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02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A答案(mooc完整答案)

77 min read

中国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A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二章 转速反馈控制的中国自动整答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测验

1、直流调速系统要求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大学电力A答以( )调速方式为最好。拖动
A、控制电枢回路串电阻
B、系统降低电枢电压
C、案m案降低励磁电压
D、中国自动整答励磁回路串电阻

2、大学电力A答V-M直流调速系统中采用了平波电抗器来抑制电流脉动,拖动改善( )问题。控制
A、系统轻载时电流断续
B、案m案低速时的中国自动整答高次谐波
C、堵转时电流过大
D、大学电力A答功率因数

3、拖动在V-M系统主电路的等效电路图中,不属于整流装置电阻的是( )。
A、整流器内部的电阻
B、整流器正向压降所对应的电阻
C、整流变压器漏抗换相压降相应的电阻
D、平波电抗器电阻

4、带比例放大器的转速反馈控制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获得比开环调速系统硬度更高的稳态特性,但需要设置( )装置。
A、放大器和转速检测
B、放大器和电流检测
C、滤波和转速检测
D、滤波和电流检测

5、采用比例放大器的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是( )。
A、不稳定的
B、有静差的
C、无静差的
D、稳定的

6、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当电动机工作在( )状态时,向电容充电造成直流侧电压升高,称作( )电压。
A、电动、泵升
B、回馈制动、回馈
C、回馈制动、泵升
D、电动、回馈

7、晶闸管触发整流装置和脉宽调制直流电源都可以近似成一阶惯性环节,实际使用中,时间常数的大小关系是( )。
A、相同
B、晶闸管触发整流装置较大
C、晶闸管触发整流装置较小
D、无法比较

8、下述与直流电动机反馈闭环调速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无关的参数是( )。
A、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开关频率
B、电枢回路电阻
C、电力拖动系统的转动惯量
D、给定电压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速范围和静差率两个指标必须同时提出才有意义
B、截流反馈可以抑制V-M直流调速系统的电流冲击
C、采用比例放大器的转速闭环系统可使系统无静差
D、采用比例放大器的PWM-电动机的稳定性能优于V-M系统

10、根据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能够有效地抑制的扰动包括( )。
A、电源电压波动
B、负载扰动
C、测速发电机电阻变化
D、励磁电阻变化

第三章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测验

1、直流电动机的理想起动过程期望转速达到给定转速之前,电枢电流为( )电流,达到给定转速之后,电枢电流为( )电流。
A、额定、最大允许
B、最大允许;额定
C、负载,最大允许
D、最大允许、负载

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工作点上,ASR的输出量是由( )电流决定的,而控制电压的大小则同时取决于( )电压和( )电流。
A、额定、额定、额定
B、最大、最大、最大
C、负载、给定、负载
D、负载、负载、负载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中,( )阶段ASR迅速饱和,ASR的输出量对应了( )。
A、电流上升、最大电流
B、转速调节、给定转速
C、电流上升、给定转速
D、转速调节、最大电流

4、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两个闭环中,( )环主要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 )环主要对负载波动起抗扰作用。
A、电流、电流
B、转速、转速
C、电流、转速
D、转速、电流

5、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具备的作用为( )
A、使电流跟随给定电流变化
B、电动机堵转时限制电流为额定值
C、输出限幅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
D、使转速跟随转速给定电压变化

6、将系统设计成典型I型系统时,当KT=( )为西门子“最佳整定”方法的“模最佳系统”。当KT值增大时,截止频率将( )。
A、0.25、增大
B、0.5、增大
C、0.25、减小
D、0.5、减小

7、通过对典型I型系统和典型II型系统的性能比较,正确的是( )。
A、典型I型系统静态性能好
B、典型I型系统抗扰性能好
C、典型II型系统跟随性能好
D、典型II型系统超调大

8、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决定了( )
A、电动机额定电压
B、整流装置最小控制角
C、电动机最大电流
D、电动机最大转速

9、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在实际的设计和运行中,转速调节器是( )饱和;电流调节器( )饱和。
A、容易、容易
B、不易、不易
C、容易、不易
D、不易、容易

10、若被控对象为三个惯性环节的系统,欲将其校正成本课程选用的典型I型系统,需要引入( )调节器。如果三个惯性环节中有两个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很小,则可以通过大惯性环节的简化处理,采用( )调节器将其校正为典型II型系统。
A、PI、PID
B、PID、PID
C、PI、PI
D、PID、PI

1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包括了三个特点,但是不包括( )。
A、饱和非线性控制
B、准时间最优控制
C、转速有超调
D、最大允许电流起动

12、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转速闭环(转速调节器)不具备的作用为( )。
A、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B、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
C、输出限幅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
D、使转速跟随给定电压变化

第四章 可逆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可逆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测验

1、采用V-M系统反并联可逆线路,当电动机工作在反向回馈制动时,正组桥处于( )状态,反组桥处于( )状态。
A、逆变、待整流
B、待逆变 整流
C、整流、待逆变
D、待整流 逆变

2、当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V-M系统需要反向回馈制动工作时,( )正组触发脉冲,( )反组触发脉冲。
A、封锁、封锁
B、开放、封锁
C、封锁、开放
D、开放、开放

3、可逆调速系统中的静态环流包括直流( )环流和瞬时( )环流。
A、脉动、脉动
B、平均、平均
C、脉动、平均
D、平均、脉动

4、为了实现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控制,需要设置( )。
A、转速调节器
B、电流调节器
C、极性鉴别器
D、无环流逻辑控制器

5、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可逆调速系统在停车的过渡过程中,当转速下降很低时,并略有( ),( )调节器开始退饱和,电流减小,电动机随即停止。
A、升高、转速
B、反转、电流
C、反转、转速
D、升高、电流

6、可逆调速系统的制动过程中,本组逆变阶段为电流( )的过程。
A、由正向负载电流到零
B、由正向负载电流到最大电流
C、由零到负的最大电流
D、由最大电流到零

7、基于三相零式整流的反并联连接可逆调速系统中用了( )个环流电抗器
A、1
B、2
C、3
D、4

8、双极式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当反向运行时,占空比( )于零,电压系数( )于零。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9、基于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的反并联连接可逆V-M调速系统中用了( )个环流电抗器。
A、1
B、2
C、3
D、4

10、下面对H型双极式PWM可逆调速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避免上、下桥臂直通需要设置逻辑延时
B、电动机停止时有微振电流
C、低速时脉冲宽度窄
D、电流一定连续

11、当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V-M系统中,设置延时说法正确的是( )。
A、保证开关管恢复阻断能力,需要设置触发等待时间
B、保证开关管恢复阻断能力,需要设置关断等待时间
C、保证电流信号为零,需要设置触发等待时间
D、保证电流信号为零,需要设置关断等待时间

第五章 数字控制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数字控制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测验

1、旋转编码器三种测速方法中,适合高速但不适合低速的是( )法;适合低速但不适合高速的是( )法。
A、M、T
B、M/T、T
C、T、M
D、M/T、M

2、一个旋转编码器,光栅数为1024,采用T法测速,倍频系数为4,高频时钟脉冲频率1MHz,编码器相邻输出脉冲间对应的高频时钟脉冲个数为1024,则转速为( )rpm。
A、143
B、14.3
C、286
D、28.6

3、一个旋转编码器,光栅数为1024,采用T法测速,倍频系数为4,高频时钟脉冲频率1MHz,编码器相邻输出脉冲间对应的高频时钟脉冲个数为1024,该测速法的测速分辨率为( )rpm。
A、0.1
B、0.2
C、0.01
D、0.02

4、数字PI调节器考虑限幅时,需要同时设置积分限幅和输出限幅的是( )式数字PI调节。
A、位置
B、增量
C、绝对
D、饱和

5、某数字控制调速系统,在起动过程中出现了退饱和超调,其原因可能是( )。
A、采用了位置式调节器,没有设置输出限幅
B、采用了增量式调节器,没有设置输出限幅
C、采用了位置式调节器,没有设置积分限幅
D、采用了增量式调节器,没有设置积分限幅

6、相对于模拟控制系统,微机数字控制系统最大的特点是( )。
A、物理概念清晰的特点
B、离散化特点
C、系统易于稳定
D、调节器易于实现

7、基于某型单片机控制的调速系统属于( )控制系统。
A、模拟
B、数字
C、PID
D、智能

数字控制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测验(1)

1、采用V-M系统反并联可逆线路,当电动机工作在反向回馈制动时,正组桥处于( )状态,反组桥处于( )状态。
A、M、T
B、M/T、T
C、T、M
D、M/T、M

2、当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V-M系统需要反向回馈制动工作时,( )正组触发脉冲,( )反组触发脉冲。
A、开放,封锁
B、封锁,开放
C、封锁,封锁
D、开放,开放

3、一个旋转编码器,光栅数为1024,采用T法测速,倍频系数为4,高频时钟脉冲频率1MHz,编码器相邻输出脉冲间对应的高频时钟脉冲个数为1024,该测速法的测速分辨率为( )rpm。
A、0.1
B、0.2
C、0.01
D、0.02

4、数字PI调节器考虑限幅时,需要同时设置积分限幅和输出限幅的是( )式数字PI调节。
A、位置
B、增量
C、绝对
D、饱和

5、某数字控制调速系统,在起动过程中出现了退饱和超调,其原因可能是( )。
A、采用了位置式调节器,没有设置输出限幅
B、采用了增量式调节器,没有设置输出限幅
C、采用了位置式调节器,没有设置积分限幅
D、采用了增量式调节器,没有设置积分限幅

6、相对于模拟控制系统,微机数字控制系统最大的特点是( )。
A、物理概念清晰的特点
B、离散化特点
C、系统易于稳定
D、调节器易于实现

7、基于某型单片机控制的调速系统属于( )控制系统。
A、模拟
B、数字
C、PID
D、智能

第六章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测验

1、普通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调速带()负载稳定工作时,调速范围有限,带( )负载运行,调速范围可以稍大一些。
A、恒转矩、风机类
B、风机类、恒转矩
C、恒功率、恒转矩
D、恒转矩、恒功率

2、变压变频调速基频以下调速时转差功率与()无关,故称作转差功率不变型。
A、转差率
B、转速
C、电源电压
D、负载性质

3、恒定子磁通控制的临界转差率()恒压频比控制方式,恒定子磁通控制的临界转矩()恒压频比控制方式。
A、大于、小于
B、小于、大于
C、大于、大于
D、小于、小于

4、恒转子磁通控制的机械特性是(),高性能交流变频调速所要求的稳态性能。
A、双曲线
B、略带下倾的直线与双曲线的组合
C、水平的直线
D、略带下倾的直线

5、SPWM的调制波为(),载波为正弦波()。
A、正弦波、等腰三角波
B、等腰三角波、正弦波
C、等腰三角波、梯形波
D、梯波形波、等腰三角

6、零矢量的插入有效地解决了()。
A、定子磁链矢量旋转速度不均匀问题
B、定子磁链矢量幅值不可控问题
C、定子磁链矢量幅值与旋转速度的矛盾
D、开关次数与开关损耗之间的矛盾

7、SVPWM控制方式与一般的SPWM相比较,输出电压最多可提高()。
A、14.1%
B、8%
C、17.3%
D、15%

8、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当增大β角,逆变电压(),转子电流将(),电磁转矩(),电动机()。
A、减小,增大,增大,加速
B、增大,减小,减小,减速
C、减小,减小,增大,加速
D、增大,增大,增大,加速

9、变压变频调速在基频以上带恒功率负载运行时转差功率( )。
A、随频率增加而增加
B、随频率增加而减小
C、随电压增加而减小
D、基本不变

第七章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测验

1、异步电动机按转子( )的矢量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等效为直流电动机模型,可以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电磁转矩与磁链。
A、电压矢量
B、转速给定
C、磁链定向
D、频率给定

2、异步电动机基于( )坐标系的数学模型,将绕组中的交流量变为直流量,以便模拟直流电动机进行控制。
A、静止两相正交
B、转速旋转
C、同步旋转
D、静止三相

3、现代交流电动机的高性能控制方式包括()。
A、恒转矩控制
B、矢量控制
C、恒功率控制
D、直接转矩控制

4、对于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相对于直接转矩控制,矢量控制具有()特点。
A、调速范围更宽
B、坐标变换更复杂
C、转矩动态响应更快
D、磁链可以开环控制

5、基于动态模型的交流电动机控制系统中,DTC系统与VC系统相比具有的典型特点包括( )。
A、DTC系统的转矩与磁链控制采用砰-砰控制器
B、DTC系统选择定子磁链作为被控量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C、DTC系统选择转子磁链作为被控量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D、DTC系统在加减速或负载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可以获得快速的转矩响应

6、基于电流模型和转速模型的两种磁链计算方法分别适用于负载轻重不同的场合。

7、矢量控制是高性能的交流电动机控制技术,它是利用转矩反馈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