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7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大学化学实验_3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43 min read

尔雅大学化学实验_3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1. 序言

学生实验规则随堂测验

1、尔雅在大学化学实验室中,大学答案每张实验台最多可以同时容纳做实验的化学同学
A、2人
B、实验4人
C、课后8人
D、学习10人

2、通完在大学化学实验室中,整答实验服和护目镜摆放在
A、尔雅实验台上
B、大学答案实验台的化学抽屉里
C、讲台
D、实验通风橱里

3、课后在学习“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单在哪个环节完成?
A、通完实验课上
B、实验课前
C、实验课后
D、不需要完成

4、若在实验过程中损坏了实验仪器,应
A、立即报告老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处理
B、放在一旁,待老师来清理
C、自己悄悄进行处理
D、让同学帮忙处理

5、在实验中,有毒易挥发的试剂一般应放在
A、实验台上
B、随意乱放
C、通风橱里
D、实验室内的公共实验台上

6、在实验中,若不小心将试剂溅入眼睛内,应用哪个装置进行清洗?
A、自来水龙头
B、装蒸馏水的洗瓶
C、喷淋
D、灭火器

7、实验结束后,应用水槽旁的哪种物品清洗双手,方能离开实验室。
A、去污粉
B、肥皂
C、洗衣粉
D、氢氧化钠溶液

8、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禁止
A、穿上实验服
B、吃零食
C、抽烟
D、喝饮料

9、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可以随意处置。

10、实验结束后,原始数据记录单应由主讲教师签字。

11、只要完成了实验操作,可以不交实验报告。

实验室安全守则及意外事故处理随堂测验

1、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描述错误的是
A、不要用湿手、湿物接触电源,实验结束及时切断电源
B、酒精灯用完后应用灯冒熄灭,切忌用嘴吹灭
C、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和吸烟
D、加热或倾倒液体时,应俯视容器密切观察

2、下列关于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描述错误的是
A、酒精引起着火,用湿布或砂土等扑灭
B、电器设备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水或四氯化碳等扑灭
C、误吞噬汞,应服用蛋清、牛奶和活性炭解毒
D、吸入氯气时,嗅1:1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汽解毒

3、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会产生有刺激性或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或通风处)进行
B、嗅闻气体时,应用手轻拂气体,扇向自己后再嗅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而不能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以免迸溅
D、不能用已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别的酒精灯

4、若眼睛或皮肤上溅了强酸或强碱,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若溅在皮肤上,最后还可搽些凡士林)。

实验室三废的处理随堂测验

1、含Pb等重金属的废液需要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的氢氧化物过滤除去,当离子含量达标后方可排放。

2、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废液,不得倒入同一收集桶中,应分类存放,并贴上标签。

3、氢氧化钠、氨水等废液可直接倒入水槽,流入废水排泄系统。

4、在实验室中,无机酸类废液可以先集中收集,然后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钙溶液中(或用废碱)进行中和,再用大量水稀释后排放。

5、含氰废液可以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10以上,直接排放即可。

4.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目的及原理随堂测验

1、在本实验过程中,如果使亚硫酸钠的用量过量,则会:
A、实验误差增大
B、不会出现蓝色终点
C、浪费药品,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D、不影响实验结果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碘酸根的氧化能力强于碘单质的
B、碘酸根离子的氧化性不强,所以反应速度较慢
C、碘酸根能氧化碘离子
D、碘单质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做还原剂

3、影响反应速率常数的因素有
A、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
B、反应温度
C、反应活化能
D、催化剂

4、复合反应由多步基元反应构成,其速率决定于速度最快的基元反应的速度。

5、本实验的反应以溶液颜色变蓝为终点。

实验操作和过程随堂测验

1、在做“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用量筒量取亚硫酸钠-淀粉溶液、碘酸钾溶液和水,然后在锥形瓶中混合,摇匀直至蓝色出现。

2、恒温水槽的显示屏上只有“设置值”,使用时只需要设置所需温度即可。

3、在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需要先将亚硫酸钠-淀粉溶液、碘酸钾溶液和水分别预热至所需温度,然后在锥形瓶中混合,摇匀直至蓝色出现。

4、在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振荡锥形瓶的操作可以直接在空气中进行,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随堂测验

1、造成本实验测量误差的原因有
A、溶液蓝色出现延后
B、振荡锥形瓶中的溶液不充分
C、反应物溶液量取不准确
D、锥形瓶使用前未干燥

2、绘制“浓度与时间的倒数关系曲线”时,以浓度为横轴,时间的倒数为纵轴。

3、测量“活化能”需要先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4、绘制“温度与时间的倒数关系曲线”时,以温度为横轴,时间的倒数为纵轴。

2.摩尔气体常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及原理随堂测验

1、在铝与盐酸的反应中,如果不考虑水蒸气对氢气压力的影响,摩尔气体常量R的测量值
A、小于真实值
B、大于真实值
C、没有影响
D、无法确定

2、如果改用金属镁(Mg)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则
A、使测量结果偏高
B、使测量结果误差增大
C、可采取打磨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然后立刻称重并进行氢气的制备,以减少Mg氧化造成的影响
D、金属Mg表面的氧化导致不能生成氢气

3、生成物氢气(H2)的物质的量(n)由铝(Al)的消耗量决定。

4、氢气的分压(P)通过大气压力表直接测出。

5、当铝与盐酸反应完全后,就可测量氢气的体积和分压,然后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就能确定摩尔气体常量R。

实验操作和过程随堂测验

1、下列陈述不是对大试管加热过猛引起的
A、橡皮塞被冲开,反应液溅出伤人
B、量气管中混入一定量的HCl造成测量误差
C、量气管中混入较多的空气造成测量误差
D、在反应过程中试管炸裂

2、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之初速率很小,需要通过酒精灯加热提高反应速率
B、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不必预热
C、必须用量筒准确量取10mL盐酸加到大试管中
D、在收集装置密封前,铝和盐酸不能接触

3、记录量气管内液面读数时,必须保证水准管的液面和量气管的液面相等的原因是
A、减小测量误差
B、使量气管中的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
C、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D、使测量结果偏高

4、在制备氢气时,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不需要严格控制。

5、在铝与盐酸反应开始前,只需记下量气管中水位的刻度,不必考虑水面在量气管的什么位置。

6、在检漏时,如果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差不改变 ,量气管的液面也不移动,则说明收集气体的装置不漏气

7、当铝与盐酸反应完全后,必须等反应体系的温度冷却到室温才能再次读取量气管中水面的刻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随堂测验

1、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有
A、铝箔的氧化
B、铝与盐酸在收集装置封闭前接触
C、读数时水准管液面与量气管的液面不在同一水平面
D、读数时反应体系的温度没有降到室温

2、水的饱和蒸气压可由气压表测量出。

3、在R的计算公式中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压强的单位是kPa.

4、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以“8.310 J/molK”为参照进行计算。

5.乙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及原理随堂测验

1、乙酸的电离常数将随其浓度和温度不同而改变。

2、只有当反应达到终点时,乙酸的物质的量才等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3、乙酸的pH值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大

4、乙酸的电离度可由其pH值和浓度来确定。

实验操作和过程随堂测验

1、下列仪器零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A、量筒的在上端
B、滴定管的在上端
C、托盘天平的在刻度尺正中
D、移液管的在上端

2、在滴定操作时,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加入标准溶液;③检测漏液;④滴定;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滴定溶液;⑥洗涤锥形瓶和滴定管。
A、⑥③②①⑤④⑥
B、⑤①②⑥④③⑥
C、⑤④③②①⑥⑤
D、⑥③①②⑤④⑥

3、标定是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确定未知溶液浓度的操作。

4、配制不同浓度的乙酸溶液时,小烧杯壁上的少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

5、滴定时,不擦干锥形瓶中少量的水,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6、在测乙酸溶液pH值时,不洗仅擦干pH计的电极,不影响测量结果。

7、当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红时,表明用乙酸滴定氢氧化钠到达终点,停止滴定记录乙酸溶液的消耗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随堂测验

1、导致乙酸浓度测量误差的原因是
A、滴定终点提前或延后
B、锥形瓶使用前未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C、乙酸消耗体积的读数不准确
D、用移液管量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2、乙酸电离常数测量误差的来源有
A、乙酸浓度的测量不准确
B、乙酸溶液pH值的测量不准确
C、配制乙酸溶液的小烧杯使用前未烘干
D、滴定使用的锥形瓶使用前未烘干

3、乙酸的电离常数可以通过乙酸的电离度和对应的浓度计算出。

4、只要已知滴定时所用氢氧化钠的体积和浓度就能确定乙酸的浓度。

6.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金属腐蚀

实验目的及原理随堂测验

1、
A、1.39V
B、0.62V
C、0.92V
D、1.07V

2、
A、A
B、B
C、C
D、D

3、
A、
B、
C、
D、

4、钢铁表面由于水膜中氧气浓度不同而引起的腐蚀称差异充气腐蚀。

5、

6、

实验操作和过程随堂测验

1、
A、
B、
C、
D、

2、
A、
B、
C、
D、

3、在实验中,取用氯水、四氯化碳、溴水等易挥发溶液可以不在通风橱中进行。

4、碘在四氯化碳溶液中呈紫红色,溴在四氯化碳溶液中呈红棕色。

5、碘遇淀粉变蓝,继续碘水蓝色将褪色。但如果向其中加亚硫酸钠,溶液的蓝色也会褪去。

6、测量铜锌原电池的电动势时可以用酸度计,铜电极接到酸度计的负极,锌电极则接到正极。

7、用铜锌原电池电解NaCl溶液时,如果溶液中加了酚酞,则在锌电极附近会出现红色。

8、将铜丝插入稀盐酸溶液并与其中的锌片接触,则氢气气泡产生在铜丝上。

9、

实验结果与分析随堂测验

1、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电对的电极电势代数值大小来判断。

2、通入电解池的必须是直流电,氧化反应发生在阴极上,还原反应在阳极上进行。

3、电池电动势等于正极电极电势与负极电势之差。

4、增加氧化态的浓度或分压,电对的电极电势将增大,氧化态的氧化能力增强,对应还原态还原能力将减弱。

5、任意电对的电极电势都将受pH值影响,而且,随pH值增大而增大。

6、电化学腐蚀产生的原因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了局部原电池。腐蚀发生在腐蚀电池的阳极。

7、差异充气腐蚀产生时,腐蚀发生在氧气浓度大的部位。

学习通大学化学实验_3

本篇实验介绍的是关于气体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实验室中的气体常规操作。

实验一:气体的基本性质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气体的基本性质,了解气体的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氢气球、氧气球。

实验步骤:

  1. 将氢气灌入氢气球中,将氧气灌入氧气球中。
  2. 观察氢气球和氧气球的大小和形状。
  3. 将二氧化碳气体排入一个烧杯中,观察其颜色和密度。

实验结果:

  • 氧气球比氢气球要大。
  • 氧气球和氢气球的形状都是球形。
  • 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结论:

气体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体积易变、可压缩、扩散迅速和低密度等特点。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气体的这些基本性质,并对气体的物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二:气体常规操作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室中气体的常规操作方法。

实验材料:氧气、氦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体、三角瓶、烧杯、燃烧棒。

实验步骤:

  1. 将氧气气体灌入三角瓶中。
  2. 使用燃烧棒点燃瓶口,观察氧气燃烧的现象。
  3. 利用气体的密度将氧气灌入烧杯中,将氦气或氢气灌入烧杯中。
  4. 观察氧气和另一种气体的分层情况。
  5. 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

  • 氧气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火焰和爆炸声。
  • 氧气比氦气或氢气密度大,故在烧杯中,氧气气体位于烧杯的底部。
  • 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后会产生酸性,可以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检验。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气体的常规操作方法,如气体燃烧、气体的分层和气体的溶解等。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的气体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证实验室通风良好。
  2. 气体的加压和减压操作要慎重,避免气体爆裂。
  3. 燃烧棒要注意安全,避免产生火灾等意外。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全部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常规操作,对于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学习通大学化学实验_3

本篇实验介绍的是关于气体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实验室中的气体常规操作。

实验一:气体的基本性质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气体的基本性质,了解气体的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氢气球、氧气球。

实验步骤:

  1. 将氢气灌入氢气球中,将氧气灌入氧气球中。
  2. 观察氢气球和氧气球的大小和形状。
  3. 将二氧化碳气体排入一个烧杯中,观察其颜色和密度。

实验结果:

  • 氧气球比氢气球要大。
  • 氧气球和氢气球的形状都是球形。
  • 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结论:

气体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体积易变、可压缩、扩散迅速和低密度等特点。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气体的这些基本性质,并对气体的物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二:气体常规操作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室中气体的常规操作方法。

实验材料:氧气、氦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体、三角瓶、烧杯、燃烧棒。

实验步骤:

  1. 将氧气气体灌入三角瓶中。
  2. 使用燃烧棒点燃瓶口,观察氧气燃烧的现象。
  3. 利用气体的密度将氧气灌入烧杯中,将氦气或氢气灌入烧杯中。
  4. 观察氧气和另一种气体的分层情况。
  5. 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

  • 氧气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火焰和爆炸声。
  • 氧气比氦气或氢气密度大,故在烧杯中,氧气气体位于烧杯的底部。
  • 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后会产生酸性,可以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检验。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气体的常规操作方法,如气体燃烧、气体的分层和气体的溶解等。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的气体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证实验室通风良好。
  2. 气体的加压和减压操作要慎重,避免气体爆裂。
  3. 燃烧棒要注意安全,避免产生火灾等意外。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全部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常规操作,对于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