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02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古代汉语_7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79 min read

中国大学古代汉语_7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一單元(通論)

單元測試(一)

1、中国《晉靈公不君》一文中,大学答案答案身份為史官的古代人物是
A、宣子
B、汉语提彌明
C、期末靈輒
D、完整董狐

2、中国下列君主的大学答案答案謚號中,屬於平謚的古代一項是
A、晉靈公
B、汉语魯哀公
C、期末鄭武公
D、完整隋煬帝

3、中国下列詞中,大学答案答案古今詞義基本沒有變化的古代是
A、再
B、羊
C、勸
D、是

4、近人楊樹達所著的重要工具書是
A、《經籍籑詁》
B、《經傳釋詞》
C、《詞源》
D、《詞詮》

5、《鄭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完聚”句中“完”的意思是
A、完整
B、保全
C、修葺
D、完畢

6、《左傳》是我國第一部( )體的歷史著作。

7、《鄭伯克段于鄢》一文中“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中“闕”的意思是( )

8、《齊桓公伐楚》一文“寡人是征”,句中的動詞賓語是( )

9、東漢許慎的( )是我國文字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完備的字典。

10、《康熙字典》採用部首排列法,全書共分部首( )個。

第二單元(通論)

單元測試(二)

1、下列不是戰國四公子的是
A、春申君
B、孟嘗君
C、昌平君
D、信陵君

2、《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千金,重幣也。”其中“幣”字表示
A、貨幣
B、絲織品
C、錢財
D、聘禮

3、《趙威后問齊使》一文中,“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一句中“問”的意思是
A、質問
B、詢問
C、聘問
D、問好

4、下列句子中句子,沒有雙賓結構的一項是
A、吾請為君責而歸之
B、以千金為魯連壽
C、多予之重器
D、吾不忍為之民

5、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使人屬孟嘗君
B、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
C、視吾家所寡有者
D、孟嘗君不說

6、( )是六書中最能產的造字方式。

7、《戰國策》是西漢劉向編訂的一部( )體史書。

8、《趙威后問齊使》一文中,“是助王養其民也”中“是”的詞性為( )

9、《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於是約車治裝”句中“約車”的意思是( )

10、漢字“上”、“下”屬於六書中的( )字。

第三單元(通論)

單元測試(三)

1、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各家之說,作( ),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A、《論語正義》
B、《論語譯注》
C、《論語義疏》
D、《論語集解》

2、下列選項中不屬於漢初所傳《論語》的一項是( )
A、古論語
B、齊論語
C、魯論語
D、韓論語

3、《論語 · 先進》篇“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中“攝”的意思是( )
A、攝入
B、逼近
C、輔助
D、牽引

4、《論語 · 陽貨》篇“鄉原,德之賊也。”中“原”的意思是( )
A、元老
B、根本
C、通“愿”,忠厚
D、通“源”,水源

5、下列句子中不屬於判斷句的一項是( )
A、冬,晉文公卒。(《左傳 · 僖公三十二年》)
B、是非君子之言也。(《禮記 · 檀弓上》)
C、南冥者,天池也。(《莊子 · 逍遙遊》)
D、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冰車,管仲之力也。(《論語 · 憲問》)

6、漢人輯錄《禮記》有兩種本子,其中《大戴禮記》的作者是( )。

7、《禮記 · 大同》中與“大同”相對的概念是( )。

8、“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左傳·燭之武退秦師》)句中的“是”字充當( )。

9、《論語 · 先進》篇“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中“或”的意思是( )。

10、《論語 · 季氏》篇“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中”夫“的詞性為( )。

第四單元(通論)

單元測試(四)

1、下列選項不屬於孟子的主張的是( )
A、“仁政”
B、“王道”
C、“霸道”
D、“性善論”

2、《孟子 · 寡人之於國也》篇“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句中“庠序”的意思是( )
A、次第
B、學校
C、禮法
D、宗廟

3、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用法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填然鼓之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B、許子衣褐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棄甲曳兵而走

4、下列選項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晉靈公不君
B、驚姜氏
C、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D、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5、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凶:穀物收成不好。
B、鄰國之民不加少。 加: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檢:通“撿”,撿拾。
D、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歸罪,責備。

6、南宋時,朱熹把( )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以及《論語》合為“四書”。

7、《孟子 · 寡人之於國也》篇“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中的通假字是( )

8、《孟子 · 寡人之於國也》篇“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中的“河”是指( )

9、“爾何曾比予於管仲”句中的“爾”屬於第( )人稱。

10、《孟子正義》是現在通行的《孟子》注本之一,作者是清代的( )

第五單元(文選)

單元測試(五)

1、下列主張不是老子提出的是( )
A、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B、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C、無為而治
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下列哪篇文章不是莊子所著?( )
A、《逍遙遊》
B、《庖丁解牛》
C、《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D、《秋水》

3、下列選項中劃線詞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小國寡民
B、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C、甘其食
D、美其服

4、《莊子 · 逍遙遊》篇“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中“息”的意思是( )
A、休息
B、氣息
C、生長
D、消失

5、下列選項中沒有出現連詞的一項是( )
A、生莊公及共叔段
B、子路率爾而對
C、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D、庖丁釋刀對曰

6、《莊子 · 秋水》篇“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中“見”的詞性是( )

7、《莊子》一書,包括內篇、外篇和( )

8、《莊子 · 逍遙遊》篇“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中“果然”的意思是( )

9、《老子》中“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句中的通假字是( )

10、《莊子 · 庖丁解牛》篇“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中“歲、月”的用法是名詞用作( )

第六單元(通論)

單元測試(六)

1、《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下列哪一項不屬於頌?( )
A、夏頌
B、商頌
C、周頌
D、魯頌

2、《詩經 · 周南 · 關雎》篇“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中“服”的意思是( )
A、衣服
B、想念
C、征服
D、語氣詞,無義

3、《詩經 · 王鳳 · 黍離》篇“行邁靡靡,中心摇摇”中“靡靡”的意思是( )
A、漸漸
B、随风倒伏貌
C、緩慢的樣子
D、順暢貌

4、下列選項中不屬於雙聲連綿詞的是( )
A、輾轉
B、窈窕
C、參差
D、踟躕

5、《史記 · 孔子世家》關於《詩經》編訂所持的說法是( )
A、采詩說
B、作詩說
C、刪詩說
D、獻詩說

6、《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周代詩歌( )篇

7、《詩經 · 周南 · 關雎》篇“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中“之”指代的是( )

8、《詩經 · 周南 · 關雎》的第一章押韻的韻部是( )

9、《詩經 · 周南 · 桃夭》篇“之子于歸”中“于歸”的意思是( )

10、假借可以分為本無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 )

第七單元(通論)

單元測試(七)

1、《詩經》的第一重注解是漢代毛亨的傳,同時還有漢代鄭玄的( )

2、《禮記》的第一重注解是漢代鄭玄的注,唐代( )的正義

3、史記三家注指《史記正義》、( )、《史記集解》

4、朱熹為《詩經》所作的注叫( )

5、“穀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中的注釋術語是( )

6、“沃若,潤澤貌”中的注釋術語是( )

7、“讀如”、“讀若”一般用於( ),但有時也用本字來破假借字

8、( )簡稱“脫”,也叫“脫字”,這個術語專指古籍中脫落了文字的現象

9、除了為古書做注解和考證工作之外,清代學者還作了許多古籍校勘的工作。如( )為《十三經注疏》所作的《校勘记》,就是一例

10、清代學者除了為專書做注解和校勘工作之外,還利用讀書札記的形式,對古書的詞句詮釋和文字校訂提出自己的看法,如( )的《讀書雜誌》

第八單元(文選)

單元測試(八)

1、《史記》中記載帝王的事跡和社會上的重大變化的一類書是( )
A、“表”
B、“書”
C、“列傳”
D、“本紀”

2、下列不屬於《史記》三家注的一項是( )
A、裴骃集解
B、司馬貞索引
C、孔穎達注疏
D、張守節正義

3、《史記 · 淮陰侯列傳》“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句中“亡楚”的意思是( )
A、背叛楚國
B、消滅楚國
C、從楚逃出
D、被楚放逐

4、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四史”的一項是( )
A、《史記》
B、《三國志》
C、《春秋》
D、《漢書》

5、《漢書 · 藝文志》中的“藝文”是指( )
A、趣聞
B、逸事
C、書籍
D、議論文

6、《史記》是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

7、《後漢書》的作者是( )

8、《漢書 · 藝文志諸子略》中,諸子百家中“蓋出於稗官”的流派是( )

9、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夏曆”、“殷曆”和“周曆”,三者主要區別在於歲首,但月建不同,所以又叫做( )

10、《史記 · 淮陰侯列傳》篇“何聞信亡,不及以聞”中第二個“聞”是動詞的( )用法

古代漢語學期測評

1、下列詞中古今詞義基本沒有變化的是( )
A、再
B、羊
C、勸
D、是

2、《戰國策 · 馮諼客孟嘗君》“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中“給”的意思是( )
A、供給
B、給予
C、送給
D、還給

3、《史記 · 淮陰侯列傳》“恐吾至阻險而還”中“阻險”的關係是( )
A、反義並列
B、同義並列
C、動賓關係
D、偏正關係

4、“六書”中只有象形、會意、形聲、( )是造字法,( )是用字法
A、假借;指事、轉注
B、指事;轉注、假借
C、轉注;指事、假借
D、孳乳;假借、轉注

5、上古喻四歸( )
A、匣
B、定
C、章
D、船

6、下列屬於雙聲連綿詞的是( )
A、首鼠
B、匍匐
C、參差
D、窈窕

7、下列漢字中都是指事字的是( )
A、上、下
B、日、果
C、瓜、甘
D、朱、本

8、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時間詞後面作助詞的是( )
A、夫顓臾,昔者先王以为東盟主
B、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农夫也
C、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国也
D、老臣今者殊不慾食

9、下列句子中的“而”是連詞,用在狀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是( )
A、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此惟救死而恐不贍
D、任重而道遠

10、關於“夫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說法正確的是( )
A、“夫子”是句子的主語
B、“疾”是“痛恨”的意思
C、第二個“夫”是指示代詞
D、句子中的兩個“之”都是代詞

11、現在最通行的《禮記》注本《禮記注疏》,是東漢杜預作的注,唐孔穎達作的疏

12、聲訓是指為某字注音

13、“齊王使使者問赵威后,書未發”中“發”是打開的意思

14、“三十六字母”反映的是先秦兩漢的聲母系統

15、古代漢語中,“兩”的意思和“二”差不多,表示數量

16、《戰國策》的書名是由西漢( )所擬定的

17、清代的說文四大家是( )、桂馥、王筠、朱駿聲

18、秦國統一六國後頒行的標準字體是( )

19、在《詩經 · 豳風 · 七月》“二之日栗烈”中,“栗烈”是( )連綿詞

20、清代王引之所著的( )是一部重要的虛詞研究字典

古代漢語期末考試

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卷(客觀題)

1、《詩經 · 豳風 · 七月》“塞向墐戶”中,“向”的意思是( )
A、朝北的窗戶
B、朝南的窗戶
C、朝西的窗戶
D、朝東的窗戶

2、《說文解字》根據字形分析得到的意思,一般是字的( )
A、引申義
B、假借義
C、本義
D、近引申義

3、“之言”、“之為言”是為了表示( )
A、讀音
B、聲訓
C、意義
D、形訓

4、下列各組中的漢字全部是會意字的一組是( )
A、信、武、果
B、取、安、休
C、從、尖、肉
D、朝、高、回

5、《方言》的作者是( )
A、王念孫
B、許慎
C、段玉裁
D、揚雄

6、下列句子中出現雙賓語的是( )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賜之食
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7、下列各组字,形符全部相同的一項是( )
A、神、視、福、祿
B、恭、慢、思、慕
C、然、燕、烹、焉
D、郎、都、陵、陽

8、下列工具書,主要用於解釋虛詞的是( )
A、《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B、《辭源》
C、《漢語大詞典》
D、《詞詮》

9、漢語的古代書面語大致有兩個系統,一個是文言,另一個是( )
A、方言
B、古方言
C、白話
D、古白話

10、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屬於使動用法的一項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C、漁人甚異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11、《詩經 · 小雅 · 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中“引”用的是本義

12、“富润屋,德潤身”中的“潤”是使動用法

13、“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頒”通“斑”,花白的意思

14、從詞義輕重的情況看,有些詞古義輕,今義重。如“誅”最初只有責備的意思,後來發展為“殺戮”的意思,意義加重了

15、“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中的“之”是代詞

16、“四體而用說”中的“二用”指的是轉注、( )

17、漢語古韻暈不分陰、陽、入三類,是根據它們( )的不同來劃分的

18、在古書的注解中,( )指的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這個字要按它本來的讀音讀

19、我國第一部專門解釋詞義的辭典是( ),它共分為十九篇,包括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等

20、在《康熙字典》中,“郊”的部首是( )

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卷(主觀題)

1、古代漢語(名詞解釋)

2、《說文解字》(名詞解釋)

3、偏义复词(名詞解釋)

4、古音通假(名詞解釋)

5、叶音說(名詞解釋)

6、今譯下列短文: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專門)複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