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21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96 min read

超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21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世界的超星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二节(上)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随堂测验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马克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思主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义基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原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理概论课基本环节

2、联系是后答
A、客观的案学
B、普遍的习通
C、多样的课后
D、有条件的作业

3、“城门失火,答案殃及池鱼”,超星体现了事物间普遍联系的马克观点。

第二节(下)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随堂测验

1、思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哲学上讲就是要承认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个性
D、矛盾的同一性

2、下列各项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对症下药
B、量体裁衣
C、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4、构成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是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随堂测验

1、世界的物质性是指它的
A、本原
B、过程
C、状态
D、形式

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
A、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C、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D、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3、世界统一于存在。

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指时间的

单元测验

1、世界的物质性是指它的
A、本原
B、过程
C、状态
D、形式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彻底革命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矛盾的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问题
D、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4、“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B)
A、质变量变相互渗透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优于量变
D、事物只有量变

5、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有
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E、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水滴石穿
D、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E、千里之堤,溃与蚁穴

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9、假象与真象不同,假象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10、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1、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是

12、世界统一于

单元作业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随堂测验

1、哲学是( )
A、即世界观
B、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 )
A、德国的古典哲学
B、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美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4、()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特征随堂测验

1、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A、辩证法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
D、物质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 )
A、社会学
B、哲学(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3、《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随堂测验

1、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B、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由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3、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标志。

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单元测验

1、哲学是( )
A、即世界观
B、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太阳系起源学说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 )
A、社会学
B、哲学(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 )
A、德国的古典哲学
B、希腊的古典哲学
C、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8、《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9、《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1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2、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单元作业

1、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并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随堂测验

1、马克思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感性对象性过程
B、道德行为和精神活动
C、科学实验
D、. 日常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5、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6、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
C、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7、知行统一,即伦理道德意识与伦理道德行为的统一,是真正的实践。

8、动物的活动属于实践。

9、实践是人类特有的生命活动方式。

10、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

11、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1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 、 。

13、实践的 、 和 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

14、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 、 。

第二节(上)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真理观随堂测验

1、持“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在真理观上,绝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
A、真理的绝对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客观性
D、真理的普遍性

3、真理
A、其内容是客观的
B、是一元的
C、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理性认识
D、没有阶级性

4、有用就是真理。

第二节(下)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观随堂测验

1、价值的特性是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2、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C、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具有客观性

单元测验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2、“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3、“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4、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5、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广泛性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取决于
A、真理的本性
B、实践的特点
C、人的意志
D、客观事物

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实践是
A、认识的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认识的最终目的

8、真理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1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单元作业

1、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随堂测验

1、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
A、莫尔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随堂测验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A、平均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需分配

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宣言》中的一段话
B、《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C、《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D、《共产主义》中的一段话

3、只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预见了未来社会

4、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第六章单元测验

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巩固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3、列宁“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依据是
A、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4、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国家政权问题
D、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5、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B、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由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7、下属现象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8、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标志。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为按需分配。

1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三大代表人物是()

12、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为目的。

第六章单元作业

1、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随堂测验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尺度是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2、币产生过程中经历了
A、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3、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具体劳动

4、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上)随堂测验

1、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3、商品价值的变化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

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下)随堂测验

1、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资本运动的
A、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
A、资本家的节欲
B、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C、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D、资本的周转速度

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随堂测验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2、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
A、商品的平均化过程
B、利润率平均化过程
C、资本家瓜分m的过程
D、商品社会价值的形成过程

3、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也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所包含的对抗性矛盾。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 )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下)随堂测验

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
B、道德.宗教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2、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
C、人民当家作主
D、分权制衡

3、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学说,都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其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主要是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观念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观念。

第四章测验

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货币规律
D、流通规律

2、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单位产品的价值量”
A、增加,使用价值量减少
B、减少, 使用价值量减少
C、增加,总价值量增加
D、减少, 总价值量减少

3、资本主义地租是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D、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5、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交换价值的基础
B、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C、商品的社会属性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利润率的提高

8、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9、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11、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12、商品交换是以( )为媒介的

13、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的劳动具有( )

第四章作业

1、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随堂测验

1、二战后,私人垄断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意味着( )
A、其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C、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D、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国家调节经济。

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随堂测验

1、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A、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B、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C、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D、借鉴资本主义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部分国有化
C、实行职工持股
D、推行企业民主

3、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4、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单元测验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2、金融资本是由 ( ) 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
D、银行资本和商业资本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根本要求
D、为其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A、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D、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

7、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落后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8、工人拥有股票,是工人经济地位变化的标志。

9、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10、帝国主义时期的银行,仍然充当的是货币借贷关系的中介人。

11、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12、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第五章作业

1、结合实际谈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实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随堂测验

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什么?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5、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随堂测验

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就其产生来说,国家是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随堂测验

1、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衷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3、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单元测验

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5、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6、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
A、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上层建筑的性质
C、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7、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8、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9、阶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1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11、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12、社会革命根源于

单元作业

1、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随堂测验

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B、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C、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目标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充分满足

3、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于对现实问题的感受和看法。

4、共产主义理论在揭示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堂测验

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2、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3、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彻底废除了私有制

4、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随堂测验

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

2、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3、当代中国应当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实现共产主义是()

第七章单元测验

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宣言》中的一段话
B、《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C、《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D、《共产主义》中的一段话

2、“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

3、“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

4、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的人的生存状态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

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

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充分满足

7、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8、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9、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成为人的本能,而不再是谋生手段。

10、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

1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

12、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

第七章单元作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了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考试

期末考试

1、区别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2、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事物是否
A、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出现了新情况
C、时间靠后
D、强大

3、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就其产生来说是
A、社会分工的产物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氏族战争的产物
D、社会各种力量达成的契约

4、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5、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大小
B、商品质量的好坏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6、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国际工人协会
B、正义者联盟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运动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0、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1、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衷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劳动成为商品
C、机器成为商品
D、原材料成为商品

13、可变资本是指
A、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B、用于购买原材料的资本
C、商业资本
D、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和厂房的资本

14、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C、能保存资本价值
D、能转移资本价值

1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
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7、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大小
B、商品质量的好坏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18、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1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
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的分配方式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A、社会学
B、哲学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2、以下属于主观真理标准的是
A、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B、以自己的观念、意见为标准
C、以良知为自家标准
D、以多数人的意见和感觉为标准

23、根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不同,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24、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B、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替换
C、劳动力的补偿
D、产品的交换

25、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其原因在于
A、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绝对稳定性
B、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2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A、概况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C、贯穿于人类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D、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7、新生事物是
A、新出现的事物
B、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C、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D、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2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充分满足

29、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30、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现,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B、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
C、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
D、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31、《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2、割裂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会陷入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3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34、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35、世界统一于存在

36、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7、“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体现的是唯物主义的哲理。

38、事物的发展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39、阶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40、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41、竞争引起垄断,垄断可以消除。

42、哲学是

43、世界的物质性是指它的

44、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发现是:剩余价值学说和

45、世界的物质性是指它的

46、划分阶级的惟一标准是

47、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就其产生来说是

4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49、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是

50、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5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21

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21是指学习通平台上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21章,本章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以计划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助的经济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基础的国家制度,以社会主义道德和文明建设为内容的文化制度,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为目的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进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治协商,必须加强群众路线,实行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法制建设,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等,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总之,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21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学习者应当深刻理解和领会其中的理论要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21

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21是指学习通平台上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21章,本章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以计划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助的经济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基础的国家制度,以社会主义道德和文明建设为内容的文化制度,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为目的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进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治协商,必须加强群众路线,实行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法制建设,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等,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总之,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21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学习者应当深刻理解和领会其中的理论要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