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钢结构设计原理_6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分类: 电气工程问答发布于:2024-06-02 14:05:07ė03954次浏览605条评论

尔雅钢结构设计原理_6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钢结构的尔雅特点和应用随堂测验

1、大跨度结构应优先选用钢材,钢结构设其主要原因是计原( )。
A、理答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案学装配性
B、钢材韧性好
C、习通钢材材质均匀,完整工作可靠
D、答案钢材的尔雅强度与其重量之比高于混凝土等其他材料

2、在重型工业厂房中,钢结构设采用钢结构是计原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
A、理答匀质等向体、案学塑性和韧性好
B、习通匀质等向体、完整轻质高强
C、轻质高强、塑性和韧性好
D、可焊性、耐热性好

3、钢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
A、结构的重量大
B、造价高
C、易腐蚀、不耐火
D、施工困难

4、关于钢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筑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
B、钢材的耐腐蚀性很差
C、钢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防火性
D、钢结构更适合于建造高层和大跨结构

5、建筑钢材是在严格的技术控制下生产的材料,下面不属于其优点的是( ) 。
A、品质均匀,强度高
B、防火性能好
C、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具有承受冲击和振动荷载的能力
D、可以焊接或铆接,便于装配

6、关于钢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筑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
B、钢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防火性
C、钢材的耐腐蚀性很差
D、钢结构更适合于建造高层和大跨结构

1.2钢结构的发展概况和趋势随堂测验

1、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钢桥是( )
A、钱塘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南京长江大桥
D、五峰山大桥

2、钢结构更适合于建造大跨结构,这是由于( )。
A、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性能和力学计算结果最符合
B、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C、钢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D、钢结构自重轻而承载力高

3、镇江甘露寺铁塔建设年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南北朝
D、三国时期

4、( )年开始我国钢产量超1亿吨,位居世界首位并一直保持至今。
A、1990
B、1992
C、1999
D、1996

1.3 钢结构的组成原理随堂测验

1、组成网架的杆件为二力杆。

2、网架的杆件和桁架的杆件受力特点相同。

3、悬索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为悬索,一般由高强钢丝组成,既能受压也能受拉。

4、拱的主要受力特点是 。

本章测试

1、下列钢结构计算所取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正确的一组是( )。 a.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b.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c.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d.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A、a,c
B、b,c
C、b,d
D、a,d

2、下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指标是( )。
A、强度
B、稳定
C、疲劳
D、变形

3、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的关系为( )。
A、越大,越大,结构可靠性越差
B、越大,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越大,越小,结构越可靠
D、越大,越大,结构越可靠

4、进行疲劳设计时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采用的是( )。
A、允许应力设计方法
B、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D、屈服应力设计方法

5、设计承重结构或构件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涉及的计算内容有( )。
A、稳定性、柱的变形
B、梁的挠度、柱的变形
C、强度、稳定性
D、强度、梁的挠度

6、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的结构构件,应分别取为( )。
A、一级1.2,二级1.1,三级1.0
B、一级1.1,二级1.0,三级0.9
C、一级1.3,二级1.2,三级1.1
D、一级1.0,二级0.9,三级0.8

7、对吊车梁进行刚度验算时,应采用( )。
A、荷载取最大值
B、荷载取标准值
C、荷载取设计值
D、荷载取组合值

8、钢结构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时,应采用( )。
A、荷载取最大值
B、荷载取标准值
C、荷载取设计值
D、荷载取组合值

9、在下列因素中,影响结构抗力R大小的是( )。
A、作用于结构的可变荷载
B、结构的不均匀沉降
C、结构材料性能和构件尺寸的变异性
D、温度变化

10、在重型工业厂房中,采用钢结构是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
A、匀质等向体、塑性和韧性好
B、匀质等向体、轻质高强
C、轻质高强、塑性和韧性好
D、可焊性、耐热性好

11、钢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
A、结构的重量大
B、造价高
C、易腐蚀、不耐火
D、施工困难多

12、大跨度结构常采用钢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钢结构( )
A、密封性好
B、自重轻
C、制造工厂化
D、便于拆装

13、关于钢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筑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
B、钢材的耐腐蚀性很差
C、钢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防火性
D、钢结构更适合于建造高层和大跨结构

14、钢结构除 外,采用的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15、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而计算疲劳时,应采用荷载 。

16、某构件当其可靠指标减小时,相应失效概率将随之 。

17、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结构或构件,是以 来度量结构或构件的安全度 的。

18、钢结构或构件一般地规定有两种极限状态,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9、超高层建筑物采用钢结构是因为它有以下特点: 、 、 。

20、对钢结构或构件进行 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采用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2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 ,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

2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 。

单元作业

1、钢材的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各指什么?

2、与其他结构相比,钢结构有哪些特点?

3、根据钢结构的特点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简述目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结构的应用范围。

4、观察你身边的钢结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好图文并茂。

5、什么叫结构的极限状态?它有哪几类?

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

2.1钢材的工作性能随堂测验

1、Ak是钢材的( )指标。
A、韧性性能
B、强度性能
C、塑性性能
D、冷加工性能

2、钢材应力应变关系的理想弹塑性模型是( )。
A、
B、
C、
D、

3、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的典型特征。
A、脆性破坏
B、塑性破坏
C、强度破坏
D、失稳破坏

4、建筑钢材的伸长率与( )标准拉伸试件标距间长度的伸长值有关。
A、到达屈服应力时
B、到达极限应力时
C、试件断裂瞬间
D、试件断裂后

5、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确定的。
A、屈服点
B、比例极限
C、弹性极限
D、极限强度

6、结构工程中使用钢材的塑性指标,目前最主要用( )表示。
A、流幅
B、冲击韧性
C、可焊性
D、伸长率

7、应力集中愈严重,钢材也就变得愈脆,这是因为( )
A、应力集中降低了材料的屈服点
B、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约束
C、应力集中处的应力比平均应力高
D、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抗拉强度

2.2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随堂测验

1、鉴定钢材在弯曲状态下的塑性应变能力和钢材质量的综合指标是( )
A、冷弯性能
B、冲击韧性
C、伸长率
D、屈服点

2、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确定的
A、27、27抗拉强度
B、比例极限
C、弹性极限
D、屈服点

3、承重结构用钢材应保证的基本力学性能内容是( )。
A、抗拉强度、伸长率
B、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冷弯性能
C、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
D、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

4、低温工作的钢结构选择钢材除强度、塑性、冷弯性能指标外,还需( )指标。
A、低温屈服强度
B、低温抗拉强度
C、低温冲击韧性
D、疲劳强度

5、塑性好的钢材,则( )。
A、韧性也可能好
B、韧性一定好
C、含碳量一定高
D、一定具有屈服平台

6、钢材中硫的含量超过规定标准( )。
A、将提高钢材的伸长率
B、将提高钢材的抗拉强度
C、将使钢材在低温工作时变脆
D、将使钢材在高温工作时变脆

7、钢材的抗拉强度fu与屈服点fy之比fu/fy反映的是钢材的( )。
A、强度储备
B、弹塑性阶段的承载能力
C、塑性变形能力
D、强化阶段的承载能力

2.3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随堂测验

1、某元素严重降低钢材的塑、韧性,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促使钢材变脆。该元素是( )。
A、硫
B、磷
C、碳
D、锰

2、沸腾钢与镇静钢冶炼浇注方法主要不同之处是( )。
A、冶炼温度不同
B、冶炼时间不同
C、沸腾钢不加脱氧剂
D、两者都加脱氧剂,但镇静钢再加强脱氧剂

3、下列哪种元素含量增高,则钢材强度提高,但钢材的塑性、韧性、冷弯性能、可焊性、抗锈蚀性能降低?( )
A、硫
B、磷
C、碳
D、硅

4、钢结构对钢材的要求为强度高:塑性、韧性好;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钢结构设计标准推荐采用何种钢? ( )
A、Q235. 16Mn. 20MnSi
B、20M nNbb. 15MnV. 25MnSi
C、40Si2MnV. 16Mn, 15MnV
D、Q235, Q345. Q390

5、钢材内部除含有Fe、C外,还含有害元素( )
A、N.O.S.P
B、N.O.Si
C、Mn.O.P
D、Mn.Ti

6、下列因素中( )与钢构件发生脆性破坏无直接关系。
A、钢材屈服点的大小
B、钢材含碳量
C、负温环境
D、应力集中

7、当温度从常温下降为低温时,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升高不多

8、钢材的冷作硬化,使( )。
A、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
B、强度、塑性和韧性均提高
C、强度、塑性和韧性均下降
D、塑性降低、强度和韧性均提高

9、Q235钢按照质量等级分为A、B、C、D四级,由A到D表示质量由低到高,其分类依据是 ( )。
A、冲击韧性
B、冷弯试验
C、化学成分
D、伸长率

10、钢中硫和氧的含量超过限量时,会使钢材( )。
A、变软
B、热脆
C、冷脆
D、变硬

单元测试

1、建筑钢材是在严格的技术控制下生产的材料,下面不属于其优点的是( ) 。
A、品质均匀,强度高
B、防火性能好
C、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具有承受冲击和振动荷载的能力
D、可以焊接或铆接,便于装配

2、钢材的伸长率可以通过( )来获得。
A、单向一次拉伸试验
B、冲击试验
C、疲劳试验
D、冷弯180°试验

3、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是以( )除以材料的分项系数。
A、比例极限
B、屈服点
C、抗拉强度
D、弹性极限

4、建筑钢材的抗剪屈服点和抗拉屈服点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5、同一结构钢材的伸长率( )。
A、
B、
C、
D、不能确

6、承重结构用钢材应保证的基本力学性能内容应是( )。
A、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
B、抗拉强度、伸长率
C、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冷弯性能
D、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

7、假定钢材为理想的弹塑性体,是指屈服点以前材料为( )。
A、非弹性的
B、完全弹性的
C、弹塑性的
D、塑性的

8、普通碳素钢强化阶段的变形是( )。
A、完全弹性变形
B、完全塑性变形
C、弹性成分为主的弹塑性变形
D、塑性成分为主的弹塑性变形

9、当温度从常温开始升高时,钢的( )。
A、强度随着降低,但弹性模量和塑性却提高
B、强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均随着降低
C、强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均随着提高
D、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降低,而塑性提高

10、当温度从常温降到负温时,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度会( )。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升高不多

11、建筑钢结构所用钢材,按含碳量划分应属于哪一种钢?( )。
A、各种含碳量的钢材
B、高碳钢
C、低碳钢
D、中碳钢

12、钢材中碳的含量影响钢材的( )。
A、强度、塑性
B、韧性、可焊性
C、抗锈蚀性
D、A、B、C均有

13、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标准》,对焊接结构规定了严格的含碳量标准,即要求含碳量不得大于( )。
A、0.02%
B、0.6%
C、0.2%
D、2.0%

14、随着钢材中碳含量的提高,钢材的( )。
A、强度降低,而塑性和韧性提高
B、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也同时提高
C、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也同时降低
D、强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

15、在建筑工程中,钢材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 )含量多少。
A、锰
B、磷
C、硫
D、碳

16、要提高建筑钢材的强度并消除脆性,改善其性能,一般应适量加入的化学元素是( )。
A、碳
B、钠
C、锰
D、钾

17、某碳素钢的化验结果有下列元素:①S;②Mn;③C;④P;⑤O;⑥N;⑦Si;⑧Fe。下列( )全是有害元素。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④⑤⑦

18、金属锰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对钢材的塑性( ),是一种有益的成分。
A、提高不多
B、提高较多
C、降低不多
D、降低很多

19、沸腾钢与镇静钢冶炼浇注方法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A、冶炼温度不同
B、冶炼时间不同
C、沸腾钢不加脱氧剂
D、两者都加脱氧剂,但镇静钢再加强脱氧剂

20、钢材的冷作硬化,使( )。
A、塑性降低,强度和韧性提高
B、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
C、强度、塑性和韧性均降低
D、强度、塑性和韧性均提高

21、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屈服强度
B、应力集中可以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C、应力集中产生异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
D、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22、应力集中越严重钢材( )。
A、变形越大
B、强度越低
C、弹塑性越高
D、变得越脆

23、钢材在复杂应力作用下是否进入屈服可由( )判断。
A、折算应力
B、最大主应力
C、最小主应力
D、三向主应力同时满足,,

24、在三向正应力状态下,当出现下列何种情况时,钢材易发生脆性破坏( ) 。
A、异号应力,且应力差较小
B、异号应力,且应力差较大
C、同号拉应力,且应力差较大
D、同号拉应力,且应力差较小

25、钢材的塑性性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下列结论中( )是正确的。
A、温度降低对钢材塑性性能影响不大
B、二(三)向拉应力导致钢材塑性增加
C、加荷速度越快,钢材塑性越差
D、应力集中对钢材的塑性变形无显著影响

26、某构件发生了脆性破坏,经检查发现构件存在下列问题,但可以肯定对该破坏无直接影响的为( )。
A、构件有构造引起的应力集中
B、构件的荷载增加速度过快
C、存在冷加工硬化
D、钢材屈服点过低

27、下列关于钢材性质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钢材产生热脆性的有害元素是硫,使钢材产生冷脆性的有害元素是磷
B、钢结构设计时,碳素结构钢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
C、碳素结构钢分为五个牌号:Q195、Q215、Q235、Q255、Q275,牌号越大,碳含量越大,钢的强度与硬度越高,但塑性和韧性越低
D、检测碳素结构钢时,必须做拉伸、冲击、冷弯及硬度试验

28、下列关于钢材的力学性能与轧制过程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沿轧制方向性能最好
B、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性能稍差
C、性能与轧制方向无关
D、沿厚度方向性能最差

29、有四种厚度不等的Q345钢板,其中( )厚的钢板强度最高。
A、12mm
B、18mm
C、25mm
D、30mm

30、结构钢的屈服强度( )。
A、随厚度增大而降低,但与质量等级无关
B、随厚度增大而降低,而且随质量等级从A到D(E)逐级提高
C、随厚度增大而降低,并且随质量等级从A到D(E)逐级降低
D、随厚度增大而提高,而且随质量等级从A到D(E)逐级降低

31、36.我国碳素结构钢与低合金钢产品牌号的命名,采用( )方法表示。
A、采用汉语拼音字母
B、采用化学元素符号
C、采用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
D、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

32、下列钢结构采用的牌号中,不属于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是( )。
A、Q235钢
B、Q345钢
C、Q390钢
D、Q420钢

33、焊接承重结构不应采用下列( )钢材。
A、Q420钢
B、Q390钢
C、Q345钢
D、Q235沸腾钢

34、Q235钢按照质量等级分为A、B、C、D四级,由A到D表示质量由低到高,其分类依据是( )。
A、冲击韧度
B、冷弯试验
C、化学成分
D、伸长率

35、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下列说法不符合规范的要求的是( )。
A、焊接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B、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
C、工作温度低于-20℃时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不宜采用Q235沸腾钢
D、对中级工作制的非焊接承重结构应具有冲击韧性试验的合格保证

36、在钢结构中,使用 作为钢材静力强度承载力的极限,设计时尚应对它除以材料分项系数,从而得到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37、没有明显屈服点和塑性平台的钢材,可以用卸荷后试件残余应变的0.2%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其屈服点,称为 。

38、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可以认为钢材是理想的 。

39、在连续反复的动力荷载作用下,钢材的破坏强度低于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抗拉强度,而突然发生脆性破坏,这种现象称为 。

40、钢材的伸长率指标是通过 试验得到的。

41、伸长率越大,表明钢材的塑性越 。

42、衡量钢材抵抗冲击荷载能力的指标称为 。

43、冷弯试验不仅能检验材料承受规定的弯曲变形能力还能显示其 。

44、钢材在250℃左右,抗拉强度反而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称为 现象。

45、当温度达到600℃时,强度几乎降为零,完全失去了承载力,这说明钢材的 性能差。

46、应力集中会导致钢材脆断的原因在于应力集中处存在 。

47、钢材的力学性能随其厚度或直径而变化,所以钢板厚度越薄,其强度越 。

48、按 的不同,钢材有镇定钢和沸腾钢之分。

本单元作业

1、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冲击韧性,为何用冲击韧性这一指标来衡量钢材的抗冲击性能?

3、什么是钢材的硬化?

4、什么是钢材的冷弯性能,冷弯试验合格是判别什么的综合指标?

5、钢材在多向应力作用下是否仅产生脆性破坏?简述理由。

6、温度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7、钢材中含碳量的高低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8、硅和锰对钢材的化学性能有何影响?硫(氧)、磷(氮)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

3.1钢结构的连接方法随堂测验

1、钢结构连接中所使用的焊条应与被连接构件的强度相匹配,通常在被连接构件选用Q235时,焊条选用( )。
A、E55-XX
B、E50-XX
C、E43-XX
D、前三种均可

2、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和承压型连接主要区别是( )。
A、预拉力不同
B、连接处构件接触面的处理方法不同
C、采用的材料等级不同
D、设计计算方法不同

3、钢结构焊接节点设计中,应尽可能选用( )的焊接位置。
A、俯焊
B、仰焊
C、立焊
D、任意

4、螺栓连接受剪工作时,在曲线上的最高点“3”作为连接的承载力 极限,则其螺栓应为( )。
A、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和普通螺栓
B、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和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C、普通螺栓和和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D、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5、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宜采用 ( )。
A、焊接连接
B、普通螺栓连接
C、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D、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6、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抗剪连接以( )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螺杆被拉断
B、螺杆被剪断
C、孔壁被压坏
D、连接板件间的摩擦力刚被克服

7、根据施焊时焊工所持焊条与焊件之间的相互位置的不同,焊缝可分为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四种方位,其中( )施焊的质量最易保证。
A、平焊
B、立焊
C、横焊
D、仰焊

8、钢结构中,一般用图形符号表示焊缝的基本形式,例如角焊缝用( )表示。
A、▼
B、▽
C、∨
D、⊿

9、钢结构焊接常采用E43xx型焊条,其中43表示( )。
A、熔敷金属抗拉强度最小值
B、焊条药皮的编号
C、焊条所需的电源电压
D、焊条编号,无具体意义

10、在下列各焊接连接缺陷中,对焊缝连接最危险的是( )。
A、未焊透
B、气孔
C、夹渣
D、裂纹

11、普通粗制螺栓和普通精制螺栓在抗剪设计强度上取值有差别,其原因在于( )。
A、螺栓制作过程和螺栓孔加工要求不同
B、螺栓所用的材料不同
C、所连接的钢材的强度不同
D、所受的荷载形式不同

3.2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随堂测验

1、不需要验算对接焊缝强度的条件是斜焊缝的轴线和外力N之间的夹角满足( )。
A、tan1.5
B、tan >1.5
C、≥70 °
D、<70 °

2、部分焊透坡口焊缝的强度计算应按( )强度计算公式计算。
A、坡口焊缝
B、角焊缝
C、断续焊缝
D、斜焊缝

3、对于对接焊缝,当焊缝与作用力间的夹角满足tan( )时, 该对接焊缝的可不进行验算。
A、1
B、1.5
C、2
D、0.5

4、可不进行验算对接焊缝是( )。
A、I级焊缝
B、当焊缝与作用力间的夹角满足tan1.5时的焊缝
C、II级焊缝
D、A、B、C都正确

5、关于对接焊缝的强度设计值,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二和三级焊缝强度设计值与母材等强
B、三级焊缝抗剪强度设计值低于母材
C、三级焊缝抗压强度设计值低于母材
D、一、二级焊缝强度设计值与母材等强

3.3 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随堂测验

1、角钢和钢板间用侧焊缝搭接连接,当角钢背与肢尖焊缝的焊脚尺寸和焊缝的长度都等同时,( )。
A、角钢背的侧焊缝与角钢肢尖的侧焊缝受力相等
B、角钢肢尖侧焊缝受力大于角钢背的侧焊缝
C、角钢背的侧焊缝受力大于角钢肢尖的侧焊缝
D、由于角钢背和肢尖的侧焊缝受力不相等,因而连接受有弯矩的作用

2、直角角焊缝的有效厚度he ( )。
A、0.7hf
B、4mm
C、1.2 hf
D、1.5 hf

3、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 ) 无影响。
A、静力强度
B、刚度
C、低温冷脆
D、疲劳强度

4、正面焊缝与侧面焊缝相比,具有( )特点。
A、强度高
B、强度低
C、刚度小
D、塑性好

5、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钢材的塑性太低
B、钢材的弹性模量太高
C、焊接时热量分布不均
D、焊缝的厚度太小

6、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计算正面直角焊缝时( )。
A、要考虑正面角焊缝强度的提高
B、要考虑焊缝刚度影响
C、与侧面角焊缝的计算式相同=1.22
D、f=1.22

7、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屈服强度
B、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C、应力集中产生异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
D、应力集中可以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8、在弹性阶段,侧面角焊缝应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为( )。
A、均匀分布
B、一端大、一端小
C、两端大、中间小
D、两端小、中间大

9、焊缝连接计算方法分为两类,它们是( )。
A、手工焊缝和自动焊缝
B、仰焊缝和俯焊缝
C、坡口焊缝和角焊缝
D、连续焊缝和断续焊缝

10、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是( )。
A、合理的施焊次序
B、减小焊缝长度
C、焊接前进行预热
D、焊接后进行退火处理

11、在焊接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尽量减小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的发生,下列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 )
A、直焊缝的分段焊接
B、焊件的预热处理
C、焊接后进行退火处理
D、加强板边约束,阻止被焊接板件变形的发生

12、下列哪种情况焊缝计算长度的取值是正确的( )。
A、取焊缝的实际长度
B、采用引弧板施焊时,取焊缝的实际长度
C、取爆缝的实际长度减10mm
D、取焊缝的实际长度减15mm

13、下图所示的角焊缝在P的作用下,最危险点是( )。
A、a、b点
B、a、c点
C、c、d点
D、b、d点

14、斜角焊缝主要用于( )。
A、钢管结构
B、薄壁型钢结构
C、角钢桁架
D、钢板梁

15、某侧面直角角焊缝hf=6mm,由计算得到该焊缝所需计算长度40mm,考虑起落弧缺陷,设计时该焊缝实际长度取为( )。
A、40mm
B、50mm
C、58mm
D、60mm

16、下图所示焊接连接中,最大焊缝应力发生在(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7、焊接结构中的侧面角焊缝长度过长时,在外荷载作用下会造成( )。
A、焊缝中间应力可能先达到极限值,从而先发生破坏
B、焊缝两端应力可能先达到极限值,从而先发生破坏
C、焊缝内部应力同时达到极限值,从而同时发生脆性破坏
D、焊缝内部应力同时达到极限值,从而同时发生塑性破坏

18、下图在承受动荷的下列连接构造中,不合理的是( )。
A、分图a
B、分图b
C、分图c
D、分图d

3.4 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随堂测验

1、单个普通螺栓传递剪力时的设计承载能力由( )确定。
A、单个螺栓抗剪设计承载力
B、单个螺栓承压设计承载力
C、单个螺栓抗剪和承压设计承载力中较小者
D、单个螺栓抗剪和承压设计承载力中较大者

2、在螺栓连接中,要求板叠厚度是为了( )。
A、防止栓杆发生过大弯曲变形破坏
B、方便施工
C、节约栓杆材料
D、使板件间紧密

3、对于普通螺栓连接,限制端距e≥2d0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
A、螺栓杆受剪破坏
B、螺栓杆受弯破坏
C、板件受挤压破坏
D、板件端部冲剪破坏

4、当沿受力方向的连接长度 时,普通螺栓的抗剪和承压设计承载力均应降低,以防止 ( )。
A、中部螺栓提前破坏
B、端部螺栓提前破坏
C、螺栓受弯破坏
D、螺栓连接的变形过大

5、采用螺栓连接时,构件发生冲剪破坏是因为( )。
A、螺栓较细
B、钢板较薄
C、截面削弱过多
D、端距太小

6、一个普通剪力螺栓在抗剪连接中的承载力是 ( )。
A、栓杆的抗剪承载力
B、被连接构件(板)的承压承载力
C、A、B中的较小值
D、A、B中的较大值

7、排列螺栓时,若螺栓孔直径为d0,螺栓的最小端距应为( )。
A、1.5d0
B、2d0
C、3d0
D、8d0

8、螺栓连接中要求端距≥2d0,目的是防止( )。
A、钢材被挤压破坏
B、螺栓被剪坏
C、钢板被冲剪破坏
D、螺栓产生过大的弯曲变形

9、当沿受力方向的连接长度时(为孔径),螺栓的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应予以降低,以防止( )。
A、中部螺栓提前破坏
B、螺栓连接的变形过大
C、端部螺栓提前破坏
D、螺栓受弯破坏

10、与普通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无关的是( )。
A、螺栓抗剪强度设计值
B、螺栓直径
C、受剪面数
D、螺栓孔的直径

11、采用螺栓连接时,栓杆发生剪断破坏,是因为( )。
A、栓杆较细
B、边距或栓间距太小
C、钢板较薄
D、载面削弱过多

12、杆件与节点板的连接采用22个M24螺栓,沿受力方向分两排按最小间距排列,螺栓的承载力折减系数是( )。
A、0.70
B、0.80
C、0.85
D、0.90

13、下图所示普通螺栓群受弯矩M作用,在计算螺栓拉力时旋转中心应取(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4、在下图所示的普通螺栓连接中,受力最大的螺栓所在的位置为( )。
A、d点
B、c点
C、b点
D、a点

15、某螺栓连接承受下图所示集中力作用,螺栓群的旋转中心为(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6、对下图所示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根据普通螺栓群连接设计的假定,在时,构件( )。
A、必绕形心d点转动
B、绕哪根轴转动与N无关,仅取决于M的大小
C、当N=0时,必绕c点转动
D、绕哪根轴转动与M无关,仅取决于N的大小

3.5 高强度螺栓连接计算随堂测验

1、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与承压型高强螺栓连接的主要区别是( )。
A、摩擦面处理不同
B、材料不同
C、预拉力不同
D、设计计算方法不同

2、每个受剪力作用的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所受的拉力应低于其预拉力的( )倍。
A、1.0
B、0.5
C、0.8
D、0.7

3、对于高强螺栓,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A、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只利用界面摩擦传力
B、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先利用摩擦力后利用螺栓杆抗剪和承压传力
C、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的承载力大于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
D、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适宜于直接随动力荷载的结构中

4、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抗剪连接是靠( )来传递剪力。
A、螺杆抗剪
B、连接板件间的摩擦力
C、螺杆抗剪和承压
D、螺杆承压

5、采用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其受力时的变形( )。
A、比普通螺栓连接大
B、比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大
C、与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相同
D、比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都小

6、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可用于( )。
A、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连接
B、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的连接
C、承受反复荷载作用的结构连接
D、直接承受动力荷载

7、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承受拉力作用时,如果被连接板件间始终处于压紧状态,则( )。
A、无论外荷载如何变化,螺栓杆内部拉力始终为零
B、随着外拉力的增大,螺栓杆内部拉力逐渐减小
C、随着外拉力的增大,螺栓杆内部拉力基本不变
D、随着外拉力的增大,螺栓杆内部拉力显著增大

8、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或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形式,两者在同样直径条件下,其对螺栓孔与螺栓杆之间的空隙要求,以下( )项为正确的。
A、摩擦型空隙要求略小,剪切承压型空隙要求较大
B、摩擦型空隙要求略大,剪切承压型空隙要求较小
C、两者空隙要求相同
D、无空隙要求

9、下图所示高强螺栓群受弯后的旋转中心为( ) 。
A、4点
B、3点
C、2点
D、1点

10、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中,与单个高强度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无关的是( )。
A、被连接板的厚度
B、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C、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
D、螺栓的传力摩擦面数

11、高强度螺承压型栓抗剪连接,其承载能力( )。
A、比普通螺栓连接大
B、与普通螺栓连接相同
C、比强度螺栓摩擦型高连接大
D、比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小

12、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受拉时,螺栓的抗剪承载力( )。
A、提高
B、按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计算
C、降低
D、按普通螺栓计算

本章单元测试

1、在对接焊缝中经常使用引弧板,目的是( )。
A、减小焊接残余变形
B、对被连接构件起到补强作用
C、防止熔化的焊剂滴落,保证焊接质量
D、消除起落弧在焊口处的缺陷

2、关于对接焊缝的强度设计值,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二级焊缝强度设计值与母材等强
B、一、二和三级焊缝强度设计值与母材等强
C、三级焊缝抗剪强度设计值低于母材
D、三级焊缝抗压强度设计值低于母材

3、在下列各焊接连接缺陷中,对焊缝连接最危险的是( )。
A、夹渣
B、裂纹
C、气孔
D、未焊透

4、当Q235BF与Q345钢手工焊接时,宜选用( )。
A、E43型焊条
B、E50型焊条
C、E55型焊条
D、E55型或E50型焊条

5、对于承受静力荷载的侧面角焊缝,当内力沿焊缝全长分布时,计算长度( )。
A、lw≤60hf
B、lw<60hf
C、lw≤40hf
D、不受限制

6、侧焊缝的最大计算长度为60,这主要考虑到( )。
A、焊缝的承载能力已经高于构件强度
B、焊缝产生的热量过大而影响材质
C、焊缝沿长度应力分布过于不均匀
D、焊缝沿长度应力分布过于不均匀

7、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缺陷都可能导致焊接结构产生( )。
A、弹塑性破坏
B、脆性破坏
C、塑性破坏
D、弹性破坏

8、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钢材的塑性太低
B、钢材的弹性模量太高
C、焊缝的厚度太小
D、焊接时热量分布不均

9、在施工中,不能采用( )方法减小构件的残余应力。
A、加强板边约束,阻止板变形
B、分段退焊
C、焊件预热
D、焊后退火处理

10、侧面角焊缝的强度与正面角焊缝相比,一般( )。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相差较小

11、角钢和钢板间用侧焊搭接连接,当角钢肢背与肢尖焊缝的焊脚尺寸和焊缝的长度都等时,( )。
A、角钢肢背的侧焊缝与角钢肢尖的侧焊缝受力相等
B、角钢肢背的侧焊缝受力大于角钢肢尖的侧焊缝
C、角钢肢尖侧焊缝受力大于角钢肢背的侧焊缝
D、由于角钢肢背和肢尖的侧焊缝受力不相等,因而连接受有弯矩的作用

12、在弹性阶段,侧面角焊缝上应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为( )。
A、均匀分布
B、一端小一端大
C、两端大而中间小
D、两端小而中间大

13、下图所示焊接连接中,最大的焊缝应力发生在( )。
A、d点
B、c点
C、b点
D、a点

14、下图为两块钢板用拼接板连接,采用三面围焊缝,拼接板长度L=300mm。构件材料为Q235钢,焊条为E43型。焊脚尺寸=6mm,承受静力荷载作用,此连接的最大承载力最接近下列( )。
A、910kN
B、1095kN
C、1111kN
D、968kN

15、下图为两块钢板用拼接板连接,构件材料为Q345钢,焊条为E50型。焊脚尺寸=6mm,承受静力荷载N=1600kN,此连接需要的拼接板长度L为( )。
A、680mm
B、430mm
C、440mm
D、860mm

16、下图双角钢与节点板的连接,采用三面围焊缝,构件材料为Q235钢,焊条为E43型。焊脚尺寸=6mm,承受静力荷载N=800kN,肢尖需要焊缝长度应取下列( )。
A、170mm
B、400mm
C、110mm
D、210mm

17、下图双角钢与节点板的连接,采用两侧面角焊缝,构件材料为Q235钢,焊条为E43型。焊脚尺寸=6mm,肢尖焊缝长度110mm,肢背焊缝长度180mm,此连接承受的静力荷载设计值不应大于( )。
A、526kN
B、828kN
C、150kN
D、301kN

18、普通螺栓受剪连接的破坏性形式可能有五种,即①螺栓杆被剪断;②孔壁挤压破坏;③螺栓杆弯曲;④板端被剪断;⑤钢板被拉断。其中需通过计算保证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②、④、⑤

19、单个普通螺栓传递剪力时的设计承载力由( )确定。
A、单个螺栓抗剪设计承载力
B、单个螺栓承压设计承载力
C、单个螺栓抗剪和承压设计承载力中较小者
D、单个螺栓抗剪和承压设计承载力中较大者

20、下图所示单个螺栓的承压承载力中,, 其中为( )。
A、a+c+e
B、b+d
C、min{ a+c+e,b+d}
D、max{ a+c+e,b+d}

21、下列哪一种连接变形最小( )。
A、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B、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C、粗制螺栓连接
D、铆钉连接

22、下列哪一种连接的剪切变形大( )。
A、铆钉连接
B、高强度螺栓连接
C、粗制螺栓连接
D、焊接

23、列哪一项连接只依靠连接板件间的摩擦力传力( )。
A、铆钉
B、粗制螺栓
C、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D、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24、对于钢结构安装时的临时固定,最适于用( )。
A、铆钉
B、粗制螺栓
C、精制螺栓
D、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25、下图所示高强螺栓群受弯后的旋转中心为( ) 。
A、4点
B、3点
C、2点
D、1点

26、下列( )因素影响高强度螺栓的顶拉力P。
A、连接表面的处理方法
B、螺栓杆的直径
C、被连接件的强度
D、荷载的作用方式

27、下图所示双盖板连接构造,钢板材料为Q235B钢,采用C级普通螺栓(直径d=20mm;孔径d0=21.5mm),此连接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为( )。
A、791.6kN
B、1129.6kN
C、395.8kN
D、1583.2kN

28、下图所示柱与牛腿螺栓连接节点,构件材料为Q345钢,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M20,螺栓强度等级为10.9级,摩擦面采用喷砂处理,此连接1—1剖面处螺栓受拉力最接近( )。
A、124kN
B、128kN
C、64kN
D、41kN

29、下图所示柱与牛腿螺栓连接节点,构件材料为Q345钢,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M20,螺栓强度等级为10.9级,摩擦面采用喷砂处理,此连接所能承受的荷载N最接近 ( )。
A、290kN
B、422kN
C、930kN
D、526kN

30、连接节点采用8个M22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连接板厚度16mm,螺栓的最小间距最接近( )。
A、40mm
B、60mm
C、80mm
D、160mm

31、钢结构焊接中,焊条应与焊件金属强度相适应。对Q235钢焊件,常用 型焊条。

32、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钢材采用焊接连接时,焊条宜与强度 高(低)钢材相适应。

33、焊缝的施工位置,应优先选用 。

34、焊缝质量检查标准分为三级,其中 只要求通过外观检查。

35、当对接焊缝无法设置引弧板施焊时,每条焊缝的长度计算时应减去 。

36、情况相同的正面角焊缝和侧面角焊缝,正面角焊缝的强度 (高于、低于)侧面角焊缝。

37、精制螺栓用 类孔。

38、高强度螺栓连接承受弯矩时,其中和轴取在 。

39、轴心受力构件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处净截面强度计算应考虑 。

40、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受剪连接对应的破坏形式为 。

41、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受剪连接对应的破坏形式为 。

3.1对接焊缝单元作业

1、验算下图所示钢板上垂直对接连接焊缝的强度。承受轴心拉力设计值432kN,采用Q235B钢,钢板尺寸为-b×t=1200mm×l2mm。手工电弧焊,焊条为E43型。 (1)焊缝质量等级为三级,用引弧板施焊。 (2) 焊缝质量等级为三级,不用引弧板施焊。

2、下图为三块钢板焊接的工字型截面的对接焊缝。已知:翼缘板为:-12×100,腹板为:-10×200板,钢板为Q355,手工焊接,焊条为E50型,加引弧板,焊缝质量等级三级 ,作用在焊缝上的弯矩M=60kN·m,剪力V=220kN,轴力N=180kN。试验算该焊缝。

角焊缝作业

1、

2、

3、

普通螺栓作业

1、

2、

3、

高强螺栓作业

1、

2、

第四章 轴心受力构件

4.1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和截面形式随堂测验

1、下列构件中,通常为轴心受力构件的是( )。
A、多层框架柱
B、桁架中的杆件
C、单层框架柱
D、施工用起吊臂杆

2、单轴对称轴心受压柱,不可能发生( )。
A、弯曲失稳
B、扭转失稳
C、弯扭失稳
D、第一类失稳

3、两端铰接的理想轴心受压构件,当构件为双轴对称截面形式时,在轴心压力作用下构件可能发生 ( )。
A、弯曲屈曲和扭转屈曲
B、弯曲屈曲和弯扭屈曲
C、扭转屈曲和弯扭屈曲
D、弯曲屈曲和侧扭屈曲

4.2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随堂测验

1、轴心受拉构件按强度极限状态是( )。
A、净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
B、毛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
C、毛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抗拉强度
D、以上都不对

2、实腹式轴心受拉构件计算的内容有( )。
A、强度
B、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C、强度、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
D、强度、刚度(长细比)

3、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采用轴力除以净截面面积,这种计算方法对下列哪种连接方式是偏于保守的? ( )
A、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B、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C、普通螺栓连接
D、铆钉连接

4、计算轴心压杆时需要满足( )的要求。
A、强度、刚度(长细比)
B、强度、整体稳定性、刚度(长细比)
C、强度、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
D、强度、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刚度(长细比)

5、轴心受力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 )。
A、构件的变形规定
B、构件的允许长细比
C、构件的刚度规定
D、构件的挠度值

6、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允许长细比可以大于150的受压构件为( )。
A、格构柱的缀条
B、屋架支撑杆件
C、实腹柱
D、桁架弦杆

7、主要受压构件的允许长细比为( )。
A、350
B、250
C、200
D、150

8、下图所示轴心压杆若轴线压力很小,已知,,,A为压杆截面面积。根据刚度条件确定构件截面面积为( )。
A、1250mm2
B、1500mm2
C、1750mm2
D、2000mm2

4.3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随堂测验

1、双肢缀条式轴心受压柱绕实轴和绕虚轴等稳定的要求是( )。
A、
B、
C、
D、

2、轴心受压格构式构件在验算其绕虚轴的整体稳定时采用换算长细比,是因为( )。
A、格构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高于同截面的实腹构件
B、考虑强度降低的影响
C、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D、考虑单支失稳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3、轴心压杆构件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或普通型钢,其稳定性计算( )。
A、完全相同
B、仅稳定系数取值不同
C、仅面积取值不同
D、完全不同

4、用Q235钢和Q345钢分别制造一轴心受压柱,其截面和长细比相同,在弹性范围内屈曲时,前者的临界力( )后者的临界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或接近
D、无法比较

5、实腹式轴压杆绕x,y轴的长细比分别为,,对应的稳定系数分别为,,若,则( ) 。
A、
B、
C、
D、需要根据稳定性分类判别

6、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斜缀条一般采用单角钢截面形式,与构件肢件单面连接缀条截面按 ( )设计。
A、轴心受拉构件
B、轴心受压构件
C、拉弯构件
D、压弯构

7、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时,由于( ),因此以换算长细比代替。
A、格构式柱可能发生较大的剪切变形
B、要求实现等稳定设计
C、格构式柱可能单肢失稳
D、格构式柱承载能力提高

8、初偏心对压杆的影响与初弯曲相比较,有( )。
A、两者均使压杆的承载力提高
B、两者均使压杆的承载力降低
C、前者使压杆的承载力提高,后者使压杆的承载力降低
D、前者使压杆的承载力降低,后者使压杆的承载力提高

9、等稳定性指的是 ( )。
A、
B、
C、
D、

10、为了 ( ),确定轴心受压实腹式构件的截面形式时,应使两个主轴方向的长细比尽可能接近。
A、便于与其他构件连接
B、构造简单、制造方便
C、达到经济效果
D、便于运输、安装和减少节点类型

11、为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在构件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构件截面的形式应使其面积分布( )。
A、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形心处
B、尽可能远离形心
C、任意分布,无影响
D、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

12、两端铰接的理想轴心受压构件,当截面形式为双轴对称十字形时,在轴心压力作用下构件可能发生( )。
A、弯曲屈曲
B、弯扭屈曲
C、扭转屈曲
D、弯曲屈曲和侧扭屈曲

13、验算工字形组合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和腹板的局部稳定时,计算公式中的长细比为 ( )。
A、绕强轴的长细比
B、绕弱轴的长细比
C、两方向长细比的较大值
D、两方向长细比的较小值

14、格构柱设置横隔的目的是( )。
A、保证柱截面几何形状不变
B、提高柱抗扭刚度
C、传递必要的剪力
D、上述三种都是

15、计算长度一定的轴心压杆回转半径增大,其稳定承载力(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

16、为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在杆件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杆件截面的形式应使其面积分布( )。
A、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形心处
B、尽可能远离形心
C、任意分布,无影响
D、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剪切中心

17、双肢格构式受压柱,实轴为x-x,虚轴为y-y,应根据( )确定肢件间距离。
A、
B、
C、
D、强度条件

18、当仅讨论截面形式对轴心受压杆的失稳影响时,一般来说,图3-15所示的四种截面中最易发生扭转失稳的截面为( )。
A、分图a
B、分图b
C、分图c
D、分图d

19、下图所示单轴对称的理想轴心压杆,弹性失稳形式可能为( )。
A、扭转失稳
B、绕y轴弯曲失稳
C、绕x轴弯曲及扭转失稳
D、绕y轴弯曲及扭转失稳

20、下图所示为轴心受压构件的两种失稳形式,其中( )。
A、a为弯曲失稳,b为扭转失稳
B、a为弯曲失稳,b为弯扭失稳
C、a为弯扭失稳,b为扭转失稳
D、a为弯扭失稳,b为弯曲失稳

21、细长轴心压杆的钢种宜采用( )。
A、Q235
B、Q345
C、Q420
D、Q460

22、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与( )等因素有关。
A、构件截面类别、两端连接构造、长细比
B、构件截面类别、钢号、长细比
C、构件截面类别、计算长度系数、长细比
D、构件截面类别、两个方向的长度、长细比

23、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是按( )条件分类的。
A、按焊接与轧制不同加工方法分为a、b、c、d 四类
B、按截面长细比不同分为a、b、c、d四类
C、按截面板件宽厚比不同分为a、b、c、d四类
D、按截面形式不同分为a、b、c、d四类

24、a类截面的轴心压杆稳定系数值最高,是由于( )。
A、初弯曲的影响最小
B、截面的刚度最大
C、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
D、截面是轧制截面

25、格构式轴心受压柱缀材的计算内力随( )的变化而变化。
A、柱的计算长度
B、柱的横截面面积
C、缀材的横截面积
D、缀材的种类

26、定缀条柱的单肢长细比(为柱两主轴方向最大长细比),是为了( )。
A、构造要求
B、使两单肢能共同工作
C、保证整个柱的稳定
D、避免单肢先于整个柱失稳

27、计算格构式压杆对虚轴x轴的整体稳定性时,其稳定系数应根据( )查表确定。
A、
B、
C、
D、

28、确定双肢格构式柱的二肢件间距离的根据是( )。
A、构柱所受的最大剪力
B、单肢等稳定条件
C、单位剪切角
D、绕虚轴和绕实轴两个方向的等稳定条件

4.4铰接柱脚随堂测验

1、轴心受压柱的柱脚底板厚度是按底板( )。
A、抗弯工作确定的
B、抗压工作确定的
C、抗剪工作确定的
D、抗弯及抗压工作确定的

2、轴心受力构件柱脚底板的面积主要取决于( )。
A、底板的抗弯刚度
B、柱子的截面积
C、基础材料的强度等级
D、底板的厚度

3、在下列关于柱脚底板厚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底板厚度至少应满足公式
B、其他条件相同时,四边支承板应比三边支承板更厚些
C、底板不能太薄,否则刚度不够,将使基础反力分布不均匀
D、底板厚度与支座反力和底板的支承条件有关

4、为了减小柱脚底板厚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柱脚锚栓的根数
B、增加柱脚锚栓的根数
C、增加隔板或肋板,把区域分格尺寸变小
D、区域分格不变的情况下,变四边支承板为三边支承板

5、轴心受压柱柱脚底板的尺寸除了与柱的轴向压力有关之外,还与( )。
A、柱脚底板钢材的抗压强度有关
B、柱脚底板钢材的弹性模量有关
C、基础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关
D、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关

本章单元测验

1、轴心受拉构件应进行( )计算。
A、强度计算
B、强度和刚度(长细比)计算
C、强度、整体稳定和刚度(长细比)计算
D、强度、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

2、对于轴心受压构件.当截面无削弱时,可不进行( )计算。
A、强度
B、整体稳定
C、刚度
D、局部稳定

3、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采用轴力除以净截面面积,这种计算方法对下列哪种连接方式是偏于保守的( )。
A、铆钉连接
B、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C、普通螺栓连接
D、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4、轴心受力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 )。
A、构件的变形规定
B、构件的挠度值
C、构件的刚度规定
D、构件的允许长细比

5、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应进行( )。
A、强度计算
B、强度和长细比计算
C、强度、整体稳定和长细比计算
D、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长细比计算

6、一般情况,确定轴心压杆截面的最主要因素为( )。
A、强度
B、整体稳定
C、局部稳定
D、刚度

7、轴心受力杆件刚度较好的标志是杆件( )。
A、较短
B、截面较宽
C、截面较大
D、长细比较小

8、用Q235钢和Q345钢分别制造一轴心受压柱,其截面和长细比相同,在弹性范围内屈曲时,前者的临界力( )后者的临界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或接近
D、无法比较

9、下列截面形式的轴心受压柱,可能发生弯扭失稳的是( )。
A、H型钢
B、矩形钢管
C、圆钢管
D、T形截面柱

10、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与( )有关。
A、构件截面类别、构件两端连接构造、长细比
B、构件截面类别、钢材钢号、长细比
C、构件截面类别、构件计算长度系数、长细比
D、构件截面类别、构件两个方向的长度、长细比

11、为提高轴心压杆的整体稳定,在杆件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杆件截面的形式应使其面积分布( )。
A、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形心处
B、尽可能远离形心
C、任意分布,无影响
D、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剪切中心

12、轴心受压构件设计公式中的为( )。
A、
B、
C、
D、

13、计算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的公式的物理意义是( )。
A、构件轴心压力设计值不超过构件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值
B、构件截面最大应力不超过钢材强度设计值
C、构件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构件欧拉临界应力设计值
D、构件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14、验算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时,有四条曲线λ-φ,它们的区别在于( )。
A、初偏心的大小不同和截面形状不同
B、初弯曲的大小不同和截面形状不同
C、初偏心、初弯曲、截面形状以及残余应力不同
D、截面形状、加工方法和轴线不同以及不同的残余应力

15、a类截面的轴心压杆稳定系数值φ最高,是由于( )。
A、截面是轧制截面
B、截面的刚度最大
C、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
D、初弯曲的影响最小

16、把轴心受压构件设计成等稳定的意义在于( )。
A、确保其安全
B、满足刚度要求
C、可以充分发挥材料作用
D、为了便于制造安装

17、一轴心受压柱,l0x=l0y,采用下列何种截面用料最少( )。
A、焊接工字钢
B、轧制工字钢
C、圆管
D、轧制槽钢

18、两根钢种和计算长度相同的轴心受压圆钢管柱f 60×5.5和f 89×3.5(直径×壁厚),截面面积均为235px2 ,则( )。
A、两根柱承载能力相同
B、壁厚较大的承载能力大
C、壁厚较小的承载能力大
D、直径小的承载能力大

19、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虚轴(x轴)的稳定计算采用大于的长细比,是考虑( )。
A、格构式构件的缀条或缀板剪切变形较大,使构件的临界力降低
B、格构式构件有较大的构造偏心,使构件的临界力降低
C、格构式构件有较大附加弯矩,使构件的临界力降低
D、组成格构式构件的分肢是热轧型钢,有较大的残余应力,使构件的临界力降低

20、下图所示的格构式轴压杆,确定分肢间距离的依据是( )。
A、
B、
C、
D、

21、确定双肢格构式柱的二肢件间距离的根据是( )。
A、构柱所受的最大剪力
B、单肢等稳定条件
C、单位剪切角
D、绕虚轴和绕实轴两个方向的等稳定条件

22、通常轴心受压缀条式格构柱的横缀条不受力,但一般仍设置。其理由是( )。
A、起构造作用
B、可以加强柱的整体抗弯刚度
C、可以加强柱的整体稳定
D、对单肢稳定起作用

23、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斜缀条一般采用单角钢截面形式,与构件肢件单轴连接缀条截面按( )设计。
A、轴心受拉构件
B、轴心受压构件
C、拉弯构件
D、压弯构件

24、等边单角钢缀条与分肢间采用单面焊接连接,当验算缀条稳定时,缀条的长细比=80,钢材强度设计值的折减系数为( )。
A、0.65
B、0.70
C、0.72
D、0.85

25、控制压杆组成板件宽厚比是为了( )。
A、提高压杆的承载能力
B、使截面紧凑
C、使其不失去局部稳定
D、使制作和安装方便

26、保证焊接组合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翼缘板局部稳定的宽厚比限值条件,是根据矩形板单向均匀受压时下列哪种边界条件确定的( )。
A、两边简支、一边自由、一边弹性嵌固
B、两边简支、一边自由、一边嵌固
C、三边简支、一边自由
D、四边均为简支

27、轴心受压工字形截面柱翼缘的宽厚比和腹板的高厚比是根据( )确定的。
A、板件的临界应力小于屈服强度
B、板件的临界应力不小于屈服强度
C、板件的临界应力小于构件临界应力
D、板件的临界应力不小于构件临界应力

28、轴心拉杆需要进行 计算,并限制其长细比。

29、轴心受压构件整体屈曲失稳的形式有 、 和 三种。

30、实腹式轴心压杆设计时,压杆应符合 、 、 和 条件。

31、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在制定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时,主要考虑 和 两种降低其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因素。

32、格构式轴心压杆中,绕虚轴的整体稳定应考虑 的影响,以代替进行计算。

33、计算轴心受压格构式柱的缀条、缀板,需要先求出横向剪力,此剪力大小与 和 有关,其中缀条按 设计。

34、在计算构件的局部稳定时,工字形截面的轴压构件腹板可以看成是 矩形板。

35、在计算构件的局部稳定时,其翼缘板的外伸部分可以看成是 矩形板。

实腹式构件强度与稳定

1、

2、

3、

格构式构件稳定

1、

2、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钢梁的类型和应用随堂测验

1、在梁的刚度计算中要用到( )状态。
A、承载能力极限
B、正常使用极限
C、第四强度准则
D、最小应力

2、梁的截面最大高度是由( )控制的。
A、强度
B、刚度
C、建筑要求
D、整体稳定

3、钢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不包括( )。
A、强度
B、整体稳定
C、局部稳定
D、刚度

4、梁的支承加劲肋一般设置在( )。
A、切应力最大的区段
B、有起重机轮压的部位
C、有固定荷载的部位
D、弯曲应力大的区段

5、工字形钢梁截面上腹板区段的切应力分布图为图中的( )。
A、分图a
B、分图b
C、分图c
D、分图d

5.2 梁的强度和刚度随堂测验

1、计算梁的弯曲正应力时,要用到( )的几何参数。
A、毛截面
B、有效截面
C、净截面
D、最小截面

2、设计时要求梁的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局部承压强度和折算应力均不超过相应的( )。
A、强度标准值
B、强度设计值
C、最大强度值
D、允许值

3、如图所示,承受固定荷载F的截面焊接梁中,截面1-1处需验算折算应力,其验算部位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4、梁受固定荷载作用,当局部承压强度不能满足时,较合理的措施是( )。
A、加厚翼缘板
B、在集中荷载作用处设置支承加劲肋
C、加厚腹板
D、增加横向加劲肋

5、在计算工字形梁的抗弯强度时,若不考虑部分塑性发展时,梁的翼缘板外伸宽厚比不大于( )。
A、
B、
C、
D、

6、
A、
B、
C、
D、

7、
A、验算点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B、梁最大弯矩截面中的最大正应力、最大切应力
C、梁最大剪力截面中的最大正应力、最大切应力
D、梁中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8、对于受均布荷载的单层翼缘板的焊接组合截面简支梁,跨度为,当要改变截面时,宜变一次,且只改变翼缘板的宽度,其最经济的改变截面的位置为( )。
A、距支座l/8处
B、距支座l/6处
C、距支座l/4处
D、距支座l/3处

9、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3 梁的整体稳定随堂测验

1、
A、1.0
B、0.6
C、1.05
D、0.9

2、整体稳定不足的组合梁,当不设置侧向支承时,宜采用( )。
A、加大梁的高度
B、加大梁的截面积
C、加大受压翼缘板的宽度
D、加大腹板宽度

3、最大弯矩和其他条件相同的简支梁,当( )时整体稳定最差。
A、均匀弯矩作用
B、满跨均布荷载作用
C、跨中集中荷载作用
D、满跨均布荷载作用和

学习通钢结构设计原理_6

一、钢结构设计中的规范和标准

在进行钢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常用的规范和标准有: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
  • 《建筑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技术规程》JGJ 81-2002
  • 《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2001

这些规范和标准包含了从材料性能、结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标准等各个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对于保障钢结构的安全运行和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经济、实用。具体来说,钢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结构的受力性能要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 结构要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的成本,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 结构的设计要适应工程的需要,满足使用和维护的要求,提高结构的实用性。

在钢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可维护性和可拆卸性,以便于后期的维修和改造。

三、钢结构设计的步骤

钢结构的设计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 确定结构的荷载和荷载组合。
  • 选择结构的基本形式和布置方案,确定结构的主要构件尺寸和形状。
  • 进行结构的初始设计,选择材料、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计算节点的连结方式等。
  • 进行结构的详细设计,包括各个构件的受力状态分析、节点、连接件的细节设计。
  • 进行结构的验算和优化,确定结构的各项安全性指标。
  • 编制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施工和安装。

在进行钢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分析,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结构力学和数学知识。

四、结构的静力分析

在进行钢结构设计时,需要进行结构的静力分析,以确定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而进行合理的尺寸设计和截面选取。静力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荷载的计算和组合。
  • 结构的静力平衡方程的列立和求解。
  • 结构的内力计算和分析。
  • 构件的截面尺寸的确定和校核。

在进行静力分析时,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并进行适当的安全系数修正,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经济。

五、结构的动力分析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考虑地震、风等外部荷载的作用时,需要进行结构的动力分析,以考虑结构的动态响应和抗震能力。动力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 荷载的计算和组合。
  • 结构的动力方程的列立和求解。
  • 结构的振型和频率的计算。
  • 结构的响应和位移计算。

在进行动力分析时,需要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和地震波的随机特性,并进行适当的安全系数修正,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六、结构的连接设计

结构的连接设计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连接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选取合适的连接方式和连接件。
  • 进行节点的受力分析和计算,确定节点的尺寸和厚度。
  • 进行连接件的校核和设计,确保连接件的安全可靠。
  • 进行连接的预制和现场拼装,确保连接的精度和质量。

在进行连接设计时,需要考虑连接的可拆卸性和可维护性,并进行适当的安全系数修正,以确保连接的安全可靠。

七、总结

钢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结构力学和数学知识,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设计和计算。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经济性和实用性,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