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无机化学(上)_7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电气工程题库2024-05-19 05:36:1492258抢沙发
mooc无机化学(上)_7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摘要: 第二讲 化学热力学基础单元测验11、现有1 mol 理想气体,若它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 d ,在温度 T 下体积为 V ,下述关系正确的是A、PV=M / d)RTB、PVd=RTC、PV=d / ...

mooc无机化学(上)_7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二讲 化学热力学基础

单元测验1

1、无机c完现有1 mol 理想气体,化学若它的上期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 d ,末答在温度 T 下体积为 V ,下述关系正确的案m案是
A、PV=(M / d)RT
B、整答PVd=RT
C、无机c完PV=(d / n)RT
D、化学PM / d =RT

2、上期有 1 L 理想气体,末答若将其绝对温度增加为原来的案m案两倍,同时压力增加为原来的整答三倍,则其体积变为
A、无机c完1 / 6 L
B、化学2 / 3 L
C、上期3 / 2 L
D、6 L

3、一定量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当温度由 100℃上升至 200℃时,则其
A、体积减小一半
B、体积减小但并非减小一半
C、体积增加但并非增加一倍
D、体积增加一倍

4、较多偏离理想气体行为的气体,其分子具有
A、较高的分子速率
B、较小的分子量
C、较大的分子体积
D、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5、混合气体中含有112 g N2 、80 g O2 和 44 g CO2 ,若总压力为 100 kPa ,则氧的分压为
A、13 kPa
B、33 kPa
C、36 kPa
D、50 kPa

6、某未知气体样品为1.0 g ,在温度为100℃、压力为303.9 kPa时的体积是0.20 dm3,则 该气体的分子量是
A、41
B、51
C、61
D、71

7、26℃ 和 111 kPa下,CCl4 蒸气的密度(g/L)为多少? 原子量:C 12 ;Cl 35.5
A、3.65
B、6.88
C、9.66
D、12.1

8、在一个容器内装有 0.30 mol 氮气、0.10 mol 氧气和0.10 mol 氦气,若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100 kPa,则氦气的分压为
A、20 kPa
B、40 kPa
C、60 kPa
D、100 kPa

9、下列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0.01 mol·kg-1 Na2SO4
B、0.02 mol·kg-1 NaAc
C、0.02 mol·kg-1 HAc
D、0.03 mol·kg-1 尿素溶液

10、在20℃ 时,液体A的蒸汽压为 200 Pa,液体 B 的蒸汽压为 300 Pa,等物质的量的液体A和液体 B相混合组成一理想溶液,其总蒸汽压为
A、200 Pa
B、250 Pa
C、300 Pa
D、500 Pa

11、当 1 mol 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 4 mol 溶剂中,则溶液的蒸汽压与纯溶剂的蒸汽压之比为
A、1 ∶ 5
B、1 ∶ 4
C、4 ∶ 5
D、5 ∶ 4

12、某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为 100.400 ℃,则其凝固点为? (水的 Kb=0.512 K·kg·mol-1,Kf=1.86 K·kg·mol-1)
A、-0.110℃
B、-0.400℃
C、-0.746℃
D、-1.45℃

13、体系对环境作20 kJ的功,并失去10 kJ 的热给环境,则体系内能的变化为
A、+30 kJ
B、+10 kJ
C、-10 kJ
D、-30 kJ

14、H2O(l,100℃ ,101.3kPa)→H2O(g, 100℃ ,101.3kPa)设H2O(g)为理想气体,则此过程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
A、>ΔH
B、<ΔH
C、=ΔH
D、=ΔU

15、如果体系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体系的
A、Q=0 W=0 ΔU=0 ΔH=0
B、Q≠0 W ≠0 ΔU=0 ΔH=Q
C、Q=-W ΔU=0 ΔH=0
D、Q≠ -W ΔU=Q-W ΔH=0

16、热力学中关于气体的标准状态的规定是
A、摩尔分数=1
B、分压=100KPa
C、浓度=1 mol/L
D、温度=298K

17、理想气体A,B各1mol在常温1大气压下完全反应A(g)+B(g)=2C(g),对环境做功多少J?
A、2240
B、-2240
C、1120
D、0

18、一个反应的焓变△rHm?等于
A、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总和
B、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总和
C、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总和-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总和
D、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总和-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总和。

19、具有容量性质的状态函数是:
A、温度
B、体积
C、压强
D、硬度

20、标态下2H2(g)+ O2(g)= 2H2O(l)的ΔrHm =-571.6kJ/mol,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
A、-571.6kJ/mol
B、571.6kJ/mol
C、285.8kJ/mol
D、-285.8kJ/mol

21、298 K 时,标准态下,1 g Fe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Fe2O3 (s),放热7.36 kJ 。则298 K 时,Fe2O3 (s)的Δ f HmΘ = (Fe 原子量 56 )
A、-824 kJ·mol-1
B、-412 kJ·mol-1
C、824 kJ·mol-1
D、412 kJ·mol-1

22、下列哪种情况下,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
A、低温
B、高温
C、低压
D、高压
E、气体分子量很小
F、气体分子量很大

23、稀溶液依数性表现为:
A、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B、溶液的沸点升高
C、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D、溶液具有渗透压

24、对于任一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系的内能变化与反应途径无关
B、体系所吸收的热量与反应途径无关
C、体系所作的功与反应途径无关
D、体系的焓变与反应途径无关

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功是状态函数
B、热是状态函数
C、内能绝对值无法测定
D、焓变只与始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26、以下物质,处于标准态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0度的水
C、90度的水
D、2大气压下的氧气
E、1大气压下石墨和钻石的等摩尔比混合物
F、2大气压下氮氧等摩尔比混合气中的的氧气

27、1 mol 物质的量就是1 mol 物质的质量。

28、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相等,则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29、溶液的蒸气压与溶液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蒸气压也越大

30、若空气中水蒸气压高于同温度下某种盐浓溶液的蒸气压,则该盐会发生潮解

31、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各纯组分液体的蒸气压之和

32、体系的焓变就是体系的热量。

33、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零。

34、体积是强度性质,摩尔体积则是容量性质。

35、气态氢原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零。

36、凡是体系的温度升高,体系一定吸热;而温度不变,体系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37、内能的改变值△U可通过测定Q和W算出。由于内能是状态函数,因此,热和功也是状态函数。

单元测验2

1、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g)+ 2 B(s)= 2 C(g)。已知 ΔrHmΘ< 0, 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仅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仅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任何温度下均可以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均难以自发进行

2、某体系在失去15 kJ热给环境后,体系的内能增加了5 kJ,则体系对环境所作的功是
A、20 kJ
B、10 kJ
C、-10 kJ
D、-20 kJ

3、常压下-10℃ 的过冷水变成-10℃ 的冰,在此过程中,?G和?H 的变化正确的是
A、ΔG < 0 ,ΔH > 0
B、ΔG > 0 ,ΔH > 0
C、ΔG = 0 ,ΔH = 0
D、ΔG < 0 ,ΔH < 0

4、水的气化热为44.0 kJ·mol-1,则1.00 mol水蒸气在 100 ℃ 时凝聚为液态水的熵变 为
A、118 J·mol-1·K-1
B、0.118 kJ·mol-1
C、0
D、-118 J·mol-1·K-1

5、在标准压力和373 K下,水蒸气凝聚为液态水时体系中应是
A、ΔH=0
B、ΔS=0
C、ΔG=0
D、ΔU=0

6、下列反应中,Δr SmΘ值绝对值最大的是
A、C(s)+ O2(g)→ CO2(g)
B、2 SO2(g)+ O2(g)→ 2 SO3(g)
C、CaSO4(s)+ 2 H2O(l)→ CaSO4·2H2O(s)
D、3 H2(g)+ N2(g)→ 2 NH3(g)

7、H2O(l,100℃ ,101.3kPa)→H2O(g, 100℃ ,101.3kPa)设H2O(g)为理想气体,则此过程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为
A、>ΔH
B、<ΔH
C、=ΔH
D、=ΔU

8、在下列反应中,焓变等于AgBr(s)的ΔfHmΘ的反应是
A、Ag+(aq)+Br-(aq)=AgBr(s)
B、2 Ag(s)+Br2(g)=2 AgBr(s)
C、Ag(s)+1/2 Br2(l)=AgBr(s)
D、Ag(s)+1/2 Br2(g)=AgBr(s)

9、下列单质的ΔfHmΘ不等于零的是
A、Fe (s)
B、C (石墨)
C、Ne (g)
D、Cl2 (l)

10、氢气和氧气在绝热钢筒中反应生成水,下列状态函数增加值为零的是
A、△U
B、△H
C、△S
D、△G

11、373 K及101.325 kPa下,H2O(l)= H2O(g),该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变正确的是
A、ΔUΘ=0
B、ΔSΘ=0
C、ΔHΘ=0
D、ΔGΘ=0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恒压下,凡是自发过程一定是放热的
B、因为焓是状态函数,而恒压反应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C、单质的Δf HmΘ 和Δf GmΘ都为零
D、在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体系自由能减少的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

13、冰的熔化热为6008 J·mol-1 ,在0℃时1.00 mol冰熔化的熵变为
A、334 J·mol-1·K-1
B、22.0 J·mol-1·K-1
C、0
D、-22 J·mol-1·K-1

14、下列物质在0 K时的标准熵为0的是
A、理想溶液
B、理想气体
C、纯的单质
D、完美晶体

15、关于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298 K时,纯物质的SmΘ = 0
B、稳定单质的SmΘ = 0
C、对孤立体系而言,ΔrSmΘ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16、下列反应中,ΔrSmΘ >0 的是
A、2 H2(g)+O2(g) = 2 H2O(g)
B、N2(s)+3 H2(g) = 2 NH3(g)
C、NH4Cl(s)=NH3(g)+HCl(g)
D、C(s)+O2(g) = CO2(g)

17、反应 Mg(s)+1/2 O2(g) = MgO(s) ,ΔrHmΘ =-601.1 kJ · mol-1 ,如果反应是在高温恒压绝热的条件下进行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不能变成产物
B、体系反应后温度下降
C、体系反应后温度上升
D、反应后熵增加

18、下列热力学函数中数值不为零的是
A、ΔfHmΘ (Cl2,g)
B、Δf GmΘ(Br,l )
C、Δf GmΘ(Hg,l )
D、SmΘ (H2,g )

19、已知反应 B4C(s)+4 O2(g)=2 B2O3(s)+CO2(g) 的ΔrHmΘ=-2859 kJ · mol-1 ; 而且ΔfHmΘ (B2O3,s)=-1273 kJ · mol-1 ;ΔfHmΘ (CO2,g)=-393 kJ · mol 。 则ΔfHmΘ (B4C,s)为
A、-2859 kJ · mol-1
B、-1666 kJ · mol-1
C、1666 kJ · mol-1
D、-80.0 kJ · mol-1

20、对于等温等压下不做非体积功的体系,若在非标准状态下自发进行,下列表示正确的 是
A、ΔrHmΘ < 0
B、ΔrSmΘ < 0
C、ΔrGm < 0
D、ΔrGmΘ < 0

2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Q
B、H
C、S
D、G

22、等压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的ΔrHmΘ (298.15 K)为-300 kJ · mol-1,ΔrSmΘ(298.15 K) 为-300 J · mol-1 · K-1,这表明该反应能
A、高温时正向自发
B、高温时逆向自发
C、低温时正向自发
D、低温时逆向自发

2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体系的熵与温度有关
B、体系的熵与温度无关
C、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
D、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24、在 373 K和101.325 kPa 下,变化过程 H2O(l)→ H2O(g),下面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ΔU=ΔH
B、ΔH < 0
C、ΔH < ΔU
D、ΔH = Qp
E、ΔG=0

25、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的Δ rSmΘ 为负值的是
A、2 AgNO3 (s) → 2 Ag (s) + 2 NO2 (g) + O2 (g)
B、CaO (s) + CO2 (g)→ CaCO3 (s)
C、2 NO (g) → N2 (g) + O2 (g)
D、H2 (g) + F2 (g) → 2 HF (g)

26、稳定单质在298K、101.325kPa下,SmΘ、Δ f GmΘ 、Δ f HmΘ 均为零

27、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 判断任意一个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唯一标准是ΔGΘ< 0

28、在恒压下,凡是自发过程一定是放热的

29、气体反应的Δ rGmΘ 是指反应物和产物都处于298K、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01.3 kPa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30、反应 H2 ( g ) + S ( g ) → H2S ( g ) 的Δ rHmΘ 就是 H2S ( g )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 f HmΘ

31、弹式量热计所测得的热效应是恒压热效应

32、孤立体系的内能是守恒的

33、某化学反应的Δ rGmΘ > 0 ,则该反是不能发生的。

34、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一切放热且熵增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第三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测验3

1、当反应 A2 + B2 = 2 A B 的速率方程为 υ=k [A2][ B2] 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
A、一定是基元反应
B、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
D、对A来说是零级反应

2、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采取的手段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移去产物
D、加催化剂

3、反应 C(s)+ O2 = CO2 (g) 的ΔH < 0 ,欲增加正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中无用的是
A、增加氧的分压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减少 CO2 的分压

4、某反应的速率常数 k 的单位为 s-1时,该反应是
A、零级反应
B、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5、某反应的活化能为 65 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A、65 kJ·mol-1
B、-65 kJ·mol-1
C、32.5 kJ·mol-1
D、无法确定

6、某化学反应进行 1 h , 反应完成 50%,进行 2 h , 反应完成 100%,则此反应是
A、零级反应
B、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7、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υ=k [A]X[B]Y,当[A]减少 50% 时,υ降低至原来的 1/4 ,当[B]增加到原来 2 倍时,υ增加到原来的 1.41 倍,则 X、Y 分别为
A、X = 0.5 Y = 1
B、X = 2 Y = 0.7
C、X = 2 Y = 0.5
D、X = 2 Y = 2

8、基元反应 2 NO + O2 = 2 NO2,在一定温度下,p (O2)不变,p (NO) 增加到原来的2 倍,则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
A、2 倍
B、4 倍
C、9 倍
D、1/4 倍

9、一般说,温度升高,反应速率明显加大,其主要原因是
A、反应物浓度增大
B、反应物压力增大
C、活化分子百分率增加
D、活化能降低

10、某可逆反应的 ΔrHmΘ < 0 ,当温度升高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标准平衡常数也增大
B、正反应速率常数不变,标准平衡常数不变
C、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的倍数比逆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的倍数小
D、逆反应速率常数增大,标准平衡常数不变
E、平衡正向移动

11、反应 A + B = C ,由三个实验得到下列数据: [A] / mol·L-1 [B] / mol·L-1 生成C的υ/ mol·L-1·s-1 0.03 0.03 0.3×10-4 0.06 0.06 1.2×10-4 0.06 0.09 2.7×10-4 与实验结果相符的速率方程是
A、υ=k [B]1/ 2
B、υ=k [B]
C、υ=k [B]2
D、υ=k [A][B] 2

12、反应 2 A→ B ,速率常数为k ,如果用 ln k 对 1/T作图时得一直线,则影响该直线斜率的因素是
A、反应的自由能变 △G
B、反应的活化能 Ea
C、反应的热效应 △H
D、产物的生成焓

13、已知某反应的 ΔrGmΘ > 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值
A、KΘ> 0
B、KΘ< 0
C、KΘ> 1
D、KΘ< 1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起始浓度而变
B、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另一种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不同而异
C、平衡常数随起始浓度不同而变化
D、平衡常数不随温度变化

15、对于反应 2 CO(g)+ O2(g)= 2 CO2(g),ΔrHmΘ=-569 kJ·mol-1,则提高CO(g) 的理论转化率的措施是
A、提高温度
B、使用催化剂
C、加入惰性气体以提高总压力
D、增加 O2(g)的浓度

16、下列反应 2 SO2(g)+ O2(g)= 2 SO3(g) 达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惰性气体 He ,使总压力增加一倍,则
A、平衡向左移动
B、平衡向右移动
C、平衡不发生移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7、反应 N2(g)+ 3 H2 (g)= 2 NH3(g)ΔrHmΘ=-92 kJ·mol-1,从热力学观点看要使 H2(g)达到最大转化率,反应条件应该是
A、低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18、已知: H2 (g)+ S(s)= H2S(g) K1 S(s) + O2(g)= SO2(g) K2 则反应 H2 (g)+ SO2(g)= O2(g)+ H2S(g)的 K 为
A、K1 + K2
B、K1 - K2
C、K1 × K2
D、K1 ∕ K2

19、在300 K时,反应 ① 的 Kp 值为 2.46,则反应 ② 的 Kp 值为 ① NO2(g)= 1/2 N2O4(g) ② 2 NO2(g)= N2O4(g)
A、6.05
B、4.92
C、2.46
D、1.57

20、在 523 K 时,反应 PCl5(g)= PCl3(g)+ Cl2(g) 的 KΘ=1.85 , 则反应的 ΔrGmΘ(kJ·mol-1)为
A、2.67
B、- 2.67
C、2670
D、- 2670

21、在一定温度下,将 1.00 mol SO3(g)放在 1.00 L 密闭容器中,下列反应 2 SO2(g)+ O2(g)= 2 SO3(g)达到平衡时,SO2(g)为 0.60 mol ,则反应的 Kc 为
A、2.82
B、2.27
C、1.48
D、1.91

2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很大,表示该反应
A、是放热反应
B、活化能很大
C、反应的可能性很大
D、反应的速度很大

23、可逆反应 PCl5(g)= PCl3(g)+ Cl2(g),在473 K达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48.5%,573 K 时 PCl5的分解率为97.0%,则该反应为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正反应平衡常数为 2
D、逆反应平衡常数为 2

24、密闭容器中气体反应 A + B = C 已达到平衡,若在相同温度下将体积缩小 2 / 3 ,则平衡常数 KΘ 将变为原来的
A、2 倍
B、2 / 3
C、1 / 3
D、不变

25、对于一个给定条件下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A、速率常数 k 变小
B、平衡常数 K 变大
C、正反应速率降低
D、逆反应速率增加
E、速率常数 k 不变

26、对于催化剂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C、加入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D、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E、加入催化剂后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降低

27、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rHmΘ越负,反应放热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B、ΔrGmΘ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C、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8、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ΔrGmΘ = 0
D、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9、为了测定某反应的活化能,理论上只要测定出该反应在两个温度时反应速率常数 即可,但这样得到的活化能数据往往不准确

30、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组成不发生改变,质量也不变。

31、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速率也越快。

32、正 、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33、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ΔrGmΘ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34、反应的速率常数与作用物的浓度无关。

35、液态水在100℃、101.3 kPa条件下气化为水蒸气;冰在0℃、101.3 kPa条件下 转化为液态水,这些过程均可认为是可逆过程,因此△G = 0 。

36、等温方程式 Δ G = Δ GΘ + RT ln Q 仅适用于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37、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也越大。

38、对于一个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其反应物的转化率就越低。

39、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是零。

40、某反应 A2(g) + 2 B2(g) = 2 AB2(g) ΔrHmΘ < 0 。欲使平衡移向左边,可以 采取的方法是增加压力和温度

41、一定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Θ值与该反应条件下的Δ rGm有关。

第四讲 酸碱解离平衡与沉淀溶解

单元测验4

1、某酸 HA 的 Ka = 8.4×10-4,0.10 mol·L-1此酸的 H+ 浓度为
A、9.2×10-3 mol·L-1
B、1.8×10-2 mol·L-1
C、2.9×10-3 mol·L-1
D、8.8×10-3 mol·L-1

2、下列各组混合液中,能作为缓冲溶液的是
A、10 ml 0.2 mol·L-1 HCl 和 10 ml 0.1 mol·L-1 NaCl
B、10 ml 0.2 mol·L-1 HAc 和 10 ml 0.1 mol·L-1 NaOH
C、10 ml 0.2 mol·L-1 HAc 和 10 ml 0.3 mol·L-1 NaOH
D、10 ml 0.2 mol·L-1 HCl 和 10 ml 0.2 mol·L-1 NaOH

3、CaC2O4 的 Ksp 为 2.6×10-9 ,在含0.020 mol·L-1 Ca2+ 的溶液中形成沉淀时,所需 C2O42- 离子浓度至少应为
A、1.1×10-9 mol·L-1
B、1.3×10-7 mol·L-1
C、2.2×10-5 mol·L-1
D、2.2×10-7 mol·L-1

4、0.10 mol·L-1HCN溶液的电离度为0.01% ,则氢氰酸的电离常数是
A、10-2
B、10-4
C、10-7
D、10-9

5、0.50 mol·L-1 HAc 的电离度是(Ka (HAc)= 1.8×10-5)
A、0.30%
B、1.3%
C、0.60%
D、0.90%

6、已知:H2CO3 的 Ka1=4.2×10-7,Ka2=5.6×10-11 ,则0.10 mol·L-1碳酸钠溶液的pH值约为
A、5.6
B、7.0
C、8.3
D、11.6

7、pH=1.0和pH=3.0的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0.3
B、1.0
C、1.3
D、1.5

8、制备 2.00 L pH=9.4 的 NaAc 溶液,需 NaAc 的物质的量为 (已知:Ka (HAc)= 1.76×10-5)
A、2.2 mol
B、1.1mol
C、5.7×10-10mol
D、1.9×10-10

9、0.5 L的 0.6 mol·L-1 HF 溶液,欲使电离度增加到原来的 4 倍,应将原溶液稀释到
A、4 L
B、5 L
C、6 L
D、8 L

10、HX 的电离常数 Ka = 1×10-4 ,在0.05 mol·L-1 HX 和0.50 mol·L-1的 KX 溶液中,其 [H+] 近似是
A、10-3 mol·L-1
B、2×10-5 mol·L-1
C、10-5mol·L-1
D、10-8 mol·L-1

11、Ag2CrO4 的 Ksp=9.0×10-12 ,其饱和溶液中 Ag+ 离子浓度为
A、1.3×10-4 mol·L-1
B、2.1×10-4 mol·L-1
C、2.6×10-4 mol·L-1
D、4.2×10-4 mol·L-1

12、锌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反应为 Zn2++H2O = ZnOH+ + H+,平衡常数K=2.5×10-10,则0.10 mol·L-1的 ZnCl2溶液的pH值为
A、3.25
B、4.34
C、5.30
D、6.78

13、加 NH4Cl(s)到 NH3·H2O 溶液中,将使
A、Kb 变大
B、Kb 变小
C、pH值变大
D、pH值变小

14、已知H2S的K1=9.1×10-8,K2=1.1×10-12,Ksp(CuS) = 8.5×10-45。在0.10 mol·L-1的CuSO4溶液中不断通入 H2S(g)至饱和 ,则溶液中残留的 Cu2+离子浓度(mol·L-1)为
A、7.7×10-33
B、2.5×10-20
C、1.7×10-25
D、3.4×10-26

15、Ag3PO4 的 Ksp=1.4×10-16 ,则其溶解度(mol·L-1)为
A、1.4×10-4
B、4.8×10-5
C、9.6×10-6
D、1.2×10-8

16、在一定温度下,向含有 AgCl(s)的饱和 AgCl 溶液中加水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gCl 的溶解度增大,Ksp 不变
B、AgCl 的溶解度、Ksp 均不变
C、AgCl 的Ksp 增大
D、AgCl 的溶解度、Ksp 均增大

17、CaF2 的饱和溶液浓度为 2.0×10-4 mol·L-1,则其 Ksp 为
A、2.6×10-9
B、3.2×10-11
C、4.4×10-12
D、8.5×10-10

18、过量AgCl溶解在下列各物质中,其中Ag+浓度最小的是
A、100 ml 水
B、1000 ml 水
C、1000 ml 0.50 mol · L-1KNO3溶液
D、100 ml 0.2 mol · L-1KCl溶液

19、HAc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物种是
A、H+
B、Ac-
C、OH-
D、HAc

20、为测定某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将待测弱酸溶于水得 50 ml 溶液,把此溶液分成两等分。一份用NaOH中和,然后与另一份未被中和的弱酸混合,测得此溶液pH 为4.00 ,则该弱酸的Ka值为
A、5.0×10-5
B、2.0×10-4
C、1.0×10-4
D、4.0×10-4

21、下列有关分步沉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度积先达到Ksp的先沉淀出来
B、沉淀时所需沉淀试剂浓度小者先沉淀出来
C、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
D、被沉淀离子浓度大的先沉淀

22、下列各对溶液中,能够用于配制缓冲溶液的是
A、HCl和NH4Cl
B、NaHSO4和Na2SO4
C、HF和NaOH
D、HCl和NaOH

23、欲使CaCO3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1.0 mol · L-1的Na2CO3溶液
B、加入2.0 mol · L-1的NaOH溶液
C、加入2.0 mol · L-1的HCl溶液
D、加多一倍水
E、加钙离子络合剂EDTA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是否完全的标志是被沉淀离子是否符合规定的某种限度,不一定指被沉淀离 子在溶液中就不存在。
B、沉淀的转化只能是由溶解度大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
C、pH = 2 和 pH = 6 的溶液 H+ 的浓度相差10000倍。
D、pH小于7的溶液称为酸性溶液

25、反应CaSO4+Na2CO3=CaCO3+Na2SO4进行的较为彻底,说明
A、Ksp(CaSO4)>Ksp(CaCO3)
B、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
C、CaSO4比CaCO3更难溶
D、CaCO3比CaSO4更难溶

26、无论是多元酸还是多元碱,它们的逐级解离常数总符合下列规律 K1Θ> K2Θ> K3Θ

27、根据稀释定律 ,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则电离度越大,因此对某一弱酸来说,其溶液越稀,[H+] 越大,pH 值越小

28、在多元酸溶液中,由于有同离子效应,因而使其第二、第三步的解离度降低

29、在混合离子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时,常常是溶度积小的盐先沉淀出来。

30、难溶电解质中,溶度积小的要比溶度积大的溶解度要小。

31、把溶解度大的难溶物转化为溶解度小的难溶物是较易实现的。

32、在一定温度下,向含有 AgCl(s)的饱和 AgCl 溶液中加水平衡后 ,则AgCl 的溶解度、Ksp 均不变。

33、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小于其溶度积时,该难溶电解质就会溶解。

34、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AgCl为弱电解质。

35、弱电解质的离解度与其浓度成反比。

36、在一定温度下,某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钠,由于同离子效应,醋酸的离解常数将下降。

第五讲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单元测验5

1、向原电池 (-)Zn | Zn2+(1 mol·L-1)‖Cu2+(1 mol·L-1)| Cu(+) 的正极中通入H2S 气体,则电池的电动势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已知jΘ(Ti+/Ti)=-0.34 v,jΘ(Ti3+/Ti)=0.72 v,则jΘ(Ti3+/Ti+)为
A、( 0.72 + 0.34 )/ 2 v
B、( 0.72 - 0.34 )/ 2 v
C、( 0.72×3 + 0.34 )/ 2 v
D、(0.72×3+ 0.34)v

3、下列电对中 jΘ 值最大的是
A、jΘ(Ag+ / Ag)
B、jΘ(Ag(NH3)2+/ Ag)
C、jΘ(Ag(CN)2- / Ag)
D、jΘ(AgI / Ag)

4、A,B,C,D 四种金属,将 A,B 用导线连接,浸在稀硫酸中,在A 表面上有氢气放出,B 逐渐溶解;将含有A,C 两种金属的阳离子溶液进行电解时,阴极上先析出 C ;把 D 置于 B 的盐溶液中有 B 析出。则这四种金属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 B >C >D
B、D >B >C >A
C、C >D >A >B
D、B >C >D >A

5、下面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不随酸度变化的是
A、NO3-/ HNO2
B、SO42-/ H2SO3
C、Fe(OH)3 / Fe(OH)2
D、MnO4-/ MnO42-

6、当 pH = 10 时,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
A、-0.59 v
B、-0.30
C、0.30
D、0.59

7、某氢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jΘ =+0.240 v)组成原电池 ,若要使电池电动势达到 +0.299 v ,则溶液的 pH 值是
A、1
B、2
C、3
D、4

8、已知:jΘ(MnO4- / Mn2+)=+1.51 v, jΘ( MnO4-/ MnO2)=+1.68 v, jΘ( MnO4-/ MnO42-)=+0.56 v , 则它们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排列的次序正确的是
A、MnO42->MnO2 >Mn2+
B、Mn2+ > MnO42- > MnO2
C、MnO42- >Mn2+ > MnO2
D、MnO2 > MnO42->Mn2+

9、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各组中所表示的Δr GmΘ ,EΘ ,KΘ 的关系正确的应是
A、Δr GmΘ> 0;EΘ< 0;KΘ<1
B、Δr GmΘ> 0; EΘ> 0;KΘ> 1
C、Δr GmΘ< 0 ;EΘ< 0;KΘ> 1
D、Δr GmΘ< 0; EΘ> 0;KΘ< 1

10、对于下面两个反应方程式 ,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2 Fe3+ + Sn2+ = Sn4+ + 2 Fe2+ ; Fe3+ +(1/2)Sn2+ =(1/2)Sn4+ + Fe2+
A、两式的 EΘ ,Δr GmΘ ,KΘ 都相等
B、两式的 EΘ ,Δr GmΘ ,KΘ 不等
C、两式的 Δr GmΘ相等 ,EΘ ,KΘ 不等
D、两式的 EΘ 相等,Δr GmΘ ,KΘ 不等

11、某一电池由下列两个半反应组成:A-2 e- = A2+ 和 B2++2 e- = B 。则反应 A + B2+ = A2+ + B 的平衡常数是 1.0×104 ,则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是
A、+1.20 v
B、+0.12 v
C、+0.07 v
D、-0.50 v

12、由铬在酸性溶液中的元素电势图 ,可确定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Cr3+ - 0.41 v Cr2+ - 0.91 v Cr
A、3 Cr2+ → 2 Cr3+ + Cr
B、Cr + Cr2+ → 2 Cr3+
C、2 Cr → Cr2+ + Cr3+
D、2 Cr3+ + Cr → 3 Cr2+

13、有一原电池:Pt∣Fe3+(1mol·L-1), Fe2+(1mol·L-1)‖Ce4+(1mol·L-1), Ce3+(1mol·L-1)∣Pt 则该电池的电池反应是
A、Ce3+ + Fe3+ = Ce4+ + Fe2+
B、Ce4+ + Fe2+ = Ce3+ + Fe3+
C、Ce3+ + Fe2+ = Ce4+ + Fe
D、Ce4+ + Fe3+ = Ce3+ + Fe2+

14、原电池中关于盐桥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桥的电解质可中和两半电池中过剩的电荷
B、盐桥可维持氧化还原反应进行
C、电子通过盐桥流动
D、盐桥中的电解质不参与电极反应

15、反应 3 A2++2 B = 3 A + 2 B3+ 标准状态下电池电动势为1.8 v ;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1.6 v ,则该反应的lg KΘ为
A、(3X1.8)/ 0.0592
B、(6X1.8)/ 0.0592
C、(3X1.6)/ 0.0592
D、(6X1.6)/ 0.0592

16、浓度不大时,对于半反应 M+ + n e-= M(s) 的电极电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j 值随 [M+] 增大而增大
B、j 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j 的数值随着 n 的增大而增大
D、j 的数值与 M(s) 的多少无关

1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因为电对 Ni2+ + 2 e- = Ni 的 jΘ = -0.23 v ,所以电对 2 Ni2+ + 4 e- = 2 Ni 的 jΘ = -0.46 v
B、含氧酸根的氧化能力通常随溶液的 pH值减小而增强
C、因为 jΘ(Cl2 / Cl-) > jΘ(MnO2 / Mn2+) ,所以不能用MnO2与盐酸作用制取氯气
D、已知 jΘ(Zn2+ / Zn) = -0.762 v ,jΘ(Cu2+ / Cu) = 0.347 v ,所以当铜锌原电池的电动势大于0时 ,Cu2+ 的浓度必定大于 Zn2+ 的浓度

18、对原电池(-)Zn∣Zn2+(m1) ‖ Ag+(m2) ∣Ag (+) ,欲使其电动势增加,可采取的措施有
A、增大 Zn2+的浓度
B、增大 Ag+的浓度
C、降低 Zn2+的浓度
D、加大锌电极的面积
E、降低 Ag+的浓度

19、原电池的电池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0、金属越活泼,其还原性越强,电极电势的数值越负

21、氧化还原电对H2O2 / H2O的电极电势与 pH 值无关

22、歧化反应是同一物种里两种原子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23、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能够组成一个原电池

24、原电池的EΘ 越大,KΘ 越大,则电池反应的速率越快

25、在电极反应 Ag+ + e- = Ag 中加入少量 NaI 固体,则Ag 的还原性将增强。

26、电极电势数值大,意味着氧化态的的氧化能力强

第六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单元测验6

1、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套量子数(n,l,m,s)的电子,能量最大的电子具有的量子数是
A、3,2,+1,+1/2
B、2,1,+1,-1/2
C、3,1,0,-1/2
D、3,1,-1,+1/2

2、主量子数n=3的一个电子的下列四个量子数组,取值正确的是
A、3,2,1,0
B、3,2,-1,+1/2
C、3,3,1,+1/2
D、3,1,2,+1/2

3、原子序数为 19 的元素的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为
A、n = 1, l = 0 ,m = 0 , s = +1/2
B、n = 2, l = 1, m = 0 , s =+1/2
C、n = 3, l = 2 ,m = 1, s =+1/2
D、n = 4, l = 0 ,m = 0 , s =+1/2

4、下列四种电子构型的原子中(n=2、3、4)第一电离能最低的是
A、ns2np3
B、ns2np4
C、ns2np5
D、ns2np6

5、ψ(3,2,1)可以代表下列哪个简并轨道中的一个
A、2 p 轨道
B、3d 轨道
C、3 p 轨道
D、4f 轨道

6、3 d 5 符号表示的意义是
A、3个 d 轨道上的 5 个电子
B、第三电子层上的 5 个d 轨道
C、第三电子层上一个d轨道有5个电子
D、第三电子层d轨道上的5个d电子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F2 的键能低于Cl2
B、F的电负性低于Cl
C、F 的电子亲和能大于Cl
D、F的第一电离能低于Cl

8、金属钠形成离子时一般为+1价,而不是+2价的原因是
A、钠的第一电离能很大
B、钠的第二电离能很大
C、钠的电负性很小
D、钠的原子半径很大

9、对于原子的s 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距原子核最近
B、必有成对电子
C、球形对称
D、具有方向性

10、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 y 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
A、3 Pz
B、3 d z2
C、3 s
D、3 Px

11、电子的波动性是
A、一种机械波
B、一种电磁波
C、一种几率波
D、电子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

12、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Ar] 3 d 5 4 s 2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s 区
B、p 区
C、d 区
D、ds 区

13、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
B、Al3+
C、S2-
D、Cl-

14、下列元素中各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A、Be
B、B
C、C
D、N

15、量子力学中所说的原子轨道是指
A、波函数ψ n,l,m,s
B、电子云
C、波函数ψ n,l,m
D、几率密度

16、原子的电子构型为 1 s2 2 s2 2 p6 3 s2 3 p6 3 d10 4 s2 4 p5 时,它的最可能的价态为
A、-1
B、-3
C、+1
D、+3
E、+5

17、最外层上有二个电子,其量子数n=3,l=0的元素属于
A、d 区
B、s 区
C、f 区
D、p 区

18、原子L 壳层中的电子数目最多为
A、8
B、18
C、10
D、32

19、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大小均由主量子数n所决定

20、所有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有特定的空间取向

21、主量子数n为4时,可能的原子轨道总数为16,可容纳的电子总数为32

22、所有非金属元素(H除外)都在p区,但p区元素并不都是非金属元素

23、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都是从一个方面反映孤立气态原子失去和获得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则反映了化合态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

24、波动性是微观粒子的普遍特征,但一个电子短时间的运动并不能显示波动性,只 有长时间运动的统计性结果才显示出波动性

25、副族元素都是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减弱

26、某一原子轨道是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即波函数

27、磁量子数m=0 的轨道都是球形轨道

第七讲 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单元测验7

1、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成键轨道不是sp2杂化的是
A、NO 3-
B、HCHO
C、BF3
D、NH3

2、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轨道是
A、sp
B、sp2
C、sp3
D、dsp2

3、下列化合物中,极性最大的是
A、CS2
B、H2S
C、SO3
D、SnCl4

4、下列液态物质中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的是
A、H2O
B、CO
C、HF
D、Xe

5、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四面体,而分子(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V 字形的是
A、NH4+
B、SO2
C、ICl2-
D、OF2

6、几何形状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或离子是
A、SO3
B、SO3 2-
C、CH3 -
D、PH3

7、根据VSEPR理论,BrF3分子的几何构型为
A、平面三角形
B、三角锥形
C、三角双锥形
D、T形

8、若中心原子采用s p3 d2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空间构型可能是
A、八面体
B、平面正方形
C、四方锥形
D、以上三种均有可能

9、下列关于 O22- 和 O2- 的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离子都比 O2 分子稳定性小
B、O22- 的键长比 O2- 键长短
C、O22- 是反磁性的,而 O2- 是顺磁性的
D、O22- 的键能比 O2- 的键能小

10、用分子轨道理论来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2+的键能比N2分子的小
B、CO+的键级是2.5
C、N2-和O2+是等电子体系
D、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中,只有Be2分子不能稳定存在

11、下列关于杂化轨道说法错误的有
A、所有原子轨道都参与杂化
B、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参与杂化
C、杂化轨道能量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
D、杂化前后轨道的总数一定相等

12、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应满足最大重叠原理,所以沿键轴以“头碰头”方式才能形成 共价键。

13、BeCl2分子与XeF2 分子的偶极矩为零,由此可以推断Be原子和Xe原子均采用 s p 杂化轨道成键

14、SiH4 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是非极性分子,其化学键也是非极性的

15、由于离子的极化,可以造成化学键型的转化

16、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的半径就越大

17、AgF易溶于水,AgBr难溶于水,主要是由于F-离子比Br-离子难变形

18、在NH3分子中有三个 N-H 键,它们的键能相同,因此破坏每个N-H 键所消耗的能量也相同

19、由于稀有气体原子中没有单电子,所以它们不能形成共价键

20、BCl3分子中B原子采取s p 2 等性杂化,而NF3分子中,N原子采取的是 s p 3 不等性杂化。

21、CH4分子中,C原子采取s p 3 等性杂化,在CH3Cl分子中,C原子采取的是s p 3 不等性杂化

22、HF液体的的氢键键能比H2O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3、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24、当分子的中心原子以s p 3 杂化成键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

25、CH4分子中的s p3杂化轨道是由H原子的1个n s轨道和C原子的3个p轨道混 合起来而形成的

26、OF2分子空间构型为 “V” 字形,是一个极性分子

27、HF,HCl,HBr,HI的分子量依次增大,分子间力依次增强,则其熔、沸点依次升高

28、根据分子轨道理论,B2是顺磁性物质

第八讲 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验8

1、下列化合物中,极性最大的是
A、CS2
B、H2S
C、SO3
D、SnCl4

2、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不等于零的是
A、BeCl2
B、BF3
C、NF3
D、CO2

3、下列液态物质中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的是
A、H2O
B、CO
C、HF
D、Xe

4、下列各组离子中,离子的极化力最强的是
A、K+、Li+
B、Ca2+、Mg2+
C、Fe3+、Ti4+
D、Sc3+、Y3+

5、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正确的是
A、NaCl > NaF
B、CCl4 > CBr4
C、H2S > H2Te
D、FeCl3 < FeCl2

6、下列各组离子化合物的晶格能变化顺序中,正确的是
A、MgO> CaO> Al2O3
B、LiF> NaCl >KI
C、RbBr< CsI <KCl
D、BaS> BaO> BaCl2

7、下列体系中,溶质和溶剂分子间,三种分子间力和氢键都存在的是
A、I2和CCl4溶液
B、I2酒精溶液
C、酒精的水溶液
D、CH3Cl的CCl4溶液

8、下列物质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CuCl2 b、SiO2 c、NH3 d、PH3
A、a > b > c > d
B、b > a > c > d
C、b > a > d > c
D、a > b > d > c

9、在下列各种含氢化合物中,有氢键的是
A、CHF3
B、C2H6
C、C6H6
D、HCOOH

10、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KCl
B、CO
C、Na2SO4
D、NH4+

11、干冰升华时吸收的能量用于克服
A、键能
B、取向力
C、诱导力
D、色散力

12、石英和金刚石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具有四面体结构
B、都是以共价键结合的原子晶体
C、都具有非极性共价键
D、其硬度和熔点相近

13、下列离子中,属于(9~17)电子构型的是
A、Li+
B、F-
C、Fe3+
D、Pb2+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离子的电荷数越多,核间距离越大,晶格能越大
B、离子晶体在熔融时能导电
C、离子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
D、离子晶体中,晶格能越大,通常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15、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的共价键

16、SiH4 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是非极性分子,其化学键也是非极性的

17、只有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所以取向力总是大于色散力和诱导力

18、分子的极化率越大,分子的变形性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强

19、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20、由于离子的极化,可以造成化学键型的转化

21、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则其电荷密度越大,离子键越强,该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也越大

22、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的半径就越大

23、AgF易溶于水,AgBr难溶于水,主要是由于F-离子比Br-离子难变形

24、同族元素往往有一些相似的性质。CO2固体(干冰)是分子晶体,由于碳和硅同 族,从而可推断SiO2也属于分子晶体

25、HF液体的的氢键键能比H2O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6、氢键是含有氢原子的分子中的一种特殊化学键

27、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28、晶格能就是组成离子晶体时,离子键的键能

第九讲 酸碱理论与溶剂化学

单元测验9

1、按酸碱质子理论考虑,在水溶液中既可作酸亦可作碱的物质是
A、Cl-
B、NH4+
C、HCO3-
D、H3O+

2、在反应 BF3 + NH3 = F3B NH3 中, BF3 为
A、Arrhenius 碱
B、Bronsted 酸
C、Lewis 碱
D、Lewis 酸

3、NH4+ 的共轭碱是
A、OH-
B、NH3
C、NH2-
D、NH2-

4、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A、NH3 、 NH2-
B、NaOH 、Na+
C、OH- 、O2-
D、H3O+ 、H2O

5、化学反应Ag(NH3)2++ Br-=AgBr↓+2 NH3 按照路易斯酸碱理论,它应属于
A、碱取代反应
B、置换反应
C、酸取代反应
D、沉淀反应

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HNO3 + H2SO4 = H2NO3+ + HSO4- 正反应中的酸是
A、HSO4-
B、HNO3
C、H2SO4
D、H2NO3+

7、H2O、HAc、HCN的共轭碱的碱性强弱顺序是
A、OH->Ac->CN-
B、CN->OH->Ac-
C、OH-> CN->Ac-
D、CN->Ac-> OH-

8、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pH < 7的是
A、NH4Ac
B、Na2CO3
C、NH4Cl
D、NaHCO3

9、下列物质中可作为路易斯酸的是
A、Cu2+
B、Br-
C、NH3
D、BF3
E、H2O

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酸碱反应的方向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弱酸和弱碱
B、化合物中没有盐的概念
C、酸愈强 ,其共轭碱也愈强
D、水溶液中的离解反应、水解反应、中和反应都属于质子的转移反应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子对的接受体称为酸 ,电子对的给予体称为碱
B、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与碱之间形成配位键
C、凡是金属离子都可作为酸
D、凡是阳离子都不可能作为碱

12、H2O作为溶剂,对HCl , HAc , NH3 , CH3OH有区分效应

13、pH 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

14、酸碱反应到达终点后溶液的pH 值呈中性

15、离子都是质子酸碱的共轭碱

16、水的离子积常数本质是水在该温度下解离的标准平衡常数

17、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大

第十讲 配位化学基础

单元测验10

1、下列离子具有最大晶体场稳定化能的是
A、[ Fe (H2O)6 ] 2+
B、[ Ni(H2O)6 ] 2+
C、[ Co(H2O)6 ] 2+
D、[ Mn(H2O)6 ] 2+

2、配合物 [ Ni(en)3 ] Cl2 中镍的价态和配位数分别是
A、+2 ,3
B、+3 ,6
C、+2 ,6
D、+3 ,3

3、在 K [ Co(NH3)2Cl4 ] 中,Co 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A、+2和4
B、+4和6
C、+3和6
D、+3和4

4、下列配合物中 ,属于螯合物的是
A、[ Ni(en)2 ] Cl2
B、K2[ PtCl6 ]
C、(NH4)[ Cr(NH3)2(SCN)4 ]
D、Li [ AlH4 ]

5、已知 [PdCl2(OH)2 ]2- 有两种几何异构体 ,则中心离子钯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A、s p2
B、s p3
C、d 2 s p 3
D、d s p 2

6、[Co(NO2)(NH3)5] Cl2 和 [Co(ONO)(NH3)5] Cl2 属于
A、几何异构
B、旋光异构
C、电离异构
D、键合异构

7、根据晶体场理论 ,在八面体场中 ,由于场强的不同 ,有可能产生高自旋和低自旋的电子构型是
A、d 2
B、d 3
C、d 4
D、d 8

8、铁(Ⅲ) 形成的配位数为 6 的外轨型配合物中 ,Fe3+ 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是
A、d 2 s p3
B、s p3 d 2
C、p3 d 3
D、s p3 d

9、[ Fe(H2O)6 ] 2+ 的晶体场稳定化能 (CFSE) 是
A、-4 Dq
B、-12 Dq
C、-6 Dq
D、-8 Dq

10、铁的原子序数为 26 ,化合物 K3[ FeF6 ] 的磁矩为 5.9 B. M.,而化合物K3[ Fe(CN)6 ] 的磁矩为 2.4 B. M .,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铁在这两种配合物中有不同的氧化数
B、CN- 比 F- 引起的晶体场分裂能更大
C、F 比 C或 N 具有更大的电负性
D、K3[ FeF6 ] 不是配位化合物

11、[ Co(NH3)4(H2O)2 ] 3+具有几何异构体的数目是
A、1
B、2
C、3
D、4

12、中心原子以 s p3 杂化轨道形成配离子时 ,可能具有的几何异构体数目是
A、4
B、3
C、2
D、0

13、下列物质中最稳定的是
A、[ Co(NH3)4(H2O)2 ] Cl2
B、[ Co(NH3)6 ] (NO3)3
C、[ Co(NH3)6 ] Cl2
D、[ Co(en)3 ] Cl3

14、一般不能作为配合物中心原子的是
A、高氧化态的金属
B、负氧化态的金属
C、高氧化态的非金属
D、负氧化态的非金属

15、[ Co(NH3)6 ] 2+ 和 [ Co(NH3)6 ] 3+ 的成单电子数分别是
A、1和 4
B、3 和 4
C、3 和 0
D、0 和 3

16、部分配体的光化学顺序是 :I- < Br- < Cl- < F- < H2O < NH3 < NO< CN- ,则下列 配合物中具有最大 Dq 值的是
A、[ Mn(H2O)6 ] 2+
B、[ MnBr6 ] 4-
C、[ Mn(NH3)6 ] 2+
D、[ Mn(NO2)6 ] 4-

17、(NH4)3[ CrCl2(SCN)4 ] 的名称是
A、二氯·四(异硫氰酸根)合铬(Ⅲ)酸铵
B、四异硫氰酸根二氯合铬(Ⅲ)酸铵
C、四硫氰酸根·二氯合铬(Ⅲ)酸铵
D、二氯·四(硫氰酸根)合铬(Ⅲ)酸铵

18、下列关于配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
B、配位体是具有孤对电子的负离子或分子
C、配位数是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位体个数之和
D、配离子可以存在于溶液中,也可以存在于晶体中

19、关于配合物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配合物,总的KΘ稳与KΘ不稳互为倒数
B、应用KΘ稳可以计算配体过量时配合平衡中各组分的浓度
C、根据KΘ稳数值的大小,可以比较不同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大小
D、KΘ稳数值与温度和溶液的离子强度有关

20、对于不同的配合物相比较,配合物(离子)的KΘ稳 越大,则其稳定性越高

21、配合物的中心原子的配位数等于配位体的数目

22、对同一中心原子所形成的配合物,低自旋型配合物的磁矩较小,高自旋型配合物 的磁矩较大。

23、根据价键理论,形成外轨型配合物时,中心原子用的都是外层轨道,形成内轨型 配合物时,中心原子用的都是内层轨道

24、[ NiCl4 ] 2- 是顺磁性分子 ,则其几何构型为四面体形

25、[Ni(CN)4 ] 2- 是抗磁性分子 ,则其几何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26、配合物 [ Pt(NH3)4 ][CuCl4 ] 与 [ PtCl4 ][Cu(NH3)4 ] 互为配位异构

27、根据晶体场理论 ,形成高自旋配合物的理论判据是分裂能< 成对能

28、根据晶体场理论 ,形成低自旋配合物的理论判据是分裂能< 成对能

29、含两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螯合剂

30、配合物都包含有内界和外界两部分

31、[ Cr(H2O)5Cl ] Cl2 · H2O 和 [ Cr(H2O)4Cl2 ] Cl · 2 H2O属于水合异构

32、对于八面体场来说,d 1、d 2、d 3 是没有高、低自旋之分的。因此,[Cr (H2O)6]3+, [Cr (NH3)6]3+,[Cr F6]3-等都是采取相同的杂化轨道类型

33、阳离子没有孤对电子,所以不能作为配位体

34、在八面体场中,中心离子的d轨道在配位场作用下将分裂成能量较高的d xy , d xz , d yz和能量较低的d x2-y2 , d z2

35、配合物中的配位键都是由金属离子接受配体的电子对形成的

无机化学(上)期末考试

无机化学(上)客观题

1、下列四种电子构型的原子中(n=2、3、4)第一电离能最低的是
A、ns2np3
B、ns2np4
C、ns2np5
D、ns2np6

2、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
B、Al3+
C、S2-
D、Cl-

3、在活泼金属Na、K、Rb、Cs中,Cs最活泼,这是因为
A、它的没有填满的壳层离核最近
B、它对价电子的吸引力最大
C、它的价电子轨道离核最远、能级最高
D、它的价电子数量最多

4、在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A、金属键
B、共价键
C、范德华力
D、大π键

5、如果体系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体系的
A、Q=0 W=0 ΔU=0 ΔH=0
B、Q≠0 W ≠0 ΔU=0 ΔH=Q
C、Q=W ΔU=Q-W ΔH=0
D、Q≠W ΔU=Q-W ΔH=0

6、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g)+ 2 B(s)= 2 C(g)。已知 ΔrHmΘ< 0, 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仅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仅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任何温度下均可以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均难以自发进行

7、和反应 2 H(g) + O(g) → H2O(g)的焓变相同的是
A、Δf HmΘ (H2O,l )
B、Δf HmΘ (H2O,g )
C、O-H键的键能
D、都不是

8、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的Δ rSmΘ 为负值的是
A、2 AgNO3 (s) → 2 Ag (s) + 2 NO2 (g) + O2 (g)
B、CaCO3 (s) → CaO (s) + CO2 (g)
C、2 NO (g) → N2 (g) + O2 (g)
D、H2 (g) + F2 (g) → 2 HF (g)

9、已知jΘ(Fe3+ / Fe2+) = +0.77 v,今测得j (Fe3+ / Fe2+) = +0.73 v ,这说明
A、[Fe3+]< 1.0 mol · L-1
B、[Fe2+]< 1.0 mol · L-1
C、[Fe3+] / [Fe2+]> 1
D、[Fe3+] / [Fe2+]< 1

10、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采取的手段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移去产物
D、加催化剂

11、已知某弱碱BOH在水中的Kb?为10-4,估算1mol/L的BOH溶液的pH值是
A、10
B、2
C、4
D、12

12、.向0.10 mol · L-1HCl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0.10 mol · L-1H2S),溶液中S2-浓度为 (H2S:Ka 1=9.1×10-8,Ka 2=1.1×10-12)
A、1.0×10-18 mol · L-1
B、1.1×10-12 mol · L-1
C、1.0×10-19 mol · L-1
D、9.5×10-5 mol · L-1

13、下列体系中,溶质和溶剂分子间,三种分子间力和氢键都存在的是
A、I2和CCl4溶液
B、I2酒精溶液
C、酒精的水溶液
D、CH3Cl的CCl4溶液

14、不考虑水解,浓度都为0.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A、Al2 (SO4)3
B、BaCl2
C、FeSO4
D、C6H5COOH

15、若中心原子采用s p3 d2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空间构型可能是
A、八面体
B、平面正方形
C、四方锥形
D、三角双锥

16、下列固体中属于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晶体是
A、KBr
B、CO2
C、CuCl2
D、SiC

17、O2 具有顺磁性是因为
A、分子中有未成对电子
B、分子中有双键
C、是非极性分子
D、是双原子分子

18、在 523 K 时,反应 PCl5(g)= PCl3(g)+ Cl2(g) 的 KΘ=1.85 , 则反应的 ΔrGmΘ(kJ·mol-1)为
A、2.67
B、-2.67
C、2670
D、-2670

19、密闭容器中气体反应 A + B = C 已达到平衡,若在相同温度下将体积缩小 2 / 3 ,则平衡常数 KΘ 将变为原来的
A、2 倍
B、2 / 3
C、1 / 3
D、不变

20、当 pH = 10 时,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
A、-0.59 v
B、-0.30 v
C、0.30 v
D、0.59 v

21、在热力学中, 以下物质处于标准态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90度的水
C、2大气压下的纯氧
D、0℃ 标准压力下石墨和钻石的混合物

22、对于催化剂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B、催化剂不改变速率常数
C、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方向
E、催化剂不改变摩尔反应热
F、催化剂不改变活化能

23、反应C(s)+O2=CO2(g)的ΔH<0,欲增加正反应速率,可以采用哪种方法?
A、增加氧的分压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将反应产物移出体系
E、减少 CO2 的分压

24、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NH3·H2O和NH4Cl
B、NaOH和过量的HOAc
C、HCl和过量的氨水
D、氨水和过量的HCl
E、NaHCO3和Na2CO3

25、能得到反应焓变 ΔH的实验是
A、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v
B、测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Θ
C、测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D、测反应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26、在水溶液中配合物的內界和外界之间是完全解离的

27、极化能力强的离子其结构的特性是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28、弹式量热计所测得的热效应是恒容热效应

29、配合物的旋光异构体物理性质相同但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

30、根据稀释定律,醋酸溶液被水稀释后,其离解度α增大,pH值也增大

31、水分子是一个强配体

32、对孤立体系而言,ΔrSm>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33、氧化还原电对O2 / H2O2的电极电势与 pH 值无关

34、对于一个配合物,其解离常数越大,越不稳定

35、电对jΘ(Ag+ / Ag) 、 jΘ(Ag(NH3)2+ / Ag)比较后者标准电极电势大

36、原电池的EΘ 越大,KΘ 越大,则电池反应的速率越快

37、含氧酸的氧化能力强于其含氧酸盐,是由于H+比金属离子的氧化能力强

38、弱电解质 溶液浓度越稀解离度α越大

39、弱电解质 解离平衡常数越小解离度α越大

学习通无机化学(上)_7

本期学习内容主要涵盖了无机化学中的配合物,包括配合物的定义、构成、命名、性质与反应等方面。

1. 配合物的定义

配合物是指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配体(分子或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2. 配合物的构成

配合物的构成包括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配体的选择和数量。其中,中心金属离子一般为过渡金属离子,而配体可以是能够提供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3. 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包括中心金属离子的命名和配体的命名。其中,中心金属离子的命名一般采用原子符号加阿拉伯数字的方式,而配体的命名则根据配体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命名。

4. 配合物的性质

配合物具有一些与普通离子或分子不同的性质,如配合物的颜色、磁性、光学活性等。这些性质主要与配位键的性质有关。

5. 配合物的反应

配合物的反应包括配合物溶解度、配合物的酸碱性以及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对于研究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6. 配合物的应用

配合物在生物、医药、材料、催化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例如,铂配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而一些铁配合物可用于光催化水分解制氢等。

7. 总结

无机化学中的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深入研究无机化学,了解配合物的构成、命名、性质与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学无机化学(上)_7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本篇文章是《中国大学无机化学(上)》系列的第七篇,将介绍无机化学中的配位化学。

一、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

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学科。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离子或原子与周围的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在配位化合物中,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了来自配位体的电子对,形成了配位键。

配位体是指可以与中心离子或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配体通常具有孤对电子或可以通过π电子与中心离子或原子形成配位键。

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位体之间的配位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均有的杂化键。在构成配位键时,中心离子或原子通常会使用未配对电子或半满壳层电子。通过提供配体中的孤对电子或π电子,配位体能够与中心离子或原子形成配位键。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将中心离子或原子写在最前面,并在名称中注明其氧化态;

(2)在中心离子或原子名称后面写上配体名称,并在其前面加上其配位数;

(3)对于未配对电子数为0的中心离子或原子,可以不写其氧化态;

(4)对于配位数不为6的配合物,需要在其名称中注明配位数。

三、配位场理论

配位场理论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理论。它认为,配位化合物中的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位体之间的配位键是在一个电子密集的配位场中形成的。

根据配位场理论,配位体可以分为强场配体和弱场配体。在强场配体中,配体的电子云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的电子云有较强的重叠,形成了较强的配位键。在弱场配体中,配体的电子云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的电子云重叠较少,形成了较弱的配位键。

根据配位场理论,配位场的强弱可以影响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反应机理。在强场配体的作用下,配合物通常具有高自旋状态、小角度四面体结构及较强的磁性。在弱场配体的作用下,配合物通常具有低自旋状态、正八面体结构及较弱的磁性。

四、配位反应

配位反应是指在配位化合物中,配体与中心离子或原子之间的配位键发生变化的反应。配位反应通常可以分为电子转移反应和配体置换反应两种类型。

在电子转移反应中,配位体向中心离子或原子提供电子,或从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电子。电子转移反应通常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在配体置换反应中,原有的配位体被一个或多个新的配位体所替换。配体置换反应通常伴随着配位数的变化。替换原有配位体的新配位体可以是相同的化合物,也可以是不同的化合物。

五、本篇小结

本篇文章介绍了无机化学中的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学科。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离子或原子与周围的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了来自配位体的电子对,形成了配位键。

本篇文章还介绍了配位化合物的命名方法、配位场理论以及配位反应的类型。通过学习本篇文章,读者可以对无机化学中的配位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地址:http://www.zzxhsh.org/41c799680.html发布于 2024-05-19 05:36: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五煦查题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人围观)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