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病理生理学_1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电子信息答案发布于:2024-06-02 12:54:34ė74929次浏览600条评论

中国大学病理生理学_1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1.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单元测试

1、中国关于疾病的大学概念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A、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
B、病理疾病是生理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学课异常生命活动
C、疾病是后答后作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是案m案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

2、死亡的业答概念是
A、呼吸、中国心跳停止,大学反射消失
B、病理包括濒死期至生物学死亡期的生理过程
C、组织细胞代谢完全停止之时
D、学课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后答后作功能永久停止

3、脑死亡是案m案指
A、脑细胞死亡
B、脑电波处于零电位
C、脑干功能丧失
D、全脑功能永久丧失

4、肺结核的病因、肝性脑病的诱因以及家族性尿崩症的病因分别是下列哪些选项
A、结核菌
B、营养不良
C、上消化道出血
D、遗传因素

5、下面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健康是指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
B、亚健康是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疾病状态
C、条件能够促进或者减缓疾病发生发展
D、物理性病因对组织器官没有选择性,而多数化学性病因对组织器官具有一定选择性

2. 水、钠代谢紊乱

水、钠代谢紊乱单元测试

1、患者,男,夏天在野外工作,大量出汗,显著口渴、少尿,化验检查:血清钠浓度165mmol/L,血浆渗透压325mmol/L,该患者应该是
A、高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低钠血症
E、水中毒

2、患者,男,8岁,严重腹泻2天,给予补充5%葡萄糖溶液,患儿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血压90/56mmHg,该患儿的病情可能是
A、高钠血症
B、低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水中毒

3、患者,男,51岁,因眼睑及面部水肿入院就医,检查:血清钠140mmol/L,血浆胶体渗透压20mmHg,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尿蛋白含量增加,此患者应该是
A、心性水肿
B、炎症性水肿
C、肝性水肿
D、肾性水肿
E、等渗性脱水

4、细胞内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钾离子
B、钠离子
C、钙离子
D、镁离子
E、铁离子

5、高渗性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3.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上)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上)

1、维持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体液环境是
A、中性
B、弱酸性
C、弱碱性
D、强酸性

2、血液pH值主要取决于
A、磷酸氢盐缓冲系统
B、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C、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D、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3、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是
A、碱剩余(BE)
B、缓冲碱(BB)
C、实际碳酸氢盐(AB)
D、阴离子间隙(AG)

4、产氨的主要场所
A、远端小管上皮细胞
B、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C、集合管上皮细胞
D、基底膜上皮细胞

5、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的主要指标是
A、pH
B、BE
C、BB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3.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下)

3.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下)

1、患儿,男,8岁,因溺水窒息入院,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为:pH7.18,二氧化碳分压75mmHg,碳酸氢根离子浓度28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2、患者,男性,47岁,慢性肾衰竭数年,患者血气分析可见:pH7.26,二氧化碳分压28mmHg,碳酸氢根离子浓度1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3、患者,男性,53岁。因反复呕吐胃内容宿食3个月,近一周加重入院,血气分析结果为:pH7.52,二氧化碳分压46mmHg,碳酸氢根离子浓度38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4、代谢性酸中毒时,酶活性的变化正确的是
A、碳酸酐酶活性降低
B、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升高
C、r-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升高
D、谷氨酰胺酶活性降低

5、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是
A、呼吸代偿
B、心脏代偿
C、肾脏代偿
D、血液代偿

4. 糖代谢紊乱

4. 糖代谢紊乱

1、高血糖症是指
A、血糖高于正常上限6.9mmol/L
B、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腺6.9mmol/L
C、餐后血糖高于正常上腺6.9mmol/L
D、血糖等于肾糖阈9.0mmol/L

2、胰岛素抵抗是指
A、胰岛素分泌减少
B、胰岛素作用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
C、分子模拟作用使胰岛细胞失去免疫耐受
D、胰岛素灭活增加

3、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关键环节
A、胰岛β细胞进行性破坏
B、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
C、胰岛素抵抗
D、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

4、关于高血糖的描述错误的是
A、情绪激动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可致血糖升高
B、一次性食入大量糖,血糖迅速升高
C、生理性高血糖其空腹血糖会升高
D、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高血糖症是糖尿病

5、高血糖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吞噬细胞的功能增强
B、吞噬细胞的功能减弱
C、体液免疫活性增强
D、激活补体系统

5. 脂代谢紊乱

5. 脂代谢紊乱

1、参与胆固醇逆转运的主要脂蛋白是
A、CM
B、LDL
C、HDL
D、VLDL

2、可导致机体产生低脂蛋白血症的疾病是
A、恶性肿瘤
B、糖尿病
C、高血压
D、冠心病

6. 缺氧

6. 缺氧

1、组织供氧量取决于
A、吸入气氧分压和肺换气功能
B、氧分压和氧容量
C、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流量
D、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流量

2、能引起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
A、RBC内2,3-DPG增多
B、血H+浓度升高
C、血温升高
D、以上都是

3、低张性缺氧时不降低的指标是
A、动脉血氧分压
B、静脉血氧分压
C、血氧容量
D、动脉血氧饱和度

4、正常人进入通风不良的矿井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
B、肺部气体交换差
C、组织血流量减少
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

5、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有特征性的变化为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血氧容量正常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7. 发热

7. 发热

1、属于病理性发热的是
A、剧烈运动时体温升高
B、女性排卵期体温升高
C、心理性应激时体温升高
D、大叶性肺炎时体温升高

2、高温持续期的临床表现
A、畏寒和寒战
B、多汗
C、鸡皮疙瘩
D、皮肤发红

8. 应激

8. 应激

1、成语“怒发冲冠”,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其反映机体发生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是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反应
B、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
C、内啡肽增多
D、加压素增多

2、应激时最重要的激素分泌可能是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胰岛素

9. 缺血-再灌注损伤

9. 缺血-再灌注损伤

1、一般认为,氧自由基最容易产生字
A、线粒体
B、内质网
C、细胞核
D、溶酶体

2、有关再灌注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再灌注的压力
B、灌注液的温度
C、灌注液的pH
D、灌注的时间

3、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可逆性心肌功能,称之为
A、心输出量降低
B、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
C、心室收缩峰压降低
D、心肌顿抑

4、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
A、缺血后引起的损伤
B、再灌注后引起的损伤
C、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后果
D、缺血后恢复血流损伤加重的现象

5、下列哪个不属于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A、葡萄糖交联
B、蛋白质交联
C、损伤核酸
D、膜脂质过氧化

10. 休克

10. 休克

1、休克微循环缺血期的心脑灌流量
A、明显减少
B、明显增多
C、无明显变化
D、先增加后减少

2、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治疗主要用
A、缩血管药物
B、扩血管药物
C、输液输血
D、增强心功能药物

11. 呼吸功能不全

11. 呼吸功能不全

1、吸入纯氧15-20分钟后,正常人的氧分压可以达到550mmHg,如达不到350mmHg,肺内可能发生了
A、肺内解剖分流增加
B、气体弥散障碍
C、肺内类似解剖分流增加
D、肺内无效腔样(死腔样)通气增多

2、患儿,男,3岁,表现为明显的“三凹”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及口唇发绀。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急性肺换气功能障碍
B、急性小气道阻塞
C、中央气道胸外段阻塞
D、急性肺水肿

12. 肝功能不全

12. 肝功能不全

1、肝功能障碍不包括
A、糖代谢障碍
B、菌群清除障碍
C、蛋白质代谢障碍
D、胆汁分泌障碍

2、正常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接近于
A、1:1
B、5:1
C、1:5
D、3:1

13. 肾功能不全

13. 肾功能不全

1、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产生慢性肾衰竭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A、肾缺血
B、肾单位广泛坏死
C、肾小管阻塞
D、肾血管梗死

14. 心功能不全

14. 心功能不全

1、左心衰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心肌缺血
B、回心血量减少
C、肺淤血肺水肿
D、肺血流量减少

2、男性,75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7年,乙型肝炎10年。近1个月来出现腿胀,尿少、气短。体检发现颈静脉怒张,少量腹水,下肢水肿。化验检查显示转氨酶轻度升高。你认为最有助于鉴别其是右心衰竭还是肝硬化的表现是
A、下肢水肿
B、腹腔积液
C、颈静脉怒张
D、转氨酶升高

学习通病理生理学_1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必修课程。本文将介绍学习通平台上的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细胞周期、DNA、RNA、蛋白质等相关内容。

基本概念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而病理生理学则是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正常生理变化和病理状态下生理变化的差异。在病理生理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掌握的,比如生理、病理、组织、器官、系统、代谢、生长、分化等概念。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细胞在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等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四个阶段。其中,G1期是细胞进入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进行生长和代谢;S期是DNA合成期,细胞复制自身的遗传信息;G2期是细胞进入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进行生长和准备分裂;M期是细胞最活跃的时期,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

DNA、RNA、蛋白质

DNA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它具有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会被复制一份,这样就能保证每个新细胞都含有一份完整的遗传信息。RNA是能够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分子,它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它具有多种功能,比如构成细胞骨架、催化生化反应等。

结语

通过学习本文所介绍的内容,相信大家对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细胞周期、DNA、RNA、蛋白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通平台上认真学习该课程,掌握更多有关病理生理学的知识。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