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_4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分类: 医卫类题库发布于:2024-06-02 13:05:01ė92245次浏览636条评论

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_4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1讲 国际经济学导论

国际经济学导论随堂测验

1、中国整答国际经济学的大学主题不包括( )。
A、国际多少贸易
B、经济汇率的学答决定
C、价格的案慕案决定
D、国际政策协调

2、课完国际收支是中国整答国际贸易的重要主题。

3、大学贸易不是国际带来一方受益而损害另一方的零和博弈。

4、经济国际经济学分为 与 两大部分。学答

5、案慕案举一个事例,课完说明你对国际经济学某个主题的中国整答认识。

第2讲 比较优势理论

2.1 什么是比较优势?随堂测验

1、在李嘉图的理论中,比较优势来自于( )。
A、丰富的自然资源
B、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C、强大的军事力量
D、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生产率水平

2、1817年,英国经济学家 在其著作 中提出了比较优势思想。

3、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本国 产品,进口 产品,那么贸易对双方都有利,这就是著名的比较优势原则。

4、在只投入劳动力的情况下,本国和外国生产布匹和玩具的情况如下表 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劳动 布匹 玩具 本国 10 20 外国 60 30 (1) 两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分别是什么? (2)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两国应该分别生产并出口什么产品? (3) 按照(2)中的贸易模式,贸易对哪个国家有好处?

2.2 比较优势与专业化生产随堂测验

1、在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在封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

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投入是2. (1)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2) 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3)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3、与传统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比,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3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随堂测验

1、“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指的是( )。
A、比较优势
B、绝对优势
C、相机决策
D、战略性贸易思想

2、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生产分工与贸易模式的是( )。
A、基于劳动力数量的绝对优势
B、基于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绝对优势
C、基于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比较优势
D、基于劳动力相对数量的比较优势

3、在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中,世界市场上的相对供给曲线是一( )。
A、斜率值不断增加的曲线
B、斜率值不断减小的曲线
C、斜率为负的直线
D、阶梯状的三折线

4、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投入是2。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劳动投入是1。 (1)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2)假定世界相对需求满足: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香蕉价格/苹果价格。在相对供给曲线的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 (3)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 (4)描述两国的贸易模式。

2.4 利得还是陷阱?随堂测验

1、如果横轴表示出口产品数量,纵轴表示进口产品数量,当自由贸易使得PPF向外扩张时,PPF的哪个端点位置不变( )。
A、横轴上的端点
B、纵轴上的端点
C、两个端点都向外移动
D、两个端点都不变

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投入是2。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劳动投入是1。假定世界相对需求满足: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香蕉价格/苹果。 (1)描述两国的贸易模式。 (2)通过PPF的移动,说明两国能从贸易中获利。

3、根据李嘉图的模型,世界均衡价格会在贸易前两国国内均衡价格之间,那么均衡价格越接近哪国国内均衡价格时,本国获得的贸易利得越多?

第2讲 单元测试

1、根据李嘉图模型,大国和小国之间进行贸易,自由贸易会( )。
A、降低小国的福利水平
B、降低大国的福利水平
C、改善小国的福利水平
D、改善两国的福利水平

2、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保持不变,其原因在于 ( )。
A、劳动力总量不变
B、工资水平不变
C、机会成本不变
D、产品总成本不变

3、下列关于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之间的关系的观点,正确的是( )。
A、一种产品具备绝对优势,它就一定具备比较优势
B、一种产品具备比较优势,它就一定具备绝对优势
C、绝对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具备比较优势
D、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不同的概念,二者没有关系

4、单一要素经济下,当自由贸易使得两国福利增加时,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 )。
A、更加平坦
B、向外扩张
C、向内扩张
D、更加陡峭

5、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表示( )。
A、生产可能性区域
B、贸易可能性区域
C、消费可能性区域
D、交易可能性区域

6、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坐标轴上的端点表示( )。
A、两种产品各自的最大可能性产量
B、只生产一种产品,而另一种产品产量为零
C、两种产品产量为零
D、两种产品都不生产

7、在中国,生产10万吨小麦的资源可以生产1万台计算机,那么,10万吨小麦的机会成本就是 。

8、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 。

9、在李嘉图模型中,当产品的相对价格 机会成本时,该种产品才会被生产。

10、当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 成本较低时,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反之,则具备比较劣势。

第2讲 单元作业

1、请评述:“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无论是生产大豆、小麦,还是生产计算机、医疗器械,生产率水平都非常低,这些国家和地区没有比较优势产品,因此,也无法参与国际竞争。”。

2、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劳动投入是1. (1)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2) 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 (3)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3、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中,RS与RD相交于不同的位置时,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4、在只投入劳动力的情况下,中国和美国工人生产小麦和生铁的情况如下表: 小麦(吨) 生铁(吨) 一个中国工人 200天 200天 一个美国工人 100天 50天 (1) 中国和美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分别是什么? (2)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中国应该生产并出口什么产品? (3)如果按照(2)中的生产与贸易模式,哪个国家将会从贸易得到好处?

第3讲 资源禀赋理论

3.1 要素与比较优势随堂测验

1、假定两种产品S和T,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如表,则( )。 要素投入 劳动力 资本 产品S 2 6 产品T 1 2
A、产品S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B、产品S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C、产品S既是劳动力密集型也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D、产品T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2、假定两个国家甲和乙,其要素禀赋如下表,根据H-O模型有 ( )。 要素禀赋 劳动力 资本 甲国 45 15 乙国 20 10
A、甲国劳动力和资本都充裕
B、乙国劳动力和资本都稀缺
C、甲国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
D、乙国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

3、对于第1、2题中的甲、乙两国和S、T两种产品,则 ( )。
A、甲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S
B、乙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S
C、甲国两种产品都具备比较优势
D、无法判断比价优势,因为不是单一要素经济

4、资源禀赋理论又被称为 、 等。

5、判断并改错: (1)玉米和玩具生产中只投入土地和劳动力,其中,玉米生产中投入的人均土地为1/4,而玩具生产中投入的人均土地为1/2,由于1/4<1/2,所以相对于玩具而言,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2)2018年,中国16-59岁劳动力人口总数达到8.97亿人,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劳动力非常丰富的国家。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出口国,这说明中国电子产业工人的劳动力生产率较高。

6、资源禀赋理论的提出者是瑞典经济学家 和 。

7、资源禀赋理论又被称为 、 等。

8、资源禀赋理论认为 密集型产品是比较优势产品。

3.2 要素和专业化生产随堂测验

1、什么是罗伯津斯基定律?

2、只考虑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时,埃奇沃斯盒状图的长和宽分别表示什么?

3、下图中,为何表示产出的是一条斜率不变的射线,这说明什么?

4、下图中,如果产品1和产品2的产出与L、K投入的关系分别用Q1和Q2表示,在要素价格固定时,可以判断产品1是 密集型产品,产品2是 密集型产品。

5、一国劳动力总量L=2000,资本总量K=800,生产单位产品S和T的要素投入如下表: 要素投入 劳动力 资本 产品S 2 6 产品T 1 2 (1) 用图形分别表示出产品S和T的产量与要素投入的关系; (2) 用埃奇沃斯盒状图表示产品S和T的均衡产出。 (3) 生产均衡时,投入到产品S和T中的劳动力和资本分别是多少? (4) 生产均衡时,产品S和T的产量分别是多少?

6、假定该国增加200劳动力到生产中时, (1)生产产品S和T的劳动力和资本会有什么变化?它们的产出又会怎么变化? (2)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3 要素与国际贸易——H-O定理随堂测验

1、在H-O理论中,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是( )。
A、劳动力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技术水平的国际差异
C、消费者需求的国际差异
D、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

2、日本的劳动力总量为1000,土地总量为500;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总量为800,土地为600。则( )。
A、日本是土地充裕国家
B、澳大利亚是土地充裕国家
C、日本是劳动力稀缺国家
D、澳大利亚是劳动力充裕国家

3、假定两个国家甲和乙,产品S是资本密集型,根据H-O模型 ( ) 国家 要素禀赋 甲 乙 劳动力 45 20 资本存量 15 10
A、甲会出口S
B、乙会出口S
C、两国都会出口S
D、两国不会发生贸易

4、韩国土地稀缺而资本充裕,根据H-O定理,韩国更可能会进口( )。
A、影视产品
B、衣服
C、牛肉
D、手机

5、日本的劳动力总量为1000,土地总量为500;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总量为800,土地为600。则 是土地充裕国家。如果A产品生产中土地劳动力比率高于B产品,则根据H-O定律,日本应该生产并出口 产品。

6、一国生产小麦、计算机,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价格线和无差异曲线如下图,如果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分)交点在C点,则该国出口 ,进口 ;如果交点在C点,则该国出口 ,进口 。

7、试分析:“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因为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

3.4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随堂测验

1、日本的劳动力总量为1000,土地总量为500;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总量为800,土地为600。如果两国进行贸易,则( )。
A、日本的土地所有者会支持自由贸易
B、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所有者会反对自由贸易
C、日本的劳动力劳动力所有者会反对自由贸易
D、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所有者会支持自由贸易

2、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修改。 (1)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自由贸易是互惠的,因此所有人都会支持自由贸易。 (2)由于自由贸易会损害稀缺要素的所有者的福利,故此,不应提倡自由贸易。 (3)正是因为不同国家的要素充裕度不同,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才导致在自由贸易下,不同要素所有者的福利水平受到不同的影响。 (4)李嘉图模型没有探讨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一要素的前提假设。

3、2019年5月9日,美国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研究,这给每个美国家庭带来831美元的额外支出。既然美国消费者承担着损失,为什么美国还是在偏离自由贸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5 国际贸易如何影响收入分配——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随堂测验

1、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修改。 (1)随着国际贸易会使产品价格均等化,世界各国要素的价格也会均等化。 (2)资源禀赋差异越大的两国之间,要素价格越可能趋向均等化。 (3)自然壁垒(如运输费用)和人为壁垒(如关税、进口配额和其他贸易限制)都是要素价格不能均等化的原因。 (4)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工人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急剧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世界贸易的增长,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品出口的增长。

2、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通过什么途径逐渐均等化?

3、下表中的数据是否支持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它们说明了什么? 各国工资率的比较(美国=100) 国家 2000年生产性工人的小时工资 美国 100 德国 121 日本 111 西班牙 55 韩国 41 葡萄牙 24 墨西哥 12 斯里兰卡(1969年数据) 2 资料来源: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Foreign Labor Statistics Home Page.

3.6 里昂惕夫之谜随堂测验

1、下面哪些贸易比较符合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
A、日韩之间的文化产品贸易
B、美日之间的汽车贸易
C、美欧之间的民用客机贸易
D、中美之间的制造品贸易

2、鲍温等人在1987年的实证检验 ( )。
A、证实了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B、证实了里昂惕夫之谜
C、发现要素比例理论是正确的
D、发现样本国家出口要素比例大于收入比例的生产要素,进口要素比例小于收入比例的生产要素。

3、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完全推翻了要素禀赋理论。

4、尽管赫尔谢尔-俄林模型没有能够完全成功地解释国际贸易的实际模式,但是它对贸易的理解,尤其是对收益分配的分析十分重要。

5、相对而言,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更支持H-O理论关于贸易模式的分析。

6、尽管国际贸易的整个模式并不能很好地由赫克谢尔-俄林模型来解释,但是南北制造品贸易比较符合这一理论。

7、解释什么是里昂惕夫悖论,同时说明随后的鲍恩、利默和思维考斯凯斯的研究结果。

8、在讨论赫克谢尔-俄林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时,近期的研究表明,各国存在着生产要素效率的不同,请解释这将如何影响要素价格均等化。

第3讲 单元测试

1、假定两个国家甲和乙,其要素禀赋如下表,根据H-O模型有 ( )。 要素禀赋 劳动力 资本 甲国 45 15 乙国 20 10
A、甲国劳动力和资本都充裕
B、乙国劳动力和资本都稀缺
C、甲国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
D、乙国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

2、根据对H-O理论的实证检验,比较符合H-O规律的是( )。
A、中美贸易
B、美英贸易
C、中印贸易
D、美日贸易

3、一国生产单位小麦需要投入劳动力和土地数量分别为1和5,而生产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劳动力和土地数量分别为2和6。则对于该国而言( )。
A、小麦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B、小麦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C、纺织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D、无法判断产品的要素密集程度

4、韩国土地稀缺而资本充裕,当韩国与美国、加拿大签署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协定时,可能会对哪个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
A、影视产业
B、服装业
C、畜牧业
D、电子产业

5、下面哪个原因导致里昂惕夫之谜的出现( )。
A、样本数据年份的特殊性
B、要素密集度逆转
C、各国技术相同的假设
D、赫尔谢尔-俄林模型的逻辑错误

6、假定两个国家甲和乙的要素禀赋如下。两国即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则谁会反对?( ) 国家 要素禀赋 甲 乙 劳动力 45 20 资本存量 15 10
A、甲国的工人
B、乙国的工人
C、甲国的资本所有者
D、乙国的资本所有者

7、相对于比利时而言,澳大利亚拥有较高的土地、劳动力,双方进行贸易的话,有( )。
A、澳大利亚的土地所有者会获益
B、比利时的土地所有者会受损
C、澳大利亚的工人会受损
D、比利时的工人会获益

8、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力投入远远大于资本、土地和技术投入,所以纺织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9、相对于日本而言,中国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如果双方降低进口关税水平,那么,日本工人的福利水平将得到改善。

10、一般来说,生产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其工资率和地租率都高于生产技术水平低的国家。

11、随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两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肯定会一样。

12、美日之间的制造品贸易比起中美之间的制造品贸易更符合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第3讲 单元作业

1、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在北海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试用相关理论分析“荷兰病”现象的原因。

2、现实中,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并不相等,其原因是什么?

3、美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例如,东南部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西海岸地区同行的工资低20%。这个现象为什么不满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这与美国和墨西哥工资率的差异有何不同?(墨西哥在地理上与美国的东南部和西海岸地区都非常接近,其距离比东南部到西海岸还要近。)

第4讲 标准贸易模型

4.1 贸易条件随堂测验

1、贸易条件就是一国参与贸易面临的各种条件,包括基础设施、贸易环境等。

2、贸易条件越高,说明在国家贸易中获得得利的将越多。

3、贸易条件就是参与贸易的产品的价格。

4、贸易条件就是一国 价格指数除以 价格指数。

5、如果贸易条件大于1,说明同样的出口产品能够交换 的进口产品;如果贸易条件小于1,说明同样的出口产品能够交换 的进口产品。

6、甲、乙两国生产A、B两种产品,甲国出口A而乙国出口B,产品A和B的世界价格分别是PA和PB,则甲国的贸易条件可以表示为 ,乙国的贸易条件可以表示为 。两国贸易条件是一种 关系。

7、近年来,中国贸易条件在不断改善,试分析其原因。

4.2 供求与贸易条件随堂测验

1、如果世界市场上 PC / PF 上升,则( )。
A、所有国家的福利改善
B、出口布匹的国家贸易条件改善
C、出口粮食的国家贸易条件改善
D、所有国家的贸易条件改善

2、如果世界市场上 PC / PF 上升,则( )。
A、布匹出口国将增加布匹出口
B、布匹出口国将增加布匹生产
C、粮食出口国将增加粮食出口
D、粮食出口国将增加粮食生产

3、如果世界市场上 PC / PF 上升,则( )
A、世界市场上布匹相对供给和需求增加
B、世界市场上布匹相对供给增加、相对需求减少
C、世界市场上布匹相对供给增加
D、世界市场上布匹相对需求减少

4、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一国可以消费除本国生产的产品以外的产品( )。
A、世界贸易条件与国内相对成本不相等
B、该国专业生产一种产品
C、该国不参与国际贸易
D、世界贸易条件等于国内相对成本

5、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供给和价格的变动之间可能没有联系。例如:如果生产要素在部门之家完全不能流动,生产可能性曲线就变成直角形状,两种产品的产出也不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价格。在这种情况下, 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请画图分析。

6、与供给方面要素不可流动性相当的的就是需求方面的产品不可替代性。试想一个国家的消费者购买的产品的比例是固定的,例如,不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是多少,每买1磅粮食就买1码布匹,画图分析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会提高这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4.3 偏向性增长与贸易条件随堂测验

1、H国出现出口偏向型增长,则( )。
A、改善H国的贸易条件
B、恶化H国的经济福利
C、恶化F国(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条件
D、改善F国(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条件

2、一国正在经历进口偏向型经济增长的大国一般会( )。
A、贸易条件为正
B、贸易条件恶化
C、贸易条件改善
D、贸易条件为负

3、阿尔巴里亚生产产品A、B,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如下图a。 (1)封闭经济下,如果要使福利最大化,阿尔巴尼亚将会在哪一点进行生产? (2)在点a,PA/PB =1,此时,能否判断阿尔巴尼亚的比较优势是A或B吗?为什么? (3)现在阿尔巴尼亚决定参与国际贸易以获得贸易利得,国际市场上PA/PB =2。此时,阿尔巴尼亚会在哪一点进行生产(a点、b点、c点)?其比较优势产品是A还是B? (4)如果国际市场上PA/PB =0.5,阿尔巴尼亚是否还能获得贸易利得?此时,它的生产均衡点在哪里?其比较优势产品是什么? (5)当生产均衡点在点c时,假定阿尔巴尼亚出现了下图b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是出口偏向型还是进口偏向型?如果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大国,这种经济增长对其贸易条件和实际收入分别有何影响? 图B 图A

4.4 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随堂测验

1、如果美国国际发展署决定对撒哈拉地区的国家进行援助,则( )。
A、恶化美国的贸易条件
B、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
C、恶化撒哈拉地区接受援助的国家的贸易条件
D、对双方贸易条件的影响不确定

2、一战结束后,德国向法国支付战争赔款,两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相等,但是相对于德国而言,法国的消费需求偏向于粮食,那么( )。
A、世界粮食的相对价格不变
B、世界粮食的相对价格上升
C、世界粮食的相对价格降低
D、世界市场上所有产品价格上升

3、已知条件还是如上题,如果法国出口制成品,德国出口粮食,那么德国向法国进行战争赔款会( )。
A、改善法国的贸易条件
B、恶化法国的贸易条件
C、两国贸易条件都恶化
D、两国贸易条件都改善

4、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向东南亚地区的国家进行大量的经济援助,这些援助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日本的福利水平。

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向法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这种赔偿是否有可能改善德国的经济福利?

6、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外来援助都是被“捆绑”住的。也就是说,援助往往带有条件,要求受援国将援助用于购买援助国的产品。例如,法国为非洲的一项灌溉计划提供资金,条件是水泵、管道和建筑设备必须优先从法国购买。从受援国的角度,这种援助有意义吗?

4.5 国际收入转移与贸易条件随堂测验

1、一国出口产品A而进口产品B,比起封闭经济时,产品A的边际成本将会( )。
A、上升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其变化

2、如果斯洛文尼亚(小国)对本国大多数进口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 )。
A、对它的贸易条件没有影响
B、改善它的贸易条件
C、恶化它的贸易条件
D、降低它的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斯洛文尼亚(大国)对本国大多数进口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 )。
A、对它的贸易条件没有影响
B、改善它的贸易条件
C、恶化它的贸易条件
D、降低它的边际消费倾向

4、如果斯洛文尼亚对本国大多数进口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 )。
A、会遭到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B、降低斯洛文尼亚的实际收入
C、提高斯洛文尼亚的实际收入
D、关税对实际收入的影响不确定

5、日本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材料如粮食、石油。分析以下情况下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 (1)中东战争使得石油供给紧缺 (2)韩国提高了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销售 (3)美国的工程师建立了核反应堆以代替石油燃油发电厂 (4)俄罗斯(农业大国)歉收 (5)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橘的进口关税

第4讲 单元测试

1、在现有资源约束下,一国的最大产出价值点位于( )。
A、等价值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交时的交点
B、等价值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时的切点
C、等价值线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的部分
D、等价值线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下方的部分

2、消费者的偏好是由( )衡量的。
A、生产可能性曲线
B、等价值线
C、无差异曲线
D、生产函数

3、如果一国的生产均衡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则( )。
A、该国所有工人都被用来生产一种产品
B、该国所有资本都被用来生产一种产品
C、该国所有工人都被用于生产
D、该国所有资本都低效率地用于生产

4、H国出现进口偏向型增长,则( )。
A、改善H国的贸易条件
B、恶化H国的经济福利
C、改善F国(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条件
D、改善F国(贸易伙伴国)的经济福利

5、贫困化增长更容易出现在( )。
A、出现出口偏向型增长的穷国
B、出现进口偏向型增长的穷国
C、出现出口偏向型增长的富国
D、出现进口偏向型增长的富国

6、如果美国向穷国进行援助,受援国对每种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都高于美国,则这种援助会( )。
A、恶化美国的贸易条件
B、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
C、不会影响贸易条件
D、双方的贸易条件都会恶化

7、如果一个大国借钱给别的国家,则( )。
A、恶化债务国的贸易条件
B、恶化双方的贸易条件
C、改善债务国的贸易条件
D、以上都不对

8、当世界均衡的相对价格变动,导致一国贸易条件改善时,则( )。
A、增加该国进口替代品的生产
B、增加该国对出口产品的消费
C、增加该国进口的数量
D、该国将出现出口偏向型增长

9、如果斯洛文尼亚(大国)对本国大多数出口产品实行出口补贴时( )。
A、对它的贸易条件没有影响
B、改善它的贸易条件
C、恶化它的贸易条件
D、降低它的边际消费倾向

10、如果斯洛文尼亚(大国)对本国大多数出口产品实行出口补贴时( )。
A、会遭到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B、降低斯洛文尼亚的实际收入
C、提高斯洛文尼亚的实际收入
D、提高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

11、标准贸易模型会从需求的角度探讨贸易问题,而这一点是李嘉图模型和赫克谢尔-俄林模型就忽略了的部分。

12、近年来,中国价格贸易条件不断在恶化。

13、标准贸易模型的核心就是贸易条件。

14、二战结束后,如果日本向中国进行战争赔款,这些赔款将极大地改善中 国的福利水平。

15、国际收入转移对双方贸易条件以及福利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要根据双方的边际支出倾向来进行具体分析。

第4讲 单元作业

1、在李嘉图模型中,探讨过相对价格与贸易利得的关系,即世界市场上均衡的相对价格越接近对方国内均衡的相对价格时,本国获得的贸易利得就越多。根据这个结论,分析贸易条件与贸易利得之间的关系。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改善会增加其福利。如果放宽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并假设国家之间满足需求定理,会发生什么?

3、A国和B国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用于生产两种产品X和Y。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A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分析下列情形中,两国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变化。 (1) A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2) A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3) B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4) B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4、小国的偏向型经济增长不会影响该国的贸易条件。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第5讲 新贸易理论

5.1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随堂测验

1、当单位成本 时,会出现外部规模经济( )。
A、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B、随着行业规模扩大而增长
C、随着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D、随着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而增长

2、内部规模经济( )。
A、可能与完全竞争的行业有关
B、不可能与完全竞争的行业有关
C、只与像飞机之类的复杂产品有关
D、不能构成国际贸易的基础

3、垄断竞争与 有关( )。
A、割喉价格竞争
B、产品差异化
C、在公司层面明确考虑其他公司定价决策的反馈效应
D、高利润率

4、存在规模经济时,一个国家可能的生产规模的取决于( )。
A、国家的大小
B、贸易伙伴国家的规模
C、国内市场的规模
D、国内加上国外市场的规模

5、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主要是在 之间进行的。 ( )
A、大量的价格竞争企业
B、少量的价格竞争企业
C、少量的竞争寡头垄断者
D、各个国家/行业的垄断企业

5.2 内部规模经济与贸易随堂测验

1、美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小手工制品,这种现象就是( )。
A、提高规模收益
B、不完全竞争
C、产业内贸易
D、产业间贸易

2、产业内贸易最常见于( )。
A、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B、西欧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
C、所有国家之间的贸易
D、南北贸易

3、两国都有同一种具有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产业,这个产业生产一种产品,如果这两国之间进行关于这种产品的贸易,则( )。
A、价格较低的国家将出口这种产品
B、当这种产品是一国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时,该国将出口这种产品
C、每个国家都会将差异化的产品出口到另一个国家
D、由于没有比较优势,两国都不会出口该产品

4、一种产品所在的产业是完全竞争的,且不存在规模经济,那么,这两国之间关于这种产品的贸易最有可能的是( )。
A、垄断竞争
B、产业间贸易
C、产业内贸易
D、Heckscher-Ohlin模型下的贸易模式

5.3 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随堂测验

1、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历史性、偶然性因素( )。
A、李嘉图和古典理论的比较优势理论
B、Heckscher-Ohlin理论
C、偏好逆转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2、计算机和相关设备产业的南北贸易中出现产业内贸易,其原因在于( )。
A、产品差异化
B、垄断竞争
C、特定要素的存在
D、规模经济

3、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价格歧视现象是( )。
A、非关税壁垒
B、自愿出口限制
C、倾销
D、优惠贸易安排

第5讲 单元测试

1、当单位成本 时,会出现内部规模经济( )。
A、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B、随着行业规模扩大而增长
C、随着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D、随着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而增长

2、外部规模经济( )。
A、可能与完全竞争的行业有关
B、不可能与完全竞争的行业有关
C、往往导致垄断
D、往往会为每家公司带来巨额利润

3、最常见的市场结构是( )。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垄断
D、完全垂直一体化

4、存在规模经济时,市场规模扩大会( )。
A、增加企业数量并提高单位价格
B、减少企业数量并提高单位价格
C、增加企业数量并降低单位价格
D、减少企业数量并降低单位价格

5、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主要是在( )之间进行的。
A、大量的价格竞争企业
B、少量的价格竞争企业
C、少量的竞争寡头垄断者
D、各个国家/行业的垄断企业

6、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
B、数据聚合和分类的问题
C、规模收益递增
D、以上都对

7、某些行业存在内部规模报酬递增,那么不可能出现( )。
A、产业内贸易
B、产业的完全竞争
C、产业间贸易
D、较高的专业化程度

8、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可能与( )相关 。
A、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B、与Heckscher-Ohlin要素比例相关的比较优势
C、基于收益递减的比较优势
D、以上都不是

9、一个国家出口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的原因是( )。
A、它的劳动生产率往往会更高
B、它的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相对丰富
C、其需求具有不同的产品偏向性
D、以上都不是

10、一种产品所在的产业是完全竞争的,且存在规模经济,那么,这两国之间关于这种产品的贸易最有可能的是( )。
A、价格竞争
B、产业间贸易
C、产业内贸易
D、Heckscher-Ohlin模型下的贸易模式

11、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存在着“伪产业内贸易”。实际上,这种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
A、寡头垄断市场
B、Heckscher-Ohlin模型下的比较优势
C、最优关税问题
D、巨大的产业吸引力

12、下列哪种情况更容易导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 )。
A、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性
B、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相似性
C、无差异性的同质产品
D、固定成本的行业

13、存在规模经济时,产品的专业化使得厂商能够从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长期生产中获利。

14、只有当成本随着生产的扩大而降低时,一个国家才有动力专注于生产其比较优势的产品。

15、国际贸易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使得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生产和效率提高的好处。

第5讲 单元作业

1、判断下面各项中哪些反映了外部规模经济,哪些反映了内部规模经济: (1)美国印第安洲埃尔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美国大多数的管乐 (2)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从日本进口,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马里斯维尔生产的 (3)欧洲唯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的所有飞机都是在法国土伦组装的 (4)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业中心

2、下列现象哪些受规模经济影响,哪些受比较优势影响? (1)好莱坞是全球著名的影视制作基地 (2)大部分苏格兰威士忌产自苏格兰 (3)大量丰田车在日本爱知县组装、生产 (4)许多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产自法国 (5)世界上大部分的大型喷气客机在西雅图生产 (6)大量银行、保险企业集中在美国华尔街

3、无论产业内的企业或者公司选址在哪里,只要全球范围内产业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在这种情况下的世界贸易会是什么样子?

第6讲 进口关税及其福利效应

6.1 进口关税简介随堂测验

1、目前世界各国最普遍采用的计税方法是( )。
A、从价法
B、从量法
C、复合法
D、以上都不是

2、从价关税是指按进口商品数量来征收的关税。

3、一国对来自不同的国家的同一产品的关税税率是一样的。

4、若进口磁带放像机的最惠国税率为:完税价不高于2000美元/台征收30%关税;完税价高于2000美元/台征收3%加3283元的关税。现有一外贸公司进口一批磁带放映机,有两种档次,一种为1800美元/台,共100台;一种为2080美元/台,共100台。适用最惠国税率,此时汇率为1美元=6.65人民币,请计算该批货物需缴纳多少美元进口关税?

6.2进口关税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随堂测验

1、征收进口关税可以增加生产者剩余( )。

2、从进口关税与消费者剩余变化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口关税越高,消费者利益受损越多。( )

3、假设: 本国对小麦的需求曲线为:D=100-20P 供给曲线为:S=20+20P 外国对小麦的需求曲线为:D*=80-20P 供给曲线为:S*=40+20P 试计算: (1)没有贸易时各国国内的小麦价格。(2)若允许各国发生贸易,且贸易成本为0,此时世界市场小麦价格为1.5。但本国对外国出口小麦征收了0.5的从量税,此时外国小麦出口价格下降到了1.25,本国进口价格上升到1.75,试画图计算征收进口关税后本国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6.3小国关税的福利效应随堂测验

1、小国是指面积狭小、经济体量小的国家。( )

2、小国情形下,征收进口关税一定会带来净福利的损失。( )

3、小国情形下,征收进口关税会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 )

4、一个征收进口关税的小国,世界市场价格下跌对这个小国国内生产者、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如何?

6.4大国关税的福利效应随堂测验

1、大国是指能够影响某种商品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国家,它征收关税或者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影响特定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

2、大国征收关税改善了本国贸易条件。( )

6.5 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率随堂测验

1、其他条件相同时,最终商品的名义关税率Ta 越高,有效保护率越低。( )

2、如果没有进口投入品,则有效保护率与名义税率相同,E=Ta。( )

3、其他条件相同时,进口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率Tc越低,则最终商品的保护程度越高。( )

4、假定韩国对进口彩色电视机征收10%的从价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品牌电视机的价格为3500元,其中投入的原材料价格为2100元。试计算: (1)原材料免税时的有效保护率; (2)对原材料征收5%从价税时的有效保护率; (3)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推出哪些关于有效保护率的一般结论?

第6讲 单元测试

1、按关税税率由低到高,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普惠制税率 最惠国税率 普通税率
B、最惠国税率 特惠税率 普通税率
C、普通税率 特惠税率 最惠国税率
D、普通税率 最惠国税率 特惠税率

2、美国对洗衣机征收25%从价税后,( )。
A、美国洗衣机生产者受损了
B、美国消费者受损了
C、美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受害者,只美国得益了
D、美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益了

3、小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4、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5、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
A、总是高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率
B、衡量关税对就业机会保护的程度
C、取决于该国是大国还是小国
D、取决于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税率、国内增加值

6、关于从量税.从价税和复合税三类计税方法的优劣势,表述正确的有:( )。
A、从量税的税率固定,同一税目下的商品无论质量好坏、价格高低均按统一税率征收,对于质好价高的商品的限制作用较小
B、从价税的税负比较合理,同一种进口商品,质量高,价格高,税额也高,质次价廉的税额也低
C、混合税的好处在于兼有从价税和从量税的优点,混合税常用于耗费原材料较多的工业制成品
D、从量税常用于发达国家、混合税常用于发展中国家

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B、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实际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C、进口关税对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是一样的
D、进口关税对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无谓损失包括生产扭曲损失和消费扭曲损失
B、生产扭曲损失指由于关税而导致国内生产过多地生产这种商品造成的福利损失
C、消费扭曲损失原是消费者福利的一部分,消费者损失了,也没有其他人得到,是一种无谓损失
D、消费扭曲损失是消费者损失了但生产者得到了的部分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名义保护只考虑了关税对制成品价格的影响,没有考虑对中间产品的保护
B、有效保护率只按国内中间产品来计算保护水平的
C、瀑布式关税结构是各国常常采用逐步升级的关税结构,即对原料进口几乎完全免税,对半成制品征收适度关税,但对最终产品征收较高关税
D、瀑布式关税结构是随着国内加工程度加深关税税率不断下降的现象

10、一国给予其他国家最惠国待遇,就表明同意向这些国家征收的关税税率不会高于对其他任何国家的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

11、征收进口关税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因此削减进口关税会使消费者享受实惠。( )

12、征收进口关税的福利=消费者福利+生产者福利+税收。( )

13、与小国相反,大国征收进口关税一定增加社会净福利。( )

14、有效保护率一定高于名义保护率。( )

15、其他相同时,国内生产的附加值越少,有效保护率越低。( )

第6讲 单元作业

1、比较说明大国和小国进口关税的福利效应异同点何在?

2、假设美国是钢铁贸易的大国,试分析以下说法: (1)减少失业最好的方法是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2)与小国相比,美国征收钢铁进口关税一定是有利的; (3)由于墨西哥工资要低得多,所以钢铁制造工作都转移到了墨西哥,为此美国需要征收钢铁关税,税额是美国与墨西哥工资差额。

3、假设泰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2000-0.02P S=1200+0.03P,此时国际市场汽车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画图计算:(1)没有贸易时泰国市场汽车产量与价格; (2)自由贸易下,泰国市场产量、价格及进(出)口情况,分析自由贸易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 (3)若泰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从量税,分析此时泰国市场汽车产量、价格、贸易量以及相对于自由贸易时各主体的福利变化情况。

第7讲 非关税壁垒及其福利效应

7.1非关税壁垒简介随堂测验

1、“自动”出口配额制实际上是一种( )。
A、鼓励进口手段
B、限制进口手段
C、鼓励出口手段
D、以上都不是

2、2011年美国签署并实施了《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韩国、日本、欧盟也修订了若干农产品新标准,这些繁杂的法案对山东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冲击,上述案例实质上反映的是哪一种非关税措施?( )
A、技术性贸易措施
B、出口补贴
C、自动出口限制
D、国产化程度要求

3、技术性贸易壁垒包括( )。
A、进口押金制
B、国内税
C、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
D、技术标准以及卫生检疫标准

7.2 进口配额及其福利效应随堂测验

1、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产品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超过部分不准进口,这叫做( )。
A、进口配额
B、出口补贴
C、自动出口限制
D、国产化程度要求

2、进口配额制( )。
A、会产生配额租金
B、能有效限制进口
C、进口国发放进口配额许可证,有竞争性拍卖、固定分配、资源使用申请、直接给予出口国等方式
D、竞争性拍卖是成本最小的配额分配方式

3、在实行进口配额制中必定是获得了收益。( )

7.3 出口补贴及其福利效应随堂测验

1、一定没有收益的贸易政策工具是( )。
A、进口配额
B、出口补贴
C、反倾销
D、进口关税

2、出口补贴的直接形式是( )。
A、提供生产商优惠的运费
B、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税费
C、为生产商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
D、给予厂商现金补贴

3、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出口补贴都对生产者有利。( )

第7讲 单元测试

1、1977年到1981年,美国进口日本汽车所占比例从18%提高到25%,而国内汽车产量下降了1/3,约30万名美国汽车工人失业。经过美国与日本谈判达成协议,1981年到1983年日本将出口指美国汽车限制在168万辆,1984年到1985年提高到每年185万辆。这是下列哪一种非关税措施?( )
A、进口配额
B、出口补贴
C、自动出口限制
D、国产化程度要求

2、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全球配额和( )。
A、关税配额
B、国别配额
C、间接配额
D、绝对配额

3、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进口配额往往产生垄断租金
B、进口配额比关税更有效率
C、谁得到配额租金取决于进口配额许可证发放方式
D、在竞争条件下,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必定使国内生产者获得更大利益

4、从出口补贴中受益的主体是( )。
A、出口国生产者
B、出口国消费者
C、出口国
D、进口国生产者

5、出口补贴的经济影响不包括( )。
A、消费者剩余增加
B、消费者剩余减少
C、支出增加
D、生产者剩余增加

6、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有( )。
A、进口配额
B、出口补贴
C、自动出口限制
D、国产化程度要求
E、技术性贸易措施

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与进口配额相比,关税对进口量影响不确定,管理简单
B、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需要分配许可证,管理复杂,存在寻租的可能
C、进口配额与关税都涉及到进口配额许可证的发放
D、进口配额与关税的福利效应中,都是会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

8、下列陈述正确的有( )。
A、大国给予出口补贴不产生无谓损失
B、大国给予出口补贴的损失大于小国
C、大国给予出口补贴的一部分损失来自其贸易条件恶化
D、小国给予出口补贴不能增加其出口

9、美国《购买美国产品法》针对由联邦或州拨款的采购,对国产化比率提出硬性要求,这是自动出口限制措施的体现。( )

10、进口配额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的生产者,但会造成消费者的福利损失。( )

11、实行进口配额制时,若将进口配额许可证给予出口国,会使得配额的成本高于同等情形下关税的成本。( )

12、出口补贴是指一国对出口商品生产发放补贴,旨在降低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促进本国出口。( )

第7讲 单元作业

1、假设泰国在小麦的生产和消费上是一个小国,无法影响国际价格,该价格为每袋小麦10美元,其国内需求和供给曲线分别为:D=400-10P S=50+5P。确定自由贸易的均衡点,然后计算进口配额为50袋时对以下各项的影响: (1)本国价格的变化 (2)配额租金 (3)生产扭曲损失和消费扭曲损失

2、假设美国是汽车生产消费大国,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us=1800-0.02P Sus=1400+0.03P ,自由贸易时,汽车价格P=15000美元,之后美国为每辆出口汽车提供3000美元补贴,这时汽车国际市场价格降至14000美元,使美国国内价格为17000美元,试画图计算此时美国产量、消费量、贸易量和福利变化。

第8讲 战略性贸易政策

8.1 战略性贸易政策简介随堂测验

1、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前提是( )。
A、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B、市场不存在规模效应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该产业的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2、战略性产业具有的明显特征不包括( )。
A、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
B、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存在天然的进入屏障
C、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D、不依赖国际市场

3、战略性贸易政策还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实践案例。( )

4、可以对所有的产业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以促进本国各行业的发展。( )

8.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博弈论分析随堂测验

1、克鲁格曼对飞机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模拟分析的前提不包括:( )。
A、整个大型中程客机的国际市场上,只有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竞争
B、一国寡头企业在决定最佳行动方案时,不考虑其他国家寡头企业的决策
C、寡头企业只进行生产还是不生产的决策
D、一国企业在决定最佳行动方案时,要考虑其他国家寡头企业的决策

2、两国都不对生产进行补贴时,波音领先一步宣布生产后空客进入市场则两家收益为负。欧洲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承诺若空客公司进入市场,将给予25个单位的补贴,且有下列收益矩阵,从收益矩阵中可以看出:( )。
A、若双方都不生产,双方收益均为零
B、若只有一方生产,则生产的一方有收益,另一方没有
C、波音不生产,收益为0;空客生产,收益为125
D、若双方都选择生产,波音收益为负,空客收益为正

3、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博弈中,生产条件相同时,若两国都不对生产进行补贴,则先进入的公司获得垄断利润。( )

8.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福利效应随堂测验

1、单选题:战略性贸易政策福利效应影响的主体有:( )。
A、政策实施国
B、政策实施国出口商
C、产品消费者
D、以上都是

2、假定欧洲公司的边际成本与日本公司一样,且欧洲想帮助欧洲公司垄断美国市场,给每台电视机400美元补贴,那么此时欧洲企业在美国市场更具有优势。( )

3、判断题:依教学内容的假定条件,日本和欧洲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美国的福利会提高。( )

8.4 贸易保护的成本有多大随堂测验

1、贸易保护在保护国内就业的同时也让生产者付出很大成本。( )

2、贸易保护会带来全球福利的损失。( )

3、贸易保护成本根据是否可度量,可以分为 和 。

4、举例说明贸易保护产生的某一种成本。

第8讲 单元测试

1、假定欧洲和日本的企业界各自组成了联盟,都想在美国市场高清晰度电视上获得垄断利润,结果如何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 )
A、进入美国市场的先后
B、是否有补贴
C、竞争对手反应
D、以上都是

2、日本和欧洲公司都向本国HDTV公司提供补贴,每台电视机补贴400美元时,福利效应体现出:( )。
A、日本和欧洲增加了支出
B、美国消费者提高了消费者剩余,美国福利增加
C、整个世界的福利来看,世界净福利增进
D、日本和欧洲的福利大幅增进了

3、若波音公司拥有某种潜在的技术优势,且两国都不对生产进行补贴,而空客在波音进入市场前领先一步宣布生产,且有下列收益矩阵,从收益矩阵中可以看出:( )。
A、若双方都不生产,双方收益均为零
B、若只有一方生产,则生产的一方有收益,另一方没有
C、若双方都选择生产,波音收益为正,空客收益为负。此时波音生产,收益为正;空客不生产,收益为0
D、空客领先进入生产,必独占市场而把波音排除在外

4、若波音公司拥有某种潜在的技术优势,欧洲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承诺若空客公司进入市场,将给予25个单位的补贴,且有下列收益矩阵,从收益矩阵中可以看出:( )。
A、波音因为欧洲的补贴被排除在市场外
B、若双方都不生产,双方收益均为零
C、若只有一方生产,则生产的一方有收益,另一方没有
D、若双方都选择生产,双方收益均为正。此时均衡结果是,双方都会生产,受益均为5

5、第3题和第4题的结果说明:( )。
A、拥有隐形优势的企业在自由贸易中拥有优势,即使竞争对手享有补贴,依旧可以在不完全竞争中有收益
B、优先进入市场很重要
C、在飞机这类战略性产业中,补贴可让本国企业有机会获得生存与发展
D、上面说法都不正确

6、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通过补贴等贸易保护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 )

7、民用飞机产业具备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等特征,是非常标准的战略性产业。( )

8、贸易保护成本是指一国在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时付出的代价,包括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补贴等。( )

9、贸易保护的目的之一在于保护国内就业。( )

第8讲 单元作业

1、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哪些不利的影响?

2、贸易保护的潜在成本主要有哪些?

第9讲 国际收支

9.1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随堂测验

1、什么是国际收支?

2、居民与非居民有何区别?

3、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

4、国际债务减免应该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账户。

5、经常账户记录哪些国际收支?

6、金融账户主要记录哪些国际收支?

7、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有转移支付,二者有何区别?

9.2 国际收支的记账原则和方法随堂测验

1、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
A、本国企业在外国发行股票
B、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C、从外国居民手中买入金融资产
D、海外劳工的工资收入

2、国际收支的记录方法是 。

3、陈小姐在“五一”假期去巴黎旅游,用长城信用卡支付,共花费6000美元。在国际收支平衡表账户中,如何记录这笔旅游费用呢?

4、中国卖出美国国库券1000万美元,并将所得资金存入花旗银行(Citibank)。怎样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账户中记录这项交易。

5、2018年中国免除喀麦隆7800万美元到期债务,如何在中国的国际收支账户的贷方和借方记录这项财富转移呢?

9.3 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随堂测验

1、试阐述国际收支恒等式。

2、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有何关系?

3、理论上讲国际收支是平衡的,为什么实际上国际收支并不平衡呢?

4、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存在巨大逆差,为什么?

5、误差和遗漏项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起何作用?怎样记录?

6、通常情况下,国际收支差是指什么?

7、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为什么中国旅游项目的国际收支存在巨大的逆差?

8、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巨额的误差和遗漏说明什么问题?

9.4国际收支状况与宏观经济总量随堂测验

1、资本账户与海外资产有何关系?

2、贸易差额与宏观经济总量有何关系?

3、试用宏观经济恒等式解释调节国际收支的吸收法。

4、国民储蓄与经常账户余额有什么联系?

5、经常账户的余额恒等于总产出与 之差。

第9讲 单元测试

1、本国居民包括( )。
A、外国驻本国的外交官
B、外国的维和官兵
C、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D、外国留学生

2、当国民储蓄过剩时,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必然是( )。
A、顺差
B、逆差
C、零
D、小于零

3、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 )。
A、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B、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C、从外国居民手中买入金融资产
D、从外国银行借款

4、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的项目有:( )。
A、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B、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C、从外国居民手中买入金融资产
D、本国父母给海外留学的子女汇款

5、外国留学生通常在本国居住和生活一年以上,因此可以算作本国居民。

6、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与美国长期的预算赤字有关。

7、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居民消费倾向过低,储蓄过度有关。

8、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三大账户分别是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 。

9、凡是产生外汇收入的交易,都记录在对应账户的 。

10、经常账户的余额等于私人 和公共 之和。

第9讲 单元作业

1、中国一家贸易公司从法国购买了一箱葡萄酒,用汇票支付2000美元。如何在中国的国际收支账户的贷方和借方记录这笔交易?

2、华为向欧洲出口2000部手机,总价1200万美元,所获得的收入存入汇丰银行,如何在中国的国际收支账户的贷方和借方记录这笔交易?

3、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有何特点?

4、什么是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有哪些用途?

5、试用宏观经济恒等关系,分析说明中美贸易不平衡。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1、下面不属于国际经济学研究主题的是( )。
A、贸易规模
B、关税政策
C、军事援助
D、国际资本流动

2、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生产分工与贸易模式的是( )。
A、基于劳动力数量的绝对优势
B、基于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绝对优势
C、基于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比较优势
D、基于劳动力相对数量的比较优势

3、在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中,世界市场上的相对供给曲线是一( )。
A、斜率值不断增加的曲线
B、斜率值不断减小的曲线
C、斜率为负的直线

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经济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领域。中国的大学在国际经济学领域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中国大学的国际经济学排名

根据的最新排名,中国大学在国际经济学方面表现不俗。排名前三的中国大学分别是:

    其中,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12位,北京大学排名全球第18位,复旦大学排名全球第22位。

    中国大学的国际经济学课程

    中国的大学在国际经济学方面拥有丰富的课程,以下是一些代表性课程:

    • (复旦大学)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这些课程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法等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中国大学的国际经济学研究

    中国的大学在国际经济学方面也有着优秀的研究成果。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

    • 清华大学的研究发现,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会促进母公司在国内的创新。
    • 北京大学与其他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发现,中国的私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更出色。
    • 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

    这些研究成果为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人才培养

    中国的大学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人才培养项目:

    • 清华大学,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商业智慧的高级管理人才。
    • 北京大学,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商业领袖。
    • 复旦大学,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领导力的公共管理人才。

    这些项目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创新精神。

    结论

    中国的大学在国际经济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未来,中国的大学应该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