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科研训练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分类: 会计类答案发布于:2024-06-02 17:07:12ė32784次浏览642条评论

超星科研训练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二章 临床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

第二章 测验

1、超星下列行为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科研课后是
A、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
B、训练学习剽窃他人成果
C、答案投稿时建议审稿员
D、通完重复发表
E、整答一稿多投

2、超星下列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危害的科研课后是
A、败坏科学界的训练学习声誉,阻碍科学进步
B、答案直接损害公共利益
C、通完违反学术规范
D、整答在科研资源、超星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
E、科研课后全部都是训练学习

3、2014年12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称期刊《诊断病理学》上的一些论文像是工业规模批量生产出来的,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查,涉假论文被移交给纪检监察审计局处理。此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A、如有需求可以请“论文生产公司”帮助我们发表论文
B、目前科研行业论文需求量大,代写论文或将成为趋势
C、论文批量成产的灰色产业链规模庞大,需求广泛,因而不应铲除
D、仅仅个人为了毕业或晋升寻求论文代写公司的帮助,毫不起眼,不会受到惩罚
E、违背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的行为终将受到严惩

4、下列属于学术规范类型的是
A、查新和项目申请规范
B、引文和注释规范
C、学术成果发表规范
D、学术评价规范
E、全部都是

5、黄禹锡因宣布攻克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而轰动世界,却因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而身陷囹圄。对于此事件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
A、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是对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
B、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融入高度的诚信
C、为了出名可以美化和篡改自己的研究成果
D、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的准则
E、在科研活动中违背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终将付出相应的代价

6、以下有关学术规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规范
B、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的准则
C、从学术活动中约定俗成地产生,成为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
D、是保证学术共同体科学、高效和公正运行的条件
E、是我们获得有关我们身边这个世界的新知识的过程

7、人及实验动物研究对象规范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凡涉及以人类为对象的试验,包括进行涉及个人隐私的调研,实施试验的课题负责人应事先对研究做出评估
B、按规定向学校主管部门和国家授权的管理机构报告,获得审查与批准
C、科技工作者要善待实验动物
D、科技工作者要维护动物福利
E、对实验动物实施实验无需获得审查和批准

8、近年来,学术不端的行为和事例屡屡见诸报端,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A、科研诚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B、科研诚信需要引起大家重视
C、学术不端问题很常见,无需警惕
D、学术不端行为危害严重
E、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教育

9、科研活动是我们获得有关人类的新知识的过程。

10、遵纪守法,弘扬科学精神是学术规范的基本准则。

11、涉及以人类为对象的试验只能由具备科研资格的人员操作,如果有学生参加研究,应有相关教师负责安排和监管。

12、科研和学术活动中出现了背离诚信的思想和行为,将会动摇社会对科学家群体的信任基础,甚而引起社会对科学本身的信任危机。

13、科研活动是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以当前科学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作为大的导向,而不必关注细节。

14、学术不端行为只会造成个人利益损失,不会造成其他危害。

15、社会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科研诚信在整个体系中起引领和导向作用。

第八章 动物实验技术

第八章 测验

1、动物实验的应用范围包括
A、毒理学实验
B、基础生物学研究
C、药物实验
D、医学教学
E、全部都是

2、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不包括
A、近交系
B、突变系
C、杂交群
D、封闭群
E、杂交动物

3、以下情况不需要进行实验动物伦理审查
A、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动物安死术处死
B、动物实验项目结束时
C、需增加实验动物使用量
D、实验动物开展前
E、实验中需增加新的手术处理

4、疾病动物模型按产生原因分类包括
A、休克动物模型
B、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C、糖尿病动物模型
D、呼吸系统动物模型
E、正常动物模型

5、实验动物的权利不包括
A、免于恐惧和焦虑的自由
B、免于饥渴的自由
C、表达主要天性的自由
D、免于死亡的自由
E、免于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

6、动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包括
A、对照和福利原则
B、对照和随机原则
C、福利和随机原则
D、对照、福利和随机原则

7、3R原则不包括
A、减少
B、优化
C、福利
D、替代

8、动物实验应使用
A、遗传背景复杂的动物
B、易繁殖的动物
C、既往实验使用较少的动物
D、野生动物

9、动物实验中应用盲法原则是为尽量避免()导致实验出现偏倚。
A、主观因素
B、客观因素
C、非处理因素
D、干扰因素
E、处理因素

10、动物实验中应用均衡原则是尽量保证各实验组及其对照组的()均衡一致。
A、处理因素
B、非处理因素
C、主观因素
D、环境因素
E、动物因素

11、选择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是指()。
A、遗传背景明确
B、微生物可控
C、饲养环境可控
D、达到一定标准要求
E、全部都是

12、实验动物伦理权利和原则分别是()。
A、五项自由,二大原则
B、五项自由,3R原则
C、四大自由,3R原则
D、三大自由,3R原则
E、五项福利,5R原则

13、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14、诱发性动物模型的特点是与人类疾病相似度高。

15、SHR大鼠需通过高盐饮食获得高血压动物模型。

16、目前使用最多的实验动物种类为小鼠。

17、动物实验都应该尽量在和人类相似度高的高级动物上开展。

18、开展动物实验前不一定需要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19、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相比,不能反映完整生物体的情况。

20、动物实验在医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第三章 测验

1、关于分子生物实验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B、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C、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
D、发育生物学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不起作用
E、分子生物学实验实施时要保证实验室安全

2、PCR技术的本质是
A、核酸杂交技术
B、核酸连接技术
C、核酸重组技术
D、核酸扩增技术
E、核酸变性技术

3、Taq DNA聚合酶活性需要以下哪种离子
A、Na+
B、K+
C、Cl?
D、Mg2+
E、Ca2+

4、PCR反应正确过程应为
A、退火→变性→延伸
B、变性→退火→延伸
C、退火→延伸→变性
D、变性→延伸→退火
E、延伸→变性→退火

5、PCR变性温度一般为
A、95℃
B、85℃
C、72℃
D、55℃
E、100℃

6、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SDS使结合的蛋白质带有一致的
A、负电荷
B、正电荷
C、正、负电荷
D、根据所加物质增加电荷
E、根据所加物质产生相应电荷

7、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不具有的优点是
A、样品用量小
B、分辨率高
C、化学稳定性高
D、无电渗作用
E、电泳后样品需紫外检测

8、常用于蛋白质定量或定性检测的技术是以下哪一项
A、Southern blot
B、Northern blot
C、Western blot
D、EMSA
E、核酸杂交

9、蛋白印迹实验时,为尽可能保证电泳迁移速率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需向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以下哪种成分
A、过硫酸铵 (APS)
B、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C、四甲基乙二胺 (TMEDA/TEMED)
D、乙二胺四乙酸 (EDTA)
E、溴化乙锭(EB)

10、以下哪项不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必要成分
A、甘油 (Glycerol)
B、丙烯酰胺 (Acrylamide)
C、N,N-亚甲双丙烯酰胺(Methylene-Bis-Acrylamide)
D、过硫酸铵 (APS)

11、PCR的基本原理是
A、体外模拟体内DNA复制
B、体内模拟RNA复制
C、模拟DNA复制
D、碱基互补配对
E、半保留复制

12、PCR常用的引物为
A、2个寡核苷酸片段
B、1个寡核苷酸片段
C、长DNA分子
D、RNA分子
E、模板DNA单链

13、蛋白质印迹是利用()对目标蛋白进行检测的技术。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原Ag
D、抗体Ab
E、蛋白酶

14、PCR技术需要体内进行。

15、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在扩增特异性和扩增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16、PCR可应用于遗传病、肿瘤及病原体检测三大方面。

17、PCR反应体系中Mg2+的作用是促进Taq DNA聚合酶活性。

18、PCR产物具有特异性是因为Taq DNA酶保证了产物的特异性。

19、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于蛋白质、核酸等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的分离。

20、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转印蛋白时,按照负极-海绵-滤纸-膜-胶-滤纸-海绵-正极顺序依次放置,并且相互之间不应有气泡。

21、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迁移时,其迁移率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所带电荷数和蛋白形状等因素。

22、蛋白印迹实验时,应选择与样本不同种系物种的一抗,避免二抗与样本内源性免疫球蛋白产生交叉反应。

23、蛋白印迹中的封闭试剂通过与固相纸膜上自由结合位点饱和结合,减少了免疫探针的非特异性结合,降低了检测时的非特异性结合产生的背景。

24、几乎所有形式的DNA和RNA都是PCR反应的合适底物。

25、电泳技术是在外加电场的影响下,由于待分离物质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大小和形状等差异,使带电的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其进行分离及纯化的技术。

第六章 细胞培养技术

第六章 测验

1、细胞的生存环境是
A、36℃
B、37℃
C、37.5℃
D、38℃

2、细胞的生存环境培养液中pH值为
A、7.2-7.3
B、7.2-7.5
C、7.2-7.4
D、7.1-7.3

3、人工合成培养基只能维持细胞生存,但还需补充一定量的天然培养基,比如
A、1640培养基
B、DMEM培养基
C、PBS
D、血清

4、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在4℃中放一周会降解
A、50%
B、60%
C、70%
D、80%

5、悬浮生长型细胞来源
A、上皮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血液
D、红细胞

6、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来源于( )胚层
A、中
B、外
C、内
D、上皮细胞

7、常用的消化液是( )的胰蛋白酶液
A、0.20%
B、0.25%
C、0.26%
D、0.15%

8、一般培养细胞株血清浓度可加大至
A、5%-10%
B、8%-12%
C、10%-20%
D、15%-30%

9、下列哪种液体是平衡盐溶液
A、PBS
B、1640
C、血清
D、双抗溶液

10、冻存液的配置比例合适的是
A、20%血清培养基+1% DMSO
B、10%血清培养基+5% DMSO
C、20%血清培养基+10% DMSO
D、20%血清培养基+20% DMSO

11、细胞系是指原代培养的细胞经首次()成功后的细胞。
A、传代
B、传播
C、传染
D、转染
E、贴壁

12、人工合成培养基只能维持细胞生存,要想使细胞生长和繁殖,还需补充一定量的()。
A、氨基酸
B、天然培养基(如血清)
C、维生素
D、抗生素
E、无机盐

13、悬浮生长型细胞常用()法传代。
A、酶消化法
B、振荡法
C、离心法
D、加热法
E、直接法

14、贴壁生长型细胞传代多用()法传代,常用消化液为()胰蛋白酶液。
A、酶消化法,0.25%
B、酶消化法,0.1%
C、酶消化法,0.5%
D、消化离心法,0.25%
E、消化离心法,0.5%

15、细胞的营养需要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类,不需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6、细胞培养中双抗溶液是指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使用。

17、细胞生长需要谷氨酰胺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谷氨酰胺缺乏会导致细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18、悬浮细胞在传代中需要消化。

19、冻存和复苏的原则是快冻慢融。

20、取体内新鲜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并置于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在传代之前称为原代培养。

21、无限细胞系是指已获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系(已发生转化的细胞系,具有永生性),不再保留接触抑制。

22、培养细胞生长的条件中环境条件氧气是必需的,二氧化碳是不需要的。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