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23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教育学_14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64 min read

mooc教育学_14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教育基本内涵随堂测验

1、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词来运用的学课人是( ) A.孔子 B.许慎 C.孟子 D.韩愈
A、A
B、后答后作B
C、案m案C
D、业答D

2、教育2.《学记》中称“教也者,学课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后答后作表明在中国古代,案m案教育主要被理解为( ) A.技能教育 B.道德教育 C.知识教育 D.生活教育
A、业答A
B、教育B
C、学课C
D、后答后作D

3、案m案3.下列不属于教育现象的业答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A、A
B、B
C、C
D、D

4、4.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培养人 B.有明确的目的 C.增进知识 D.有特定的活动场所
A、A
B、B
C、C
D、D

教育的起源随堂测验

1、1.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A、A
B、B
C、C
D、D

2、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 ( )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需要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A、A
B、B
C、C
D、D

3、3.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定了教育的 ( ) A. 生产性 B.社会性 C.阶级性 D.平等性
A、A
B、B
C、C
D、D

4、1.人与动物的教育活动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教育活动具有生产性。 ( )

5、2.人的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的。 ( )

教育的发展随堂测验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指的是__________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 ( ) A. 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A、A
B、B
C、C
D、D

2、2.中国最早出现的带有教育性质的养老机构被称为 ( ) A. 痒 B.序 C.校 D.辟雍
A、A
B、B
C、C
D、D

3、1.学校教育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 ( )

4、2.我国古代社会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 )

5、3.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统治教育。 ( )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随堂测验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___________。 ( ) A. 《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A、A
B、B
C、C
D、D

2、2.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书尚不足以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原因在于____________。 ( ) A. 宣扬教育为现世生活做准备 B.宗教色彩浓重 C.只谈教育实务,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育理论 D.仍停留在理性思辨和推理论证的层面
A、A
B、B
C、C
D、D

3、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 ( ) A. 神学和哲学 B.哲学和心理学 C.哲学和伦理学 D.伦理学和心理学
A、A
B、B
C、C
D、D

4、1.夸美纽斯首次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的描述和理论论述。 ( )

5、2.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科学的产生和确立。 ( )

第一章 测验题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教”、“育”二字连为一个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3、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为了使年轻一代在与大自然的可怕威力的斗争中不至牺牲,为了使人不变为野兽,便产生了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从教育的起源来看,这是: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5、《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
A、教师
B、私塾
C、学校名称
D、六艺

6、反映了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的是:
A、教育规律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经验

7、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8、“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尚书》
D、《孟子》

9、以下教育论点与孔子无关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崇尚自然

10、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11、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近代教育学的建立,其作者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夸美纽斯

12、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卢梭和《爱弥尔》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
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

13、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4、提倡以儿童为中心,将“做中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斯宾塞

15、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A、布卢姆
B、奥苏贝尔
C、杜威
D、布鲁纳

第一章 作业

1、试说明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和现代教育的“三中心”。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经济(上)随堂测验

1、1.课程的设置是以 为前提的。 (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政治C 经济D 文化
A、A
B、B
C、C
D、D

2、2.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_____。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育人选才功能 D.文化功能
A、A
B、B
C、C
D、D

3、3.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A、A
B、B
C、C
D、D

4、1.人力资本是由西奥多·舒尔茨提出来的()

5、2.高等学校兼具教学和科研的职能,但是科研功能大学教学功能()

教育与经济(下)随堂测验

1、1.下列哪个不是舒尔茨的观点() A.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B.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C.人力资本不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D. 人力资本通过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A、A
B、B
C、C
D、D

2、2.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资源,而且需要占有必要的物质资源。从根本上说,这两者都取决于() 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经济发展水平 D.社会发展
A、A
B、B
C、C
D、D

3、3.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决定劳动者从事复杂劳动的平均熟练程度的主要因素是() A.实际经验程度 B.教育程度 C.教育条件完善程度 D.受教育者(劳动者)的环境
A、A
B、B
C、C
D、D

4、1.教育可以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未现实的劳动力。()

5、2.“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是由马克思提出的。()

教育与政治随堂测验

1、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 ) A.规模 B.速度 C.内容 D.性质
A、A
B、B
C、C
D、D

2、2.教育的政治功能不包括( ) A.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C.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D.教育可以创造、更新文化,使其更有活力
A、A
B、B
C、C
D、D

3、3.列宁曾说:“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主要表现为教育( ) A.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B.可以促进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C.可以增加文盲的知识 D.可以提升修养
A、A
B、B
C、C
D、D

4、1.教育能维系着社会政治的稳定。()

5、2.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的人,是由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教育与文化随堂测验

1、1.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____________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 ) A. 协调功能 B.文化功能 C.理性功能 D.服务功能
A、A
B、B
C、C
D、D

2、2.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 ) A. 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A、A
B、B
C、C
D、D

3、3.中国古代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贤者”和“君子”的培养;而古希腊以“爱智慧”作为最终目标,强调通过知识学习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这主要反映了____________的关系。 ( ) A. 经济与教育目标 B.政治与教育目标 C.文化与教育目标 D.科技与教育目标
A、A
B、B
C、C
D、D

4、1.文化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因此参观博物馆、阅读文艺作品等也是一种教育。 ( )

5、2.教育的文化选择一方面要与主流文化相一致,另一方面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

第二章 测验题

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内容以神学知识为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学校教学内容则以世俗性知识为主。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 ( ) A. 经济状况影响教育内容 B.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内容 C.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 D.科技发展影响教育内容
A、A
B、B
C、C
D、D

2、教育借助公开课程(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和隐性课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规范和价值,这体现了教育____________的功能。 ( ) A.选择和传递文化 B.交流和融合文化 C.创造和更新文化 D.发展文化
A、A
B、B
C、C
D、D

3、中国古代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贤者”和“君子”的培养;而古希腊以“爱智慧”作为最终目标,强调通过知识学习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这主要反映了____________的关系。 ( ) A. 经济与教育目标 B.政治与教育目标 C.文化与教育目标 D.科技与教育目标
A、A
B、B
C、C
D、D

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A、A
B、B
C、C
D、D

5、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A、A
B、B
C、C
D、D

6、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A、A
B、B
C、C
D、D

7、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A、A
B、B
C、C
D、D

8、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A、A
B、B
C、C
D、D

9、(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A、A
B、B
C、C
D、D

10、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A、A
B、B
C、C
D、D

11、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A、A
B、B
C、C
D、D

12、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A、A
B、B
C、C
D、D

13、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A、A
B、B
C、C
D、D

14、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A、A
B、B
C、C
D、D

1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A、A
B、B
C、C
D、D

第二章 作业

1、材料: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曹元总会结交一些新朋友,而他们都是刚刚从城里返乡读书的小学生。在不少地方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学生进城读书蔚然成风的时候,平鲁区却出现了一股“逆流”——让进城的农村孩子回乡就读。这绝不只是简单的“上山下乡”,其背后蕴含了精雕细刻般的运作。在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之后,平鲁区将全部精力投入无差别教育的打造上。追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摒弃教育不公之痼疾,平鲁区成为完全责任人。 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上述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随堂测验

1、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以后可以开始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A、A
B、B
C、C
D、D

2、2.“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特征。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A、A
B、B
C、C
D、D

3、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 A.全面发展 B.取长补短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A、A
B、B
C、C
D、D

4、1.“一锅煮”“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

5、2.人的身高生长呈现两个高峰,一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是青春发育期。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 )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随堂测验

1、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个体社会化功能和( )功能。 A. 个体主体化 B.个体个性化 C.个体全面化 D.个体自然化
A、A
B、B
C、C
D、D

2、2.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自然人”。下列与他持相同观点的教育家是( ) A. 裴斯泰洛奇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杜威
A、A
B、B
C、C
D、D

3、3.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相对立而存在,下列不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 ) A.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B.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C.国家一切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便是造就公民 D.社会是一个自由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A、A
B、B
C、C
D、D

4、1. 在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 )

5、2.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社会民主不完善的结果。 ( )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随堂测验

1、1.马克思把人视为历史的“剧中人”,又把人视为历史的“剧作者”,根据这一论述,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 A 人 B 历史 C 社会 D 国家
A、A
B、B
C、C
D、D

2、2.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 ) A.育人为本 B.立德树人 C.人的全面发展 D.教育公平
A、A
B、B
C、C
D、D

3、3.当前学校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就要做到( ) A. 教师单一主体 B.学生单一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A、A
B、B
C、C
D、D

4、1.教育可以加速和引导人的发展方向,但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 )

5、2.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只能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 )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级
B、青少年阶级
C、成年阶级
D、老年阶级

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4、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5、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6、“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个体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7、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启发诱导
D、整体优化

8、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关键期
D、模仿期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10、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11、“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影响人发展的哪一种因素: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13、墨翟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提出“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体现了下列哪项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A、遗传
B、成熟
C、主观能动性
D、环境和教育

14、“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体现了: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内发论

1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随堂测验

1、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宗旨 D.培养目标
A、A
B、B
C、C
D、D

2、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 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A、A
B、B
C、C
D、D

3、3. 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种要求属于(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A、A
B、B
C、C
D、D

4、1.各级学校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代表着国家的意志。 ( )

5、2.教育方针要及时反映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具有易变性;教育目的指向人才培养,具有相对稳定性。 ( )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随堂测验

1、1.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本位论
A、A
B、B
C、C
D、D

2、2.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为年轻一代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这体现了( )教育目的观。 A. 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全面发展 D.中立主义
A、A
B、B
C、C
D、D

3、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赞科夫 B.卢梭 C.福禄培尔 D.涂尔干
A、A
B、B
C、C
D、D

4、1.马克思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

5、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 )

我国的教育目的随堂测验

1、1.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表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 A. 蔡元培 B.黄炎培 C.陶行知 D.陈鹤琴
A、A
B、B
C、C
D、D

2、2.我们常说的“三好学生”是指————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学生。 ( ) A 德育、智育、美育 B 德育、智育、体育 C 智育、美育、体育 D 智育、体育、劳育
A、A
B、B
C、C
D、D

3、3“四有新人”的教育目的是指————() A 有道德、有文化、有智慧、有修养 B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 有道德、有文化、有热情、有创造 D 有理想、有文化、有智慧、有创造
A、A
B、B
C、C
D、D

4、1.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

5、2.我国教育目标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 ( )

第四章 测验题

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宗旨
D、培养目标

2、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下列选项属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手段
D、教育制度

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功能:
A、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B、激励、评价和统一功能
C、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D、宣传、引导和激励功能

4、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 ,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 ,发展他们的个性 ,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势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教育目的观为:
A、社会本位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6、下列人物中,哪个持“个人本位”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A、孔德
B、涂尔干
C、卢梭
D、那托尔普

7、“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9、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10、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德育随堂测验

1、1. 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三个基本领域,调节这三个生活领域的道德分别是() A私德、职业道德、公德 B公德、职业道德、私德 C私德、公德、职业道德 D以上都不是
A、A
B、B
C、C
D、D

2、2. 实施德育的路径主要是() A 直接的道德教学 B 间接的道德教育 C 直接的道德教学辅之以间接的道德教学 D 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
A、A
B、B
C、C
D、D

3、3. 以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发展之路。 A 德育 B 爱国主义教育 C 改革创新 D 法治教育
A、A
B、B
C、C
D、D

4、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但是不包括心理教育和法治教育()

5、2.德育目标包括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智育随堂测验

1、1. 智育的目标不包括() A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发展智力和培养实践创新的能力 C 培养创新精神 D强身壮体的能力
A、A
B、B
C、C
D、D

2、2. 常说的“高分低能”是指______. A 知识多于能力 B 知识不能内化为品德 C 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不同步 D 知识学习与能力转化速度不相称
A、A
B、B
C、C
D、D

3、1.综合实践课程也属于学科课程()

4、2.智育与教育的区别是:智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5、3.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他们是一一对应的()

体育随堂测验

1、1. 广义的体育不包括() A体育教育 B竞技运动 C身体锻炼 D 脑力训练
A、A
B、B
C、C
D、D

2、2. 体育的内容不包括() A 运动参与 B 运动技能 C 社会适应 D 心理调节
A、A
B、B
C、C
D、D

3、1.体育运动的社会适应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如体育活动中对他人的尊重,对弱者的尊重和关爱,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扮演运动角色,倡导体育道德行为等()

4、2.中国古代没有体育教育。()

5、3.体育的目标可分为:运动的知识和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

美育随堂测验

1、1.“?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劳动之美,通常可将劳动之美划入______的范畴来理解。 A 自然美 B 艺术美 C 科学美 D 社会美
A、A
B、B
C、C
D、D

2、2. 美育不包括() A 艺术美 B 社会美 C 科学美 D 情感美
A、A
B、B
C、C
D、D

3、3.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有“备于天地之美”,就要“观于天地”,“原天地之美”,“判天地之美”(《庄子·天下》)体现了美育教育中体现的() A 社会美 B 自热美 C 科学美 D 艺术美
A、A
B、B
C、C
D、D

4、1.美育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培养美的创造能力()

5、2.美育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但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

劳育随堂测验

1、1.()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A、A
B、B
C、C
D、D

2、2()是其他各育的灵魂? A. 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A、A
B、B
C、C
D、D

3、1. 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生产劳动与技术,家政与劳务劳动,公益性劳动,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

4、2. 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基本的工具,也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5、3. 劳动技术教育不需要学生去了解农作物生长和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一般过程。 ()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随堂测验

1、1. 在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 A. 庠 B. 序 C. 教 D. 养
A、A
B、B
C、C
D、D

2、2. 书院最开始作为一种私学,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 A. 宋朝 B. 明朝 C. 元朝 D. 清朝
A、A
B、B
C、C
D、D

3、1.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人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

4、2. 私学的发展导致了各种学派的出现,典型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出现和发展,主张“有教无类”,教学内容以“六艺”为教育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5、3. 雅典学校是典型的军事教育,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主。学校以严明纪律和刻苦训练为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随堂测验

1、1.()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A.《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戌学制 D. “新学制”
A、A
B、B
C、C
D、D

2、2. 英国规定()岁以下是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 A. 5 B. 6 C. 4 D. 7
A、A
B、B
C、C
D、D

3、3. ()最早出现双轨制学校制度的国家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英国
A、A
B、B
C、C
D、D

4、1. 学制不是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目的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5、2. 美国的学校教育分为连续的四级,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随堂测验

1、1. 全国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发达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预计在()年实现 A. 2025 B. 2035 C. 2020 D. 2022
A、A
B、B
C、C
D、D

2、2.现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 是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B. 是加强章程建设,各学校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管理学校。 C. 是扩大社会合作。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有效合作。 D. 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化任务。
A、A
B、B
C、C
D、D

3、1.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通过《达喀尔行动纲领》,再次确认将发展幼儿教育列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4、2.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任务包括构建、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5、3.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测验题

1、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教育管理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义务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世界上很多国家,虽然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大一样,但教育制度在很多方面有相同特点,如入学年龄、小学、中学、大学的阶段划分等,这是因为教育制度的建立受下列哪项的影响:
A、本国教育发展史
B、生产力水平
C、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D、外国教育体制

3、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C、大学——中学系统与小学——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D、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4、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实行“六三三”学制的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7、依照法律规定 ,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A、普通教育
B、基础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8、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A、学区教育制度
B、成人教育制度
C、教师教育制度
D、教师资格制度

9、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普通教育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职业教育

10、现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
B、加强章程建设
C、扩大社会合作
D、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化任务

第七章 课程

课程概述随堂测验

1、1. ______认同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赞科夫 D 桑代克
A、A
B、B
C、C
D、D

2、2. ______没有固定的教材,变动性较大,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A 学科课程 B 必修课程 C 综合课程 D 活动课程
A、A
B、B
C、C
D、D

3、3. 班主任李老师对教室进行了布置,她在墙壁上挂上爱因斯坦的名言,李老师这是开展教室文化建设,这种学校课程是_______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隐性课程 D 活动课程
A、A
B、B
C、C
D、D

4、1. 课程方案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内容通常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性质、课程顺序、学时安排、评价方式等.()

5、2.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对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开发随堂测验

1、1. 课程理论家______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整合性(integration)三条逻辑规则 A. 泰勒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A、A
B、B
C、C
D、D

2、2_______是在课程开发或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过程的优缺点,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的依据。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内部人员评价 D 质性评价
A、A
B、B
C、C
D、D

3、1. 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方案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目的在于使计划或活动的安排更具有针对性。()

4、2. 量化评价是指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用数学的方法,采用数字化的结果来评价,偏重质量化。()

5、3. 课程必须是由国家来开发,学校不能自己来开发课程进行教学。()

课程改革随堂测验

1、1.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 课程改革 B.教学改革 C. 大纲改革 D.课程评价改革
A、A
B、B
C、C
D、D

2、2.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渐强调____的主体作用发挥。 A 校长 B 教师 C 学生 D 家长
A、A
B、B
C、C
D、D

3、1. 在课程政策上,世界各国已经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美国在1996年就推出了本国历史上第一全国通行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4、2. 课程大纲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如何实施,开展实践才能通向改革目标。()

5、3. 我国传统上非常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目标,强调纯粹知识的传授,方法上的熟读熟记,现在已转向到强调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注重学习主体性的发展,并且注重通过课程学习直接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课程 测验题

1、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2、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 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社会课程

3、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4、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5、中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8、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指南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支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10、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一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第八章 教学

教学概述随堂测验

1、1.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教师 B.学生 C.课程 D.教学
A、A
B、B
C、C
D、D

2、2.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 ) A. 师傅带徒弟 B.某人自学,通过了公务员考试 C.教师在演播室录制课程 D. 学生在教室写作业
A、A
B、B
C、C
D、D

3、3.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 C.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A、A
B、B
C、C
D、D

4、1.从本质上看,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 )

5、2.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缺一不可。( )

教学理论与要素随堂测验

1、1.最早从理论上阐述课堂教学的教育著作是( ) A. 斯宾塞《教育论》 B.洛克《教育漫话》 C. 马卡连柯《教育诗篇》 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A、A
B、B
C、C
D、D

2、2.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智力训练的是( ) A. 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活动教育论 D.经验教育论
A、A
B、B
C、C
D、D

3、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确立,是名符其实的教学理论里程碑。 ( )

4、2.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理论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心理发展基础上,提出“情境-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 ( )

5、3.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新三中心的教学观。()

教学规律随堂测验

1、1.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这体现了教学的( )规律。 A. 教与学相统一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C.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 D.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相统一
A、A
B、B
C、C
D、D

2、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教学的( )规律。 A. 教与学相统一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C.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 D.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相统一
A、A
B、B
C、C
D、D

3、1.教学过程具有简捷性、直观性和引导性的特点。 ( )

4、2.学生学习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 ( )

5、3. 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

教学原则随堂测验

1、1.教师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 )。 A. 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形象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A、A
B、B
C、C
D、D

2、1.教学具有教育性体现了“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 )

3、2.《学记》中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 )

4、3.启发性原则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

5、4. 赫尔巴特强调的教学原则是量力性原则。( )

教学环节随堂测验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上课 C.布置与批改作业 D.学业成绩评定
A、A
B、B
C、C
D、D

2、2.上课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生成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B. 生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C. 生成的过程是动态的,需要师生和情境因素相互配合 D. 生成性不利于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
A、A
B、B
C、C
D、D

3、3.下列哪项不是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 A. 人数在30-50人之间 B.一个班同一时间是上一门课 B. 一般在教室或实验室进行 D.将大班上课和讨论、自学结合在一起
A、A
B、B
C、C
D、D

4、1.教学活动中最根本的关系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 )

5、2.课外辅导主要指家长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只需口头通知,起到辅助作用。 ( )

教学方法随堂测验

1、1.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 A.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D.教师教的方法
A、A
B、B
C、C
D、D

2、2.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A、A
B、B
C、C
D、D

3、1.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 )

4、2.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法。 ( )

5、3. 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具体的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属于现场教学。( )

教学组织随堂测验

1、1.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走班式
A、A
B、B
C、C
D、D

2、2.个别教学的含义是( ) A.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教学 B.教师根据所选的材料进行教学 C.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D.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A、A
B、B
C、C
D、D

3、3.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走班式
A、A
B、B
C、C
D、D

4、1.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受到师生比的影响,师生比越小,越有利于小班化教学和个别教学;反之,则需要采用大班额教学的组织形式。 ( )

5、2.走班制教学因受到学校硬件要求和教师水平的局限较大,因此难以普及。 ( )

中小学教学改革随堂测验

1、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是( )。 A. 素质教育 B.三维目标 C.核心素养 D.立德树人
A、A
B、B
C、C
D、D

2、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 )。 A. 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 B.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 C.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D.加强对学生学习水平的监控,关注教学效率
A、A
B、B
C、C
D、D

3、1.我国基础教育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跨越,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验和感悟是比知识更有价值的东西。 ( )

4、2.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作为一项研究课题交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 )

5、3.教学评价的趋势是关注目标与关注价值并重。 ( )

教学

1、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2、赞科夫主张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所依据的是: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隐性知识理论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支架式教学策略

3、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迸原则

6、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7、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
A、演示教学法
B、现场教学
C、示范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8、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9、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利用这种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有:
A、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B、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班级授课
C、分层教学、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
D、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

10、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第九章 师生关系

教师(一)随堂测验

1、1.____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动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看待,从政策层面首次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A. 1965年 B 1966年 C.1967年 D.1968年
A、A
B、B
C、C
D、D

2、2. 我国2013年颁布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教师职业正式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A.《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B.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C.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D.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
A、A
B、B
C、C
D、D

3、3. 教师所要到达一种核心特质的话,应该必须具备的不包括_____ A. 专业知识 B. 专业能力 C. 专业理念 D. 专业情感
A、A
B、B
C、C
D、D

4、1. 教师职业作为古老职业,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相一致,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教师职业产生,从兼职到专职、从专职到专业,教师专业地位确立、从数量到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运动兴盛。( )

5、2. 我国于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标志着我国教师职业开始走向专业化。( )

教师(二)随堂测验

1、1. 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有_______ A 和学生讨论 B 写教学笔记自我反思 C 学校领导关心 D 学校营造教学文化
A、A
B、B
C、C
D、D

2、2.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包括( ) A.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 B. 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论自由 C. 师生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关系,是课堂中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D. 教师要保障教学质量,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任务
A、A
B、B
C、C
D、D

3、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发展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4、2. 教师良好专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学习与探究的过程,受驱动于国家政策层面要求和教师主体的发展需求。可以通过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这三方面的基本路径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

5、3. 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日记、进行个案研究、行动研究以及微格教学等方式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问题进行自我剖析与反思,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以丰富自己教育智慧。( )

教师(三)随堂测验

1、1.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 ) A.民主平等 B.互尊互敬 C.亲密和谐 D.教师威严
A、A
B、B
C、C
D、D

2、2.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 ) 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D.以上三项都是
A、A
B、B
C、C
D、D

3、3.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不包括:___ A.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B.教师的知识素养 C.教师的能力素养 D.良好的穿着打扮
A、A
B、B
C、C
D、D

4、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是次要的( )

5、2.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教条,不能有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变通( )

学生随堂测验

1、1. 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的实现过程不包括() A. 学习机会权 B. 学习条件权 C. 学习成功权 D. 学习满足权
A、A
B、B
C、C
D、D

2、2. 学生应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过程不包括() A. 教学条件的改善 B.教育质量的公平 C.教育过程的平等 D.受教育年龄的平等
A、A
B、B
C、C
D、D

3、3. 学生的义务不包括() A.遵守法律法规 B.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D.孝敬父母
A、A
B、B
C、C
D、D

4、1.《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对学生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生、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师生关系随堂测验

1、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在( ) A 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 B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家校合作的重要基础 D 学校声望提高的保证
A、A
B、B
C、C
D、D

2、2.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 ) 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D.以上三项都是
A、A
B、B
C、C
D、D

3、3.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 ) A.民主平等 B.互尊互敬 C.亲密和谐 D.教师威严
A、A
B、B
C、C
D、D

4、1.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被塑造的人。( )

5、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指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九章 测验题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动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看待,从政策层面首次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哪年发布?( ) A、1965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68年
A、A
B、B
C、C
D、D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哪项教师劳动的特点(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A、A
B、B
C、C
D、D

3、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传道者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A、A
B、B
C、C
D、D

4、“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下列选项中的哪项( )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 ③有扎实学识 ④有实践能力 ⑤有仁爱之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A、A
B、B
C、C
D、D

5、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施能力
A、A
B、B
C、C
D、D

6、教师不得漫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A、A
B、B
C、C
D、D

7、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的是教师的哪一种素养( )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理想 C、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育基本功
A、A
B、B
C、C
D、D

8、一个教师总是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下列哪个阶段( ) A、关注情境 B、自我感受 C、关注学生 D、关注生存
A、A
B、B
C、C
D、D

9、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 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教育关系 D、师生关系
A、A
B、B
C、C
D、D

10、在师生关系上提出“儿童中心”的西方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布鲁纳
A、A
B、B
C、C
D、D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大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教育目标的转变

过去的中国大学教育主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变化,中国大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实用性。

教学方法的改变

过去的中国大学教育注重灌输式教学,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考试,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在,中国大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育评价的改进

过去的中国大学教育评价方式主要是单纯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无法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潜力。现在,中国大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综合评价,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用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

过去的中国大学课程体系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这种课程体系无法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现在,中国大学课程体系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课程和多元化课程的设置,培养出更多的有用的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

过去的中国大学师资队伍主要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但是这种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在,中国大学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实用技能的教师,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结语

总之,中国大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只有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中国大学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