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_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分类: 初中问答发布于:2024-06-02 12:57:37ė19607次浏览698条评论

尔雅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_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1.恒星世界(两讲)

(1)恒星世界概况随堂测验

1、尔雅天文单位是现代习通一个量度太阳系内星体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AU。科技1天文单位等于日地之间的人类平均距离,约为( )。未期完整
A、末答1.5亿千米
B、案学39.2亿千米
C、答案9.5万亿千米
D、尔雅30万千米

2、现代习通光年是科技一个量度宇宙恒星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l.y.。人类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走过真空的未期完整路程,约为( )。末答
A、案学1.5亿千米
B、39.2亿千米
C、9.5万亿千米
D、30万千米

3、夜空里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它距离我们大约有( )光年。
A、4.3
B、9
C、16
D、26

4、夏夜大三角中横跨银河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光年。
A、4.3
B、9
C、16
D、26

(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随堂测验

1、银河系有四条旋臂——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和天鹅臂,太阳系则处在( )中距银心不到3万光年的旋臂里。
A、人马臂
B、猎户臂
C、天鹅臂
D、英仙臂

2、哈勃1924年确认,北部天空的人眼可见的仙女座大星云是一个位于在银河之内、距离我们约2万光年星云。

(3)恒星和星座随堂测验

1、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可以看到织女星(天琴座α)、牛郎星(天鹰座α)和天津四(天鹅座α)组成了明亮的( )景像。
A、夏夜大三角
B、冬夜大三角
C、小熊星座
D、大熊星座

2、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可以看到参宿四(猎户座α)、天狼星(大犬座α)、南河三(小犬座α)组成了明亮的( )景像。
A、夏夜大三角
B、冬夜大三角
C、小熊星座
D、大熊星座

3、人们将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枰、天蝎、射手、摩羯、水瓶、双鱼等星座称为黄道12星座

4、天上的恒星有集群的景象。有人说星座就是恒星的家,它们都属于同一个团队的成员。这种说法对吗?

(4)恒星在宇宙中的比例和地位随堂测验

1、在恒星世界里,众星可以组成单星、双星、星系、星系群、星系团、超星系团,这种组织结构完全可以代表我们宇宙总体的层次结构。

(5)恒星演化的盛衰和兴亡随堂测验

1、像太阳这样大小的恒星在主序星和红巨星阶段时的辐射能量的来源主要是( )。
A、氢燃烧释放的化学能
B、氢、氦等元素的核聚变能
C、引力收缩放出的热能
D、碳及其他燃料燃烧释放的能

(6)星系和星云随堂测验

1、科学家根据2013年普朗克探测器给出的数据推测,恒星世界约占我们宇宙总体质能大约不足( )。
A、26.8%
B、95.1%
C、68.3%
D、5%

恒星世界单元测验

1、天文单位是一个量度太阳系内星体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AU。1天文单位等于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
A、1.5亿千米
B、39.2亿千米
C、9.5万亿千米
D、30万千米

2、光年是一个量度宇宙恒星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l.y.。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走过真空的路程,约为( )。
A、1.5亿千米
B、39.2亿千米
C、9.5万亿千米
D、30万千米

3、夜空里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它距离我们大约有( )光年。
A、4.3
B、9
C、16
D、26

4、银河系有四条旋臂——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和天鹅臂,太阳系则处在( )中距银心不到3万光年的旋臂里。
A、人马臂
B、天鹅臂
C、英仙臂
D、猎户臂

5、横跨银河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光年。
A、4.3
B、9
C、16
D、26

6、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可以看到织女星(天琴座α)、牛郎星(天鹰座α)和天津四(天鹅座α)组成了明亮的( )景像。
A、夏夜大三角
B、冬夜大三角
C、大熊星座
D、小熊星座

7、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可以看到参宿四(猎户座α)、天狼星(大犬座α)、南河三(小犬座α)组成了明亮的( )景像。
A、大熊星座
B、小熊星座
C、夏夜大三角
D、冬夜大三角

8、像太阳这样大小的恒星在主序星和红巨星阶段时的辐射能量的来源主要是( )。
A、氢燃烧释放的化学能
B、氢、氦等元素的核聚变能
C、引力收缩放出的热能
D、碳及其他燃料燃烧释放的能

9、科学家根据2013年普朗克探测器给出的数据推测,恒星世界约占我们宇宙总体质能大约不足( )。
A、26.8%
B、95.1%
C、5%
D、68.3%

10、恒星演化到晚期就演化为致密恒星,它们不包括( )。
A、白矮星
B、中子星
C、比邻星
D、黑洞

11、中子星能进一步坍缩变为黑洞的临界质量是( )倍的太阳质量,人们将这个中子星的质量界限称作“奥本海默极限”,它是由奥本海默首先提出来的。
A、1.44
B、3.2
C、2
D、8

12、按照恒星的演化历史分类,恒星大致可分为( )。
A、星胚(原恒星)
B、主序星
C、红巨星
D、致密星

13、哈勃1924年确认,北部天空的人眼可见的仙女座大星云是一个位于在银河之内、距离我们约2万光年的星云。

14、天上的恒星有集群的景象。有人说星座就是恒星的家,它们都属于同一个团队的成员。这种说法对吗?

15、在恒星世界里,众星可以组成单星、双星、星系、星系群、星系团、超星系团,这种组织结构完全可以代表我们宇宙总体的层次结构。

16、恒星演化到晚期就演化为致密星,它们包括白矮星、中子星、类星体、黑洞。

2. 太阳系探索与发现(两讲)

(1)概况随堂测验

1、太阳如此之大,在其赤道圈的一条直径上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地球,至少可以排( )。
A、30个
B、60个
C、90个
D、109个

2、多年的火山喷发是地球水分和大气的部分来源,( )更使地球环境大大改变,绿色遍野、生机盎然。
A、生命的出现
B、海洋的出现
C、人类的出现
D、大气的出现

3、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一颗璀璨美丽、内涵丰富的宇宙宝石。蓝色的海洋与蜿蜒相接的大陆美景交辉,漂浮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这是目前已知太阳系( )的行星。
A、唯一存在生命实证
B、唯一具有大气层
C、唯一具有液态水
D、唯一具有绿色植被

(2)类地行星随堂测验

1、在八大行星中,水星是最小的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AU。
A、0.39
B、72
C、1.00
D、1.52

2、金星是地球的近邻,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具有失控温室效应的星球,其大气主要成分是( ),占大气份额的96.3%,大气压是地球大气压的90倍。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地球环境,那么地球也会步其后尘,成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水汽

3、火星大气压是地球大气压的( )倍,CO2占大气95.6%,N2占2.7%,Ar占1.6% ,O2占0.8%,北半球夏季温度 -10至-125℃,冬季-85至-125℃。
A、1/150
B、90
C、1
D、0.5

4、由于距离太阳太近,使金星成为八大行星里最热的星球,表面的温度大约为460℃。

(3)类木行星随堂测验

1、木星是自转很快的行星,其赤道的自转周期为( ),要比极区的自转快1/120。
A、24小时
B、12小时
C、9小时50分
D、3小时

2、根据目前的观测,在太阳系中除地球外可能存在大量液态水海洋的星球是( )。
A、水星
B、木卫二
C、土卫六
D、海王星

3、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 )倍。
A、318
B、500
C、1000
D、1300

4、( )在八大行星里的运行姿态十分独特,主要表现在它横躺在公转轨道面上。
A、土星
B、天王星
C、海王星
D、冥王星

5、土星自转类似木星:赤道快,两极慢;外表快,内部慢。在天文学中称这类自转为较差自转。

(4)矮行星随堂测验

1、2006年8月24日,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结论: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被正式降为太阳系的二级行星——矮行星。从此,太阳系除太阳以外的其他成员被确定为三大族群,该三大族群的名称分别是( )。
A、八大行星
B、矮行星
C、太阳系小天体
D、彗星

2、目前已知“卡戎”是太阳系内唯一( )的卫星,在冥王星上看卡戎,应该看到的是一个静止不动、硕大的“月亮”。
A、冰质结构
B、与主星比例最大
C、与主星天然同步
D、外星人制造

3、正是2003年前后新发现的冥外小天体塞德娜、齐娜,促使国际天文联合大会将冥王星从大行星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并催生了太阳系矮行星新族群的划分。

(5)小行星及小行星环带随堂测验

1、根据提丢斯公式,太阳系中的某个轨道上缺少了一颗行星,但是天文学家在这个轨道位置上却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并称之为小行星环带,这个小行星环带的位置分布在( )。
A、冥王星外侧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距离太阳50万AU之处
D、火星与地球之间

2、阋神星(2003UB313,又称“齐娜”)是位处火星—木星小行星环带里最大的球状小行星,2006年被划归太阳系矮行星群体。

(6)彗星与奥尔特云随堂测验

1、与行星相比彗星的质量很小,由于其特有的脏雪球结构,故在运行中其形状和大小会随着它们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 )。
A、有所变化
B、逐渐减少
C、显著地消长
D、保持不变

2、1983年,美国科学家对地球上2.5亿年以来古生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发生过七次周期性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灭绝率最高的一次发生在( )。在这次事件中,生物物种灭绝达70%,恐龙从此消失。
A、三叠纪
B、侏罗纪
C、白垩纪
D、第三纪

3、短周期彗星的回归周期小于200年,其主要来源于奥尔特星云;长周期彗星的回归周期大于200年,其主要来源于柯伊伯环带。

太阳系探索与发现(两讲)单元测验

1、太阳如此之大,在其赤道圈的一条直径上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地球,至少可以排( )。
A、30个
B、60个
C、90个
D、109个

2、多年的火山喷发是地球水分和大气的部分来源,( )更使地球环境大大改变,绿色遍野、生机盎然。
A、生命的繁衍
B、海洋的出现
C、人类的出现
D、动物的出现

3、1998年,美国发射的月球勘探者号在为期10个月的探测中,发现月球的( )存在水冰,总的储量可能有1100万吨至3.3亿吨之多。
A、月海中
B、月面之下
C、月壤中
D、南极和北极的阴暗处

4、在八大行星中,水星是最小的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AU。
A、0.39
B、0.72
C、1.00
D、1.52

5、金星是地球的近邻,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具有失控温室效应的星球,其大气主要成分是( ),占大气份额的96.3%,大气压是地球大气压的90倍。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地球环境,那么地球也会步其后尘,成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水汽

6、火星大气压是地球大气压的( )倍,CO2占大气95.6%,N2占2.7%,Ar占1.6% ,O2占0.8%,北半球夏季温度 -10至-125℃,冬季-85至-125℃。
A、1/150
B、90
C、0.5
D、0.1

7、木星是自转很快的行星,其赤道的自转周期为( ),要比极区的自转快1/120。
A、24小时
B、12小时
C、9小时50分
D、3小时

8、根据目前的观测,在太阳系中除地球外可能存在大量液态水海洋的星球是( )。
A、水星
B、木卫二
C、土卫六
D、海王星

9、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的( )倍,而体积则约为地球的1300倍。
A、318
B、500
C、800
D、1300

10、( )在八大行星里的运行姿态十分独特,主要表现在它横躺在公转轨道面上。
A、土星
B、天王星
C、海王星
D、冥王星

11、根据提丢斯公式,太阳系中的某个轨道上缺少了一颗行星,但是天文学家在这个轨道位置上却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并称之为小行星环带,这个小行星环带的位置分布在( )。
A、金星与水星之间
B、火星与地球之间
C、金星与地球之间
D、火星与木星之间

12、1983年,美国科学家对地球上2.5亿年以来古生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发生过七次周期性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灭绝率最高的一次发生在( )。在这次事件中,生物物种灭绝达70%,恐龙从此消失。
A、三叠纪
B、侏罗纪
C、白垩纪
D、第三纪

13、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一颗璀璨美丽、内涵丰富的宇宙宝石。蓝色的海洋与蜿蜒相接的大陆美景交辉,漂浮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这是目前已知太阳系( )的行星。
A、唯一存在生命实证
B、唯一具有大气层
C、唯一具有液态水
D、唯一具有绿色植被

14、2006年8月24日,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结论: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被正式降为太阳系的二级行星——矮行星。从此,太阳系除太阳以外的其他成员被确定为三大族群,该三大族群的名称分别是( )。
A、八大行星
B、矮行星
C、彗星
D、太阳系小天体

15、目前已知“卡戎”是太阳系内唯一( )的卫星,在冥王星上看卡戎,应该看到的是一个静止不动、硕大的“月亮”。
A、冰质结构
B、与主星比例最大
C、天然同步
D、外星人造

16、太阳中心目前正在发生着连续、持久的氢核聚变,产生的聚变能从中心传递到太阳表面至少需要8分钟。

17、太阳是太阳系质量最大的天体,它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50%。

18、由于距离太阳太近,使金星成为八大行星里最热的星球,表面的温度大约为460℃。

19、土星自转类似木星:赤道快,两极慢;外表快,内部慢。在天文学中称这类自转为较差自转。

20、正是2003年前后新发现的冥外小天体塞德娜、齐娜,促使国际天文联合大会将冥王星从大行星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并催生了太阳系矮行星新族群的划分。

21、阋神星(2003UB313,又称“齐娜”)是位处火星—木星之间小行星环带里最大的球状小行星,2006年被划归太阳系矮行星群体。

22、短周期彗星的回归周期小于200年,其主要来源于奥尔特星云;长周期彗星的回归周期大于200年,其主要来源于柯伊伯环带。

3. 地球与海洋

(1)地球和太阳系的诞生随堂测验

1、无论在太阳系内还是在太阳系外,科学家迄今也没有找到存在地外生命的证据,可见人类居住的地球真是珍贵无比、得天独厚!

2、大约57亿年前—团比太阳系大数千倍的星云,其引力收缩产生的涡漩使自己逐步形成多环状星云盘,盘心收缩密度较大形成太阳,星云环物质微粒碰撞则凝聚形成行星,地球则由此诞生,诞生的时间大约为( )亿年前。(填写阿拉伯数字)

(2)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随堂测验

1、地球半径6400km,鸡蛋平均半径0.05m,蛋壳厚度约 0.0005m,地球半径是鸡蛋半径的6400÷0.05=128×1000000倍。若将鸡蛋变大到地球,可得蛋壳厚度为0.0005×128×1000000 =64 km。该数值( )地壳的平均厚度。
A、远大于
B、远小于
C、约等于
D、不可比

2、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构成。各圈层运动速度不同,地震表明地球岩石圈是( )的。

(3)表面海洋与陆地随堂测验

1、地球海洋中的岛屿足有几万,总面积 970多万平方千米,大体与( )面积相当。
A、中国
B、俄罗斯
C、印度
D、加拿大

(4)地球的现状与面临的危机随堂测验

1、地球至少有十二个适于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中“几代恒星,材料充分”说的是,地球上的高等生命的物质组成囊括了几十种化学元素,而现存于地球的百余种化学元素大多数都源于( )。
A、太阳中心的热核反应
B、太阳的先辈恒星晚期的超新星爆发引起的核聚变反应
C、地球内部的化学合成
D、宇宙大爆炸的连锁反应

2、我们的地球环境目前正面临着的危机是( )。
A、能源短缺
B、物种灭绝
C、人口膨胀
D、环境恶化

地球与海洋单元测验

1、地球半径6400km,鸡蛋平均半径0.05m,蛋壳厚度约 0.0005m,地球半径是鸡蛋半径的6400÷0.05=128×1000000倍。若将鸡蛋变大到地球,可得蛋壳厚度为0.0005×128×1000000 =64 km。该数值( )地壳的平均厚度。
A、远大于
B、远小于
C、约等于
D、不可比

2、地球海洋中的岛屿足有几万,总面积 970多万平方千米,大体与( )面积相当。
A、中国
B、俄罗斯
C、印度
D、加拿大

3、地球至少有十二个适于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中“几代恒星,材料充分”说的是,地球上的高等生命的物质组成囊括了几十种化学元素,而现存于地球的百余种化学元素大多数都源于( )。
A、太阳中心的热核反应
B、太阳的先辈恒星晚期的超新星爆发引起的核聚变反应
C、地球内部的化学合成
D、宇宙大爆炸的连锁反应

4、地球陆地分布可以概括为“六大陆、七大洲”,其中六大陆分别为( )大陆。最大的亚欧大陆由亚洲、欧洲两个洲组成,其余五个大陆则各为一个独立洲。
A、亚欧、非洲、澳大利亚
B、非洲、澳大利亚、南美
C、澳大利亚、南美、南极
D、北美、南美、南极

5、地球的大陆和岛屿面积之和约1.49亿平方千米,相当于15个中国的面积。

6、无论在太阳系内还是在太阳系外,科学家迄今也没有找到存在地外生命的证据,可见人类居住的地球真是珍贵无比、得天独厚!

7、大约57亿年前—团比太阳系大数千倍的星云,其引力收缩产生的涡漩使自己逐步形成多环状星云盘,盘心收缩密度较大形成太阳,星云环物质微粒碰撞则凝聚形成行星,地球则由此诞生,诞生的时间大约为( )亿年前。(填写阿拉伯数字)

8、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构成。各圈层运动速度不同,地震表明地球岩石圈是( )的。

4. 地震与海啸(两讲)

(1)地震活动概况随堂测验

1、中国是最早发明地震仪器的国家,据《后汉书选》中记载,河南人张衡于阳嘉元年(公元123年)复造( )仪。
A、地震记录
B、浑天
C、经纬
D、侯风地动

2、震中距离观测点的距离Δ称为( )。
A、震距
B、震源距
C、震中距
D、震心距

3、震源至震中地表的距离h称为( )。

(2)地震的成因和预报随堂测验

1、用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称为( ),通常用I表示。
A、地震的烈度
B、地震的强度
C、地震的震级
D、地震破坏度

2、地震的五个基本参数为( )。
A、震中经度λ、震中纬度φ、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震级M
B、震中位置、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震级M、地震的烈度I
C、震源的大小、震中位置、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震级M
D、震源的大小、震中位置、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烈度I

3、一般将地震的烈度分为( )度。(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3)海啸活动概况随堂测验

1、2011年3月日本大海啸中( )核电站发生了严重核泄漏。
A、千岛
B、北海道
C、福岛
D、茨城

2、1960年在智利发生的8.7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在智利沿岸波高达20余米最高处达40米,海啸波横贯太平洋传到夏威夷时,波高尚超过( )米,在日本沿岸登陆时波高仍有6米。(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4)海啸的成因、预报及防范随堂测验

1、智利大海啸中海啸波越过太平洋登陆日本只用了( )。
A、几个小时
B、十几个小时
C、二十几个小时
D、几天

2、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位于( )附近,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1965年成立,包括中国、日本、 澳大利亚等环绕太平洋的26个国家都参与其中。
A、洛杉矶
B、东京
C、雅加达
D、夏威夷檀香山

3、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与海水深度有关,海水越浅传播速度越快。

地震与海啸单元测验

1、中国是最早发明地震仪器的国家,据《后汉书选》中记载,河南人张衡于阳嘉元年(公元123年)复造( )仪。
A、地震记录
B、浑天
C、经纬
D、侯风地动

2、震中距离观测点的距离Δ称为( )。
A、震距
B、震源距
C、震中距
D、震心距

3、用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称为( ),通常用I表示。
A、地震的烈度
B、地震的强度
C、地震的震级
D、地震破坏度

4、2011年3月日本大海啸中( )核电站发生了严重核泄漏。
A、千岛
B、北海道
C、福岛
D、茨城

5、智利大海啸中海啸波越过太平洋登陆日本只用了( )。
A、几个小时
B、十几个小时
C、二十几个小时
D、几天

6、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与海水深度有关,海水越浅传播速度越快。

7、震源至震中地表的距离h称为( )。

8、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位于夏威夷( )附近,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1965年成立,包括中国、日本、 澳大利亚等环绕太平洋的26个国家都参与其中。

5. 天地碰撞与灾变(两讲)

(1)恐龙的消失随堂测验

1、在( )年前,恐龙家族在我们这个行星上突然消失了。
A、6500万
B、1亿
C、2.5亿
D、500万

2、所谓K-T大灭绝的K和T分别指( )。
A、侏罗纪和白垩纪
B、白垩纪和石炭纪
C、侏罗纪和第三纪
D、白垩纪和第三纪

3、从K-T界层中遍及全球的铱异常可大致推算出撞击地球并造成生物大灭绝的那颗陨星的直径大约在( )km左右。(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2)K-T大灭绝随堂测验

1、科学家根据地质考察推测,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直径大约有10公里的陨星以每秒钟 20-60千米的速度扑向地球,巨大的动能闪电般地转化为热能和冲击波,爆炸的威力相当于 1亿兆吨TNT当量,一部分陨石和地球岩石瞬间气化,冲击波凿开的大坑深( )千米,把周围的一切消灭得干干净净。
A、5
B、15
C、25
D、50

2、科学家根据地质考察推测,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陨星以每秒钟 20-60千米的速度扑向地球,在海里激起高达( )米高的巨大水墙,迅猛地向四周推进。
A、50
B、500
C、1000
D、5000

3、科学家推测,引起K-T大灭绝的彗星撞击地点就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期克苏勒伯陨石坑,它的宽度至少有( )千米。(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3)地质史上的灾变证据随堂测验

1、地质学中,将显示65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时期的地质过渡层称为( )。
A、K-T界层
B、铱界层
C、恐龙化石界层
D、彗星撞击界层

2、从K-T界层中遍及全球的铱异常可大致推算出撞击地球并造成生物大灭绝的那颗陨星的直径大约在( )千米左右。
A、1
B、10
C、30
D、50

3、意大利古比奥地区沉积物中( )的浓度表明,其含量在白垩纪——第三纪界层中有一个峰值。

(4)惊心动魄的“彗―木”撞击随堂测验

1、休梅克—列维 9号彗星经过木星附近时,被木星的引力场撕碎了,最大的碎片在木星的同温层上打出一个大洞,这个洞的大小( )。
A、有月球那么大
B、有火星那么大
C、有地球那么大
D、比地球还大

2、休梅克—列维 9号彗星经过木星附近时,被木星的引力场撕成了( )块碎片。
A、7
B、15
C、21
D、32

3、最近的这次令世人震惊的彗—木大碰撞发生在( )年。(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5)恐龙灭绝的启示随堂测验

1、对于小行星,我们可以在20年前就预测出它的运行轨道,但是对于长周期彗星来说,我们最多也只有( )年的预警时间,因为它飞行速度太快了,因此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更大。
A、1
B、2
C、5
D、8

2、近地小行星多达( )多颗,有的科学家戏称,地球就象生活在一个小行星的马蜂窝里。
A、500
B、1000
C、2000
D、10000

3、“深度撞击”实验是用航天器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

4、发射核爆炸装置,偏转1千米大小的陨星需要万吨级的核弹,偏转l0千米大小的陨星需要( )万吨级的核弹。(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天地碰撞与灾变单元测验

1、在( )年前,恐龙家族在我们这个行星上突然消失了。
A、6500万
B、1亿
C、2.5亿
D、500万

2、所谓K-T大灭绝的K和T分别指( )。
A、侏罗纪和白垩纪
B、白垩纪和石炭纪
C、侏罗纪和第三纪
D、白垩纪和第三纪

3、科学家根据地质考察推测,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直径大约有10公里的陨星以每秒钟 20-60千米的速度扑向地球,巨大的动能闪电般地转化为热能和冲击波,爆炸的威力相当于 1亿兆吨TNT当量,一部分陨石和地球岩石瞬间气化,冲击波凿开的大坑深( )千米,把周围的一切消灭得干干净净。
A、5
B、15
C、25
D、50

4、休梅克—列维 9号彗星经过木星附近时,被木星的引力场撕成了( )块碎片。
A、7
B、15
C、21
D、32

5、对于小行星,我们可以在20年前就预测出它的运行轨道,但是对于长周期彗星来说,我们最多也只有( )年的预警时间,因为它飞行速度太快了,因此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更大。
A、1
B、2
C、5
D、8

6、科学家推测,引起K-T大灭绝的彗星撞击地点就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期克苏勒伯陨石坑,它的宽度至少有180千米。

7、近地小行星多达数百颗,有的科学家戏称,地球就象生活在一个小行星的马蜂窝里。

8、从K-T界层中遍及全球的铱异常可大致推算出撞击地球并造成生物大灭绝的那颗陨星的直径大约在( )千米左右。(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9、科学家根据地质考察推测,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陨星以每秒钟 20-60公里的速度扑向地球,在海里激起高达( )米高的巨大水墙,迅猛地向四周推进。(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10、意大利古比奥地区沉积物中( )的浓度表明,其含量在白垩纪——第三纪界层中有一个峰值。

6. 物质世界探秘(两讲)

(1)物质形态的多样性随堂测验

1、液体具有流动性、各向同性、体积明确、表面张力等特性。液体还具有类晶区,即内部许多微小区域仍然存在类似晶体的结构。液体的流动性来自( )的彼此移动。
A、原子团
B、分子
C、原子
D、类晶区

2、在140万大气压下,物质的原子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形成( )。
A、超导态
B、超固态
C、等离子态
D、中子态

3、在众多物质的物态中有一种“液晶态”,它是介于( )之间的一种物态。
A、晶体和非晶体
B、液态和固态
C、有机物和无机物
D、结晶态和液态

4、物质的物态多种多样,其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
A、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不具有一定的熔点
B、非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晶体不具有一定的熔点
C、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非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D、非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5、气体在约几百万度的极高温或在其它粒子强烈碰撞下所呈现出高度电离的物态被称作等离子态,这时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而成为自由电子气体。等离子体又称“电浆”。

6、某些物质在极低温时呈现电阻等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该物体所处物态就是( ),由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1853~1926年)最先发现。

(2)打开原子的大门随堂测验

1、在原子模型中,( )模型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揭示出在原子的中心存在着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A、汤姆孙模型
B、卢瑟福原子模型
C、玻尔模型
D、索末菲模型

2、( )1897年对于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也有结构,可以分割,并且内部有两种电荷。
A、伦琴
B、贝克勒尔
C、居里夫妇
D、汤姆孙

3、卢瑟福将他所设想的原子模型与太阳系类比,“太阳”是带正电的原子核,绕着“太阳”转的“行星”就是带负电的电子。只是在这个微小“太阳系”里,支配一切的是强大的( ),而不是万有引力。
A、电磁力
B、弱相互作用力
C、向心力
D、强相互作用力

4、玻尔理论提出十年后,人们认识到原子内的电子并不同于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而是形成了电子云状态分布。

(3)探秘原子核随堂测验

1、( )于1896年所发现的天然放射性,暗示了原子核也存在着内部结构。
A、伦琴
B、贝克勒尔
C、居里夫妇
D、汤姆孙

2、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 )。
A、电子
B、原子核
C、质子
D、中子

3、在物理学中,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
A、元素
B、基本粒子
C、核子
D、原子核

4、1919年卢瑟福首次公布了他的实验结果,确认用α粒子轰击氮所产生的粒子就是( )。这是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完成的人工核反应,核物理时代就此开始。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微子

5、放射性元素钋、镭是由( )夫妇发现的。

(4)探索基本粒子随堂测验

1、正电子的存在首先是由狄拉克在理论上预言的,而后在( )年被安德森在实验中发现证实。
A、1930
B、1932
C、1936
D、1959

2、1937年,日本青年汤川秀树预言了传递核力的粒子——介子的存在。1947年,英国的鲍威尔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汤川所预言的一种( )。
A、π介子
B、中微子
C、正电子
D、电子

3、目前已知的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基本相互作用是( )。
A、万有引力作用
B、电磁相互作用
C、弱相互作用
D、强相互作用

4、根据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目前可将粒子分成三大类,它们分别是( )。
A、物质粒子——物质的构成者(费米子)
B、规范粒子——作用力的传递者(玻色子)
C、反物质粒子
D、待寻找的希格斯粒子、磁单极子等

5、把迄今所知的粒子按照质量递增可分为四类——光子、轻子、介子、重子。

6、泡利和费米在1930-1933年预言,β衰变过程中应当还有一种质量极小不带电荷的粒子即( )。

物质世界探秘单元测验

1、液体具有流动性,各向同性,体积明确,表面张力;具有类晶区,即内部许多微小区域仍然存在类似晶体的结构,液体的流动性来自( )的彼此移动。
A、类晶区
B、原子团
C、分子
D、原子

2、( )1897年对于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也有结构,可以分割,并且内部有两种电荷。
A、伦琴
B、贝克勒尔
C、居里夫妇
D、汤姆孙

3、1919年卢瑟福首次公布了他的实验结果,确认用α粒子轰击氮所产生的粒子就是( )。这是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完成的人工核反应,核物理时代就此开始。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中微子

4、( )1896年所发现的天然放射性,暗示了原子核也存在着内部结构。
A、伦琴
B、贝克勒尔
C、居里夫妇
D、汤姆孙

5、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 )。
A、电子
B、原子核
C、质子
D、中子

6、在140万大气压下,物质的原子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形成( )。
A、超导态
B、超固态
C、等离子态
D、中子态

7、物质的物态多种多样,其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
A、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不具有一定的熔点
B、非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晶体不具有一定的熔点
C、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非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D、非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8、目前已知的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基本相互作用是( )。
A、万有引力作用
B、电磁相互作用
C、弱相互作用
D、强相互作用

9、根据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目前可将粒子分成三大类,它们分别是( )。
A、物质粒子——物质的构成者(费米子)
B、规范粒子——作用力的传递者(玻色子)
C、反物质粒子
D、待寻找的希格斯粒子、磁单极子等

10、某些物质在极低温时呈现电阻等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该物体所处物态就是超导态,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先发现。

11、玻尔理论提出十年后,人们认识到原子内的电子并不同于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而是形成了电子云状态分布。

12、气体在约几百万度的极高温或在其它粒子强烈碰撞下所呈现出高度电离的物态被称作等离子态,这时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而成为自由电子气体。等离子体又称“电浆”。

13、玻尔理论提出十年后,人们认识到原子内的电子并不同于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而是形成了( )状态分布。

14、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描述强力、弱力及电磁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 )的理论。

15、某些物质在极低温时呈现电阻等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该物体所处物态就是( ),由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1853~1926年)最先发现。

16、放射性元素钋、镭是由( )夫妇发现的。

7. 新能源发展前景(一讲)

(1)能源概述随堂测验

1、全世界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据目前乐观的估计,可供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大约只可再用( )年。
A、50-70
B、200-300
C、400-500
D、1000

2、全世界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据乐观的估计,可供开采的煤炭充其量也只能够用( )年。
A、100-200
B、300-500
C、1000-2000
D、3000以上

3、下面选项中的( )属于可再生能源。
A、煤炭
B、石油
C、核燃料
D、生物质能

(2)新能源与绿色能源开发随堂测验

1、太阳照射地球 1 小时的太阳能约合全世界( )的总能耗。
A、1个月
B、1年
C、3年
D、10年

2、太阳一年辐照地球的能量大约为( )万亿吨煤当量。
A、1700
B、170
C、3500
D、1000

3、氢燃料电池发电时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燃烧,能量转换率可达( )。其关键制作技术是用特制的多孔性材料做电极,不仅要为气体和电解质提供较大接触面,还要对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A、60%-80%
B、30%-40%
C、70%-80%
D、90%以上

4、西藏羊八井地下湿蒸汽热电站于1977年开始运行,以后继续扩建,现在装机容量达( )千瓦,为拉萨市提供了廉价电能。(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新能源发展前景单元测验

1、氢燃料电池发电时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燃烧,能量转换率可达( )。其关键制作技术是用特制的多孔性材料做电极,不仅要为气体和电解质提供较大接触面,还要对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A、30%-40%
B、60%-80%
C、70%-80%
D、90%以上

2、太阳照射地球 1 小时的太阳能约合全世界( )的总能耗。
A、10年
B、1年
C、3年
D、5年

3、全世界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据乐观的估计,可供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大约只可再用( )年。
A、100
B、50-70
C、1000
D、300

4、全世界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据乐观的估计,可供开采的煤炭充其量也只能够用( )年。
A、100
B、300-500
C、800
D、1000

5、下面选项中的( )属于可再生能源。
A、煤炭
B、石油
C、太阳能
D、风能

6、下面选项中的( )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A、煤炭
B、石油
C、生物质能
D、潮汐能

7、太阳一年辐照地球的能量大约为( )万亿吨煤当量。 (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8、能不断补充或自行生成的能源称作( ),如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8. 核能应用与负面效应(一讲)

(1)核能开发及应用随堂测验

1、原子核反应堆以及原子弹的反应是基于如下( )的原理。
A、轻核聚变
B、重核裂变
C、化学能的释放
D、燃烧核燃料

2、获得原子能的途径是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无论核裂变还是核聚变,发生反应后的原子核总会失去一小部分质量而转变为( ),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亏损。
A、其他物质
B、能量
C、光线
D、中子

3、氢弹、中子弹爆炸时发生的反应属于( )。
A、轻核聚变反应
B、重核裂变反应
C、原子的化学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4、2006年9月,耗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 实验装置——位于合肥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了跨国远程控制的等离子体放电。

5、氢核聚变是清洁能源,聚变反应的产物是4He,无放射性。一座核聚变反应堆,可连续工作( )年之久,可谓人造太阳。(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2)核能应用之利与弊随堂测验

1、以下不属于放射性污染的是( ) 。
A、高能粒子辐射(αβ)
B、高频电磁波辐射(γ)
C、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喷出烟雾
D、有毒化学气体扩散

2、目前的核电站是应用( )产生的能量发电的系统,其优点有:减少依赖化石燃料,可生产巨大能量,只需小量原料,铀矿等储量较多,运作成本较低(约为火电的三分之一),以及无烟尘毒气污染。

核能应用与负面效应单元测验

1、氢弹、中子弹爆炸时发生的反应属于( )。
A、重核裂变反应
B、轻核聚变反应
C、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2、获得原子能的途径是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无论核裂变还是核聚变,发生反应后的原子核总会失去一小部分质量而转变为( ),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亏损。
A、其他物质
B、能量
C、光线
D、中子

3、以下不属于放射性污染的是( ) 。
A、高能粒子辐射(αβ)
B、高频电磁波辐射(γ)
C、紫外线辐射
D、各种电灯的光辐射

4、能够将核裂变能转换成热能再转变为电能的系统和设施称为( )
A、热电站
B、核电站
C、核能工厂
D、发电厂

5、原子核反应堆以及原子弹的反应是基于轻核聚变的原理发生的。

6、目前的核电站是应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的系统,其优点有:减少依赖化石燃料,可生产巨大能量,只需小量原料,铀矿等储量较多,运作成本较低(约为火电的三分之一),以及无烟尘毒气污染。

7、2006年9月,耗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 实验装置——位于合肥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 )实现了跨国远程控制的等离子体放电。(请填写大写字母代号)

8、氢核聚变是清洁能源,聚变反应的产物是4He,无放射性。一座核聚变反应堆,可连续工作( )年之久,可谓人造太阳。(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9. 从蒸汽机到高铁(两讲)

(1)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随堂测验

1、1705年,英国的( )发明了第一台用于矿山的大气式蒸汽机。
A、瓦特
B、T. 纽科门
C、牛顿
D、焦耳

2、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瓦特使蒸汽机成为万能原动机器,并很快就应用到纺织、采矿、冶炼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和欧洲的第一次( ),推动了火车的发展,使世界进入了伟大的 “蒸汽机时代”。

(2)火车的诞生随堂测验

1、1804年,英国矿山技师理查德.特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
A、旅行号
B、火箭号
C、新城堡号
D、龙号

2、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1789-1848年)意识到必须在改进机车的同时注重铁轨的改进。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建成通车,斯蒂芬森驾驶旅行号机车,搭乘了450名旅客,从伊库拉因车站出发,驶向斯托克顿。下午3点47分到达目的地,成功行驶了31.8公里,成为世界上第一列实现商业运行的火车。

(3)内燃机车与电气机车随堂测验

1、1894年,( )研制成功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并投入运营,开创了火车新纪元。但因耗费过高未获推广。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 ),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4)地铁与轻轨随堂测验

1、地铁车宽2.8-3m,一般采用( )节编组列车;轻轨车宽2.6m,一般采用2-4节编组列车。
A、1-3
B、2-4
C、3-5
D、5-8

2、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和轻轨两种形式,又简称城际列车。

(5)动车、高铁、磁悬浮随堂测验

1、铁道部认定:动车指代时速在200千米级别的铁路线路;高铁指代时速在( )千米级别的铁路线路。
A、500
B、250
C、300
D、400

2、采用电磁悬浮系统(Electro Magnetic System)的机车,依靠在机车上的电磁铁和导轨上的铁磁轨道( )产生悬浮,主要见于于德国式常导磁悬浮列车系列。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相互合作
D、相互支撑

3、采用电力悬浮系统(Electro Dynamic System)的机车,将磁铁使用在运动的机车上以在导轨上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产生( )以支撑和导向列车。它主要应用于日本超导磁悬浮列车系列。
A、电磁引力
B、电磁斥力
C、相互作用
D、物理作用

4、普通列车靠机车牵引,车厢本身无动力;而动车车厢本身装配了发动机而具有了动力。由于动力分散,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比普通列车偏小,而速度则更快。

从蒸汽机到高铁单元测验

1、1894年,( )研制成功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并投入运营,开创了火车新纪元。但因耗费过高未获推广。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1705年,英国的( )发明了第一台用于矿山的大气式蒸汽机。
A、瓦特
B、纽科门
C、牛顿
D、焦耳

3、1804年,英国矿山技师理查德.特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
A、旅行号
B、火箭号
C、新城堡号
D、龙号

4、采用电力悬浮系统(Electro Dynamic System)的机车,将磁铁使用在运动的机车上以在导轨上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产生( )以支撑和导向列车。它主要应用于日本超导磁悬浮列车系列。
A、电磁引力
B、电磁斥力
C、相互作用
D、物理作用

5、采用电磁悬浮系统(Electro Magnetic System)的机车,依靠在机车上的电磁铁和导轨上的铁磁轨道( )产生悬浮,主要见于于德国常导磁悬浮列车系列。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相互合作
D、相互支撑

6、地铁车宽2.8-3m,一般采用( )节编组列车;轻轨车宽2.6m,一般采用2-4节编组列车。
A、1-3
B、3-5
C、4-6
D、5-8

7、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瓦特使蒸汽机成为万能原动机器,并很快就应用到纺织、采矿、冶炼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和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火车的发展,使世界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8、普通列车靠机车牵引,车厢本身无动力;而动车车厢本身装配了发动机,也具有动力,运行时不光是机车带动,车厢也会给力。由于动力分散,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比普通列车偏大,而速度则更快。

9、( )年,英国人斯蒂芬森(1789-1848年)意识到必须在改进机车的同时注重铁轨的改进。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建成通车,斯蒂芬森驾驶机车,搭乘了450名旅客,从伊库拉因车站出发,驶向斯托克顿。下午3点47分到达目的地,成功行驶了31.8公里,成为世界上第一列实现商业运行的火车。(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10、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和轻轨两种形式,又简称城市( )

10 飞机与航空(一讲)

(1)人类飞行的梦想随堂测验

1、孔明灯、竹蜻蜓、风筝是( )发明的飞行器,类似孔明灯的热气球在法国、德国盛行。
A、古代希腊人
B、古代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玛雅人

2、1809年, ( )写了《论空中航行》,提出固定翅膀的概念,最先构建了速度与升力关系的空气动力学理论,流行了一百多年,引导了莱特兄弟的成功。
A、李林塔尔
B、莱特兄弟
C、凯利
D、爱迪生

3、奥托.李林塔尔(1848-1896)研制了固定机翼滑翔机,从1891~1896年狂热地飞行了2000多次,获得了( )及空中飞人的美称。

(2)莱特兄弟的发明之旅随堂测验

1、( )1903年12月17日10点30分试飞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A、李林塔尔
B、凯利
C、莱特兄弟
D、马克辛

2、莱特兄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着力研发飞机的平衡操控,设计了用改变机翼边缘角度、安装尾舵、加装副翼、安装两个反向螺旋桨等控制飞行姿态的方案,研制出世界第一个实验风洞和( )kg重的飞机用铝合金轻便马达。(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3、父亲以自己广博的见识,培育了莱特兄弟锲而不舍、坚韧求实的精神。外出时不断来信讲述的奇闻异事与风土人情,以及带回来的奇异玩具,如1878年带给他们的( )等玩具,启迪了他们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

(3)形形色色的飞机随堂测验

1、1913年,( )威廉.爱德华.波音,从邮政运输起步,逐步营建起一个庞大的航空王国——波音飞机公司。从此,飞机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航空事业也发展为完整、崭新的工业。
A、英国的
B、美国的
C、德国的
D、法国的

2、喷气式发动机的问世宣告了喷气机时代的到来,它是飞机向( )发展的动力保障。
A、超音速
B、高超音速
C、无人驾驶
D、太空飞行

3、应用大气在平整表面的地面效应,人们制成了地效飞机,可以掠海面、地面而自动漂浮飞行,其原理是从海面无动力滑翔的海鸥得知的。

4、隐形飞机能够让雷达回波大大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造型应用了类似钻石面的( )将雷达波散射,使回波大大减弱。

飞机与航空单元测验

1、莱特兄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着力研发飞机的平衡操控,设计了用改变机翼边缘角度、安装尾舵、加装副翼、安装两个反向螺旋桨等控制飞行姿态的方案,研制出世界第一个实验风洞和( )重的飞机用铝合金轻便马达。
A、180kg
B、270kg
C、90kg
D、70kg

2、孔明灯、竹蜻蜓、风筝是( )发明的飞行器,类似孔明灯的热气球在法国、德国盛行。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希腊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玛雅人

3、( )于1903年12月17日10点30分试飞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A、李林塔尔
B、凯利
C、莱特兄弟
D、马克辛

4、1913年,( )威廉.爱德华.波音,从邮政运输起步,逐步营建起一个庞大的航空王国——波音飞机公司。从此,飞机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航空事业也发展为完整、崭新的工业。
A、英国的
B、法国的
C、美国的
D、德国的

5、喷气式发动机的问世宣告了喷气机时代的到来,它是飞机向( )发展的动力保障。
A、无人驾驶
B、太空飞行
C、超音速
D、高超音速

6、隐形飞机能够让雷达回波大大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其表面涂上了可以吸收电磁波的涂料,因而可将雷达波散射,使回波大大减弱。

7、父亲以自己广博的见识,培育了莱特兄弟锲而不舍、坚韧求实的精神。外出时不断来信讲述的奇闻异事与风土人情,以及带回来的奇异玩具,如1878年带给他们的( )等玩具,启迪了他们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

8、奥托.李林塔尔(1848-1896)研制了固定机翼滑翔机,从1891~1896年狂热地飞行了2000多次,获得了( )及空中飞人的美称。

11. 火箭与航天(一讲)

(1)火箭的起源与发随堂测验

1、万户利用47枚大火箭捆绑在座椅下作推进器,手执风筝,在一个明月如盘的夜晚,实现了一次升空的试验……但终因( )而失败。
A、无法操控火箭
B、火箭无法点燃
C、身体太重
D、风力干扰

2、点火后自动飞行的火箭的发明是中国的骄傲,早在( ),中国人就将它用于娱乐和军事。
A、汉代
B、宋代
C、唐代
D、元代

3、早在100多年前,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就设计了第一艘宇宙飞船,提出了( )决定推力以及多级火箭的理论,率先将星际航行理想变为现实,并预言人类定能飞向月球。

(2)太空飞行器随堂测验

1、人造卫星主要包括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其( )有地球同步、太阳同步、极地轨道三类。
A、运行轨道
B、飞行方式
C、功能特点
D、服务形式

2、最大推力运载火箭的保持者是1969年由美国的冯·布劳恩研制开发的( )火箭,它将人类首次送上月球,实现了六次阿波罗登月。
A、V-2
B、东方号
C、土星五
D、阿丽亚娜

3、( )的主要特点是在大气层内当做喷气飞机使用,到外太空后再发动更多自身火箭继续飞行的运载工具。它比航天飞机更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可以返回着陆,多次使用。
A、太空梭
B、航天飞机
C、空天飞机
D、土星五火箭

4、由于高效、节能、环保、低碳和更加安全的缘故,( )得以淘汰,空天飞机取而代之。

(3)宇宙航行展望随堂测验

1、太空存在着由太阳、行星、卫星之间的引力平衡点构成的一系列管道,在这些管道里通行可以实现真正的无重力飞行,提高飞行效率。这些管道被科学家称作( )。
A、奇异通道
B、时空隧道
C、虫洞
D、太空隧道(太空高速公路)

2、科学家提出,下一代使用的太空飞行器很可能是( )。只要加上很少一点燃料,它就能飞上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A、电火箭
B、空天飞机
C、核能火箭
D、太阳帆

3、电火箭例如霍尔推进器功率都很小,推力一般有几十毫牛。推力虽小,但持续不断加速同样也能到达月球。

4、目前人类的宇航能力非常有限,以( )年发射的最快的飞行器“新地平线号”为例,2015年飞掠冥王星用了9.5年,飞到太阳系外缘奥尔特星云估计需要1万年,飞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座的α星需要15-30万年,远远不能实现人类在浩瀚宇宙中自由翱翔。(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火箭与航天单元测验

1、科学家提出,下一代使用的太空飞行器很可能是( )。只要加上很少一点燃料,它就能飞上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A、电火箭
B、空天飞机
C、太阳帆
D、核能火箭

2、点火后自动飞行的火箭的发明是中国的骄傲,早在( ),中国人就将它用于娱乐和军事。
A、汉代
B、宋代
C、唐代
D、元代

3、人造卫星主要包括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其( )有地球同步、太阳同步、极地轨道三类。
A、运行轨道
B、飞行方式
C、功能特点
D、服务形式

4、( )的主要特点是在大气层内当做喷气飞机使用,到外太空后再发动更多自身火箭继续飞行的运载工具。它比航天飞机更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可以返回着陆,多次使用。
A、太空梭
B、航天飞机
C、空天飞机
D、土星五火箭

5、最大推力运载火箭的保持者是1969年由美国的冯·布劳恩研制开发的( )火箭,它将人类首次送上月球,实现了六次阿波罗登月。
A、V-2
B、东方号
C、土星五
D、阿丽亚娜

6、太空存在着由太阳、行星、卫星之间的引力平衡点构成的一系列管道,在这些管道里通行可以实现真正的无重力飞行,提高飞行效率。这些管道被科学家称作( )。
A、奇异通道
B、时空隧道
C、虫洞
D、太空隧道(太空高速公路)

7、万户利用47枚大火箭捆绑在座椅下作推进器,手执风筝,在一个明月如盘的夜晚,实现了一次升空的试验……但终因( )而失败。
A、无法操控火箭
B、不切实际的设计缺陷
C、严重技术、工艺的缺陷
D、火箭无法点燃

8、由于高效、节能、环保、低碳和更加安全的缘故,( )得以淘汰,空天飞机取而代之。

9、早在100多年前,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就设计了第一艘宇宙飞船,提出了( )决定推力以及多级火箭的理论,率先将星际航行理想变为现实,并预言人类定能飞向月球。

10、目前人类的宇航能力非常有限,以2006年发射的目前最快的飞行器( )号为例,2015年飞掠冥王星用了9.5年,飞到太阳系外缘奥尔特星云估计需要1万年,飞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座的α星需要15-30万年,远远不能实现人类在浩瀚宇宙中自由翱翔。

12. 改变生活的新材料(两讲)

(1)认识新材料随堂测验

1、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 )求生存发展。
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

2、新材料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品种式样变化多、更新换代快、与新工艺和新技术关系密切、产品由“长大重厚”型向( )转变的特点。

(2)神奇的纳米材料随堂测验

1、超细微颗粒组成的纳米材料会具有种种奇异的性能,它不包括( )。
A、很复杂的化学性质
B、特殊的力学性质
C、特殊的磁学性质
D、大面积比表效应

2、1991年,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 )倍,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
A、5
B、20
C、40
D、100

3、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一亿分子一,即1纳米=1.0×10的负8次方米。

(3)纳米技术的应用随堂测验

1、纳米技术是研究“纳米尺度”即( )内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与手段。
A、100mm至0.1mm范围
B、100nm至0.1nm范围
C、10nm至0.01nm
D、100μm至0.1nm范围

2、提出纳米概念的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曾经憧憬说:“如果有一天可以按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 ),将会产生了不起的奇迹……”。
A、原子
B、分子
C、原子核
D、中子

(4)新型金属材料随堂测验

1、对非晶态金属的特殊性能表述错误的是( )。
A、高强度和高硬度
B、柔韧性和可塑性强
C、金属原子的排列是有序的
D、耐化学腐蚀性强

2、超导金属材料的主要特性有( )。
A、完全抗磁性
B、零电阻
C、很强柔的柔韧性
D、较强的导电能力

(5)高分子合成材料随堂测验

1、下面那些属于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有( )。
A、合成塑料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光导纤维

2、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重量轻、弹性高或强、导热性低。

(6)新型非金属材料随堂测验

1、LED光源所具有的特性是( )。
A、必须使用高压电源
B、耗能高
C、多色发光
D、稳定性低

2、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  )作用来传导光线的透明度极高的玻璃细丝。

(7)生物材料随堂测验

1、生物材料的主要特性不包括( )。
A、生物功能性
B、成型加工性
C、生物相容性
D、性价比合理性

2、生物材料也称为生物工程材料或生物医学材料。

(8)复合材料随堂测验

1、新型复合材料不包括( )。
A、光导纤维
B、陶瓷基复合材料
C、树脂基复合材料
D、金属基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以另一种材料为(  )

学习通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类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学习通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现代科技的优势

现代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优势。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更加便捷地进行通讯、学习、交流和娱乐。例如,现代的智能手机可以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地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使用智能设备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其次,现代科技提高了生产力和经济效益。通过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生产和管理,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例如,现代的工业生产线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现代科技的挑战和问题

现代科技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同时也增加了信息和知识的过剩。人们面临着信息垃圾和虚假信息的困扰,需要通过自身的判断和筛选来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其次,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压力和负担。人类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资源保护,减少污染和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类未来与科技的关系

人类未来与科技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科技的发展将会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将会更加依赖科技来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品质和解决问题。

同时,人类也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科技发展,避免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人类需要更加注重伦理和道德,推动科技应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结语

学习通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我们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科技,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科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学习通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类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学习通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现代科技的优势

现代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优势。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更加便捷地进行通讯、学习、交流和娱乐。例如,现代的智能手机可以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地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使用智能设备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其次,现代科技提高了生产力和经济效益。通过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生产和管理,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例如,现代的工业生产线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现代科技的挑战和问题

现代科技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同时也增加了信息和知识的过剩。人们面临着信息垃圾和虚假信息的困扰,需要通过自身的判断和筛选来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其次,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压力和负担。人类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资源保护,减少污染和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类未来与科技的关系

人类未来与科技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科技的发展将会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将会更加依赖科技来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品质和解决问题。

同时,人类也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科技发展,避免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人类需要更加注重伦理和道德,推动科技应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结语

学习通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我们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科技,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科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