。
C、在输出进程的控制下,输出缓冲区用于暂存从出井送来的数据,之后再传到输出设备上。
D、输出并用于模拟脱机输出时的磁带,用于收容用户进程输入的数据。

12、下列磁盘调度算法中,会造成磁头随时会改变运动方向的是( )。①先来先服务磁盘调度算法;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磁盘调度算法;③扫描磁盘调度算法;④循环扫描磁盘调度算法。
A、①
B、②
C、①和②
D、③和④

13、设某磁盘旋转速度为3600r/min,一条磁道上的字节数15K,每次读写1KB字节的数据传输时间为( )。
A、1.1ms
B、83ms
C、16.7ms
D、60ms

14、设某磁盘启动时间为3ms,磁头移动一条磁通所用时间为0.3 ms,则磁头移动100条磁道所花费的寻道时间为( )。
A、33ms
B、330ms
C、6ms
D、32.7ms

15、若一个用户进程通过read系统调用读取一个磁盘文件中的数据,则下列关于此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I.若该文件的数据不在内存,则该进程进入睡眠等待状态 II.请求read系统调用会导致CPU从用户态切换到核心态 III.read系统调用的参数应包含文件的名称
A、仅I、II
B、仅I、III
C、仅II、III
D、I、II和III

16、int fd=open("/dev/XXX",O_RDRW); for (int i=0;i<10;i++) { write(fd,i,sizeof(int)); } close(fd); 在这段代码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其中的xxx是一个设备文件,有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
B、open(),write()和close()是文件系统的函数,在这里会报错
C、不同设备对应不同的设备文件/dev/xxx
D、根据设备名的主设备号,可以找到相应的驱动程序,驱动程序进行数据的读写等。

17、关于printf()和wirte(),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pintf()是标准库函数,write()是系统调用
B、printf()和wirte()都只能在标准输出设备上输出
C、printf()函数的实现要调用write()
D、不管是printf()还是wirte(),并不是马上写到外设上,而是先写到缓存。

18、关于显卡的工作原理,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CPU向显卡控制器发出写命令,显卡控制器控制在屏幕上显示
B、CPU发出写命令后,就处理自己的事情了
C、当显卡显示结束后,向CPU报告中断,CPU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D、显卡的驱动程序中不包含中断处理程序

19、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注册意味着把一个字符驱动程序加入字符驱动程序表chrdevs中。

20、文件系统操读写的单位是块,驱动程序读写单位为扇区(sector)。

21、Linux设备模型将硬件设备归纳、分类,然后抽象出一套标准的数据结构和接口。驱动的开发,就简化为对内核所规定的数据结构的填充和实现,这也是一种机制与策略分离思想的体现。

22、可以把一个系统划分为应用、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三个层次 。

23、内存文件系统比如proc,并不需要驱动程序

24、内核处理系统调用,根据设备文件类型和主设备号调用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

25、因为设备驱动程序完全隐藏了设备的工作细节,因此驱动程序的开发人员不需要了解硬件相关的细节。

26、buffer就是存放要写入磁盘的数据,cache就是存放从磁盘中读出来的数据。

输入输出系统总结梳理大作业

1、输入输出系统的东西比较多,也比较杂,需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把点点滴滴的知识穿起来,为期末复习打下基础。

第七章 文件系统

第七章 测试

1、设文件F1的当前引用计数值为1,先分别建立一个符号链接(软链接)文件F2和一个硬链接文件F3,然后删除F1,其执行的伪代码如下: ln –s F1 F2 //建立符号链接 ln F1 F3 //建立硬链接 rm F1 //删除F1 此时,F2和F3的引用计数值分别为( )。
A、0、1
B、1、1
C、1、2
D、2、1

2、实现文件保护的措施不包括( )。
A、要防止系统故障造成的文件破坏,可以采用建立副本和定时转储的方法
B、要防止错误使用共享文件造成的错误,可以为文件建立使用权限,从而实现保护
C、要防止错误使用共享文件造成的错误,可以采用树形文件目录、存取控制表、规定 文件使用权限等方式
D、隐藏文件目录

3、下列选项中,( )不是删除文件中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A、释放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
B、在目录中删除该文件相应的目录项,即文件控制块
C、若文件为共享文件,还要对共享设置进行处理
D、对文件原存储单元全部赋值为零

4、一般来说,文件名及属性可以收纳在( )中以便查找。
A、目录
B、索引
C、字典
D、作业控制块

5、由字符序列组成,文件内的信息不再划分结构,这类文件属于( )。
A、流式文件 (无结构文件)
B、记录式文件(有结构文件)
C、顺序文件
D、有序文件

6、下列哪一个文件和其它三种文件在逻辑结构上根本不同( )。
A、库函数文件
B、数据库文件
C、可执行程序文件
D、源程序文件

7、逻辑文件存放在磁带上应组织成( )。
A、顺序文件
B、链接文件
C、索引文件
D、直接文件

8、有一个顺序文件含有10000个记录,同样记录的索引顺序文件的检索效率大约是该顺序文件检索效率的( ) 。
A、200倍
B、100倍
C、50倍
D、10倍

9、文件信息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盘块号)的变换方法是由文件的( )决定的。
A、逻辑结构
B、物理结构(外存分配方式)
C、页表
D、分配算法

10、在文件系统中,文件的不同物理结构(外存分配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在下列文件的物理结构中,( )不具有直接读写文件任意一条记录的能力。
A、顺序结构
B、链接结构
C、索引结构
D、Hash结构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磁带上的顺序文件中插入新的记录时,必须复制整个文件
B、由于磁带的价格比磁盘便宜,用磁带实现索引文件更经济
C、在索引顺序文件的最后添加新的记录时,必须复制整个文件
D、顺序文件是利用磁带的特有性质实现的,因此顺序文件只有存放在磁带上

12、从对文件信息的存取次序考虑,存取方式包括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下面不属于存取方式选择因素的是( )。
A、使用文件的方法
B、存储介质的特性
C、存储设备的类型
D、文件的长度

13、在文件系统中,若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顺序结构,则文件控制块中关于文件的物理位置应包括( )。
A、只有首块地址
B、首块地址和文件长度
C、首块地址和索引表地址
D、文件长度和索引表地址

14、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一般包含哪些方法( )?
A、空闲表法
B、空闲链表法
C、位示图法,成组链接法
D、以上都是

15、提高硬件系统的可靠性一般包括哪些方法( )?
A、加密技术
B、口令保护
C、备份技术与磁盘容错技术
D、数据一致性控制

16、文件系统最基本的目标是按名存取,它主要是通过目录管理功能实现的,文件系统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对文件的存取速度。

17、按逻辑结构可把文件分为流式文件(无结构文件)和记录式文件(有结构文件)两类,UNIX系统中的文件系统采用流式文件。

18、按物理结构(外存分配方式)可把文件分为连续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UNIX系统中的文件系统采用增量式索引的外存分配方式。

19、在文件系统中可设置一张文件分配表(FAT),其中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可用来表示磁盘中的一个块的使用情况;另外可设置一张位示图, 其中的每个表项存放着文件中下一个盘块的物理地址。

20、为每个文件分配一个索引表块,把分配给该文件的所有物理块都记录在索引表块中,文件物理地址指向索引表块。这种文件的外存分配方式是索引顺序方式。

21、Linux磁盘的swap区采用的是连续的外存分配方式。

22、Ext3、NTFS、HFS分别是Windows、Linux、MacOS的文件系统。

23、虽然文件系统种类很多,但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三层的文件系统模型,包含:文件系统接口、对对象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对象及其属性。

24、文件共享是指系统允许多个用户(或进程)访问同一文件,这样,系统中只需要保留该共享文件的一个副本。

25、口令保护、加密保护、访问控制是提高硬件系统安全性的方法。

26、下图红框信息展示了文件的类型、访问控制信息。

27、同一数据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证数据是相同的。对一个文件修改时应对不同的文件都统一修改,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修改时数据的流向是:磁盘块->内存->写回磁盘块。

28、Linux可以支持不同的文件系统,通过cat/proc/filesystems命令可以在/proc目录下查看filesystems文件。、

29、Linux文件系统中,bin目录存放普通用户的命令,sbin目录也存放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只有系统管理员也就是root权限才能访问,home目录存放当前用户的文件,dev目录存放设备文件。

30、Linux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它是通过Posix框架对各种具体文件系统进行统一、高效的组织以及管理。Posix框架所提供的抽象界面主要由一组标准的、抽象的操作构成,例如open()、read()、write()等,这些函数以系统调用的形式供用户程序调用。

31、Linux中,ls -i命令可以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inode描述除文件名外的文件属性。

32、在操作系统内核中,每一个文件都有唯一的一个FCB、但可以有多个inode。

第七章 作业

1、请回答以下问题: 1. 针对图1“文件的读取过程”,对于fd=open("/mydir/test.c",...)系统调用, 假定目录“/”、“mydir”和文件test.c 索引节点号分别为78,102,176,根据图2“树状结构的完整实现”,给出目录“/”、“mydir”、“test.c” 的目录项。(10分) 2. 根据图5“文件检索过程”, 说明文件系统是如何找到test.c文件的?(假定目录“/”已经读到内存,“mydir”存放在324盘块上)。(20分) 3.假设盘块的大小是4KB,外存分配采用混合索引结构(增量式索引),test.c文件的大小为10KB,分别存放在679,712和897三个盘块上,参考图4“混合索引分配方式”,画出test.c文件的索引节点和索引分配图,说明test.c文件是直接寻址还是间接寻址?其中的202-212字节在哪个盘块上?(20分) 4.什么是电梯调度算法?假设原来磁盘请求队列已经有请求磁道号为 99, 87,134,66,磁头正从外向里移动(从80移动到了99,磁盘编号是从外到里由小到大编号), 此时768盘块(对应的磁道号为76)加入磁盘的请求队列中,根据电梯调度算法,则接下来磁头移动向哪个磁道?假设每个磁道的移动时间为1ms,则访问76号磁道上的数据还需要多长时间?(20分) 5.根据图3“从文件系统到设备的层次结构”,说明盘块属于哪一层管理?把盘块转换成磁头、柱面和

学习通操作系统与Linux内核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而Linux内核则是一种开源操作系统内核,它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学习通是一种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操作系统和Linux内核相关课程的学习资源。

学习通操作系统课程

学习通的操作系统课程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课件、参加在线讨论等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学习通还提供了课后习题和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习通的操作系统课程不仅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适用于其他学科对操作系统有需求的学生,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

Linux内核课程

与操作系统课程相比,学习通的Linux内核课程更加深入、专业。它包含了Linux内核的基本架构、进程调度、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知识点。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Linux内核。

学习方式与操作系统课程类似,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视频、阅读课件、参加在线讨论等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学习通还提供了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Linux内核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从事Linux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师。

总结

学习通是一个非常好的在线学习平台,它提供了丰富的操作系统和Linux内核课程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和Linux内核,掌握相关技术,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幻灯片放映室,若设置了演讲者放映方式,那么

A.初级生产量在地球表面分布比较均匀而次级生产量却很不均匀。
B.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其根本原因是( )。
C.拜占庭帝国的钱币索里得是一种( ),常在丝绸之路上有所发现
D.立法之后,自首的条件只包括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


随着自动化立体库、AGV

A.朦胧诗派的表现手法借鉴的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B.在SQL中,创建表的T-SQL命令是Create database
C.二次沉淀池用来去除生物反应器出水中的生物细胞筹物质
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其联系在于( )。

A.上述常用公式非常重要,对于求解复杂函数有很大的帮助。
B.在t检验中,若t0.05
C.铜轴电缆与光纤相比传输的距离更远。
D.口罩”对应的英语单词是.


甲板纵桁与横梁的连接方式是()。

A.下列不属于头脑风暴操作原则的是()。
B.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C.5b0c6f92e9f74230a778f39da6bee854.png
D.晶体三极管除具有放大作用外,还具有( )作用。


四杰命运都特别悲惨,都没有得到善终

A.( )是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B.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p∧﹁q为真,则﹁p∨q为真。
C.当企业经营规模大、经营业务多元化、市场环境差异大时,( )组织结构比较合适。
D.根据水分干燥的难易程度,可以将湿物料中水分分为()和()


基准线应按________方向绘制。

A.液态理想混合物属于()。
B.垃圾回收机制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C.老师这一波神奇的操作你跟上了吗
D.下列不属于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的是


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的原因包括

A.第二次分离变量法是将( )分离。
B.5.在艺术创作中,内容可以决定形式,但形式不能够决定内容。
C.规划是长远计划,它规定的时限是( )
D.四川师范大学园艺专业自 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孔加工循环结束后,刀具返回参考平面的指令为( )。

A.下列属于扬州市的名胜古迹是()
B.采用质量折算法可以计算不等直径获不等厚度塔设备的前三阶固有周期
C.水体自身也有去除某些污染物质的能力
D.下列属于人类末日情节的原因的是


.文明社会的冠礼来源于原始社会的成丁礼。()

A.普林斯顿创造力测试是一种创造力倾向特征测试。
B.威廉姆森认为企业的本质是
C.油-气混合燃烧管式加热炉的主要结构包括( )
D.两卡方分布的比值为F分布。


诗集《古今集》的题材较狭窄,主要是关于风花雪月方面的。

A.能力总是和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
B.导入语为整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具有( )作用
C.塑料压制成形一般用于热固性塑料制品成形。
D.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

A.人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B.以下四个散点图中,适于作线性回归的散点图是( )
C.应用色甘酸钠的主要目的是
D.翻译的方向是沿着 mRNA 的()


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不是《易传》的篇章:

A.“一带一路”建设要按照( )的原则,推动新兴产业合作。
B.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中,处于核心作用的职能是( )
C.以下哪本著作对如何歌唱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D.在企业运营中,哪些因素能成为独特优势( )


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创建表之间的关系时,正确的操作是( )
B.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多,但酸度和胃蛋白酶的含量都很低。
C.佛教真正在西藏扎下根来是在公元()世纪。
D.会计是以( )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信用等级越高,信用额度越大。()

A.存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经济变量的累计变化值
B.关于RIP路由协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视频中提到的问题是运输过程中产地对销地的( )
D.下列不属于出口管制商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