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3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章节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19 min read

mooc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章节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1周 第一章 绪论

第1周 第一章 绪论

1、制造诊断章节作业监视设备的过程故障状态,判断其是技术否正常是( ) A 设备故障诊断的任务 B 故障产生的原因 C 设备状态监测的任务 D 消除故障的方法
A、设备故障诊断的答案答案任务
B、故障产生的慕课原因
C、设备状态监测的课后任务
D、消除故障的制造诊断章节作业方法

2、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保证设备的过程故障安全可靠运行以及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 )上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A 社会效益 B 国家建设 C 人身安全 D 医疗事业
A、技术社会效益
B、答案答案国家建设
C、慕课人身安全
D、课后医疗事业

3、制造诊断章节作业设备的过程故障整体或局部没有缺陷,或虽有缺陷但其性能仍在允许的技术限度以内称为设备的( )。 A 异常状态 B 正常状态 C 紧急故障状态 D 早期故障状态
A、异常状态
B、正常状态
C、紧急故障状态
D、早期故障状态

4、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且不能维持工作时的状态称为( ) A 标准状态 B 异常状态 C 正常状态 D 故障状态
A、标准状态
B、异常状态
C、正常状态
D、故障状态

5、设备故障诊断的目的之一是在允许的条件下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延长使用寿命,减低设备( )的费用。 A 能耗 B 修理周期 C 寿命周期 D 设备闲置
A、能耗
B、修理周期
C、寿命周期
D、设备闲置

6、故障诊断的方法按诊断对象可分为( )。 A 汽轮机故障诊断 B 压缩机故障诊断 C 化工机械故障诊断 D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A、汽轮机故障诊断
B、压缩机故障诊断
C、化工机械故障诊断
D、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7、监视与诊断过程中的信号检测必须满足以下( )的要求。 A 随机性 B 在线性 C 实时性 D 一致性
A、随机性
B、在线性
C、实时性
D、一致性

8、故障的特点有( )。 A 多样性和层次性 B 延时性和不确定性 C 多因素和相关性 D 修复性
A、多样性和层次性
B、延时性和不确定性
C、多因素和相关性
D、修复性

9、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机械故障包括两层含义,分别是 和 。

10、故障诊断的任务是针对系统某个环节存在的故障,就要进一步查明故障原因及其部位。因此, 是故障诊断的基础。

11、常用的特征分析方法有 、 、 、 和 。

12、在实际生产中,各个特征量对工况状态变化敏感程度不同,应当选择 和 的特征量,达到“去粗取精”的目的。

13、机械可靠性不能简单地依靠仪器仪表来测定,而是要通过对同批产品进行 来求得。

14、与 和机器设备运行过程联系在一起,反映了运行状态的实时变化,是产品生命周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1周 第一章 绪论

1、分析说明预知维修的意义

2、论述组成工况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各个环节的主要功能。

3、分析归纳机械故障诊断学的定义

第2周 第二章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一)

第2周 第二章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一)

1、当仅需要拾取低频信号时,采用( )滤波器。 A 高通 B 低通 C 带通 D 带阻
A、高通
B、低通
C、带通
D、带阻

2、( )传感器,在旋转机械及往复机械的振动监测与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 A 压电式加速度 B 位移传感器 C 速度传感器 D 以上都不对
A、压电式加速度
B、位移传感器
C、速度传感器
D、以上都不对

3、.传感器是感受物体运动并将物体的运动转换成模拟( )的一种灵敏的换能器件。 A 力信号 B 声信号 C 光信号 D 电信号
A、力信号
B、声信号
C、光信号
D、电信号

4、频谱仪是运用( )的原理制成的。 A 绝对判断标准 B 阿基米德 C 毕达哥拉斯 D 快速傅立叶变换
A、绝对判断标准
B、阿基米德
C、毕达哥拉斯
D、快速傅立叶变换

5、传感器的安装部位通常在轴承座部位,并按信号传动的方向选择( )布置。 A 垂直 B 水平 C 轴向 D 斜向
A、垂直
B、水平
C、轴向
D、斜向

6、传感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传感技术是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B 传感技术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C 传感技术及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 传感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A、传感技术是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B、传感技术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C、传感技术及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传感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7、传感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 A 信息获取 B 信息转换 C 信息处理 D 信息传输
A、信息获取
B、信息转换
C、信息处理
D、信息传输

8、能用涡流式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 )。 A 位移 B 材质鉴别 C 探伤 D 非金属材料
A、位移
B、材质鉴别
C、探伤
D、非金属材料

9、关于传感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通常的传感器可以直接用来进行自动控制 B 传感器可以用来采集信息 C 传感器可以将感受到的一些信号转换为电学量 D 传感器可以将所有感受到的信号都转换为电学量
A、通常的传感器可以直接用来进行自动控制
B、传感器可以用来采集信息
C、传感器可以将感受到的一些信号转换为电学量
D、传感器可以将所有感受到的信号都转换为电学量

10、常用的滤波器有 、低通、带通、 等四种。

11、加速度传感器,特别是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在 及 的振动监测与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

12、传感器是感受物体运动并将物体的运动转换成 的一种灵敏的换能器件。

13、把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是由 转换器完成的。它主要包括 和 两个环节。

14、采样定理的定义是: 。采样时,如果不满足采样定理的条件,会出现频率 现象。

15、利用 对故障进行诊断,是设备故障诊断方法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16、振动信号频率分析的数学基础是 变换;在工程实践中,常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制成 ,这是故障诊断的有力工具。

第2周 第二章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一)

1、惯性式拾振器的力学模型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出基础激振时以质块对基础的相对位移作为输出时该惯性式拾振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由(1)的结果可分析归纳出研究振动测试的基础原理,现请你分析归纳出研究振动测试的基础原理; (3)分析说明研究振动测试的基础原理在图2所示的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上是如何体现的。

第4周 第二章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三)

第3周和第4周 第二章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二、三)

1、当噪声很强,宽带噪声谱起伏很大时,很难识别周期分量,可用下述方法提取周期分量( ) A 窄带滤波 B 相关滤波 C 时域平均 D 相关分析
A、窄带滤波
B、相关滤波
C、时域平均
D、相关分析

2、对于工况状态变化趋势模型分析中的隐含趋势,一般采用的分析步骤是( ) A 分析系统的物理背景 B 用频谱分析等比较成熟的方法对观测值进行分析 C 建立ARMA模型,分析模型的特征根等参数 D 运用各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A、分析系统的物理背景
B、用频谱分析等比较成熟的方法对观测值进行分析
C、建立ARMA模型,分析模型的特征根等参数
D、运用各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3、AR(n)、MA(m)、ARMA(n,m)模型的估计方法很多,但主要分为( ) A 最小二乘估计 B 矩估计 C 利用自相关函数的直接估计 D 利用互相关函数的估计
A、最小二乘估计
B、矩估计
C、利用自相关函数的直接估计
D、利用互相关函数的估计

4、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系统的输出具有的特点为( ) A 动态过程是随机过程 B 系统的输入无法预知 C 机械系统相互耦合,十分复杂 D 可以做特定分析,以便对实际机器状态进行监视与诊断
A、动态过程是随机过程
B、系统的输入无法预知
C、机械系统相互耦合,十分复杂
D、可以做特定分析,以便对实际机器状态进行监视与诊断

5、在时间序列分析领域,研究和应用较广的模型有( ) A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B 指数自回归模型和状态依赖模型 C 双线性模型 D 门限自回归模型
A、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B、指数自回归模型和状态依赖模型
C、双线性模型
D、门限自回归模型

6、自协方差函数包含的信息有( ) A 自协方差函数在平稳域中具有呈负指数衰减特性 B 已知输入白噪声的方差,便可表明白噪声的统计特性 C 自协方差函数可以完整地表示系统的动态特性 D 自协方差函数不是统计数字量
A、自协方差函数在平稳域中具有呈负指数衰减特性
B、已知输入白噪声的方差,便可表明白噪声的统计特性
C、自协方差函数可以完整地表示系统的动态特性
D、自协方差函数不是统计数字量

7、时间序列的典型趋势性有( ) A 线性趋势 B 多项式趋势 C 指数衰减趋势 D 多项式+周期性趋势 E 季节性趋势
A、线性趋势
B、多项式趋势
C、指数衰减趋势
D、多项式+周期性趋势
E、季节性趋势

8、在故障分析与诊断中,采用_____与______相结合,会使诊断结果更准确。

9、在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中,根据时域波形图中是否出现____ 等典型特征可对设备的故障类型进行初步判断,波形图与频谱图相结合便可准确分析故障类型与故障严重程度。

10、动态信号主要分为______和______,前者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后者分为平稳随机信号和非平稳随机信号。

11、一般采用_____和_____这两个统计量对AR/MA/ARMA三种模型进行识别,如果偏相关函数是截尾的,则说明该时间序列适用于AR模型建模。

12、时间序列预报的基本原则是______,并称其为平稳线性最小方差预报。

13、由ARMA模型的格林函数可知, 的持续性就是格林函数所描述的系统的记忆能力。

14、时间序列模型首先是其数据有一个时间上的顺序,而且仅用它的_____及______所建立起来的模型。

15、实际上在识别和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之前,我们仅仅掌握大量的观测数据。在进行动态数据预处理之后,我们必须从这些样本数据中识别 、估计 、确定 ,才算完成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的工作。同时,还必须分析时间系列模型的主要性能,如自相关特性、偏相关特性和功率谱函数等,以便实现时间序列模型的应用。

16、Z变换可以理解为连续信号在采样点上的拉氏变换,于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可以定义为,当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时,系统 的Z变换与 的Z变换之比。

17、最小方差预报是 的。对未来值的预报可以通过 得到,而对现在值与过去值的预报就是它 ;对现在和过去的白噪声预报也就是它本身,而对未来白噪声预报因为是未知的,故取期望值为 。

18、基于 的预报方法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9、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观测值直接建模,不仅可分析 ,还可分析 。

20、均值函数、方差函数、自协方差函数、各阶原点矩、中心矩及其高阶自相关函数不随时间或所研究的时刻变化的是_______过程。

21、具有遍历性的随机过程必是 ,而 未必是遍历的。

22、对于正态随机过程,严平稳与宽平稳相互等价,因为正态过程的有限维分布函数完全由其 和 所确定。

23、严平稳性的条件通常较宽平稳性的条件严格,若严平稳过程存在 ,则其也必为宽平稳过程。

24、宽平稳随机过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极其广泛的代表性,它反映了实际系统处于稳态工作条件下的 。

25、所谓随机过程的遍历性,通俗地说,就是在下标集T上,随机过程按其 遍历其所有的可能状态。

26、基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遍历性假设,根据观测样本对时间序列的各种数字特征或分布函数作出某种切合实际的估计,称为时间序列的 。

第3周和第4周 第二章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二、三)

1、时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自协方差函数和自相关函数是如何刻画随机变量的?

3、随机过程的严平稳性和宽平稳性之间是否有确定的因果关系?

4、正态随机过程是宽平稳随机过程还是严平稳随机过程?

5、信号时域分析中的时域是什么?

6、什么是平稳随机信号?

7、判断随机信号是宽平稳的条件是什么?

8、在机械故障诊断的信号处理中,对信号的处理通常是给出一个算法,请问对一个算法性能的评价,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9、为何要对动态系统特性进行时域分析?

10、谈谈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作用。

第6周 第二章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五)

第5周和第6周 第二章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四、五)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t)为周期偶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余弦偶次谐波分量 B f(t)为周期奇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奇次谐波 C f(t)为周期奇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正弦分量 D f(t)为周期偶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偶次谐波
A、f(t)为周期偶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余弦偶次谐波分量
B、f(t)为周期奇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奇次谐波
C、f(t)为周期奇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正弦分量
D、f(t)为周期偶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偶次谐波

2、若矩形脉冲信号的宽度加宽,则它的频谱带宽 。 A、不变 B、变窄 C、 变宽 D、与脉冲宽度无关
A、不变
B、变窄
C、变宽
D、与脉冲宽度无关

3、是从频域提供相关技术的信息中,研究平稳随机过程的重要方法。 A、功率谱分析 B、时域分析 C、采样分析 D、频域分析
A、功率谱分析
B、时域分析
C、采样分析
D、频域分析

4、对于序列的傅立叶变换而言,其信号的特点是( ) A、时域连续非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B、时域离散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C、时域离散非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D、时域离散非周期,频域连续周期
A、时域连续非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B、时域离散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C、时域离散非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D、时域离散非周期,频域连续周期

5、非周期连续信号被理想采样后,采样信号的频谱是 。 A、离散频谱 B、连续频谱 C、连续周期频谱 D、不确定,要依赖于信号而变化
A、离散频谱
B、连续频谱
C、连续周期频谱
D、不确定,要依赖于信号而变化

6、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的特点是 。 A 周期、连续频谱 B 周期、离散频谱 C 连续、非周期频谱 D 离散、非周期频谱
A、周期、连续频谱
B、周期、离散频谱
C、连续、非周期频谱
D、离散、非周期频谱

7、信号的频谱是周期的连续谱,则该信号在时域中为( ) A 连续的周期信号 B 离散的周期信号 C 连续的非周期信号 D 离散的非周期信号
A、连续的周期信号
B、离散的周期信号
C、连续的非周期信号
D、离散的非周期信号

8、信号的频谱是周期的离散谱,则该信号在时域中为 。 A 连续的周期信号 B 离散的周期信号 C 离散的周期信号 D 离散的非周期信号
A、连续的周期信号
B、离散的周期信号
C、离散的周期信号
D、离散的非周期信号

9、某周期奇函数,其傅立叶级数中( ) A、不含正弦分量 B、不含余弦分量 C、仅有奇次谐波分量 D、仅有偶次谐波分量
A、不含正弦分量
B、不含余弦分量
C、仅有奇次谐波分量
D、仅有偶次谐波分量

10、某周期偶谐函数,其傅立叶级数中( ) A、无正弦分量 B、无余弦分量 C、无奇次谐波分量 D、无偶次谐波分量
A、无正弦分量
B、无余弦分量
C、无奇次谐波分量
D、无偶次谐波分量

11、某周期奇谐函数,其傅立叶级数中 。 A 无正弦分量 B 无余弦分量 C 仅有基波和奇次谐波分量 D 仅有基波和偶次谐波分量
A、无正弦分量
B、无余弦分量
C、仅有基波和奇次谐波分量
D、仅有基波和偶次谐波分量

12、时域信号的时间尺度压缩时,其频谱的变化为( ) A、频带变窄、幅值增高 B、频带变宽、幅值压低 C、频带变窄、幅值压低 D、频带变宽、幅值增高
A、频带变窄、幅值增高
B、频带变宽、幅值压低
C、频带变窄、幅值压低
D、频带变宽、幅值增高

13、当信号持续时间延长时,则频域中,其高频成分(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变化不定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变化不定

14、多个简谐信号之和的频谱是 。 A、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的 D、周期性的
A、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的
D、周期性的

15、离散傅里叶变换是 的Z变换。 A、单位圆内等间隔采样 B、单位圆外等间隔采样 C、单位圆上等间隔采样 D、右半平面等间隔采样
A、单位圆内等间隔采样
B、单位圆外等间隔采样
C、单位圆上等间隔采样
D、右半平面等间隔采样

1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为非周期连续函数 B、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为非周期连续函数 C、离散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为非周期连续函数 D、离散周期信号的频谱为非周期连续函数
A、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为非周期连续函数
B、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为非周期连续函数
C、离散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为非周期连续函数
D、离散周期信号的频谱为非周期连续函数

17、下面描述中适合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是 。 A、时域为离散序列,频域也为离散序列 B、时域为离散有限长序列,频域也为离散有限长序列 C、时域为离散无限长序列,频域为连续周期信号 D、时域为离散周期序列,频域也为离散周期序列
A、时域为离散序列,频域也为离散序列
B、时域为离散有限长序列,频域也为离散有限长序列
C、时域为离散无限长序列,频域为连续周期信号
D、时域为离散周期序列,频域也为离散周期序列

18、机械故障诊断中用得最广泛的信号处理方法 。 A、频域分析 B、时域分析 C、极差分析 D、均值分析
A、频域分析
B、时域分析
C、极差分析
D、均值分析

19、周期信号的频谱的特点 。 A 离散性 B 连续性 C 谐波性 D 收敛性
A、离散性
B、连续性
C、谐波性
D、收敛性

20、常用的提高频谱分析精度的方法有( ) A、窗函数 B、频率细化 C、取特征量 D、平均
A、窗函数
B、频率细化
C、取特征量
D、平均

21、以下说法中是正确的是 。 A、时域采样,频谱周期延拓 B、频域采样,时域周期延拓 C、序列有限长,则频谱有限宽 D、序列的频谱有限宽,则序列无限长
A、时域采样,频谱周期延拓
B、频域采样,时域周期延拓
C、序列有限长,则频谱有限宽
D、序列的频谱有限宽,则序列无限长

22、要从采样信号不失真恢复原连续信号,应满足哪些条件( ) A 原信号为带限 B 采样频率大于两倍信号谱的最高频率 C 采样信号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 D 采样频率小于两倍信号谱的最高频率
A、原信号为带限
B、采样频率大于两倍信号谱的最高频率
C、采样信号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
D、采样频率小于两倍信号谱的最高频率

23、对于傅里叶级数而言,其信号的特点不包含 。 A 时域连续非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B 时域离散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C 时域连续周期,频域离散非周期 D 时域离散非周期,频域连续周期
A、时域连续非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B、时域离散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C、时域连续周期,频域离散非周期
D、时域离散非周期,频域连续周期

24、经典谱存在的主要缺点 。 A、泄露现象 B、数据长度对分辨率的影响 C、采样误差 D、噪声影响
A、泄露现象
B、数据长度对分辨率的影响
C、采样误差
D、噪声影响

第5周和第6周 第二章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四、五)

1、倒频谱和功率谱相比有什么优点?

2、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区别?

3、在进行信号频谱分析时,为何要加窗函数?如果要求频谱分析结果的幅值精度高,泄漏量小,应该选择什么窗函数?为什么?

4、画出傅里叶变换的四种典型形式图,并写出每种典型形式对应的傅里叶变换对公式。

5、计算题(请见附件)

第9周 第三章 旋转机械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三)

第7周、第8周和第9周 第三章 旋转机械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物体在2π秒时间内所作的完全振动次数被称为 。 A 振幅 B 相位 C 频率 D 圆频率
A、振幅
B、相位
C、频率
D、圆频率

2、只要物体位移是简谐函数,则速度和加速度也是简谐函数,且与位移具有相同的 。 A 振幅 B 相位 C 频率 D 圆频率
A、振幅
B、相位
C、频率
D、圆频率

3、速度的相位比位移的相位超前90,加速度的相位比位移的相位超前 。 A 90 B 270 C 180 D 60
A、90
B、270
C、180
D、60

4、转子平行不对中主要引起径向振动,振动频率为旋转频率的 倍,同时也存在多倍频振动。 A 1 B 2 C 3 D 4
A、1
B、2
C、3
D、4

5、齿轮啮合情况良好时,啮合频率及其谐波的幅值很小。当出现故障时,齿轮啮合情况将变坏,啮合频率及其谐波的幅值将产生 。 A 明显增大 B 明显变小 C 不变 D 几乎不变
A、明显增大
B、明显变小
C、不变
D、几乎不变

6、状态相位既可以决定振动状态,也常用来比较两个谐振动是否同步。相位相同的振动会产生 。 A 合拍振动 B 减震效果 C 相互抵消 D 相同频率
A、合拍振动
B、减震效果
C、相互抵消
D、相同频率

7、以下最能代表振动的严重程度的量为 。 A 通频振幅 B 分频振幅 C 振动烈度 D 轴心位置
A、通频振幅
B、分频振幅
C、振动烈度
D、轴心位置

8、反映滑动轴承油膜建立情况的为 。 A 润滑油压 B 润滑温度 C 差胀 D 对中度 A
A、润滑油压
B、润滑温度
C、差胀
D、对中度

9、反映机器振幅与频率、相位与频率关系的曲线段为 。 A 波特图 B 极坐标图 C 奈奎斯特图 D 轴心轨迹图
A、波特图
B、极坐标图
C、奈奎斯特图
D、轴心轨迹图

10、以下哪个图是在三维谱图的基础上,且以谐波阶次为特征的振动信号三维谱图 。 A 波特图 B 极坐标图 C 频谱图 D 坎贝尔图
A、波特图
B、极坐标图
C、频谱图
D、坎贝尔图

11、可以用时间函数明确表示的是 。 A 稳态振动 B 随机振动 C 瞬态振动 D 所有振动
A、稳态振动
B、随机振动
C、瞬态振动
D、所有振动

12、可以判断机器的临界转速、振动原因和阻尼大小的是 。 A 伯德图 B 瀑布图 C 频谱图 D 坎贝尔图
A、伯德图
B、瀑布图
C、频谱图
D、坎贝尔图

13、评定参数在选择时应根据监测目的而选择,如关注的是惯性力造成的影响时,则应选择 。 A 振动位移 B 加速度 C 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 D 振动烈度
A、振动位移
B、加速度
C、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
D、振动烈度

14、评定参数在选择时应根据监测目的而选择,如关注的是疲劳破坏造成的影响时,则应选择 A 振动位移 B 加速度 C 振动速度的均方值 D 振动烈度
A、振动位移
B、加速度
C、振动速度的均方值
D、振动烈度

15、评定参数在选择时应根据监测目的而选择,如关注的是疲劳破坏造成的影响时,则应选择 。 A 振动位移 B 加速度 C 振动速度的均方值 D 振动烈度
A、振动位移
B、加速度
C、振动速度的均方值
D、振动烈度

16、15、在稳定情况下,轴承中心相对于转轴轴颈中心的位置称为 。 A 轴向位置 B 差胀 C 轴心位置 D 相位
A、轴向位置
B、差胀
C、轴心位置
D、相位

17、在稳定情况下,机器转子上止推环相对于止推轴承的位置称为 ,其值过小时,易造成动静摩擦,产生不良后果。 A 轴向位置 B 差胀 C 轴心位置 D 相位
A、轴向位置
B、差胀
C、轴心位置
D、相位

18、旋转机械中转子与静子之间轴向间隙的变化值称为 ,它对机组安全启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 轴向位置 B 差胀 C 轴心位置 D 相位
A、轴向位置
B、差胀
C、轴心位置
D、相位

19、极坐标图的作用与 相同,但更为直观。 A 波特图 B 极坐标图 C 频谱图 D 坎贝尔图
A、波特图
B、极坐标图
C、频谱图
D、坎贝尔图

20、借助于 的两个电涡流传感器,监测直流间隙电压。即可得到转子轴颈中心的径向位置。 A 相互交叉 B 相互平行 C 相互独立 D 相互垂直
A、相互交叉
B、相互平行
C、相互独立
D、相互垂直

21、借助于 的两个振动传感器分别安置于轴的某一截面上,同时刻采集数据获得轴心轨迹。 A 相互交叉 B 相互平行 C 相互独立 D 相互垂直
A、相互交叉
B、相互平行
C、相互独立
D、相互垂直

22、轴心轨迹在故障诊断中可用来确定转子的临界转速、空间振型曲线及部分故障,如不对中、摩擦、油膜振荡等,只有在 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油膜振荡。 A 负进动 B 正进动 C 旋转方向 D 涡动方向
A、负进动
B、正进动
C、旋转方向
D、涡动方向

23、在转子不平衡特征中有:振动频率和转速频率一致,转速频率的高次谐波幅值很低。在时域上波形接近于一个 。 A 直线 B 方波 C 余弦波 D 正弦波
A、直线
B、方波
C、余弦波
D、正弦波

24、25、油膜振荡一旦发生之后,就将始终保持约等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的 ,而不再随转速的升高而升高。 A 涡动频率 B 跳动频率 C 转动频率 D 振动频率
A、涡动频率
B、跳动频率
C、转动频率
D、振动频率

25、在油膜振荡的特征中有:油膜振荡在一阶临界转速的 以上时发生。一旦发生振荡,振幅急剧加大,即使再升高转速,振幅也不会下降。 A 0.3倍以上 B 0.5倍以上 C 1倍以上 D 2倍以上
A、0.3倍以上
B、0.5倍以上
C、1倍以上
D、2倍以上

26、在油膜振荡的特征中有:油膜共振时,轴颈中心的涡动频率为转子的 固有频率 A 1阶 B 0.5阶 C 1.5阶 D 2阶
A、1阶
B、0.5阶
C、1.5阶
D、2阶

27、齿轮啮合情况良好时,啮合频率及其谐波的幅值很小。当出现故障时,齿轮啮合情况将变坏,啮合频率及其谐波的幅值将 。 A 变小 B 不变 C 略变小 D 明显增大
A、变小
B、不变
C、略变小
D、明显增大

28、发生弯曲变形时,轴系横向振动的刚度与时间的关系 。 A 周期函数 B 正比函数 C 反比函数 D 不相关
A、周期函数
B、正比函数
C、反比函数
D、不相关

29、安装有齿轮的轴的扭转振动将导致轴产生 。 A 轴向振动 B 轴向和横向振动 C 横向振动 D 变形
A、轴向振动
B、轴向和横向振动
C、横向振动
D、变形

30、机械设备中大部分是旋转机械,它覆盖 。 A 电力 B 化工 C 冶金 D 机械制造
A、电力
B、化工
C、冶金
D、机械制造

31、在机械故障诊断中,可用于监测与诊断的信息很多,包括 。 A 振动 B 温度 C 压力 D 扭矩和变形
A、振动
B、温度
C、压力
D、扭矩和变形

32、根据转子的工作转速 n 与其第一阶临界转速ncr1间的关系,可划分 。 A 刚性转子 B 准刚性转子 C 挠性转子 D 准挠性转子
A、刚性转子
B、准刚性转子
C、挠性转子
D、准挠性转子

33、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通频振幅来衡量机械的运行状态,通频振幅包括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质量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质量

34、旋转机械振动评定参数可用()表示。 A 振动位移的峰值 B 振动位移的峰峰值 C 振动烈度 D 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 BCD
A、振动位移的峰值
B、振动位移的峰峰值
C、振动烈度
D、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

35、评定参数在选择时应根据监测目的而选择,如关注的是疲劳破坏,则应选择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因为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零件的 。 A 变形能量 B 振动位移的峰峰值 C 加速度 D 载荷的循环速度
A、变形能量
B、振动位移的峰峰值
C、加速度
D、载荷的循环速度

36、利用瀑布图可以判断机器的 。 A 振动原因 B 临界转速 C 阻尼大小 D 轴心轨迹
A、振动原因
B、临界转速
C、阻尼大小
D、轴心轨迹

37、由于 等多种原因影响,造成转子不对中故障。 A 制造、安装 B 运行中支承轴架不均匀膨胀 C 管道力作用 D 机壳膨胀、地基不均匀下沉
A、制造、安装
B、运行中支承轴架不均匀膨胀
C、管道力作用
D、机壳膨胀、地基不均匀下沉

38、转轴上出现横向裂纹时,轴的刚度随着轴的转动而周期性地变化,变化的周期就是轴的转动周期。而且轴横向振动的固有频率也相应减小,轴的横向振动包括 。 A 以转动频率作基频振动 B 低阶谐波振动 C 高阶谐波振动 D 次阶谐波振动 AC
A、以转动频率作基频振动
B、低阶谐波振动
C、高阶谐波振动
D、次阶谐波振动

39、由于损伤冲击作用而诱发的轴承系统的高频固有振动成分,包括 。 A 轴承内圈的径向弯曲固有振动 B 轴承外圈的径向弯曲固有振动 C 滚动体的固有振动 D 测振传感器的固有振动
A、轴承内圈的径向弯曲固有振动
B、轴承外圈的径向弯曲固有振动
C、滚动体的固有振动
D、测振传感器的固有振动

40、在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中导致固有质量不平衡的原因有 。 A 设计错误 B 材料缺陷 C 加工与装配误差 D 过载使
A、设计错误
B、材料缺陷
C、加工与装配误差
D、过载使用

41、在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中带有各种零件的转子在运转中可能发生松动,其原因可能是 。 A 轴上配合的过盈量不足 B 键槽配合太松 C 材料选择不良 D 工作介质腐蚀严重
A、轴上配合的过盈量不足
B、键槽配合太松
C、材料选择不良
D、工作介质腐蚀严重

42、动静摩擦的特征是 。 A 振动频带宽 B 振动随时间而变 C 接触摩擦开始的瞬间会引起严重相位跳动 D 轴心轨迹总是反向进动 E 涡动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反
A、振动频带宽
B、振动随时间而变
C、接触摩擦开始的瞬间会引起严重相位跳动
D、轴心轨迹总是反向进动
E、涡动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反

43、17 消除油膜振荡的措施有 等。 A 增加转子系统的刚度 B 选择合适的轴承形式和轴承参数 C 增加外阻尼 D 增加轴承比压 E 减少轴承间隙 F 改变进油压力
A、增加转子系统的刚度
B、选择合适的轴承形式和轴承参数
C、增加外阻尼
D、增加轴承比压
E、减少轴承间隙
F、改变进油压力

第7周、第8周和第9周 第三章 旋转机械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什么是油膜振荡? 论述转子油膜振荡的特征以及消除转子油膜振荡的措施。

2、在转子系统故障诊断中如何根据监测对象选取评定参数?

3、转子不平衡故障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引起转子不平衡的原因有哪些?不平衡振动的特征有哪些?

4、目前旋转机械振动故障诊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通频振幅来衡量机械的运行状态,并依据使用的传感器的种类进行分类,试说明其如何分类。

5、如何理解齿轮故障诊断的实质是对边频带的识别。

6、造成转子不对中故障的原因有哪些?分析转子平行不对中和转子角度不对中的故障特征。

7、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的案例分析(具体题目请见附件)。

第12周 第四章 机械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状态识别(三)

第10周、第11周和第12周 第四章 机械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状态识别

1、从机械加工角度来看,最基础、最活跃的环节是 。 A 设计过程 B 维修过程 C 工序过程 D 监测过程
A、设计过程
B、维修过程
C、工序过程
D、监测过程

2、状态监测主要采用检测、测量、监测、分析和 等方法 。 A 测试 B 估计 C 判别 D 观察
A、测试
B、估计
C、判别
D、观察

3、下列哪项不属于质量特性 。 A 后效性 B 准时性 C 可靠性 D 安全性
A、后效性
B、准时性
C、可靠性
D、安全性

4、的基础是数据,数据量大可信度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A 检验式质量管理模式 B 统计质量管理模式 C 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D 集成式质量管理模式
A、检验式质量管理模式
B、统计质量管理模式
C、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D、集成式质量管理模式

5、集成式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 。 A 面向对象 B 集成式 C 分布式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A、面向对象
B、集成式
C、分布式
D、以上选项都正确

6、要实施Sigma管理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 A 有全球竞争意识和长远发展规划 B 有扎实的管理基础 C 有职业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员工队伍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A、有全球竞争意识和长远发展规划
B、有扎实的管理基础
C、有职业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员工队伍
D、以上选项都正确

7、是基于数理统计原理对质量过程控制,是最基本的研究随机事件的方法。 A SPC方法 B 抽样方法 C 均值法 D 方差法
A、SPC方法
B、抽样方法
C、均值法
D、方差法

8、组织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小单元是 。 A 工序 B 过程 C 工位 D 工步
A、工序
B、过程
C、工位
D、工步

9、从机械加工角度而言,过程可以是机械加工的各个生产环节,其中最基础的、最活跃的环节是 。 A 工位 B 工步 C 工序 D 管理
A、工位
B、工步
C、工序
D、管理

10、选择对工况状态最敏感的 是模式识别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 A 均值点 B 极差点 C 特征量 D 分支点
A、均值点
B、极差点
C、特征量
D、分支点

11、属于计量值控制图的是 。 A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B 均值-极差控制图 C 中值数-极差控制图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A、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B、均值-极差控制图
C、中值数-极差控制图
D、以上选项都正确

12、属于计数值控制图的是 。 A 不合格率控制图 B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C 产品缺陷数控制图 D 以上选项都是
A、不合格率控制图
B、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C、产品缺陷数控制图
D、以上选项都是

13、当机械加工过程的信息分布是正态的,则( )和标准差能全面地表达加工过程的变化。18.A A 均值 B 极差 C 特征量 D 众数
A、均值
B、极差
C、特征量
D、众数

14、识别两类问题要解决 等问题。 A 初始边界的确定 B 数据采集方法 C 自学习功能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A、初始边界的确定
B、数据采集方法
C、自学习功能
D、以上选项都正确

15、影响磨削烧伤的直接因素是 。 A 磨削力 B 磨削温度 C 磨削时间 D 工作环境
A、磨削力
B、磨削温度
C、磨削时间
D、工作环境

16、下列各项对质量控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使产品、体系或过程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B 质量控制是预防不合格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C 要组织对影响产品、体系或过程质量的诸多因素加以识别和分析,找出主导因素,实施因素控制 D 质量控制是控制工程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A、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使产品、体系或过程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B、质量控制是预防不合格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C、要组织对影响产品、体系或过程质量的诸多因素加以识别和分析,找出主导因素,实施因素控制
D、质量控制是控制工程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7、下列哪些生产环境适用于检验式质量管理模式 。 A 螺丝螺母规模化生产 B 商用车流水线生产 C 非标零件研制生产 D 冲压壳体生产
A、螺丝螺母规模化生产
B、商用车流水线生产
C、非标零件研制生产
D、冲压壳体生产

18、下列对全面质量管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全员参加 B 全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C 不能实现预报和预测 D 对生产产品进行全面检测
A、全员参加
B、全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C、不能实现预报和预测
D、对生产产品进行全面检测

19、通过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可以分析 。 A 技术的先进性 B 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 C 生产技术安排的合理性 D 设计的合理性
A、技术的先进性
B、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
C、生产技术安排的合理性
D、设计的合理性

20、检验不限制抽样次数,每次抽取一个单位产品,直至按规则作出是否接收该批产品的判断为止。 A 一次抽样 B 二次抽样 C 多次抽样 D 序贯抽样
A、一次抽样
B、二次抽样
C、多次抽样
D、序贯抽样

21、对数正态分布所描述的随机变量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 。 A 这些随机变量都在正半轴上取值 B 这些变量的大量取值在左边,少量取值在右边,并且很分散 C 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经对数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 D 为求对数正态变量事件的概率,可经对数变换后求相应正态事件相应概率
A、这些随机变量都在正半轴上取值
B、这些变量的大量取值在左边,少量取值在右边,并且很分散
C、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经对数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
D、为求对数正态变量事件的概率,可经对数变换后求相应正态事件相应概率

22、质量评价子系统包含 等环节。 1. ABCD A 质量体系审核 B 过程质量审核 C 产品质量审核 D 设计质量评价 E 管理质量审核
A、质量体系审核
B、过程质量审核
C、产品质量审核
D、设计质量评价
E、管理质量审核

23、可以用于表示可靠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曲线(函数)有 。 4. ABDE A 可靠度函数 B 产品寿命曲线 C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D 累积失效函数 E 失效概率密度
A、可靠度函数
B、产品寿命曲线
C、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D、累积失效函数
E、失效概率密度

24、下列对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B 质量管理是在生产过程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C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D 质量控制是控制组织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E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使产品、体系或过程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A、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B、质量管理是在生产过程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C、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D、质量控制是控制组织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E、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使产品、体系或过程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25、在不同的生产环境下,产品质量的内涵不同,相应的质量管理模式也不相同。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有 。 A 检验式质量管理模式 B 统计质量管理模式 C 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D 集成质量管理模式 E 6Sigma质量管理模式
A、检验式质量管理模式
B、统计质量管理模式
C、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D、集成质量管理模式
E、6Sigma质量管理模式

26、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 。 A 择优参加 B 全员参加 C 对重点生产环节实行重点审查 D 全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E 在质量中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提高企业的活动能力
A、择优参加
B、全员参加
C、对重点生产环节实行重点审查
D、全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E、在质量管理中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提高企业的活动能力

27、以ISO9000为指导的集成质量系统(IQS),是当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方向,它具有以下 特点。 A 面向对象 B 面向过程 C 集成式 D 分布式 E 多样性
A、面向对象
B、面向过程
C、集成式
D、分布式
E、多样性

28、生产过程中,集成质量系统按功能可划分为 等子系统。9.ABCD A 质量规划子系统 B 质量管理子系统 C 质量控制子系统 D 质量评价子系统 E 质量预估子系统
A、质量规划子系统
B、质量管理子系统
C、质量控制子系统
D、质量评价子系统
E、质量预估子系统

29、质量规划子系统包含 等功能。 A 质量功能配置 B 质量计划 C 检验计划 D 过程监控计划 E 质量成本计划
A、质量功能配置
B、质量计划
C、检验计划
D、过程监控计划
E、质量成本计划

30、质量控制子系统包含 等功能。 A 过程检测与监测 B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C 评价与分析诊断 D 控制与调整 E 设计质量控制
A、过程检测与监测
B、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C、评价与分析诊断
D、控制与调整
E、设计质量控制

31、质量管理子系统包含 等功能。 A 过程质量管理 B 人员素质管理 C 产品质量跟踪管理 D 质量成本管理 E 计量工具质量管理 F 设备和工装质量管理
A、过程质量管理
B、人员素质管理
C、产品质量跟踪管理
D、质量成本管理
E、计量工具质量管理
F、设备和工装质量管理

32、要实施6sigma管理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A 有全球竞争意识和长远发展规划 B 有扎实的管理基础 C 有职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 D 有雄厚的资金 E 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A、有全球竞争意识和长远发展规划
B、有扎实的管理基础
C、有职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
D、有雄厚的资金
E、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33、零件加工质量是处于许多随机因素的干扰之中,影响工件质量的因素有 。 A 加工方法 B 机器设备 C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D 工件材料 E 技术测量 F 生产环境
A、加工方法
B、机器设备
C、工件材料
D、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E、技术测量
F、生产环境

34、研究证明, 等特征量可以用于识别磨削烧伤。 A 一步自相关函数 B 峭度系数 C 方差 D 均值
A、一步自相关函数
B、峭度系数
C、方差
D、均值

第10周、第11周和第12周 第四章 机械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状态识别

1、质量过程处于随机因素的干扰之中,但只要对5M1E 六大因素加以控制便可使质量过程处于相对稳定,此处的相对稳定是指什么?

2、统计过程分析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什么?

3、质量管理模式有哪几种,简述每种质量管理模式的内涵。

4、5M1E 6 大因素对加工过程影响的机理是什么?

5、请阐述你对6Sigma质量管理的实施建议。

6、请简述模式点聚类性好坏的决定条件。

7、请阐述3 Sigma质量管理与6 Sigma质量管理的关系。

第14周 第五章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二)

第13周和第14周 第五章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1、在液压系统中,综合反映了系统及系统内元件工作状态的参数是系统 。 A 温度 B 压力 C 流量 D 泄漏量
A、温度
B、压力
C、流量
D、泄漏量

2、由于长时间工作使元件产生疲劳引起的损坏是 。 A 气蚀失效 B 污染失效 C 泄露失效 D 疲劳、老化与断裂失效
A、气蚀失效
B、污染失效
C、泄露失效
D、疲劳、老化与断裂失效

3、液压系统的油温一般不宜超过 度。 A 55 B 45 C 65 D 60
A、55
B、45
C、65
D、60

4、液压系统的故障征兆与原因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重叠与交叉,这属于 特点。 A 故障点的隐蔽性 B 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C 相关因素的随机性 D 失效分布的分散性
A、故障点的隐蔽性
B、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C、相关因素的随机性
D、失效分布的分散性

5、下列属于按照故障特性分类的故障是 。 A 突发性故障 B 实际故障 C 共性故障 D 人为故障
A、突发性故障
B、实际故障
C、共性故障
D、人为故障

6、依靠简单的诊断仪器,凭借个人的实践经验,判别故障发生的部位及原因是哪一种方法 。 A 主观诊断法 B 基于信号处理与建模分析的诊断方法 C 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方法 D 累积经验法
A、主观诊断法
B、基于信号处理与建模分析的诊断方法
C、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方法
D、累积经验法

7、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于主观诊断法() A 感官诊断法 B 仪表测量诊断法 C 逻辑分析法 D 因果分析法
A、感官诊断法
B、仪表测量诊断法
C、逻辑分析法
D、因果分析法

8、在下列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中,检测液压系统故障最准确的方法是 。 A 感官诊断法 B 仪表测量诊断法 C 逻辑分析法 D 因果分析法
A、感官诊断法
B、仪表测量诊断法
C、逻辑分析法
D、因果分析法

9、供油回路故障不包括 。 A 排油故障 B 压力噪声脉动 C 油温过高 D 液压元件内部破损
A、排油故障
B、压力噪声脉动
C、油温过高
D、液压元件内部破损

10、下列 属于基于信号处理与建模分析的诊断方法。 A 基于参数估计的方法 B 基于数学分析的方法 C 基于模型分析的方法 D 逻辑分析法
A、基于参数估计的方法
B、基于数学分析的方法
C、基于模型分析的方法
D、逻辑分析法

11、下列不属于液压故障诊断方法中的逻辑分析法的是 。 A 列表法 B 框图法 C 故障树分析法 D 排查法
A、列表法
B、框图法
C、故障树分析法
D、排查法

12、以下 不属于液压泵噪声高的原因。 A 吸油管堵塞 B 液压泵位置过低 C 压力超过额定值 D 泵内轴承损坏或严重磨损
A、吸油管堵塞
B、液压泵位置过低
C、压力超过额定值
D、泵内轴承损坏或严重磨损

13、以下 属于液压泵不出油或者出油量不足的原因。 A 泵的转速太高 B 油箱内液面高 C 吸油管或滤油器堵塞 D 油液粘度太低
A、泵的转速太高
B、油箱内液面高
C、吸油管或滤油器堵塞
D、油液粘度太低

14、是检测故障发生的根源性参数。 A 压力 B 温度 C 泄漏量 D 噪声值
A、压力
B、温度
C、泄漏量
D、噪声值

15、属于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 A 故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 故障的隐蔽性 C 故障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D 故障的可变性 E 液压元件失效分布的分散性
A、故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故障的隐蔽性
C、故障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D、故障的可变性
E、液压元件失效分布的分散性

16、属于按照故障的显现情况分类的故障。 A 实际故障 B 人为故障 C 突发性故障 D 潜在故障 E 共性故障
A、实际故障
B、人为故障
C、突发性故障
D、潜在故障
E、共性故障

17、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策略包括 等内容。 A 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B 积极假设、严格验证 C 化整为零、层层深入 D 聚零为整、综合评判 E 抓住关键、顺藤摸瓜
A、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B、积极假设、严格验证
C、化整为零、层层深入
D、聚零为整、综合评判
E、抓住关键、顺藤摸瓜

18、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步骤主要有故障诊断前的准备工作和 等步骤。 A 分析判断 B 调整试验 C 拆卸检查 D 处理故障 E 重试与效果测试 F 故障原因分析总结
A、分析判断
B、调整试验
C、拆卸检查
D、处理故障
E、重试与效果测试
F、故障原因分析总结

19、属于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 A 污染失效 B 磨损失效 C 气蚀失效 D 泄露失效 E 自然因素
A、污染失效
B、磨损失效
C、气蚀失效
D、泄露失效
E、自然因素

20、液压系统调试包括 。 A 扩展型产品调试 B 定型产品调试 C 试制产品调试 D 硬件产品调试 E 定制产品调试
A、扩展型产品调试
B、定型产品调试
C、试制产品调试
D、硬件产品调试
E、定制产品调试

21、液压系统常见的检测参数包括 。 A 压力 B 流量 C 泄漏量 D 油温 E 噪声值
A、压力
B、流量
C、泄漏量
D、油温
E、噪声值

22、下列属于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是 。 A 简易诊断技术 B 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方法 C 目测法 D 试验法 E 基于信号处理与建模分析的诊断方法
A、简易诊断技术
B、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方法
C、目测法
D、试验法
E、基于信号处理与建模分析的诊断方法

23、液压故障的主观诊断法包括 。 A 实测法 B 感官诊断法 C 仪表测量检查法 D 逻辑分析法 E 无损检测法
A、实测法
B、感官诊断法
C、仪表测量检查法
D、逻辑分析法
E、无损检测法

24、基于信号处理与建模分析的诊断方法是以 为基础的诊断技术。 A 传感器技术 B 动态测试技术 C 信号处理 D 建模分析 E 仪表测量值
A、传感器技术
B、动态测试技术
C、信号处理
D、建模分析
E、仪表测量值

25、对于液压系统要进行定量的专项检测,即检测故障发生的根源性参数,下面这些选项属于这一参数的是 。 A 流量 B 速度 C 压力 D 噪声值 E 行程
A、流量
B、速度
C、压力
D、噪声值
E、行程

26、在ZL50装载机液压系统中,出现铲斗及动臂无动作故障的原因是 。 A 液压泵失效,可通过油泵的出口压力进一步确定 B 滤油器堵塞,应该伴随有噪声出现 C 吸油管破裂 D 油箱油液太少 E 多路阀中的主溢流阀失效
A、液压泵失效,可通过油泵的出口压力进一步确定
B、滤油器堵塞,应该伴随有噪声出现
C、吸油管破裂
D、油箱油液太少
E、多路阀中的主溢流阀失效

27、在ZL50装载机液压系统中,出现铲斗及动臂运动速度缓慢故障的可能原因是 。 A 液压泵由于磨损导致容积效率降低 B 多路阀故障 C 稳流阀故障 D 油箱油液太少 E 油温过高
A、液压泵由于磨损导致容积效率降低
B、多路阀故障
C、稳流阀故障
D、油箱油液太少
E、油温过高

第13周和第14周 第五章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1、液压系统常见故障有哪些?

2、简述基于信号处理和建模分析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缺点。

3、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初步诊断的步骤有哪些?

4、论述如何根据流量信号来实现液压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5、ZL装载机的基本动作是:铲斗插入物料,向后翻转铲斗将铲斗装满,保持载荷并提升到一定高度,将载荷运送到指定的地点倾卸,再回到装料处,如此循环作业。铲斗翻转和起升是由铲斗液压缸和动臂液压缸通过四杆机构的配合完成的。系统由油源回路、工作装置回路及转向回路3部分构成,系统原理图如附件图所示。 该系统常见的故障有铲斗及动臂无动作,铲斗翻转力不够(即轻载时能翻转,重载时不能翻转)和铲斗及动臂运动速度缓慢。试分别分析产生这三种故障的可能原因。

第16周 第六章 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实例(二)

第15周和第16周 第六章 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实例

1、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中,机组信号采集系统采集的信号不包括 。 A 振动信号 B 转速信号 C 联锁开关量信号 D 光电信号
A、振动信号
B、转速信号
C、联锁开关量信号
D、光电信号

2、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中,机组信号采集系统有三个模块,下列 不在其中。 A 光电信号采集模块 B 温度、压力等非振动信号采集模块 C 振动信号采集模块 D 开关量信号采集模块
A、光电信号采集模块
B、温度、压力等非振动信号采集模块
C、振动信号采集模块
D、开关量信号采集模块

3、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的信号采集系统中,下列 属于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时域分析内容。 A FFT分析 B 趋势分析 C 互谱分析 D 倒谱分析
A、FFT分析
B、趋势分析
C、互谱分析
D、倒谱分析

4、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在线分析与智能诊断系统中, 不属于数据库管理模块的组成内容。 A 数据通信 B 数据标定 C 参数设置 D 数据分析
A、数据通信
B、数据标定
C、参数设置
D、数据分析

5、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在线分析与智能诊断系统中, 不属于帮助与服务模块 A 诊断结果解释子模块 B 控制模块 C 故障对策子模块 D 诊断报告子模块
A、诊断结果解释子模块
B、控制模块
C、故障对策子模块
D、诊断报告子模块

6、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的信号采集系统中,信号调理不包括 。 A 信号滤波 B 交直流分离 C A/D转换 D 信号放大
A、信号滤波
B、交直流分离
C、A/D转换
D、信号放大

7、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的信号采集系统中, 属于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频域分析。 A FFT分析 B 轴心轨迹图 C 轴向位置图 D 趋势分析
A、FFT分析
B、轴心轨迹图
C、轴向位置图
D、趋势分析

8、属于基于行为的故障诊断系统。 A 专家诊断系统 B 远程诊断系统 C 神经网络诊断系统 D 自诊断系统
A、专家诊断系统
B、远程诊断系统
C、神经网络诊断系统
D、自诊断系统

9、不是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工况监视和识别系统的功能。 A 信号获取 B 信号处理及工况状态识别 C 信号反馈 D 数据管理和屏幕显示
A、信号获取
B、信号处理及工况状态识别
C、信号反馈
D、数据管理和屏幕显示

10、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中,实时工况监视与状态识别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 ,负责接收上位机的通信信号,向下位机传送各种信号的时域数据和特征数据等。 A 信号获取 B 数据管理 C 信号处理及工况状态识别 D 屏幕显示 E 信号反馈
A、信号获取
B、数据管理
C、信号处理及工况状态识别
D、屏幕显示
E、信号反馈

11、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中,实时工况监视与状态识别系统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块中的频域分析包括 等功能。 A FFT分析 B 互谱分析 C 倒谱分析 D 轨迹分析 E 趋势分析
A、FFT分析
B、互谱分析
C、倒谱分析
D、轨迹分析
E、趋势分析

12、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中,专家系统由 和知识获取程序等部分组成。 A 数据库 B 解释程序 C 知识库 D 推理机 E 存储库
A、数据库
B、解释程序
C、知识库
D、推理机
E、存储库

13、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中,在线分析与智能诊断系统中的知识库模块包括 、控制性知识和决策知识。 A 理论知识 B 背景知识 C 诊断知识 D 过程性知识 E 操作型知识
A、理论知识
B、背景知识
C、诊断知识
D、过程性知识
E、操作型知识

14、专家系统中,常用的推理机制还有不精确推理,不精确推理方法有 。8.ABCD A 概率论方法 B 可信度方法 C 模糊子集法 D 证据论方法 E 猜测方法
A、概率论方法
B、可信度方法
C、模糊子集法
D、证据论方法
E、猜测方法

15、在汽轮机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中,在线分析与智能诊断系统的帮助与服务模块,主要包括 等子模块。 A 故障对策子模块 B 打印报表子模块 C 诊断结果解释子模块 D 打印图形子模块 E 诊断报告子模块
A、故障对策子模块
B、打印报表子模块
C、诊断结果解释子模块
D、打印图形子模块
E、诊断报告子模块

16、专家系统中.知识获取的方法有 。 A 会谈式知识获取 B 案例分析式知识获取 C 网络直接查询 D 经验性获取 E 推理式获取
A、会谈式知识获取
B、案例分析式知识获取
C、网络直接查询
D、经验性获取
E、推理式获取

第15周和第16周 第六章 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实例

1、以汽轮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为例,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监视诊断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并说明其各个模块的功能; (2)简要分析该监视诊断系统的特点。

2、以汽轮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为例,画出信号采集装置的硬件结构原理图,并简要说明各类信号的采集方法。

3、以汽轮压缩机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为例,回答以下问题: (1) 画出在线分析与智能诊断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并对各个模块的功能作简要说明; (2) 简述大型机电装备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的发展趋势。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课程试卷(客观题)

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试卷(客观题)

1、监视设备的状态,判断其是否正常是 。 A 设备故障诊断的任务 B 故障产生的原因 C 设备状态监测的任务 D 消除故障的方法
A、设备故障诊断的任务
B、故障产生的原因
C、设备状态监测的任务
D、消除故障的方法

2、振动诊断状态识别的中心问题三“W”一“H”不包括 。 A “Where”——故障部位 B “What”——什么故障 C “Why”——故障原因 D “When”——什么时候发生
A、“Where”——故障部位
B、“What”——什么故障
C、“Why”——故障原因
D、“When”——什么时候发生

3、在旋转机械及往复机械的振动监测与诊断中应用最广泛。 A 位移探测器 B 速度传感器 C 加速度计 D 计数器
A、位移探测器
B、速度传感器
C、加速度计
D、计数器

4、频谱仪是运用 的原理制成的。 A 绝对判断标准 B 阿基米德 C 毕达哥拉斯 D 快速傅立叶变换
A、绝对判断标准
B、阿基米德
C、毕达哥拉斯
D、快速傅立叶变换

5、从某种意义上讲,设备振动诊断的过程,就是从信号中提取 的过程。 A 周期信号 B 非周期信号 C 简谐信号 D 复杂信号
A、周期信号
B、非周期信号
C、简谐信号
D、复杂信号

6、频率相同、相互垂直且初相位不同的两个简谐振动合成时,若相位相差为零,则其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一条直线 D一条曲线
A、圆
B、椭圆
C、一条直线
D、一条曲线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t)为周期偶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偶次谐波 B f(t)为周期偶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余弦偶次谐波分量 C f(t)为周期奇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奇次谐波 D f(t)为周期奇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正弦分量
A、f(t)为周期偶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偶次谐波
B、f(t)为周期偶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余弦偶次谐波分量
C、f(t)为周期奇函数,其傅里叶级数只有奇次

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

在制造过程中,故障难免会出现,因此故障诊断技术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

一、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故障诊断是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出现故障而不能及时诊断修复,会导致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下降、甚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制造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故障诊断技术。

二、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

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基于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等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
  •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清洗、特征提取、分类分析等。
  • 故障诊断: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进行故障诊断,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

三、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

  1. 电子制造业:应用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实现对印刷电路板生产过程中的焊接、贴片等环节的故障诊断。
  2. 汽车制造业:应用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实现对汽车生产过程中的零部件组装、测试等环节的故障诊断。
  3. 食品制造业:应用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故障诊断。

四、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的优势

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准确性高: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制造过程中的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 效率高:通过实时采集、处理数据,可以实现故障诊断的实时反馈,提高生产效率。
  • 智能化: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等特点,可以不断优化提升故障诊断能力。
  • 节省成本:通过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可以避免生产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

五、总结

学习通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智能化、高效、准确的故障诊断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将在制造业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中国大学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则是培养制造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中国大学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故障诊断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和定位,以快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的一项技术。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故障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常见的故障诊断技术包括人工诊断、仪器诊断和智能诊断。人工诊断是指通过人工分析来判断设备故障,主要依赖于技术人员的经验和直觉。仪器诊断则是通过各种测量仪器来检测设备的故障,如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智能诊断则是利用计算机、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故障进行自动判断和定位。

中国大学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

中国大学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将智能制造和故障诊断技术结合起来,开设了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如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

此外,一些高校还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积极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比如,中南大学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床故障诊断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故障诊断研究。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大学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故障诊断技术将会借助大量的数据和算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故障诊断。

可靠性

未来的故障诊断技术将更加注重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算法进行优化,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端到端

未来的故障诊断技术将更加注重整个生产过程的故障诊断。这需要将故障诊断技术从设备层面扩展到生产线层面,实现端到端的故障诊断。

结论

中国大学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可靠性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故障诊断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