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环境影响评价_4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尔雅环境影响评价_4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讲:1.绪论

第一单元测验

1、尔雅按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构成的环境后作分类,环境标准可分为:
A、影响业答地方与行业
B、期末海洋与陆域
C、答案国家级与地方级
D、学习国家、通课省(市)、尔雅区县级

2、环境后作根据《环境保护法》,影响业答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人工改造的期末自然因素是:
A、城市
B、答案名胜古迹
C、学习农村
D、通课湿地

3、尔雅《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 )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A、规划项目
B、建设项目
C、规划和建设项目
D、计划项目

4、环境影响按影响的效果分,可以分为:
A、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B、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C、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D、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哪个内容不属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的是:
A、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B、水土保持
C、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D、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6、某省2000年发布了严于国家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A污染物和B污染物排放分别执行80 mg/m3和400 mg/m3。2003年国家修订“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A污染物和B污染物排放分别执行100mg/m3和200mg/m3。目前该省A污染物和B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分别执行( )mg/m3。
A、A污染物80
B、A污染物100
C、B污染物200
D、B污染物400

7、关于地方环境标准制定,说法正确的有( ):
A、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D、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8、根据《环境保护法》,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天然的因素是:
A、湿地
B、滩涂
C、土地
D、农村

9、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10、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执行。

11、国际公约与我国的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应优先适用我国的环境法。

请简述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1、请简述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第二讲: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

第二章测验

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 )作重点分析。
A、对周边居住区的影响
B、产业政策
C、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D、清洁生产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 ),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B和C都可以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的( )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A、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
B、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登记表
D、报告表、登记表

4、下列区域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所指的环境敏感区的有:
A、居住区
B、科研区
C、医疗卫生区域
D、行政办公区
E、文化教育区域

5、下列区域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所指的环境敏感区的有:
A、世界文化遗产地
B、所有湿地
C、世界自然遗产地
D、天然林

6、对于哪些单位可以作为技术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能够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单位
B、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部门委托,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技术评估的单位
C、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部门设立的事业单位,可以作为技术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D、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不得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7、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行为监督检查包括:
A、编制规范性检查
B、编制质量检查
C、编制单位情况检查
D、编制人员情况检查

8、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单位对其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得自行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9、技术单位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结论负责;建设单位对其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讲:3. 工程分析

第三章测验

1、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参考国家有关防护距离规范,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及生产设施,给出:
A、总图的地形图
B、总图各车间布局平面图
C、总图布置方案与内环境关系图
D、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

2、下列不属于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基本内容的是:
A、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B、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C、工艺流程
D、替代方案

3、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选址要考虑内容的是:
A、是否与规划相协调
B、是否影响敏感环境保护目标
C、是否违反法规要求
D、是否有完善的服务配套

4、用于计算污染物产生量的物料衡算法是基于:
A、清洁生产原理
B、物质不灭原理
C、质量守衡定律
D、投入和产出原理

5、分析污染型生产工艺过程中水污染物产生量时,应绘制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以及( )。
A、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B、项目总平面图
C、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D、生产工艺流程图

6、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技术要点一般包括:
A、重点工程明确
B、工程组成完全
C、全过程分析
D、污染源分析
E、其他分析

7、采用类比法进行调查时,在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可类比的有:
A、工程特征
B、管理模式
C、污染物排放特征
D、环境条件

8、下列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有:
A、污染物产污环节
B、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C、物料平衡与水平衡
D、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E、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9、工程分析的特点包括:
A、政策性
B、有效性
C、整体性
D、确定性

10、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称为类比分析法。

11、对于新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要求清算两本账,对于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则要求清算三本账。

12、三本账的计算公式为:技改前污染物排放量-“以新带老”污染物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13、非正常工况排污是指生产运行阶段的开、停车、检修、操作不正常,事故等。

简答题

1、简述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

2、简述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四讲: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测验1

1、某项目产生的污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送至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该项目污水排放应该执行( )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把污染物分为( )大类。
A、一
B、二
C、三
D、四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废水的pH值为:
A、5~8
B、6~9
C、7~10
D、7~9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污水生物指标是:
A、炭疽菌
B、粪大肠菌群数
C、病毒
D、病原菌

5、在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时需要计算废水排放量,下列废水应纳入排放量计算的有:
A、间接冷却水
B、间接循环水
C、厂区露天原料堆场初期雨污水
D、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

6、依托现有排放口,且对外环境未新增排放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应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A
D、三级B

7、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是根据( )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定评价等级的。
A、水温、水位、径流
B、水温、流量、地表水域
C、水温、径流、地表水域
D、径流、流速、地表水域

8、下列关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范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河流应满足覆盖对照面、控制断面与消减断面等关键断面的要求
B、湖泊的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一级时,评价范围宜不小于以湖泊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10km的扇形区域
C、影响范围涉及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评价范围至少应扩大到水环境保护目标内受到影响的水域
D、同一建设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废水排放口,或排入不同地表水体时,按各排放口及所排入地表水体分别确定评价范围

9、下列关于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设项目影响范围涉及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评价范围至少应扩大到水环境保护目标内受影响的水域
B、径流要素影响评价范围为水体天然性状发生变化的水域、以及下游增减水影响水域
C、地表水域影响评价范围为相对建设项目建设前日均或潮均流速及水深、或高(累积频率5%)低(累积频率90%)水位(潮位)变化幅度超过±10%的水域
D、存在多类水文要素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分别确定各水文要素影响评价范围,取各水文要素评价范围的外包线作为水文要素的评价范围

10、河流一级评价的评价时期为:
A、丰水期、平水期
B、平水期、枯水期
C、至少枯水期
D、至少丰水期和枯水期

11、下列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是:
A、造纸工业
B、兵器工业
C、纺织染整行业
D、公路交通

12、某项目向河流排放含BOD、COD的有机废水,纳污段水体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区,该项目污水排放应该执行( )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第二类污染物,在( )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A、排污单位排放口
B、排污单位污水处理站排放口
C、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
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将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了分类,下面不完全属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是:
A、总汞、总镉、总铬、总砷
B、总汞、烷基汞
C、总铬、六价铬
D、苯并(a)芘、挥发酚

15、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是根据( )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定评价等级的。
A、水温
B、水位
C、径流
D、地表水域
E、流速

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 )划分评价等级。
A、排放方式
B、受影响地表水域
C、废水排放量
D、受影响地表径流

17、下列对于河流监测断面设置及采样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污染型建设项目控制断面可结合水环境功能区、水功能区、水环境控制单元区划情况,直接采用国家及地方确定的水质控制断面
B、水污染型建设项目在拟建排放口上游应布置对照断面(宜在200m以内),根据受纳水域水环境质量控制管理要求设定控制断面
C、每个水期可监测一次,每次同步连续调查取样3-4d,每个水质取样点每天至少取一组水样,在水质变化较大时,每间隔一定时间取样一次
D、水温观测频次,应每间隔8h观测一次水温,统计计算日平均水温

18、点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
A、排放特点
B、排污数据
C、污水处理状况
D、用排水情况

19、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因子还应包括与富营养化有关的因子,如总磷、 总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等。其中,高锰酸盐指数为必须评价的因子。

20、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三级B评价,可不考虑评价时期。

21、一般工业用水区和农业用水区属于地表水环境功能Ⅳ类水。

22、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对河流的调查范围为在不受回水影响的河流段,排放口上游调查范围宜不小于500m,受 回水影响河段的上游调查范围原则上与下游调查的河段长度相等。

23、现状调查的三种方法中,现场调查法的应用范围广,收效大, 并且比较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第四章作业1

1、画出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步骤图。

第五讲: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测验2

1、水体中污染物混合运输分为三个阶段。一维水质模型适用的是:
A、背景河段
B、垂向混合段
C、横向混合段
D、纵向混合段

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受影响地表水体类型为河流、湖库,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时段为:
A、至少丰水期和枯水期
B、至少丰水期和平水期
C、丰水期
D、平水期

3、水域基本均匀混合,适用于河流数学模型中的:
A、零维模型
B、纵向一维模型
C、河网模型
D、平面二维

4、沿程横断面均匀混合,适用于河流数学模型中的:
A、零维模型
B、纵向一维模型
C、河网模型
D、平面二维

5、预测河段及代表性断面的宽深比( )时,可视为矩形河段。
A、≥10
B、≥15
C、≥20
D、≥25

6、对于地表水预测点位设置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A、应将常规监测点、补充监测点作为预测点
B、应将水环境保护目标、水质水量突变处及控制断面作为预测点
C、当需要预测排放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范围时,应适当加密预测点位
D、当需要预测排放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范围时,应适当减少预测点位

7、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评价范围内()项目中,与建设项目排放同类(种)污染物、对相同水文要素产生的叠加影响。
A、已建
B、在建
C、拟建
D、以上都不是

8、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时期应作为重点预测时期。
A、水体自净能力最不利
B、水质状况相对较差
C、水环境现状补充监测
D、水环境现状资料收集期

9、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预测内容主要包括:
A、各关心断面(控制断面、取水口、污染源排放核算断面等)水质预测因子浓度及变化
B、到达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的污染物浓度
C、各污染物最大影响范围
D、排放口混合区范围

10、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1时,表明该水质浓度符合水域功能及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11、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只是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物质总量不发生改变。

12、水污染影响型三级B评价可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13、当需要预测排放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范围时,应适当加密预测点位。

14、河段弯曲系数>1.2时,可视为弯曲河段,其余可概化为平直河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调查范围确定,设计制表。

地表水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程序

1、请画出地表水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程序详图

第六讲: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测验

1、某III类建设项目拟建在工业区内,评价范围内涉及规划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某IV类拟建项目所在场地涉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该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3、某石油管线项目,没有穿越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该项目的调查评价范围为:
A、中心线两侧向外延伸200 m
B、中心线两侧向外延伸100 m
C、边界两侧向外延伸200m
D、边界两侧向外延伸面积≤6km2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A、1个
B、2个
C、7个/层
D、7个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二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A、5个/层
B、3个
C、5个
D、7个/层

6、某Ⅱ类建设项目拟建在应急水源准保护区的补给径流区内,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定性分析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 ) 倍。
A、1
B、2
C、3
D、4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一股情况,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情景设置包括:
A、正常状况
B、建设期
C、非正常状况
D、营运期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关于不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采用的预测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一级评价应采用数值法
B、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适宜采用解析法
C、二级评价中建议优先采用数值法
D、三级评价可采用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法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环保对策措施议应根据下列( )提出。
A、建设项目特点
B、调查评价区和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C、建设项目投资规模
D、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应包括
A、识别出的特征因子
B、现有工程已经产生的,但改、扩建后不会继续产生的特征因子
C、污染场地已查明的主要污染物
D、国家或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的基本要求应按照( )原则确定。
A、分区防控
B、应急响应
C、污染监控
D、源头控制

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内容属于地下水二级评价的技术要求的是:
A、基本掌握调查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了解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B、基本查清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勘察试验
C、选择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预测污染物运移趋势和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D、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

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 ) 等指标确定。
A、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B、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
C、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D、污水排放量

第七讲: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6章测验1

1、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
A、Pmax≥10%
B、Pmax>10%
C、1%≤Pmax<10%
D、Pmax<1%

2、某钢铁建设项目编制环评报告书,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有两种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为8%; 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为9%,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3、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D10%为1.2 km;B污染物的最大地而浓度占标率Pi为10%,D10%为1.1 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自厂界外延( ) km的矩形区域。
A、5
B、2.5
C、1.2
D、3

4、对于三级评价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的内容为:
A、只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B、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C、对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进行补充监测
D、不需要进行调查

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
A、SO2、NO2
B、SO2、NO2、PM2.5
C、PM2.5、PM10、O3
D、SO2、NO2、PM2.5、PM10、CO、O3

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下列( )方法最合适。
A、使用物料衡算进行估算
B、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C、引用设计资料中的数据
D、进行类比调查

7、某建设项目评价范围涉及三个行政区,经调查A行政区为达标区,B行政区为达标区,C行政区为不达标区,则该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
A、达标区
B、无法判断
C、不达标区
D、达标区和不达标区均可

8、通过基本6项年评价指标进行判定所在区域达标情况,其中SO2的评价指标正确的是:
A、SO2年评价、SO2 24h平均第96百分位数
B、SO2年评价、SO2 24h平均第95百分位数
C、SO2年评价、SO2 24h平均第90百分位数
D、SO2年评价、SO2 24h平均第98百分位数

9、评价范围内下列( )属于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A、农村地区人群较集中区域
B、文化区
C、工业区
D、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10、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 )属一类区。
A、自然保护区
B、风景名胜区
C、农村地区
D、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11、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 )属二类区。
A、一般工业区
B、风景名胜区
C、特定工业区
D、居住区

12、1990年建厂的某企业甲、乙两类生产装置排放的污染物均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998年之后国家颁布了甲类装置适用的《X X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关于甲、乙两类生产装置适用标准表述正确的有:
A、甲类装置执行《X X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B、乙类装置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C、甲类装置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乙类装置执行《X X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0)x100%,关于 C0的选用,说法正确的有:
A、一般选用GB3095中1h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B、对GB 3095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 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日均浓度限值
C、如项目位于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 应选择相应的一级浓度限值
D、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3倍、2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程序

1、请画出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程序详图。

第八讲: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6章测验2

1、大气环境预测时,预测范围一般以( ),项目厂址为中心。
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
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
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
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2、某规划项目需模拟二次PM2.5和O3,选用( ) 模型进行进步模拟。
A、CALPUFF
B、AERMOD
C、AEDT
D、区域光化学网格模型

3、只需预测小时最大浓度贡献值的污染源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以新带老污染源

4、对于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Cm中序数m的计算方式正确的是:
A、m=1+(n+1)×p
B、m=1-(n+1)×p
C、m=1+(n-1)×p
D、m=1-(n-1)×p

5、当项目( )范围内一半以上面积属于城市建成区或者规划区时,大气预测选择城市模型。
A、周边半径3km
B、周边半径5km
C、评价
D、预测

6、下列对预测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
B、对于需预测二次污染物的项目,预测范围应覆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0%的区域
C、评价范围内包含环境空气功能区一类区的,预测范围应覆盖项目对一类区最大环境影响
D、预测范围应覆盖各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0%的区域

7、某一级评价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为SO2:240t/a;NOx:360t/a;H2S:34t/a;该项目需要进行预测的基本污染物有:
A、SO2
B、NOx
C、H2S
D、PM2.5

8、下列关于估算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A、估算模型可以模拟熏烟和建筑物下洗
B、估算模型应采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排放强度及对应的污染源参数.
C、估算模型所需最高和最低环境温度,一般需选取评价区域近5年以上资料统计结果。
D、估算模型最小风速可取0.2m/s,风速计高度取10m。

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10、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选择原则:一、二级评价项目应结合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范围、预测因子及推荐模型的适用范围等选择空气质量模型;三级评价项目可直接用估算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无需进行进一步预测分析。

11、采用AERMOD、ADMS等模型模拟PM2.5时,需将模型模拟的PM2.5一次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同步叠加按SO2、NO2等前体物转化比率估算的二次PM2.5质量浓度,得到PM2.5的贡献浓度。

12、估算模型AERSCREEN最高和最低环境温度一般需选取评价区域近20年以上资料统计结果。最小风速可取0.5m/s,风速计高度取10m。

13、估算模型AERSCREEN应采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排放强度及对应的污染源参数.

第九讲 7.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7章测验

1、1、测量机场噪声通常采用
A、等效连续A声级
B、最大A声级及持续时间
C、倍频带声压级
D、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2、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昼间环境噪声限值为55dB(A),夜间环境噪声限值为45dB(A),则该区域夜间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
A、≤ 45dB(A)
B、≤ 55dB(A)
C、≤50dB(A)
D、≤60dB(A)

3、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为
A、贡献值
B、叠加值
C、背景值
D、预测值

4、室内有两个噪声源,同时工作时总声压级是73dB,当其中一个声源停止工作时,测得 室内声压级为72dB,另一个声源的声压级是( )dB
A、62
B、67
C、78
D、66

5、某工厂冷却塔外1m处,噪声级为100dB(A),厂界值要求标准为60dB(A),在不考虑屏 障衰减的情况下,厂界与冷却塔的最小距离应为 ( )
A、80m
B、100m
C、50m
D、60m

6、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位上,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不同A吉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
A、倍频带声压级
B、昼夜等效声级
C、A声功率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7、1.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
A、只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B、只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D、只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

8、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进行()。
A、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B、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D、叠加环境影响评价

9、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7~11 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二级或三级评价
D、三级评价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可以采用点声源模式进行预测的是()
A、已知距卡车1m处的噪声级,预测距卡车30 m处的噪声级.
B、已知距卡车30 m处的噪声级,预测距卡车1 m处的噪声级
C、已知卡车声功率级,预测距卡车1m处的噪声级
D、已知卡车声功率级,预测距卡车30m处的噪声级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 声环境》,()属于拟建停车场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A、场界噪声贡献值及周围敏感目标处噪声预测值达标情况
B、场界噪声预测值及周围敏感目标处噪声贡献值达标情况
C、分析施工场地边界噪声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相符性
D、分析施工噪声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相 符性

12、某工厂技改前停止生产情况下,厂界外敏感目标处噪声背景值为47 dB,正常生产情况下噪声级为50 dB,技改后厂区噪声对该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53 dB。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技改后该敏感目标处的声环境影响预测值为()dB。
A、53
B、54
C、55
D、56

13、某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判断的依据可能是()
A、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
B、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
C、建设项目投资额为中型规模
D、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

14、工业企业厂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评价量为( )。
A、昼间等效声级(Ld)
B、等效连续A声级(Leq)
C、夜间等效声级(Ln)
D、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

15、7.铁路边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评价量为() 。A.
A、昼间等效声级(Ld)
B、等效感觉噪声级(LEPN)
C、夜间等效声级(Ln)
D、最大A声级(Lmax)

16、“声环境质量预测”应该在()环节之后进行。
A、建设项目噪声贡献值预测
B、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D、声环境影响评价
E、声传播路径分析

17、根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噪声的影响特点,可按()分别开展声环境影响评价。
A、退役期
B、施工期
C、筹建期
D、运行期

18、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应将()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工程预测的运营时段
B、工程预测的运行近期时段
C、工程预测的运行中期时段
D、工程预测的运行远期时段

19、下列()属于三级声环境影咽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A、工程分析中,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
B、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对上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没布局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
C、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
D、要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予达标分析
E、噪声预测应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分析敏感目标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20、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情况,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的环境噪声限值按昼间70 dB (A),夜间55 dB(A)执行。
A、高速公路
B、一级公路
C、城市次干路
D、城市主干路

21、一般来讲,进行环境噪声预测时所使用的工业噪声源都可按点声源处理。

22、根据噪声工作等级划分原则,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以上(不含3dB(A) )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下要进行一级评价。

23、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为预测值。

24、进行敏感目标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和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

25、任何形状的声源,只要声波波长远远大于声源几何尺寸,该声源可视为点声源。

26、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3倍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声源

第七章作业

1、请简述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2、某热电厂排汽筒(直径1m) 排出蒸汽产生噪声,距排汽筒2m处测得噪声为80 dB,排气筒距居民楼12m,问排汽筒噪声在居民楼处是否超标( 标准为60dB ) ?如果超标应离开多少米?

第十讲 8.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8章测验

1、预测和评价填埋场恶臭气体通常选择的预测评价因子是
A、H2S和NH3
B、CH4和CO
C、CH4和H2S
D、H2S、NH3和CO

2、动植物厨渣降解的半衰期为
A、1-4年
B、2-6年
C、5-10年
D、10-25年

3、填埋时间在5年以上的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水质特征是
A、pH值4—9,BOD和COD浓度较高,金属离子浓度高
B、pH值4—5,BOD和COD浓度中等,NH—N浓度高,金属离子浓度较低,色度大
C、pH值6—8,BOD和COD浓度较低,NH—N浓度低,金属离子浓度较低
D、pH值6一8,BOD和COD浓度较低,NH—N浓度高,金属离子浓度较低

4、某城镇建设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场,以下不能入场填埋的废弃物是()
A、居民的破旧衣物
B、居民厨房垃圾
C、废弃的花木
D、禽畜养殖废物

5、根据《生活垃圾俱理功污染控制标准》,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事小于(),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A、50%
B、60%
C、70%
D、80%

6、根据《生活垃攻俱理场污染控制标准》,()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堙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
A、2008年7月1日
B、2010年1月1日
C、2011年7月1日
D、2012年1月1日

7、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工作面上2m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分数应() 。
A、不大于0.1%
B、不小于0.8%
C、不大于0.5%
D、不大于1%

8、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关于选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垃圾焚烧厂厂址的场界应位于居民区500 m以外
B、生活垃圾焚烧厂厂址的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 m以外
C、生活垃圾焚烧厂厂址的场界应位于居民区1000 m以外
D、生活垃圾焚烧厂厂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

9、下列废物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A、石棉
B、重金属
C、金属淤泥
D、尾矿

10、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引起水体污染的释放方式有
A、直接倾入水体
B、雨水淋溶
C、地下水的浸泡
D、地下水的浸泡

11、对渗滤液产生量的估算过程包括的参量有 ()
A、地面、地下水径流量
B、降雨量
C、固体废弃物原有含水量
D、蒸发量
E、固体废弃物在堆置过程中的失水量

12、下列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是()
A、恶臭、致病
B、景观影响
C、放射性危害
D、有毒有害物的迁移扩散

13、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A、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B、产生的气体污染大气、危害公众健康并可能威协公众安全
C、可通过生物食物链累积危害人体健康
D、影响周围景观

14、危险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外,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其共同特征是()
A、具有持久性
B、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
C、具有腐蚀性、爆炸性和传染性
D、具有生物累积性

15、固体废弃物就其来源可分为()
A、工业废弃物
B、农业废弃物
C、城市生活垃圾
D、林业废弃物

16、2011年7月1日前,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无法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的,满足相应的条件时可将生活垃圾渗滤液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17、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当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导气管道直接排放填埋气体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的体积分数应不大于10%

18、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进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19、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500m,并经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

20、固体焚烧过程产生的烟气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酸性气体、氮氧化物、重金属、一氧化碳与有机卤化物等。

2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也适用于()

22、固体废物对水环境的污染途径有()和间接污染两种

23、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某煤矸石贮存场(煤矸石含硫量大于2%)的大气污染控制项目是TSP和()

第8章作业

1、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对环境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第十一讲 9.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9章 测验

1、某扩建项目面积占地为20 km2,该项目会影响到附近某天然渔场(重要生态敏感区),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现( ),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A、区域可持续发展
B、区域的生态敏感性
C、生态完整性
D、生态功能性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工程过程,以()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A、勘察期和施工期
B、施工期和运营期
C、运营期和退役期
D、勘察期和运营期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
A、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
B、生态影响的方式
C、生态影响的施工时序
D、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
A、大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B、等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C、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D、不大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6、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评级的生态现状调查应给出用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和二级

7、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时,在()时应做专题调查。
A、项目投资金额较大
B、项目评价范围较大
C、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
D、项目评价等级大于二级以上

8、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
B、受影响生态环境的敏感性
C、影响的性质
D、影响的程度

9、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或分析时,须注意 ()
A、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防止将其进行“点"或“片断”分析
B、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自然保护区当作封闭系统分析影响
C、生态系统具有地域差异性,切忌以一般的普通规律推断特殊地域的特殊性
D、正确处理依法评价影响和科学评价影响

10、进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时主要考虑哪几方面的内容
A、工程影响因素分析;
B、受影响对象的确定
C、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
D、整体性影响的分析

11、从生态环境特点及其保护要求考虑,主要采取哪些途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A、保护
B、恢复和补偿
C、建设
D、替代方案

12、根据《环境影啊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确定。
A、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
B、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程度
C、评价项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
D、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13、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时,当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的面积或长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可以按其中较低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

14、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 (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对土壤环境理化特性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措施和对策,为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5、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如果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态影响后果的,敏感程度按相对最高级别判定。

16、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各不同阶段,出现或加重土壤盐化、酸化、碱化等问题,但采取防控措施后,可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可得出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的结论。

17、某拟建项目面积占地为18 km2,该项目会影响到附近某天然渔场(重要生态敏感区),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级。

18、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预测分析与评价阶段和结论。

第9章 作业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有哪些?

第 十二讲 10. 环境风险评价

第10章测验

1、在大气环境风险评价中,一级、二级评价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 km;三级评价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3 km。
A、5
B、6
C、3
D、10

2、环境风险潜势为IV、IV+,环境风险评价应该按( )进行评价。
A、二级
B、一级
C、三级
D、四级

3、经判断某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级,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该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三级
B、二级
C、一级
D、简单分析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环境风险一级、二级评价,评价范围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5 km
B、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评价范围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3 km
C、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项目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评价范围距管道中心线两侧一般均不低于200 m
D、当大气毒性终点浓度预测到达距离超出评价范围时,应根据预测到达距离进一步调整评价范围

5、14.根据《建设项目坏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为()级。
A、I、II、III、IV/IV+
B、I、II、III、IV
C、I、II、III、IV+
D、I、II、III

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属于建设项目风险源调查内容
A、建设项目危险物质数量
B、建设项目危险物质分布
C、建设项目生产工艺特点
D、危险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等基础资料

7、某化工项目大气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下列( )调查内容满足《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木导则》中大气坏境风险敏感目标调查的相关要求。
A、某小区
B、居住区
C、位于项目东边界西南5 km处
D、人口数量为1200人

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对()的识别。
A、A.原辅材料、燃料
B、中间产品、副产品
C、最终产品
D、污染物
E、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

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包括对(的识别。
A、生产装置
B、储运设施
C、辅助生产设施
D、环境保护设施

10、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事故情形设定内容包括()。
A、环境风险类型
B、风险源
C、危险单元
D、危险物质
E、影响途径

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指对建设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 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12、与环境影响评价相比,环境风险评价的源项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13、事故源强设定可采用计算法和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适用于以腐蚀或应力作用等引起的泄漏型为主的事故; 计算法适用于以火灾、爆炸等突发性事故伴生/次生的污染物释放。

14、事件树分析法中各分支代表引发事件发生后可能的发展途径,导致系统发生事故的途径称为事故连锁。

15、环境风险可采用后果分析、概率分析等方法开展定性或定量评价,以避免急性损害为重点,确定环境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

16、根据产生原因的差异,可将环境风险分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及{ }

17、环境风险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和危害性。

18、、进行大气风险评价时,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项目一级、二级评价距管道中心线两侧一般均不低于()m

第十二讲 11. 公众参与

第11章测验

1、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二)公众参与说明;(三)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这些信息的公开期限不得少于( )个工作日。
A、5
B、6
C、7
D、10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公开相关信息征求与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 )个工作日。
A、5
B、6
C、7
D、10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下列环评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前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的有()。
A、规划环境影响篇章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环境影响报告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进行公众参与的责任主体单位是( )。
A、环评单位
B、审批部门
C、建设单位
D、设计单位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建设里位仕报达个境影啊报告书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需进行公示的次数及每次公示的时间是()
A、3次,每次7个自然日
B、3次,每次7个工作日
C、2次,每次10个自然日
D、2次,每次10个工作日

6、建设单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应当组织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并通过网络平台,公开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公众参与说明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公众参与的过程、范围和内容;
B、公众意见收集整理和归纳分析情况;
C、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或者未采纳情况、理由及向公众反馈的情况等;
D、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公开(),征求与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
A、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B、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C、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
D、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公众参与应当公开的信息,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方式同步公开。
A、网络平台
B、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知悉的场所张贴公告的方式
C、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接触的报纸
D、电话通知

9、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后7个工作日内,通过其网站、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网站或者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网站,公开相关信息。

1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只限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不包括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

11、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需要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12、建设单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组织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

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 },有序、公开和便利的原则。

第11章 作业

1、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后7个工作日内,通过其网站、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网站或者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网站(以下统称网络平台),公开的信息应包括哪些方面?

第十三讲 12.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第12章测验

1、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工农业等生产力的损失称为()
A、生产力损失法
B、旅游费用法
C、医疗费用法
D、人力资本法

2、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方法中,用于评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胜地的环境价值的方法是()
A、影子工程法
B、隐含价格法
C、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D、旅行费用法

3、某地的水土流失后的治理费用为85万元/km2,那么该地水土流失的损失就是85万元/km2,此种计算方法属于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法中的()
A、影子工程法
B、隐含价格法
C、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D、旅行费用法

4、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加入一片森林涵养水源量为250 万m3,在当地建造一个250万m3库容的水库费用是380万,用这380万的建库费用来表示这片森林的涵养水源生态价值,此种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是()
A、影子工程法
B、隐含价格法
C、生产力损失法
D、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5、当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行业基准收益率时,表示该项目是可行的。
A、小于
B、等于
C、大于或等于
D、大于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中最关键的一步是()
A、量化环境影响
B、筛选环境影响
C、对量化环境影响进行货币化
D、对量化环境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7、环境的使用价值通常包含()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非使用价值
D、选择价值

8、下列()能够用于评估环境污染的健康影响
A、影子工程法
B、生产力损失法
C、人力资本法
D、旅行费用法
E、医疗费用法

9、在费用-效益分析法中,判断项目的可行性,重要的判断指标是()
A、费用利润率
B、经济净现值
C、成本利润率
D、经济内部收益率

1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时,对环境影响的筛选,一般情况从下列哪些方面进行筛选()?
A、影响小或不重要
B、影响是否不确定或过于敏感
C、影响是正面的或负面的
D、影响是否是内部的或已被控抑
E、影响能否被量化和货币化

第十四讲 13.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

第13章测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十个专项” 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应提出规划的()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2、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后7日内,通过其网站、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网站或者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网站,公开相关信息。

3、“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又分篇章和说明两种情况: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实施后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相对较多,用说明的形式表述的更清楚。

4、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 },对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于“一地、三域”{ 综合性规划}和“十个专项”规划中的{ 指导性规划},应编写环境影响的{ }

第13章作业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测试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测试

1、对于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Cm中序数m的计算方式正确的是:
A、m=1+(n+1)×p
B、m=1+(n-1)×p
C、m=1-(n+1)×p
D、m=1-(n-1)×p

2、只需预测小时最大浓度贡献值的污染源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以新带老污染源

3、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受影响地表水体类型为河流、湖库,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时段为
A、丰水期
B、平水期
C、至少丰水期和枯水期
D、至少丰水期和平水期

4、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对照断面宜在拟建排污口上游( )m以内设置。
A、100
B、300
C、500
D、6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 )年正式实施。
A、2003
B、2009
C、1998
D、1989

6、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的方法是根据( )计算确定的。
A、推荐模式中的ADMS模式
B、等标排放量的公式
C、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D、推荐模式中的AERMOD模式

7、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dB。
A、55, 45
B、65, 55
C、50, 40
D、60, 50

8、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
A、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
B、公众参与说明
C、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D、建设单位的经营状况

9、河流水域概化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A、预测河段及代表性断面的宽深比≥25时,可视为矩形河段
B、河段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段,其余可概化为平直河段
C、对于河流水文特征值、水质急剧变化的河段,应分段概化,并分别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D、河网应分段概化,分别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10、水污染影响型三级B评价内容包括:
A、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B、水环境影响评价
C、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评价
D、水环境影响预测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
A、补偿措施
B、避让措施
C、生境替代方案
D、重建措施

12、对工程分析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A、类比法的应用条件是有与拟建项目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和实测数据
B、物料衡算法理论上最精确
C、资料复用法准确性较高,可以在评价等级高时使用
D、物料衡算法须对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副反应和管理等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成分和消耗定额等

13、( )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结论负责。

14、水污染影响型( )评价可以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 )

16、某建设项目向附近有富营养化趋势的湖泊排放污水,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评价的因子为( )

17、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环境的物流和环境的( )。

18、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环境噪声限值为( )dB。

19、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时段涵盖勘查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 )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重点。

20、在大气环境风险评价中,一级、二级评价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 )km。

21、环境空气功能区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 )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学习通环境影响评价

学习通作为一款在线学习平台,为广大学生、老师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工具。在这个数字时代,线上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学习通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的产物。

但是,学习通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学习通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 能源消耗

学习通平台需要服务器支撑,因此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据统计,一台服务器的能耗相当于10个家庭的平均用电量。而学习通平台上有数万名学生同时在线学习,所需的服务器数量可想而知。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学习通采用了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来供应服务器运行所需的能源。同时,学习通也鼓励用户采用低碳环保的学习方式,如在线听课、在线阅读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2. 电子垃圾

学习通平台上的学习资料、课件等大多数以电子形式存在,因此,用户不必再使用纸质材料,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是,电子产品的寿命相对较短,一旦报废就会成为电子垃圾。

为了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学习通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学习通鼓励用户使用电子笔记、电子书等,尽量减少纸张的使用;另一方面,学习通也鼓励用户将不再使用的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碳排放

学习通平台的用户大多数都是线上学习,因此不需要进行通勤,减少了交通污染和碳排放。此外,学习通也鼓励用户使用低碳环保的学习方式,如在线听课、在线阅读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总结

综上所述,学习通作为一款在线学习平台,在带给用户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学习通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采用新能源技术、鼓励用户使用低碳环保的学习方式、回收处理电子产品等。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学习通的环境影响也会进一步减少。

学习通环境影响评价

学习通作为一款在线学习平台,为广大学生、老师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工具。在这个数字时代,线上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学习通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的产物。

但是,学习通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学习通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 能源消耗

学习通平台需要服务器支撑,因此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据统计,一台服务器的能耗相当于10个家庭的平均用电量。而学习通平台上有数万名学生同时在线学习,所需的服务器数量可想而知。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学习通采用了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来供应服务器运行所需的能源。同时,学习通也鼓励用户采用低碳环保的学习方式,如在线听课、在线阅读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2. 电子垃圾

学习通平台上的学习资料、课件等大多数以电子形式存在,因此,用户不必再使用纸质材料,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是,电子产品的寿命相对较短,一旦报废就会成为电子垃圾。

为了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学习通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学习通鼓励用户使用电子笔记、电子书等,尽量减少纸张的使用;另一方面,学习通也鼓励用户将不再使用的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碳排放

学习通平台的用户大多数都是线上学习,因此不需要进行通勤,减少了交通污染和碳排放。此外,学习通也鼓励用户使用低碳环保的学习方式,如在线听课、在线阅读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总结

综上所述,学习通作为一款在线学习平台,在带给用户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学习通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采用新能源技术、鼓励用户使用低碳环保的学习方式、回收处理电子产品等。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学习通的环境影响也会进一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