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热工过程控制系统_热动_付强答案(mooc完整答案)

92 min read

中国大学热工过程控制系统_热动_付强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1章 绪论

第一章测试

1、中国炉膛压力希望保持在
A、大学答案答案'-30Pa
B、热工热动'-30KPa
C、过程'+30Pa
D、控制'+30KPa

2、系统在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付强为防止炉膛向外喷灰,完整通常要保持炉膛压力为
A、中国零压力
B、大学答案答案微负压
C、热工热动微正压
D、过程高压力

3、控制引起炉膛压力变化 的系统扰动有
A、炉膛负荷
B、付强送风量
C、引风量
D、燃料

4、根据生产过程中被控量所希望保持的数值情况分类有
A、恒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开环控制系统
D、随动控制系统

5、恒值控制系统的给定值在系统工作过程中保持不变

6、程序控制系统的给定值是不变化的

7、被控制的生产过程或设备称为被控对象。

8、生产过程中使被控量保持稳定的各种因素称为扰动

9、发电厂的1000MW的意义是什么

10、工业过程对控制的要求是

11、表征生产过程进行状况的物理量为

12、锅炉运行过程中,表征锅炉给水量和蒸发量是否平衡的标志是

13、静态偏差是反映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一章作业

1、什么是过渡过程?

2、什么是给定值?

3、根据控制系统内部结构,控制系统分为哪几类?

4、为分析一个系统的动态特性,常用阶跃作用作为系统的输入,原因是?

第2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2章 单元测试

1、下列控制系统中,( )是开环控制系统。
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前馈控制系统
D、程序控制系统

2、在过程控制系统研究中经常采用( )作为输入信号
A、斜坡函数
B、单位脉冲函数
C、抛物线函数
D、阶跃函数

3、关于试验法建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工业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模型
B、把被研究的工业过程视为一个黑匣子
C、不需要深入掌握其内部机理
D、一般比用机理法要复杂很多

4、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在生产工艺分析、设计及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 )
A、制定工业过程优化操作方案
B、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及对被控过程的仿真研究
C、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D、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5、下面给出四个对象特性,指出那些是有自衡特性对象?( )
A、
B、
C、
D、

6、关于响应曲线法建模描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测定到的阶跃响应,拟合出近似的传递函数;
B、根据测定到的阶跃响应,辨识传递函数的参数;
C、响应曲线法又分为阶跃响应曲线法和方波响应曲线法;
D、阶跃响应曲线法建模后,要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

7、前馈控制系统一般可单独使用,因为其控制精度高,且不受外界干扰影响。( )

8、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过程的纯滞后问题是经常碰到的,如皮带运输机的物料传输过程、管道输送、管道的混合过程等。( )

9、试验法建模主要特点是把被研究的工业过程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从外特性上测试和描述它的动态性质,因此不需要深入掌握其内部机理。( )

第2章 单元测试2

1、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响应速度(飞升速度)的正确选项有
A、在单位阶跃扰动作用下,被控量的最大变化速度
B、响应速度越小,惯性越小
C、响应速度越小,响应曲线越陡
D、响应速度越大,惯性越小

2、被控对象受到扰动后平衡被破坏,不需要外来的控制作用,而依靠被控量自身变化使对象重新恢复平衡的特性为对象的自平衡特性。

3、时间常数越大,惯性越大,对象响应速度越慢。

4、纯迟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扰动发生的地点与测定被控参数位置有一定距离。

5、无自平衡能力的对象的响应速度是表示阶跃变化一个单位时,响应曲线上被控量的最大变化速度。

6、根据被控对象微分方程阶次的高低,即被控对象中储能部件的多少,被控对象可分为:

7、受扰动后被控量完成其变化过程所需时间长短的参数为

8、一般对象在t>后,接近于稳态值。

9、无自平衡能力对象的自平衡率为

第2章作业

1、什么是机理法建模?

2、无自平衡能力对象具有什么样特点?

3、火力发电厂中有哪些被控对象?

4、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学模型需要哪些方面内容?

第3章 过程参数检测仪表及变送器

第3章 单元测试

1、在实际生产中冷端温度往往不是0℃,而是某一温度t1,实际设备的温度为t,则测得的热电势为( )
A、E(t, 0)
B、E(t, t1)
C、E(t1, 0)
D、E(t, t1)-E(t1, 0)

2、有关压力仪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弹性式压力仪表是根据弹性元件受力变形的原理将被测压力转换成位移来测量的
B、液柱式压力表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将被测压力转换成液柱高度来测量的
C、电气式压力表是将被测压力转换成电容、电势、电阻等电量的变化来间接测量压力
D、弹性式压力表量程选择时不需要留有余地

3、有关变送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变送器的作用是将各种不同的检测信号变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B、输出信号一般是DC4-20mA或1-5V
C、变送器只需要进行量程调整不需要进行零点迁移
D、量程调整的目的是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最大值和被测范围的最大值相对应

4、在热电阻的测量电路里,有热电阻和测量仪表,在对于接线的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的说法里,正确的是( )
A、在二线制里,导线不宜过长
B、二线制电路连接仪表与三线制无误差区别
C、在三线制里测量精度比二线制高
D、在高精度测量的场合,采用四线制方式

5、热电偶冷端温度校正方法( )
A、仪表零点调整法
B、补偿电桥法
C、查表法
D、冰浴法

6、下面关于流量检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流量有体积流量、重量流量和质量流量三种
B、差压式流量计测的压力差和流量呈线性关系
C、流量计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速度式和质量流量计三种
D、电磁流量计不能用来测量非导电液体的流量

7、常用热电阻有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热电阻( )

8、电磁流量计是不能测量气体介质流量的( )

9、热电阻温度计需要进行冷端补偿才能正常工作( )

第3章 单元测试2

1、当被控量偏差为零时,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为:
A、零
B、保持不变
C、继续增加
D、继续减小

2、考虑被控量变化趋势的控制作用是
A、比例作用
B、积分作用
C、微分作用
D、以上都不是

3、有关比例带描述正确的是
A、比例增益的倒数
B、代表调节阀全开时所需要的被控量的变化范围
C、是个百分数
D、可调

4、比例带减小,
A、控制系统稳定性变差
B、控制系统稳定性变好
C、比例带太小将使系统不稳定
D、比例带太大将使系统不稳定

5、积分时间越小,
A、积分作用越强
B、调节阀动作越快
C、引起和加剧振荡
D、最大动态偏差越来越小

6、负反馈作用缓解对象中的不平衡,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7、控制器反作用方式是指随着被控量测量值与给定值差的增大,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也增大。

8、当被控量偏差为零时,积分控制器的输出可以停在任何数值上。

9、采用积分控制的控制系统,其调节阀开度与当时被控时的数值没有直接关系。

10、鲁棒性即:

11、正反馈作用加剧被控对象流入量和流出量的不平衡,从而导致控制系统:

12、控制器正作用方式是指随着被控量测量值与给定值差的增大,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也

13、在负荷扰动下的控制过程结束后,被控量没静态偏差,调节阀可以停在新的负荷所要求的开度上,则调节器需要哪种调节作用?

第3章 作业1

1、系统稳定时,比例带越小,将会使:

第4章 执行器

第4章 单元测试

1、下列关于执行器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执行器按使用能源不同分为气动执行器和电动执行器
B、气动执行器结构简单,动作可靠,适用于防火防爆场合
C、电动执行器动作迅速,其信号便于远传
D、执行器的开度与流量总是呈线性关系

2、气开式薄膜控制阀,当压缩空气中断时,其处于( )状态。
A、全关
B、原位不动
C、全开
D、不确定

3、某工况需要两种介质进行配比进反应器,调节阀需选用( )
A、球阀
B、直通单座调节阀
C、三通阀
D、蝶阀

4、在方程中,某调节阀的流量系数C=100,当阀前后压差为=200KPa时,流体密度为,能通过的最大流量是多大?( )
A、100/小时
B、129/小时
C、120/小时
D、110/小时

5、气动调节阀选型主要包括下面哪些选择?( )
A、调节阀结构形式的选择
B、调节阀气开、气关形式的选择
C、调节阀流量特性的选择
D、调节阀口径的选择

6、调节阀的流量特性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结构特性
B、流体密度
C、阀门开度
D、工艺配管情况

7、控制阀的理想流量特性是指阀的前后差压保持不变时的流量特性,而阀门制造商提供的是工作流量特性。( )

8、执行机构为正作用,阀芯为正装,则该控制阀为气关阀。( )

9、调节阀的结构特性有直线、等百分比、快开、抛物线等 4种。( )

第5章 控制器

第5章 单元测试

1、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积分作用,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稳定性下降
B、最大动态偏差加大
C、稳态误差减小
D、稳定性提高

2、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微分作用, 为了得到相同的系统稳定性,下面那种操作正确?( )
A、增大比例度
B、减小比例度
C、比例度不变
D、减小比例增益

3、DDZ-Ⅲ型调节器自动与手动切换时,下面那种切换是有扰切换?( )
A、从“硬手动”向“软手动”
B、从“硬手动”向“自动”
C、从“自动”向“软手动”
D、从“自动”向“硬手动”

4、比例微分控制系统的残差为什么比纯比例控制系统的小?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引入微分调节,可以减小比例度
B、引入微分调节,可以增大比例度
C、引入微分调节,可以增大比例增益
D、引入微分调节,可以减小比例增益

5、对控制系统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纯滞后大的系统,引入微分作用,不能克服其滞后的影响。
B、当控制系统稳定性下降,可增大积分时间或加大比例度提高其稳定性。
C、当控制器的测量值与给定值相等时,即偏差为零时,控制器的输出为零。
D、比例控制过程的余差与控制器的比例度成正比。

6、下列哪些是非标准的PID控制算式?( )
A、不完全微分算式
B、带不灵敏区的PID算式
C、积分分离算式
D、微分先行算式

7、PD控制规律的特点是具有超前控制功能。( )

8、在PI控制规律中,过渡过程振荡剧烈,可以适当增大积分时间。( )

9、积分控制规律的特点是控制及时,能消除余差。( )

第6章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第6章 单元测试

1、在保持稳定性不变的情况下,在比例控制中引入积分,同时增大比例度。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提高稳定性
B、减小静态误差
C、减小动态误差
D、降低响应速度

2、控制参数选择原则下面哪种说法不合理?( )
A、操纵变量应是工艺上允许加以控制的可控变量
B、操纵变量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生产的经济性
C、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要大一些,时间常数要小一些,纯滞后时间要尽量小
D、干扰通道滞后时间要大些,时间常数要小些

3、某控制系统采用比例积分作用调节器。某人用先比例后加积分的凑试法来整定调节器的参数。若比例带的数值已基本合适,再加入积分作用的过程中,则( )
A、应适当减少比例带
B、适当增加比例带
C、无需改变比例带
D、与比例带无关

4、某简单调节系统的对象和变送器作用为正,可选哪些组合?( )
A、正作用调节器十气关阀
B、正作用调节器十气开阀
C、反作用调节器十气开阀
D、反作用调节器十气关阀

5、下面对过程的控制质量有影响的是( )
A、控制通道放大倍数
B、扰动通道放大倍数
C、扰动通道时间常数
D、扰动通道纯滞后时间

6、有一蒸汽加热设备利用蒸汽将物料加热,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物料,到物料达到所需温度后排出。如果要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下面所选控制量哪些不合理?( )
A、物料流量
B、蒸汽流量
C、蒸汽压力
D、环境温度

7、当被控过程存在多个时间常数时,应尽量使时间常数错开。( )

8、调节器正、反作用的方式的选择是根据调节阀气开、气关形式确定的。( )

9、有一台PI调节器,比例度%,积分时间常数,若将改为100%时,调节系统稳定程度将提高,对吗?

第6章 单元测试2

1、传递函数中惯性环节的阶次反映了()的大小。
A、容量
B、惯性
C、延迟
D、以上都不是

2、传递函数中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反映了()的大小。
A、容量
B、惯性
C、延迟
D、以上都不是

3、扰动通道纯迟延的存在:
A、不影响控制质量
B、使被控量在时间轴上平移一个值
C、串联一个迟延环节
D、影响控制系统稳定性

4、对于线性系统而言,控制通道放大系数对静态偏差没什么影响。

5、如果若干个扰动同时存在,它们的表述偏差的影响则取决于各扰动通道的放大系数

6、干扰通道的放大系数Kd越大,系统的静态偏差越大。

7、对于非线性系统,由于控制通道放大系数随负荷变化,需要使用可变放大系数的控制器,补偿控制通道放大系数的变化。

8、扰动通道中惯性环节的阶次m越高,幅值衰减程度越严重。

9、扰动通道中惯性环节的低通频率范围随着TD的增大而缩小,幅值衰减程度随着TD的增大而严重。

10、控制作用和被控量之间的信息通道,称为:

11、扰动和被控量之间的信息通道,称为:

12、描述对象特性的特征参数有:

13、具有惯性环节的扰动通道相当于低通滤波器,()了扰动对系统的作用。

第7章 复杂控制系统设计

第7章 单元测试

1、等效时间常数减小与提高控制质量有何关系?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副回路代替了副对象,等效时间常数减小,响应速度加快;
B、等效时间常数减小,提高了系统工作频率,使系统的振荡周期得以缩短,因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控制质量;
C、等效时间常数减小,整个系统的控制质量下降;
D、纳入副回路的干扰会减少。

2、为什么串级控制系统中整个副回路可视为一放大倍数为正的环节来看?下面哪个解释正确?( )
A、副回路动态过程快;
B、副回路具有抑制非线性能力;
C、副回路对二次干扰克服能力强;
D、副回路是随动系统,副被控参数跟踪主控器输出。

3、若主、副控制器之一的正、反作用选错会出现什么样情况?( )
A、主回路或副回路为正反馈,出现扰动,使系统远离给定值;
B、主回路、副回路均为负反馈,出现扰动,系统可以克服扰动,跟踪给定值;
C、主回路或副回路为负反馈,出现扰动,系统可以克服扰动,跟踪给定值;
D、主回路、副回路均为正反馈,使系统远离给定值。

4、设计串级控制系统时,主要应解决好哪些问题?下面哪些答案是正确的?( )
A、执行器的选择;
B、副回路的设计与副参数的选择;
C、主、副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
D、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5、确定整个串级控制系统中选择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的需要哪些步骤?( )。
A、首先根据工艺要求决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B、根据使副回路成为负反馈的原则,确定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C、前馈确定副回路的正、反作用;
D、再依据主过程的正、反形式确定主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6、具备下面哪几种情况下可考虑前馈控制?( )
A、系统中存在可测不可控的扰动量;
B、系统中存在变化频繁、幅值大的扰动量;
C、系统中扰动量较多;
D、生产过程对控制质量要求高。

7、主环包括主控制器、副回路、主被控对象,主测量变送单元,副回路可视为一放大倍数为正的环节,主测量变送单元为正,所以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只取决于主被控对象放大倍数的符号。( )

8、准确地掌握被控过程扰动通道及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采用动态前馈进行控制,前馈控制补偿效果最好。( )

9、若反馈系统或串级系统是稳定的,则相应的前馈-反馈或前馈-串级控制系统也一定是稳定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