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分析化学_7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优课联盟习题发布于:2024-06-02 13:27:57ė81976次浏览608条评论

mooc分析化学_7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定量分析概论

第一章 定量分析概论 单元测试

1、分析根据测定任务的化学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 )
A、答案答案结构分析、课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B、作业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C、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D、化学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2、答案答案试样用量为1~10 mg 的课后分析称为( )
A、常量分析
B、作业半微量分析
C、分析微量分析
D、化学痕量分析

3、答案答案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课后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
A、作业<0.1%
B、>0.1%
C、<1%
D、>1%

4、20世纪初,分析化学由一门操作技术变成一门科学,这是因为( )
A、数据处理理论的建立
B、四大反应平衡理论的建立
C、分析仪器的出现
D、分析仪器的出现

5、按分析任务分类,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的项是( )
A、结构分析
B、定性分析
C、仪器分析
D、定量分析

6、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化分析和药物分析,这是( )
A、按数量级分类
B、按分析对象分类
C、按分析方法分类
D、按分析任务分类

7、在萃取剂总用量为定值的条件下,为了提高萃取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改变萃取温度
B、增大每次萃取的溶剂用量,减少萃取次数
C、增大萃取次数,减少每次萃取的溶剂用量
D、稀释被萃取的试样

8、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是属于(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

9、下列有关分析化学定义的论述中,最符合的是哪一项( )
A、化学中的信息科学,以获取最大信息量为主要目的的学科
B、研究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
C、化学中的信息科学,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为主要目的的学科
D、研究获得物质化学组成,降低检测下限为主要目的的学科

10、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定量分析一般过程( )
A、取样-预处理-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
B、取样-预处理-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C、取样-测定-分析结果计算-数据评价
D、取样-预处理-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

11、液-液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 )。
A、不同
B、溶解度不同
C、分配系数不同
D、存在形式不同

12、萃取体系的分配比在什么情况下等于分配系数?( )
A、溶质在两相中的存在形式完全相同
B、溶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完全相同
C、溶质为弱酸弱碱时
D、分配系数为1时

13、分析化学包括( )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14、被测物质质量分数高于( )%为常量组分分析。

15、萃取分离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 )的差异实现的

16、某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10 mm,若其K值为,试样的最低可靠质量应为( )Kg。

第二章 误差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二章 误差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单元测验

1、对某试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得 CaO 平均含量为 30.6% ,而真实含量为 30.3% ,则 30.6%-30.3%=0.3% 为( )。
A、相对误差
B、相对偏差
C、绝对误差
D、绝对偏差

2、准确度、精密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
A、准确度高,精密度一般较高
B、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C、系统误差小,准确度一般较高
D、随机误差小,准确度一定高

3、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是哪种?( )
A、进行仪器校准
B、做对照试验
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做空白实验

4、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消除分析测试中系统误差的是( )
A、增加称样量
B、进行仪器校正
C、提高分析人员操作水平
D、增加测定次数

5、做对照试验的目的是( )
A、检查系统误差是否存在
B、使实验精密度提高
C、消除随机误差
D、减小标准偏差

6、下列算式中,答案正确的是( ) 11.05+1.3153+1.225+25.0678=
A、38.6581
B、38 .66
C、38 .64
D、38 .67

7、偶然误差正态分布曲线的两个重要参数是( )
A、F检验与Q检验
B、总体平均值与标准偏差
C、精密度和准确度
D、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8、要判断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是否有异常值,应用( )
A、F检验法加t检验法
B、t检验法
C、F检验法
D、Q检验法

9、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哪种方法检验( )
A、t检验
B、u检验
C、F检验
D、Q检验

10、某测量数据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0.10%(置信度为90%),对这一结果正确的是( )
A、测定结果的90%都落在36.35%-36.55%范围内
B、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概率为90%
C、总体平均值μ包含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任何一次测定,包含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11、按照“四舍六入五成双”的规则,将下列数据修约为0.2546四位有效数字,以下正确的是( )
A、0.25454
B、0.254651
C、0.254549
D、0.25465

12、有效数字是指( )
A、自然数
B、非测量值
C、可靠数字
D、测量值中可靠数字和一位欠准数字组成

13、无限次测定结果的随机误差遵从( )分布。

14、常用分析天平可以称准至0.0001g;用差减称量法称样时,一般至少应称取( )g以上满足相对误差≤±0.1%。

15、由偶然的原因造成的误差是( )。(填写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或过失误差)

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论

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论 单元测验

1、终点误差的产生是由于( )
A、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符
B、滴定反应不完全
C、试样不够纯净
D、滴定管读数不准确

2、在滴定分析中,通常借助于指示剂的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
A、化学计量点
B、滴定分析
C、滴定终点
D、滴定误差

3、滴定分析所用的指示剂是( )
A、本身具有颜色的辅助试剂
B、利用自身颜色变化确定化学计量点的外加试剂
C、本身无色的辅助试剂
D、能与标准溶液起作用的有机试剂

4、测定的含量时,加入一定量过量的HCl标准溶液与其完全反应,过量部分HCl用NaOH溶液滴定,此滴定方式属( )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5、对于滴定反应的要求正确的是( )
A、只要反应能够发生就能用于滴定
B、反应速度慢时,等反应完全后确定滴定终点即可
C、反应中不能有干扰物质存在
D、只要有标准溶液,待测物质就可进行滴定

6、用HCl 标准溶液测定硼砂(Na2B4O7·10H2O)试剂的纯度,有时会出现含量超过 100%的情况,其原因是( )
A、试剂不纯
B、试剂吸水
C、试剂失水
D、试剂吸收杂质

7、为标定HCl溶液的浓度,可以选择的基准物质是( )
A、NaOH
B、
C、
D、

8、以下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是( )
A、KMnO4
B、NaOH
C、K2Cr2O7
D、FeSO4

9、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质标定0.1mol/LNaOH溶液,希望滴定时消耗的NaOH溶液为10~20ml,每份基准物质应称取多少克为宜?(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M=204 g/mol)
A、0.2 g左右
B、0.2~0.4 g
C、0.4~0.8 g
D、0.8~1.6 g

10、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 )
A、基准试剂
B、化学纯试剂
C、分析纯试剂
D、优级纯试剂

11、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
A、正误差
B、负误差
C、无影响
D、结果混乱

12、0.2000 mol/LNaOH溶液对H2SO4的滴定度为( )g?mL-1
A、0.00049
B、0.0049
C、0.00098
D、0.0098

13、欲配制1000mL 0.1mol/L HCl溶液,应取浓盐酸(12 mol/L HCl) ( )mL。
A、0.84 mL
B、8.4 mL
C、1.2 mL
D、12 mL

14、以HCl溶液为滴定剂测定样品中K2CO3的含量,若其中含有少量Na2CO3,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5、欲配制0.10 mol?L的NaOH溶液500 mL,应称取( )g固体。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单元测试

1、已知0.1mol/L一元弱酸HB溶液的pH=3.5,则0.1mol/L共轭碱NaB溶液的pH是( )。
A、10.5
B、10.0
C、9.0
D、9.5

2、等浓度NaOH滴定一元弱酸时,当中和一半时,pH=5.0,弱酸的Ka为( )。
A、5.00
B、
C、9.00
D、

3、人体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这是由于( )。
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血液中的碳酸氢根和碳酸起缓冲作用
C、新陈代谢出的酸碱物质以等物质的量溶解在血液中
D、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

4、在酸碱滴定中,选择强酸强碱作为滴定剂的理由是( )。
A、强酸强碱可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
B、使滴定突跃尽量大
C、加快滴定反应速度
D、使滴定曲线比较美观

5、用已知浓度的NaOH滴定相同浓度的不同弱酸时,如弱酸的Ka越大,则( )。
A、消耗的NaOH量越多
B、pH突跃越大
C、滴定曲线上的起点越高
D、终点时指示剂变色

6、已知某溶液pH值为0.02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 )。
A、0.95mol/L
B、0.955mol/L
C、0.9mol/L
D、0.9549mol/L

7、作为基准物质条件之一是( )。
A、摩尔质量大些好
B、摩尔质量小些好
C、与摩尔质量大小无关
D、称量准确为好

8、用吸收了少量CO2的NaOH标准溶液来标定HCl浓度,用酚酞做指示剂,则标出的HCl浓度将( )。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9、能用标准酸直接滴定的弱碱,必须cKb等于或大于( )。
A、
B、
C、
D、

10、用HCl溶液滴定NaOH和Na2CO3混合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秏去HCl V1(m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秏去HCl溶液V2(mL),V1与V2的关系是( )。
A、V1>V2
B、V1=V2
C、2V1=V2
D、V1=2V2

11、六亚甲基四胺的pKb=8.85,用它配制的缓冲溶液的范围是( )。
A、7.85~9.85
B、4.15~6.15
C、8.85~10.85
D、5.15~6.15

12、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
A、Ka=KHln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者部分落入滴定的pH值突跃范围之内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在滴定的pH值突跃范围之内

13、用0.10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0.10mol/L甲酸(pKa=3.75)时,最好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
A、甲基橙(pKa=3.4)
B、甲基红(pKa=5.2)
C、酚红(pKa=8.0)
D、酚酞(pKa=9.1)

14、水溶液轭酸碱对Ka和Kb的关系是( )。
A、Ka/Kb=KW
B、KaKb=1
C、KaKb=KW
D、Kb/Ka=KW

15、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酸、碱的浓度均增大10倍,则滴定突跃范围的pH单位是( )。
A、1个单位
B、2个单位
C、10个单位
D、不变化

16、Na2B4O7?H2O作为基准物质用来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有人将其置于干燥器中保存。这样,对标定HCl溶液的浓度会 。(“偏高”、“偏低”、“无影响”)

17、某一元酸的pKa=4.74,浓度为0.1000mol/L,则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刚好为化学计量点时的pH=

18、用0.20mol/L NaOH溶液滴定0.10mol/L酒石酸时,在滴定曲线上将出现 个突跃范围。(酒石酸的pKa1=3.04,pKa2=4.37)

19、H3PO4的pKa1,pKa2,pKa3分别为2.12,7.20,12.36,那么磷酸根的pKb1=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单元测验

1、当EDTA连续滴定Ca2+和Mg2+时,应在( )条件下进行。
A、当pH=10时,滴定Mg2+,当pH>12时,滴定返滴定Ca2+
B、当pH=10时,滴定Mg2+,当pH>12时,滴定Ca2+
C、当pH=10时,滴定Mg2+,当pH=12时,间接滴定Ca2+
D、当pH=10时,滴定Mg2+和Ca2+,当pH>12时,滴定Ca2+

2、当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时,终点所呈现出的颜色应为( )。
A、指示剂-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
B、EDTA-金属指示剂络合物的颜色
C、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D、游离指示剂的颜色和EDTA-金属指示剂络合物的混合颜色

3、配位滴定法中,αM(L)=1表示( )。
A、[M]=[L]
B、M与L没有副反应
C、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D、M的副反应较小

4、EDTA滴定金属离子,准滴定(Et<1%)的条件是( )。
A、lgKMY≥6
B、lg(cspKMY) ≥6
C、lgK′MY≥6
D、lg(cspK′MY) ≥6

5、EDTA的有效浓度[Y]与酸度有关,它随着溶液pH值增大而(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6、若铬黑T作为指示剂,那么它的适用pH范围是( )。
A、1~5
B、5~8
C、8~10
D、10~12

7、配合滴定所用的金属指示剂同时也是一种 ( )。
A、掩蔽剂
B、显色剂
C、配位剂
D、弱酸弱碱

8、配位滴定中,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由( )引起的。
A、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大于MY的稳定性
B、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小于MY的稳定性
C、被测溶液的酸度过高
D、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不稳定

9、产生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因为 ( )。
A、指示剂不稳定
B、MIn溶解度小
C、KˊMIn < KˊMY
D、KˊMIn> KˊMY

10、测定水中钙硬时,Mg2+的干扰用的是( )消除的。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

11、取100.0 mL水样测定水的硬度时,耗去0.01500 mol/LEDTA标准溶液15.75 mL,则以CaCO3(M=100.0 g/mol)表示水的硬度(mg/L)为( )。
A、23.62
B、236.2
C、2.362
D、2362

12、当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则要求ΔlgK为( )
A、5
B、6
C、4
D、7

13、在用EDTA做滴定剂的配合滴定中,欲测定Al3+含量,应先加入过量的EDTA生成Al3+-EDTA,再用Zn2+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EDTA溶液,最终由消耗的Zn2+和EDTA求算出Al3+含量,该方法属于( )。
A、间接滴定法
B、直接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返滴定法

14、使用EDTA作滴定剂滴定水的硬度时,因水中含有少量的Fe3+,Al3+。应在水中加入( )作掩蔽剂。

15、EDTA酸效应曲线是指lgαY(H)-pH,当溶液的pH越大,则酸效越( )。填写大或小

16、配位滴定中,EDTA为( )元酸,与金属离子配位时,EDTA以七型体存在。

17、配位掩蔽剂与干扰离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必须( )EDTA与该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填写“大于”或“小于”)。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单元测试

1、在碘量法滴定中所使用的指示剂是属于( )。
A、专属指示剂
B、金属指示剂
C、吸附指示剂
D、自身指示剂

2、用间接KMnO4法测定的含量时,先将淀为CaC2O4,过滤,洗涤后用硫酸溶解,酸化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此时与KMnO4的计量关系[n(:n(KMnO4)]为( )。
A、1:6
B、5:2
C、1:3
D、1:2

3、采用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时,必须控制好溶液的酸度,Na2S2O3与I2发生反应的条件为( )。
A、在强碱性溶液中
B、在中性或微碱性溶液中
C、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
D、在强酸溶液中

4、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是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该大于( )。
A、0.09V
B、0.18V
C、0.27V
D、0.36V

5、在含有和的溶液中,加入( )试剂,/电对的电位将降低(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A、盐酸
B、H2SO4
C、H3PO4
D、邻二氮菲

6、用滴定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电对的条件电位
B、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电对的条件电位
C、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
D、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电对的条件电位

7、用KMnO4滴定时,对氧化反应速率加速作用属于( )。
A、自催化
B、催化
C、诱导
D、都不是

8、在KMnO4法测铁中,一般使用硫酸而不是盐酸来调节酸度,其主要原因是( ) 。
A、盐酸酸度不足
B、硫酸可以起催化作用
C、可能与KMnO4反应
D、以上均不对

9、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要消除铁的干扰,应该在滴定液中加入( )。
A、H3PO4
B、MnSO4
C、SnCl2
D、Ni(NO3)2

10、下列化合物,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NaC2O4
B、KIO3
C、K2Cr2O7
D、Na2S2O3

11、配置标准溶液时,为防止被氧化,应加入( )。
A、HF
B、HCl
C、H3PO4
D、金属铁

12、为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质是( )。
A、Na2S2O3
B、Na2SO4
C、FeSO4·7H2O
D、Na2C2O4

13、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氧化”或“还原”)

14、为提高某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 态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的络合剂。(“氧化”或“还原”)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单元测试

1、以下银量法需采用返滴定方式测定的是( )。
A、莫尔法测Cl-
B、吸附指示剂法测Cl-
C、佛尔哈德法测Cl-
D、莫尔法测Br-

2、荧光黄作为AgNO3滴定Cl-的指示剂,指示剂由黄到红的颜色变化是由于( )。
A、AgCl沉淀晶型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B、电中性的AgCl沉淀对荧光黄阴离子的吸附
C、带正电荷的AgCl胶状沉淀对荧光黄阴离子的吸附
D、带负电荷的AgCl胶状沉淀对荧光黄分子的吸附

3、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值在6.5~10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 )。
A、AgCl沉淀不完全
B、AgCl吸附Cl-增强
C、铬酸银沉淀不易形成
D、AgCl沉淀易胶溶

4、重量法测定银时为了保证AgCl沉淀完全,应采取的沉淀条件是( )。
A、加入浓HCl溶液
B、加入饱和的NaCl溶液
C、在冷却条件下加入NH4Cl-NH3溶液
D、加入适当过量的稀HCl溶液

5、若氯化钡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等杂质,用硫酸沉淀钡离子时,生成的硫酸钡易吸附何种离子( )?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
D、氢离子

6、下列哪种说法违背非晶形沉淀的条件( )?
A、沉淀应在热溶液中进行
B、沉淀应在浓的溶液中进行
C、沉淀应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
D、沉淀应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

7、后沉淀引入杂质的量,随沉淀在试液中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而共沉淀量受放置时间影响较小。

8、当加入过量沉淀剂后,可使沉淀的溶解度降低,溶解损失减小。所以沉淀剂越多越好。

9、铁铵矾用作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

10、以AgNO3溶液滴定NaCl溶液时,化学计量点之前沉淀带( ) 电荷。

11、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是在 中,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沉淀剂,沉淀应当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完全后要陈化。(“稀溶液”或“浓溶液”)

12、佛尔哈德法测定Ag+时,应在 (填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进行。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单元测验

1、溶液为蓝色,其吸收最大的光的颜色为( )。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绿色

2、有色溶液光吸收曲线的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取决于( )。
A、有色溶液的性质
B、入射光波长
C、测量时的温度
D、比色皿的厚度

3、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
A、增加,增加,增加
B、减小,不变,减小
C、减小,增加,增加
D、减小,不变,增加

4、某金属离子M与试剂R形成一有色络合物MR,若溶液中M的浓度为,用1cm吸收池吸收池于波长525nm处测得吸光度A为0.400,此络合物在525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
A、
B、
C、
D、

5、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入射光的波长
B、配合物的配位比
C、有色配合物的浓度
D、配合物的组成

6、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某药物含量时,用参比溶液调节A=0或T=100%,其目的错误的是( )
A、使测量中c-T成线性关系
B、使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
C、使测量符合比耳定律,不发生偏离
D、使所测吸光度A值真正反应的是待测物的A值

7、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
A、溶质的解离作用
B、杂散光进入检测器
C、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
D、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8、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
A、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
B、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
C、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D、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9、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光源的个数
B、使用的单色器的个数
C、吸收池的个数
D、检测器的个数

1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减小误差,主要是( )
A、减小光电管间的误差
B、减少狭缝误差
C、减少光源误差
D、减少比色皿间误差

11、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
A、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
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
C、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
D、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

12、常用作光度计中获得单色光的组件是( )
A、光栅(或棱镜) + 反射镜
B、光栅(或棱镜) + 狭缝
C、光栅(或棱镜) + 稳压器
D、光栅(或棱镜) + 准直镜

13、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吸光能力的度量,其值愈( ),表明该显色反应愈灵敏。 (填大或小)

14、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浓度改变时,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不变,摩尔吸收系数( )。(填变或不变。)

15、分光光度法测定钛,可用(1)法(ε =),也可用 ( ) 二胺替比啉甲烷法(ε =)。当测定试样中钛含量较低时,用( )法较好。(填1或2)

16、吸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 )。

17、吸收光谱曲线的横坐标是( ),纵坐标是吸光度。

18、一有色溶液,在比色皿厚度为2 cm时,测得吸光度为0.340。如果浓度增大1倍时,其吸光度A= ( )。

期末考试

客观题题目

1、根据测定任务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 )。
A、结构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B、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C、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D、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2、在萃取剂总用量为定值的条件下,为了提高萃取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改变萃取温度
B、增大每次萃取的溶剂用量,减少萃取次数
C、增大萃取次数,减少每次萃取的溶剂用量
D、稀释被萃取的试样

3、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是哪种?( )
A、进行仪器校准
B、做对照试验
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做空白实验

4、要判断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是否有异常值,应用( )。
A、F检验法加t检验法
B、t检验法
C、F检验法
D、Q检验法

5、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不是三位的是( )。
A、0.004
B、4.00×10-5
C、0.400
D、pKa=4.008

6、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质标定0.1mol/LNaOH溶液,希望滴定时消耗的NaOH溶液为10~20mL,每份基准物质应称取多少克为宜?(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M=204 g/mol)
A、A. 0.2 g左右
B、0.2~0.4 g
C、0.4~0.8 g
D、0.8~1.6 g

7、终点误差的产生是由于( )。
A、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符
B、滴定反应不完全
C、试样不够纯净
D、滴定管读数不准确

8、测定(NH4)2SO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这是因为 ( )。
A、NH3的Kb太小
B、(NH4)2SO4不是酸
C、NH4+的Ka太小
D、(NH4)2SO4中含游离H2SO4

9、用HCl溶液滴定NaOH和Na2CO3混合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秏去HCl V1(m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秏去HCl溶液V2(mL),V1与V2的关系是( )。
A、V1>V2
B、V1=V2
C、2V1=V2
D、V1=2V2

10、要配制pH=9的缓冲溶液,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NH2OH(羟胺)(pKb=8.04)
B、CH3COOH(pKa=4.74)
C、NH3?H2O(pKb=4.74)
D、HCOOH(pKa=3.74)

11、当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时,终点所呈现出的颜色应为( )。
A、指示剂-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
B、EDTA-金属指示剂络合物的颜色
C、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D、游离指示剂的颜色和EDTA-金属指示剂络合物的混合颜色

12、配位滴定法中,αM(L)=1表示( )。
A、[M]=[L]
B、M与L没有副反应
C、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D、M的副反应较小

13、取100.0 mL水样测定水的硬度时,耗去0.01500 mol/LEDTA标准溶液15.75 mL,则以CaCO3(M=100.0 g/mol)表示水的硬度(mg/L)为( )。
A、23.62
B、236.2
C、2.362
D、2362

14、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 )试剂,Fe3+/Fe2+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A、盐酸
B、H2SO4
C、H3PO4
D、邻二氮菲

15、用0.02mol/LKMnO4溶液滴定0.1mol/LFe2+溶液和用0.002mol/L溶液滴定0.01mol/LFe2+溶液时,这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是( )。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缺电位值,无法判断

16、在KMnO4法测铁中,一般使用硫酸而不是盐酸来调节酸度,其主要原因()
A、盐酸酸度不足
B、硫酸可以起催化作用
C、Cl-可能与KMnO4反应
D、以上均不对

17、以SO42-沉淀Ba2+时,加入适量过量的SO42-可以使Ba2+离子沉淀更完全;这是利用( )。
A、盐效应
B、酸效应
C、络合效应
D、同离子效应。

18、对于晶型沉淀而言,选择适当的沉淀条件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后沉淀
B、增大均相成核作用
C、得到大颗粒沉淀
D、加快沉淀沉降速率

19、运用沉淀滴定方法,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时,未加硝基苯,则分析结果会( )。
A、是准确的
B、偏高
C、偏低
D、无法判断

20、无限次测定结果的随机误差遵从 分布。

21、混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宽/窄),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的变色比较敏锐。

22、配位掩蔽剂与干扰离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必须 EDTA与该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填写“大于”或“小于”)。

23、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时,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至少相差 V 。

24、利用PbCrO4(Mr=323.2)沉淀形式进行称量,测定Cr2O3(Mr=151.99)时,其换算因数为 。

中国大学分析化学_7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在中国大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操作技能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一些关于分析化学的新知识。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是指利用电化学反应来定量或定性分析物质的化学分析方法。目前,电化学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有电位滴定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扫描法等。其中,电位滴定法是一种以电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法,它可以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等,其优点是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等特点。

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对样品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在质谱分析中,样品首先被离子化,然后在质谱仪中进行分析。质谱分析的优点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可定量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分析等领域。

纳米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纳米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吸附剂、色谱填料等,来提高分析化学的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新型传感器、荧光探针等,从而实现对分析物的高灵敏度检测。

小结

以上是关于分析化学的部分新知识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析化学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分析化学知识和技术,以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Ɣ回顶部